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路径探析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eac25bd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5.png)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银行保险是由银行、邮政、基金组织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不同金融产品、服务的相互整合,这种方式首先兴起于法国,目前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与传统的保险销售方式相比,银行保险在客户群、产品、服务、培训模式和展业模式方面都具有自身特色。
中国的银行保险最早由创新基因浓厚的平安第一次引入,直至现在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的银行保险虽然只发展了短短十几年,但不论业务种类还是业务规模都在不断发展完善。
但是无论从模式上还是从法律制定上来讲,我国的银行保险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银行保险的实现方式按照金融一体化程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协议合作模式、合资企业模式、金融集团模式和业务线一体化模式四种。
随着金融科技发展,银行网点轻型化、智能化转型推进,银行营业网点新增速度已明显放慢;国有大行一方面积极整合低产网点、集中优势资源,另一方面也积极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新设网点向县乡域倾斜。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网点总数达到22.86万个,相比2017年末的22.87万个有所降低。
截至2018年末,全国保险机构229家,较年初增加7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机构数量为158家,较2017年增加13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机构数量为59家,较2017年增加2家。
截至2018年底,人身险公司实现银邮代理业务8032.34亿元,同比下降24.11%,在人身险公司所有业务中的占比为30.59%;而随着行业转型发展步入深水区,这一增长情况在2019年出现变化:2019年前6个月,银保渠道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131亿元,同比增长22.52%,占比提升1.94个百分点。
银行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让我国的保险市场得到飞速的发展,有些保险公司通过银保渠道的大力拓展,在短短几年内就能使保费规模冲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强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
![加强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65a5b3f0912a2161479293a.png)
加快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保险业竞争力颜畅1李玉剑2(1.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2.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摘要]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大型保险公司寻求增长的战略选择,也是保险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阶段。
保险公司集团化发展的运行规律要求:建立符合集团化发展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形成以保险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业务结构;集团整体价值创造要满足“超可加性”条件。
加快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专业有效的集团化管控模式,加强共享中心建设,改善业绩管理和塑造业绩文化。
[关键词]保险企业;集团化;竞争力;价值创造[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8)03-0025-04 Abstract:Developing into insurance group companies has become a strategy of large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ies for further growth.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stage of development for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o grow larger and stronger. Insurance group companies′ rule of operation requires that: establishing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ompatible with group company′s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 forming a diversified business structure with insurance business as core business; holistic value creation of the insurance group company should meet the “super value added requirement”. To accelerate development towards a group company, we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set up an efficient group company control model, strengthen the business sharing center, and enhanc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cultivate a performance led culture.Key words:insurance enterprises; group company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value creation在保险集团化发展中,如何通过发挥提高集团公司总部的作用来提升企业集团竞争力,提高集团整体的价值创造能力,并同时满足保险监管机构、公司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要求,是保险集团在发展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迅速解决的问题。
保险公司发展策略探析报告
![保险公司发展策略探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f505d5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c.png)
《保险公司发展策略探析报告》篇一保险公司的稳健发展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险公司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其发展策略,以应对挑战并把握机遇。
本文将从战略规划、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对保险公司的发展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保险公司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战略规划保险公司应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资源,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
