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药和促凝血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凝血药物注意事项ppt课件

【注意事项】(1)老年人或月经期应慎用。 (2)严格掌握适应症,在无凝血酶原测定的条件时,切不可滥用 本品。
(3)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并依据凝血酶原 时间INR值调整用量。治疗期间还应严密观察口腔黏膜、鼻腔、皮 下出血及大便隐血、血尿等,用药期间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操作, 选期手术者应停药7天,急诊手术者需纠正PTINR值≤1.6,避免过 度劳累和易致损伤的活动。
2、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本品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临床用途适用于有过近
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塞和确诊外周动脉硬化的患者,可 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塞、中风和血管 性死亡)
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 化血栓形成事件:
1、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 2、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 3、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
1、注射用抗凝血药——肝素、 依诺肝素、替他肝素、阿地肝素 2、口服抗凝血药——香豆类:华法林、双 香豆素、硝酸香豆素 3、体外抗凝药——枸橼酸钠 4、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阿加曲班
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物
一、******* 例1、阿司匹林肠溶片
大剂量用于解热镇痛 抗炎抗风湿,小剂量 用于抗血小板聚集
(4)若发生轻度出血,或凝血酶原时间已显著延长至正常的2.5倍 以上,应即减量或停药。严重出血可静注维生素Kl10~20mg,用以 控制出血,必要时可输全血、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5)由于本品系间接作用抗凝药,半衰期长,给药5~7日后疗效 才可稳定,因此,维持量足够与否务必观察5~7天后方能定论。
普通阿司匹林口服后,被胃和十二指肠(PH值 2~3)快速吸收,并在15~20分钟内达到最大的血药 浓度,因此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能会引起 上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使溃疡病 加重或引起胃溃疡,甚至胃出血。
抗凝药物简介ppt课件

12000-15000 4000-6500
给药途径 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弹丸式注射+ 静脉持续输注
是
皮下注射,静 脉注射
否
抗FXa活性/抗FIIa活 1:1 性
与血浆蛋白结合
高
4~6:1 低
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 是
否
与血小板结合
是
否
增加血管通透性
是
否
致血小板减少
++++
++
与鱼精蛋白结合
1mg中和100u 1mg中和100u
Ⅴ 的活化形式,不是独立的因子。
抗凝血药物分类
分类
凝血 酶间 接抑 制剂
维生 素K 拮抗 剂
凝血 酶直 接抑 制剂
Ⅹa 抑制 剂
药物
机制
肝素、低分子 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肝素 肝素(依诺肝 AT-Ⅲ复合物;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数百倍, 素、那曲肝素、 抗凝血酶Ⅲ使凝血因子,如凝血酶Ⅱa、因子 达肝素等) Ⅹa、Ⅸa、Ⅻa、Ⅺa和等灭活。
磺达肝葵钠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活化因子X选择性抑 制剂。其抗血栓活性是抗凝血酶III(ATIII)介导的对因子Xa选 择性抑制的结果。
通过选择性结合于ATIII,磺达肝癸钠增强了(大约300 倍)ATIII对因子Xa原来的中和活性。
而对因子Xa的中和作用打断了凝血级联反应,并抑制 了凝血酶的形成和血栓的增大。
活化纤溶作用
+
+++
低分子肝素不需要监测APTT、不 需调整剂量、不需静脉持续给药
低分子肝素较肝素并发出血少
低分子肝素所带负电荷不及肝素, 与肝素结合蛋白亲和力低,不易 清除,作用时间长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药理学(第9版)
凝血酶直接抑制药
一、水蛭素
作用特点:抗凝血作用不需要血浆中ATⅢ的存在,与凝血酶按1∶1紧密结合形成复 合物,使凝血酶灭活。
二、阿加曲班
精氨酸衍生物
药理学(第9版)
三、维生素K拮抗药
香豆素类抗凝药,口服抗凝药。
(一)化学结构
药理学(第9版)
(二)体内过程
1. 吸收:口服吸收好,尤其是华法林最为常用。 2. 分布:高PPBR 3. 代谢:肝脏 4. 排泄:肾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药理学(第9版)
基本要求 (1) 具有一定胶体渗透压。 (2)排泄较慢,不长期蓄积。 (3)无抗原性,无毒性。 (4)无过敏反应和无致热原。
药理学(第9版)
右旋糖酐
中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70):扩容作用强。 低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40):扩容,抗栓,改善微循环, 渗透性利尿。 小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10):改善微循环作用强。
