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象思维

合集下载

取类比象——真中医的思维,学习中医的捷径

取类比象——真中医的思维,学习中医的捷径

取类比象——真中医的思维,学习中医的捷径万物皆有“象”,按同象同类的原则,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推导未知,以类万物,中国古代圣贤即是以这种演绎方法来认识世界,建立了整个传统文化体系。

中医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学中亦有“象”,古人发现,人与万物皆在天地间,其实和天地自然并无二致,天地是一个大宇宙,自身即有一个小宇宙。

因此说,天地之象、万物之象与人之象可互相对应。

学习中医,先要领会这个“象”,这是学习中医,进而深悟中医的必需方法和必然过程。

中医治病,很多时候是比“象”用方。

症有象,方有象,药有象,穴有象,能够“取类比象”,并且融会贯通,把治病与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即是最高明的中医。

比如:叶天士用梧桐叶催生,即以落叶禀金气而下降,类比孕妇产子之不下,这个例子即是“近取诸身,远取诸象”的体现。

中医重视“取类比象”,这是中医独有的思维模式,是精通中医的关键。

把“象”悟透了,万事万物都可与中医产生联系。

学习中医就是要把握古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从思维方法和哲学方法上去理解古人,如此才能如庖丁解牛般顺畅自然。

天地万物莫不有象,透过“象”去感悟中医,是我们进步的捷径。

1、“象”从何处来?《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格,推究;致,求得。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即是格物致知。

数理化也是格致的学问,但数理化并不能达到诚意正心的效果。

为什么呢?古人的格物致致,其源于“天人合一”,是一种“取类比象”思维,物与人互通。

而现代的数理化与人是不相通的。

也就是说,所谓的“象”,是从格物来的,但格物的思维是“取类比象”。

以经络气血为例,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的规律与洋流的规律运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经络气血的运行即是由主干及细枝,由主及次。

再以中药功效为例,中医认为: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气相求。

故“皮以治皮、节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蔓藤舒筋脉,枝条达四肢”。

比如五皮散可以治皮水,《成药便读》云其“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借以说明药用部位与病位的疗效关系。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下的中医意象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下的中医意象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下的中医意象思维中医意象思维是中医最为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其起源开展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认知对象的整体观,并运用直觉功能来把握认知对象,强调从现象世界的动态变化过程来认知对象的特性与规律,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思维、直觉思维与变易思维,是中医意象思维方式3个最为突出的特征,从分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入手可望初步梳理出中医意象思维的内在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脉络。

标签:中医现代化;传统思维方式;中医意象思维;基本特征1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深刻理解中医思维方式是关键,而中医意象思维是最为独特的中医思维方式。

中医意象思维有其深刻的哲学根源,从中国传统思维入手,厘清中医意象思维发生发展的脉络,对于中医现代化具有十分深远的学术价值与迫切的现实意义。

对于中医思维方式的研究,从来都不应仅仅局限在医学的范畴之内,而应将社会环境的变迁和思维方式的演变共同纳入研究范围[1]。

中国哲学往往使用形象性的符号与概念及直觉类比的方式来认识和表达对象世界的意义,形成了最具代表意义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思维、直觉思维,变易思维,借此基础,中医发展出意象思维,它包含着医家基于传统思维方式对人体生理、病理、病因和病机等认识[2]。

1.1 传统思维方式中的整体思维“天人合一”是整体思维的根本特点。

所谓天人合一,指的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相类似、相通并且统一。

《易传》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整体思维的初期表现。

儒家在确立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上,充分体现了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倾向,孔子把“仁”当作一个整体的道德目标与原则,并长期坚持不懈的追求与实践。

比如,“予欲无言”,“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孔子这里就是以天象告诫人们的行为要依循天道。

再比如,“苟志于仁,无恶也”(《论语·里仁》),体现出儒家的思维是以“仁”为本的整体性的统一。

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

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

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源远流长,其中“象”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象思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分析,从中提取出规律和本质,进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是一种综合分析病情、辨明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病证的方法,而象思维则是辨证论治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的生理状况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在辨证论治中,医生需要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分析,结合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从中发现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病证等信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药物应用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的应用也是基于象思维的。

