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十一五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

合集下载

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的构成在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指财政收入的来源的多种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它反映了财政收入的基本构成内容及其各类收入在财政收入总体中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收入政策调节的目标、重点和力度。

将财政收入作为整体结构来分析,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各种财政收入来源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它们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便于有的放矢地加强财政收入的宏观调节,实现利益的兼顾分配;推进财政收入结构优化,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功能。

一、我国财政收入的总体情况财政部近日公布2011年全年财政收入情况,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

全国财政支出108930亿元,比上年增加19056亿元,增长21.2%,去年财政赤字超5000亿。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51306亿元,比上年增加8818亿元,增长20.8%;地方本级收入52434亿元,比上年增加11821亿元,增长29.1%。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长22.6%;非税收入14020亿元,增长41.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全面的。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一直处于高增长态势,如下表1直观反应财政收入增长态势的折线图。

从1978年的1132.26亿元到2011年的103740亿元,财政收入可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一直处在高速增长的态势。

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仍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难以为继。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我国消费.投资的持续复苏,预计今年财政收入整体上也将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是过快的增速恐将消失。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

价格因素对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都比较大,而随着我国物价水平开始稳步上行,在拉升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会造成财政支出的大幅上涨,给我国严峻的财政收支形势带来更大压力。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近十年来,中国的财政支出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这一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也大幅增加,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自2024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其中,2024年和2024年的增速稍有放缓,主要受到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财政收入下降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的复苏,财政支出增速在2024年以后又逐渐回升。

其次,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支出占比逐渐提高,这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注和投入增加。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出也有所增加,反映了政府加大对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然而,农业农村领域支出相对较低,仍然面临一些短板和不足。

第三,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模式发生了一些转变。

财政支出的主要渠道由政府直接投资向公共服务购买转变。

政府职能逐渐向市场调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这就需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满足民众的需求。

同时,财政支出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投入为主转变,这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另外,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财政支出规模的增加使得政府债务压力增大,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财政管理。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措施,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能和质量。

最后,财政支出的转型需要注重资源的配置和范围的选择,以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呈现出总体稳步增长、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的特点。

在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变化情况和原因)一、引言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一般按照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并按照其分类指标进行研究:一是经济建设费,它是一种生产性支出,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私人的产出能力;二是社会文教费,形成了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三是国防费,该支出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安全的消费需要,是保卫国家安全及形成和平建设环境所不可或缺的支出;四是行政管理费,是一种纯消耗性的支出,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能扩大社会总需求,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进而提高利润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五是其他支出,包括政策性补贴支出、车辆税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专项支出等二、变化情况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附表1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从上表可以看出: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

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

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

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目录一、引言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三、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四、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变化五、参考文献一、引言自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财政收支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来揭示我们的主题。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1.财政收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繁荣的直接体现。

从增长速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0—1977年为第一阶段,财政收入长期保持在百亿元的水平。

1978—1998年为第二阶段,财政收入走上了千亿元的台阶。

l999—2007年为第三阶段,财政收入跃上了万亿元新高。

其中1994-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是我国财政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表l)。

在第一阶段中,1950年是开国的第二年,由于经济还处在战火之中,因此是新中国历史上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总收入只有65.19亿元。

1951和1952年由于长期衰败的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上升到了l00多亿元。

之后在逐渐增加,长期保持在200亿元~80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1977年的874.46亿元。

在第二阶段中,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从几百亿元跃上了千亿元大关。

l978—1984年,财政收入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最多是l984年的1642.86亿元;1985—1998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其中1978—1984年为l000亿元左右,1985—1990年为2000亿元左右,1991—1997年为3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最多是l998年的9875.95亿元。