一、肝素 (一)化学结构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药理学(第9版)
(二)体内过程
1. 吸收:与给药途径有关 2. 分布:血管内皮 3. 代谢:肝脏,t1/2与给药剂量有关 4. 排泄:肾
药理学(第9版)
(三)药理作用
1. 抗凝作用:迅速强大,体内外抗凝 2. 其他作用 (1)调血脂:促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酯酶 (2)抗炎 (3)抗动脉内膜增生 (4)抗血小板聚集
重点难点
掌握 肝素、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及解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机制, 各类纤维蛋白溶解药的作用特点。
熟悉 LMWH的临床应用特点、其他抗血小板药、维生素K、铁 剂、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作用及应用。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药代动力学】
口服铁剂或食物中外源性铁都以Fe2+ 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上段吸收。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的果糖、半胱氨酸等有 助于Fe3+ 的还原,可促进吸收。胃酸缺乏和服用抗酸药不利 于Fe2+的形成,影响铁的吸收。茶叶及含鞣酸的植物药,高 钙、高磷酸盐食物(如牛奶),可使铁沉淀,也有碍铁的吸 收。四环素等可与铁络合,也不利于铁的吸收。 Fe2+被吸收 入血后迅速被氧化为Fe3+ ,与转铁蛋白结合运送到肝、脾、 骨髓等造血组织及贮铁组织,与去铁铁蛋白结合为铁蛋白贮 存。肠道及皮肤细胞脱落是其主要排泄途径,少量经胆汁、 汗液和尿等排泄。每日失铁量约1 mg。
+ 其他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过敏、致畸等。 + 禁忌证同肝素。
(三) 体外抗凝血药
+ 枸橼酸钠(sodium citrate,柠檬酸钠)
【药理作用】
+ ——体外抗凝 + 枸橼酸根离子+ Ca2+<血浆>
可溶性络合物 <难解离>
血Ca2+↓
抗凝血
【临床应用】
+ 仅用于体外血液保存
每100 ml全血中加入2. 5 %枸橼酸钠溶液10 ml 。
【药代动力学】
华法林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2 ~ 8小时血药浓 度达峰值,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 % ~ 99 %, 经肝脏代谢,半衰期为10 ~ 60小时。
【药理作用】
+ ——体内抗凝 :缓慢、持久。 + 机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竞争性拮抗
维生素K,使肝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 合成受阻。 + 对巳合成的凝血因子无影响,故体外用药无效。
链激酶(SK)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禁忌症】
肝、肾功能不全、出血素质、 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 孕妇都禁用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普通肝素降解后分离得到。
作用特点: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
性, 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在发挥抗 凝血作用时,较少发生出血。 常用制剂:依诺肝素,替地肝素等。
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 口服有效,又称口服抗凝药。 代表药:
VitB12
四氢叶酸
甲基VitB12
四氢叶酸可以结合多种一碳单位 作为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 体内多种生化代谢。
【临床应用】
1、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并应用 维生素B12效果较好。
2、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所 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甲酰四氢叶酸 治疗。
维生素B12
是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 的成分。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主要内容
凝血
贫血
抗凝血
缺铁性
促凝血
巨幼
第一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分类与来源】
维生素K1:脂溶性,存在于植物中。 维生素K2:脂溶性,由肠道细菌合成。 维生素K3、维生素K4 :人工合成品,水溶性。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多见于: 1、慢性腹泻,胆汁缺乏 2、新生儿、早产儿出血 3、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4、应用口服抗凝药引起的出血
贫血的定义:循环血液中红细胞
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贫血的临床类型:
缺铁性贫血
原始红 细胞
早幼 红细 胞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网织