中药的药性、功效、适应症等都是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的。

例如,中药材中的“石斛”在中医学中被用于滋阴补肾、清热解毒等方面,这是因为它的形态与人体肾脏相似,因此被认为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而针灸的应用也是基于象思维的。

针灸的穴位选择、针刺方法、针刺深度等都是基于对人体经络系统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的。

例如,针灸中的“三阴交”穴位位于脚背内侧,正好对应着人体的三个阴经,因此被认为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总之,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学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疾病发生的原因,从而制定更加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象思维

中医象思维

中医象思维1. 引言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学以观察人体自然界的象,通过象推理思维,来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被称为中医象思维。

中医象思维强调整体观察、辨别疾病的本质和辨证施治。

本文将从中医象思维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和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

2. 中医象思维的基本概念中医象思维,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象,来认识和理解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疾病变化。

中医象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观察自然界的象中医象思维强调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象,来推测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疾病变化。

例如,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着五行,如心与火、肺与金等,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五行的变化,可以推断相应脏腑的功能状态。

2.2. 辨别疾病的本质中医象思维注重辨别疾病的本质,而非单纯治疗症状。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外环境失衡的结果,治疗应当调整整体的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3. 辨证施治中医象思维强调辨证施治,即通过对病人整体状况的观察和分析,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然后针对具体的证候进行相应的治疗。

中医师在治疗疾病时,通常会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环境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中医象思维的应用方法中医象思维在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望诊望诊是中医象思维中常用的一种观察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眼底等,来推测病人的体寒热、气血盛衰等情况。

例如,中医师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苍白、舌体胖大等,推断病人体内气血不足,进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3.2. 闻听闻听是中医象思维中另一种常用的观察方法,通过闻病人的气味、听病人的声音等,来推测病人的寒热、湿燥等情况。

例如,中医师可以通过闻病人体味浓郁、听病人声音低沉等,推断病人体内湿热盛行,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3.3. 问诊问诊是中医象思维中重要的观察方法之一,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来推测病人的体质、病因等情况。

中医象思维的概念

中医象思维的概念

中医象思维的概念
中医象思维的概念是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等象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

中医象思维将宇宙自然的规律看成是合一的、相应的、类似的、互动的,借助太极图、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象数符号、图式构建万事万物的宇宙模型,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全息性。

中医象思维以物象为基础,从意象出发类推事物规律,以“象”为思维模型解说、推衍、模拟宇宙万物的存在形式、结构形态、运动变化规律,对宇宙、生命做宏观的、整合的、动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普适性、包容性。

中医象思维是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主要包括三种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根本,以意象思维为特征,以应象思维为法则。

中医象思维是中华文化的主导思维,是原创性的源泉,原创性的母体,是提出和发现问题的思维。

中医相关理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象思维。

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

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

应用背景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象征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上,象征思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的研究中。

中医通过观察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运用象征思维的方法对人体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达到疾病的治愈和健康的保障的目的。

应用过程1. 系统观察与整体把握中医强调整体观察和系统观察,它是象征思维的基础。

中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外在表象,以及听取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描述,从而整体把握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师将患者的脉搏、舌象、面相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和归纳,形成个体化的综合分析。

2. 形象象征与隐喻比拟中医运用象征思维的方法,将人体器官与自然界的事物进行形象象征和隐喻比拟。

例如,中医将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天地五行相对应,将人体的内脏功能与自然界的四季相类比。

通过这种形象象征和隐喻比拟的方法,中医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五行学说的应用五行学说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之一,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中医师通过对五行的运动变化的观察,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具体应用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脉搏、舌象等信息,判断患者体内的气机运行情况,从而判断五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指导疾病的治疗。

4. 阴阳平衡的调理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阴阳的平衡和调理。

中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习惯、面色、舌苔等信息,来判断患者阴阳失衡的情况。

具体应用中,中医师会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调理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恢复患者的健康。

应用效果中医通过应用象征思维的方法,能够全面、深入地观察和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具体来说,中医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的早期预防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外在表象,以及听取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描述,从而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中医学象思维

中医学象思维

中医学象思维中国的中医学是一门深厚的经典知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中医学不仅只是用药物治病,也融入了象思维,理论和诊断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每种方案和招数都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中医学象思维》为标题,我将介绍中医学中“象思维”的内涵。

