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一
、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的重要性
Hale Waihona Puke 在 团 队建 设 中 ,要 充 分考 虑 职称 结 构 ,一 般 来 说 ,在 一 个 团 队 中
高职教学体系有着其 自身的特点 ,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方 向不同
要有 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师组 成 ,这 样的配置有利 于集 中管理 、优势 互补和分工协作。高职称教 师经验 丰富 ,可 以提 出一 些专业 性建议 , 进行整体筹划 ;巾级职称教师 冲劲儿 足 ,具有一定 的研究基 础和实践 经验;初级职称教师时 间多 、精力 好 ,可 以在团 队建 设 中得 到成长 。 充分利用每个层次教师的优势 ,以提 高团队 的专业 能力,激发工作热 情 ,培养新人 。在 团队建设中 ,可能 出现的问题是没有 高级 职称教师
可 以选 择 ,面 对 这 样 的 情 况 ,可 以考 虑 通 过 外 聘 的方 式解 决 问 题 。对
于普通 的本科教育 ,因此在很多方 面需要 制定不 同的教学 体系 ,使用
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般本科教 育以理 论教育为主 ,注重学生整体 的知
识结构 与综合素养培养 ,高职教育 以实践教育为 目标 ,注重学 生对知
( ) 调 查 阶段 二
在确定组队的决策过程 中,一般都是 由管理决策人员 完成 ,接下
来要对第_阶段的决策进行调查 ,调查 的内容包括组 队的预算 成本与
期望 回报 、人员参与意愿等实 际问题 。在这个阶段 中,决策管 理人 员 开始着手对重点的环节 和人员进行调 查,并发现其 中可能存 在的具体
业竞争力,在这 个过程 中,专业教 师团队建设是一个重要 的课题 ,对于教 学课 程设置与教 学任务 实施,及 教学方式 多样化 有着重要的意 义。教 师团队的建设有助 于教 学经验的总结和 交流 ,有助于分工协作发挥各 自优势 ,有助于建立全 面科 学的教学体 系。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编辑︱李菲菲︱E-mail:zhiyezazhi@管理LEADERSHIP领导艺术OCCUPATION2008 10一、构建教学创新团队的意义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创新团队是以教学和实训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国家级、省级或学校各类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引,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等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的核心队伍。
创建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模式,有利于形成和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落实促进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任务,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广阔平台,更是凝聚教师向心力的良好载体。
二、 成功教学创新团队应具有的特征1.合理的教学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是建设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条件,团队应该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梯次合理的队伍;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相对优化;团队中既有教学、科研骨干,又有操作技能高手,还有相应的学科依托和支撑。
高水平的教学带头人是教学创新团队的关键要素之一,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及组织管理经验,能引领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治学严谨,勇于开拓,胸襟宽广,不矜己长,不攻人短,不存门户之见,能够着眼大局,与人合作,甘于奉献。
2.明确的发展目标共同的意愿和获得成功的志向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前提。
教学创新团队应当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紧盯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成功和成才为目标,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设定明确、可行的教学改革目标,有相对集中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方向,工作有新思路、新措施,设计合理、实施有效。
3.鲜明的团队精神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不和谐和不公正的现象,同时能够给予那些诚心、无私的奉献者以适当的回报。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 作者简介] 高俊强(96 )男 , 17一 , 湖北孝感人 , 硕士,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教育管理。
・
21・
高俊强, 红 : 陈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也需要在与青年教师的切磋 中更新观念、 激发活力 ; 校专业变动较快 , 有些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 教师教 学校专任教师需要掌握实践技能, 增强指导实训实 学任务过重 , 到生产、 建设、 管理一线去锻炼 的机会 习的能力 , 企业兼职教师也需要了解高职教育理念 , 减少 , 影响了“ 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三是从生产、 管 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新老教师、 专兼职教师都 理、 科研第一线引进的人才缺乏教学经验 , 有些教学
可 以在教 学 团 队 中通 过 取长 补 短 、 相交 流 得 到共 效果不太理想。 互
同提高; 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也能在长期 的团队协
3教学团队的教育理念、 、 教学方式、 知识技能有
作中得到提升; 合作 、 探讨、 反思、 分享 以及专业评价 待 更新 等都能在教学团队中得 以实现 。可见 , 教学 团队建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 , 要求以项 目带动教学, 设为教师 的成长和发展提供 了支持的平 台, 教师素 通过行为 引导、 技能示范 的方式使学生对理论与技 质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增强离不开教学团队建设。 能融会贯通 , 但现有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 成人 4 教 学 团队建设是提升 高职 院校 核 心竞争 力 的 高校和中专学校 , 、 新增教师大都是普通本科 院校的
要任务 , 由为共 同的教学改革 目 标而相互承担责任 的教育 , 其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密切相联 , 而社会职 的教师所组成的群体 。 【 高职 院校的教学 团队不仅 业是不断变化 的, 2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
( 九江职业技术学 院,江西九江 32 0 ) 3 07
摘
要 :“ 工学结合”模式下 ,应从三个方面加 强高职院校数 学教师 团队建设 。
关键词 :工 学结合 ;师资 ;团队建设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65 0 9—9 2 (0 0 1 0 4—0 52 2 1 )0 —0 6 3
课方 式 ,学生 习惯 于听理论 、背理论、考理论 。这种 以学校
和课 堂 为 中心 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不 利 于 实 践 能力 和 职 业 素质 的
形成综合实力 ,有效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 的 提 高 。 教 师 团 队工 作 方 式 的优 势 表 现 在 :
( )通过团 队成员 互 相学 习、借 鉴 、启 发 、补 充 和激 1 励 ,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进而改善团队成员教学质量。