晚幼再红胞细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
胞 溶血性贫血
中幼 红细 胞
肝、肾功能不全、出血素质、 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 孕妇都禁用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普通肝素降解后分离得到。
作用特点: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
性, 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在发挥抗 凝血作用时,较少发生出血。 常用制剂:依诺肝素,替地肝素等。
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 口服有效,又称口服抗凝药。 代表药:
VitB12
四氢叶酸
甲基VitB12
四氢叶酸可以结合多种一碳单位 作为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 体内多种生化代谢。
【临床应用】
1、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并应用 维生素B12效果较好。
2、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所 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甲酰四氢叶酸 治疗。
维生素B12
是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 的成分。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主要内容
凝血
贫血
抗凝血
缺铁性
促凝血
巨幼
第一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分类与来源】
维生素K1:脂溶性,存在于植物中。 维生素K2:脂溶性,由肠道细菌合成。 维生素K3、维生素K4 :人工合成品,水溶性。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多见于: 1、慢性腹泻,胆汁缺乏 2、新生儿、早产儿出血 3、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4、应用口服抗凝药引起的出血
贫血的定义:循环血液中红细胞
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贫血的临床类型:
缺铁性贫血
原始红 细胞
早幼 红细 胞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网织
晚幼再红胞细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
胞 溶血性贫血
中幼 红细 胞
第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PPT课件

②香豆素类→作用缓慢而持久。
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1.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 (1)可用大量VitK对抗,但作用缓慢。 (2) 病情较重时,要输新鲜血浆、全血对
抗(其内含有大量有活性的凝血因子)。 2.影响胎儿骨骼发育
.
21
肝素与香豆素类作用比较表
肝素
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
用法:
静脉
口服
靶点:
AT-Ⅲ
.
5
内源性
Ka Ⅻ
TF:组织因子 Ka:激肽释放酶 Pk:前激肽释放酶 HK:高分子激肽原
外源性
Ⅶ
HK Ⅺ
TF
Pk
Ⅻa
Ⅸ Ca2+
Ⅺa
Ⅸa PL
凝
Ca2+ Ⅷ
血
过
程
示 意
变化方向
图
催化方向
Ⅶa TF
Ⅹ
Ca2+
Ⅹa Ⅴa Ca2+ PL
Ⅱ Ⅰ
ⅩⅢ
Ⅱa
Ca2+
Ⅰa
Ⅹ Ⅲa
Ⅰa 难溶性
凝血过程
各种凝血因子相继激活 ↓
• 同时激活抗凝血系统
.
3
血液凝固相关知识
血凝概念: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
凝胶状态过程。
凝血因子:指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的
物质。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根据发现的先后 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种,即Ⅰ--- ⅩⅢ。 常称作FⅠ--- F ⅩⅢ。
凝血因子的命名
因子
Ⅰ Ⅱ Ⅲ Ⅳ Ⅴ
⒊ K3 、K4可诱发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缺乏者溶血反应(因为G-6-PD的作用是维持 还原型谷光苷肽的水平,而还原型谷光苷肽是维
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1.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 (1)可用大量VitK对抗,但作用缓慢。 (2) 病情较重时,要输新鲜血浆、全血对
抗(其内含有大量有活性的凝血因子)。 2.影响胎儿骨骼发育
.
21
肝素与香豆素类作用比较表
肝素
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
用法:
静脉
口服
靶点:
AT-Ⅲ
.
5
内源性
Ka Ⅻ
TF:组织因子 Ka:激肽释放酶 Pk:前激肽释放酶 HK:高分子激肽原
外源性
Ⅶ
HK Ⅺ
TF
Pk
Ⅻa
Ⅸ Ca2+
Ⅺa
Ⅸa PL
凝
Ca2+ Ⅷ
血
过
程
示 意
变化方向
图
催化方向
Ⅶa TF
Ⅹ
Ca2+
Ⅹa Ⅴa Ca2+ PL
Ⅱ Ⅰ
ⅩⅢ
Ⅱa
Ca2+
Ⅰa
Ⅹ Ⅲa
Ⅰa 难溶性
凝血过程
各种凝血因子相继激活 ↓
• 同时激活抗凝血系统
.