中医学象思维是一种视角,它不仅仅是一般象征主义思维方式,也可以通过观察,联想和评价来探究病症的原因和病症的治疗方法。

它把自然、动物与植物的象征与病症的发生和治疗联系起来,以及借由这种象征性的因果安排来给出一个全面的认知模型。

从某种程度上讲,象思维不仅可以覆盖病症的原因和治疗,还可以覆盖药物处方和饮食调理。

以中医学象思维为基础,人们可以将自然的象征与肉体的改变联系起来,以便更好的治疗病症。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使用七象九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思是指空气、水、火、土四大元素的气势。

每一种力量都有其特定的方向,因此可以用于治疗疾病。

七象是指七个象征,它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病症,比如象征主义中的龙象、熊象等。

中医学象思维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比如调整饮食和药物处方,以及实践体育运动和改善生活习惯。

如果您不懂象思维,可以参考和研究传统医学和中医学,了解不同的象思维研究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从草药学和脉络学等学科中寻找同样传统的治疗方法,以解决当今不断发展的健康问题。

中医学象思维也可以应用于建筑和艺术设计,因为其中有很多象征性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绘制一个更完美的建筑外观和美观的艺术饰品。

通过这种象思维,既可以符合审美要求,又能达到具有特定功效、意义和精神内涵的效果。

总而言之,中医学象思维是一种精微而复杂的思维方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不仅可以用来治病,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艺术氛围。

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

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

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象思维是一种运用形象、比喻和隐喻等艺术手法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问题。

在中医中,象思维也被广泛应用,用于理解人体的健康与疾病、辨析病情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影响。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组织和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观念与象思维密切相关。

中医通过将人体与自然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君主”,掌管血液循环,而大脑则被比喻为人体的“将军”,指挥各个部位的活动。

这种类比使得抽象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中医重视病因与病机的分析,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失衡、阻塞或功能紊乱所导致。

在分析病因病机时,中医常常使用象思维来描绘疾病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例如,中医认为寒邪入侵人体会导致寒凝、气滞,从而引发疼痛。

这种象征性的描述增加了对疾病的理解和记忆,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在中医的诊断中,象思维被广泛应用于辨证论治的过程中。

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获取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信息。

这些信息常常使用象思维来描述。

例如,中医将舌苔的颜色和质地与自然界的事物进行类比,如白苔形容为“如积雪”,黄苔形容为“如酥油”,以此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这种象征性的描述使得诊断更加准确和有趣,也增加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借鉴了象思维的思维方式。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推拿等,这些方法常常通过类比和象征来选择和应用。

例如,中药的配伍原则常常参考五行学说和八卦学说,通过类比和象征来选择药物组合,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则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刺激,以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依赖于象思维的思考方式,使得治疗更加个性化和精确。

象思维在中医上的应用丰富了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

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

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是指通过观察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来推测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的思维方法。

它以道家哲学为基础,融合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诊断能力。

象思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中国,当时人们通过观察天象、地理、动植物等自然现象来认识世界和人体,并逐渐悟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律。

这种以象观之、以象驭之的思维方式被运用到了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

在中医诊断学中,象思维有三个核心方面: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推断人体内部疾病的状况、从象一脉而入进而指导诊治。

首先,象思维以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为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四时交替、天气变化、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可以揭示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例如,中医将自然界的四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病理变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四时变化,可以推断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等,来推断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其次,象思维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推断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

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联系。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可以推断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例如,中医认为人体气血运行如同自然界的水流,在气血运行中,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水流变化来推断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

又如,中医将人体器官和自然界的五行相对应,通过观察五行的相互关系,可以推断人体内部脏腑功能的平衡与失调。

最后,象思维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指导中医的诊治。

中医将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作为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和推断,可以确定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治疗感冒时,中医会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舌苔,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厚度等特征,可以推断出患者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从而指导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象思维专题知识讲座医学课件

