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艺术与审美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艺术与审美教学大纲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属性和主要类型
1.文化属性
2.主要类型
3.主要体裁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特点
1.注重线性表现的特点
2.节奏特点
3.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
4.中国传统音乐的材料构成
第四节: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构成
第五节:现代中国音乐概括(与西方融合)
第六节:作品赏析与讨论
第三章:西方古典音乐经典(6学时)
女中音
女低音
男声: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花腔男高音)
男中音:(抒情男中音,戏剧男中音,炫技男中音)
男低音:(歌唱男低音,戏剧男低音,深沉男低音,
丑角男低音)
2.代表作品分析:《魔笛》,《图兰朵》,《卡门》,《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蝴蝶夫人》;
第三节:走进歌剧——大师与时代
1.十八世纪的歌剧大师:莫扎特
2、传统音乐
(1)江南丝竹
(2)琵琶艺术
(3)古琴艺术
3、民间舞蹈
(1)瑶族长鼓舞
(2)傣族象脚鼓舞
(3)羌族羊皮鼓舞
二、课程任务:
1、通过《艺术与审美》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艺术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理论知识经常联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和“艺术鉴赏力”。
2、学习中不但加强艺术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师能”培养训练。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音乐的力量(6学时)
第一节:音乐的特征
1.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音乐
第三节:影视音乐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1.标志音乐
2.广告音乐
3.综艺节目及其它音乐
4.音乐会实况转播
5.音乐电视和请您欣赏
6.专题片音乐
7.电视剧音乐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源于西方的话剧注重写实,植根中 国的戏曲注重写意,也造成了二者 在表演艺术上的巨大区别。
二.情节性 主人公
• 叙事性文艺一般都离不开情节。关于 情节,曾有多重定义,其中较有影响 的是:亚里士多德和福斯特把情节看 作具有因果联系的时间,高尔基把情 节看做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他们的 观点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认为情节与 人物和事件有关。
克 莱 默 夫 妇
金 色 池 塘
城 南 旧 事
黄 土 地
一 个 都 不 能 少
主人公
• 主人公,是指戏曲、戏剧、电影、电视剧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过着教中心人物。主 人公应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 形象,是作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 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戏剧影视作品 都是通过对人物活动以及人物之间相互关 系的描写来反映生活,传达剧作家对生活 的感受和评价,因此,塑造鲜明,生动、 富有个性的主人公形象,是戏剧影视艺术 最根本的任务。
2.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的起源是很早的, 在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已经萌芽 了。中国戏曲具有自身的审美 特征,尤其是表现在综合性、 程式化、虚拟性这三个方面。
萧何月下追韩信 三岔口
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是通过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屏上创造出感性 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电影史上三次大变革
第八章 综合艺术
主讲:李秋宁、刘梦迪、赵慕华、徐小珍
• 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 第二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 第三节、中外综合艺术精品赏析
1.戏剧艺术 2.戏曲艺术 3.电影艺术 4.电视艺术
1.戏剧艺术
话剧《雷雨》
戏曲 舞剧 歌剧
戏剧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作为二度创作的艺术,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作为舞台演出基础的戏 剧文学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戏剧的主要特征就是戏剧性。

大学美育(第2版)教学参考书

大学美育(第2版)教学参考书

大学美育(第2版)教学参考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大学美育(第2版)》第一版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二版为“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全书由绪论和十二章组成。

绪论统领全书,从“育人”的高度论述在高校进行美育的重要意义和途径;前六章主要阐述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关于美与审美等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后六章着重讨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科技审美、艺术审美以及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等问题。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大学美育(第2版)》结构合理,语言通畅,内容充实,观点明确,且不乏独到见解,做到了系统性和针对性结合、稳定性和新颖性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是普通高校美育课的通用教材,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境界、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的自觉性,大有裨益。