3
血液凝固相关知识
血凝概念: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
凝胶状态过程。
凝血因子:指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的
物质。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根据发现的先后 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种,即Ⅰ--- ⅩⅢ。 常称作FⅠ--- F ⅩⅢ。
凝血因子的命名
因子
Ⅰ Ⅱ Ⅲ Ⅳ Ⅴ
⒊ K3 、K4可诱发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缺乏者溶血反应(因为G-6-PD的作用是维持 还原型谷光苷肽的水平,而还原型谷光苷肽是维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PPT课件

2其它作用
降血脂、抗炎、抗平滑肌和血管内膜增生以及 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临床应用
1 血拴性疾病及心肌梗塞 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防治心梗,脑梗,心血管手术等血栓形成。 4 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透等。
不良反应
1 自发性出血,如发生严重出血,应立即停药 并用特殊解毒剂鱼精蛋白解救。 2 血小板缺乏症 3 其他 偶见过敏反应;久用可发生短暂脱 发及骨质疏松
药理作用
参与Ⅱ、Ⅶ、Ⅸ、Ⅹ因子合成,这些因 子是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前体
因子
羧化酶
Ⅱ 维生素K Ⅱ
Ⅶ
Ⅶ
Ⅸ
Ⅸ
Ⅹ
凝血
临床应用
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 ➢ 维生素K吸收障碍:梗阻性黄疸、胆瘘及慢性腹 泻 ➢维生素K合成障碍:早产儿、新生儿及长期应用广 谱抗生素患者 ➢香豆素类、水杨酸钠所致的出血
➢ 对纤蛋白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对血栓上的纤维
蛋白作用强,对血液中的纤维蛋白作用弱,较少引 起出血。 ➢ 临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 ➢ 常用的有:阿尼普酶,重组葡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剂(t-PA)等。
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抗纤溶药)
1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变成 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药理作用
抗凝特点: 1、体内抗凝,体外无效。 2、口服有效,起效较慢,维持时间长 3、机制:维生素K对抗药,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 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 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 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 对已形成的各种凝血因子均无影响。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防止血栓形 成,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
降血脂、抗炎、抗平滑肌和血管内膜增生以及 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临床应用
1 血拴性疾病及心肌梗塞 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防治心梗,脑梗,心血管手术等血栓形成。 4 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透等。
不良反应
1 自发性出血,如发生严重出血,应立即停药 并用特殊解毒剂鱼精蛋白解救。 2 血小板缺乏症 3 其他 偶见过敏反应;久用可发生短暂脱 发及骨质疏松
药理作用
参与Ⅱ、Ⅶ、Ⅸ、Ⅹ因子合成,这些因 子是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前体
因子
羧化酶
Ⅱ 维生素K Ⅱ
Ⅶ
Ⅶ
Ⅸ
Ⅸ
Ⅹ
凝血
临床应用
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 ➢ 维生素K吸收障碍:梗阻性黄疸、胆瘘及慢性腹 泻 ➢维生素K合成障碍:早产儿、新生儿及长期应用广 谱抗生素患者 ➢香豆素类、水杨酸钠所致的出血
➢ 对纤蛋白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对血栓上的纤维
蛋白作用强,对血液中的纤维蛋白作用弱,较少引 起出血。 ➢ 临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 ➢ 常用的有:阿尼普酶,重组葡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剂(t-PA)等。
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抗纤溶药)
1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变成 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药理作用
抗凝特点: 1、体内抗凝,体外无效。 2、口服有效,起效较慢,维持时间长 3、机制:维生素K对抗药,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 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 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 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 对已形成的各种凝血因子均无影响。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防止血栓形 成,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凝药 ppt课件

PPT课件 18
利伐沙班
注意事项:
• • • •