中医象思维专题知识讲座医学课件

诊断方面
望诊
闻诊
中医象思维在望诊中强调对患者的整体观察 ,包括神色、形态、舌象、脉象等方面,以 获取全面的病情信息。
中医象思维在闻诊中重视对患者声音和气息 的观察,包括语音、呼吸、咳嗽等方面,以 帮助判断病情。
问诊
切诊
中医象思维在问诊中注重对患者的主诉和症 状的详细询问,以了解病情的细节和特征。
中医象思维在切诊中强调对患者脉象的诊察 ,通过脉象的不同变化来判断病情和治疗效 果。
病例2
患者,女,43岁,患有糖尿病多年,采用中医象思维指导饮食调理和运动疗法,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THANK YO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培养中医象思维的途径与技巧
培养中医兴趣
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自发地 探究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学习名医经验
通过学习名医的医案、经验方等 ,掌握象思维在临床实践中的应 用。
多角度思考
在临床实践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敏 锐的洞察力。
05
典型案例分析
运用中医象思维治疗疑难杂症的案例
推动医学创新
中医象思维强调开放、多元的思维方式,可以为医学研究和创新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4
如何学习和运用中医象思维
学习中医象思维的方法
精读中医经典
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 ,理解其中蕴含的象思维原理和思想。
临床实践
通过跟随名医临床实习,积累经验,培养对中医 象思维的感性认识。
2023
中医象思维专题知识讲座 医学课件
目录
• 中医象思维概述 • 中医象思维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 中医象思维在当代医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 如何学习和运用中医象思维 • 典型案例分析

中医意象思维的概念

中医意象思维的概念

中医意象思维的概念
中医意象思维是指中医学理论体系内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描绘,以形象化的概念和符号来进行系统化的描述和表达。

中医意象思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形象化:中医意象思维强调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方便记忆和理解。

比如,用动物、植物、天象等的形象来比喻人体的组织、器官和机能,从而使复杂的中医学理论更加生动具体。

2. 综合性:中医意象思维注重将生命现象看作一个整体,并将生命体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联系起来。

它强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将事物看作一个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的系统。

3. 动态性:中医意象思维侧重于对变化的描绘和理解。

中医学认为,生命体系的变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存在。

通过对变化的观察和分析,中医意象思维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和转变。

4. 相关联性:中医意象思维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它认为,生命体系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

通过了解这种相关性,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中医意象思维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医学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全面地理解和应对疾病,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象思维---我对中医向思维的理解

象思维---我对中医向思维的理解

象思维---我对中医向思维的理解数千年来,历代医家通过不断地深⼊观察和反复地临床实践,采⽤与其他医学不同的视⾓和思维⽅式,全⾯总结了对⼈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法,建⽴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主要内涵是:以整体观念为核⼼,注重科学与⼈⽂的融合,强调“天⼈合⼀、⾝⼼合⼀”,从整体联系的⾓度、功能的⾓度、运动变化的⾓度来把握⼈的健康与疾病的规律,从⽽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中医学的⼀系列特点,则是因为中医药⽂化有着特有的思维⽅式。

但这种⽅式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逐渐被取代、遗忘乃⾄抛弃。

这就是“象思维”。

中医学认为“医者,意也”。

象思维来源于古⼈与⼤⾃然的交流,他们并不把⾃⼰与⾃然分割开,⽽认为⾃⼰也是⼤⾃然的⼀部分,于是就产⽣了整体观念。

⾃然界中的⼀切都有⾃⼰的“象”,除眼见之象外,还有五官可感知之象,他们都是属于感知层⾯的,具有同⼀性。

只有超出外在形象之象,才能逐渐接近“本原之象”。

中医将各种各样的象进⾏⼀番异相拟、类相合、似相通的思维处理,形成了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独⼀⽆⼆的学说体系,⽽这些理论⼜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的实践。

如果以逻辑思维的⽅式去解构这些理论则往往弄巧成拙,就如同当年的经络实质研究⼀样⾛进死胡同。

在中药⽅⾯也是如此,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只是⼀个传说,⽽中药的发现往往不是⼀味⼀味药去试出来的,古⼈常会根据药物(主要是植物)的环境、形态等等因素,通过象的流动与转化的思维过程,去推断、揣摩这些药物可能具备的功能,从⽽发现新的药物。