九 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 nl f i i gVoain & T c n a C l g o ra o u a ct a J jn ol eh i l o ee c l
2 0. 01 2
“ 学 结 合 ’ 式 下 高 院 校 数 学 教 师 工 ’ 模 职 团 队建 设 的 思 考
了解 专 业 知识 ,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习专 业 课 程 ,更 新 教 学 技 能 。
思积累起来的丰富的专业知识 ,实践经验随着他们 的退休而 失去价值 ;而许多新 教师却不得不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开始孤
独地探索。又如 ,在 数学科研 实践工作 中 ,由于缺乏合 作,
无法承担较大的研究 项 目,自然也就出不了高档次的成果与 研究文章。这些现象 ,不但阻碍 了课程的建设 和教师教学 水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思考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对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也在迅速提升,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要想适应高职教学的发展目标和教学要求,就是重视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1. 适应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就高职院校本身而言,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与当下的教学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比如: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组织实施以及课程建设等必须要由教师团体的合作完成,而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个体的作用和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现代教学背景下,单靠教师个人是无法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
同时,现代教育要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教师的能力培养为中心,以高职教育质量提高为重点,做到工学结合,着力于培养高技术高素质的实践型应用人才,而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2. 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师团队的建设,加强团队的内部交流,其同完成教学工作,整合教学资源,并且在教学工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不仅可以减少教学中的缺乏,而且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提高,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与此同时,通过教师团队的建设,各个教师相互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使得整个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增强教学合作意识,整个教学团队实力全面提升,进而人才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指导思想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以企业化办学、开放式育人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社会实践型人才为指导,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引,全面投入到教师团队建设工作中。
具体强调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对当代高职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把握团队建设的关键,以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纽带,建立起一支互信型、创新型、学习型、双师型、服务型的专业教学团队,突出团队的内涵建设,进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的成 就 , 学 院荣 获 “ 育 部 高 职 高 专 院校 人 才 培 为 教 养 工 作水 平 评 估 优 秀 等 级 ” 出 了 贡 献 , 时也 为 做 同 把 学 院建 设 成 省 级 示 范 性 高 职 院 校 奠 定 了坚 水平 和实 践能 力 , 根本 上 努 从 保 证 了教学 质量 的提 高 。
师 资 队伍 的 整体 水 平 是 决 定 高 职 高 专 院 校 教
学、 科研 、 人才 培养 和服 务 水 平 高 低 的关 键 , 关 系 是
师 、 产评 估师 、 资 工程 师 、 计 师 、 会 统计 师 、 经济 师 、 技
能考评 员 等职称 和专 业职业 资 格 的“ 双师 型” 师达 教 1 8人 , 7 . ; 有研 究生 学历 或硕 士及 以上学 1 占 28 具 位 的教师 达 5 5人 , 3 。 占 4
进 、 师继续 教育 、 职 教 师管 理 等 有 关 政 策措 施 。 教 兼
经 过近 6 的建 设 , 年 目前 学 院 已基 本 建 成 了一 支 以
优 秀专 业教 学 团 队为示 范 、 以高水 平 专 业 带 头 人 为 主导 、 以专业 骨 干教 师 为 主体 的具 有 “ 双师 双 教 ” 能 力 的专 兼职 师 资队伍 。
( 建 林 业 职 业 技术 学 院 ,南 平 福
330) 5 0 0
摘
要 :以福 建 林 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为例 , 阐述 了“ 师 型 ” 学 团队 建 设 取 得 的主 要 成 效 的基 础 上 , 括 总 结 了所 在 双 教 概
采 取 的 主要 举 措 , 包括 强化 实践 教 学 , 进 教 师 重 视 技 能 的 提 高 ; 极 构 建 产 学研 一 体 化 平 台 , “ 师 型 ” 学 团 促 积 为 双 教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价值、目标与策略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价值、目标与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与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然后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定位,最后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通过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建设专业化的思政教学团队,能够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进而提升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再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面临着内涵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能够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团队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机制,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挑战。
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 “ 双师 型 ”教 师是 高职 教 育专 业教 学 团队建设 的特 色和 重点 ,通 过剖析 “ 师型 ” 教 学 团队教 双 师 队伍 的现 状及 存 在 问题 .本 文从健 全 教 学 团队发 展 的政 策 与措施 、? 强化 校 企合 作 、锤 炼双 师
型骨 干教 师 队伍 、完善 “ 师型 ”教 学 团队的 目标考核 机 制等 方 面进行 了研 究 与探 索。 双
第2 4卷 第 3期 21 0 1年 5月
D v lp n & In v t n o a hn r & E e t c l rd cs e eo me t n o ai f c iey o M lcr a P o u t i
机 电 产 品开 笈 局 新
Vo.4. . 1 2 No3
术 应用 操作 型 人才 为办 学 目的 ,应着 重 突出 “ 技能 、实 用” 。其 教学 团队的建设问题 ,始终 是人们关注 的热点 。 要建 设一 支 能够 适应 高等 技术 应 用型 专 门人 才 培养 要 求 的 、高 素质 的 高职教 育教 学 团 队 ,培养 形成 一 支教 育 观念 新 、改 革意识 强 、师德 高 尚 、有较 高教 育水 平 和 较 强实践 能力 、专兼 结合 的教 学 团队建 设 的总 目标 。为
