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知识点练习八

合集下载

中华书局历史(上)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中华书局历史(上)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五胡十六国:西)、氐、羌 和鲜卑,史称“五胡”; 西晋灭亡后这些民族各立政权,重要 的有16个国家,史称“十六国”。
西晋与内迁各族的分布与迁徙方向
社会情况:前期相互残杀严重,后期
社会安定,相互认同。 影响:入主中原后,接受了汉族文化 (放弃游牧,过定居生活)、生产(学 会农业生产技术)和社会习俗(①内迁 各族大都仰慕汉族文明;②内迁各族文 化习俗也对汉族产生影响;③各族的生 产技术和经济相互影响。)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 4、学习使用汉族语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 语,禁用鲜卑语 5、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6、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将鲜卑族的 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元 7、学习汉族的礼法,崇尚孔子,以孝治国,提 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并采用汉族的官制、 律令。 作用:北方各民族的社会生产和文化生活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
北魏建立 民族:鲜卑族 建立者:鲜卑族拓跋部 都城:平城 统一时间:439年 统一范围:黄河流域 意义:结束了北方长达120年的纷乱局面 孝文帝迁都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 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 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迁都原因:1、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 多人口的需要 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也不利于学习、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认同与融合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以后南北朝统 一创造了条件。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我国 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 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 北周等数个王朝 北朝结束了我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 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
北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点背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点背诵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一:西晋短暂统一1.背景: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结束三国鼎立)。

4.衰落: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5.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西晋灭亡原因:①统治者昏庸腐朽;②分封制下的八王之乱削弱了西晋的国力,动摇了西晋的统治;③残酷压迫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起兵反抗。

知识点二:八王之乱1.背景:西晋实行分封制,封王掌握实权,晋惠帝昏庸无能2.时间: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光熙元年(306年)3.地点:中原一带(以洛阳为中心)4.概况:手握重兵的八个主要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

5.影响:①历时十几年的动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②中原人口锐减,大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

知识点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2.民族: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不断内迁3.影响:(1)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形成十六国局面(2)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4.西晋灭亡后,南北方政权更迭情况:(1)北方: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

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

(2)南方:东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历史部编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01

历史部编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01

一、选择题1.下面是学校历史社团为研究某一主题整理的知识卡片。

据此判断,最符合该社团研究主题的是()1.经济习俗:魏晋以来,内迁各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汉族向北方民族学习高靴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2.政治方面: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方面: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舞蹈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A .北魏孝文帝改革B .北方各民族的大内迁C .江南地区的开发D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2.魏晋时期“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

材料反映了西晋()A .实行暴政,民族矛盾尖锐B .民族内迁,缺少文化认同C .汉族南迁,人口大量减少D .八王之乱,社会动荡不安3.根据下表的课文子目,判断该课的课文标题应该是()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C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4.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A .西晋B .北魏C .宋D .成汉5.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借助地理学科知识绘制的方位示意图,这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民族交融B.“八王之乱”的爆发C.江南地区的开发D.游牧民族的内迁6.以下两幅图片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

这两幅图中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说明()图一汉武帝时期农牧分界线图二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A.游牧业比农业发展得更快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发展D.中外经济交流加快7.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8.下列选项的表述,与年代尺中朝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①开发江东B.②短暂统一C.③八王之乱D.④休养生息9.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习题精选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成迁到( )A、长安B、许都C、洛阳D、殷【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魏晋时期以来,我国南方争相坐方凳、圆凳,吃烧饼、蒸馍等,这是因为(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齐桓公改革D、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得到最高治者的支持B、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C、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D、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你认为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A、促进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B、保护了鲜卑族的保守势力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迁都洛阳【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蜀、西晋、隋B、东汉、南宋、隋C、蜀、西晋、金D、蜀、西夏、元【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B、李悝变法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解析】:第11题【判断题】秦国商鞅、北魏孝文帝都曾进行过改革。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复习巩固第九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D、科举取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A、回族B、匈奴C、蒙古D、女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王昭君②诸葛亮③袁绍④孝文帝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它形成对峙局面的南方政权是( )A、西晋B、东晋C、孙吴D、成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忽必烈改革【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第17课_十六国与北朝(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7课_十六国与北朝(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五胡十六国、北朝的简单概念,知道前秦和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2、了解和掌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及其作用。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三、教材要点解析1、西晋末年,北方内迁并起兵反晋的有匈奴、羯、氐、羌、鲜卑五个少数民族,史称“五胡”。

