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的分类
促凝血药的分类
促凝血药是指那些能够增强血液凝固能力的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促凝血药可以分为凝血酶抑制剂、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和纤维蛋白原激活剂三大类。
1. 凝血酶抑制剂:凝血酶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酶,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能够有效地阻止血液凝固。
常见的凝血酶抑制剂有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肝素具有广谱的抗凝作用,可通过与抗凝血酶III结合来抑制凝血过程。
低分子肝素与肝素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稳定的抗凝效果。
2.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是指那些能够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药物。
纤维蛋白溶解是血栓溶解的关键步骤,抗纤维蛋白溶解剂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可以增强血栓的稳定性。
常见的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有氨甲司林和链激酶。
3. 纤维蛋白原激活剂:纤维蛋白原激活剂能够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从而增强血液凝固的能力。
常见的纤维蛋白原激活剂有凝血酶原复合物和丹参注射液。
凝血酶原复合物是由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组成的混合物,能够在体外和体内迅速激活凝血酶。
丹参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含有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能够促进凝血酶原的转化和纤维蛋白的聚集。
总结起来,促凝血药的分类主要包括凝血酶抑制剂、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和纤维蛋
白原激活剂三大类。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和凝血功能异常等病症,但使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
因此,在使用促凝血药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促凝血药名词解释
促凝血药名词解释促凝血药是一类具有血凝作用的药物,用于解决人体血液凝固及其它类似问题的治疗领域。
它们一般可分为两类:自然血凝因子促凝药和合成血凝因子促凝药。
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自然血凝因子促凝药的短期治疗效果更稳定,因此多用于临时性血液凝固问题的治疗。
自然血凝因子促凝药是以血凝因子蛋白为主要成分而制成的,它们可以帮助血液快速凝固,有助于防止出血或及早控制大出血。
它们可以帮助预防外伤血管的损伤,对肝脏功能进行保护,使病人的休克状态得到缓解,以及抵抗其它感染。
自然血凝因子促凝药也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冠状动脉血栓栓塞、大血管血栓栓塞、脑血栓栓塞等等。
合成血凝因子促凝药一般是由多种合成物质混合而成,它们具有活性高、对细胞无害、对血液及血管细胞损伤后保护作用强等优势。
这类药物可以帮助血液快速凝固,可以有效降低外伤出血的风险,减少外伤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药物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因此,这类药物被用于预防和治疗重大外伤、多发外伤和内伤的容易出血的患者中。
此外,促凝血药还可以用于治疗肝功能不全、肝移植及化疗后的血液凝固障碍等病症。
由于它们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凝集激活,抑制血小板内部钙流量和血小板活动,让血小板之间结合更牢固,从而减少出血,缩短出血时间,减轻病情等。
促凝血药在治疗血液凝固及其它类似疾病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但是在使用这种药物时,患者还需要注意它所产生的副作用,如出现血小板凝集的抑制、出血、皮疹、腹痛等。
应尽量避免这些副作用的发生,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促凝血药是一类药物,用于解决血液凝固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它们可以有效降低外伤出血的风险,减少出血时间,减轻病情等。
但是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它们可能产生的药物副作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
26
A型题
阻止肝脏氢醌型维生素K生成的抗凝血药是(D) A、肝素 ——激活抗凝血酶Ⅲ B、链激酶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C、双嘧达莫——抑制PDE,抗血小板 D、华法林 E、噻氯匹定——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
.
27
A型题 维生素K的拮抗药是(C)
A.肝素 B.双嘧达莫 C.华法林 D.链激酶 E.噻氯匹定
.
48
小结: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1、促凝血药——重点 2、抗凝血药——重点 3、溶栓药 4、抗血小板药——重点 5、抗贫血药 6、升白细胞药
.
49
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维生素K
A.维生素K缺乏(胆汁分泌不足、早产儿新生 儿、广谱抗菌素抑制肠道合成、肝脏疾病)
B.双香豆素类、水杨酸过量引起的出血
氨甲环酸
抑制纤溶系统功能,用于纤溶亢进出血(手 术、外伤、血友病)
阻断药
纤维酶原 vWF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 GPⅡb/Ⅲa-R
作用较强、短 血小板聚集
.
