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以来 全球变化的态势(近现代全球变化)解析

合集下载

3 全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

3 全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

(三) 年际至百年尺度
全球变化 • 这一时间尺度的事件发生在年际、年代际到世纪际 • 主要驱动因子包括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大气环流的长期变化、厄尔 尼诺—南方涛动等自然因子和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等人为因子。 • • • • • 太阳活动具有大致11 a和80 a的周期 火山尘埃指数的变化具有大致70 a的周期 赤道平流层纬向风具有准2a的振荡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具有3a一7a的短周期和大约70 a的长周期 近百年来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CO2含量的变化则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板块运动、海陆变迁、山脉形成、大洋扩张、大气圈形成、生命起源与进化
(二)千年至万年尺度
全球变化
• 发生在地质年代表最新的一个地质时期 发生在地质年代表最新的一个地质时期——第四纪和人类历史时 第四纪和人类历史时 期内,主要受到地球轨道参数如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岁差等变化 期内 的影响。 • 具有准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属于可逆过程中的事件。 • 典型事件包括第四纪冰期一间冰期的交替,冷暖、干湿变化 • 冰盖变化导致海面的大幅度升降 • 大气成分变化,尘埃含量变化;干旱区古土壤层的发育;生物种 的分布、迁移和灭绝 • 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如北京猿人出现于(0.5 Ma),马坝人 (0.13Ma)、丁村文化(0.12Ma),仰韶文化(7 ka)
But those cosmic rays can't reach Earth when the sun is stormy with sunspots and the solar wind is roaring. So a tree ring containing low carbon-14 is a sign of few cosmic rays in that growth year, which is an indicator of a stormy sun, contend Max-Planck-Institut für Sonnensystemforschung's Sami Solanki and colleagues. Most striking in the new sunspot archive derived from the new method is how much today's ongoing stormy period stands out from past periods, the researchers said. "During the last eight millennia, the episode with the highest average sunspot number is the ongoing one that started about 60 years ago," reported Solanki. And although 11,400 years is merely a moment in the multi-billion-year life of the sun, it is enough to contain a record of 31 high sunspot periods which average about 30 years in length, the researchers said. The longest is 90 years long. That is enough of a sample to enable the researchers to venture a guess about how long the current stormy period will last. "The probability that it will continue until the en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below one percent,"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 As for whether the last few decades of storminess on the sun is the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over the same period, it's not likely, said Reimer. "The increased solar activity may account for part of the climate trend and it does come at a bad time," she said. "However, in terms of actual warming it probably isn't a large contributor."

试分析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试分析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近现代全球变化——基于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分析杨周(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12级地理科学2班,170212094)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与自然系统产生的影响已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关注。

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大,社会与生态系统似乎变得日趋脆弱。

简单阐述对近现代全球变化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的研究做出积极作用;分析当中最为重要的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分析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分析,以反映近现代以来全球变化。

从而发现这两者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作用于全球变化的。

关键词:近现代;气候系统;生态系统;变化;联系0 引言近现代的物理气候系统变化基于各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数据精确程度比较高。

然而,由于时空尺度的局限,却给问题的认识带来困难。

如:某些大范围、大幅度的变化放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看可能只是自然界的正常振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化”;全球变化响应在区域上表面上看来是纷异复杂的差异,这种地区性现象却有可能是某种真正的全球变化的不同表现。

所以,选择了近现代这一时间段,在这一时段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已经很多了。

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

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稳定到突变的过程。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气象科学家曾认为用30年的气候平均就可描述气候特征,气候被看作是一个静态、大体稳定的孤立系统。

70年代提出的气候系统的概念,打破了这种形而上的观点,在各个不同时间尺度上都存在气候变化的观点逐步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80年代提出了地球系统的新思想,开创了人们以地球的整体性和动态变化性来认识地球系统的新视觉,其中气候变化成为研究全球各圈层变化的主要焦点之一。