目录: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第一节美育的当代意义第二节美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美育的任务第四节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第二章美是什么第一节美学史上的探讨第二节美的根源第三节美的本质第四节美的特征第五节美和真、善第三章审美门户第一节美与形式第二节形式美的构成要素第三节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第四章审美范畴第一节审美的基本范畴第二节中国传统审美范畴第三节审美范畴的发展第五章审美意识第一节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第三节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第六章审美心理第一节审美心理结构第二节审美心理过程第三节培养审美心理结构的能力第七章自然审美第一节自然美的发展和特征第二节自然美的重要形态——风光美第三节自然美的审美指导第八章社会审美第一节社会美的发展和特征第二节社会生活美第三节日常生活美第四节人之美第五节社会美的审美指导第九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第一节科学技术对审美活动的影响第二节科学美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第三节技术美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第四节科学美和技术美的审美指导第十章艺术审美(一)第一节艺术美的创造本质第二节艺术美的特征与功能第三节审美主体与审美思维第四节艺术美的审美指导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第一节实用艺术审美第二节造型艺术审美第三节表情艺术审美第四节综合艺术审美第五节语言艺术审美第十二章大学生与美育第一节大学生的角色定位第二节大学生的美育途径第三节大学生的形象塑造第一版后记第二版后记。

《艺术概论》教案——第六章 艺术类型1

《艺术概论》教案——第六章 艺术类型1

(第十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主要艺术类型》(一)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艺术分类方式,了解艺术类型划分原则,了解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的主要分类及各自的审美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视编辑的性质、任务,电视画面编辑的三级单位。

2、难点电视编辑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内容】(导入)第一节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一、历史上的艺术分类方式1、中国古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内心有了情感,就要用语言来表现;语言不够了,就长吁短叹,于是,诗歌/文学就出现了;光长吁短叹还不行,还要唱起来,音乐就出现了;光唱起来还不够,还要跳起来,舞蹈就出现了。

这句话揭示了艺术学的四个问题:a、艺术的本质:艺术就是用来传达情感的;b、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就是为了传达情感;c:艺术的功能;d:中国艺术的特征:中国艺术中,诗歌乐舞不可分,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中国戏曲。

)2、西方亚里士多德根据模仿的媒介、对象和方式的不同,区分了艺术类型的绘画与音乐、悲剧与喜剧、史诗与戏剧等。

任何艺术分类的方式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各门艺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具有某些彼此相通的共同规律。

如“诗”与“画”之间的密切联系,音乐被称为“流动的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等。

二、艺术类型划分原则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实质上是以物态化的方式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从根本上讲,艺术作品就悬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艺术家的更美经验和⅛≡⅛W1、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原则: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2、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原则: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视听艺术(戏剧)3、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原则: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等)4、最新分类原则:视觉艺术(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工艺以及现代艺术设计、广告艺术、电影艺术、计算机三维动画、动漫、游戏软件等),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音乐剧等)一一这种分类方式适应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及时容纳了最新出现的并广受欢迎的新兴艺术门类或样式。

小学六年级美术现代艺术风格与表现教案

小学六年级美术现代艺术风格与表现教案

小学六年级美术现代艺术风格与表现教案一、引言在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现代艺术风格与表现方式,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艺术风格的特点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艺术风格的特点,如抽象艺术、装置艺术等;2.理解现代艺术家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3.能够运用现代艺术风格进行创作;4.培养学生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现代艺术风格的特点、艺术家的思想表达;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电子白板;2.相关的现代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3.美术用品:颜料、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几幅现代艺术作品,并引发学生对现代艺术的兴趣和好奇。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其中的作品,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Step 2:了解现代艺术风格(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探究现代艺术的不同风格,如抽象艺术、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比较,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

Step 3:分析艺术家思想表达(20分钟)教师选取一至两位现代艺术家,例如毕加索、达利等,向学生介绍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点,并分析他们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理解,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Step 4:创作实践(3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艺术材料和工具,组织学生进行现代艺术创作实践。

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题目或主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现代艺术风格进行创作。