这包括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业务发展重点、技术投入方向等。
例如,某保险公司制定了以“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战略,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增强了客户粘性。
二、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保险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保险公司应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不断推出新型保险产品。
例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绿色保险产品逐渐受到欢迎。
某保险公司推出了碳中和保险,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碳排放补偿服务,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
三、渠道拓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选择。
保险公司应积极拥抱科技,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手段,拓宽销售和服务渠道。
例如,某保险公司开发了智能客服机器人,提高了客户咨询和理赔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
四、客户服务客户服务是保险公司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
保险公司应注重客户体验,提供个性化、便捷的服务。
例如,通过数据分析,某保险公司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了定制化的保险方案和专属服务,增强了客户忠诚度。
五、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保险公司的核心能力之一。
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机制。
例如,某保险公司通过建立巨灾模型,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据此调整保险产品和定价策略,有效降低了风险敞口。
六、人才培养人才是保险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
保险公司应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例如,某保险公司实施了“精英计划”,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有关保险的论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当前我国保险集团发展对策研究
![有关保险的论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当前我国保险集团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c3b1cfd1f34693daef3e97.png)
有关保险的论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当前我国保险集团发展对策研究自2002年《保险法》修正案颁布,允许保险公司设立子公司以来,我国保险集团的发展时间已有八年。
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我国共有的七家保险集团公司和一家保险控股公司,既包括人保、人寿等国有保险集团,也有平安、太平洋等股份制保险集团。
从业务规模上看,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保险集团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5937亿元,约占保险市场整体规模的74%。
可见,保险集团是保险市场的主要力量,引领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保险集团发展阶段及特点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保险业的集团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2002年《保险法》修正案颁布后,保险公司得以使用保险资金设立有关保险子公司,掀起了中国保险业集团化经营的第一波浪潮。
期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先后完成了集团化改造,通过设立产险、寿险、资产管理、保险经纪等子公司构建了集团化发展框架。
与此同时,平安集团和太平洋集团也成立了控股集团公司,整合原有产寿险业务,成为市场上股份制保险集团的代表企业。
在此阶段中,保险业集团化主要集中在设立保险业务或保险相关业务子公司上。
2.第二个阶段: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监管层逐渐明确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总体路线和发展思路,并于2006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多方式成立保险控股(集团)公司,要求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
在这一时期,保险集团化发展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原有保险集团公司向纵深发展,如平安、人保、人寿等公司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开始进入信托、租赁等非保险金融领域;二是新成立保险集团公司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如中保控股、中华联合、阳光集团等均在2006年后迈入了集团化经营的门槛,并在业务规模、经营领域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3.第三个阶段:2009年,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走向集团化的中国保险公司
![走向集团化的中国保险公司](https://img.taocdn.com/s3/m/82990fc52cc58bd63186bdf5.png)
13
31
፩Ꮑ 17 7
15 9 6 2001
25
20 2006
2006
᎙3: ፑܬ೧೧ݒጸከሩ֦ܿნ࢞ཌྷ༮ˈޭᇵࠍ࢞ཌྷᄳख़ከᏮܿိᏁ֦ნࢬˈুඥয়ࠍ࢞ཌྷૂᏮᇜয়!!!! ࣭ቐ֦֓ნ-࣭ᆊ֦ნ݃ȃ
直到2001年后,随着中国加入 WTO ,保险业的完全开放提上了 日程,保险业监管思路也开始发生 变化, 2002 年《保险法》修订, 为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设立保险公司 打开了通道;2003年,保监会提出 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允许保险 公司根据市场定位和业务发展 需要,整合内部资源,设立各类 保险专业子公司,成为主业突出、 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增强整体 实力。允许保险公司依法兼并、 收购,实现股权有序流转。再进 一步,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 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业内 通称‘国十条’)颁布,“支持 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 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 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 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 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 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 自此,尽管分业经营的政策框架仍 在执行,但是多方政策的鼓励和