益 .只 注重 业 务 培训 不 注重 全 面 素质 提 高 和优 化 结构 。 虽然 大多 数高 职 院校均 建立 了校 企合 作 实习基 地 ,但 由
教 师 的培 养和 培训 力度 ,这 是高 职 院校 “ 师型 ”教 师 双 队伍建设 的根本 任务 。对 于 理论 教师 ,在 不断 提高 他们 学 历层次 和理论水 平 的同时 ,要 有计划 地让 他们到 生产 、 建 设 、管 理 、服 务第 一线 或学 校 紧密 型实 训基 地 和产学 研 结合 基 地实 际锻 炼 ( 或工 作 )一段 时 间 ,以提 高他 们 的实践教学 技能 ,使他 们逐 步成为双师 素质 的教 师 。 积 极 引进 具有 “ 师素 质 ”的专 业技 术人 员 到高 职 双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新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为高职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团队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个体教学的壁垒,形成集体智慧。
同时,团队可以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保障。
团队建设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提供更好的支撑。
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1. 强化教学团队的组织管理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通过明确团队目标、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提升团队建设的效能。
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确保团队的协作顺畅。
2. 构建智慧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之间资源的互相分享是教学创新的基础。
学校应构建一个智慧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便利的资源获取和分享渠道。
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减少教师教学创新的障碍。
3. 建立教学观摩和交流的机制教师之间的观摩和交流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观摩、教学讲座、教学展示等形式,鼓励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促进优秀教学经验的传承和分享。
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1. 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自愿报名、立项评审、团队组建等方式,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团队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以便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团队成员可以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2.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以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专业 教 学 团队是 系 、 管理 下 的一 个业 务 团体 。 部
其 主要 任 务 是 从事 专 业 建 设 、 程 建 设 、 学 研 究 、 课 教 日常 教 学 运 行 等 具 体 工 作 。 在 管 理 和 运 行 上 宜 实 行
3 — 9—
高职 院校 专业教 学 团队建设 的思考与实践
◎ 马 秉骞
摘 要 : 文 章 阐 述 了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的 必 要 性 。就 团 队 的 定 位 、 作 任 务 和 组 织 结 构 , 工 成
员 的 构 成 入 选 条 件 , 及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中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 了分 析 , 出 了教 学 团 队 的 培 育 和 成 员 培 以 提 养 的具体 措施 。 关 键 词 :高职 教 育 ; 学 团 队 ; 设 ; 践 教 建 实
“ 队带 头人 负责 制 ”在 师 资 的配 备 、 进 和调 配 、 团 . 引
课 程 建 设 、 师 外 出 培 训 、 优 、 题 申 报 、 学 安 排 教 推 课 教
等 方 面 , 当 给 团 队 带 头 人 一 定 的 发 言 权 。在 人 员 组 应
成上 , 根据 专业 需 求 和规模 的不 同 , 理搭 配 专业 应 合
队 成 员 在 工 作 中 的 配 合 与 协 作 ,有 利 于 有 效 处 理 复
杂 的教 学 问题 。
综 上 所 述 .在 高 职 院 校 培 育 和 建 设 工 作 责 任 心 强 、 学 教 研 水 平 高 、 识 和 年 龄 结 构 合 理 , 于 沟 教 知 善 通 和 处 理 复 杂 教 学 教 研 问题 、 综 合 素 质 高 的 专 业 教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探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探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强、专业性强,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加强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教学创新团队,以寻求有效的建设策略。
首先,建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推进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
团队成员应包括具有深厚教学经验、思想政治素养高的老师和具备创新精神、热衷于教学改革的中青年教师。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指导,为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其次,团队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机制。
团队成员应定期召开会议,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共同探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此外,可以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邀请团队成员互相观摩教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借鉴。
第三,鼓励团队成员参与教学科研。
教师应以科研为动力,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研究,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索,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第四,建立有效的培训和评估机制。
团队应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
同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成果分享。
团队成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分享。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撰写教学论文等方式,向教育界和学术界展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成果,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最后,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层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和关注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
同时,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推动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思考与建议