同时,教师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创意。

Step 5:展示和分享(2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并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思考过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评价,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章节一: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特征2. 教学内容艺术的定义:美的创造、审美表达、情感传递等艺术的基本特征:创造性、审美性、独特性、表现性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特征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分析: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特征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二:艺术的分类与功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分类让学生理解艺术的功能2. 教学内容艺术的分类: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等艺术的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交流功能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分类和功能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功能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分类和功能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功能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三:艺术史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2. 教学内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古希腊艺术、罗马艺术、佛教艺术、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印象派艺术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图像展示法:展示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史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史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展示:展示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史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四:艺术的审美评价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让学生掌握艺术审美评价的方法2. 教学内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等艺术审美评价的方法:感性评价、理性评价、比较评价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实践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审美评价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实践:让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实践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五:艺术创作与艺术家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角色和特点2. 教学内容艺术创作的过程:灵感来源、创作方法、作品构思等艺术家的角色和特点:创作者、表达者、创新者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家的角色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家的创作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关系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家的创作实例,引发学生对艺术创作和艺术家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家的角色特点分析:分析具体艺术家的创作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关系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六:视觉艺术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掌握视觉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2. 教学内容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视觉、视觉感受、视觉表达等视觉艺术的分类: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视觉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线条、色彩、构图、空间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视觉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视觉艺术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视觉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视觉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分析:分析具体视觉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视觉艺术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七:表演艺术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2. 教学内容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表演、表演者、表演技巧等表演艺术的分类:戏剧、舞蹈、音乐、曲艺等表演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表演技巧、情感表达、节奏感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表演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演艺术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表演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表演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分析:分析具体表演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演艺术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八:文学艺术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掌握文学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2. 教学内容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文学、文学作品、文学手法等文学艺术的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等文学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艺术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文学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分析:分析具体文学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艺术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九:综合艺术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综合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掌握综合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2. 教学内容综合艺术的基本概念:综合艺术、跨界艺术、多媒体艺术等综合艺术的分类:电影、电视、装置艺术、互动艺术等综合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互动性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综合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综合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综合艺术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综合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综合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综合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分析:分析具体综合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综合艺术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十:艺术教育与审美素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提高审美素养的方法2. 教学内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提高人文素养等提高审美素养的方法:欣赏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学习艺术知识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提高审美素养的方法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提升审美素养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提高章节十一:当代艺术趋势与流派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掌握当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和特点2. 教学内容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多元化、跨界合作等当代艺术的主要流派: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概念艺术、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等当代艺术的特点:创新性、实验性、社会性、互动性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流派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当代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当代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当代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流派分析:分析具体当代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十二:艺术市场与批评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让学生掌握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2. 教学内容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艺术品交易、艺术展览、艺术拍卖等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审美评价、学术研究、社会文化分析等艺术市场与艺术批评的关系:市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批评对艺术市场的导向作用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和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市场实例和艺术批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市场与批评的关系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市场实例和艺术批评案例,引发学生对艺术市场与批评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和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分析:分析具体艺术市场实例和艺术批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市场与批评的关系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十三:艺术与科技融合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让学生掌握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应用领域和特点2. 教学内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应用领域:电影特效、游戏设计、建筑设计等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点:创新性、交互性、沉浸性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和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和应用领域分析:分析具体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十四:艺术伦理与法律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伦理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掌握艺术法律的基本知识2. 教学内容艺术伦理的基本原则:尊重艺术家的创作权、保护艺术品的完整性、抵制低俗艺术等艺术法律的基本知识:著作权法、艺术品交易法、博物馆法等艺术伦理与法律在艺术领域的应用:艺术品的保护、艺术家的权益维护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艺术法律的基本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伦理和法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伦理与法律在艺术领域的应用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伦理和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艺术伦理与法律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艺术法律的基本知识分析:分析具体艺术伦理和法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伦理与法律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十五:艺术实践与创作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能力2. 教学内容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构思、草图、制作、反思等艺术实践的方式:绘画、雕塑、表演、写作等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培养创造力、表达个人情感、提高审美素养等3.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艺术概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艺术的分类与功能、艺术史概述、艺术的审美评价、艺术创作与艺术家、视觉艺术概述、表演艺术概述、文学艺术概述、综合艺术概述、艺术教育与审美素养、当代艺术趋势与流派、艺术市场与批评、艺术与科技融合、艺术伦理与法律以及艺术实践与创作等十五个章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就是指包含多种艺术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以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