33
用药监护**
关注阿司匹林出血、溃疡
警惕潜在的相互作用抵消氯吡格雷对心血管保护作用 INR值——2.0
注意与胃黏膜保护药的合用 正视血小板抵抗、择期手术权衡利弊
应对阿司匹林抵抗(治疗无反应/低反应)
整合素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药——影响作用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DIC 的高凝期、体外抗凝
鱼精蛋白
.
52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叶酸与维生素B12合用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恶性贫血选用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rhG-CSF)可用于
维生素B12
肿瘤放疗、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 性贫血、骨髓移植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急 性白血病
抗凝和促凝的临床应用
抗凝和促凝的临床应用引言:抗凝和促凝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药物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血液凝块相关的疾病。
抗凝药物主要用于减少或阻止血液凝块的形成,而促凝药物则用于促进血液凝块的形成。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一、抗凝的临床应用: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凝块相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起到抗凝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肝素有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它们在抗凝效果和用药方便性上有所不同。
低分子肝素相对普通肝素来说,具有剂量更稳定、监测更方便等优点。
2.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来达到抗凝效果。
华法林的剂量需要经过严格监测和调整,因为其使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或血栓形成。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酮、阿哌沙班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具有抗凝效果稳定、用药方便等优点,但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出血风险。
二、促凝的临床应用:促凝药物主要用于止血和促进血液凝块的形成,常用于手术、创伤和出血等情况。
常用的促凝药物包括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1.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促进血液凝块形成和止血的重要蛋白质,包括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
在某些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可以通过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来促进血液凝块的形成。
2. 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是一种含有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的制剂,可以用于急需促进血液凝块形成的情况,如严重出血。
优缺点和注意事项:抗凝药物和促凝药物在临床上都有其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液凝块相关疾病,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然而,抗凝药物使用时需要注意出血风险,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中。
此外,抗凝药物的用药监测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促进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抗纤溶系统、血管、 促血小板生成、其他及止血用药作用、特点及适应症
促进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抗纤溶系统、血管、促血小板生成、其他及止血用药作用、特点及适应症促凝血药(止血药)是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
促进凝血功能止血药药物能够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或提高它们的活性,进而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出血和止血。
常用的有维生素K、蛇毒血凝酶等。
维生素K 适应证:外科术后、胆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
蛇毒血凝酶适应证:外科术后。
替代/补充凝血因子止血药制剂是从健康人体或动物血液中提取并经分离提纯、冻干而制成、含有各种凝血因子的制剂,主要用作凝血因子缺乏时的替代或补充疗法。
常用的有人凝血因子Ⅷ、凝血酶、人纤维蛋白原等。
凝血因子Ⅷ适应证:外科术后,血友病。
凝血酶适应证:外科术后。
人纤维蛋白原适应证:外科术后,肝硬化。
抗纤溶系统止血药药物抑制纤溶酶原各种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或直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达到止血作用,主要用于手术创伤、体外循环、肝脏疾病或肿瘤等引起的纤溶亢进或原发性纤溶活性过强所引起的出血。
特点:只适用于纤溶亢进性出血,但过量易致血栓。
常用的有氨甲苯酸、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等。
氨甲苯酸适应证:外科术后,上消化道出血。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适应证:外科术后。
作用于血管止血药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增强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产生止血效果,主要用于毛细血管出血。
常用的有酚磺乙胺、卡络磺钠等。
酚磺乙胺适应证:外科术后、大咯血、出血性疾病、胆道出血。
卡络磺钠适应证:支气管扩张、心脏外科手术血液管理。
促血小板生成止血药药物通过促进血小板生成,升高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白介素-11 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适应证:外科术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疟疾。
