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_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北伐战争》这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我主要是借助任务学习法,将每个部分都分解为基础知识和需探究问题两部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逐个解决本课问题。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权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
本课选取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本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承上启下: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1、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许多学生平时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2、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根据材料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概括考察学生的材料解读、语言组织能力,还要把本节所学内容运用其中,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简述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结合材料,能够分析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简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领导及意义。
8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外,还作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
①准确把握了教学的三维目标;②选择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有地图、实物图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
③注重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北洋军胜利进军的原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对史料的充分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说课稿。
这堂课属于中国近代史,主要探讨的是国共两党在近代时期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北伐战争,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节课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
接下来,我将围绕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来展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生能够概括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式、原因和结果;2. 学生能够分析北伐战争的发起、战术和战果;3. 学生能够理解从《宪法大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4. 学生能够设计与宣传一则反对不公的口号。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建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历史文化热情;2. 点滴积累爱国情感,树立爱国主义的观念;3. 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国共合作的形式、原因和结果;2. 北伐战争的发起、战术和战果;3. 《宪法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综合分析能力;2. 如何教授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背景,让学生能够理解背后的深层含义;3. 如何让学生能够反思现实,从历史中发现不公平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课前视频、图片或PPT等形式,给学生们展现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京政府成立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他们对于这些事件的理解。
二、呈现教材(2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a. 什么时候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为什么会开始合作?b. 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形式是什么?c. 北伐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国民党采取了什么样的战略?最终的战果如何?d. 《宪法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是什么样的?2. 在学生讨论完后,让他们回答如下的问题:a. 国共合作以及北伐战争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历史事件?b. 两党如何互相合作,解决了哪些重要的问题,达到了什么样的重要的效果?三、归纳总结(15分钟)让学生在联想到现在的社会现象,从学习的事件中获取灵感,反思现实,思考并发出自己对不公平的看法。
《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博厚中学谢玉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
3.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4.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5.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2、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志、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
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课本对话框里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你们知不知道这是哪所学校的对联么?黄埔军校是在什么谁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是谁创办的黄埔军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11课北伐战争的学习。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50页,先仔细阅读“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小节的内容,然后请同学们来回答相关问题。
二、教授新课:历史背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国共合作以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师:国共合作的第一个产物就是黄埔军校的建立。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请同学们自读52页第一段大字,解决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军校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生:1924年5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以及北伐战争。
教材从黄埔军校的创建、国民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等方面,展现了国共合作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一时期,是中国新主义的重要阶段,国共两的合作,推动了国民运动的发展,北伐战争的胜利,更是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辛亥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国共两的合作,以及国民运动的发展,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对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过程等方面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辛亥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脉络,引出本课主题——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北伐战争 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北伐战争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诸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1.诗词对联导入法。
2.分析讲解法。
对于课文中难一点的内容,教师可用此法。
3.归纳法。
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可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4.多媒体辅助法。
对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其过程可以用多媒体来显示。
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
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这群军人。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全课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的对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课本上的《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及《军阀吴、孙、张的实力》表,结合表格内容指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进修的是中国近摩登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 激发兴趣:你知道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吗?北伐战争又是如何进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段历史吧!二、进修目标1. 了解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掌握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能够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近摩登史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国共合作的形成a. 背景:北洋军阀混战,国家危机四伏。
b. 重要事件: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
