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登山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所见景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学会团队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懂得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所见景物。

(3)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练习题或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登山的认识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给予指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所见景物。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运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登山的小故事。

3. 观察大自然,用所学生字词描绘一下所见景物。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登山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登山教案(通用6篇)

登山教案(通用6篇)

登山教案登山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山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山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文讲的是列宁和波兰的一位革命者一起登山观日出的事。

为了赶上日出的时间,列宁选择了一条十分危险的小路来登上山顶,回来时也仍坚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表现出了列宁的顽强征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课文的重点是学习列宁两次走危险小路的经过。

课文具体描写了巴果茨基和列宁走这条小路时的情景: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

吓得险些掉进深渊,他知道列宁感到头晕目眩了。

通过这些侧面描写,显示了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通过这些重点句的学习,体会到列宁不怕困难,处处锻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登上山顶后,用一段十分优美的文字描写日出时的景观,这不单纯是景色的描写,更是列宁登上山顶后的一种成功的喜悦。

该从哪条路往回走?巴果茨基出于对列宁的关心,建议不必走那条危险的小路,而列宁却坚持打算还走那条小路,文章以列宁的回答做结尾,自然点明了中心,理解这几句话也是全文的难点。

本文的写作思路十分清晰,文字也浅显易懂,文章中人物对话篇幅较多,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情景,培养语感,从中更好的咀嚼到文章的精华所在。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望而生畏2.精读重点语段,从列宁选的路的险中去体会并学习他不怕害怕征服自己,处处锻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重点)3.通过自己多读并有所感悟,充分发掘出学生内心的感情,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尾所包含的意思。

(难点)4.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活动过程一.初读,理清文章脉络检查学生的字词,从音形义三方面提出难点,难的可。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熟读,复述课文1.让同桌之间相互分角色朗读。

小学语文登山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登山的安全注意事项。

登山的心理准备和体能训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登山活动。

2.2 教学难点登山过程中的体能和心理挑战。

学生在登山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突发问题。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登山资料和图片。

准备登山活动的道具和装备。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穿着适合登山的服装和鞋子。

学生需要准备个人水瓶和简单的零食。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登山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教师提问学生对登山的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思考。

4.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包括如何正确使用登山器材和应对突发情况。

教师进行登山动作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巧。

4.3 实践与体验学生分组进行登山实践活动,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的登山体验和感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登山器材和遵守安全规定。

5.2 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来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来互相鼓励和学习。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延伸活动一:登山故事分享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次登山的经历,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登山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6.2 延伸活动二:登山知识竞赛教师准备一些登山相关的题目,包括知识问答和趣味挑战。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通过回答问题和完成挑战来展示自己的登山知识。

第七章:教学资源利用7.1 资源一:登山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登山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小学三年级语文《登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登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登⼭》⼀⽂既是⼀篇训练学⽣⽤概括段意的⽅法,抓住课⽂主要内容的好作品,⼜是⼀篇激发学⽣从⼩不怕困难,锻炼⾃⼰意志品质的好范例,使学⽣不管从思想、知识、能⼒⽅⾯都有所受益。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登⼭》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登⼭》原⽂ 普罗宁四周都是巍峨的⾼⼭。