重组人白介素 -11适应证:血小板减少症。
其他包括鱼精蛋白、聚桂醇等。
11页药理学: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促凝血药
随着新药的研发和应用,促凝血药将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治愈 率,降低病死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 生存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血小板
总结词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能够粘附在受损的血管壁上,释放出生理活性物质,促进血液凝固。
详细描述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能够粘附在受损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失。同时,血小板还 能够释放出生理活性物质,如血栓素、前列腺素等,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 血栓形成。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手术止血。
纤维蛋白原
总结词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 之一,它能够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 ,加速血液凝固。
VS
详细描述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之 一,它能够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加 速血液凝固过程。纤维蛋白原缺乏可能导 致凝血障碍和出血倾向。临床上常用的纤 维蛋白原制剂包括人血纤维蛋白原和基因 重组纤维蛋白原等,可用于治疗各种凝血 障碍和出血性疾病。
在某些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等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中,促凝血药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血液病治疗辅助
03
对于一些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促凝血药可以
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治疗效果评价
止血效果
评价促凝血药的最直接指标是止 血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出血部位 止血时间、出血量等进行评价。
实验室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凝血 酶原时间等实验室指标,可以评估 促凝血药的治疗效果。
患者症状改善
除了止血效果和实验室指标外,患 者症状的改善也是评价促凝血药治 疗效果的重要方面。
促凝血、抗凝血药物、抗贫血药物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
[来源与性质]
为肾近曲小管管周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 白,肝脏也能少量合成。药用者为重组人红细 胞生成素(epoetin-)。
[作用、用途]
作用:与红系干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1.促红系干细胞增生、成熟
2.刺激网织红细胞早期释放
促凝血、抗凝血药物、抗贫血药 物
(二)常见贫血类型
类型 缺铁性
主要问题 缺铁
血象特点
红细胞小,数目不变 或减少;血红蛋白量 减少
巨幼红细胞性 缺叶酸或维生素 红细胞大,数目减少;
B12
血红蛋白量不变或减
少
恶性
缺维生素B12
巨幼性贫血,神经症 状
再生障碍性 骨髓造血功能下 红细胞形态正常;全
降
血细胞数目减少
2、胃肠绞痛、胆绞痛。Vk1
[不良反应]
1.Vit K1静注过快:致面部潮红、 出汗、胸闷、血压下降,甚至虚脱。 故多采用肌注,静注时宜慢 (<5mg/min)。
2.大量使用K3、K4可致胃肠反应(恶 心、呕吐等)及新生儿、早产儿、
G-6-PD缺乏者溶血及高铁血红蛋白 血症和黄疸。
(二)抗纤溶药
血容量扩充药
大量失血或失血浆(如烧伤)可引起血容量 下降,导致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是基本的治疗 措施。全血或血浆最好,但来源有限,因而血容 量扩充药(血浆代用品)就成了治疗低血容量性休 克的常用药物了。
血容量扩充药是一类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 压,增加和维持血容量的药物。
右旋糖酐(dextran)
为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多糖)。按平均分 子量的不同可分为高分子右旋糖酐、中分子右 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分子右旋糖酐四 种。临床一般用 后三种
抗凝血药和促凝血药
5
Anticoagulants 3
【化学】 肝素类为具强酸性的黏多糖硫酸酯。 肝素分子量5~30 kDa,平均12 kDa;低分子 量肝素平均分子量<6.5kDa。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均不吸收,肝素只宜静注;低分子 量肝素可皮下或静脉注射。
分布:60%分布于血管内皮,很少到血管外。
消除:主要经肝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肝素酶分 解后经肾排泄。尿中有部分原形药。t1/2随用 量增加而延长。低分子量肝素作用较持久。
血压、血小板减少、肝肾功不全、外伤及术
后、细菌性心内膜炎、活动性肺结核、孕产
妇等。
2021/10/10
9
【药物相互作用】
Anticoagulants 7
(1)碱性药、硝酸甘油可降低肝素活性,忌合 用。
(2)与其他有抗凝作用的药(非甾体抗炎药、 双嘧达莫、右旋糖酐等)合用,易致出血。
(3)与糖皮质激素、依他尼酸合用可致胃肠出 血。
抗炎:抑制炎性介质活性和炎性细胞活动;③抗
血管内膜增生: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④抑制血
小板2021聚/10/1coagulants 5
(1)体内抗凝: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DIC早 期。
(2)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 透析等。
【不良反应】
(1)出血: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注意观察病人, 控制剂量,监测凝血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时间, 必要时用魚精蛋白解救(1~1.5 mg魚精蛋白 可中和100 u肝素)。
Review
1、硝酸酯类是如何发挥抗心绞痛作用的?
2、 硝酸酯类与-R阻断药合用于心绞痛有何 优点?
3、不同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黏膜的变态 反应、过敏性休克、以渗出为主的过敏性疾 病、预防过敏性疾病)该如何选择治疗药物?