90年代以后,人们认识到气候具有突变性,而且关于气候突变发生的时间尺度已经由千年缩小到10年之内。

IPCC 2001年的报告还对21世纪的气候变化作出了预测,预计到2100年,地球平均温度可能增加1. 4 0C-5. 8℃【1】,地球平均海平面可能上升0. 09- 0. 88 m。

全球变化(Globalchange)及其对策—全球温暖化及对策

全球变化(Globalchange)及其对策—全球温暖化及对策
oxygen组成。它们对气候调节根本没有直 接的作用。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
▪ 问题:温室气体有哪些? ▪ 在剩下的1%左右的大气中有小局部: ▪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 甲烷Methane ▪ 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 ▪ 臭氧Ozone ▪ 水蒸汽Water vapour ▪ 卤烃Halocarbons
▪ 1996,可区分的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discernible human influence on the climate"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点:
▪ 全球温度在过去300年上升超过了0.7℃,因此 气候变化已经发生。20世纪温度增加了 0.5℃。 最严重的变暖发生在 1910—1940年间和1976年 至今。
主要内容
1. 全球变化的起因与内容 2. 大气成分的变化 3. 温室效应及生态影响、 4. 全球温暖化的对策 5. 行动起来
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的定义
▪ 全球变化是指改变我们的生物、社会和体制 等环境的各种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这些 因素正在导致物理性或者生物性的改变,例 如气候变化或海平面上升
2 大气成分的变化
▪ 温室气体的种类与特点 ▪ CO2浓度的变化 ▪ CH4浓度的变化 ▪ N2O浓度的变化 ▪ HFCS浓度的变化 ▪ PFCS类浓度的变化 ▪ SF6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
▪ 温室气体使地球保持温暖 ▪ 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地球会比现在低30度 ▪ 大气的 99%由 78%氮气nitrogen和21%氧气
Emissions 8 Total 7 Liquid fuel
6 Solid fuel Gas fuel

(简化版)全球现代史阶段特征

(简化版)全球现代史阶段特征

(简化版)全球现代史阶段特征全球现代史阶段特征(简化版)一、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1. 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机械化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大规模工厂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

2. 科技: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机械化生产工具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科学方法的确立。

3. 社会:城市化加速,农民成为城市工人,社会分工明确,阶级差距加大,贫富分化明显。

二、帝国主义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 政治:殖民地体系的建立,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统治者追求殖民地资源的控制。

2. 经济:殖民地资源的开发和剥削,商品经济全球化,贸易关系密切,资本主义国家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形成控制。

3. 文化:欧洲文化通过殖民地传播,原住民文化受到冲击和改变,混合文化产生。

三、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1. 政治:两次世界大战重塑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势力削弱,多个新国家的建立。

2. 经济:战争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工业生产,军需工业得到发展,国际贸易受阻,经济恢复困难。

3. 社会:战争带来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妇女地位提升。

四、冷战与全球化(1945年-1991年)1. 政治: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东西两个阵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核武器威胁国际和平。

2. 经济:全球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和扩张,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3. 科技:科技革命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促成了全球信息共享与交流。

五、当代全球化时代(1991年至今)1. 政治:冷战结束后,全球多极化趋势明显,国际合作与跨国组织的作用日益增强,国家间的利益纠葛加剧。

2. 经济:全球化加速,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和依存,跨国公司跨国经营,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3. 环境:全球资源消耗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灾难的出现。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又称为世界战略格局或国际关系格局,它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之间形成的一种结构、一种状态、一种局面。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从近代开始到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有以下几次:一、维也纳体系1、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2、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3、实质:欧洲封建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

4、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5、评价:(1)、否定方面: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2)、肯定方面:它开创了以开会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客观上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含义: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会议确立的世界统治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维持机构:国际联盟。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的体现。

4、瓦解: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

5、评价;(1)、肯定方面:使国际关系趋于暂时缓和、稳定,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2)、否定方面: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的,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三、雅尔塔体系1、含义: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这就是雅尔体系。