而那些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 公司,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综合 经营的金融集团,如上述最大的 几家保险集团均很早就进入中国 市场。尽管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 中国是按分业经营的要求,以分/ 子公司或合资公司的形式开展各项 业务,但他们在全球集团层面的 混业经营实践,使其具备了未来在 中国提供从产品到服务的综合金融 服务的能力,这对中国保险公司 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中国 大型保险公司纷纷未雨绸缪,也开 始了积极寻求相同的集团化综合 经营之路。
谈论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途径
![谈论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d035f71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9.png)
谈论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途径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公司因而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
然而,在早期,财产保险公司往往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市场需求不足、市场竞争压力大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途径,缓解其面临的诸多难题,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谷民。
二、标题一:财产保险公司的定位和市场份额分析近年来,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定位不够准确。
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无论市场规模几何,企业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因此,财产保险公司需要更精细地去把握市场需求和痛点,起到更好的兜底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中从市场分析、客户需求和痛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企业提供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三、标题二: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财产保险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客户规避潜在的财产损失及其风险,而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对于保险销售和企业形象的建立十分重要。
由于许多客户防范心理较强,客户往往会选择那些服务能力强、保障承诺真实可信的财产保险公司。
本文中,从提升服务能力、制定服务指南和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升财产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标题三:拓展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财产保险公司在扩大市场份额时,除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外,向顾客提供多元化的保险产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元化的产品方案,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而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本文中,从推出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推广和多元化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财产保险公司拓展产品线提供了一些有实际可行性的建议。
五、标题四:强化财产保险公司的营销渠道建设,推动市场销售营销渠道不仅是财产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也是财产保险公司推广品牌、销售产品的重要窗口。
那些善于清理营销渠道、并寻求新的渠道或重构老渠道的企业,往往更具有市场销售能力。
我国保险企业集团化的模式与经营战略
![我国保险企业集团化的模式与经营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ba179e65783e0912a2162a3a.png)
财经界·2008·10鳜§女锄,捌赫彩瓣§女%绺旃一∥毋§{巍。
躐黪缓缀懿够搿黪㈣∞》黪搿藿棼端彩㈣甥舞锾糍端》麟g£§‰§彰一簿翳黪缓缓缎黪缝锈鹱辩《霸氍艘黪搿簇缀茹黼黪鬻势锾臻鹈貔糍缓糍荔缎缫镶笏谚貔黪鳓糍臻黪缝黪糍缀貉缓锉黪褥糍貔繇鹱缀缀糍熬镐貉瓣∥z搿鳓中国保险企业集团化的模式与经营战略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马默涵毳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保险业水平逐步提升,保险集团已成为金融体系日益活跃的重荔组成部分。
随着保险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我国保险业集团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在短短几囊内,我国已有多家保险公司相继组建成立保险控股集团公司,实现集团化经营。
本文从三方面阐霪对中国保险企业集团化的建议和展望:保险集团化的产生原因、集团化发展模式以及企业集团蘩的经营战略。
霾关键词:保险企业集团化经营战略企业管理’●◆一,集111化成为我国大型保险公司发展壮人的必然选择1、保险企业集团成为保险市场的主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中国人保、中国保险(控股)、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中华联合、中国再保险、阳光保险八家保险集团跨入集团化的行列。
目前,这八家保险集团控股的公司达35家(中国人保6家,中国保险2家,中国人寿7家,平安6家,太平洋4家,中华联合2家,中国再5家,阳光3家);2007年八家保险集团的资产总额和市场份额占我国保险业的比重都超过213。
可见。
目前保险集团已经占据我国保险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2、保险监管政策鼓励保险企业走集团化道路2002年《保险法》修正案颁布,允许保险公司资金用于设立保险企业。
在法律的许可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组建控股(集团)公司。
下设产险子公司、寿险子公司、资产管理资公司、保险销售代理子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的方式来实现集团化经营。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
供给侧改革下我国保险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我国保险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4de76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5.png)
供给侧改革下我国保险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风险分散、资源配置、资本运作等多重功能,对于提升国民经济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和促进金融体系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供给侧改革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深刻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路径。