促凝血药的合理使用
VS
详细描述
肝素通过抑制凝血酶原激活和血小板凝集 ,发挥抗凝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中,肝素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 肌梗死的面积和程度。同时,肝素还可以 改善心肌灌注,恢复心肌的正常功能。
案例二:华法林在房颤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华法林在房颤抗凝治疗中起到预防血栓栓塞 的作用,降低脑卒中和全身栓塞的风险。
避免禁忌药物
了解并避免与促凝血药存在禁忌的药物,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充分评估促凝血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老年人及儿童
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方案应特别谨慎,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03
促凝血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与处理
出血反应
总结词
出血反应是促凝血药最常见的不良反 应,可能导致局部或全身出血。
详细描述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 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作用。在房颤 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华法林可以有效预防血 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降低脑卒中和全身栓塞 的风险。同时,华法林还可以改善房颤患者 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案例三
总结词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用于血友病治疗,补充患 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提高止血效果。
新型促凝血药物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促凝血药物正在研发中,这些药物可能具有 更高效、更安全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创新药物剂型的研发
除了新药物的研发外,创新的药物剂型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靶向给药、缓释剂型等 ,这些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副作用。
临床应用前景
评估风险与获益
在使用促凝血药前,应对患者的病情 进行全面评估,权衡用药风险与可能 的获益。
抗凝与促凝有哪些措施和方法
抗凝与促凝有哪些措施和方法在医学领域中,抗凝与促凝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指的是阻止血液凝结和促进血液凝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和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都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抗凝与促凝的措施和方法,以便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
抗凝的措施和方法:1. 药物治疗,抗凝药物是最常见的抗凝治疗方法,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阻止血液凝结,如华法林、肝素和阿司匹林等药物。
2. 饮食控制,一些食物富含维生素K,它可以促进血液凝结,因此在服用抗凝药物期间需要限制摄入这些食物,如菠菜、芹菜和胡萝卜等。
3. 定期监测,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确保药物的剂量和效果都在合适的范围内。
4. 避免创伤,受伤后的出血是人体自然的凝血过程,但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因此需要避免不必要的创伤。
促凝的措施和方法:1. 补充凝血因子,对于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补充凝血因子来促进血液凝结,例如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剂。
2.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倾向的患者,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出血,如局部压迫、使用止血带或进行手术止血等。
3. 促凝药物治疗,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如手术前后或严重创伤后,可以使用促凝药物来促进血液凝结,如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物纤溶酶原激活剂。
4. 定期监测,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确保凝血因子的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总结来说,抗凝与促凝是人体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于维持血液循环和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都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抗凝或促凝措施和方法,以确保血液的正常循环和患者的健康。
同时,对于使用抗凝或促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凝血功能,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了解抗凝与促凝的措施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促凝血药(药理学课件)
生素; ✓ 肝脏疾病引起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
2.抗凝药过量的解毒
✓ 香豆素类药物、水杨酸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出血;
鱼精蛋白
维生素K
来源
天然 (脂溶性)
人工合成 (水溶性)
K1:绿叶 植物
K3
K2:肠道 菌群
K4
维生素K
【药理作用】
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生物合成。 缺乏维生素K时,肝脏仅能合成无凝血活性的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导致凝血障碍,凝血酶 原激活时间延长而致出血。
维生素K
【临床应用】 1.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定义
