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一节三细菌的分布与控制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理解它们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环境和公共卫生的意识,理解保持环境清洁和防止病菌传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理解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实验方案来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示意图、实验视频等)。

•实验材料:培养基、无菌棉签、标签纸、培养皿、显微镜(可选)等。

•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介绍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面包、牛奶、土壤、空气等),提问:“这些物品中可能含有哪些微生物?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引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话题。

•揭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及探究方法。

2. 新课教学•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示意图,包括水体、土壤、空气、动植物体内外等环境。

•讲解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条件和适应性特征。

•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杀死细菌繁殖体E.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牛奶B.空气C.手术器械D.基础培养基E.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 10分钟B.121℃ 15分钟C.80℃ 10分钟D.62℃ 30分钟E.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100℃10~20分钟B.121.3℃15~20分钟C.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19.关于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为外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内感染 C.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D.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 E.均为菌群失调所致20.水源被细菌污染后,常可引起: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 C.伤口化脓性感染D.泌尿道感染 E.厌氧菌感染21.正常人体有正常菌群分布的部位是:A.脑组织B.胃内 C.血液D.心脏 E.体表及外界相通的腔道22.土壤的芽胞菌感染人体的常见途径为:A.消化道B.呼吸道 C.血液D.伤口E.接触23.下列何种不是湿热灭菌法:A.巴氏消毒法 B. 滤过除菌法 C. 煮沸法D. 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蒸气灭菌法24.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A.培养基B. 接种环C.手术器械D. 敷料E. 一次性注射用具25.下列消毒灭菌法正确的是:A. 接种环——干烤B. 手术器械——漂白粉C. 饮水——过滤除菌D.体温表——煮沸E.敷料包——离压蒸汽灭菌法26.下列有关紫外线描述,哪项不正确:A.穿透力强 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C.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D.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失作用E.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27.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A. 5minB. 30minC. 60minD.10minE.15min28. 紫外线最强的杀菌波长应为:A.265-266nmB.200-300nmC.136-390nmD.136-260nmE.236-300nm29.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大量消毒可采用:A.煮沸 B.巴氏消毒法 C.电离辐射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30.不属重金属盐类的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B. 氯化汞C. 汞溴红D.硝酸银E. 蛋白银31.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100% B.95% C.75% D.50% E.30%32.乙醇的消毒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 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33.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可用哪种化学消毒剂:A.0.1%硝酸银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75%乙醇E.以上不是34.地面、排泄物消毒可采用的是:A. 0.1%高锰酸钾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 .75%乙醇 E.生石灰35.含糖类、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灭菌宜采用:A.煮沸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 间歇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干烤法36.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中,错误的是:A.机体免疫力下降B.寄居部位改变C. 机体外伤D.饮食不洁E.大剂量使用抗生素37.常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巴氏消毒法D.滤过除菌法E.干烤法38.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是:A. 消毒剂的使用浓度B.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C.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D. 湿度E.温度39.根据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埃博拉病毒属于:A. 第一类微生物B. 第二类微生物C.第三类微生物D.第四类微生物E.第五类微生物4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中安全防护级别最高的是:A. BSL-1B. BSL-2C. BSL-3D. BSL-4E. BSL-5答案:1.B2.A3.E4.B5.A6.E7.C8.A9.D 10.B 11.E 12.E 13.C 14.D 15.A 16.B 17.E 18.A 19.D 20.B 21.E 22.D 23.B 24.B 25.E 26.A 27.C 28.A 29.C 30.A31.C 32.C 33.B 34.E 35.C 36.D 37.A 38.D 39.D 40.D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制有、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类型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和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资料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资料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只对产生菌亲缘关系相近的细菌有抗菌 作用的一类蛋白质。
中草药:一些中草药有抑菌、杀菌作用。
复习思考题
一.解释热原质、菌群失调、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操作等 概念 细菌有哪些代谢产物?它们分别有哪些医学意义? 了解细菌的分布与护理工作有什么关系? 何种情况下正常菌群可转变为条件致病菌? 请为下列物品或部位选一种最理想的消毒灭菌方法: 手术室 、手术 器械、注射器、排泄物、碗筷、牛奶。
消毒剂
环境
种类
作用时间
菌龄
有机物
温度
数量
表面张力
细菌 浓度 种类 酸碱度 穿透力
来苏: 煤酚皂液的杀菌能力与苯酚相似,其石炭酸系数随 成分与菌种的不同而异,处于1.6~5之间。含0.3%~0.6% 本品溶液10分钟能使大部分致病菌死亡,杀灭芽孢需要较高 浓度和较长时间。本消毒剂中主要杀菌成分为甲酚,三种异 构体的杀菌作用相似,其石碳酸系数介于2.0~2.7之间。
胃 一般无菌 肠 道 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
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乳杆 菌、白假丝酵母菌 尿 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阴 道 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三、人体正 常菌群及其 意义
参与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主要菌群
皮 肤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 母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口 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类 白喉棒状杆菌、放线菌、螺旋体、白假丝酵母菌、梭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层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B.只要条件合适,无须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C.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D.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答案】C【分析】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详解】A.霉菌的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A正确。