西晋灭亡后,五胡与汉人互相争夺,各立政权,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2、在彼此长期争夺、残杀、接触、交流和认同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逐渐学会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

汉族也学会使用少数民族的胡床和椅、凳等坐具,不再席地而座和跪坐了。

3、在北方诸国混战期间,氐族政权前秦的皇帝苻坚曾一度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383 年他率大军南下伐晋,在淝水之战中遭到惨败。

境内各族首领乘机反叛,北方又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4、淝水之战后,鲜卑族的拓跋部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439 年,北魏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达120多年的战乱局面,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5、北魏到孝文帝当政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可简要概述为: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习汉礼,与汉通婚。

)6、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北魏、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这五个朝代,合称“北朝”。

四、同步练习1、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五个少数民族是()①匈奴②突厥③鲜卑④羯⑤蒙古⑥回纥⑦氐⑧羌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⑦⑧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⑥⑧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说明()A.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域服装的爱好B.那里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C.姓“胡”的人佩服汉人D.那时胡汉杂居区的供给十分紧张3、在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B.西魏C.东魏D.北齐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6、北朝包括的朝代有()①宋②齐③梁④陈⑤北魏⑥东魏⑦西魏⑧北齐⑨北周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中外交往B.民族融合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二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老子是道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昭君出塞,密切西汉与西藏少数民族的关系。

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等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的需
要。

D、唐朝统治者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景象。

如图2、图3所示,结合所学分析对出现这些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当为
A、昭君出塞
B、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人藏
D、册封达赖、班禅
【答案】:。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习题精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习题精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一第1题【单选题】扫一扫某历史词条二维码,结果出现“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等内容,这一历史词条应是( )A、周王平迁都洛邑B、楚庄王问鼎中原C、北魏孝文帝改革D、汉初期文景之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混乱局面,统一黄河流域政权的是( )A、前秦B、北魏C、东魏D、西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广泛的民族大融合B、国家政权不断更替C、南北方经济得到不同的发展D、国家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齐桓公改革D、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魏书》曰:“(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体现的是下列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改用汉姓B、迁都洛阳C、采用汉族官制D、学说汉语【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蒙古族D、回族【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

南北朝裤褶
“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胡服
汉服
改用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 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 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其 他的鲜卑族人,于是纷纷效仿。
想一想: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 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 “孝” 字,如 孝武帝、孝明帝 等,这是为什么? 参考: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王朝 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1、西晋灭亡后,五胡十六国建立 2、前秦统一北方 3、淝水之战:383年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北魏的建立 整顿吏治 政治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 迁都洛阳 2、内容: 经济: 实行均田制 社会生活: 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民族通婚 3、意义: 促进民族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历史线索追踪:

东 汉 魏 蜀 吴

北 魏
宋齐梁陈
隋 朝
西 晋
十六国
东晋


苻坚与王猛:苻坚 大胆重用汉人王猛等人 才,励精图治。 政治上,抑制豪强, 整顿军政。对于被征服 的民族实行怀柔政策, 收其族人为官。 经济上,在关中劝 课农桑,兴修水利,使 关中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国力大增。 文化思想上,提倡 儒学、广兴学校,在思 想上融合各族。
1980年,考 古工作者在 嘎仙洞内的 石壁上发现 了北魏太武 帝祭祖时镌 刻的祝文。
总体上,鲜卑族落后于汉族,在北 方民族融合的趋势下,假设你是北魏 的统治者,是否会同意向汉族学习, 进行改革呢? 提示: ①鲜卑保守贵族会怎么想? (作为保守者的角度) ②北魏孝文帝又会怎么想? (作为改革者的角度)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六十八第1题【单选题】公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到( )A、平城B、咸阳C、洛阳D、建康【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下列哪项改革凸显了这一现象( )A、商鞅变法B、张骞出使西域C、北魏孝文帝改革D、文成公主进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民族迁徙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统治者的改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新民族( )A、白族B、维吾尔族C、苗族D、回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历史上有多次的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的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都B、周平王迁都C、孝文帝迁都D、明成祖迁都北京【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不属于此范围的一项是( )A、胡服骑射B、胡人汉服C、汉人胡食D、汉族改变席地而坐习俗【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北魏建立后,______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实行汉化,这些措施促进了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改革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初中历史】2018秋季学期最新中华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习题: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可打印