2、实质:美苏在实力均衡基础上,对世界两分天下的划分。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全球变化)【圣才出品】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全球变化)【圣才出品】

第七章 全球变化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全球变化概述 1.全球变化的概念 (1)全球变化的由来 全球变化一词最早用于表述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特别是国际安全和生活质量逐渐降低这一特定现象。

(2)全球变化的内涵①全球变化是指对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直接或潜在影响、由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在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地球环境的变化,或与全球环境有重要关联的区域环境的变化。

②全球变化的过程涉及三个基本方面,即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3)全球变化研究 全球变化的概念全球变化概述 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 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后果 近现代气候变化回顾及未来气候变化预测 全球变化中的气候变化 工业革命后的全球环境变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全球变化①研究地球系统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目前全球变化最主要的研究内容;②分析地球系统各种尺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建立地球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及方法;④提出全球资源和环境科学管理的建议。

2.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1)四大研究计划①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②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③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④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大气组成变化、生态系统变化、全球碳循环、全球人文、气候多样性的变化、全球水循环等专题。

(2)全球变化的作用机理研究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主要从大气化学、生物排放和海洋生物化学三方面进行研究。

②陆地生态与气候的相互作用就植被在地球系统水循环中的作用和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

③地球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模拟把海气耦合模式与陆地过程模式及环境系统中的化学过程、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耦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④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预测全球变化对农业、海岸带、能源等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在有关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之间筑起桥梁。

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响应人类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由此产生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全球环境变化问题。

从美国科学家在夏威夷冒纳罗亚高山观测站观测到自1958年以来大气CO2浓度逐年升高,联系到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的上升,全球变化逐渐被人类认识。

全球变化是指地球环境系统关乎人类生存的某些要素出现了异常变化,并且由于某一要素的恶化,造成其它相关要素的变化,进而导致全球尺度的环境恶化。

全球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气候变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2013)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上升了0.85℃。

与1850―1900年相比,2003―2012年这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8℃。

尽管对当代气候变化有不同认识,甚至存在截然相反的现象,但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事实在最近几十年来得到广泛认同。

也存在足够的气象观测、冰芯、树木年轮学、物候学、雪线上升和植物迁移等方面可以相互验证的证据。

太阳辐射与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城市化等。

当代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与过去自然因素占主导的自然气候变化具有很大差异。

然而,全球变化并非全球处处一致的变化,全球变化对不同区域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出于全球环境变化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忧患,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全球变化以及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起,国际科学界和各国政府就开始讨论人类社会如何响应全球变化并采取相应对策:从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预防和阻止,80年代提出减缓,直到目前所普遍认同的适应。

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是独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或是联合(如欧盟、加勒比海地区国家、非洲联盟)开展本国或本地区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现代史小结---20世纪以来世界发展的趋势(共15张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现代史小结---20世纪以来世界发展的趋势(共15张PPT)

至 第 二 次 洲 成 为 世 业革命、资产阶级代 意识形态的冲突
世 界 大 战 界 政 治 的 议制的确立、世界殖 是两极格局形成
期间
中心
民体系的形成
的主要原因
(2) 世 界 多 极 化
第二次世
“铁幕”演说、杜鲁 趋势的根源在于
界 大 战 后 两 极 对 峙 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世界经济力量结
至 20 世 纪 格 局 的 形 、北约组织;共产党 构的多极化发展
决定
②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过多,造成经济滞胀 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调整,未突破
④三大支柱:IMF、WB和关贸总协定的金融和贸易体系
2、政治: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美苏争霸
决定 ②全球冷战,局部热战
③冷战打破,多极化趋势出现
3、文化:多元文化发展
①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
②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社会主义;
③摇滚乐、电视、电影
三、1976年至今 小结
1、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
①资本主义经济复兴,新自由主义,减少国家干预
决定
②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新经济(知识经济)发展战略 ③苏联斯大林模式僵化,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EU、北美、APEC)、全
球化(WTO)发展,市场自由化
2、政治: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①西方“和平演变”策略(文化层面的冷战)
决定
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③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④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
3、文化:多元文化发展
①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
②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社会主义;