第三个阶段从l999年开始,全国财政收入迈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王海英【摘要】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地方财政安全对整个国家财政安全至关重要.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频现,而我国地方政府也债台高筑,这促使学者们更加关注地方财政问题.文章主要就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现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改善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维护地方财政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地方财政;收支失衡;挑战【作者】王海英【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石家庄05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7近两年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高涨把社会目光聚集于地方财政安全问题。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支矛盾一直困扰着我国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收支失衡早已常态化且愈演愈烈。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几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增势不减,而地方财政收入持续高增长却具有不确定性。

如何防止地方财政收支关系进一步恶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现状地方政府高额债务的披露打破了我国地方财政多年来看似的平静。

“财政自给能力低,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规模较大,财政收支严重失衡”的问题暴露无遗,一个真实的地方财政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地方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我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于是,每年各级地方人大会上政府提交的都是一个收支平衡的预算草案。

迄今为止,地方政府在账面上平衡一直没有改变,但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各级地方财政就开始出现赤字。

地方政府性债务就是最好的例证。

2011年,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省、市、县)性债务情况进行的全面审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截至2010年底,只有54个县级政府没有举借政府性债务,县级以上三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共10.7万亿元,约占当年我国GDP的27%。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

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

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尤其是PPI下行、进口增速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四大因素,导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虽然在四季度出现反弹,但全年经济增速回落至7.8%。

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关联度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收的增长放缓符合预期。

一些税种的税基与物价密切相关。

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在低位温和运行,尤其是PPI 同比大多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相应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幅出现回落。

近年来,我国进口环节税收的增长在税收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一般来讲,进口环节中一般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税收增收较多。

然而,去年国内需求放缓,致使我国进口增速减速,一般贸易规模增长放缓,对税收的影响较大。

我国实施的诸多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在去年得到充分释放。

除了备受关注的个税之外,增值税转型是长期的减税措施,其减税政策效应明显。

此外,对小微企业政策倾斜效果继续释放,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保持了较快增长,不少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的优惠政策。

企业负担减轻了,相应地我国税收收入减少。

此外,出口退税舒缓外贸企业压力,受到外需低迷、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更强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在去年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保证,其规模和组成结构反应了财政政策的导向。

财政收入也一直是社会大众相当关注的一项统计数据。

在漫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比例不断调整,数量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变化,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持续波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在不断改变。

财政收入的改变直接反应了财政政策对平衡贫富差距,调节经济运行,强化政府效力的影响,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分析:从财政收入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

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22 、5252.82 、7110.91万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亿元。

与GDP的增长对比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大增长,2007年GDP达到24.66万亿元,比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了66.7倍,比2002年增长65.5%。

近五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6%,而名义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09%,实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69%,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31.06%下降到1996年的10.41%,1997年这种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扭转,并在近10年间稳步上升,从1997年的10.95%上升到2007年的20.8%,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年该比率比2006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加速的势头。

从增量对比来看,财政收入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近五年逐年升高,其中2006、2007两年显著上升。

浅议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浅议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进入“ 十一 五 ” 时期 后 , 我 国财 政 支 出结 构 出现 了令 人 欣喜 的变化 。主要表 现为, 在经济 建设 费 占比不 断下 降 的同时 , 各 级财 政部 门 向教 育 、 医疗 卫 生 、 社会 保 障 、 住房 保 障等 民生领 域 的投人 大 幅增加 ,财政 支 出格局 发生 了 颠 覆性 的变化 。 这 种变化 一直延 伸到 “ 十二 五 ” 时期 。 据财 政部 网站公 布 的数据显 示 , 2 0 1 2 年, 国家财政 支 出总额为
商 业 经 济
S H ANG YE J I NG J I
No . 1 2. 2 01 3 To t a l No . 43 6
【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0 4 3 ( 2 0 1 3 ) 1 2 的变化趋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 我国财政收入每
年 以较快速度增 长 , 财政支 出结构也 随之发生 改变 。总的 变化趋 势是 由原来 的建设性财 政逐步 向民生性 财政转变 。 从1 9 9 4 — 2 0 0 5 年 ,随着我 国经 济体 制从 计 划经 济逐 步 向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制转 轨 ,政府对 经 济 的管 理也 从 过去 直接 、 微 观管 理 向 间接 、 宏 观 管理 转 变 , 与 此 相适 应, 财 政支 出的重点 逐步 由经 济建设 转 向公用 事业 和公 共 服务 。各 主要 支 出项 目占财政 总支 出 的 比例 的变 化过
在要求 , 也是党的政策推动 的必然结果。未来我 国要进 一步深化 改革 , 推进 政府职能转 变 , 强化政 府公共服务 职能 , 合理 处
理 好 各 类 支 出的 比例 关 系 , 以保 证 “ 十二 五 ” 调 整 和 优 化 财政 支 出结 构 目标 的 实现 。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泄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2005年我国实现了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

