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反思
2024年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
2024年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标题:“回顾与反思:木兰诗课之旅”引言: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过,转眼间已到了2024年,我作为一名学生,在木兰诗课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回顾这段诗课之旅,我不禁感慨万分,深深地思考着其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通过此次反思总结,我希望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为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收获:1. 掌握了木兰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木兰诗课中,我学习了木兰诗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独特的创作技巧。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在课后的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木兰诗的字数、韵律、格律等基本要求,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写作中。
这为我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培养了审美感和情感表达能力:在木兰诗课上,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秀的木兰诗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感,并学会了用合适的词语表达内心的情感。
在创作中,我更加注重情感的传达,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出来,这使我对于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加深了我对文学艺术的理解。
3. 提升了学习与创作的自信心:在木兰诗课上,每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句朴实而有内涵的木兰诗作品时,我们都会感到一种震撼和敬畏。
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激励,我逐渐相信自己可以写出好的木兰诗作品。
每一次成功的创作都会增加我的自信心,并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创作。
木兰诗课让我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不足之处与改进:1. 深度思考和创新意识的欠缺:虽然在木兰诗课中,我学会了运用木兰诗的技巧和要点来写作,但在创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常常陷入了安于现状、套用模板的困境。
我意识到,在创作中,我需要更多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而不仅仅是按照传统的形式和结构来进行创作。
因此,今后我将更加注重独立思考,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以求在诗歌创作中有更大的突破。
2. 数量多质量不高的问题:在木兰诗课中,我们经常会写作业,要求每周完成若干篇次。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英雄事迹。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通过教授《木兰诗》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设定1.1 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木兰诗》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木兰精神的认识。
1.2 强化学生爱国情怀通过教学《木兰诗》,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1.3 培养学生勇敢精神通过木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勇敢精神,鼓励他们在面对难点时勇敢向前。
二、教学方法选择2.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木兰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木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2 互动式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预讨论、表演等活动,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理解力。
2.3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参观展览等方式,拓展对木兰故事的认识,加深理解。
三、教学内容设计3.1 着重诗歌解读在教学《木兰诗》时,要注重对诗歌的解读,分析诗歌结构、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2 引导讨论思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量,促进他们对木兰故事的思量和理解。
3.3 联系现实生活将木兰的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量如何在当今社会中体现木兰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四、教学评价方法4.1 多元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笔试、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鼓励学生表现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的表现,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3 及时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总结经验在教学《木兰诗》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5.2 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总结的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2024年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
2024年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2024年木兰诗课后,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这篇反思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诗歌创作中的成长和反思。
首先,我意识到诗歌创作需要坚持和勇气。
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候会觉得没有灵感或者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但是,我学会了坚持下去,不放弃自己的创作。
我的诗歌老师也鼓励我们要敢于尝试,勇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这种勇气不仅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体现在面对批评和反馈时。
我逐渐明白,只有勇敢地面对和接受外界的意见,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其次,我对诗歌形式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诗歌课上,我们学习了不同的诗体和韵律,学会了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等技巧。
这让我意识到,诗歌创作并不是一味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是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和规则。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更多的诗歌表达方式,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另外,我发现诗歌创作是一个能够帮助我表达情感和思考问题的重要途径。
以前,我常常把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埋藏在内心深处,很难找到释放的方式。
但是通过诗歌创作,我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同时,诗歌创作也帮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解释。
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我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创作出更加优秀和有深度的作品。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更多地分享我的诗歌作品和经验,与他人交流和学习。
通过诗歌创作,我希望能够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他人建立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总之,木兰诗课让我在诗歌创作中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我学会了坚持和勇气,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形式,同时也发现了诗歌创作对我个人的意义。
我期待未来能够在诗歌的世界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内心世界,与他人分享我的思想和情感。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木兰诗》是一首古代中国民歌,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感人的情节而闻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木兰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传达其内涵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木兰诗》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背景介绍1.1 《木兰诗》的历史背景1.2 《木兰诗》的创作背景1.3 《木兰诗》的文化价值二、诗歌结构2.1 《木兰诗》的诗体特点2.2 《木兰诗》的韵律与格律2.3 《木兰诗》的语言表达三、主题与内涵3.1 《木兰诗》的主题分析3.2 《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3.3 《木兰诗》中的家国情怀四、教学方法与策略4.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4.2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效果4.3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思辨五、教学反思与建议5.1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评估5.2 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5.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拓展正文内容:一、背景介绍1.1 《木兰诗》的历史背景:介绍《木兰诗》创作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1.2 《木兰诗》的创作背景:讲解《木兰诗》的创作动机和作者的生平背景,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1.3 《木兰诗》的文化价值:探讨《木兰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思量诗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诗歌结构2.1 《木兰诗》的诗体特点:分析《木兰诗》的诗体形式,如叙事诗、抒情诗等,匡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2.2 《木兰诗》的韵律与格律:解读《木兰诗》的韵律和格律,如平仄、压韵等,让学生体味诗歌的音韵之美。