全球变化7全新世及2000年来的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7全新世及2000年来的全球变化

在小气候最适宜期,冰岛附近很少受 西北部格陵兰流冰的影响;
1520年流冰期仅6周。 大约在1600年突然上升到26周。 20世纪又逐渐减少到8周。
在小冰期,加拿大极区的巴芬岛,雪线下
降200~400米。中欧雪线也下降约200米,造成山 崩与洪水。各地冰川普遍前进,冰岛与挪威
的冰川平均前进约2公里。
降水变化:
北半球夏季大陆更加温暖,大陆低压发展更强; 赤道辐合带及相对应的雨带北移,大陆降水增多。
早期以阶段性的迅速升温为特征。
在新仙女木事件之后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 世界许多地区的温度已达到现代水平,气候 已与现代相近,进入间冰期环境。
来自英国的资料表明: 温度增加的速度约为1.7℃/100a,在 9.8kaBP,年平均温度巳与现代相当。全新世 早期的升温不是持续性的,其间存在若干次 升温停滞甚至降温事件。
1430年的严冬,最低温度降到-20℃~-25℃,
使葡萄种植完全停止。 直到20世纪初气候逐渐回暖,生长季比 18世纪延长了2~3周,才又开始在英格陵兰南 部种植葡萄。
又如,中国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及汉水、 淮河,在小气候最适宜期很少结冰。 14世纪仅有2次结冰记载; 15世纪增加到5次; 16世纪为10次; 17世纪达到14次; 20世纪仅有3次。 从小气候最适宜期到小冰期全球气温下 降1.5~2.0℃。
伦卡兰萨湖泊
全新世冰盖的变化
16kaBP以后,冰盖退缩变薄分2~3个阶段;
14~12kaBP,冰盖变薄,至13kaBP,冰盖消融达一半, 但范围变化不大; 10~9kaBP,西北欧冰盖退缩(大不列颠、前苏联、 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加拿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冰盖消失;
8~6kaBP, 北美大陆冰盖全部消融。

1900年以来 全球变化的态势(近现代全球变化)

1900年以来 全球变化的态势(近现代全球变化)
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O3 都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过去二十年平流层O3减少导致的平流层系统负 辐射强迫量为0.15W/M2 。 另外,据有限的观测和模拟估计, 1750年以来 对流层的O3含量增加了约35%,导致的全球平均辐 射强迫增加 0.35±0.2W/M2。 一些气体只产生间接辐射强迫作用,包括NOx 、 CO 和各种有机物等。
1、海平面上升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 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 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 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 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 ,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 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 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
2014-6-13
温室效应在全球能量平衡中的作用
自然过程控制下的温室效应使得地 表平均温度提高了33°C。 地球表面平均温度: 15°C 月球表面平均温度: -18°C
如果没有温室效应, 生命就不可能存在。
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从而加强的温 室效应,导致地球系统面临全球增暖的威胁。
2014-6-13
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能否饱和
刘玉芝、肖稳安、石广玉
利用最新版本的大气气体吸收光谱资料HITRAN 2000,用精确的逐线积 分算法,计算了大气CO2浓度加倍后产生的辐射强迫,研究了CO2温室效应的 饱和度,以及饱和与非饱和的光谱范围。
结论
(1)在目前大气CO2含量下,CO2的15 μm(660-670cm-1)带中心已达到 饱和; (2) CO2浓度变化对辐射强迫的贡献主要来自15 μm带的两翼 (左510-650cm-1 ;右690-840cm-1 ); (3) 10 μm带远远没有饱和。虽然其带强比15 μm带的峰值强度要小6个 数量级以上,担它对总的辐射强迫仍有重要贡献。 (4)其他的CO2吸收带贡献较小。