⼜如,药物的性味也不是⼀⼀品尝出来的,⽽是通过药物的功能主治反推⽽来的。

其他诸如药物分类、药物归经等等⽆不如此。

如果根本不了解古⼈的思维⽅式⽽⼀厢情愿地使⽤现代概念思维的⽅式进⾏科学实验,常会事倍功半,甚⾄南辕北辙。

科学实践哲学是⼈们对⾃然探究的、与⾃然打交道的有效实践⽅式。

其有两个重要观点:⼀是地⽅性知识的观点;⼆是反对理论优位,提倡科学实践的观点。

浅析象思维与中医脾胃病治法用药

浅析象思维与中医脾胃病治法用药

浅析象思维与中医脾胃病治法用药摘要:古代的象性思维既是对于人类的根本性思维,通过以物象为基础,从意象出发归纳出证候类型,从而把握人体、疾病的属性及规律,用于临床实践。

本文分析了象思维与中医脾胃病治疗方法、用药特点,为更新临床治疗方法和用药手段提供思路。

关键词:象思维;脾胃病;辨证;治法;用药象数的思维既是对于现代人类的一种基本伦理观念,又是我们建立现代中医理论文化系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本思维表达手段,《素问五运行大论》中已经有明确的象记载“能知天地阴阳者,不以数之为推,以象之谓也。

”由此可知,“以象之谓”是《黄帝内经》中认识自然事物规律的方法。

所谓“象”是以直观的形象、物象、现象为基础,以意象、应象为特征和法则来类推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思维方式。

其哲学内涵可分为物象、意象和应象,在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以物象为基础,从意象出发并进行抽象进而归纳出症候类型,以此把握人体、疾病的属性和规律,再对症下药使中医理论用于临床实践。

以脾胃病治疗为例,分析脾象的生理活动规律,从而得出相应的治法、用药手段。

1.象思维与脾胃病辨证象思维是中医的主要思维方式,是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学思维方式的核心,是中医不同于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是以自然整体性为前提条件,总结与分析事物的运行规律,这种借“象”之形式而重新搭建了现象和规律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

[1]其中阴阳五行学说本身就是一种古代象思维的产物和结果,藏象学说本身就是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脾胃疾病的辨证即是以中医脏象学说作为基础和指导,分析诊断脾、胃的疾病病证和其他因素对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基金项目]山东省第三批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项目(鲁教师函〔2020〕53号-86);济南市第四批“薪火传承231 工程”项目(济卫中医药发〔2020〕2号);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2020-3-21)[作者简介] 孙景静(1993-),女,山东济南人,学士,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在读,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质量控制及品质评价。

_黄帝内经_中独特的象思维

_黄帝内经_中独特的象思维

·224·Business!《黄帝内经》中独特的象思维王少静摘要:《黄帝内经》广泛地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特别是吸收总结先秦诸子百家的各种思维方式,并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思维方法———象思维,并广泛应用到藏象理论和病理理论中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区别于其他医学理论思想的重要特色。

关键词:象思维;取象思维;观物取象;据象类比;据象类推;据象比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论著,其中凝结着众多中国古代名医的医学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成果在医学方面的重要体现。

《黄帝内经》受到中国古代思想中取象思维的影响,将其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中医思维方法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象思维的内涵及其分类就思维内涵而言,象思维所把握的是动态整体,取象思维是指人通过观察事物及现象获得直接经验,并在这些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具体的形象及象形性的符号进行表述,通过象征、比喻、联想、推演及归类等方法进行思维,反映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一种思维方式。

《黄帝内经》受到中国古代思想中取象思维的影响,将其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中医思维方法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就《黄帝内经》中取象思维的具体方式而言,主要有观物取象、据象类比、据象类推和据象比附四种,在《黄帝内经》中,这四种取象思维方式运用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多个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观物取象是指人通过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认识事物的形象,把握事物的动态变化现象,从而建构相应的意象及模型的方式。

观物取象可谓字字千钧,意蕴深邃无穷。

据象类比是指在观物取象的基础上,对不同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共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比较、和推衍,并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加以说明的一种方式。

强调思维的联想性,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素问·是从容论》说:“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

”①非常重视据象类比方法在中医理论建构中的运用;据象类推是指人在据象类比的基础上,随着自身对事物和现象认识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推理演绎的思维方式。

