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家庭作业创新活动,如编写小故事、绘制插图等。
4.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观察学生的发音、停顿是否正确。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创新的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了一个关于创新和助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创新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出本课的主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回答课文理解问题。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4.2 拓展作业:学生发挥创造力,想一个别人没想到的创新点子,并和家人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回家作业和拓展作业中的完成情况和创新思维。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第六章:教学方法6.1 朗读与理解: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图片和图表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
6.2 合作与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故事中的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7.1 回顾与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7.2 朗读与讨论: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生词,掌握并运用本课涉及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如“没想到”的意思,如何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和拓展阅读,学生能够掌握文本内涵,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认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激发在生活中尝试创新思考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没想到”的意思,掌握生字、生词,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激发创新思考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没想到的事情?”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顺利导入新课。
2.知识点讲解:通过讲解生字、生词,让学生掌握文本中涉及的核心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没想到”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
3.训练学生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同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尝试创新思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拓展阅读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PPT演示、音频和视频等,更好地展示文本内容,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同时,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即时提问、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篇一:(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向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二、汇报交流1、同桌互相检查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
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评价方案】1 达标测评参评人数()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 教学反思篇二: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想别人没想到的1.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师:现在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故事: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非常喜欢画画。
每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常常会让前来考试的人根据他所出的一句诗画一幅画。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
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
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
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
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又连声叫好呢?师:对,因为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板题)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参照课文前面的提示语首先进行三读:(读准确、读流利、读感情)大屏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师:老师看大家已经把生词画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大屏出示:召集连绵不断连绵起伏半截恰好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称赞三、默读课文,分组讨论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
那么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呢?倒底是谁画的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完成这个表格。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呢?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这不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变换句式)师:谁知道“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个徒弟的画好不好?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师: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师:让我们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第三组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二、汇报交流1、同桌互相检查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
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介《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
内容比较简单。
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
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反馈交流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画多)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详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教材简析《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画师的称赞的故事。
通过学习,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在学习中加深体会,明白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设计理念《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价值引领;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语言,发挥想象、学会表达,并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七、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画杨桃》这篇课文,它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
(板书:想别人没想到的)师: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齐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和我们说生:因为他想,纸只有这么大,要想画的多,不能画完整的骆驼,用骆驼头来代替整只骆驼,就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所以二徒弟这样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培养学生关注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发表个人见解。
2.学生能够运用正反问句进行思考。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1.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2.课文分析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出本课的主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2.通过展示图片或简短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并询问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Step 2 阅读文本(15分钟)1.让学生阅读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尽量理解故事的内容。
2.帮助学生解决生词或难句,并进行适当的延伸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Step 3 组织讨论(2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主题为“你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吗?”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提问、回答和评价别人的观点。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Step 4 进一步思考(15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 除了小熊指南针,你还能想到哪些东西可以帮助小熊找到食物?- 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小熊的经历?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
Step 5 小结和巩固(10分钟)1.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们要学会关注他人,乐于助人。
2.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和体会,并将其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延伸:1.请学生设计一个类似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情景,并向同学们展示。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编写这个故事,并加上自己的情节和想法。
3.鼓励学生观察班级或家庭中的人和事,尝试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并在课堂上分享。
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的能力。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封面,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牢记字形、字义。
3. 课堂练习(1)设置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2)挑选几位学生上台,用生字词卡片进行互动游戏。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2. 强调生字词的学习,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3. 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六、教学拓展1. 故事接龙:根据课文内容,学生们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故事接龙。
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根据前一个人的描述,继续发展故事情节。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12想别人没想到的设计理念: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内容。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有一家商场,刚开始生意很不景气,后来做了一些改革,生意越做越红火。
生意好了,麻烦事也来了。
商场里唯一的一部电梯,常常挤得水泄不通。
于是,商场召开董事会,请手下所有职员出谋划策。
如果你是员工,你会出什么好点子?(学生议论)正像你们说的那样,再装一部电梯吧,没位置;搬迁吧,又没有那么多资金。
想不想听听一个聪明的职员出的好点子?他说在电梯的两旁摆上几张桌子,桌上放上各类报纸;在靠电梯附近的墙上装上几面镜子,这样一来,电梯拥挤的问题自然解决了。
原来,那些爱看报纸的男士看到电梯上人多,不经意地在那里看报纸;爱美的女士,不由自主地在镜前照镜子。
这位职员立了大功,后来晋升为经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题——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思考和发现“想别人没想到”的内涵。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意识。