有明显肝脏损害或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预防使用不推荐联合用药。 当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后出血并危及生命时,最佳处理方 案可能是选用大剂量新鲜冻血浆或重组活化VII因子 接受X a因子直接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避免或谨慎使用所 有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例如利福平、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苯妥英钠、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抗抑郁药、钙 拮抗剂、类固醇和吡咯类抗真菌药)以及P-糖蛋白类药物 (例如地高辛、胺碘酮和免疫抑制剂等)。
PPT课件 13
一、直接凝血酶( IIa )抑制剂
达比加群酯
TF/VIIa
X VIIIa
IXa
IX
Va Xa
II 达比加群 Dabigatran 纤维蛋白原
PPT课件
IIa 纤维蛋白
14
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药物。 是一种新型、非肽类、竞争性、可逆的凝血酶抑制剂。 特点: 前体药物代谢为达比加群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6% 浆达峰时间为2h,半衰期长 14-17h 主要由肾脏清除。 对游离和结合的凝血酶都有抑制作用 还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其不依赖于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因此在治疗剂量 下,本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达比加群酯比华法林可显著减少出血和卒中事件,且没有 肝毒性
抗血小板聚集
尿激酶 链激酶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嘧达莫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阻止纤维蛋白形成抗凝血药种类 1、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2、肝素
3、低分子肝素
4、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 5、X因子抑制剂: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
注意事项:
• • • •
有明显肝脏损害或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预防使用不推荐联合用药。 当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后出血并危及生命时,最佳处理方 案可能是选用大剂量新鲜冻血浆或重组活化VII因子 接受X a因子直接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避免或谨慎使用所 有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例如利福平、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苯妥英钠、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抗抑郁药、钙 拮抗剂、类固醇和吡咯类抗真菌药)以及P-糖蛋白类药物 (例如地高辛、胺碘酮和免疫抑制剂等)。
PPT课件 13
一、直接凝血酶( IIa )抑制剂
达比加群酯
TF/VIIa
X VIIIa
IXa
IX
Va Xa
II 达比加群 Dabigatran 纤维蛋白原
PPT课件
IIa 纤维蛋白
14
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药物。 是一种新型、非肽类、竞争性、可逆的凝血酶抑制剂。 特点: 前体药物代谢为达比加群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6% 浆达峰时间为2h,半衰期长 14-17h 主要由肾脏清除。 对游离和结合的凝血酶都有抑制作用 还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其不依赖于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因此在治疗剂量 下,本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达比加群酯比华法林可显著减少出血和卒中事件,且没有 肝毒性
抗血小板聚集
尿激酶 链激酶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嘧达莫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阻止纤维蛋白形成抗凝血药种类 1、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2、肝素
3、低分子肝素
4、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 5、X因子抑制剂: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
药理学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60%集中血管内皮,大部分经肝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破坏,不易进入胎盘,乳汁。
肾排:原型或部分代谢产物;抗凝活性t1/2 随剂量而异,个体差异大,肝、肾功能不 全则延长。
【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
抗凝特点 - 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 口服无效,静脉或皮下注射 - 起效快(10min),作用时间(3~4h) 作用机制: - 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加速AT-Ⅲ 抑制凝血酶Ⅱa、Ⅸa、Ⅹa、Ⅺa、Ⅻa(含Ser) 的作用
前激肽释放酶(PK) 激肽释放酶(Ka) 高分子激肽原(HMWK) 血小板磷脂(PL或PF3)
凝 血 过 程
第一步:凝血酶原激 活物(Ⅹa)的形成
第二步:凝血酶 (Ⅱa)的形成
第三步:纤 维蛋白(Ⅰa ) 的形成
肝素(heparin)
1916年麦克莱恩(J.McLean) 首次发现具有抗凝血活性的物 质----肝素
