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运行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运行机制研究[摘要] 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课程项目化、课程体系模块化

的教学模式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做”一体是实现项目化教学法的重要手段,“双师”素质教师是保障。

[关键词] 职业教育;模块化;项目化教学;运行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职业院校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方法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质量的关键。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在高等教育招生序次中属最后批次录取,生源总体素质比较低,以传统学科体系的方式来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出现教师抱怨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两难局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重组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着重介绍项目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运行的几种保障机制。

对于工科类职业教育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要符合市场需求,培养目标以岗位(群)要求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来架构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以联系论、结构论和结果论为理论依据进行优化设计。

联系论认为: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已过时,当今是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结构论认为: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工作知识,而且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项目化课程既要求课程设置反映工作体系结构,也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按照知识与任务的背景与焦点的关系重构职业教育教材模式。

结果论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理解为制作一个物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从功能角度出发,可以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理论角度来看,意味着“实践观”的重要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操作能力。

根据上述理论,架构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遴选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其相关性划分出模块,模块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做到“宽基础、活模块”。

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既与工作任务相匹配且融合专业培养的职业能力。

③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参照制定课程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对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应分五个阶段,即设计项目任务制定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检查评价归档或结果应用;为达到预期的教

学效果,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一、建立“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是实行项目化课程的基础

项目化课程开发设计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并能指导学生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因此,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培养,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教学团队。

二、项目设计及其协同运作是实施课程项目化的关键

课程项目设计不仅密切联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当地相关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还要切合教师与学生的自身特点,从受教育者的项目训练效果出发,课程项目设计需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可实施性强;每个项目设计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实施程序科学、合理,每一环节均制定相应的标准;以此来确保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机动灵活性、教学效果的保障有效性和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性。

(1)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恰当的项目,这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所以在确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所选项目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②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宜。③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

项目课程要求教学规范,要保证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解决技能为根本。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教师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项目化教学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三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场所为中心。

三、注重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过程考核,建立单项目的评价机制以实现渐进提升教学的效果

项目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效果的考核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即建立单项目的评价机制,将课程项目化为若干项目,项目间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每个项目赋以一个量化的学分,考核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预设的教学效果。

四、项目化课程必须遵循教学管理动态化、行为标准职业化、“教、学、做”一体化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与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依据专业定位分析职业岗位技能构成,确定课程项目化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职业操守或行为标准,在广泛征询行业建议之后,结合师资和教学资源以及职业技能标准,确定每个项目的目标,设计每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并以“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实施。这种“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方式不仅能适应因市场或岗位需求的改变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纳入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也对教学管理的动态化改革提出了要求,因模块、项目而宜,二者相促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