c. 结果:国共两党在共同对抗外敌、反对封建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合作干系。
2. 北伐战争的起因a. 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北伐战争于1926年爆发。
b. 起因:北洋军阀的割据、外国列强的侵略、人民的不满等。
3. 北伐战争的过程a.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发动了北伐战争。
b. 1927年,南京攻克,国民党中央政府扶植。
c. 1928年,武汉攻克,北伐战争基本结束。
4. 北伐战争的结果a. 国民党取得了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部分领土。
b. 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实力得到了增强。
四、进修方法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国共合作的意义和北伐战争的影响。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五、检测与评判1. 选择题测试: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进行选择题测试。
2. 作文练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理解和感想。
六、拓展延伸1. 阅读《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文献或文章,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2. 参观革命历史留念馆或博物馆,感受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七、总结反思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重要意义,也明白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塞位。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本次进修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理解。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精选19篇)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精选19篇)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1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易而难,同时注意知识结构的构建。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建立起知识结构,形成对整个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能够通过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和练习设计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在之后的教学中改进,促进学生学习。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置疑过程中提不出问题。
从而感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这一方面与学生因时间短而对教材吃不透有关,也与我缺少调动积极性的方式与办法有关。
今后应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加强对学生大胆置疑的训练。
同时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调整,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要注意让大部分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1)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给学生。
(2)能不讲的就不讲,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训练学生多提问题。
(4)同时注意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2在进行《北伐战争》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诸多原因,教学时非常急,备课不是那么充分,教学时必然存在许多不足,因为前些天正在参加教训,回来后就投入到工作中去,没有昨到及时的休息,教学状态也不怎样。
要讲教学的所得,只能说基本完成上课的任务,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重点突出了,难点突破了。
教学偶得嘛,仔细想,只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大家基本上能按要求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然,教学策略中要开展的德育渗透没有落实,学生参与度不是那么高。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非常多,一是准备不充分,对于学生来讲,不能真正从学习中感到快乐,二是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对于事件的基本过程掌握不太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本课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不能一味地通过讲来达到目的。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3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概况、特点、作用;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根据他们的讲述,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教授新课
30分钟
巩固练习
10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展示标题。
北伐战争教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合作,在1924-1927年间,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势力,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大革命失败了。
本节课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要在45分钟课堂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比较紧张,能留给学生用来预习、反馈、和记忆基本知识点的时间很少。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从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到合作探究,渗透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但由于学生基本素质较差,在一些难点的突破上,比如探讨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学生还是比较吃力,需要老师多方面的引导。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题,是学习组织者、参与者,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边的历史现象,如当地驻军的车牌号采用“铁”字开头,结合北节课讲到的叶挺第四军独立团,让学生认识到,当地所驻扎的军队正是沿袭第四军优良革命传统的一支军队。
1 / 2
本节课前来的听课的有我校政史地教研组的老师,还有教研室杜老师,课后杜老师和各位同仁就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颇值得借鉴。
同时对当前所用部编教材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授课中的处理方法,对今后的教学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政史地教研组王殿勇
2018.10.30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通用29篇)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通用29篇)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篇1本课的三个子目:“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部都是课标中要求学生知道或了解的内容。
故此,三部分内容的活动设计都必须体现其重要的有效性。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结识黄埔人”小活动在课堂上,把黄埔军校的部分师生名单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党内比较重要的人物,或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
学生通过直接的了解,就能够得出黄埔军校在历史的卓越地位和对历史的贡献。
二、“北伐胜利进军”——“军情观察室”活动“军情观察室”是凤凰卫视中文台每逢周三的一档军事观察节目。
借用它的名字就是为了直接的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的兴趣。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被假设成为北伐军的指挥人员,参与北伐战略的总决策,让学生们自己去设计北伐的顺序。
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学习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读图识图能力,而且,也顺便学习了一些战争常识。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找政府”活动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打破惯性思维的活动。
假设教师不提醒学生,学生就会习惯性认为,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政府,而忽视了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历史产物。
通过“找政府”活动,让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细致观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篇2本学期第六周我参加了片区优质课比赛,教学的内容是八年级第11课《北伐战争》,根据《能力要点标准》中的要点,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学习,使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主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并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过程反省及教训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过程反省及教训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篇章,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民主与社会进步而进行的一次历史性尝试。
然而,国共合作最终走向破裂,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从中肯的角度对国共合作的过程进行反思,并总结出相应的教训。