推动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思考与建议【摘要】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现有困难和挑战下,如资源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为推动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践教学环境、加强与产业合作以及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技术。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促进学校与产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展望未来,高职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将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教学质量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职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境、产业合作、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发展展望、教学资源建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教育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仍存在着专业教学资源不足、不均衡的问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和研究。
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推动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旨在引领高职教育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1.2 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
由于经费有限、设备滞后等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较为简陋,无法支持高水平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这导致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上存在欠缺,极大影响了专业教育质量。
一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协同机制与保障
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协同机制与保障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之一。
在高职院校中,建设优秀的教学创新团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但是,如何建设高效的教学创新团队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就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协同机制和保障进行探讨。
一、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
所以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协同机制的前提。
只有建立了合理、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保证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同时也可以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让各方面之间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及时传递信息,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团队的协同配合,提高团队整体效能。
3.建立共识和信任建立共识和信任是协同机制的关键。
只有建立了共识和信任,才能够让各方面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团队整体效能。
二、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还需要全方位的保障。
这包括物质保障、精神保障等各个方面。
1.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是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
只有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设备、场地等物质保障,才能够保证教学创新团队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2.提供良好的精神保障提供良好的精神保障同样也非常重要。
这包括提供学术支持、培训机会、宣传推广等各方面的支持,以及鼓励和肯定教学创新团队的成果和成就,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以上就是关于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协同机制和保障的探讨。
通过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和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可以有效地推进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一、概述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特别是高水平结构化创新团队的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教学机制。
团队成员通过各自的专业背景和教学实践经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共同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水平结构化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团队成员通过定期的学术交流、教学研讨和合作研究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还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
团队成员可以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活动,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从国家层面来看,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
该方案明确指出,要打造“双师型”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研究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于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看,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日益激烈的职业教育竞争中,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综 上 可 以认 为高校 教 学 团队 是 以教研 室 、研 究所 、实验 室 、 为 建设 平 台 , 以提高 教学 质量 为 目标 , 以推 进教 学改 革 为任务 , 由
织。
高职 教 育专 业教 学 团 队应该 具 有合 理 的年 龄 、职称 、学历 、 在高 职教 育专 业教 学 团 队中 ,既要 有学 校 的专职 教师 ,同时 3 、专业 技 术带 头人 应 具备 以下素 质 特征 :具 有扎 实 的专 业
团 队 及 教 学 团 队 的 涵 义 做 到这 一点 , 求加 强专 业 教学 团 队建设 , 高水 平 的专业 带 就要 培育 所谓 团 队 , 指一 些才 能互 补 、团结 和谐 并 为负有 共 同责 任 头人 。 是 的统一 目标和标 准而奉献 的一群人 。 团队不仅 强调个 人的工作成 果 , 3 专 业教 学 团队建 设 是高 职教 育课 程改革 的需 要 、
略探 析 》 一文 中认 为 “ 教学 团 队是 以提高 教学 质量 和效 果 、 推进 教
三 、 高 职 院 校 教 学 团 队 的 主 要 特 征 高 职教 育专 业教 学 团队 , 主要特 征 包括 素质 特征 、 其 结构 特