促凝血药是一类能促进血液凝固,抑制纤维 蛋白溶解,增强某些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使 出血停止的药物,主要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的预 防与治疗。
促凝血药——分类
增强血小 板功能药
酚磺乙胺
抗纤维蛋 白溶解药
氨甲苯酸
影响血管 通透性药
垂体后叶素
促凝血因 子生成药
维生素K
促凝 血药
拮抗肝素抗 凝作用
凝血机制和常见的促凝血药
凝血机制和常见的促凝血药凝血机制是人体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指在血管受损后,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使血液凝结形成血凝块,以阻止血液大量流失。
凝血机制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凝血因子激活、纤维蛋白形成、血栓溶解。
首先是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阶段。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快速聚集在伤口位置。
损伤血管壁下的胶原蛋白能够使血小板表面的GPIb糖蛋白与之结合,从而使血小板黏附于损伤部位。
接着,血小板释放ADP、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红素,通过激活周围的血小板,促使更多的血小板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栓。
接下来是凝血因子激活阶段。
损伤血管壁下的组织因子能够促使凝血因子VII与组织因子复合物形成,进而激活凝血因子X和IX。
凝血因子Xa与凝血因子Va合成凝血酶,凝血酶能够将溶血原转化为溶血酶原,促使凝血因子XII转化为凝血因子XIIa,形成经典凝血途径。
凝血酶能够激活凝血因子VIII和凝血因子V,形成更多的凝血酶,不断扩大凝血反应。
纤维蛋白形成阶段是血液凝块的核心过程。
凝血酶作用下,溶血酶原转化为溶血酶,溶血酶进一步将凝血因子XI转化为凝血因子XIa,形成凝血准备反应。
在凝血准备反应中,凝血因子I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再将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纤维蛋白网。
纤维蛋白网能够在损伤部位上形成一个稳定的血栓,防止进一步出血。
最后是血栓溶解阶段。
血栓溶酶原能够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结合,形成活化型纤溶酶原。
活化型纤溶酶原能够切割纤维蛋白,将形成的血栓溶解。
常见的促凝血药主要包括抗凝药和凝血酶抑制剂。
抗凝药能够延长血液的凝血时间,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常见的抗凝药有肝素和华法林。
肝素能够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减少纤维蛋白的形成。
华法林能够阻断维生素K的再生循环,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血栓形成。
凝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断凝血反应的进行。
常见的凝血酶抑制剂有阿司匹林和肾上腺素。
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环素合成,减少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促凝血药分类及运用
促凝血药分类及运用
促凝血药又叫止血药(Hemostatic),主要用于临床出血性疾病,尤其在对出血危及生命的患者抢救时,其能加速血液的凝固,抑制纤溶过程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出血停止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或出血性疾病。
促凝血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同时也存在不合理应用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用药物的分类与使用时注意事项
常用的促凝血药物可通过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或增强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强血液凝固过程,或抑制血块溶解过程而产生止血作用。
其种类很多,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表 1 常用药物的分类与使用时注意事项
促凝血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促凝血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的不适和过敏反应等。
表 2 促凝血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临床常见促凝血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出血性疾病一般为疾病的伴随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而出现,因此,应用促凝血药时常同时应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因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表 3 临床常见促凝血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师药典->影 响血液及造血功能药物->促凝血药
氨甚己酸
【拉丁名】
Aminocaproic Acid
【别名】
6-氨基己酸。
【作用和用途】
通过抑制纤溶系统而起作用。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升高所致的出血,如妇产科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内脏手术后的出血。术中早期用药或术前用药,可减少手术中渗血,并减少输血量。
【用法】
用于预防手术出血:术前15~30分钟静注或肌注,1次0.25~0.5g。
用于治疗出血:口服,成人每次0.5~1g,儿童每次10mg/kg,1日3次。肌注或静注,每次0.25~0.75g,1日2或3次,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副作用】
本品的毒副作用较少。
新凝灵
【拉丁名】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本品毒性低,但不宜大量应用,可诱发癫痫及精神紊乱。
云南白药
本品主要成分是三七,可缩短凝血时间,有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内外出血及血瘀肿痛,可内服,也可外用。
甲萘氢醌
【拉丁名】
Menadiol
【别名】
维生素K4,乙酰甲萘醌。
【作用和用途】
止血敏,止血定,羟苯磺乙胺。
【作用和用途】
本品是通过促进凝血过程而发挥作用。他能够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凝血物质的释放,以加速凝血。