【初中历史】2018秋季学期最新中华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习题: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可打印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
6.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资治通鉴》
回答:
(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一简要评价。
合作探究学习
13.“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民族迁徙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综合思维导航
12.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A.北方统一的实现B.封建化的完成C.阶级矛盾的激化D.北方民族的融合
7.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五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B、江南开发C、中外交往D、政权分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

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

”“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C、抵御了外来侵略D、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B、鲜卑族C、蒙古族D、回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前秦C、鲜卑D、氐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有( )①匈奴②鲜卑③氐④羯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8题【单选题】借助年代尺我们可以清晰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仔细阅读年代尺,下列对①②③④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②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③繁荣、开放与革新④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A、推动经济发展B、促进民族交融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A、迁都洛阳B、军队战斗力提高C、社会矛盾激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______;494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______。

最新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知识点练习第二十二篇

最新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知识点练习第二十二篇

最新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知识点练习第二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A、蒙恬北击匈奴B、孝文帝改革C、昭君出塞D、澶渊之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 )A、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各民族之间的战争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混乱局面,统一黄河流域政权的是( )A、前秦B、北魏C、东魏D、西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隋朝统一前,北方多个政权分立,其中有二个少数民族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这二个政权是(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盘庚B、隋炀帝C、北魏孝文帝D、元世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B、王安石变法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在中国历史上,北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朝代。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北魏冯太后(公元442-490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意义 目的:改变北魏落后状况, 巩固北魏对黄河 流域的统治。
内容:1、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 2、实行均田制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 4、将都城从平城迁都洛阳 5 、推行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 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和 风俗习惯上的互相认同和融合,为以后南 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北朝政权更替
东魏
北 朝 南 北 朝 Βιβλιοθήκη 魏北齐 北周梁 陈
西魏
宋 齐
南 朝
•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 长达120年的纷乱局面。
冯太后曾在北魏献文 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 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 的实际统治者。她主政时 已开始了以汉化为中心的 社会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 开的,孝文帝改革的伟大 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 于这位了不起的巾帼人物。
汉族原来流行的席地而坐和跪坐,到北朝,高坐 的胡床和椅、凳逐渐取代了汉族原来的坐具。
淝水之战(383年)
1、战斗双方:前秦(苻坚) --------东晋
2、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3、影响: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的建立
• 鲜卑族建立北魏,以平城为都城。
复习上一节课知识点:(5分钟)
1、东晋建立者、定都、南朝指的是那四 个朝代? 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学习目标
• 1、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 2、识记前秦南伐与淝水之战的史实。 • 3、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和作 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预习笔记一、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________为都,史称西晋。

他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________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_”,西晋从此衰落。

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________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________”。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一、西晋的建立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背景: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因此大封同姓诸王,又派诸王据守州郡。

导致宗室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民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主人民,引发撒谎哦书民族首领反晋。

八王之乱: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危害: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七年级上册历史17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17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17课笔记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的笔记,包括了重要知识点和关键内容。

第17课:秦始皇统一六国重点知识梳理1. 秦始皇的统治政策•创立皇帝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统一文字:推行“小篆”,方便政令统一和文书传递。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全国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修建驰道和长城:修建全国的交通网络,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2.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等措施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始皇的统治政策强化了皇帝的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秦始皇的暴政与秦朝的灭亡•焚书坑儒:强制推行儒家思想,焚烧非儒家学派的书籍,坑杀儒生。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修建长城、宫殿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人民负担。

•秦始皇的暴政引发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陈胜、吴广起义等反抗运动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4. 历史意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始皇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历史进程的基础。

难点解析1. 如何理解秦始皇的统治政策及其影响?•秦始皇的统治政策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事件。