一、初衷与背景国共合作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列强侵略的巨大威胁和国内的社会动荡。
共产党和国民党理应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势力,并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
双方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形成了对抗压迫的共同利益。
二、合作的进程与成果在国共合作的初期,两党共同对外防御,共同对内反对封建统治,共同实行现代化改革等方面展开合作。
双方在苏联的指导下,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也互相理解与包容,共同担当起保卫国家的重任。
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之一是北伐战争的胜利。
1926年至1928年,北伐战争有力地摧毁了北洋政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这一战争的胜利,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的抗日意识,也为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尽管国共合作在初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由于双方存在着根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差异,合作逐渐走向破裂。
首先,政治理念上的分歧是国共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共产党倡导无产阶级专政,而国民党则推崇一党专制。
这两种不同的政治观念导致了双方在权力分配和国家建设方面的争夺。
其次,经济利益上的分歧是破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国民党政府缺乏真正改革的决心,对于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妥协,导致与共产党的冲突不断加剧。
而共产党则坚持土地革命和民族工商业的改革,这与国民党的利益冲突不可调和。
最后,军事上的分歧最终导致合作的破裂。
国共两党在军队建设和指挥上存在巨大的分歧,尽管都曾取得过一些阶段性的战果,但合作在面对敌人的进攻时显得脆弱和不可靠。
这种状况使得两党之间的信任逐渐丧失,最终导致合作的破裂。
四、国共合作的教训国共合作破裂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北伐战争》的导课及反思
《北伐战争》的导课及反思《北伐战争》的导课及反思《北伐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讲述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和进行第一次国内大革命的历史。
学生对这一段历史非常陌生,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把学生带进这段历史,我改变了导课方式,从学生所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入手。
上课后,先让学生一起演唱儿歌《两只老虎》,在他们唱的同时,我在板书上写下了国民革命军军歌的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然后让他们按照《两只老虎》的曲调把我写的歌词唱一遍。
唱完之后,我发现他们脸上充满疑惑的表情,仿佛在说:“老师,你让我们唱这个干什么?”于是我便给他们讲了这支歌曲的来历:《两只老虎》的曲调原本是国民革命军军歌的曲调,而国民革命军军歌就是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所唱的战歌。
当时这首歌唱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妇孺皆知。
后来有人根据这首歌的曲调,换了歌词,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两只老虎》。
在我讲完之后,学生们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急迫地想知道更多的关于北伐战争的情况,于是我开始了新课的讲授。
整节课学生们兴趣浓厚,积极配合,教学效果很不错。
导课是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做好心理上、知识上必要准备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历史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课方式,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是一节课的开端,每节课是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
设计导课要做到引人入胜,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教材,接受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是很重要的。
学生如果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
学习时轻松愉快,没有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也就上来了。
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导课艺术,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课,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 争说课稿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内容,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上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早期斗争,下启国共十年对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阶段。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探索和成长,以及国共两党合作与斗争的复杂关系。
教材对这一内容的编排较为系统和全面,涵盖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北伐战争的目的、经过和影响等方面。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史料等素材,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同时,他们对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准确。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对于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北伐战争中汲取革命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一、教案背景1.1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主要针对中国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讲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 理解中国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 了解北伐战争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 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3 教学资源•PowerPoint演示文稿•革命时期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板书工具和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步骤2.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 - 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 北伐战争的起因和发展; -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影响。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展示一些相关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兴趣;•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是指什么?你们对这两个历史事件有怎样的了解?第二步: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使用PPT演示,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形成原因;•分析国共合作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影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第三步: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和发展•使用PPT演示,详细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重要事件;•强调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同学们参与讨论,提出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第四步: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影响•结合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有哪些正面影响?是否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第五步: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梳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关系;•提出思考题:如果没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国革命的进程会有哪些不同?2.3 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PPT演示和历史资料,结合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评估3.1 自我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反思:望海学校孙秀义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一些视频和历史图片,这些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快速便捷地使学生观看到大量的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音像动画等资料,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复原历史的原貌,“再现”历史的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
利用黄埔三杰之一陈赓,和国民党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图片照片,引发学生们参与的兴趣,同时设计了一连串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更加激发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求知欲望,迅速把学生们引入学习课文的情境当中,起到了简洁、高效、实用的作用。