2.3 《木兰诗》的语言表达:分析《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匡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艺术。
三、主题与内涵3.1 《木兰诗》的主题分析:探讨《木兰诗》的主题,如勇敢、自强等,引导学生思量诗歌所传达的核心思想。
3.2 《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塑造和性别意识,引导学生思量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木兰诗教学反思简短
木兰诗教学反思简短木兰诗教学反思简短【1】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认识到:一、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导演教师在课前周密的设计环节固然很重要,但是实施是关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本课教师设计的环节,都将学生自然推到演员的位置上,教师的不适时机的引导,教师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导入遥远的战争年代,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又引导学生入境,将课文的内容清楚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发挥创新写作,教师时刻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尽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尤为重要本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如按旧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学生无味的听讲,这节课只能讲结构层次,语言特点,学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
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留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活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木兰诗教学反思简短【2】在我执教的这节公开课上,有两大亮点:1、让学生分享记忆心得,指导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学生可以就此借鉴背诵技巧,有实效性;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我事先布置创造性复述课文的作业,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加以个人想象,以文字构建画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
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发挥其想象力,也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
不过,所有的教学都是遗憾的艺术。
回顾这堂课,有3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目标宜上课伊始便确定。
我确定的目标是“在欣赏课文详略安排的剪裁艺术时,让学生品味花木兰之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但是,我却是在背诵展示、想象故事画面展示之后才提出问题;而且,在讲析时,又把三者混杂一起,问题太大,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导致教学层次不够清晰。
改进办法:(1)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开始便呈现,然后,围绕“木兰是女郎”,按照“故事情节—木兰的优秀品质—如何安排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的教学思路,学生会觉得更容易把握些。
木兰诗教学反思15篇
木兰诗教学反思15篇木兰诗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教学反思1《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经典故事。
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导入新课我就用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片段,希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拉近学生和文言文之间的距离。
另外我设计了多组竞赛题目,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加强他们的诵读能力。
一、抓住情节,了解课文文言文语言精练,让学生觉得没有现代文的容易理解,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所以上课之初,我从感觉形象入手,通过观看录像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
让学生通过对各段故事情节的简述感知到课文的大概内容,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
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花木兰是一位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女英雄。
这是教学的基础。
二、深化问题,自主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
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
在课文的复习中,我设计了一些选择题,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深化,让学生在自己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有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另外,有些题目以学生自我感悟诵读,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诵读有侧重进行指导,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以巩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诵读体会,激发感情诵读有利于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语文课堂教学就应书声琅琅,情趣浓浓。
从学生们学习时的反映可以看出,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和多种形式的竞赛题目,引导学生去诵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几乎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听他们的朗读,让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浑身是胆的花木兰驰骋在沙场上。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木兰诗》教学反思《木兰诗》全诗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木兰诗》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教学反思篇一一、成功之处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
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
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孙老师这堂网络课的导入非常自然,说是带来一款网络游戏《木兰诗》,然后、请学生输入网址,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网络游戏高手,没想到今天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
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
“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
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采用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
五次密码的设置,也别巨匠心,体现了课堂的主题:我爱花木兰。
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木兰诗》初一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
《木兰诗》初一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木兰诗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恰当详略表达和胜利运用排比、对偶、夸大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气,培育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力量。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参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进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大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进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气,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表达详略得当。
对此单独进展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留意朗读和背诵。
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展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木兰代父参军的缘由,预备出征的急迫,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学过程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
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它表达木兰代父参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
3、要求学生参看解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黑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义。
机杼:zhù,织布梭子。
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从“木”,不能与“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专用名词,不能念kěhàn。
鞍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不能念jiàn。
辔头:pèi,缰绳。
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yàn。
胡骑:jì,战马,不能念qí。
戎机:róng,军事。
与“戍”的念shù,当防守讲,形音义都不一样。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
梆子。
2024年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
2024年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我作为一个学生,在2024年参加了木兰诗课,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在这门课上,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技巧,还收获了对文化与艺术的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的反思总结:首先,木兰诗课让我更加了解了诗歌的魅力和艺术。