应用: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心肌梗 塞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出血并发症少见,是较好的第 二代溶栓药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抗纤溶药)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 变成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临床仅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 出血,如产后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 手术出血。
不良反应少,但应用过量可致血栓,并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抗凝血活性
血流
抗凝蛋白
促凝血活性 凝血因子
纤溶蛋白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栓倾 向
或
血
栓
形
成
血
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的原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凝血机制的活化。 血栓形成涉及的因素:血流、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
肾排:原型或部分代谢产物;抗凝活性t1/2 随剂量而异,个体差异大,肝、肾功能不 全则延长。
【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
抗凝特点 - 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 口服无效,静脉或皮下注射 - 起效快(10min),作用时间(3~4h) 作用机制: - 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加速AT-Ⅲ 抑制凝血酶Ⅱa、Ⅸa、Ⅹa、Ⅺa、Ⅻa(含Ser) 的作用
前激肽释放酶(PK) 激肽释放酶(Ka) 高分子激肽原(HMWK) 血小板磷脂(PL或PF3)
凝 血 过 程
第一步:凝血酶原激 活物(Ⅹa)的形成
第二步:凝血酶 (Ⅱa)的形成
第三步:纤 维蛋白(Ⅰa ) 的形成
肝素(heparin)
1916年麦克莱恩(J.McLean) 首次发现具有抗凝血活性的物 质----肝素
应用: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心肌梗 塞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出血并发症少见,是较好的第 二代溶栓药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抗纤溶药)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 变成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临床仅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 出血,如产后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 手术出血。
不良反应少,但应用过量可致血栓,并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抗凝血活性
血流
抗凝蛋白
促凝血活性 凝血因子
纤溶蛋白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栓倾 向
或
血
栓
形
成
血
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的原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凝血机制的活化。 血栓形成涉及的因素:血流、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fessional terms:coagulants;anticoagulants; heparin;warfain;vitamin K;urokinase
2020/11/13
5
一、概述
第1节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一)生理性止血过程: Fig.
1、血管收缩;2、血小板粘附与聚集;3、内、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血栓形成)
Review
1、硝酸酯类是如何发挥抗心绞痛作用的?
2、 硝酸酯类与-R阻断药合用于心绞痛有何 优点?
3、不同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黏膜的变态 反应、过敏性休克、以渗出为主的过敏性疾 病、预防过敏性疾病)该如何选择治疗药物?
2020/11/13
1
第23章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and Hematopoietic System(1)
(4)与降血糖药(胰岛素、磺酰脲类)合用可 致低血糖。
(5)与ACEI合用可致高血钾。
2020/11/13
12
Anticoagulants 8
【常用药物】 肝素(Heparin);低分子量 肝素:依诺肝素(enoxaparin)、替地肝素 (tedelparin)、弗西肝素(fraxiparin)、洛 吉肝素(logiparin)等。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的和要求
To be master:肝素、维生素K的药理作用、用 途和不良反应。
To be familiar with:常用抗凝血药与促凝血药 的作用机制。
To be known:其他抗凝血药与促凝血药的特点 与用途。
【临床应用】 防治血栓形成
3、水蛭素(hirudin)
【来源与性质】 为水蛭唾液中的蛋白抗凝成 分,分子量约为7000。现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获得。
【药理作用】
机制:直接抑制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的聚集和
凝血因子Ⅴ、Ⅷ、Ⅻ和血小板的激活。
2020/11/13
14
Anticoagulants 10
特点:抗血栓作用强而持久,但少致出血。
(1)抗凝血作用
作用机制: 激活AT-Ⅲ→抑制或灭活Ⅱa、Ⅸa、 Ⅹa、Ⅺa、Ⅻa(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可选择 性抑制或灭活Ⅹa。 Fig.
