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合集下载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萍乡学院中文系彭豪绪论教学目标: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性质地位、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等理论知识。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1.国文教授法(1918-1924年)2.国语教学法(1924-1949年)3.语文教材教法(1950-1978年)4.语文教学法(论)(1978-1989年)5.语文教育学(1989-1997年)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997-现在)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必修课程。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地位和作用(一)地位高师院校中文系科的必修课程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课程集中体现师范性质的重要课程(二)作用增强语文教育理论修养掌握语文教学基本技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课程性质)课程论研究“为什么教”(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学内容)“教学是什么”(教学本质和规律)教学论研究“怎么教”(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得怎样”(教学效果评价)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2.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3.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阅读法、研讨法、训练法、见习法、实习法【小资料】(一)本课程参读著作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2.孔庆东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彭豪《语文课程教学理论与实务》(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6.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王松泉等《语文课程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刘永康《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二)参读刊物《语文课程标准》(含初、高中,北师大)《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G31)《语文建设》(语文出本社)《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语文月刊》(华南师大)《语文教研》(浙江师大)(三)相关网址中国语文教育网/中国语文网/语文网中网/语文在线/中国语文教育研究/chinese/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教学目标:认识语文课程性质与特点,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初中阶段的“阶段目标”,形成正确的语文课程目标观教学重点: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教学难点:“语文”及“语文课程”的含义授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性质问题的历史回顾“语言论”:语文是语言,故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语言“工具论”:语言是工具,语文课程就是一门工具课程“文学论”:语文课程应以文学教育为主,故文学性是其本质“人文论”:语文是人的思想感情、社会文化的负载工具二、对“语文”含义的理解(一)“语文”名称的演变1.古代类似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独立设科,也就没有名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02
它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本质、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从最初的语文教育萌芽,到现 代的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理念,不断 发展和完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语文课程与教学 论的研究重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对学生语文素 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段提高教学效果。
跨学科整合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注重与其他学 科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跨学科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内容改革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 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式创新
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 探究式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水平。
教育研究
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探 索语文教学规律,为教 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05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未来 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更加注重多元 化,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
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技术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语文课程与教 学将更加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
专业道德
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为 人师表,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 生。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持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 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 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整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整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语文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

1950年6月,在《初级语文中学课本》将“语文”作为学科名称被正式使用。

对于它的不同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语文是语言文学;语文是语言文字;语文是语言文章;语文是语言文化。

叶圣陶认为语文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2.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为对象,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

教学活动,是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既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又具有突出的人文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

所谓的人文性是强调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等内容。

工具性是语文用于交流交际的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承载文明的属性。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以及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4.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一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是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三是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学科的思想性融为一体,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5.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 教师与作家比较: • 作家 → 作品 → 读者 → 做人 ←(无确定的检测手段)
• • 教师 → 课 → 学生 → 做人 → ?
(有确定的检测手段)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念阐 释
(一)课程—— 1、孔颖达:“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 制也。” • 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2、拉丁语:“跑道、路线”。 • 斯宾塞:“有组织的知识体系”或“有组织的 教学内容体系”。 3、语文课程:学校规定的语文教学目的、内容、范 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静态体系)
• ⑪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 ▲ 华生《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 • “刺激——反应”是行为的基本单位 • “学习”就是强化“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 “教学”就是 有效的安排这种强化。
• ⑫认知教学理论——
• • ▲ 布鲁纳“发现法”: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时, 学习就产生了。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
• ②“发展个性,提高精神境界,开掘与发 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与创 造力。”(钱理群)
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 途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 养、人格完善 • 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话交流,深入精 神世界。 • 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他们具有热爱祖 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素质,具有运用与理解祖国语 言文字的能力素质、言语行为素质、文学审美素 质和语文习惯素质。同时提高一代人的民族文化 素质,提升一代公民的道德素养,传承人类文明。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杨双安
绪论
一、学科发展与名称演变
(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 1918)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教育学(包括各科教 授法)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 (1918——1924)

(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最新整理)

(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最新整理)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1.形象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

(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

(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

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

2.情感性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

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

(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

3.创造性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

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

4.审美性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应变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

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一)导入艺术1.导入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1)释题入课法。