学改革 为主要 任务 , 由为共 同的教学 改革 目标而 相互承 担责任 的教 征 、 运行 特征 。 1 双 师 素质 ” 是 高职 教 育 专业 教 学 团 队 的主要 素 质 特征 、“ 师组成 。 ”
高职院校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I 5I , 1 r
/ ’ -
先 在 交 通 行 业 院校 中成 立 了“ 作 发 展 理 事 会 ”把 人 员 合 , 交 流、互访和定 期到企业锻炼 作为合作发 展 的重要 内 容 。0 9年 , 院 又 在 原有 的理 事会 基 础 上 , 托 交 通 行 20 学 依 资培养机制,注重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 关 注 新 教 师 成 长 和 教 师 心 理 健 康 , 成 了 多层 面 、 方 参 形 多 与 的师 资发 展 机 制 。
业 的广泛 支持 , 成立 了“ 广东 交通 职业教育 集团 ”下 设 , 专 门的师资互动与培养项 目办公室 , 门开展校 企合 作 专 师资培养、人员互访交流和聘用兼职教师等合作事宜 , 为企业 技术 人员掌握基本 教学方法, 专任教师发展实 践
一
师 资队伍建设 的“ 四大工 程 ”即在遵循 高职 教育基本规 ,
律 的基础 上 , 以人 为本 , 合学 院发展 需要和师 资 队伍 结
发 展 的现 状 , 以 加 大 专 业 带 头 人 培 养 力 度 的 “ 师 工 名
程 ”培 养专 业 教学 骨干 的“ 树工 程 ” 建 立兼 职 教师 、 大 、
院 专 门制 定 了“ 院师 资 队 伍 中长 期发 展 规 划 ” 出 台 了 学 ,
_ ‘
盘
师资 队伍 的整体素质也与 其人才培养质 量、 体办学水 整
平 有 着 密 切 的联 系 。高职 院校 师 资 队伍 的 建 设 问题 已经 成 为 高 职 教育 理 论 与 实 践 领 域 共 同关 注 的 问 题 , 是 高 也 职 院校 内涵 发 展 的 重 要 内 容 。 笔 者 结 合 工 作 实 践 , 广 对 东 交 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下 简 称 “ 院 师 资 队 伍 方 面 以 学 所 采 取 的措 施 和 成 效 进 行 浅要 分 析 , 讨 高 职 院校 师 资 探 队伍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问题 。
新时代高质量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质量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摘要: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高质量、高水准的教师创新团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
目前,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走访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团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不仅会阻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还会对高职院校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状,并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质量教育;高职院校;创新团队;建设;研究引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曾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发展理念。
但是从当前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现状来讲,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情况不容乐观。
院校领导只有对当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一些有助于其发展的有效策略,才能够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实用型人才。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原则与目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有明确要求,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有一半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另外,还要求教师至少有三位以上且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师建设团队结构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促使教师之间优势互补,从而在院校内形成竞争与互助的良好生态体系。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而言,推动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者之间密切相连,缺一不可,教师是传道授业的实践者,教材是建设课程的主体,而教学模式则是高职院校进行优化与改进的重要途径,教材和教师的改革与建设都依赖于教学模式来实现。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是为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六、展望
虽然本次演示已经对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进行了深 入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深入探讨:
1、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 学创新团队;
2、如何更加科学地评价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效果;
2、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实践操作等方 面的培训和学习活动。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3、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 新实践。例如,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提供教学研究经费等,激发教师参与教学 创新的热情。
4、加强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 的机会。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探索符合1证书制 度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推动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 发展。
6、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团队氛围,使团队成 员能够相互支持、共同进步。通过定期举办各类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 心力。
四、结论
3、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成果,以促进 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在当代社会,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而高职院校教师 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其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1证书制度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教学能 力和创新思维。
四、结果与论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本次演示得出以下结论:
1、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对于高职院校至关重要,它能够促进教 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兼谈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目标、 良好的合作精神 和梯 队结构 , 中青搭配、 老 职
称和知识结构合理 , 在指导和激励 中、 青年教师提高
专业 素 质和业 务 水平 方 面成效 显 著 。” 综上 所 述 , 笔
者概括为: 教学团队是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 目标 .