针对这一背景,本文将围绕供给侧改革下我国保险业转型发展路径展开深入研究。
一、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1. 供给侧改革推动了金融业的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和效益来增强经济供给的能力。
在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要求金融机构应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重视风险管理和精细化经营。
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金融科技创新,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对于保险业而言,供给侧改革则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与定价能力,提高保险业务的精准度和科技含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也需要在产品创新、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等方面不断进行转型和升级,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供给侧改革促使保险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保险业不能再仅仅追求规模扩张,而应更加注重服务质量、风险防范和金融科技创新。
这也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在产品研发、风险评估、理赔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精细化、定制化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保险公司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高保险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加强网络销售、移动理赔、智能客服等方面的建设,提升保险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这也是保险业在供给侧改革下的发展路径之一,即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
1.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保险业需要在风险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下足功夫。
在风险管理方面,保险公司需要加强风险评估能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保险产品的定价准确度和盈利能力。
保险业运营模式变革和优化的路径与趋势
![保险业运营模式变革和优化的路径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87516ada21614791611280f.png)
保险业运营模式变革和优化的路径与趋势一、保险业运营模式变革和优化的驱动因素保险企业的经营始终面临风险、成本和效率的挑战,以合理甚至低廉的价格,通过成熟而便捷的渠道,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是保险企业不断变革和创新运营模式的巨大动力。
(一)运营标准参差不齐隐含巨大经营风险保险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大量铺设机构,核保、核赔、客户服务、财务管理,IT系统等后援支持性职能和资源分散在分公司、中心支公司甚至营销服务部等各级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在运营和管理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过分强调自身差异性,不严格执行总公司制定的运营制度和业务流程,造成运营和服务标准在各地和各业务条线之间的差异极大。
同时,由于分支机构往往以业务规模和销售业绩为导向,容易对核保、核赔、财务管理等后援支持性部门施加影响,违反总公司规章制度,隐含巨大的经营风险。
(二)规模不经济导致经营成本高企由于后援支持性职能和资源分散,任何一家分支机构都是“大而全”、“小而全”,每个分支机构都有后台运营,保险企业在各地的资源和专业技能不能共享,重复建设严重,前期投入大,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最核心的不足是,由于分散在各地的客户数据缺乏分类、挖掘和整合,保险企业难于发现最有价值的客户和综合评估客户的全部风险,并为其提供全面保险解决方案,不利于向“客户资产管理”的现代保险企业方向转型,客户拓展成本高。
(三)客户理性选择能力和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强由于消费者的价值观、社会背景和行为特征日趋多样化,理性选择能力不断增强,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更加强烈,对保险产品性能和保险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美国权威机构调查研究发现,中上收入水平的家庭平均拥有20种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和12家不同的产品提供者,而与此同时,75%的消费者希望将其金融服务产品归到一家机构。
因此,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走上综合经营和集团化发展道路,以保险业务为核心,以统一的品牌向客户提供包括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等在内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保险业的集团化经略
![保险业的集团化经略](https://img.taocdn.com/s3/m/ca60fd85b9d528ea81c77929.png)
【保险业的集团化经略】保险业的综合经营,需要保险集团对各业务线的发展和协同承担起重要的战略管控角色,而不仅仅是财务层面的报表合并。
成立不到两年的阳光财险公司,继今年6月底成立阳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之后,以控股为主要发起人的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近亦获中国保监会批准,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之中。
阳光控股是中国保险业的第八家控股(集团)公司。
保险公司集团化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十年。
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保集团、中再集团、中华联合等五家,均是国有独资企业改制而成的控股公司;而中国平安集团和太平洋集团均是1996年分业经营前开展产、寿险多元经营的保险公司。
上述八家保险控股(集团)公司的2006年总保费超过了5000亿元,寿险和财险业务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75%和85%以上。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速,更多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多类保险专业市场,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求集团化发展。
压力与驱动尽管中国分业经营的政策框架仍在运行,但多方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导向已非常明确,综合经营和集团化发展是中国大型保险公司的主流趋势。
去年6月“国十条”的颁布,成为中国保险公司做大做强的“催化剂”,即“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
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