全球的变化与海平面的变化

全球的变化与海平面的变化
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有时为温暖期,有时为寒冷期。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大约可分为 4个温暖期,4个寒
冷期。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第一次温暖时期(公元前3500—前1000年)
气候变暖有利于昆虫的孳生繁衍,增加了主要通过蚊虫传染的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爆发的频率和强度。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以及人和动物宿主的接触不断增加,地球上极有可能出现若干新传染病(如“非典”的传播疑与气候变化有关),往往对于人类危害严重。此外,气候变暖引致的高温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可能导致以心脏和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和死亡增加。一些极端的天气异常状况甚至会对人类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精神发病率的上升。
碳循环
海洋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现阶段,人类活动每年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约60亿吨碳,其中将近30亿吨碳留在大气中,另外30亿吨碳被海洋吸收。20亿吨被大洋吸收近10亿吨的碳被陆架边缘浅海区的生物体吸收全球陆架边缘海是碳的“汇”还是“源”?
海洋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
调节气候的作用洋流的变化将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 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 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 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 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 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 式每3—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近代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演变及趋势

近代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演变及趋势

近代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演变及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近代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演变趋势也在不断变化,这对于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近代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演变及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全球最显着的趋势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也越来越多。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消费者也可以轻松地选择全球不同国家的产品和服务。

而这一趋势加速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国际分工和资源优化的整体效率提高。

二、多边主义与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现代政治经济体系中,多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矛盾逐渐突显。

多边主义指的是国际组织或多边协定的签订和执行,从而促进各国间的共同发展和合作,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U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

而保护主义则指的是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限制贸易、限制移民或减少国际合作的政策。

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将不可避免地对全球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阻碍和负面影响。

三、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在从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转变为现代化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这一变化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并且提升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同时,发达国家也在逐渐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些国家正在加大对科技和创新的投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政治体系的转型随着更多国家逐渐发展为民主政治体制,民主原则也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全球政治发展中。

然而,在某些国家,政治体制的转型并非均衡。

在一些国家,自由和民主的空间受到了限制,并逐渐接受着反民主的政治气候。

这时,民主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将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确保全球政治高度的平衡和公正。

总的来说,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演变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于政治决策、经济、技术、科学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众多因素。

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优选演示

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优选演示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从关贸总协定到1995年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
探究:有人认为,世界经济的混乱、 各国利己主义的政策,是导致1929年世界 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并由此促使德 意日三国走上使用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 战争道路。你认为呢?
1929年经济危机
转嫁危机(关税壁垒)
倾销战、关税战
危机加重
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分化
德意日结成了法西斯联盟
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后,人类社会形成 了以下共识:
(1)协调世界 经济贸易的发展;
(2)稳定经济 秩序;(制度化、 体系化)
(3)防止战争 的悲剧重演。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 背景:
1) 二战后,西欧普遍衰弱,急需恢复 2) 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头号资本主
义强国
3) 战后,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 稳定发展的机制成为战后重建的关键。
4) 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资本主义世 界货币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二)建立的过程
1、《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定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 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布 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 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 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 兴开发银行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 协定》
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优选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概览史实-----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近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历程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向联系(殖民扩张);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商品输出)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输出) (4)二战后,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5)60\70年代到90年代,经济联系表现为形成了经济区域集团化 (6)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加快进入全球化(资本新一轮扩张)

全球变化的科学解读与应对

全球变化的科学解读与应对

全球变化的科学解读与应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变化已成为环保科学、气候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对生态、人类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全球变化进行科学解读,并探讨在此背景下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全球变化的定义与类型全球变化即地球系统变化,是指当前地球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圈层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所导致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的总体过程,包括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变化、陆地利用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中最为关键的领域之一,是指对大气、海洋、陆地等尺度区域的温度、降水、风速、云的状态、洋流、海洋温度等因素的变化。

水文循环变化包括降水、蒸散发等因素的变化,也是对全球变化影响巨大的因素之一。

陆地利用变化特指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林业、农业、城市化等方面。

生物多样性减少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数量和数量分布的改变,包括自然资源的开发、土地利用的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

二、全球变化的成因全球变化的成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两方面。

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对大气中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较低的能源和物质的效率、过度使用水资源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

