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元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的历史。

但他们对元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表面知识,如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历史人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元朝的历史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行省制的实施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元朝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深入剖析元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资料:收集与元朝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朝的版图、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画像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

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多媒体提出问题:分成两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课时安排】本课时为历史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建议课时为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2.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3.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元朝的统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元朝的建立和统治2.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3.元朝的特点和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2.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3.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2.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图片展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教材P33-P38《元朝的统治》;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元代文物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对元代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基本情况,并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元朝的统治来展开。

第二步:讲授(45分钟)1.元朝的建立和统治(1)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创业(2)元朝的建立和统治(3)元代的重要政治制度2.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1)政治上的变化(2)军事上的变化(3)文化上的变化(4)经济上的变化3.元朝的特点和影响(1)统治上的特点(2)文化上的特点(3)对世界的影响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元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2.元代在什么方面表现出独特性?3.元代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元代为后世所留下的遗产有哪些?第四步:归纳总结(10分钟)结合学生的案例分析,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介绍元代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遗产。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重发现历史,你认为在元代历史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和具体是何种价值?2.面对全新的元朝时期,你认为自己该如何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并传承历史文化?【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讲述元朝的统治,侧重于元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与特点。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依据】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设计理念】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有效教学为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有三个部分: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内容上紧承上一课。

元朝统一后,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分立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拥有辽阔的疆域。

为了维护统治,在推行行省制度的同时,对边疆地区则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元朝疆域的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元朝疆域图(1330)》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及其对疆域的拓展,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通过元朝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为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再次出现了民族交融,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点:行省制度【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课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识图能力,本课在讲述行省制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都要求学生通过识图寻找历史信息。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行汉法”“行仁政”,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

教师可采取比较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寻找元朝与秦朝在中央官制上的异同点。

不利因素:由于教材叙述较少,学生对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在理解上可能不到位。

教师应补充有关材料,并联系当前我国实行的省治,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概括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
技能目标:知道元朝的民族融合情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元朝的行政措施;
教学难点:知道元朝对后世的历史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元朝的疆域有多大吗?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疆域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元朝的统治》;
二、元朝的疆域:
师:课件出示元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元朝的疆域范围如何?在元朝各民族是如何实现交融的?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元朝的治理举措: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元朝的疆域状况。

师:现在请同学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的?特别是在行政举措方面,比较前面的其他朝代有何创新?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11课元朝的统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道元朝辽阔的疆域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知识与能力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元朝通过XXX管辖西藏。

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识读《元朝疆域图(1330年)》,学会联系地理信息掌握元朝统治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我国再次出现民族融会,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白塔寺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多少悲欢聚散;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华落寞。

今天,让我们跟随历史,细细咀嚼,感受元朝作为我国首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的时代特色,领略元朝那疆域空前辽阔的威武雄风。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会1.阅读教材《元朝疆域图(1330年)》,在对比教材P7《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感受一下元朝疆域的范围面积,说说元朝的基本情况。

提示: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2.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提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融会表现及影响。

提示:表现:(1)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元朝的统治教案

元朝的统治教案

11元朝的统治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本课共分为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个部分,主要围绕如何治理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核心来构建教材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找到元朝的个性,因为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统一王朝;另一方面,要找到元朝与以往王朝的共性,探寻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制度延续性。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通过第10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元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经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已经较为熟悉,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的阅读和文字材料的研读、合作探究,知道元朝拓展疆域的史实和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2.通过史料研读,了解元朝行省制度。

3.通过元朝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行省制度。

难点:元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加强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是哪个省?学生回答,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省”的来历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1课《元朝的统治》。

讲授新课(一)辽阔疆域快速抢答:阅读教材第51页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元朝疆域的四至。

(参考答案: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教师设问: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对比教材第51页的《元朝疆域图》和材料一的《唐朝疆域图》,从疆域的角度,说说两个朝代。

(参考答案:疆域辽阔,但元朝疆域更广阔;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师讲述: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元朝的疆域名义上应包括“大汗之国”和西北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的统治区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对x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对明、清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x藏和琉球的管辖是本的重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行省制度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元朝按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来改革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大屏幕显示《元朝疆域图》,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行省制度主要特点是什么?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髙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

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典范。

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有什么影响?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材,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在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史实,展现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元朝的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元朝这一时期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史实来认识和理解元朝的统治特点。

此外,学生对于元朝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特点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及统治特点,掌握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及统治特点;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史实。

2.教学难点:元朝统治特点的深入理解;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及统治特点。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历史,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4.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元朝的历史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

2.资料: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元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呈现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史实。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元朝的统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复杂的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等方面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元朝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元朝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特点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疆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元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元朝的民族关系和政治制度。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资料。

3.网络资源:搜集与元朝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文献、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元朝相关的历史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元朝的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三、加强
对西藏的管
辖, 西藏成为元朝的
正式行政
区, 四、加强对琉球
的管辖。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在做一简单说明:
教师: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 中书省所控制的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北京附近, 山东也属于其控制范围, 当时最大的一个行省是岭北行省, 做小的是
江浙行省。

管理西藏的成为宣政院, 管理琉球及现在台湾的是澎湖巡检
司。

管理新疆的是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

设问: 通过学习, 元朝的行省和现在的省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行省制度的设立对今天有什么影响?
学生:我国行政区的设立, 始于隋朝。

过渡: 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对全国实现了有效的统治
过渡: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对全国实现了有效的统治后对比得出来结论, 从而引出铁木真, 体现铁木真对蒙古族的贡献之大。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目标(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本课的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重、难点的解析: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了蒙古各部。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促进了民族融合。

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欣赏歌曲《草原风情》,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