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出血。本品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合用。
【用法】
用于止血:肌注每次2~4mg,每日4~8mg口服,每次2~4mg,每日6~20mg。
用于胆绞痛:肌注:8~16mg/次。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静注时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出现面部潮红、出汗、胸闷、甚至血压急剧下降危及生命。口服时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
【用法】
急性出血时,可静脉注射,一次2克氏单位,非急性出血或防止出血时,可肌内或皮下注射,1次1~2克氏单位。用药次数视情况而定。
【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由DIC导致的出血时,禁用本品。
酚磺乙胺
【拉丁名】
Etamsylate
【别名】
【注意点】
1 本品严禁作血管内、肌内或皮下注射,以防引起局部坏死甚至形成血栓而危及生命。
2 加温,酸、碱或重金属盐类可使本品活力下降而失去作用。
3 如出现过敏反应症状时应停药。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拉丁名】
Menadione Sodium Bisulfminomethylbenzoic Acid
【别名】
止血芳酸
【作用和用途】
作用机制同氨己酸,且比之强。适用于肺、肝、胰、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手术时的异常出血,妇产科和产后出血及肺结核咯血、痰中带血、血尿,前列腺肥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对慢性渗血效果较显著。
【用法】
抗肝素过量:静注,用量与所用肝素相当。抗自发性出血:静滴,每日5~8mg/kg,分2次。
【注意事项】
注射速度宜慢。
吸收性明胶海绵
【拉丁名】
Absorbable Gelatin Sponge
【用途】
用于创面止血。
【用法】
贴敷于创面。
氧化纤维素
【用法】
静注:每次0.1~0.3g,每日最大用量0.6g,儿童每次0.1g。口服,每次0.25~0.5g,1日3次。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参见氨基己酸。
立止血
【拉丁名】
Reptilase
【作用和用途】
本品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和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可以促进凝血过程。
【作用和用途】
本品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进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而起到止血作用。
本品常用于特发性紫癜、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道出血、鼻衄、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等。
【用法】
口服,成人每次2.5~5mg,1日3次,肌注,每次5~10mg,也可静注。
【用法】
肌注:每次200mg,1日1~2次。静注,每次200~400mg,1日1~2次。静滴,每次200~600mg。
【注意事项】
本品对血小板数量极少和严重肝功能不良的出血及咯血效果不佳。
卡巴克络
【拉丁名】
Carbazochrome
【别名】
安洛血、肾上腺色腙。
【用
途】
用于局部止血。
【用法】
贴敷于局部。
凝血酶
Thrombin
【作用与用途】
凝血酶能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促使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的凝固而止血。临床用于外伤、手术、口腔、耳鼻咽喉、泌尿、妇产科、消化道出血的止血。
【剂量与用法】
局部止血用灭菌生理盐水溶解成每毫升含本品50U~1000U,喷雾或灌注创面;或以明胶海绵、纱条沾凝血酶贴敷创面;也可直接撒布粉末状凝血酶至创面。消化道出血用生理盐水或牛奶(温度不超过37℃)溶解本品,使每毫升含50U~500U溶液口服或灌注,用量500U~20000U/次,每1~6小时用1次。根据出血部位和程度,可适当增减浓度、用量及次数。
凝血质
【拉丁名】
Thromboplastin
【作用】
通过促凝血过程而起作用
【用法】
肌注:每次7.5~15mg,局部止血时可湿敷。
【注意事项】
本品不可静注,可引起血栓。
氨甲环酸
【拉丁名】
Tranexamic Acid
【别名】
止血环酸,凝血酸。
【用法】
静滴,初用量为4~6g,用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ml稀释,维持量为每小时1g,维持时间依病情而定。口服,成人每次2g,1日3~4次,小儿0.1g/kg。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用过量时可形成血栓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性血管疾病病史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氨甲苯酸
参见维生素K3。
【用法】
口服:每次2~4mg,1日6~12mg。
维生素K1
【拉丁名】
Vitamin K1
【作用和用途】
参见维生素K3。
【用法】
肌注或静注:每次10mg,1日1~2次。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静注时有面部潮红、出汗、胸闷的现象,静注速度应慢。
Ethylenediamine Diaceturate
【别名】
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
【作用和用途】
本品是通过促进凝血过程而起作用
。临床上用于消化道出血、眼鼻出
血、妇科出血、痔疮出血、外科出血等。
【作用和用途】
与止血芳酸相似。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手术时异常出血等。
【用法】
口服:每次0.25g,1日3~4次。静注或静滴,每次0.25g,1日1~2次。
【副作用】
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
鱼精蛋白
【拉丁名】
Protamine
【用途】
用于肝素注射过量而引起的出血,及自发性出血如咯血等。
【拉丁名】
Cellulose Oxide
【用途】
用于止血,主要是外科不能缝合或结扎的中度流血。
【用法
】
贴敷于出血处。
醛基纤维素
【拉丁名】
Aldocellulose
维生素K3
【作用和用途】
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必需物质,维生素K缺乏时会造成凝血障碍。本品还有镇痛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维生素K缺乏症;及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和水杨酸过量引起的出血;肝脏疾病时,由于凝血物质合成障碍,病人可有出血现象,可以补充维生素K。还可以治疗胆道蛔虫所致的胆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