特点:强;快;体内、外均有效
(2)其他作用:①调血脂:促血管内皮释放脂
蛋白酯酶→促进血中乳糜微粒和VLDL水解;②
抗炎:抑制炎性介质活性和炎性细胞活动;③抗
血管内膜增生: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④抑制血
小板2020聚/11/1集3 :与抑制凝血酶有关。
9
【临床应用】
Anticoagulants 5
(1)体内抗凝: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DIC早 期。
(2)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 透析等。
【不良反应】
(1)出血: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注意观察病人, 控制剂量,监测凝血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时间, 必要时用魚精蛋白解救(1~1.5 mg魚精蛋白 可中和100 u肝素)。
【临床应用】 防治血栓形成。
(二)香豆素类(Coumatrins)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华法令(快而完全)>醋硝香豆 素>双香豆素(慢而不规则)。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高(>99%)
第1节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第2节 促凝血药
Coagulants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辛志伟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1、肝素类(依赖AT-Ⅲ)
【来源】 肝素(Heparin)最初得自肝脏;现
多从猪的肠黏膜及猪、牛的肺中提取。肝素经化
学或酶解后即得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2g02h0/1t1/1h3 eparin, LMWH )。
7
Anticoagulants 3
【化学】 肝素类为具强酸性的黏多糖硫酸酯。 肝素分子量5~30 kDa,平均12 kDa;低分子 量肝素平均分子量<6.5kDa。
血压、血小板减少、肝肾功不全、外伤及术
后、细菌性心内膜炎、活动性肺结核、孕产
妇等。
2020/11/13
11
【药物相互作用】
Anticoagulants 7
(1)碱性药、硝酸甘油可降低肝素活性,忌合 用。
(2)与其他有抗凝作用的药(非甾体抗炎药、 双嘧达莫、右旋糖酐等)合用,易致出血。
(3)与糖皮质激素、依他尼酸合用可致胃肠出 血。
2020/11/13
10
Anticoagulants 6
(2)血小板减少:肝素可促进PF4释放并与之 结合后引起免疫反应;低分子量肝素较少引 起。停药可恢复。
(3)其他:①偶致过敏;②肝素久用可致骨质 疏松与激活破骨细胞有关,低分子量肝素少 致;③可致早产及死胎,孕妇忌用。
【禁忌症】
过敏、有出血倾向、严重高
2、硫酸皮肤素与硫酸软骨素E(依赖HCⅡ)
【来源与性质】 两者均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 中。前者为糖胺聚糖,后者为酸性粘多糖。
【药理作用】
机制:(1)刺激HCⅡ生成,促进肝素与凝血酶 的结合;(2)促进t-PA的释放,促进纤维蛋 白水解
2020/11/13
13
Anticoagulants 9
特点:抗凝作用<肝素类,但可增强肝素类的抗 凝活性。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均不吸收,肝素只宜静注;低分子 量肝素可皮下或静脉注射。
分布:60%分布于血管内皮,很少到血管外。
消除:主要经肝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肝素酶分 解后经肾排泄。尿中有部分原形药。t1/2随用 量增加而延长。低分子量肝素作用较持久。
2020/11/13
8
【药理作用】
Anticoagulants 4
(二)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1、组成:凝血系统:全部凝血因子
抗凝系统:抗凝血酶、纤溶系统
2、202关0/11/1系3 :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6
(三)抗凝血药的分类:
Anticoagulants 2
1、凝血酶抑制药;2、香豆素类;3、钙离子络 合药;4、促纤维蛋白溶解药;5、抗血小板药
二、常用抗凝血药
(一)凝血酶抑制药
2020/11/13
5
一、概述
第1节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一)生理性止血过程: Fig.
1、血管收缩;2、血小板粘附与聚集;3、内、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血栓形成)
Review
1、硝酸酯类是如何发挥抗心绞痛作用的?
2、 硝酸酯类与-R阻断药合用于心绞痛有何 优点?
3、不同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黏膜的变态 反应、过敏性休克、以渗出为主的过敏性疾 病、预防过敏性疾病)该如何选择治疗药物?
2020/11/13
1
第23章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and Hematopoietic System(1)
(4)与降血糖药(胰岛素、磺酰脲类)合用可 致低血糖。
(5)与ACEI合用可致高血钾。
2020/11/13
12
Anticoagulants 8
【常用药物】 肝素(Heparin);低分子量 肝素:依诺肝素(enoxaparin)、替地肝素 (tedelparin)、弗西肝素(fraxiparin)、洛 吉肝素(logiparin)等。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的和要求
To be master:肝素、维生素K的药理作用、用 途和不良反应。
To be familiar with:常用抗凝血药与促凝血药 的作用机制。
To be known:其他抗凝血药与促凝血药的特点 与用途。
【临床应用】 防治血栓形成
3、水蛭素(hirudin)
【来源与性质】 为水蛭唾液中的蛋白抗凝成 分,分子量约为7000。现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获得。
【药理作用】
机制:直接抑制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的聚集和
凝血因子Ⅴ、Ⅷ、Ⅻ和血小板的激活。
2020/11/13
14
Anticoagulants 10
特点:抗血栓作用强而持久,但少致出血。
(1)抗凝血作用
作用机制: 激活AT-Ⅲ→抑制或灭活Ⅱa、Ⅸa、 Ⅹa、Ⅺa、Ⅻa(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可选择 性抑制或灭活Ⅹa。 Fig.