以前,我对诗歌只停留在学校课本上的歌词,对它的认知相当肤浅。
通过木兰诗课,我开始认识到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诗歌可以通过押韵、韵律、形象的运用等手法,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风格和形式的诗歌,包括抒情诗、绘画诗、叙事诗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优秀的作品,我逐渐体会到了诗歌的深邃和美好。
其次,木兰诗课教给了我一些写诗的技巧和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详细地讲解了韵律、押韵、节奏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一些实例进行了解释和演示。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写诗的练习,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课后,我也尝试着写了一些诗歌,虽然不是很出彩,但是我感觉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这些技巧和方法对于我以后写作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木兰诗课还带给我了一种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
我们学习了不同民族的传统诗歌,包括木兰诗、古吉、藏谚等等。
通过分析和品味这些古老的民间诗歌,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情感与思想。
诗歌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人们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这些传统诗歌,我也更加了解了我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另外,木兰诗课还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和思考。
我意识到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承载着许多思想和理念。
诗歌可以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作者的笔触,折射出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分析了一些现代诗人的作品,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战争、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我希望以后通过诗歌这种纯净的艺术形式,传递正能量,唤起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被誉为中国传统女性的典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深入挖掘这首诗歌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其中的价值观念和情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木兰诗》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设定:1.1 确定学生的认知目标: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木兰诗》时应该达到的认知目标,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不同层次的认知目标。
1.2 设定情感目标:除了认知目标,教师还应该设定学生在学习《木兰诗》时应该培养的情感目标,如尊重、勇气、责任感等。
1.3 确定行为目标: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木兰诗》时应该表现出的具体行为目标,如诵读、理解、分析、讨论等。
二、教学内容设计:2.1 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木兰诗》的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作者、结构、意义等。
2.2 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诵读比赛、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3 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时间,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木兰诗》的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选择:3.1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木兰诗》的内涵和意义。
3.2 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分析、讨论和解读《木兰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3 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呈现《木兰诗》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四、教学评价方法:4.1 定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了解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2 定量评价: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测验和考试,对学生的诗歌诵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木兰诗》教学反思1这节课让我感到,课堂教学做到既真实又扎实,既生动又生效才是一节好课。
这节课使用了EEPO方式中的要素组合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加强他们的诵读能力,努力体现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和互动、主动、能动等特色。
首先,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优点有:(1)课件制作比较精心,经过认真整理,化繁为简。
课前我花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准备课件,为的是更好的梳理课文思路,让学生目的明确。
(2)分析文本和学情,找准切入点和实破口。
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
根据本课时的设计理念,木兰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把“通过课文原句,找出人物形象”确定为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也是本次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找的比较好。
(3)注重朗读,适当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朗读的语调、语速、情感方面,我都认真点评、引导、分析,学生的朗读比较理想。
(4)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都有明确的合作要求,操作简单,避免了合作形式化。
同桌互说,6人小组合作完成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成果呈现多元化,促进了学习的实效。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首先是一开始的“温故知新”环节,此环节设计意图是想感悟诗意,检测学生前一节课学习情况和概括能力。
不过学生还不在状态,我的调动还不到位。
一两个学生后,状态恢复,回答和朗读渐入佳境。
其次是经验不足,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全部完成到位《木兰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只抓木兰形象,忽略分析本诗的语言美、音韵美。
并且没能实现在课上讲本诗背诵下来。
《木兰诗》教学反思2在这篇__的教学中我觉得的做的不错的有这些做法,我在第一课时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让他们想象木兰回乡后在家变回女儿身后的形象及火伴看到她后的情景。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木兰诗教学反思1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片段,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的,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我却没有播放这些原先准备好的材料,这一点也说明了我教学应变能力的不足,上公开课时过分的紧张。
总而言之,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学生反应不强烈,许多我事先认为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忽视了教学的细节安排,自己使用的教学语言在情感上不能够感染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通过自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是我的薄弱环节,今后要在这方面加强锻炼。
另外这篇课文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很有节奏感的诗歌,句句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应该要让学生多读,精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整堂课应该有范读、细读、快速默读、高声朗读等。
读出语文教学的特色,特别是适时使用朗读方法,既熟练了课文,又增强了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而在这一点上明显是我教学准备的不足,在教学设计中安排教师指导朗读,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
我在问题的设置上,也不够明晰,指向性不强,问题也显得有些“苍白”。
例如我在解释“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了木兰积极投身到战争的准备当中,想尽快奔赴前线时,所设置的问题时,我直接的问了学生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就不太明白老师设置问题的意图,如果我具体的问“为什么木兰要积极地四处奔波,准备道具”,学生应该更能体会到木兰奔赴战场的决心和战场的紧张气氛。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我却没有很好地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
教学中应该在“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等方面还要下一番工夫,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却没有很好突出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尤其是“学生翻译”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互文修辞讲得也过于匆忙,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读得不够深入,这种情况下就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木兰诗》教案反思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木兰诗》教案反思《木兰诗》教案反思导语:《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很有节奏感的诗歌,句句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下面是yjbys我整理的这首诗的教案反思,期望大家学习。
范例一一、胜利之处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学问的载体,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制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加课程的开发。