本文就两种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今后财政政策的取向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展望。

财政政策:中国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立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肖国民经济总量方而的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一个国家在一左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何种财政政策,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相机抉择。

宏观经济运行千姿百态,但概括起来讲,也就是三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总水平下降。

应对通货紧缩局而,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第二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

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第三种类型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但在结构上有矛盾,冷热并存,发展不均衡。

此时应采取稳健财政政策,即在总量上不做太大的动作,但在结构上有保有压,加强薄弱环肖,压缩过热行业的投资。

一、积极财政政策1、实施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进而演变为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世界经济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

作为亚洲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亚洲金融危机无疑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冲击。

从当时国内经济情况看,物价水平持续下跌, 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出现不足,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失业压力增大:同时,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了我国出口不振.大大降低了岀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发展阶段。

而对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做出了实施以增发国债、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刺激消费、扩大出口为主要内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左资产投资。

2010年到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历年数据分析总结

2010年到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历年数据分析总结

2010年到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历年数据分析总结一、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2010年到2022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2010年的1132.26亿元到2022年的51304.00亿元,扩大了近45倍。

回顾29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的1132.26亿元上升至202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3483.37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51304.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

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

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2022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降的过程是197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从28.4%降至10.7%,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年至1982年,财政收入相对数从28.4%下降至22.9%,降幅达5.5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85年至1988年,从22.4%跌至15.8%,降幅为6.6个百分点。

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相对数从1995年的10.7%升至2003年的18.6%。

,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的分析作者:李艳红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3期【摘要】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是财政支出分析的重要内容,适当的财政支出规模和合理的财政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的职能,并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

本文根据1952~2014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其结构数据,对财政支出进行分析,认为财政支出规模基本合理,支出结构存在一定不合理性。

【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一、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财政活动表现为财政收支,财政收支是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基本手段。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既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社会生活的范围、领域和力度,也反映着财政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可以用绝对数指标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指标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又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的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的增长边际倾向。

(二)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1.绝对数指标。

任何财政支出结构都是在一定的财政支出总量下形成的,自1952年以来,中国财政支出总量规模一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至2014年已经达151785.56亿元,是1952年172.07亿元的约882倍,财政支出规模大幅度增长。

2.相对数指标。

就相对规模来看,财政支出增长率的变化以及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却不同于这一趋势。

改革开放之前,财政支出的规模大体在30%~40%之间,要明显高于改革开放之后,这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密不可分。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总体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变化。

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在1996年触及最低点,占GDP的比重只有11.09%,在1994年实行财税改革后,这一比重逐渐停止下降,并在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后出现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23.9%。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基础设施、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财政大量的投入。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十一五”时期,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收入分配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一、三次产业协同性增强,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全面快速发展,服务业水平及比重明显提高,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服务业比重提高。

“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2006-2010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