(2)教育学生要敢于挑战常规,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徒弟凭借独特的创新思维,完成了一幅别出心裁的画作的故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包括生字词讲解、课文重点段落解析、相关创新案例等;准备课堂互动环节所需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故事情节,查找生活中有关“创新思维”应用的例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或发明,引发学生对“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话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标注生字词并理解含义,梳理故事脉络。
3. 讨论探究:以小组形式讨论文中小徒弟的创新之处以及他的做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深化对创新思维的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一次“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意绘画比赛,让学生实际体验创新思维的过程和成果。
5. 总结归纳:回顾课堂所学,总结“想别人没想到的”背后的创新精神,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实例,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认识到了创新思维的价值所在。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勇于打破常规,善于独立思考,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篇一学习目的: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⑵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学习别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⑴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⑵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划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⑶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二、报告交流⑴同桌相互检查⑵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习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领会好在哪里?)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归纳,随文浏览总结归纳:一张纸,即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
这就是想他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老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浏览《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他人没有想到的。
踏花归去马蹄香(写作趣谈)伍玉成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
考试是命习题作画,标题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仔细思索。
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
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
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欢快心情。
有的在剖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
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
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推敲“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
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
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
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范文
在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创造性地思考并设计出一些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需要与国家的教育标准和学校的教学要求相一致,并体现出悦目、明快、适度的特点。
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行为特征、兴趣和需求,使其愿意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在学习基础汉字时,可以利用拍照、识字、认字、拼音等方法,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设计出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讲解生字时,可以通过绘图、联想、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熟记汉字和理解其中的意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在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互动等方式,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生动,并且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学唐诗和宋词时,可以通过音乐、电子书、动画等方式,将古诗词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就需要在教学评价上下功夫,设计出一些新颖、实用的评价方式。
比如,可以利用模拟口语、听写、作文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三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3
让我们听听画师是怎么说的吧!
读一读画师的话。
出示反问句: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比较朗读这两句话,你感觉到什么?(体会虽然表达的意思一样,但反问句的语气是陈述句无法表达的。)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读准“召集、骆驼、恰好、连绵不断、若隐若现”等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除“骆驼”外的词意思。读通课文,能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比较三位徒弟不同的绘画方法,并抓住“用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许许多多”等词语体会他们绘画时不同的想法。
3、反复朗读画师的话,能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说大概意思。通过朗读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小徒弟的画,他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里走出来,另一只——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这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若隐若现。(师生配合看着图说)
猜猜小徒弟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演一演,说一说。
选择三个徒弟中的其中一个角色,自由准备。
指名三位徒弟上台向画师(教师扮演)介绍自己的画,要求介绍时说说自己当时的二徒弟输了这次比赛后,请求画师再进行一次比赛,画师听了,笑了笑说:“也好,刚才我们比谁画得骆驼多,这次比赛我们就比比谁画得骆驼最大吧!”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徒弟,你会怎么画呢?
五、课后作业。
密密麻麻 许许多多 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捂
1.读一读这些词语,想一想平时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词语,你也来说几个。
他为什么这么画?当时是怎么想的?
随机理解:“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在句子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2课
【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6、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内容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
内容比较简单。
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
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部分内容还需老师指导。
本课内容较简单,但让学生真切体会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却并不容易。
因此,本课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的追求目标,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二是基于文本,三是基于生活。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读通句子,能说出“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在文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
4.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能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1和目标2,可以通过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来完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词语的意思,达到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目的。
2、针对目标3,通过讨论、交流、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针对目标4,教师点拨,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能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看是否有创意,在口语表达训练的过程中,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学习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
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
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
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
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举手询问老师。
这些词语可能是: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意图: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让他们自己完成的任务教师一定不要过多插手。
对生字词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掌握了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让学生自己解释生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是对已有能力的巩固运用。
)
2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自读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
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延伸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检测评价】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
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1、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习:
2、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习的精神。
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
或“自由学习”。
我的理解是,自主学习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
接着学习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
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习。
3、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4、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
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
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5、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6、《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
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
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
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
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
(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
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平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
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