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

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为什么不和?后来怎么又和了?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

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1章】语文课程性质 教学PPT课件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1章】语文课程性质 教学PPT课件
学语文课程结构
(1)学校的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学习领域。它包含了 “识字与写 字”“阅读”“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2)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语文课外活动。例如,结合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组织参 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 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
2. “文”即文字、文章、文学与文化
“语文”的“文”分别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 (1) 语文的“文”指文字。 (2) 语文的“文”指文章。 (3) 语文的“文”指文学。 (4) 语文的“文”指文化。
3. “语”和“文”的关系
(1)从渊源关系来看,“文本于语”。语言是从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开始的。书 面语言是记录口头语言的。可见,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
口头语言能力是听和说,书面语言能力是读和写。读和写都要借助于文字(汉字),而 且要包含文章学、文学、文化的知识,所以说这些都是语文课程的内容,也都是“语文” 二字的含义。
一、 “语文”辨析
(二) 对“语文”的辨析
1. “语”即语言与言语
“语文”的“语”指的是语言与言语。1962年我国语言学家已把这两者区分开 来:“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第一章
语文课程性质
一、 “语文”辨析
(一) 对“语文”的解释
(1)“语言文字”说。即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这里的“语言”指口 头言语,这里的“文字”指书面言语。
(2)“语言文章”说。1950年6月出版的《初中语文》的“编辑大意”中说:“说 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 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二、 语文学科

语文课程及教学论M

语文课程及教学论M

第一章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目的任务教学内容:1、学科的性质2、学科的特点3、学科的目的任务第一节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一、语文的涵义A、解放前:小学“国语〞——强调“读〞中学“国文〞——强调“写〞B、解放后对“语文〞的不同理解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化〞、“语言文学〞“文字〞——字、词、句等到教学内容“文章〞——篇章构造教学“文学〞——文学体裁,作家、作品知识教学“文化〞——文化精神、文化风格熏陶C、权威解释语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统一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防止两种倾向:其一,只重读写〔书面语〕,不重听说〔口头语〕其二,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或文章课二、语文学科的性质2001年版“语文新课标〞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

1、“交际工具〞——语文的本质属性A、外部语言——交际工具B、内部语言——思维工具语言能力——显性知识思维能力——隐性知识语言——思维综合训练2、“文化的一局部〞——语文的人文性人文性人性:自然人的欲求文化性:社会人的要求新课标中有关语文“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教育▲理想人格教育▲审美教育三、语文学科的特点1、技能性和实践性技能掌握过程:知识——技能——技巧——习惯〔能力〕语言习得的模式:“模仿——实践〞2、思想性和人文性3、社会性和综合性第二章语文学科的理念和教学目标一、语文课程的理念〔一〕课程理念——指人们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二〕新课程的根本理念新课程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1、教育**2、国际理解3、回归生活4、关爱自然5、个性开展〔二〕语文课程的根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素养——先天的素质天赋与后天的修养训练“能力〞与“素养〞的区别能力:重在功用性、表现性,主要靠训练形成素养:包含功用性与非功用性,靠修养、薰陶形成〔2〕语文素养的内涵A、热爱祖国语文B、具有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C、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D、具备较强的语文能力E、具备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F、开展思维能力G、形成良好个性H、有健全的人格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A、重视语文学习的个性特点B、强调实践性C、遵循汉字、汉语的规律3、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4、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二、语文课程的目标教学活动是一种在目标控制下的特殊认识活动,确定目标,以克制教学中盲目性和随意性性(一)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教育法规〔如:大纲、课标〕2、社会需要3、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文水平4、语文学科的特点〔二〕语文课程的总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培养爱国主义感情〔2〕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3〕学习民族文化传统,传承民族文化〔4〕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元文化2、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直接参与认知活动,如:记忆、思维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活动,对认知活动起推动、支持、调节作用,〔如:情感、态度、意志、习惯〕〔1〕树立学习的信心〔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掌握最根本的语文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识字与与写字能力〔2〕阅读能力〔3〕写作能力〔4〕口语交际能力三、语文教学目标的构造和表述〔一〕构造*四分构造: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语文人格*三分构造:语文德育目标、语文智力目标、语文能力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教育目标〔二〕目标表述要求1、把握总体,形成阶梯总目标——阶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课时要点2、分类分级,科学安排3、目标表述要准确、具体,尽可能显性化A、行为性目标:用可观测的行为变化和可测量的结果来描述目标B、表现性目标:以学生从事*种活动后的结果为描述对象C、展开性目标:以学习过程为描述对象第四章教材教学内容:1、语文教材的历史沿革2、语文教科书的构成要素及编制体例3、新教材的特点4、教材使用和处理第一节语文教材的历史沿革〔略〕第二节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和编写体制一、概念1、“语文教材〞:▲泛指——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教科书、习题集、教学挂图、教参、音像资料等一个系列▲专指——教科书二、教材的构成要素和编写体制〔一〕构成要素:*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1、*文系统——课文2、知识系统:*听说读写知识*语言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知识*文学知识3、作业系统——练习题4、助读系统:*单元提示*预习提示,阅读提示*常识、字词注释〔二〕编写体制1、分编型:▲两分法:文言与白话分编文学与汉语分编阅读与写作分编▲多分法,如2001版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课内局部〕,分为?文言读本?〔高一〕?文学读本?〔高二〕?文化读本?〔高三〕〔课外局部〕?现代文选读??文学作品选读??文化著作选读?2、合编型:一般是“主次配合〞的格局、即以*文为主、知识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为次相互配合※单元编排的首创——复丐尊、叶圣陶?国文百八篇?故,处理单元教学内容要以单元知识为纲,以*文教学为例,以自读课本为举一反三,结合练习稳固应用第五章阅读教学教学内容:1、阅读的性质2、阅读教学的任务3、阅读教学的过程与模式4、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第一节阅读教学一、概念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义务课标〕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绪论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1.创造出一种精神共同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精神共同体,将参与者的创造性、社会的发展性、课程的艺术性能动和谐地渗透为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体。