论中医_象_思维_一_张立平

论中医_象_思维_一_张立平

40第14卷 第6期 2012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4 No. 6 Jun .,2012其次为附子、生龙齿;常用益智仁、补骨脂之类温肾扶阳药;常用健脾化湿药为姜半夏、橘皮、厚朴、茯苓、炒白术、仙半夏。

见表4。

表4 徐小圃处方主要用药徐小圃处方主要用药频数磁石167制附子147生龙齿118姜半夏111杏仁102桂枝94橘皮、益智仁各82郁金73续表4 徐小圃处方主要用药徐小圃处方主要用药频数厚朴72补骨脂63茯苓59炒白术57干姜52橘红50紫菀48肉桂47远志46朱茯神44仙半夏41酸枣仁401 中医“象”思维探源象思维,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思维方式。

其思维过程保持着具象性,关注事物“象”的层面,在观象、取象的思维过程中建立起事物之间的意象的联系,并以这种联系为图景认知和把握世界。

“象”思维,是由早期人类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孕育、产生的。

直接运用物象进行思维,是早期人类思维的共同特征。

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代先民的记事、辨向、记时、记数都是以“象”为尺度和手段的。

在这个共同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史前先民的“象”思维能力获得了充分的发育和培育[1]。

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传承中华文化的“汉字”产生了。

自然而然,中国传统文化必然顺承这一思维方式。

例如,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鲜明地体现了“象”思维的特点:注重对“象”的整体观察和体悟,以“象”为表达,将象与数相结合,在“象”的基础上推演义理,蕴含了丰富的信息。

而“象”思维进入成熟阶段,最鲜明的代表即是《周易》。

《易》之八卦取象并效法于天地万物,其“象”经过了归纳、概括和抽象,已经超越了象思维的原始性,“已经是成熟的象思维的开始,也成为今后二千年的唯象思维的理论上的、观念上的起端”[2]。

中医学与论中医“象”思维(一)张立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摘 要:中医学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规律,以“象”思维为核心思维。

中医象思维

中医象思维

象形性 一般而言,象来自于物之形。 《易·系辞传上》说: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如坎卦,从卦形上看,象水流貌,将卦画竖写
,就成了“水”字。
象意性
如乾卦意象天地;乾、天方位在上、在高,故 象人体的头部。
4.象的内容 《周易》象的内容,有性象、质象和所象征
的事物三个方面。
《易·系辞传上》说: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 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 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 舞之以尽神。”
2.法象 取自然事物的形象、征象作为爻、卦之象。
《易·系辞传上》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莫大乎日月。”
通过对天地、鸟兽诸物以及人体自身的观察 分析,建立了无数个象,用以尽爻象、卦象 之意。
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脑、髓、骨、脉、胆、女 子胞奇恒之腑“其气象地”,属阴,功能特点“藏 而不泻”;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其气象天”,属 阳,功能特点“泻而不藏”。
2.形态象
脏腑的形态象,据此分为解剖形态象、外 观形态象和综合形态象三种。
解剖形态象
《灵枢·经水》曾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 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 视。其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 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 血少气,皆有大数。”
“象者,像也”。 象思维方法的理论,就是阐释象的特性、象的 内容、立象、法象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
1、立象
通过模拟各类事物的不同形象、征象,使其 所象恰如其分 。
立象的目的在于“尽意”,能将书册、言语 所不能完全表达的思想全部表达出来。
象具有灵活性,可代表任何事物。通过立象 来表达众多事物,反映复杂的思想,打破了 言语、书册的局限性。设卦,其实也是立象 ;尽情伪,其实是尽意。

中医象思维

中医象思维

中医象思维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维方式与西医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医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强调阴阳平衡和整体调理。

本文将从中医的思维方式出发,解析中医的特点和应用。

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西医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通过观察病人的整体症状和体征,辨别疾病的病机所在,然后针对病机进行调理。

这与西医的病因病理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后者主要关注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思维方式强调观察和感知。

中医医生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体征,以及听取病人的主观描述,来获取病情信息。

这种观察和感知的方式可以提供丰富的医学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性。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

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往往是综合调理,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与西医的局部治疗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针对具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中医的思维方式强调预防和调理。

中医注重调理人体的整体状态,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等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认为,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注重强调预防和养生。

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西医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强调综合调理和整体调理。