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从2005年的12.1%下降到2010年的10.2%,下降了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47.4%下降为46.8%,下降了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40.5上升为43.0%,上升2.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05-200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由44.8%下降到38.1%,下降了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23.8%上升至27.8%,上升了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31.4%上升至34.1%,上升了2.7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地位持续稳固,内部结构不断调整。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直接推动下,我国农业战胜了频发的严重自然灾害,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粮食生产实现了“七连增”,2007-2010年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2010年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其他主要农产品也稳中有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及成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及成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及成因分析作者:刘雪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0期摘要: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经济建设支出占比不断下降,行政管理费支出膨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有所增长但整体水平仍偏低。

本文在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经济体制转轨、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滞后、财政分权以及我国发展不平衡是形成该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为改善民生、促进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应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民生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一、1978-2008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一)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各类支出差距不断缩小80年代初,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超过60%,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支出结构上,就是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不断减少,到2006年经济建设费与其他支出相比已没有明显优势,各项支出占比差距逐渐缩小。

(二)行政管理费支出持续扩大且增长速度快行政管理费支出持续扩大,占财政支出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7%左右上升到90年代的10%以上,目前更是高达19%。

不仅如此,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速度快,从1978年到2006年增长了143倍,而同时期我国GDP增长了58倍,财政收入更是只增长了34倍,虽经几次机构调整,精简人员,但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没有明显下降。

(三)农业支出规模增加但占比下降,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下降尤其明显1978-2006年农业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占财政支出比重却呈下降趋势,其中真正用于农村生产、农业科技进步的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更是下降明显,从1978年占比4.56%下降到2006年的1.25%,农业科技三项费用自1991年以来则占比不足0.1%;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没有单独列出农业支出项目,但2007年和2008年包含农业在内的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仅为6.8%、7.3%。

财政收入结构的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变化

财政收入结构的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变化

财政收入结构的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变化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财政收入是其运行的支柱之一。

财政收入结构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这关系到政府如何划分和分配财政资源,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财政收入结构的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变化。

一、财政收入结构的演变财政收入结构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农业为主的时期(1950年代-1970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上的限制和政策的束缚,中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林业和渔业等第一产业。

财政收入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其次是进出口贸易。

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相对较小,而且主要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农业税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经济体制过于封闭,政府政策过于僵化,导致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标志着财政收入结构的调整。

国家扩大了收入来源,加强了非农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

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也使得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得以扩大。

企业所得税成为了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随着国家税制的改革,增值税、关税等税种也得以实行,进而推动了财政收入结构的多元化。

3.市场化经济的时期(199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推动,使得我国市场化经济得以建立和发展起来,国家税制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也加速了财政收入结构的调整。

目前,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财政收入的结构已经由农业为主转向了以服务业、制造业为主的形式。

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已经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社会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财政收入的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决策水平的重要指标。

不同时期的财政收入结构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这也反映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

1.农业社会在农业为主的时期,国家财政收入规模较小,同时政府在生产领域的投入也相对减少,政策及运行机制相对简单,主要财政收入的来源是传统的农业税收,动态变化与改革开放前早期相似,稳定性、可预测性、集中度较强。

我国近十年财政收入变迁的统计分析

我国近十年财政收入变迁的统计分析

我国近十年财政收入变迁的统计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前进,国家财政收入较之前有大的改变,从财政收入比重,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总量上都有很大的改变。

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财政收入的总量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在总量上有了显著的增长。

财政收入近年来发展也是高于GDP的增长,相较于从前,呈现出增长态势。

一、财政收入总量变迁特征分析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财政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看都有了很明显的增长。

伴随着这种增长态势,说明我国财政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很强。

1、财政收入总量的提高图1在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财政收入的提高也是相应的快速提高。

我国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03.64亿元到2011年的103874.43亿元,十年中的发展中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近5.5倍。

相较于改革初期,财政收入的稳步发展主要可归结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在经历了二十年的经济建设以来国民经济基础有了很大飞跃;其二是在1998年明确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政策之后伴随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能力的提高。

其两点是稳固财政收入增长和保障其平稳发展的原因。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增长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财政收入能保持稳步发展,总量不断提高,作用于经济建设能力逐渐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依赖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不断提高,而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随之不断提高。