综合艺术有戏剧艺术、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等。

综合性就是综合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与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而戏剧艺术就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规定情境中塑造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其中融入了音乐、美术、书法、绘画等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使她们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与谐发展。

语文学科由于其特有的审美教育特性,因此,语文学科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

首先,在实际的课堂中,戏剧表演可以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中加入戏剧元素,有利于变机械、反复操练的静态教学为活跃、主动的动态教学,变平面单纯的文本讲解为自主探究的立体教学,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变灌输式教学为师生双边的启发式交流活动,让学生乐于感悟,使课堂组织变得有声有色。

戏剧艺术的语言美、动作美、场景美,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美、精神美等,就是表演者与观瞧者都能感知到的元素。

通过对戏剧情节、戏剧冲突、戏剧人物等的鉴赏,小学生能在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得到美育的熏陶,启发她们进行关于美的初步思考。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方式,将戏剧表演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相结合。

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欣赏戏剧作品。

刚开始,语文教师们在课堂上可为小学生们传授一些基础的戏剧知识,例如,各种形式与体裁的戏剧的不同特点与风格等,使学生在欣赏前具备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们对戏剧表演有一定的认识。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是指包含多种艺术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以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综合艺术有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等。

综合性是综合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而戏剧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规定情境中塑造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其中融入了音乐、美术、书法、绘画等艺术.《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学科由于其特有的审美教育特性,因此,语文学科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

首先,在实际的课堂中,戏剧表演可以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中加入戏剧元素,有利于变机械、反复操练的静态教学为活跃、主动的动态教学,变平面单纯的文本讲解为自主探究的立体教学,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变灌输式教学为师生双边的启发式交流活动,让学生乐于感悟,使课堂组织变得有声有色.戏剧艺术的语言美、动作美、场景美,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美、精神美等,是表演者和观看者都能感知到的元素。

通过对戏剧情节、戏剧冲突、戏剧人物等的鉴赏,小学生能在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得到美育的熏陶,启发他们进行关于美的初步思考。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方式,将戏剧表演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相结合。

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欣赏戏剧作品。

刚开始,语文教师们在课堂上可为小学生们传授一些基础的戏剧知识,例如,各种形式和体裁的戏剧的不同特点和风格等,使学生在欣赏前具备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们对戏剧表演有一定的认识。

艺术美学教案

艺术美学教案

艺术美学教案《艺术美学》课程教学⼤纲课程编号:09010217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适⽤专业:美术学开设学期:第⼆学期⼀、课程教学⽬的与任务:本课程重点讲授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结构、艺术的风格与审美形态、艺术的门类及其特征、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的审美价值结构。

通过教学使学⽣能够⽐较系统地掌握艺术美学的知识,提⾼审美鉴赏⼒,初步掌握艺术研究的⽅法。

⼆、与各课程的联系:艺术美学是艺术类学科的基础,它可以为艺术类其他学科提供理论指导。

学⽣通过艺术美学课程的学习,将为其更好地学习掌握其它艺术类课程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使⽤的教材及参考书⽬:1、使⽤教材本课程使⽤的《艺术美学》为⾼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等教育“⼗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万书元著,出版年份:2006年5⽉第1版。

2、参考书⽬章利国:《造型艺术美学导论》,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李莉主编:《艺术美学导读》,中国⼈民⼤学出版社,2004。

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民出版社,2003。

《艺术美》,⼭西⼈民出版社,1986。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学出版社,1998。