B.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如橘子上的青霉菌落,B正确。

C.菌落是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而不是由各种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C错误。

D.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

因此,从菌落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D正确。

故选C。

2. 在进行“硬币上是否有细菌分布”的探究实验时,用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的过程雇于( )A.制作培养基B.灭菌C.消毒D.接种【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和细菌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

【详解】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过程:选择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就制成了培养基.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先进行高温灭菌,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医学免疫学细菌的分布与控制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细菌的分布与控制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细菌的分布与控制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通过对细菌的分布情况和控制方法的探究,对免疫学和医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2. 探究不同控制方法对细菌的影响;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免疫学和医学研究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
1. 细菌培养基;
2. 镜片;
3. 硝基酚红;
4. 消毒酒精;
5. 消毒液。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块无菌的镜片,在表面涂上一层细菌培养基;
2. 将涂有培养基的镜片放在各个环境中,如卫生间、实验室、手术室等;
3. 在培养基表面滴上一滴硝基酚红,观察是否会出现红色的菌落;
4. 对比不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情况;
5. 使用消毒酒精和消毒液进行消毒,观察细菌的消毒效果。

四、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卫生间等污染较重的环境中,硝基酚红很快会出现红色的菌落,说明细菌在此处分布较为密集;而在手术室等需要高度消毒的环境中,硝基酚红的变色时间明显延长,甚至没有出现红色菌落,说明此处的消毒和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卫生间等环境。

五、实验结论
1. 细菌在环境中的分布与清洁程度和消毒措施有关;
2. 消毒和清洁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细菌分布,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3. 在医疗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清洁和消毒措施的执行,提高细菌感染的预防能力。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将细菌带入实验中;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手和消毒实验用具,防止污染其他环境;
3. 实验过程中要关注个人和实验室的安全,注意避免化学品的误伤。

第三章 细菌与外界环境

第三章 细菌与外界环境
一个健康人体内有 1013个细胞,但栖息的 细菌则达1014个
2 分布:人体表面 、口腔、鼻烟腔、外耳 道、眼结膜、胃肠道、 尿道、阴道都有正常菌 群。但种类可以不同,
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
1.人体常见正常菌群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2. 环境感染或医源性感染
在诊断、治疗或预防中由于器械、材料或场所消毒 不严或制剂不纯而造成的感染。
3.自身感染
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内的感染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抵抗力↓ 诊断和治疗→提供致病机会
4.菌群失调症
医院感染的特殊性
医院内病原体种类多,来源广泛 医院内流行菌株多为耐药,多重耐药菌株,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 防腐剂
二、物理因素对细菌的不利影 响
温度 低温,高温 日光与紫外线 电离辐射 过滤除菌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概念:主要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 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作用机制: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 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2.口腔常见微生物
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菌群种类数量较多,厌氧 菌是需氧菌的10倍。
常见的细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厌氧链球菌、其次是 表皮葡萄球菌、奈瑟球菌、乳酸杆菌等,还有螺旋 体、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等。
(1)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 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 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或 正常群丛。

微生物的分布与控制.

微生物的分布与控制.