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配音乐出示课题)第13课元朝的统治一、蒙古的兴起(板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显示北朝民族《敕勒歌》配音朗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朴的北方民歌,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放录像,介绍蒙古族的由来及发展)师提问: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使蒙古族的经济发展起来的?(生看录像,结合教材回答)(1)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2)与其他各族的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政策、文化政策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统治状况,掌握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部分知识,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元朝的历史相对于其他朝代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关系、政治制度等方面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掌握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其背景。

2.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等。

3.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2.讨论法:学生就元朝的统治特点、地位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元朝的统治政策及其效果。

4.图片展示法:展示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图片,增强学生对元朝历史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

2.教案:根据教材内容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历史图片:收集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4.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等,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元朝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元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民族兴起并统一全国的过程?
二次备课
二、整体感知 2、本课共有几目,分别是什么? 三、自主教学,合作探究 (一) 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阅读教材 51 页, 找出下列问题) 3、元朝的疆域 ① 从教材《元朝疆域图》 (1330 年)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元朝疆域_________,超越了______和_______。 ②与汉唐时期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何拓展?地位怎样? 今天的______、______、云南,东北广大地区,_____及 _________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_______的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③元朝的建立有何突出特点?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___个由_________贵族为主建立的 全国性的_______王朝。 ④元朝的疆域是怎样的?结合地理知识,制作元朝疆域的简 易示意图。 A C B 4、元朝的民族融合 ①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 发展与融合。具体表现有哪些? A: 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 _____ 和 _____,同______等杂居相处。 B: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 活,已同_______没有什么区别。 D
形成性测试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
目标导学
电子稿教案
C: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____、_____、 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 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二)行省制度(阅读教材第 52 页,找出下列问题)
5、看图识史---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图展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个王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 忽必烈是在什么人的帮助下,参照什么方式建立的? ②这一制度在中央设置了哪些机构?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③中书省直辖地包括哪些地方(填在图中)?被称为什么? ④除中书省直辖地、吐蕃、畏兀尔外,元朝还在其他地区设 置了多少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还有哪些地放方机构? ⑤元朝“中书省-行中书省”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 称为什么?这一制度有何作用? 作用:便利了中央对 ______ 的管理,使中 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加强了_______。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教材第 53 页) 6、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策略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7、台湾在元朝被称之为什么?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地区管 辖的?有何影响? 8、元朝对西域是如何进行管辖的呢? 9、元朝是如何对西藏进行管辖的?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有什么 意义? 元朝时设置________,通过_______管辖西藏,负 责西藏各项军民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_______直接管辖 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10、元朝加强边疆管理有何意义? 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_____和_______.

最新11.《元朝的统治》教案

最新11.《元朝的统治》教案

《元朝的统治》教案课题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时年级七年级备课人授课人授课班级历史核心素养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2、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的相关史实3、正确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讲授新课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1、展示元朝形势图(疆域图)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形成时空观,了解元朝的具体疆域位置,知道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思考: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在地图上展示学生说的这些拓展地区)3、民族融合师: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那么各民族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提示: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二、行省制度展示元朝疆域图和忽必烈,以及他的烦恼:幸福的烦恼啊!这么辽阔的疆域,该如何治理呢?1、巩固统治措施——中央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了解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学生:回族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等职责)2、巩固统治措施——地方(行省)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

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3、设立行省制度的意义展示两段史料,让学生根据教材和材料进行分析概括行省制度的意义①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②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背景师: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方的统治。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但学生对于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对本节课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入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和疆域。

2.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

3.元朝的文化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元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朝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的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教学道具,生动讲解元朝的建立和疆域。

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部编本 1

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部编本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元朝的统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面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

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

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向往。

(展示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图片)教师设问: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二、新课学习一、元朝的疆域图片展示《元朝的疆域》。

再展示汉朝和唐朝的疆域图,提问: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什么拓展?学生回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而在汉唐时期,这些地方都不在领土范围内。

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那么各民族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
提示: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二、行省制度
展示元朝疆域图和忽必烈,以及他的烦恼:幸福的烦恼啊!这么辽阔的疆域,该如何治理呢?
1.巩固统治措施——中央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等职责)
2.巩固统治措施——地方(行省)
引导学生了解行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的疆域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民族交融
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二、行省制度
1.中央: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地方:行省制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对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
2.对西藏:设置宣慰使司度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
课题
元朝的统治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
2.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的相关史实;
3.正确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
重点
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难点
认识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展示元朝形势图(疆域图)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形成时空观,了解元朝的具体疆域位置,知道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思考: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在地图上展示学生说的这些拓展地区)
师:所以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融合
学生回顾知识学生阅读课本进行概括
学生根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和分析材料,进行相互的讨论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用图片资料展示一些相关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有利于促进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学生回顾知识
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结合课件地图进行了解
学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学生:回族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讲解
学生: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通知方式,逐步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学生分析概括
学生: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播放《元朝疆域和行省制度》的相关视频
2.师: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引导学生回顾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
4.对西藏的管辖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元朝对西藏的管理内容(展示地图并拓展相关知识)
5.知识拓展——关于元朝划分的四等人
四、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点拨:(1)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3)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设立行省制度的意义
展示两段史料,让学生根据教材和材料进行分析概括行省制度的意义
点拨:(1)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师提问:你知道中国今天的行政区划么?
点拨:目前,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背景
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师讲述:成吉思汗以蒙古的铁骑扫荡了欧亚大陆,建立起蒙古大帝国。但是,如何去统治管理一个文化先进、经济发达的地区呢?成吉思汗没能来及回答——忽必烈作出了答案,他在一批蒙汉臣僚的帮助下,依照汉法建元改制,所制定和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既为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清朝统治者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经验。
师: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方的统治。
2.在东南地区
师: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
提示: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展示地图和拓展知识)
3.知识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