紧扣重难点知识,把重点放到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合作上。
即创办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上。
通过自学将黄埔军校的知识点设计的详细、全面,力求通过自学的形式解决这部分的基础知识。
关于北伐战争,通过视频展示,加入历史纪录片,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能更直观的使学生理解历史。
并出示《北伐战争形势图》,让学生们充分准备,请一至二位学生上台讲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知识的学习更加灵活、全面,使知识的巩固更加积极、有效。
针对这堂课学生感性认识少,情感教育缺乏根基这个问题,我设计用一段视频展示叶挺独立团的事迹,并通过学生的故事讲述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国民大革命时代,真切地感受到北伐将士旺盛的斗志和为国、为民不畏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崇仰先烈的情感和立志报国的社会责任感,努力达到“德育是智育的归宿”的境界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设问不够简练明晰;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到位;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还应更加自然,合乎史实发展关系等都属于我今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地方。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本领,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为做一名合格而优秀的教师而奋斗。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教案: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和目标。
2. 了解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3. 分析国共合作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a. 南京政府的腐败和对中国的势力边沿化。
b. 国民党内部的抵制和挑战。
c. 共产党在苏联的培养和加强。
2. 国共合作的目标a. 争取国民党内部改革,推动“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b. 打击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势力。
c. 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3. 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a. 广州起义的成功,北伐战争的打响。
b. 蒋介石的掌权与北伐战争的推进。
c. 中共地方势力的扩展与巩固。
4. 北伐战争的影响a. 加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团结。
b. 推动了国民党内部的改革与现代化。
c.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抗议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南京政府的腐败和国民党内部的抵制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解释:解释国共合作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北伐战争的背景和目标。
3.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和目标,以及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4. 小组展示:各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
5. 总结:总结国共合作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其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和小组展示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意义的理解是否准确和深入。
五、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进行独立研究,了解更多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相关的事件和人物。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研究论文,探讨其影响和启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和意义,培养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与理解。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
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1、用国民革命歌导入新课2、黄埔军校的建立多媒体设备给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3、北伐胜利进军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自学内容,回答出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并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针对“北伐胜利进军”这一重点内容,将北伐路线及主要战役的地点制成动态显示图进行讲解,并出示视频资料《北伐战争》,将久远的历史拉回到现实,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方式,知道蒋介石通过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的史实;掌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黄埔军校的创办、北伐战争的进程与结果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阅读、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史料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原因分析,理解北伐胜利原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及展示,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利用图片、影视资料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革命人士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战斗中不惜流血牺牲的史实,学习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明白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
2.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自学、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教材57页有一首《国民革命歌》,曾在军内外广泛传唱,是家喻户晓的革命歌曲,1926年7月1日被广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启用为代国歌。
出示作业本第32页《国民革命歌》相关资料,猜一猜它的旋律与哪一首著名儿歌相同?──出示《两只老虎》歌词提问:歌曲中列强、军阀指的是谁?为什么要打倒他们?怎样才能打倒他们?导入课题: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学生哼唱旋律比较两首歌曲的联系预计学生能顺利地回忆旧知识,并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说出20世纪中国的时局,进而理解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要打败共同而强大的敌人北洋军阀需要联合其他革命党派歌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国民革命歌》导入新课,便于学生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以及北伐的目的、主要对象和成果等内容新课教学(一)整体感知:(1)什么是第一次国共合作?(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标志、成果、破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回答相应的历史事件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形成体系,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新课教学(二)出示图片:《握手──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图片展》(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提问:(1)共产党国民党的阶级属性相同吗?(2)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3)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为什么同意与共产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联系旧知识(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的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
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在1920年代初期达成的合作关系,其背后有着对抗外国侵略、实现国家统一的共同目标。
北伐战争则是国共合作的一部分,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
我们可以分析国共合作的动机和初衷,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进行反思。
国共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着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北伐战争的胜利导致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但也为日后的国共内战埋下了伏笔。
我们可以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长远影响,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教训。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反思。
这两个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国内政治格局,也对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可以探讨国共合作和
北伐战争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以及对中国与世
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总之,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通
过对这些事件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近代史的发展,思考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