⼀天早晨,列宁请波兰⾰命者巴果茨基做向导,上⼭顶去看⽇出,但是出发晚了点⼉。

“有没有到⼭顶去的近路呢?”列宁问巴果茨基。

“有是有,可就是……” “什么?” “路太窄,⼜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

” “你⾛过这条⼩路吗?” “⾛过⼏次……” “我们就⾛那条⼩路吧!” 不⼀会⼉,他们就来到了⼩路跟前。

路宽只能容下⼀只脚,⼀边是峭壁,⼀边是深渊。

“您看看,是这样的路,”巴果茨基说,“您不能从这⼉过。

” “那么您呢?您能过去吗?”列宁问。

“当然能。

不信,我⾛给您看看。

” 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碎⼩的步⼦在狭窄的⼩路上慢慢向前移动。

⾛过了最险的地⽅,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才回过头来看列宁。

这⼀看,吓得他险些掉进深渊。

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停住了。

他知道列宁头晕⽬眩了。

“往回⾛!”巴果茨基⼤声喊。

列宁站⽴了⼏秒钟,定了定神,⼜⼩⼼地向前移动脚步。

终于,他⼀步⼀步地⾛过了这段危险的⼩路。

他们登上⼭顶,⼀道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

远处,蔚蓝⾊的湖⽔反射出耀眼的亮光,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也闪烁着光芒。

鸟⼉们放开歌喉,欢快地歌唱着。

⼤约过了⼀个⼩时,他们开始往回⾛。

“回去不必着急了,”巴果茨基说,“我们不必⾛那条险路了。

” “可是我,”列宁说,“我打算仍旧⾛那条⼩路。

” “为什么?” “很愿意解释⼀下,但是必须在⾛过那条⼩路之后才⾏。

” 于是,他们⼜来到靠近深渊的那条⼩路。

“这⼀次我先⾛。

”列宁说完,就毅然决然地⾛了过去。

巴果茨基也顺利地⾛了过去。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精选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精选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精选教案《登山》记叙了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列宁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本课生字。

2 了解本课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读理解,讨论交流,朗读感受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2 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

3 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联系列宁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难点弄清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险路。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字幕投影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倒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预习了关于伟大导师列宁的文章《登山》这一课,这个故事发生在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当时的反动政府逮捕,就改名换姓来到波兰,继续革命工作。

这个登山的故事,就是写他在波兰时和波兰的革命者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的情景。

现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想知道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1) 刹(cha四声)的刹闪烁(shuo四声‵)的烁解释( shi‵四声)的释(2) 区分多音字。

刹薄似得2 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总结几个问题。

(屏幕)1 从哪看出路险?2 列宁第一次是怎样走小路的?3 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上看到的美的景色?4 下山时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险路?这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压倒自己自己,咱们得每时每刻锻炼自己的意志。

”这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学生四个人一组,自读以后,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探究。

2 集体交流。

(1)师:列宁和巴果茨基为了看日出,他们只有走小路才来得及。

六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六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六年级语文《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2学习作者勇敢、坚定的精神,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征服”、“攀登”等。

2.2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体会其与人物情感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对登山运动的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组内交流,互相学习。

4.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研讨课文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作者的情感变化的?作者在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2.情感体验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模拟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进行角色扮演。

第三课时1.拓展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次登山活动,包括路线、装备、安全措施等。

2.分享交流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3.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户外活动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1.研讨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描述山的语句?它们给你什么感觉?”学生甲:“我觉得‘崇山峻岭,连绵起伏’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山的巍峨和壮丽。

”学生乙:“‘山道崎岖,怪石嶙峋’让我想象到登山的艰难。

”教师进一步提问:“作者在登山过程中,他的情感是如何随着环境变化的?”学生丙:“开始时,作者很兴奋,但后来遇到困难时,他感到很沮丧。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景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的精神。

(2)学会欣赏美丽的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描述课文中的登山过程及景色。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及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谈论关于登山的话题。

(2)板书课题《登山》,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互动练习。

(3)分组讨论,让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表达能力。

(3)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景色。

4. 巩固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反馈。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色及原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大自然。

6.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登山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拍摄一张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题:《登山》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登山的过程、技巧和安全有初步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词汇。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辨认课文的关键信息,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 进行课文改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教学准备:1. 课文《登山》的课本2.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3. 板书工具(黑板、彩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第二步:预习(5分钟)通过观察课文的标题和插图,引导学生思考登山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步:阅读理解(10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登山》,学生跟读。

2.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a.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b. 文中提到的登山技巧有哪些?c. 登山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第四步:课文讲解(1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解释核心词汇和句子结构。

第五步:课文改编(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加工课文内容,改编成自己的故事。

可以改变故事的情节、人物和环境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改编作品,进行同伴评价。

第六步:课堂练习和总结(10分钟)教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然后,要求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和写作任务。

板书设计:登山- 过程、技巧、注意事项。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范文四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范文四篇
②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对思考.练习1中的第一小题“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到列宁是有些害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当时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列宁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走,正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
深渊--很深的水。
头昏目眩--眩,昏花。头发晕,眼发花,课文中的意思是站在高处往下看,发生眩晕的感觉。
毅然决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6.建议本课教2课时。
句段赏析
1.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析这里描写道路窄小难走,非常危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列宁果断地决定走这条近的危险小路,目的是为了烘托列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所见所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登山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的精神。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登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登山活动。

(2)引导学生谈谈对登山的认识和体验。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给予指导。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4. 拓展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如绘制登山过程的画图。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如登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六、教学评估:1. 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评价学生在拓展训练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登山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登山》一文,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登山》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登山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登山的印象,分享自己的登山经历。

2. 展示登山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景。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登山》,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确保正确掌握。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文章主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 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登山故事或人物?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课文的理解。