二、微生物在人体的分布
人体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1.皮肤
皮肤表面的微生物较多,其主要来源于空 气及皮肤接触过的物体表面,有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等。皮肤受损伤时,大部分细菌 都能引起伤口感染化脓,而丙酸菌的分泌 物可抑制化脓性细菌的生长。
2.口腔
口腔时适宜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场所,口腔内 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唾液为微碱性,温度适中, 所以,微生物可以旺盛地生长、繁殖。
(三)空气 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且温度变化较大,微生
物受日光照射和干燥等因素的影响,故其数量远 少于在土壤和水中的分布。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 来源于人、畜、动物和土壤,在不同环境的空气 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差别很大,常常是一些致 病性菌污染空气,但有些非致病菌也常可通过空 气污染药物及生物制剂、食品、培养基以及造成 手术感染。因此,在一些特定环境中要进行空气 消毒,强调无菌操作,以防细菌(微生物)污染。
4.呼吸道
呼吸道以鼻腔细菌最多,鼻咽部、气管 粘膜上也有细菌,距气管分支越深细菌越 少,支气管末梢和肺泡内一般是无菌的, 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才有细菌存在。
5.泌尿生殖道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只有泌尿生殖器外 部有微生物存在。男性尿道口有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等。女性外阴部由于离肛门较近, 常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 干烤灭菌:不宜直接用火焰灭菌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陶瓷制品等, 可采用在烘箱内利用热空气灭菌。这种方法所需时间较长,且不适用 于液体样品和培养基的灭菌。
• 湿热灭菌法:利用热蒸汽灭菌。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 效果好。这是因为:
水蒸气具有更强的穿透力,能更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水蒸气存在潜热,当蒸汽液化为水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提高 灭菌物品的温度,缩短灭菌时间。

3细菌分布与消毒

3细菌分布与消毒

1.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2.寄居部位的迁移
条件致病菌致病条件
3.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四)、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某种原因使机体某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种类、数 量和比例发生大幅度改变,使机体微生态失去平衡,这 种现象称菌群失调。
由此引起、基本概念
2、干热灭菌法
(1)、焚烧与烧灼 (2)、干烤 同一温度下,湿热效力比干热大 (1)、湿热中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 (2)、湿热的穿透力大 (3)、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灭菌法
1、日光与紫外线杀菌: 265-266nm 机理—相邻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复制
穿透力弱,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 2、电离辐射 X、γ射线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一、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在土壤中 经消化道或伤口感染 2、在水中 引起消化道感染 3、在空气中 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 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 害,称为正常菌群。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三)、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正常菌群中的某些细菌,在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1、什么是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菌群失调。 2、什么是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及防腐。 3、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有哪些?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做好生物知识点的学习,会让你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学习任务单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学习任务单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3.1《微生物的分布》班级:姓名:月日一、【学习目标——明方向·课前导览】1.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细菌与真菌菌落的不同;通过细菌、真菌的培养,推理其生存条件。

(重点)2. 探究实践、责任态度:设计实验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难点)二、【学习过程——攻重难·素养导向】【情境导入】观察图片,独立思考:为什么医生进入无菌手术室前需要手部清洗?为什么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为什么无菌工厂有严格着装要求?任务一:比较细菌与真菌的菌落(阅读课本P67,独立思考完成以下内容)1.举例说出生活中你认识的细菌与真菌。

2.细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肉眼通常看不到,需借助或来观察。

3.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4.请完成下表,比较细菌与真菌的菌落。

任务二:探究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及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阅读课本P67科学方法,同桌讨论完成以下内容)1.完成上图。

2.通过培养细菌、真菌的过程,你认为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有哪些?3.夏天时,为什么没有放进冰箱的面包更容易发霉?4.受潮的粮食、皮鞋常常发霉,而受潮的玻璃、石头、不易发霉,说明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5.晒干的种子不容易发霉,说明需要什么条件?任务三:实验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阅读课本P68,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内容)1.提出问题:洗手前后手上细菌数量一样多吗?2.作出假设:假设洗手前细菌数量。

3.制定并实施计划材料: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灭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利用以上材料,根据P69的提示设计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几个平板呢?为什么?②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③无菌棉棒蘸取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4.得出结论:。

5.表达与交流①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②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有这种情况存在吗?为什么?三、【知识应用——夯基础·强实践】【必做练习】1、21.(21-22八年级上·北京海淀·期末)为了检测用过的口罩上是否有细菌、真菌,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无菌棉棒在口罩内侧擦拭后,接着在无菌培养基上轻轻擦拭。