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历史进程的基础。

但同时,秦始皇的暴政也引发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地位?•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历史进程的基础。

但同时,他的暴政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历史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

因此,评价秦始皇需要全面考虑其贡献和过失。

《十六国与北朝》习题.doc

《十六国与北朝》习题.doc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选择题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的特点是()A.大杂居、小聚居B.各民族共同杂居在一起C.汉族主要在中原地、少数民族散居边地D.少数民族在南方,汉族在北方2、历史上称Z为“五胡内迁”不包括下更哪个少数民族()A.匈奴B.鲜卑C.羯D.吐蕃3、“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它们开始内迁始于()A.三国吋期B.东汉末年C.西晋D.南朝时期4、5世纪30年代,统一我国的北方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B.匈奴C.羌D.氐5、北魏孝文帝是()A.匈奴族人B.鲜卑族人C.羌族人D.汉族人6、北朝吋,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氐C.鲜卑D.羌7、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大臣反对, 迁都洛阳,时间是在()A. 439 年B. 494 年C. 495 年0. 498 年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D.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9、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为了改革而做的模范行为的是()①迁都洛阳②将白己的姓名由拓跋宏改为元宏③用汉字处理公文、写诗④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B.在朝廷屮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拓跋的学生11、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A.打击守旧贵族B.无偿分配农民土地C.迁都,实行汉化政策D.没收寺院财产12、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积极的作用的是()A.使北魏的姓氏变得单一B.使鲜卑族不复存在C.有利于北魏统治屮原D.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13、下列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叙述错误的是()A.更多的少数民族仍从事游牧方式,不会农耕B.汉族人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不少畜牧业发展的经验C.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D.汉族人吃少数民族食物,成为时尚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检测(第17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检测(第17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检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西晋建立:年,司马炎建立,定都,史称“”。

统一: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时,西晋皇族纷纷,混战十几年,史称“”。

影响:○1西晋从此衰落;○2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时期
2、路线:○1族和族,由西向东迁入;○2族和族,由北向南迁到一带;○3族迁到、及地区。

3.十六国: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

(2)4世纪后期,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皇帝任用汉人为相,锐意改革。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知识点练习八
第1题【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的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的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
A、盘庚迁都
B、周平王迁都
C、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北京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下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图中,方框中的两个朝代分别是( )
A、南朝、北朝
B、明、北魏
C、吴、北魏
D、吴、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成迁到( )
A、长安
B、许都
C、洛阳
D、殷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

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

”“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外来侵略
D、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 )
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不惧险阻迁洛阳,力主改革学汉化。

汉语汉服皆登场,改姓联姻礼孝扬。

”这首歌谣颂扬的是( )
A、商鞅
B、呼韩邪
C、苻坚
D、北魏孝文帝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他”是( )
A、拓跋宏
B、苻坚
C、李世民
D、忽必烈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有关的是( )
A、齐桓公改革
B、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D、孝文帝改革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制度篇探究二:人物篇
探究三:交往篇探究四: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商鞅变法开一代先河,请写出其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措施。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富有创新意识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帝王的图像。

下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请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
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写出与下图内容有关的苏轼的代表作及《窦娥冤》的作者。

探究五:改革篇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在经济改革方面有何创新?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之后一段时间,国家出现了“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的景象。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

宜改姓元氏”。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一的改革中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可看出“魏主”采取哪两项改革措施以改变“落后的异族风气”?
材料二中的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从以上知识回顾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

……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

……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请回答:
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

“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思想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相继建立。

孔子学院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海外年轻人加深对中国的了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如图反映出先秦时期“马”字的演变过程。

材料三:“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四: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

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创立了哪一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其言行被记录于哪一部书籍?
材料二反映的是秦朝的哪一项重要举措?有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实行的哪一项国策有关?为更好地执行这一国策,汉武帝在教育上实行什么重大举措?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

……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材料三: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

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利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城市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补充完整上述图文信息。

城市①见证了唐朝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

请从对外关系角度,列举唐代强盛的表现。

(至少两例)
大都______(填图中序号)见证了元朝多民族的融合,分析元朝出现民族大融合情形的主要原因。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