第 1卷 第 1 2 期
2 1年 3 00 月
闽西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J u n lo ix c t n la d T c nc l C l g o r a fM n iVo ai a n e 1 Ma c 0 0 rh 2 1
( ) 学 团队的特 征 二 教
改革工程意见》对建设教学团队和高水平的师资队
伍提 出了明确要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 质量的关键要素 ,加强对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 的研 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1 .明确具体的教学建设与改革 目标 。 高职院校 的教学团队主要通过建立 团队合作 的机制 .改革教
摘要 :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 内涵、 意义与现状 , 析建设 中存在 的 问题 , 剖 借助科 学组 建团队、 健全 团队管 理 运行机 制、 创新 团队构建模式 、 建团队教 学实践平台等 策略 , 搭 做好 高水平 高职 院校教 学团队的建设。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学团队 ; 心竞争力 教 核 中图分类号 : 7 5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8 32 1)1 0 4 — 4 17 - 2 (0 00 — 0 3 0 4
研室、 研究 所 、 实验 室 、 教学基 地 、 实训 基 地和 工程 中
2 合理的组织结构。 . 团队首先要有高水平的团 队带头人 ,他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 ,严谨 的治学精 神 ,较高的专业水平与技能 ,较强的创新思维与能 力, 并且有较强的组织、 协调 、 管理和领导能力。 其次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价值、目标与策略
基本内容
3、团队整体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 正确价值观、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教育教 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
基本内容
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基本内容
首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具有以下价值: 1、学校价值: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团队成员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
基本内容
势,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校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招募成员: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应注重选拔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的教育 理念和教学方法、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入团队。同时,为了
基本内容
丰富团队的经历和视野,可以邀请企业导师、行业专家等作为团队的辅助成 员。
基本内容
其次,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目标如下: 1、团队成员应具备的素质:团队成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的 成长和发展;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 合。
基本内容
2、团队成员应具备的能力:团队成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合作 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 改革;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
2、建立教学资源定期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实际教 学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以推进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目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探索有利于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机制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国家质量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建设,加快课程改革,推行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其关键就是要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互相协作的教学团队。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行为目标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是团队的本质特征。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以推进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目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探索有利于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
1993年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对团队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他们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是以专业或课程为载体,以专业或课程建设和改革为目标建立起来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以培养行业企业所需人才为目标,由校企专兼教师共同组成,在教学实践中成员间知识技能互补、分工协作,并相互承担责任。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成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除课程教学外还要承担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以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方面的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共谋双赢和多赢。
专兼结合、亦教亦工、实践创新、合作多赢是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最鲜明的特色。
二、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设置和管理一般分为系部和专业教研室两级,但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的教学团队结构比较松散,长期以来沦为学校和院系自下而上对教师进行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
涉及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教研室则缺乏教学工作的指挥权和决定权、教学资源的分配权、教师资源的调配权,难以组织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任务,因此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有效运行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上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1、教学团队专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教学团队专业结构不合理,不完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70%~80%的教师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二是职称结构不合理,讲师和助教所占吧比例过大,高级职称的教师偏少;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学缘结构存在欠缺,大多教师来自普通高校,没有经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学习,照搬普通学历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学。
四是来自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太少,直接影响到工学结合的广泛开展。
2、“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由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理论知识方面是过硬的,但却不熟悉岗位实践,因此出现了“一条腿走路”现象,理论教学水平高却不能开展实践教学。
3、教学团队教育理念陈旧。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要求以活动带动教学,通过行为引导、技能示范的方式使学生对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
而教师却普遍没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旧的教学模式紧抱不放,照本宣科,无法达到专业教学目标。
4、教学团队缺乏凝聚力,教学团队无法形成统一的目标、采取一致的行动,其表现是缺乏凝聚力。
教师只顾个体教学,缺乏协调沟通,造成教学重复或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团队意识,把教学看成个人的工作,因而虽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搭建,却无专业教学的分工,使得整个专业教学不成系统。