而西医的治疗方法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注重对症治疗。

中医的思维方式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医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而中医的整体思维方式则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的预防和调理思维方式也对现代医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西医有着显著的差异,强调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注重阴阳平衡和整体调理。

中医的思维方式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医药象思维

中医药象思维

中医药象思维导读:“中空草木可治风,叶枝相对治见红,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浆拔毒功”…“百合花,朝开暮合;紫苏,叶朝仰暮。

借用其意治疗不寐,疗效突出”…这便是中医的象思维。

文末作者提出,药象思维是正统的本草思维,然而也有局限性,需与阴阳、五行理论结合起来,方能全面认识中药。

1.中药象思维《内经》指出:“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就是常说的“取象比类”。

“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张志聪称之为“用药法象”,这里的“象”即某药之所以有某种功能的根据。

民间有这样的归纳:“中空草木可治风,叶枝相对治见红,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浆拔毒功。

”也就是说,凡是草木中间空心的都可以治疗风湿骨痛,如治疗风寒腰腿痛,可加一些酒行气活血,一般不认识的药尽量只外用勿内服;凡是草木叶与枝都是对生的即可以外用止血;凡是叶边有毛有刺的即可治疗肌肉红肿疼痛等;凡是叶子经一搓既有粘滑浆液的那可治疗无名肿毒或蛇、蝎、蜂、蜈蚣咬伤等。

懂得这些规律,除了有助于更深刻、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的功能,对临床有更加精当的把握以外,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在野外发生意外,而手中又没有准备到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就可以大有用处了。

例如出现出血情况而需要止血的话,就可以根据“叶枝相对治见红”这一点,在附近寻找枝叶对生的药物来处理,如果是显红色的则更好。

同时,由于“血见黑即止”,是以黑色属水,红色属火,水克火的缘故。

如果时间允许,用其中一些烧成炭黑则效果更佳。

又如,如果出现了被毒蛇咬伤的情况,又应当如何急救呢?凡被毒蛇咬伤,切勿惊慌失措,应冷静地挤或吸出毒汁,然后在原地直径十米范围内,即可按照“叶中有浆拔毒功”一句所提示找到解药。

吴以岭在《络病学》虫药通络、藤药通络中,认为取象比类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常用原则。