图2图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15.71%到2011年的21.96%,从图2 中可以看到,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GDP中财政收入的比重是一项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宏观赋税的指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赋税的总量是不断提高的。

但是从表3中可以看到的是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的,可以看出国家是在调整税收体系,在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减轻赋税。

二、财政收入结构变迁特征分析1、中央与地方财政年份财政收入(亿元)比重 (%)中央地方中央地方2002 18903.64 10388.64 8515.00 55.0 45.0 2003 21715.25 11865.27 9849.98 54.6 45.4 2004 26396.47 14503.10 11893.37 54.9 45.1 2005 31649.29 16548.53 15100.76 52.3 47.7200638760.20 20456.62 18303.58 52.8 47.2 2007 51321.78 27749.16 23572.62 54.1 45.9 2008 61330.35 32680.56 28649.79 53.3 46.7 2009 68518.30 35915.71 32602.59 52.4 47.6 2010 83101.51 42488.47 40613.04 51.1 48.9 2011103874.43 51327.3252547.1149.450.6表4表5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总来看在近十年来都在提高,中央财政所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常年保持在50%以上。

高考政治二轮知识 经济生活图表类典型题整理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2)

高考政治二轮知识 经济生活图表类典型题整理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2)

高考政治二轮知识经济生活图表类典型题整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2)1.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资本形成率与最终消费率注: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GD P的比重,该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最终消费率指的是最终消费占CDP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为70%左右。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2)结合材料一、二,就如何扩大内需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资本形成率小幅上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分)最终消费率则呈下降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过低。

(1分)表明我国投资过旺,消费不足,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

(2分)(2)要调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

(2分)要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2分)为此要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促进消费;(1分)要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分)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信心;(1分)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理性消费。

(1分)34.材料一:图1:2OO9年江苏省经济同比增长情况表1:2OO9年江苏省居民收入和消费品零售情况总额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2元l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004元9.4%城镇消费品零售8471.5亿元18.4%农村消费品零售3012.6亿元19%材料二:自2OO9年2月2目我省实施“家电下乡”以来,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十分踊跃,截至12月21日,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总额达到31.83亿元。

“十一五”期间塔城地区财政收支结构简析

“十一五”期间塔城地区财政收支结构简析

出4. 29 8亿元 , 同比增长 3%; 自给率 为 3 %;个人部分 3 财政 5 占财政支 出的比例 为 4 %。2 0 4 09年一股 预算 收入完成 1.9 36
亿 元 , 同 比 下 降 8 ,一 般 预 算 支 出 4 . % 8 5亿 元 , 同 比增 长 9 1%; 政 自 给 率 为 2 % ; 个 人 部 分 占 财 政 支 出 的 比 例 为 4 财 8
_ _ ≯0
』◇
1 1




X!
琴 a蛟 a
化财政 支出结构 , 按照 “ 保基本 、 保重点 、保民牛 、 压一般 ” 的要求 , 重点加 大了 “ 三农 ”、民牛 、 社会事业 、 新型] 业 、 重 大基础设施 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呈现 出地 区民族 团结 、边 防巩 固 、经济繁荣 、政治稳 定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 展
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和布克赛 尔县 、乌苏市 、沙湾县 i个县 ( ) 市 实现 的一般 预算 收入 占伞地 区一 般预 算收入 总量 的 7 %以 f,其他 四个县市则极 为困难 ,支持地 区经济跨越式 0 发展财力明显不足 ,财政收支矛盾突 出,特别是本级财政完 依靠 』级财政补助维持运转 ,财政职能弱化 。r于地方财 : h 政 自给率低 , 致使地区党政机关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和其他个
般 预算 收 入
1 1 0 0 .6 1 4 0 5 1
}5 1 l9 4 2 .93 4 .3 1 3 9 4 7 3 5 4 4
l6 7 3 .85 2 8 4 1