特点:强;快;体内、外均有效
(2)其他作用:①调血脂:促血管内皮释放脂
蛋白酯酶→促进血中乳糜微粒和VLDL水解;②
抗炎:抑制炎性介质活性和炎性细胞活动;③抗
血管内膜增生: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④抑制血
小板2020聚/11/1集3 :与抑制凝血酶有关。
9
【临床应用】
Anticoagulants 5
(1)体内抗凝: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DIC早 期。
(2)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 透析等。
【不良反应】
(1)出血: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注意观察病人, 控制剂量,监测凝血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时间, 必要时用魚精蛋白解救(1~1.5 mg魚精蛋白 可中和100 u肝素)。
【临床应用】 防治血栓形成。
(二)香豆素类(Coumatrins)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华法令(快而完全)>醋硝香豆 素>双香豆素(慢而不规则)。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高(>99%)
第1节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第2节 促凝血药
Coagulants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辛志伟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1、肝素类(依赖AT-Ⅲ)
【来源】 肝素(Heparin)最初得自肝脏;现
多从猪的肠黏膜及猪、牛的肺中提取。肝素经化
学或酶解后即得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2g02h0/1t1/1h3 eparin, LMWH )。
7
Anticoagulants 3
【化学】 肝素类为具强酸性的黏多糖硫酸酯。 肝素分子量5~30 kDa,平均12 kDa;低分子 量肝素平均分子量<6.5kDa。
血压、血小板减少、肝肾功不全、外伤及术
后、细菌性心内膜炎、活动性肺结核、孕产
妇等。
2020/11/13
11
【药物相互作用】
Anticoagulants 7
(1)碱性药、硝酸甘油可降低肝素活性,忌合 用。
(2)与其他有抗凝作用的药(非甾体抗炎药、 双嘧达莫、右旋糖酐等)合用,易致出血。
(3)与糖皮质激素、依他尼酸合用可致胃肠出 血。
2020/11/13
10
Anticoagulants 6
(2)血小板减少:肝素可促进PF4释放并与之 结合后引起免疫反应;低分子量肝素较少引 起。停药可恢复。
(3)其他:①偶致过敏;②肝素久用可致骨质 疏松与激活破骨细胞有关,低分子量肝素少 致;③可致早产及死胎,孕妇忌用。
【禁忌症】
过敏、有出血倾向、严重高
2、硫酸皮肤素与硫酸软骨素E(依赖HCⅡ)
【来源与性质】 两者均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 中。前者为糖胺聚糖,后者为酸性粘多糖。
【药理作用】
机制:(1)刺激HCⅡ生成,促进肝素与凝血酶 的结合;(2)促进t-PA的释放,促进纤维蛋 白水解
2020/11/13
13
Anticoagulants 9
特点:抗凝作用<肝素类,但可增强肝素类的抗 凝活性。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均不吸收,肝素只宜静注;低分子 量肝素可皮下或静脉注射。
分布:60%分布于血管内皮,很少到血管外。
消除:主要经肝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肝素酶分 解后经肾排泄。尿中有部分原形药。t1/2随用 量增加而延长。低分子量肝素作用较持久。
2020/11/13
8
【药理作用】
Anticoagulants 4
(二)凝血与抗凝血系统:
1、组成:凝血系统:全部凝血因子
抗凝系统:抗凝血酶、纤溶系统
2、202关0/11/1系3 :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6
(三)抗凝血药的分类:
Anticoagulants 2
1、凝血酶抑制药;2、香豆素类;3、钙离子络 合药;4、促纤维蛋白溶解药;5、抗血小板药
二、常用抗凝血药
(一)凝血酶抑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