《中国美学史⼤纲》,北京⼤学出版社,1985。

朱⽴元主编:《美学》,⾼等教育出版社,2001。

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清华⼤学出版社,2005。

朱光潜:《西⽅美学史》,上下卷,⼈民⽂学出版社,1999。

张法:《20世纪西⽅美学史》,四川⼈民出版社,2003。

《艺术哲学导引》,中国⼈民⼤学出版社,1999。

四、教学时数及分配:总学时为36,讲授36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五、讲授内容与要求第⼀章,绪论,概要介绍关于艺术的⼀般观念,区分艺术与⾮艺术、审美与⾮审美、反艺术与反美学,并对美学与艺术美学,艺术美学与艺术原理做出区分。

第⼆章,艺术的基本结构,简要讲解艺术的基本元素,艺术的意象与艺术意境,艺术技巧等内容,使学⽣了解研究艺术的基本⽅法,同时对艺术技巧的重要性获得正确的认识。

艺术的语法系统、符号学基本观点等内容为选讲内容。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A0702043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从总体上讲,艺术学理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同时,普通艺术学以整个艺术为研究对象,又包括音乐学、舞蹈学、喜剧学、电影学、美术学等具体的艺术理论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性特点。

本课程的学习,着重介绍艺术学的最基本的一些原理,主要是艺术的一般规律、艺术的创作、作品和鉴赏、以及各门艺术的基本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尤其要从文化角度带领学员对五大艺术门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中外古今许多著名艺术家与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提高学员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以及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二、课程学时分配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第一章艺术的本质特征(共2学时)1。

教学内容(1)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2.重点与难点重点:艺术的基本特征。

难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3。

课程教学要求(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4。

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计划教案3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计划教案3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书法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

《艺术学概论》就是艺术理论。

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定位《艺术学概论》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在为学生提供艺术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艺术类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新闻和广告等各方面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向学生传授艺术理论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作品的分析鉴赏要素;注重如何将艺术理论转化为直观的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感知、鉴赏、批评艺术作品的能力。

2、具体方法:授课以理论讲解和实践分析为主线,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36学时。

要求主讲教师能够很清楚的掌握艺术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说明,并结合自身学术专长重点讲解,点与面的结合有利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继续深化所学知识并最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二)职业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

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一)课程教学内容1、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艺术学概论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的限选课程。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和中央电大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制定江苏电大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一、课程概况1.课程的性质、特点艺术学概论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本科)一门通识型课程。

艺术学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这门课程。

从2001年起,教育部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科起点本科”(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

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课程学习的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2)了解并熟悉16种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运用艺术基本理论和知识,鉴赏和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能够写出初步的文艺评论文章,达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互促进,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目的。

3.课程媒体教材及辅导(1)文字教材主教材:《艺术学概论》(新版),彭吉象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本教材是基本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在基础上,可采用多种手段(如录像教材、IP课件等)组织教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

辅导教材:《艺术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张瑞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多媒体教材录像教材:《艺术学概论录像教学片》,中央电大。

IP课件:中央电大。

(3)网上辅导以上各种媒体,应以教材为核心,主教材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本课程学习的最基本依据;相关的文字教材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

《美学与美育》课程辅导教案

《美学与美育》课程辅导教案

《美学与美育》课程辅导课程介绍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美学与美育》课程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素养、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美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课程主要内容及特点本课程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新型综合型人才的专业目标要求,在性质和内容构架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什么是美育;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青少年发展与美育;教师角色与美育。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人文性、渗透性、实践性和辅成性,在知识内容上涉及了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内容,在人才素质培养目标上着力于促进其综合素质和审美修养的提高,在能力表现上体现于学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不是直接获得某学科单一的、独立的教育效应,而是作为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到全面渗透和辅助作用,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

在主要任务上,《美学与美育》是立足于美学理论对美育这一现代专门教育方式的具体研究。

在内容上,《美学与美育》中关于儿童审美心理的部分内容与《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内容有细部关联;与《阅读与写作》在关于文学体裁这一局部上有交叉,其区别是,《阅读与写作》只从文体特征及相关阅读方法角度进行介绍,《美学与美育》则重在研究文学作为主要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及美育功能。