国际保险业历经上百年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经历过分业和混业的摇摆,但目前看来,综合经营和集团化是发展主流。
这些国际大型保险金融集团,无论是通过业务的有机扩张,或是全球范围内的兼并收购,都在不断拓展着集团化发展的边界。
美国国际集团(AIG),德国安联(Allianz)集团,法国安盛(AXA)集团以及荷兰安泰(ING)集团等,均覆盖产险、寿险、其他专业保险以及资产管理,甚至包括银行、证券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
这些外资保险集团进入中国后,尽管按中国分业经营的要求,以分/子公司或合资公司的形式开展各项业务,但他们在全球集团层面的混业经营实践,使其具备了未来在中国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这对中国保险公司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043f5e80975f46527d3e1de.png)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
比如,在发达国家,多数父母都会为子女购买各种类型的儿童保险,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健康医疗保险、教育储蓄保险等,提早为子女的生命健康和教育做好规划。
可见,商业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过去20年来,世界保险业发展迅速,1990年全球保费收入为1.4万亿美元,到2009年达到4.06万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6%左右,接近同期全球GDP增长速度的两倍。
目前,全球保费收入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发达国家保费收入占GDP 的比重一般在10%以上,保险业在现代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目前,在国际经合组织国家(OECD)中,保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0%。
根据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统计资料,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占纽约交易所投资总额30%。
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金融企业117家,其中银行集团57家、保险公司55家、多元化金融公司5家。
这55家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占金融业总营业收入的45%,利润占金融业总利润的34.7%。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从世界范围看,保险是巨灾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40年来,商业保险在应对巨灾风险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比如,美国“9·11”事件导致直接损失450亿美元,保险业赔款就达到220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增多,保险的赔付也在不断加大。
仅在2008年,全球因为地震、海啸、洪水、飓风等遭受的损失就高达269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偿525亿美元,占比20%。
中国保险金融集团化实现路径
![中国保险金融集团化实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364b302927284b73f24250b3.png)
中国保险金融集团化实现路径作者:刘爽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1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浪潮下,金融一体化也驶向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金融业逐渐改变原来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转向了跨部门甚至跨国经营,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大型金融集团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成为发达国家混业经营模式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中国保险金融集团路径一、保险金融集团的概念金融集团源于现代公司组织制度的演变,是为适应时下金融业混业经营和金融现代化的组织创新。
金融集团作为企业集团的新形式,母公司通过产权对子公司产生控制权,子公司独立经营。
金融集团主要从事金融业务,并至少在保险、证券、银行三者中的两者拥有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二、保险金融集团化的理论渊源保险公司从专业化转向集团化运营的模式,可以实现纵向经营,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在此构建模型来探讨保险金融集团组建前后,生产者利润与消费者剩余多少进行比较。
保险公司自己提供产品的成本为C,通过第三方营销渠道提供产品向其要价为M,第三方营销渠道定价为P(P>M>C)。
假设保险公司甲为保险市场上唯一的经营者,营销渠道乙为渠道市场的唯一经营者。
消费者需求为Q=S-P,其中S是反映市场规模的参数,P为消费者支付的最终价格。
保险金融集团组建前:保险公司与第三方营销渠道进行博弈,保险公司确定了给第三方影响渠道的转售价M,第三方营销渠道再确定出售给消费者的价格P。
在倒推法求解的情况下maxPπ= (P-M)(S-P),对此公式求一阶导,可得P= ,Q= ,π= 。
保险公司在此博弈对策下,利润最大化为maxMπ=(M-C),将上述三式代入此式,可得保险公司和销售渠道的利润分别为和。
保险金融集团组建后:保险公司不再采用第三方营销渠道,直接组建独立经营的保险金融集团。
保险金融集团也可以直接将保险产品出售给消费者,maxPπ= (P-C)(S-P)由一阶条件可得保险公司的利润为。
应用文-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路径探析
![应用文-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路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7f6e856c85ec3a87c2c5d2.png)
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路径探析'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综合经营(一)外资保险集团在华扩张由于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对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营业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目前在华营业的外资保险机构大多是经营历史悠久、资金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广泛的国际性大型金融保险集团,他们在经营特点上的一个共性就是已经实现了集团化经营,因此,在中国业务的扩张上也呈现出明显的集团化经营趋势,不仅进入我国保险行业,同时也进入银行、资产管理、证券等行业。
这种集团化的扩张已经渗透到我国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其协作效应开始显现。
外资保险集团综合经营体现出来的竞争力成为刺激我国大型保险企业尽早进行集团化扩张、扩大经营领域的重要外部原因。
(二)银行向保险行业的渗透银行业正加速向保险领域渗透。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向保监会递交了设立寿险公司的;交通银行已明确表示正在筹备设立保险公司;银行也有意借道工商银行(亚洲)公司(简称“工银亚洲”)进入保险业。
银行业获取经营保险业务的资格,销售方面的突出优势就会很快显现。
