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

建筑教研室

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完成,中国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首先思考的两个关键问题。前者是人才培养目标,后者是人才培养模式。

1.1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个专业培养出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毕业生,需要社会来检验。通过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整合出建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项目组织、质量控制、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工作,核心岗位是施工员,相关岗位是工程现场的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检员等。

因此,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建筑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专业定位是在广泛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位准确,符合社会、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1.2“3+3+2”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当前,随着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熟练现场操作技能,进入企业马上能正式上岗,不需要企业去过多的岗前培训。传统的“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用两年半时间完成

课堂教学,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既缺乏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又乏工程施工能力,丧失了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优势与特长。因此传统的“2.5+0.5”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要求。

2.课程体系构建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的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这是“3+3+2”人才培养核心。与之相适应,我们需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1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其对人才培养目标起支撑作用。我们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从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建筑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合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的要求。

校企合作,与企业人员一起分析论证,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分析,归纳整理出从事本专业工作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标准如下:

1.知识结构及标准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文化知识;

(2)掌握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力学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与技能;

(4)熟悉建筑构造、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5)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的基本知识;

(6)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基本知识;

(7)掌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8)掌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基本知识;

(9)熟悉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专业知识;

(10)了解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

(11)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专项知识。

2.能力结构及标准

(1)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能力,外语应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

(2)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并能用计算机进行建筑辅助设计;

(3)具有一定的工程预算与结算能力,并能够利用计算机编制工程概预算;

(4)能够完成建筑物的测量放线、高程控制、变形观测等工作;

(5)能够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能够绘制建筑施工变更图纸;

(6)能够完成常用建筑材料试验及检测工作;

(7)能够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解决生产第一线的简单技术问题;

(8)具有工程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能力。

2.2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强调的是施工与管理,即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和谐统一,专业课程设置可按三个学习阶段进行,以“3+3+2”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个最基本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目标一,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学习阶段,通过各课程的理论教学和部分课内试验、课程设计等教学活动实现,主要由专业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完成。目标二,在第一学习阶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培训。根据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纸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有施工测量放样、施工图识读与翻样、工程预算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以及工程资料实务模拟、安全教育等内容,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实务的综合训练。为学生能顺利进入第三阶段做好准备。目标三,毕业实践阶段,即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际工程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项目部的工程实体让学生住施工现场进行毕业实践,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带队。实现高职学生“毕业即能顶岗”的预期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为主的教育。因此,在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融合学生的素质教育。

2.2.1构建理论、实践、素质教育三位一体、互交互融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所有课程的总体结构。我们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按照“理论教学模块化,实践教学项目化,素质教育经常化”的思路,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三体系互交互融的课程体系。

2.2.2理论教学体系

建筑相关专业主要是为工程施工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性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培养放在首位。根据建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规划上分为四大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及人文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人生态度、自觉学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开设。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设置课程并精选内容。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