自然因素也是全球变化的重要成因之一。

例如,太阳辐射与地球轨道、地球自转、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水文循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三、全球变化的应对措施为了应对全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包括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措施如下:1. 减缓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的重点是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这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变能源和物质的使用方式,加强清洁能源的利用,改善交通体系,减少浪费等。

政策上也需要倡导碳排放的税收政策,促进市场化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

2. 适应气候变化长期以来,气候变化给社会以及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

(详细版)全球当代史阶段特征

(详细版)全球当代史阶段特征

(详细版)全球当代史阶段特征冷战时期(1945-1991)1. 国际关系的两极化: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为东西方两个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形成对立局面。

2. 核武器的威胁:美国和苏联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互相威胁,给全球带来了持久的恐怖和不稳定。

3. 各种代理战争:受到美苏两个大国的操控,各国在世界各地发动代理战争,成为两个阵营间斗争的舞台。

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后冷战时期(1991-至今)1. 全球化的加快: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迅速加速,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领域的全球互联互通成为主流趋势。

2. 新的威胁与挑战:冷战结束后,全球面临许多新的威胁与挑战,如恐怖主义、全球经济不平衡、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压力。

3. 国际关系的多极化: 冷战后,国际关系呈现出多极化的特点,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不再绝对,其他国家也开始崛起,形成了多个力量均衡的中心。

4.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流通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对全球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区域冲突的增加:后冷战时期,许多地区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引发了一系列地区冲突,如中东地区的冲突、非洲的战争等。

6. 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随着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地缘政治格局也在调整中,新的合作机制和地缘政治结构逐渐形成。

7. 文化多样性的推崇:全球化的同时,各国开始更加重视本土文化和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提倡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总结全球当代史涵盖了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两个主要阶段。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两极化,核武器威胁以及代理战争是主要特征。

而后冷战时期,全球化加速,新的威胁与挑战出现,国际关系多极化,信息时代到来,区域冲突增加,地缘政治格局调整和文化多样性推崇成为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7
(3)N2O
自1750年以来,大气中N2O浓度以稳定增长 了16% ,达到46ppb。 N2O是一种重要的大气辐射活性成分。其单 个分子的辐射效应远大于CH4和CO2。
2018/10/7
(4)大气中的含卤成分
氯氟烃(CFCs): 大气中一系列含有C、Cl及F原子的卤代烃的总称。 它们常作为制冷剂、喷雾剂及溶剂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
极 臭 氧 洞 的 年 际 变 化 趋 势 2018/10/7
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臭氧的变化
由于火山活动的 影响,南北纬20º - 60º 之间地区的大气臭 氧总量存在少量的减 少;未发现20º N- 20º S之间地区的大气 臭氧总量发生变化。 “青藏高原臭氧低谷”
2018/10/7
北极地区臭氧的变化
• 概述
自然界本身排放着各种温室气体,也在吸收或分解它们。 在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变化是很缓慢 的,处于一种循环过程。 碳循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的自然循环过程, 大气和陆生植被,大气和海洋表层植物及浮游生物每年都发 生大量的碳交换。 从天然森林来看,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基本是平衡的 。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形态,特别是工业革命后 ,大量森林植被迅速砍伐一空,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惊人的 速度增长,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
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O3 都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过去二十年平流层O3减少导致的平流层系统负 辐射强迫量为0.15W/M2 。 另外,据有限的观测和模拟估计, 1750年以来 对流层的O3含量增加了约35%,导致的全球平均辐 射强迫增加 0.35±0.2W/M2。 一些气体只产生间接辐射强迫作用,包括NOx 、 CO 和各种有机物等。