每一个参与者走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同时,他将不断的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最终以全新的自我走向更高的探索境界。

2.引领母语教育的专业发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该站在国际国内教育理论发展的至高点,引领母语教育专业学术发展的新思想。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新思想应该充满灵动的智慧,灵动的智慧自然会引领自主的实践行动,实践行动会涵养生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必将积淀为生机勃发的学校文化。

思想-智慧-行动-习惯-文化,这便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起点,也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归宿。

3.创造性艺术语文课程是一种创造性艺术,它可以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语文教师、每一个课程设计者那里展现出来。

语文课程应该是激励生命、诗化品格、飞扬心灵的课程,语文教学应该是自主探究、合作参与、生动高效的活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该是对生命理想的描绘渲染,对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创新,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学术引领,对充满创造性教学情境与学习经验的总结提升,以及对媚俗潮流和浮躁理念的严厉批判。

4.交叉应用学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中文专业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相嫁接而生成的新兴专业,是具有鲜明学术特征的独立的专业。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以语文教育的事实和过程为依据,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和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与专业发展的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和推广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升语文教学的理论价值,建构和完善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建构和完善适合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建构和完善能够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课程领导制度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特征⑴以学生和谐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⑵以语言与文学为主要的学习内容⑶从言语过程、思维方法、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建构语文课程的目标系统⑷以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⑸建构多元化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资料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取向2.领会新的课程理念,把握语文课程四个层面的具体内涵,树立参与课程建构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语文课程的内涵教学课时:2节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本课程的概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于实践性之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是三级学科。

它要解决“教学什么”(侧重研究课程内容问题)、“教学是什么”(侧重研究教学本质问题)、“怎样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目的问题)等问题。

它有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理论体系,但创建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语文教育实践。

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其特性。

语文教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三个名称不同,内涵有别。

第一层次:语文教学法侧重应用技术,如何钻研教材、备课、选择教学方法等(课程教材教法);第二层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侧重应用理论,也不忽略应用技术(既要说清应该怎样做,还要说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三层次:语文教育学侧重基础理论(如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语文教育的各种形态:社会、家庭、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等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一)理论性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学科也不能称其为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理论基础也是丰富的。

一般说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有如下理论基础:⑴认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学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

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观来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语文教育问题。

譬如,用辨证眼光看孔子、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用发展眼光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名称演变;用全面观点看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成果等等。