5、专业带头人不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现有专业带头人基本都是在教学中成长起来的教授或副教授,他们一般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但缺乏行业和社会服务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难以起到引领作用。
三、在创新中,不断探索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与途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不仅在于表面形式上的组建,关键是要突破传统教学基层组织管理的体制性弊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近年来,我院在建设旅游教研室省级教学团队过程中做了一些积极地创新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明确高职团队建设的目标我院在建设旅游教研室省级教学团队过程中,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深深体会到,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要创新教育理念,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二是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三是要重点培养核心骨干教师,这些教师用来承担主干课程的教学、技能实训和高水平的项目,形成产学研紧密联合体;四是要有引领作用的团队带头人,他应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团队的精神支柱。
五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岗位制度和管理制度,形成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二)创建合理的制度环境1.扩大团队管理权限。
高职院校应在制度层面明确教学团队应有的权力和地位,扩大团队的自主管理权。
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和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
应赋予团队自行安排教学工作、教学内容、团队内部考核等方面的自主权。
2.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要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团队教师与所在院、系的关系,从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实际出发,鼓励在全院范围内选聘专任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选聘兼职教师,组建跨专业、跨院系、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参与的课程教学团队。
3.改革考评激励机制。
考评应由重视个人业绩考核向重视团队发展的绩效考核转变;由重视过程考核向重视目标考核转变;由重视年度考核向重视聘期考核转变:由单纯的数量评价向重视质量评价转变。
绩效考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业绩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二是团队带头人绩效考核,主要评价其在团队中的贡献:三是团队成员绩效考核,评价各成员承担任务及完成业绩情况:四是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我院旅游教研室教学团队在院系相关制度保障下,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课程创新教学团队为目标,着力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在规范与完善制度环境方面,制定并落实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注重建立团队内部考核机制,重视专兼职教师队伍和校内外两个实训基地的建设,团队建设与发展规范有序。
以绩效考评健全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在教学团队管理过程中,将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和团队层面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并根据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认可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实现对团队成员的有效激励,保证教学团队高效运转。
例如,教师的薪酬分配可以实行“岗位实绩管理”,将教师在教学团队中承担的岗位和创造的业绩与岗位绩效直接挂钩;在教学团队内部,实现教师竞聘上岗和末位淘汰制,促进专业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优用劣汰;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教制度,考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的优劣,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运行机制保障。
(三)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是由知识技能互补的专兼职教师组成,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和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组织。
这些特点反映在课程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上必须是扁平化的松散型组织,在理念上必须坚持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团队负责人必须是既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又兼具岗位技能,必须体现学术为主行政为辅两种管理权力的融合,必须在尊重成员权利和个性基础上实施有效管理。
一方面对教学团队建设要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遴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带头人。
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成员给予物质、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倾斜鼓励政策,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
另一方面,应有专项经费保障,把教学团队建设与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把教学团队优秀标准与衡量这些项目建设的成效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学团队的成果给予必要的物质激励。
旅游教研室教学团队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诸如带头人责任制,内部目标考核和激励、教学改革政策定期研讨、重大问题协商、青年教师传帮带、专兼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
同时为团队成员制定专业化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专兼职教师培训和进修、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团队成员提高科研服务能力等,使成员个体目标和团队整体目标相一致,团队整体实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构建有利于课程教学团队生成与发展的自由、开放的和谐的文化氛围是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和谐宽容的团队文化的培育与形成,最重要的是要在团队内部形成尊重知识、承认差异、协同合作的氛围。
旅游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乐群,严谨创新”的团队精神。
团队成员在和谐共赢团队文化的浸透、感召下敬业奉献、团结协作,教学改革有声有色。
(四)利用好校内外两种资源1.以工学互动重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广义的“双师”指专业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从整个教学团队师资结构而言,既有专任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研究所的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教师;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教师。
建设高职教育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教师。
建设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不能仅依靠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提高技能或一味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而应以校企双方工学结合为合作平台,构成学校专职和企业兼职的两支力量,共享教学资源,人才双向互动,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完成开放式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整体效应,达到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重构。
2.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改善课程实训条件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要在不断加强和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同时,努力拓展与课程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进行教学,融“课堂”与“车间”、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在“教”中体现任务驱动,在“学”中体现项目导向.在“做”中体现工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