藤类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对于久病不愈、邪气入络者,可以藤类药物通络散结,如雷公藤、络石藤、忍冬藤、青风藤、鸡血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病之道 《黄帝内经》象思维研究
中医师临床诊病,与西医有很大的不同,主 要的方法是靠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 诊病的四大法宝。四诊的实质,就是医者通 过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能力,来感知个体生 命活动的外在形象和征象,包括生理的和病 理的,如脉象、舌象、面色象等,通过一种 特殊的思维,对病证做出正确判断。
2.阴阳四象模型。 说明阴阳的消长、转化的运动变化。
少阳象,说明阴渐消,阳始长。 太阳象,说明阳盛极、阳始转为阴。 少阴象,说明阳渐消,阴始长。 太阴象,说明阴盛极、阴始转为阳。 常用于说明四时的气候变化。
3、阴阳六象模型 太阳、阳明、少阳 太阴、少阴、厥阴 “两阳合明”谓阳明。“两阴交尽”谓之厥阴。
所象征的事物,每一卦都取一个具体事物为该卦的基本 象,如乾卦象天,坤卦象地等。
每一卦所类聚的事物,要综合卦的性象、质象和基本来 考察。
如乾卦,性阳、质刚、象天,由此推演,凡属阳性、质 刚、在上部的事物,都为乾卦所类象,如天道、君、父 、头部、大肠、金属……都归属于乾象。
二.象思维方法的模型
1.八卦象模型:将宇宙事物分为八类。取天、地 、雷、风、水、火、山、泽自然之象特性,来类归 宇宙一切事物。..\八卦图形.doc
乾卦天 坤卦地 震卦雷 巽卦风 坎卦水 离卦火 艮卦山 兑卦泽
2.六十四卦象模型:
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表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物从乾 卦开始,发展到既济卦,说明事物的运动发展暂告一段 落。未济卦居最后,表示旧的矛盾已结束,新的矛盾又 将开始,事物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过程。..\事物.doc
3.象的特性 表现在它的普遍性、选择性、象形性、象意性。
普遍性
《周易》法象的范围相当广泛,宇宙一切事物都可以用 来法象。
选择性
一个具体事物有多方面的形象、牝马柔弱顺从的特点,作为坤卦之象,坤卦之象的特 点就是柔顺。
2.法象 取自然事物的形象、征象作为爻、卦之象。
《易·系辞传上》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 乎四时,悬象莫大乎日月。”
通过对天地、鸟兽诸物以及人体自身的观察分析,建立 了无数个象,用以尽爻象、卦象之意。
如乾卦取象于天,象天之键运不息。
如此法象,赋予了每一卦和卦中每一爻内含的丰富思想 ,给人开拓了广阔的领悟空间。
象形性 一般而言,象来自于物之形。 《易·系辞传上》说: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如坎卦,从卦形上看,象水流貌,将卦画竖写,就成 了“水”字。
象意性
如乾卦意象天地;乾、天方位在上、在高,故象人体 的头部。
4.象的内容
《周易》象的内容,有性象、质象和所象征的事物三个 方面。
“两阳”指太阳、少阳。“明”,有火即明,说明阳明 是阳气极盛。“两阴”指太阴、少阴。“两阴交尽”即 厥阴在两阴之后。
阴阳六象模型,用于经络和运气学说。
(二)五行象模型: 取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的特性之象,来类
归宇宙一切事物,分为五大类。
(三)卦象模型:有八卦象模型、六十四卦象模型 。
其性象以阴阳分;
其质象以刚柔判;
所象征的事物则又有某一具体事物和某一类事物的区别 。
性象和质象,取决于卦中爻的画数奇偶。
乾、震、坎、艮四卦,每卦的卦画总数为奇。奇为阳,故 此四卦的性象为阳,质象为刚。
坤、巽、离、兑四卦,每卦的卦画总数为偶。偶为阴。故 此四卦的性象为阴,质象为柔。
《易·系辞传上》说:
“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实际上是象思维的总纲。
象思维模型,有阴阳象模型、五行象模型和卦象模型三 种。
(一)阴阳象模型
1.阴阳二象模型。
宇宙是一个整体,由阴阳两个部分所组成。将宇宙一切 事物类归为阴、阳两大属性。按此模型,可以把握事物 的属性。
象具有灵活性,可代表任何事物。通过立象来表达众多 事物,反映复杂的思想,打破了言语、书册的局限性。 设卦,其实也是立象;尽情伪,其实是尽意。
《易·系辞传上》说: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见乎?子 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卦 乾卦


主发生。 坤卦
屯卦 需卦 师卦 小畜卦
震下坎上, 蒙卦 物之始
震下坎上, 讼卦 物之始生也。
坎下坤上, 比卦 争而用兵
乾下巽上, 履卦

主长养,有 天地然后万 物生焉。
坎下艮上, 物之稚也。
坎下乾上, 诉讼纷争
坤下坎上, 兵后亲比
兑下乾上,
谦卦 随卦
临卦 嗑噬卦 剥卦 无妄卦
艮下坤上, 豫卦 大有不可盈
震下兑上, 蛊卦 从物
兑下坤上, 观卦 临者大也
震下离上, 贲卦 除间而后合
坤下艮上, 复卦 享尽剥落
然而,对象思维方法的认识,对象思维理论的研究, 缺乏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初学中医者,在头脑中要建 立象思维这一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很有必要,做 一专题讨论。
一、《周易》象思维的理论 二.象思维方法的模型 三、《黄帝内经》的象思维 四、象思维的科学内涵 五、象思维的临床运用举例
对诊病的医者,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即医者无病 。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常以不病调病 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这种
从外在形象和征象,来推测人体内在的生命活动 变化的思维方法,就是“象思维”。
象思维,创立于《周易》,用于医学在《黄帝内经》 ,后世在中医的临床和理论研究中,普遍应用象思维 这一方法。
一、《周易》象思维的理论 象,是事物的形象、征象。 《易·系辞传下》说:
“象者,像也”。
象思维方法的理论,就是阐释象的特性、象的内容、立象 、法象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
1、立象
通过模拟各类事物的不同形象、征象,使其所象恰如其 分。
立象的目的在于“尽意”,能将书册、言语所不能完全 表达的思想全部表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