4.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理解和掌握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

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以及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

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和在教学中贯彻美育的能力。

《美学与美育》第一章辅导第一章什么是美学◆教学重点:1、了解美学的历史;2、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含义;3、理解和掌握美学的性质和对象◆内容: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一、美学在西方“美学”来源于西方,英文为Aesthetics,直译“埃斯特惕卡”。

艺术概论大纲

艺术概论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2027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rt课程类型:学科基础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广告学方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艺术概论》是我校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方向)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

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认识并熟悉艺术主要门类的基本知识,从美学与文化学的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进而达到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和增强人文素质的目的。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的创作更有自觉性、思想性、创新性。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运用跨学科结合的方法来分析鉴赏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培养大学生在艺术及相关领域发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实例与图片资料,对艺术的本质与构成、艺术创作与流派、艺术发生发展、艺术鉴赏与批评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析与探讨。

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交流为辅,以相应的课内外练习为补充。

通过抓好预习、授课、作业、讲评、复习、考试等到环节,把艺术理论的学习与艺术作品分析结合起来。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中外艺术史、文艺理论、美学等课程联系较为紧密。

对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及文艺基础理论的通关通识有助于艺术理论的理解和深化。

四、学时分配五、教材与参考书使用教材: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主要参考书:1.张法:《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王岳川:《西方艺术精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是指包含多种艺术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以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

综合艺术有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等。

综合性是综合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而戏剧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规定情境中塑造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其中融入了音乐、美术、书法、绘画等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学科由于其特有的审美教育特性,因此,语文学科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

首先,在实际的课堂中,戏剧表演可以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中加入戏剧元素,有利于变机械、反复操练的静态教学为活跃、主动的动态教学,变平面单纯的文本讲解为自主探究的立体教学,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变灌输式教学为师生双边的启发式交流活动,让学生乐于感悟,使课堂组织变得有声有色。

戏剧艺术的语言美、动作美、场景美,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美、精神美等,是表演者和观看者都能感知到的元素。

通过对戏剧情节、戏剧冲突、戏剧人物等的鉴赏,小学生能在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得到美育的熏陶,启发他们进行关于美的初步思考。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方式,将戏剧表演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相结合。

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欣赏戏剧作品。

刚开始,语文教师们在课堂上可为小学生们传授一些基础的戏剧知识,例如,各种形式和体裁的戏剧的不同特点和风格等,使学生在欣赏前具备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们对戏剧表演有一定的认识。

欣赏时,要注意逐渐培养学生的健全戏剧欣赏心理。

如此以来,在进行戏剧表演的实践时,学生便能正确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确保戏剧表演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进行戏剧的表演和创作。

第一,教师要积极运用“戏剧教学法”,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渗透于语文的学科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根据诗歌的节奏将诗歌表现的所有内容圈画出来:“渭城、雨、轻尘、客舍、柳、劝君、酒、阳关”,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一人或几人分饰其中一个内容,再将内容有关联的几组合并,此诗中,“劝君、酒、阳关”可以合并为一组,组成特定的场景。

指导学生理解意思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理解。

背诵时,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串联起整个剧目,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左右脑协同,在肢体表演中,变换时空,感受王维的离别之情。

这样的理解更深刻,使背诵更容易,识记也更持久。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是演员,戏剧的创作与欣赏在同一时空进行,形成特殊的审美氛围,这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第二,教师在设计戏剧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并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和修正。

而不是仅仅拘囿于课本内容和常规的表现方式,进行“情境教学”和“角色扮演”。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外进行适当的延伸,举办与戏剧表演相关的主题活动或是班会
表演等,丰富戏剧表演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文学改编和自行组织表演,甚至成立戏剧表演的兴趣小组,让戏剧表演这一形式能真正地渗入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之中,发挥其积极育人的功用。