三细菌的分布及消毒灭菌.ppt

三细菌的分布及消毒灭菌.ppt

二、消毒灭菌仪器参观
高压蒸汽灭菌器 干热灭菌箱 煮沸消毒器 过滤除菌器
三、化学消毒剂的抑菌作用
菌种: 大肠杆菌、金葡菌 培养基: 普通琼脂平板 化学消毒剂 : 2.5% 碘酒
0.1% 新洁尔灭 2% 红汞 2% 龙胆紫
四、药物敏感试验
五、细菌的分布
1.咽喉部的细菌检 查—血琼脂培养基
实验三 细菌的分布及消毒灭菌
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因素 热力:干热、湿热(巴氏消毒法、 煮沸法、压力蒸汽灭菌灯……) 辐射杀菌法:紫外线、电离辐射、微波 滤过除菌法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化学与生物因素 化学消毒剂抑菌试验 抗菌药物抑菌实验(药敏实验)
一、紫外线杀菌试验
金葡菌
枯草杆菌
紫外灯下照射30min
3.边缘: 4.表面:光滑(粗糙)、隆起(平坦)、干燥(湿润) 5.透明度: 6.颜色
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金黄色葡萄球 菌
枯草芽胞杆 菌
用途
琼脂斜面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琼脂平板上菌落
大小 形态 边缘 表面 颜色 透明度
2.土壤——庖肉基 3.空气、手指等细菌
的检查——普通琼 脂平板
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金黄色葡萄球 菌Leabharlann 枯草芽胞杆 菌用途
琼脂斜面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琼脂平板上菌落
大小 形态 边缘 表面 颜色 透明度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菌落形态观察
1.大小:1mm(小), 2-3mm(中), 3mm(大) 2.形状:

细菌的分布

细菌的分布
菌素可抑制痢疾杆菌生长;唾液链球 菌产生的H2O2抑制脑膜炎球菌生长。
④免疫作用: 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 剂的作用。可剌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 和成熟。
2、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
• 条件致病菌:凡属正常菌群的微生物,由于 机体抵抗力降低、寄居部位的改变或因数 量改变等情况而引起疾病者。
①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如大面积烧伤,过度疲劳, 受凉,长期患消耗性疾病。
•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同种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 菌效果不同。如结核杆菌对酸、碱的抵抗力 比其他的 菌强;70%乙醇可杀死一般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 菌芽胞。因此,必须根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 3.环境中有机物的影响:消毒环境中如有有机物存在, 如血清、脓汁、痰、粪便等,可与消毒剂结合而影响杀 中的细菌
抹 布 和 砧 板 上 的 细 菌
针头上的细菌
• 细菌种类多,繁殖 快,适应环境的能力 强,是自然界中分布最 广泛的一群微小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 布可概括为:
“无孔不入, 无处不有”
本章提要: ➢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 第三节 生物安全
• 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 多,土壤素有“天然培养基”之称。土 壤也是一切自然环境中细菌的总发源地, 也是人类利用细菌的主要来源
• 在肥沃的土壤中,每克土壤含菌量达几 十亿-几仟亿(沙漠含菌量仅10万/g)。
• 细菌在土壤各层分布不均:表面含菌量 少;距表面10-20cm土壤含菌量最多
• 菌群失调症:指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 体发生功能紊乱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 者。菌群失调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 次感染)。
• 菌群失调经常发生而菌群失调症则少 见。患二重感染的机体抵抗力很弱, 细菌对抗菌素药物不敏感,治疗难度 大,应严加预防,避免发生。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种类繁多的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它们与外界环境及宿主一起构成相对平衡的生态体系,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有些细菌侵入人体或因某些原因导致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时,可以引起疾病。

因此,了解细菌在自然环境及正常人体的分布,认识正常菌群的作用及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关系,对加强无菌观念、正确使用消毒灭菌方法、防止医院感染、传染病及菌群失调的发生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细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水分、适宜的pH及气体环境。

因此,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一般离地面10cm~20cm耕作层的土壤中,细菌含量最多。

土壤中的细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的病原菌可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以及死于传染病的人畜尸体,多数病原菌在土壤中容易死亡。

但有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它们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并能通过伤口感染,因此,当伤口被泥土污染时,应采取清创等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水也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主要来自土壤和人、动物的排泄物等,水中细菌的数量通常是地面水多于地下水,静止水多于流动水,沿岸水多于中流水,由于水容易受人和动物的粪便及多种排泄物的污染,所以水中可含有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等病原菌。

水源被污染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统传染病的流行,因此,保护水源,加强水和粪便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与水分,且受日光照射,细菌不易繁殖。