据香港《文汇报》2012年10月15日报道,英国气 象局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过去15年来并没有暖化 。报告显示,1997年初和2012年8月相比,全球气温并 无明显变化。有气候专家承认,科学界用来预测气候变 化的计算机程序有严重缺陷。 新报告指,全球气温由1880年至今上升0.75摄氏度 ,但根据全球3000个监察站的资料,全球气温在近15 年来是零变化,一次气温上升周期要追溯到1980年至 1996年 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柯里认为:“要改变1980 年后气候暖化的指针,考虑自然内部变量作为基本要素 。”自然变量是指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条件,如长期性 海洋温度周期、太阳温度转变等。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 气候专家琼斯认为,如无大规模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全 球暖化将暂停一段时间。
(二) 变 化 趋 势
1、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
2018/10/7
(1)大气中的CO2含量在近200年时间里一直在 上升
19世纪到现在 CO2变化
18世纪以前的CO2变化范围
近半个世纪CO2的变化
2018/10/7
(2)CH4
自1750年以来,大气中CH4 浓度增长 了150% ,现在的浓度达到过去42万年以来 最高值。
科学家们尚未观察到的,在年度基础上,严重的保护 臭氧层变薄,大气中的北极。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 受有害紫外线辐射。北方的臭氧洞可能具有重大意义,因 为更多的人生活在北极地区比南极附近。
和南极不同的地方是寒冷的冬天,在北极平流层冬季 是高度可变的。美国宇航局的卫星和机载观测表明,显着 的北极臭氧损失仅发生下列异常寒冷的冬天.
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 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 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 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 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 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 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018/10/7
温室效应在全球能量平衡中的作用
自然过程控制下的温室效应使得地 表平均温度提高了33°C。 地球表面平均温度: 15°C 月球表面平均温度: -18°C
如果没有温室效应, 生命就不可能存在。
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从而加强的温 室效应,导致地球系统面临全球增暖的威胁。
1900年以来 全球变化的态势 (近现代全球变化)
主要内容
一、气候系统的变化
(一)全球问题及相关研究 (二)变化趋势 (三)气候系统变化带来的危 害 (四)对 策
二、生态系统的变化
(一)生态系统生理学
(二)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 (三)全球变化对农业和林业的影响 (四)全球变化与生态复杂性
一、气候系统的变化 (一)全球问题及相关研究
可破坏平流层的O3;极强的温室效应,某些CFCs分子的温
室效应强度超过CO2分子1万倍以上。
对流层通常缺乏清除它们的有效化学机制(通常的氧化、 光解离和干湿沉降等不起作用),所以其在大气中的化学寿命一 般很长(CF4的寿命超过5万年),其影响时间很长。
2018/10/7
(5) 观测到的其它有辐射重要性 的气体的变化
2018/10/7
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能否饱和
刘玉芝、肖稳安、石广玉
利用最新版本的大气气体吸收光谱资料HITRAN 2000,用精确的逐线积 分算法,计算了大气CO2浓度加倍后产生的辐射强迫,研究了CO2温室效应的 饱和度,以及饱和与非饱和的光谱范围。
结论
(1)在目前大气CO2含量下,CO2的15 μm(660-670cm-1)带中心已达到 饱和; (2) CO2浓度变化对辐射强迫的贡献主要来自15 μm带的两翼 (左510-650cm-1 ;右690-840cm-1 ); (3) 10 μm带远远没有饱和。虽然其带强比15 μm带的峰值强度要小6个 数量级以上,担它对总的辐射强迫仍有重要贡献。 (4)其他的CO2吸收带贡献较小。
2018/10/7
2、臭氧空洞
-10
两个时间段臭氧含量偏离平均值,但在9、10、11月更明显。目 前,这种趋势在加强。总之,臭氧总量不断减少!
2018/10/7
NASA Historical Imaging Of The Ozone Hole's Rapid Growth 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 (TOMS) October 14 1980-2000 南
2018/10/7
臭氧的作用
平流层臭氧
吸收紫外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和人类 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对流层臭氧
吸收红外辐射,是一种温室气体 作为化学活性气体,对许多大气污染物 的转化起重要作用
2018/10/7
3、温度和降水变化
(1)温度变化
2018/10/7
(2)降水变化
2018/10/7
(三)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