⑵学科理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这是学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条件性知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一般的课程与教学论之间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一般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从具体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则是一般课程与教学论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一)课程和课程论的内涵1. 课程的内涵课程问题是“教学是什么”和“为什么教学”的问题,使得人们在许多方面能够达成共识。

这里,我们提供一个相对被教育界认同的概念界定:课程是为实现基本的教育目标而给各级各类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目,以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论的内涵课程论是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侧重研究“提供哪些教育内容”,“为什么提供这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受教育目标的制约,而教育目标的选定,需要考虑以下制约因素:( 1)学科系统。

( 2)学生心理特征。

( 3)社会需要。

据三个制约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把现代课程论如此界定: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不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教学和教学论的内涵1. 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活动,弄清楚“教学是什么”,才能明确“教学什么”和“为什么教学”。

在我国和西方,教学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

就目前来看,主要的定义有四种。

( 1)教学即学习。

( 2)教学即教授。

( 3)教学即教学生学。

( 4)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当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这种概念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尚在研究和讨论之中。

2. 教学论的内涵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审美教育能深化语文教育效果
二、审美教育对学习主体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语文审美教育的内容
一、自然美的教育
(一)再现课文描写的自然形象和画面 (二)体味自然形象和画面蕴含的感情
(三)领悟自然美的理性内容
二、社会美的教育
(一)劳动美 (二)风尚美 (三)生活美
三、艺术美的教育
第三节
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
(三)记忆力与语文学习
(四)思维能力与语文学习
(五)想象力与语文学习
第二节
语文学习与非智力因素
一、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二、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一)动机与语文学习 (二)兴趣与语文学习 (三)情感与语文学习 (四)意志力与语文学习 (五)性格与语文学习
第十二章 语文课程与审美教育
第一节
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
三、多元化评价: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
(一)评价要尊重学生学习理解的差异性 (二)评价要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个性特长
第三节
语文档案袋评价
一、什么是档案袋评 价(一)档案袋评价的意义
(二)档案袋评价的类型
二、档案袋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二)评价内容从单一的认知评价扩展为综合素质的多元评价 (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相结合
第二节 写作教学的内容 一、写作素材积累
(一)观察与感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二)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二、写作思维训练
(一)分析与综合 (三)求异思维 (四)发散思维
三、想象能力培养
(一)丰富表象积累 (二)指导进行想象的方法
四、写作知识教学
(一)文体知识教学 (二)语言训练
第三节 一、命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
10285009
政治专题讲座
36
2
2





04010201
教育心理学
54
3
3
考试
教育学院
04010202
教育测量与评价
54
3
3
考试
教育学院
0401020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3
考试
教育学院





04010221
语文课程论
54
3
3
考试
缪葵慈
04010222
语文教学论
54
3
3
考试
王家伦
04010223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
54
3
3
考试
05010318
中古词语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6
2
2
考试
05010504
文学文献学基础
36
2
2
考试
05010520
文艺美学
54
3
3
考试
05010625
当代文学评论
36
2
2
考试
05010502
文学研究方法
54
3
3
考试
朱栋霖
10285013
计算机文献检索
36
2
2
考试
10285002
日语
36
2
2
考试
10285004
法语
36
2
2
考试
10285005
德语
36
22
2
考试
必修
环节
10285010
文献阅读
1
考查
10285011
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
1
考查
10285012
实习活动
2
考查
语文学习论
54
3
3
考试
陈国安
05010501
中国思想文化专题
54
3
3
考试
周秦
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续)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1
2
3







04010224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54
3
3
考试
04010225
外国文学专题
36
2
考试
04010226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36
2
2
考试
王家伦
04010227
逻辑学
36
2
2
考试
04010228
海外华文文学概论
36
2
2
考试
04010229
语文测试论
54
3
3
考试
王家伦
04010230
比较民俗学
36
2
2
考试
0401029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36
2
2
考试
05010124
文体写作研究
36
2
2
考试
05010302
现代语言学
54
3
3
考试
05010303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专业代码(040102)
主要研究方向
1.中小学语文教学论
2.语文课程论
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1
2
3








10285001
英语
144
4
4
4
考试
1028500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
1
2
考试
10285008
马列原著选读
18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