但由于人群和各种动物的呼吸道及口腔中的细菌可随唾液、飞沫散布到空气中。

土壤中的细菌也随尘埃飞扬在空气中,因此空气中可存在不同种类的细菌。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

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等,可引起伤口或呼吸道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干烤法注意事项: 1)洗净后再干烤,防止污物碳化 2)玻璃器皿洗净、干燥后再灭菌,T<40℃时开烤 箱,防止炸裂 3)物品包装不宜太大,所放物品不宜太多 (<2/3), 以利于空气对流
4)中途不能打开添加物品 5)t计算从T达到时开始
26
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103.4kpa,121 ℃ 20-30 min
28
电离辐射:γ 射线和β 射线
辐射杀菌法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
电离辐射用于一次性医疗卫生产品,及食品、药品和生物制
品的灭菌,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和活性。
紫外线 (UV)

波长240~28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265nm左右杀菌能力最强。
杀菌机理: 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形成TT二聚体) 点: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
• 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的方法以测定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 数为指标
• 大肠菌群:一群在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 或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菌
•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1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1L 水中大肠菌群数少于3个 • 水有自净作用,判断自净效果用细菌为指标
3
(2)土壤中的微生物 • 条件:营养,pH,温度,水 • 分布:地面下10~30cm,细菌>放线菌>真菌 • 不同深度的土层,土壤不同,水分、养料、通气、 温度不同,微生物分布也不同。 (3)空气中的微生物 • 条件:缺乏营养、水,有辐射 • 分布:近地面空气污染严重,随高度上升数量下降。 微生物的量随季节变化;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互生
二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
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
“可分可合,合比分好”
12
1、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
纤维素分解细菌
固氮菌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为本来在平板上不能生长的嗜血流感菌
提供生长因子,后者在其菌苔周围形成卫星菌落。
2、微生物在人体的分布
皮肤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均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正常菌群:正常存在于人体外表和同外界相通
的肠道、呼吸道等腔道中,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
宿主无害,有些还有利的微生物。
6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皮肽 主要菌类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酸杆菌、 白色念珠菌 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杆菌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有机酸和菌体蛋白再供动物吸收利用。 瘤胃也为里面居住的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和
生长条件
----食物和严格的厌氧环境
21
寄生
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相对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
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 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
寄生物
微生物间的寄生
宿主
噬菌体—细菌
22
拮抗
某种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的生长发育
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促进消化吸收,合成维 生素如生物素、叶酸、B12、K 2)刺激免疫应答 具有免疫原性,有促分裂和佐剂的作用,是机体抗感染 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物屏障与拮抗作用 对外原致病菌的侵入有拮抗和防御作用,保护宿主 4)抗衰老和抑制癌症的作用
8
(3)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是相对的,特定条 件下,因平衡被打破而造成菌群失调,使原来不 致病的正常菌群称为条件致病菌。
24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物理、化学、生物法
1、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辐射、过滤等
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的蛋 白质及核酸变性、破坏, 杀灭細菌
热力灭菌法
焚烧----最彻底的灭菌方法 eg:衣物、动植物尸体 灼烧----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
eg:接种环、针 干烤----加热160-170℃ 2小时
eg:玻璃器皿、金属制品、药品
生物, 但不能杀死微生物。 常用介质:孔径0.22~0.45um的硝酸纤维素滤膜、醋 酸纤维素滤膜、玻璃纤维、棉花等 适用对象:不耐热,不能用化学方法除菌的液体、气 体。例:抗生素、血清、酶、生产中的无菌空气 缺 点:无法滤去病毒、支原体、L型细菌等能通过
31
细菌细菌滤汽的微生物。
滤菌过程
32
低温:主要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常用于菌种保藏eg:4℃、-70 ℃ 、-20 ℃ 其他物理方法
间歇蒸汽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不耐热的含糖、血清、牛奶等的培养基
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 较低的温度(61~63 ℃ 30min or72 ℃ 15~30s)杀灭致病菌
27
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 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1)有水的环境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变性
原 因
2)湿热的蒸汽穿透力比干热强 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
适用对象:地面、家具、器皿的消毒,因其毒性, 现用于评价其他消毒剂的杀菌强度 2)煤酚皂溶液(来苏儿):甲醛和肥皂水的混合 液1~5%用于家具、地板、墙面消毒
38
烷化剂气体消毒剂
环氧乙烷(第二代消毒剂) 原 理:与蛋白质、核酸中的-NH2、-OH、-COOH、
-SH反应,使蛋白质和核酸结构改变杀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流通蒸汽消毒法
适用对象:耐高温的物品 原理:饱和蒸气压与T成正比 注意事项:加水适量;物品摆放疏松; 排尽冷空气;计时时间;压力降至0后, 方可开盖 用于清洗玻璃器皿
水煮100 ℃ 5 min(繁殖体)~2 h(芽胞) 食品、食具、不耐高温的物品
水蒸汽100 ℃ 15~30 min(繁殖体)
•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及 其与宿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科学。 • 医学微生态学:是微生态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 究寄居在人体体表和外界相通腔道粘膜表面的微 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等相互关系的学科。
(一)细菌的分布
1、在自然界的分布
(1)水中的微生物
• 细菌、真菌、病毒等
36
适用对象:精密仪器、医疗器械、实验室消毒
卤素类
原理:有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酶失活,膜破坏 1)Cl2
Cl2+H2O HClO
适用对象:自来水消毒 2)漂白粉(Ca(ClO)2+NaClO)
5%~10%用于手、家具消毒。芽孢无效
3)I2及含I2消毒剂(2%)
用于皮肤粘膜、创面的消毒
37
酚类
原理:蛋白质变性,损伤细胞膜 1)苯酚(石炭酸) 浓 度:3~5%
无色油状液体,微溶于水
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35
醛类
原理:破坏蛋白质的氢键或氨基
1)甲醛:对芽孢、菌体、病毒、真菌均有杀灭作用