目前,我国大型保险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多是停留在销售代理协议层面,即使有投资也多是财务性投资,战略性投资非常少,这就决定了我国保险企业与银行业之间的合作稳定性不高。
一旦银行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出于业务上的考虑,与现有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将更加不稳固。
这种合作关系上的压力也使得保险公司必须通过资本纽带等方式与银行建立起更加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或者直接进军银行业,维护银行销售网点的稳定。
(三)监管机构的支持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仍然是按照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设立的。
其中,保监会作为我国保险行业的监管机构和主管机构,近来明确表示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保险公司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2006年6月26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集团公司。
综合经营趋势下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化分析精品
![综合经营趋势下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化分析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232d4cd6bd97f192379e917.png)
【关键字】情况、条件、空间、领域、效益、质量、模式、增长、计划、运行、地方、问题、战略、系统、体制、有效、继续、充分、整体、稳健、良好、优良、健康、快速、持续、合作、配合、统一、发展、建设、建立、制定、研究、规律、特点、突出、关键、支撑、安全、稳定、网络、意识、地位、根本、基础、需要、素质、环境、竞争力、政策、项目、资源、体系、能力、需求、制度、方式、差距、作用、办法、规模、结构、水平、主体、形势、关系、化综合经营趋势下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化分析[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入世过渡期的全部结束以及我国综合经营逐步放开,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国有保险公司应加快实施金融控股化的战略进程。
资本实力是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的约束因素,并体现出处于构造业务体系的初期阶段、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主业的特点,当前国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综合经营的现实策略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以保险业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的金融业务框架、加强与其他金融业的合作、发挥整合资源优势、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随着中国金融业人世过渡期的全部结束以及我国综合经营的逐步放开,国有保险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突出表现为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综合经营的绝对优势以及国内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集团的迅速崛起。
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国有保险公司应加快实施金融控股化的战略进程。
一、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约束因素分析金融控股公司是在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的框架之下,各子公司专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领域的金融业务,整个集团公司涉足至少两种不同的金融业务。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受到法律环境、资本实力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
国有保险公司在构建金融保险集团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和指引。
尽管我国已在法律和监管上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但现行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即没有禁止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拥有共同的大股东,因而在客观上为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留出了法律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路径探析
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 由于外资保险集团在华扩张、银行向保险行业渗透、监管机构支持,以及集团化经营显着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速度加快,表现出了依托主业、共享资源、资本运作等特点,并且呈现出在发起设立上,由自身发起向资本并购发展;在业务领域上,由保险业务的混业经营向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发展;在集团母公司功能上,由业务经营为重点向全面管控为重点发展;在资源共享上,由简单的交叉销售向共享客户资源发展等发展趋势。
针对这些发展趋势,监管层面要建立监管组织体系、完善监管制度、转变监管理念,在公司层面要突出主业、注重效益、完善治理、加强内控、整合资源。
[关键词] 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综合经营一、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动因(一)外资保险集团在华扩张由于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对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营业有比较高
的要求,所以,目前在华营业的外资保险机构大多是经营历史悠久、资金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广泛的国际性大型金融保险集团,他们在经营特点上的一个共性就是已经实现了集团化经营,因此,在中国业务的扩张上也呈现出明显的集团化经营趋势,不仅进入我国保险行业,同时也进入银行、资产管理、证券等行业。
这种集团化的扩张已经渗透到我国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其协作效应开始显现。
外资保险集团综合经营体现出来的竞争力成为刺激我国大型保险企业尽早进行集
团化扩张、扩大经营领域的重要外部原因。
(二)银行向保险行业的渗透银行业正加速向保险领域渗透。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向保监会递交了设立寿险公司的申请;交通银行已明确表示正在筹备设立保险公司;工商银行也有意借道工商银行(亚洲)公司(简称“工银亚洲”)进入保险业。
银行业获取经营保险业务的资格,销售网络方面的突出优势就会很快显现。
目前,我国大型保险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多是停留在销售代理协议层面,即使有投资也多是财务性投资,战略性投资非常少,这就决定了我国保险企业与银行业之间的合作稳定性不高。
一旦银行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出于业务上的考虑,与现有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将更加不稳固。