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同学的信息沟通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沟通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留意同学在学问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殊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同学信息技术力量的培育,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
并且在同学学习方式上转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同学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意培育同学发觉学习的力量,鼓舞同学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欣赏同学独特和共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教学环节设计新奇时尚,符合同学心理孙老师这堂网络课的导入特别自然,说是带来一款网络嬉戏《木兰诗》,然后、请同学输入网址,这能激发同学的奇怪心,他们大部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分都是网络嬉戏高手,没想到今日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
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仆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化,体现了一个同学认知的梯度规律。
"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化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索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长。
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老师采纳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
木兰诗教学反思(通用3篇)
木兰诗教学反思(通用3篇)木兰诗教学反思(通用3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教学反思(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教学反思1 我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按照“朗读诗歌——了解情节——疏通文意——揣摩语言——体会主题——背诵积累”的步骤来欣赏这首乐府民歌,课前的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组织教学当中,效果却不够理想。
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问题,也许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关系,在这堂课的组织教学上我仍然使用了传统的串讲法进行教学,过分注重了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通过这堂公开课,我的这个缺点毫无保留的暴露了出来,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木兰诗》这篇课文我在教学设计中计划用二个课时来完成,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课文字词语句翻译以及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上。
第二课时的教学,这就要求我在第一课时完成对全文的正音、字词翻译、音节停顿,进而将课文熟读成诵的教学任务,以便第二课时展开对花木兰人物形象、文章主题思想的解析。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在第一课时并未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影响到了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效果。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课文。
二是也影响到完成自己备课时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而我也没有根据第一课时的授课情况对第二课时内容及时做出恰当的调整,这一点暴露了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之处,也可以说是我在教学准备上存在不足。
木兰诗教学反思2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经典故事。
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导入新课我就用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片段,希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拉近学生和文言文之间的距离。
《木兰诗》教案及反思
《木兰诗》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孝顺和爱国精神。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分析《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领悟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孝顺和爱国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展示花木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木兰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深入剖析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孝顺和爱国精神。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赏析《木兰诗》中的精彩诗句。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花木兰精神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3. 进行小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木兰诗》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赏析诗歌中的精彩语句。
(3)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 教学改进:(1)在讲解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时,可以结合更多实例进行分析。
(2)在课后作业中,可以增加对花木兰精神运用的实践环节。
(3)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精选26篇)
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精选26篇)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篇11.在阅读中注重双基,落实语言的训练。
在完成这一环节时,根据诗歌的特点,我特别重视朗读,让学生读准、读上口,读上心,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了味道,这为下面通过想象和联想推度人物形象这一核心目标的落实打下基础。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时而勾画,时而默想,时而小声朗诵,时而大声吟咏,学生投入到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感知之中,并不时在书上作圈点批注。
这说明初读的效果十分明显。
例如有的学生在读到:“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时抑扬顿挫,缓急相间,重音、节奏、语调都把握得比较好,确实读出了战前的紧张而又井然有序的出征准备场面。
如果没有充分地朗读,而是由老师包办代替分析恐怕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2.注重学生对问题的生发。
传统的教学中的问题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学目标而强加给学生的问题。
有些是学生并不感兴趣的问题,有些是没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收效甚微。
或者是一堂课中没有问题。
这都是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在反复阅读和思考后生发出来的问题,因为这才是最有效的、有价值的问题。
并且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比直接寻求问题的答案更加重要。
当然,在学生问题生发时老师要注意把学生引向核心目标上来。
以免学生的问题过宽过范,漫无边际。
教学第一环节中就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目标提出最有价的问题,为第二和第三个环节打下基础。
后面才会有学生精彩的发言展示和老师精彩的点拨点评。
总之,这节课的几个看似不经意的教学预设中重视夯实学生双基,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为二三环节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书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发展学生阅读、表达、倾听能力作好铺垫,为四五环节方法迁移埋下伏笔。
可见第一环节的精心设计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
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篇2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我却没有很好地兼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教学反思
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
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
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
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
这堂的导入非常自然的,《木兰诗》的动画设计,然后、请学生赏析动画,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童话专家,没想到今天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
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
“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
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我采用观看动画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
体现了课堂的主题:我爱花木兰。
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鼓励教学,而且教态亲切自然,。
二、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
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
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3、学生提问时应该进行引导,学生的提问价值不大。
三、改进措施
1、“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加强朗读。
2、“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应予以指导,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木兰诗》教学反思
双岔河中学朱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