度:10%的甲醛加热熏蒸
适用对象:对密闭容器或房间内的物品、空气进行消
毒,不适于食品、药品存放地空气的消毒
2)戊二醛 对芽孢、菌体、病毒、真菌均有杀灭作用 浓 度:2%(pH8.0左右)有强杀菌作用
17
共生
二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
形成在生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工,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
了新的结构的特殊的共生体。
互惠共生:二者均得利 偏利共生:一方得利,但另一方并不受害
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18
生理上的共生:
共生菌从基质中吸收水分和无机养料; 共生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使地衣能在十分贫瘠的环境中生存。
14
2、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
互生关系(正常情况) 寄生关系(某些特殊条件下) 人肠道内的菌群: 60-400种不同的微生物,占粪便干重1/3的是细菌 ,其中厌氧菌占了绝大多数。
正常菌群通过肠道获取营养; 通过排阻、抑制外来致病菌;提供许多人体所必不可少的
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对人体作出贡献;
应用范围: 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空气消毒
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29

影响因素:光源的强度;与被照物的距离;照射t,湿度等
• 一般无菌室内用30W,30min,可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 • 注意:UV的光复活作用 可见光 T=T 光复活酶 T+T
30
过滤除菌 原 理:用致密的过滤材料滤去液体或气体中的微
超声波 频率高于2万赫兹的超声波,可使细胞壁破裂, 是细胞破碎的常用方法
干燥 使细胞脱水和胞内盐浓度升高而死亡 用于食品、药品保存,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3
2、化学方法
消毒剂:表面
化学药品
防腐剂:抑制 灭菌剂:无活菌
针对的对象不同、使用的浓度不同
34
常用的消毒剂
醇类
1)乙醇 用于皮肤、器具的消毒(对芽孢效果不好) 机制:含水,极性与细胞膜接近,溶解脂质,可 迅速透过细胞膜,使蛋白质变性(70% (w/w) 效果好) 2)苯氧乙醇
菌群失调的原因
免疫力下降 抗菌药物滥用 寄居部位改变
菌群失调的表现
一度失调——可恢复 二度失调——伴有慢性病
三度失调——耐药菌大量繁殖
(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 微生态平衡: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与人体以及 菌群中不同种类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这种主要通过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建立的平衡 称微生态平衡。 • 微生态失调:在某些条件下微生态平衡被打破, 从而使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
15
正常菌群
00
致病菌
滥用抗生素; 人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吃了不洁净的食物; 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大肠杆菌,一旦进入泌尿系统, 引起尿路感染。
人体表面的正常菌群,一旦它们进入伤口也会引起感染
条件致病菌:人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一旦进入非正常聚 居部位,或生态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