这种合作关系上的压力也
使得保险公司必须通过资本纽带等方式与银行建立起更加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或者直接进军银行业,维护银行销售网点的稳定。
(三)监管机构的支持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仍然是按照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设立的。
其中,保监会作为我国保险行业的监管机构和主管机构,近来明确表示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保险公司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2006年6月26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集团公司。
”2006年10月16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对加快保险业综合经营,促进保险业与银行业深层次合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这些措施无疑表明保险监管机构的政策趋向是大力支持保险企业向银行等其他金融领域发展。
(四)规模效应大型保险企业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规模会不断扩大,其金融产品的销售成本、开发成本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从而出现规模经营效应。
(五)范围经济一家厂商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支出小于多个厂商分别生产的支出,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范围经济或者多产品经济。
大型保险企业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协同效应以及资源的整合,集团化发展会节省较多的品牌宣传推广、销售代理等成本,从而出现范围经济。
二、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现有路径选择(一)依托主业我国市场份额、资产规模、品牌知名度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大型保险企业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以原来经营的保险业务为主,并以此为依托向其他领域扩展。
比如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提出了“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并且将寿险业、资产管理业作为当前的主业;平安保险集团在谋求建立金融服务集团的道路上一直将其寿险业务作为其最核心的主业;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则将非寿险作为其主业。
依托主业主要体现在大型保险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往往以最初的经营实体作为出资方或者控股单位,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进行业务领域的扩张;并且在集团化扩张的同时始终保持对核心业务领域的投入,巩固并扩大其市场竞争能力。
从中国人寿股权关系中,寿险股份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核心企业在整个集团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且中国人寿的寿险业务市场份额近年来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地位,寿险综合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共用品牌品牌是我国保险公司经过多年经营积累的一笔宝贵无形资产,也是相对于新进入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中小型保险公司而言所特有的竞争优势。
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公司CI,还是公司名称、公司企业文化,我国保险公司均注重在集团下利用一个品牌,力图将品牌价值最大化。
(三)共享资源资产利用理论把企业看成是能够从事一些独立经营活动的有形资产、人和无形资产的集合。
某些资产相对来说是产品专用资产,只能用于生产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而另一些资产可以通用于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这类资产在企业目前的经营活动中得不到充分利用,就只得把它们用于其他方面。
这种用途有时可以通过出售或租赁给其他企业来实现,有时企业可以通过自己多样化的经营活动,自.己留用这些资产。
保险公司的资产也分专用和非专用资产。
保险公司规模庞大的非专用资产如金融与销售人才、面向全国的网络、齐全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等等可以用于保险业务之外的其他金融业务,如证券、信托和银行业务。
我国保险公司集团化建设的一个出发点就是希望能够实现集团旗下不同企业不同资源的共享,这也成为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目前,保险集团在资源共享上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是共享销售资源,表现形式之一是子公司之间签订销售代理合同。
2006年10月17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复同意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所属子公司相互代理保险业务。
表现形式之二是集团在各个子公司内部均建立起专门负责交叉销售的部门,如平安集团设有综合开拓部,自2005年开始探索产险渠道销售年金、信托,个人寿险渠道销售产险、团险,团险渠道销售产险、信托的交叉销售模式,目前已逐渐“内化”到相应专业公司的日常销售管理中。
在集团化建设初期,首先进行销售资源的共享是大型保险企业基于目前的实际经营情况做出的选择。
保险公司最丰富的资源一般是销售资源和客户资源,销售资源是集团下子公司尽快开展业务、占领市场迫切需要的资源,同时只要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保证各方的利益分配公平公正,销售资源也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共享的企业资源。
而客户资源的共享远没有这样简单,目前的保
险企业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客户管理,客户信息不全、客户信息系统管理不畅、保证制度缺失等问题均制约着客户资源的共享。
(四)资本运作产业经济学认为,企业在任何一个时点上,都将在若干约束下追求一个或多个目标。
在给定的约束下追求目标成果的最大化的各种努力构成了企业的被动行为。
与此相对应,主动的行为则包括了在一段时间内为了改变或消除企业面临的约束从而使企业追求的目标能产生更好的结果而做出的努力,如广告、研究、开发、产品多样化、创新、兼并等等都是被用来放宽约束条件的主动性行为。
我国大型保险企业在集团化过程中,发起设立新的子公司是一种扩张手段,但更多的则是通过资本运作这种主动性行为,合理规避现行政策约束,利用财务杠杆达到对目标领域中的目标企业进行参股或者控股的目的。
三、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的发展路径(一)在发起设立上,由自身发起向资本并购发展现阶段,我国大型保险企业在集团化发展、扩张新业务领域的方式主要是发起设立。
集团化初期采用发起设立扩展新业务领域的原因主要是:新拓展的业务均是大型保险企业首先选择进入的重要战略业务领域,尤其是相关的保险业务领域,发起设立能够牢牢掌握经营控制权。
在集团化发展的下一阶段,母公司往往会采取资本并购的方式扩张新业务领域。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减少进入成本;其次,对后进入领域尤其是非保险的金融领域,母公司限于缺乏相关的经营经验往往不会选择直接经营,而是只取得控股权和部分经营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