般 预算 支 } J {
2 4 1 33 3 4 9 2 4 9 7 5 .6 9 2 ,60 2 ,86 8 ,4 0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目录一、引言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三、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四、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变化五、参考文献一、引言自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财政收支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来揭示我们的主题。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1.财政收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繁荣的直接体现。

从增长速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0—1977年为第一阶段,财政收入长期保持在百亿元的水平。

1978—1998年为第二阶段,财政收入走上了千亿元的台阶。

l999—2007年为第三阶段,财政收入跃上了万亿元新高。

其中1994-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是我国财政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表l)。

在第一阶段中,1950年是开国的第二年,由于经济还处在战火之中,因此是新中国历史上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总收入只有65.19亿元。

1951和1952年由于长期衰败的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上升到了l00多亿元。

之后在逐渐增加,长期保持在200亿元~80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1977年的874.46亿元。

在第二阶段中,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从几百亿元跃上了千亿元大关。

l978—1984年,财政收入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最多是l984年的1642.86亿元;1985—1998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其中1978—1984年为l000亿元左右,1985—1990年为2000亿元左右,1991—1997年为3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最多是l998年的9875.95亿元。

第三个阶段从l999年开始,全国财政收入迈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第一部分依据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总量,及其占GDP的比重,再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几点政策思路。

第二部分分析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主要从收入形式方面进行分析。

基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重点分析了税收部分,对几个主要税种的收入增长情况及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体现各税种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由此反映除财政收入的结构情况。

关键字: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结构、税收结构财政收入可以理解为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民总收入;财政收入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运行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或利益关系。

1财政对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占有了一定规模的财政收入,政府才能实现其职能。

一、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表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及各年增长速度1摘自陈共《财政学》(第六版)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到目前已经具有了比较大的规模。

2007、2008、2009年财政收入总量分别为52321.78亿元、61330.35亿元、68518.30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8万亿,达到83080亿元的水平;四年的增长速度依次为32.4%、19.5%、11.7%、21.3%。

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持续增加。

财政收入规模大小、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慢,是由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论文
题目:“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市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及其可持续增长路径的选择
作者:孙小乐
班级:2010级金融3班
学号:2010121304
指导老师:唐善永
时间:2012年4月28日
内容摘要:“十一五”时期,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由过热到趋冷再到过热的“V”字型发展过程。

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经济增长为重点逐步向以调节产业结构为重点的战略转变.如何顺利实现“保增长.调结构”的双赢局面以及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财政收入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尺度,也是地方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十二五”规划融经明确提出了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目标: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

关键词: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结构可持续发展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标志,比重的提升表明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扩大,体现出国家或者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活力增强。

充足的财政除满足政府工作正常运转外,会有更大的能力惠及民生。

为全力保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及各项民生事业发展资金投入,市财政部门创新融资渠道,主动整合打造各类融资平台,采取银企对接、社会融资、争取资金等措施,2009年筹融资超过百亿元,连同争取到的国家扩大内需资金4.52亿元,全部科学安排落实到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上,重点支持机场建设、北戴河新区建设、津秦客专配套、城市道路、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储备以及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打牢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优化的概念理解
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内部各要素的构成和比例关系。

收入结构优化与否反映了不同收入形式之间、不同收入来源之间的比例变动情况。

按照投入产出原则,最优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能够以最小经济效率损失取得最大财政收入。

因此,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来源产业应是协调发展的。

各产业在财政收入增长中的贡献率应符合客观规律,体现地方特色。

产业发展不以过度牺牲地方资源为代价,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政府财政收入形式合理。

收入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税收与非税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税收中各税种结构的合理安排关系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权力分配机制问题,对体现各地方公平和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应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

税收和非税收入一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充足稳定的税源。

另一方面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

收入增长应以增加中产阶层比重为主要目标,体现社会公平。

二、秦皇岛市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现状分析
(一)从收入总量看,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增长速度虽有起伏但总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十一五”时期,秦皇岛市经济增长形势总体较好。