2. 布置作业:熟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学习课文时的感悟和心得。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

七、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小学语文登山教案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登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课<登山>,来进一步了解列宁。

生:(齐)登山二、新授、感悟1、检测读文情况,读完后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师:列宁和巴国茨基在登山时,不就是过一条小路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合作交流,做好分工,组织好语言准备汇报。

生:这是一条危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6和第10自然段看出来的。

请于兴阳来读课文。

生:这是一条惊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14、15、17自然段看出来的。

请朱立超来读课文,我们是从这几段描写的动词看出来这条小路是一条惊险的小路。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把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带上了那条小路上了,真令人胆战心惊呀!那面对小路,列宁是怎样表现的呢?(小组合作交流) 师:当列宁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时,他是怎样表现的?生:汇报当列宁和巴果茨基登上山顶时,展现在他们我们眼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欣赏美景,在谈一谈感受。

生:课文第18段,谈感受。

师:你们都感觉这景色这么美,那同学们说说此时的列宁心中会有什么想法?生:说想法。

师:一个小时过去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也该回去了,他们有选择了来时的小路。

他们第二次走这条小路的是怎么走的呢?(小组汇报) 生:小组汇报师:我们知道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两次走小路的表现,谁来说一说列宁第一次和第二次走险路有哪些不同?生:汇报师: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谁来读一读?生:指名读文师:那么这一段我们怎么理解列宁说的话?生:回答师:同学们都理解的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列宁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生:列宁具有临危不惧、遇险不惊、从容镇定的精神品质。

《登山》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登山》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登山》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教育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毅力”、“勇敢”等。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关键词,如“登山”、“山峰”、“小路”等。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强调语气。

(三)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四)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

2.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练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说出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二)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作者在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课文朗读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强调语气。

(五)生字词学习1.学生练习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

2.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练习生字词。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登山》。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登山》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课文主要内容的复述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生词和短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对课文细节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写作练习的构思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登山》的文本。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写作练习的模板和指导。

3.2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以便于学生互动和讨论。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白板。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问题引入,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登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课文《登山》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4.2 朗读与理解: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和模仿发音。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时间、地点等。

4.3 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章:巩固与拓展5.1 写作练习:给定一个登山的情景,要求学生以课文为参考,写一篇小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给予指导和反馈。

5.2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登山主题的项目,如制作登山指南或登山故事分享。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强调课文中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登山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登山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一:《登山》
教学目标:
1.了解《登山》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2.学习《登山》中的生词,掌握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登山》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来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登山》、课件、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具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曾经爬过山的经历,询问他们对山的印象和感受。

2.通过引入一些图片和短视频来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Step 2:阅读课文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登山》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标题和开头部分。

2.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和自然。

3.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Step 3:生词解释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生词,给出读音和汉字意思。

2.引导学生一起读词和记住词义,初步掌握这些生词。

Step 4:理解课文
1.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动手实践。

2.分组讨论,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归纳。

Step 5:语文拓展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和理解课文意义。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登山的经历和感受。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登山》。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登山场景。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登山场景,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登山的认识和经历。

2. 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登山》。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深入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4.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或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登山》。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反思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关注其情感投入和语音准确性。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的能力。

小学语文登山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2. 通过登山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毅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登山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登山时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资源与准备一、教学资源1. 登山场地和设备。

2. 安全装备和急救用品。

3. 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二、教学准备1. 确定登山路线和安全措施。

2. 准备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3. 检查学生的装备和健康状况。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带领学生进行登山实践。

3. 组织学生进行登山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二、教学方法1. 讲解和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登山,体验和掌握登山的要领。

3. 观察和思考:学生观察自然环境,思考登山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对登山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反思。

2. 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反思。

3. 教师对学生反馈和评价的反思。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一、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日记和作文的写作。

2. 引导学生进行登山相关的艺术创作和展示。

二、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登山活动,提高登山技能和经验。

2. 引导学生参与登山俱乐部或户外活动组织,拓宽登山视野和社交圈子。

第六章:安全措施与风险管理一、安全措施1.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登山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2. 检查学生的装备是否齐全,是否适合登山活动。

3. 教师应具备急救知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轻微伤害。

二、风险管理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体力的登山路线。

2.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登山活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2)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持不懈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持不懈的品质。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我们看到了高山、大树、小溪等。

2.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

(3)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要登山?(2)学生回答:小主人公想要看到更高的山峰,挑战自己的极限。

5.欣赏大自然的美(1)教师出示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交流感受。

6.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登山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