语言美可以通过朗读来感知。

朗读是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用发声器官将文字转变为有声语言,再由听觉器官接受语言信息传输到大脑神经中枢达到再度理解的阅读方式。

有感情地朗读,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声传情,这既是对美的体察,又是对美的再创造活动。

叶圣陶称有感情朗读为“美读”。

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美读”是通向作者感情的渠道,它使儿童沿波探源地潜入作者的心胸,了解作者的美学趣味,使儿童的心灵逐步得到陶冶。

戏剧本身就是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具有浓重的艺术气息,将戏剧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感知力以及创造力。

其次,在实际的课堂中,影视艺术也可以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影视艺术是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产物。

电影是一门典型的综合艺术,它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但须注意的是以视觉为主,视听结合。

它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是在空间内显现的时间艺术,也是在时间内延续的空间艺术。

在二维空间的银幕上映现三维空间实体性的视象,在第四维即时间内延续其运动。

因此,电影是各门艺术中惟一的直接诉诸视觉、听觉,自由地显示四维空间运动的造型艺术。

它才有可能将前于它产生的艺术,即建筑、雕刻、舞蹈、音乐、绘画和诗(文学)综合于其中。

乔治·萨杜尔指出:“电影的伟大就在它是很多其他艺术的综合。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调动各个感官,综合视听感知艺术的能力。

语文美育选取影视途径,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放映某些影视作品以帮助
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例如播放庐山瀑布风景录像,进而使学生领略李白诗《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等等。

影视艺术具有直观视像性和幻觉逼真性的特点,能更真实、全面地领略自然、社会风貌,更好地融入课堂情境中去。

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处在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但需注意的是,教师须牢牢把握住语文美育的目的,即教学效果须落实在语言文字上面。

由于视觉感官的强有力的性质,如果教师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常常会沉浸于视觉画面感受中,而忽略了语言文学本身特有的审美魅力与表现手段,这样就会造成教学功能错位的结果,令人遗憾。

二是将课文当作脚本供学生学习,还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写作镜头脚本或解说词脚本,这是理解掌握语言文学同视听画面之间的转换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基本目的仍然在掌握语言文字本身。

影视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来自镜头,来自摄影机所营造出的镜头运动状态。

影视美育要牢牢把握镜头带来的特殊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教学语文课文中细节描写时就可以尝试采用“特写镜头”的形式来深入感知细节描写。

例如:《慈母情深》教学片段
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师:(引读)当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时,我看到了一个极其瘦弱的人弯曲着脊背,当她直起背时,我才发现,这竟然是我的母亲(出示),在震耳欲聋的噪声中,我看到她转过身来,这竟然是我的母亲(出示),这褐色口罩上方用疲惫的眼神吃惊望着我的竟然是我的母亲(出示)。

师:感受到了吗?这就如同电影镜头里的(特写镜头),一点一点向我们推进,作者惊讶之情也不断加深,惊讶到了极点,仅仅是惊讶、吃惊所能表达的吗?那就是(震惊)。

作者就是用这样的特写镜头的方式将我看到母亲那一刹那间的震惊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教学,将文本与生活拉近,将影视艺术与教学内容互溶,学
生学得有滋有味,对作者这样的写作方式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启发学生自觉地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除此之外,语文课文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采用“剧本课堂”的形式。

例如:《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
五大板块:
一是课前导语:初识“脚本”(以拍摄“微电影”导入);
二是整体通读:把握“剧情”(担当“导演”,撰写分镜头剧本);
三是感受险情:即兴“导”“演”;(安排人物、音乐并即性导演)
四是品味人物:“演”入佳境(找出孔明的台词、动作、神态、服装、道具);
五是台词创编:“道”出真相。

在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性,利用综合艺术时空再造性与演员表演性、文本的基础性与多维度等特点,让学生更“入戏”,充分融入课堂情境中去。

综合艺术的综合性启发着小学语文教学美育的实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方式,将综合艺术和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