受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

其间经济增速略有起伏,2009年,秦皇
岛市大批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困境,财政收入持续下滑。

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降幅分别达21.7%和15.3%,降幅达到历史最大。

4月份到8月底,全市财政收入降幅逐渐缩小,到9月底,全部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等主要指标终于遏制住下滑态势,实现由负转正。

从9月份开始,财政收入增幅不断增大,到12月底,全部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达到6.4%和15.7%。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6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168.69亿元,同比增长20.2%。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世界经济和全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格局,秦皇岛市经济也呈现出增速回落趋势,GDP增幅较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1.1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9.47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3.38亿元。

2011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68.69亿元,增长20.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5.9%,比2010年提升0.8个百分点,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在11个市中位居第二。

(二)从财政收入的项目看,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非税收入赶超税收收入的势头显现。

在税收方面,占政府财政收入比重和主体税种占税收比重同时下降,地方小税种增速较快,税源逐渐扩大,地方小税种比例越来越高,一方面财政收入的来源确实日渐广泛,一方面也说明财政收入的来源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受宏观政策面和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

营业税收入增长迅速,取代增值税成为地方政府收入中的最大税种。

三、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地方财政收入结构调整的思路和目标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来源子经济,财政收入结构是经济结构的综合反映。

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的过程,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和规范社会分配秩序的过程。

因此,地方政府应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实际,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人手,按照“以税为主、非税为辅”的调整原则,通过改革与完善财税管理体制,切实提高税收牧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使税收和非税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例逐步接近最健的“六、四”型结构,从而建立起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高、非税收入的可调剂比例高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地方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
尽管在“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市扭转了财政收入持续下滑,大批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困境的情况,并创造了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64.03亿元的历史新高,但大部分地送仍存在“农业不优、工业不强、三产不新”的结构问题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积效益偏低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地方税收可持续增长的根本性原因。

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优化第一产监、提高第二产业、壮大第三产业,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经济发展从
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

(三)深化非税收入改革,增加地方政府可用财力
非税收入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相当的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区间的财力差距,弥补了地方政府的财力缺口,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使非税收入步可持续增长通道,应按照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深化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一方面,迸一步清理收费项目,严格新增项目审批,控制收费规模,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另一方面,拓展管理范围,切实加强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和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等非税收入的管理,增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

同时,进一步加快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明确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部门,逐步将全部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管理,实施集中支付、统一调度。

(四)完善现行的土地管理体铡,切实从制度上弱化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冲动
客观地说,近年来“土地财政”对缓解地方财力不足、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城市化水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土地是稀缺资源,现行的土地出让金制度是政府通过农地低价征收和土地高价出让而获取的财政收入,在某种程度主是“一荣俱损”的短期行为,只要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制度的依赖不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就不可能放弃从土地转让中获取财政收入的冲动。

因此,要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就必须尽快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制度,减少政府控制土地的
数量,降低政府对土地出让的垄断,让土地使用权自由买卖;借鉴发达国家通过对存量土地征收物业税、土地税等方式创造财政收入,及时总结上海、重庆试点征收房产税的实施经验并推广,这样既体现了公平性,也能保证地方政府有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同时,按照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原则,给予地方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有财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兴革.对构建地方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的设想[J】.商场现代化,2010,(5).
【2】王玲.地方政府非税收入激增的动因与条件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9,(10).
【3】高培勇. 中国税收持续高速增长之谜[ J ] . 经济研究,2 0 0 6 ( 1 2 ) :1 3 - 2 3 .
【4】唐登山,吴宏. 税收增速大于G D P 增速的产业结构分析[ J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 0 0 8 ( 1 0 ) : 1 0 8 - 1 1 8 【5】莫兴革.对构建地方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的设想[J】.商场现代化,2010,(5).
【6】王玲.地方政府非税收入激增的动因与条件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