7.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生字词造句。

2.拓展作业:(1)观察大自然,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持不懈的品质。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感受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挑战的精神。

(2)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

(2)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登山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登山运动。

(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经历的登山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讨论,分析生字词的含义。

(3)教师解释生字词,学生跟读。

4.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5.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下收集关于登山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心情。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诗歌品味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攀登的精神。

(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学会通过诗歌品味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诗歌全文、图片、生字词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卡片等。

3.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诗歌,了解诗歌背景,查阅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看与登山有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简介诗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

(3)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理解诗歌:(1)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是什么?4. 品味语言:(1)让学生挑选喜欢的诗句,分享感受。

(2)讨论:如何通过诗歌品味语言?(3)教师引导: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

(2)分享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

2. 完成生字词练习。

3. 家庭作业:以“我眼中的登山”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登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先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接着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最后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待了他第二走险路的原因。

课文的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

第一次走险路是为了赶上看日出,写得比较详细。

从“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这句话,可以体会到这条路的小和险,这样的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决定走这条小路。

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走的时候也是有点提心吊胆的。

列宁走险路的表现反映了路很“险”,他“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昏目眩”。

“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说明他有点害怕。

但他只是“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

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1.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2.列宁先走;3.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为什么还要走险路呢?列宁的话解释了原因。

列宁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讲小路令人望而生畏,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

第二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第三句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列宁下山时还走那条险路,正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这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1.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

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有一个句子,即:“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个句子画下来,并通过这个句子具体体会到这条小路的险。

只有充分理解了“险”,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

2.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

对思考.练习1中的第一小题“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到
列宁是有些害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当时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

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列宁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走,正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

把段意连起来
是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处常用的方法。

思考.练习2要求给课文分段、最纳段意,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理解词句、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然后把段意连起来。

连接段意的时候,帮助学生疏通语言,用通顺连贯的语言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本课最后列宁讲的一段话,是课文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

可以先逐句理解,再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情景深入体会,最后再让学生适当联系思想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5.本课的生字“刹”“烁”“释”是翘舌音,“皇”是后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确。

“喉”的右半部不是“候”,不要多写一竖。

以下词语解释供教学时参考。

沙皇--俄国过去皇帝的称号。

深渊--很深的水。

头昏目眩--眩,昏花。

头发晕,眼发花,课文中的意思是站
在高处往下看,发生眩晕的感觉。

毅然决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6.建议本课教2课时。

句段赏析
1.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析这里描写道路窄小难走,非常危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
列宁果断地决定走这条近的危险小路,目的是为了烘托列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高尚品质。

2.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欢快地唱了起来。

析这一段话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3.“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析这句话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下山本没必要走险路而再次要走,正是列宁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这句话写出这条路的小和险,小到“只能容一只脚”,说明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

“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更加突出了小路之险。

__的小路,列宁还决心走过去,可见列宁是临危不惧的。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这是列宁说的两句话。

第一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是:不应该被害怕压倒,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第二句是讲一个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强调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而列宁正是这样,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坚持走那条小而险的路。

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高尚品质。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弄明白列宁登山所体现的革命者的品质。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欢快地唱了起来”):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第三段(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结束):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代了他第二次走险路的原因。

巧用对比赞颂品格。

首先,巴果茨基与列宁走险路的对比。

巴果茨基自己几次走过这条小路,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看深渊。

”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可见他也是有点提心吊胆。

而列宁“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晕目眩”,但“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步地走过”去了。

从对比中进一步赞颂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

其次,以第二次与第一次走险路相对比。

巴果茨基说“不必走”,而列宁仍旧坚持要走那条小路。

第二次是列宁先走,巴果茨基跟在后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过去。

说明列宁比第一次走险路更无所畏惧,意志更坚定了。

解释说明画龙点睛。

课文结尾是列宁对巴果茨基问题的解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列宁先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但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
压倒”,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进一步突出了革命领袖列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定的革命意志。

本文记叙了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危险小路的事,表现了列宁自觉地磨炼自己意志的可贵品质。

登山
一、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我今天要介绍一篇好文章给你们,想了解吗?(板书)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1.指导朗读。

注重表扬、激励,激发朗读兴趣。

(这一次读,要比初读课文时读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


2.生谈精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3.鼓励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①指名上台表演。

②让表演的学生评价刚才的表演情况。

(学生自主地进入角色,充分品味文章的内涵。


4.质疑: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列宁下山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他第一次走与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课文题目
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列宁说的那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5.教师归纳学生的疑难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1.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
2.列宁下山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