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考试中心 课题《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成果公报

合集下载

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

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
第3 3 卷第 1 0期 2 0 1 3年1 0月
考试与评价研究 C UR R I C U L UM,T E A CH I NG MAT E R I A L AN D ME THO D
V o l . 3 3,N o . 1 0 ,2 O c t o b e r 0 1 3
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
各学科高考试卷中都设计了选考试题 , 必考 题与选考题相结合 , 必考题考查共同基础 , 选考 题体现 个 性 特 征 。 涉 及 选 修 内 容 的 试 卷 超 量 命 题 , 考生从中选做规定分值的题目 。 选考部分各 模块的题目难度基本相当 、 区分度等均衡 。 试题 坡度平缓 , 难度适中 , 对选修各模块的考生背景 公平 。 ( 四 ) 选考试题的等值 同一科目选考题之间的难度要求平衡 , 通行 的做法是专家判断 , 以专家判断的内容难度大致 相同为准 , 并适当考虑考生对试题类型熟悉程度 和教学的难度 。 随着命 题 经 验 的 积 累 和 考 试 实 证 数 据 的 分 析 , 在绝对难度即考生解题所付出的劳动量方面 可以做到基本等值 。 选考题难度平衡的方法是 : 考查 的 能 力 层 次 相 近 。 因 为 在 同 一 学 科 1. 选考模块的定位是相同的 , 但各模块的要求认知 层次是不同的 , 尽量掌握考查的能力的平衡 。 知识 内 容 。 各 模 块 内 容 之 间 本 身 存 在 难 2. 度差异 , 从材料难度进行把握 , 对本身比较难的 模块 , 多从广 度 考 查 , 对 本 身 比 较 容 易 的 模 块 , 则从深度考查 。 题型 。 选 择 题 、 填 空 题 等 答 案 限 定 范 围 3. 的封 闭 型 试 题 的 难 度 一 般 低 于 计 算 、 证 明 、 论 述 、 材料题的难度 , 因此各选考模块的题型尽量 一致 。 从题干的设计 、 选项的平衡 、 设问的变化 等方面进行把握 。 阅读 量 相 同 。 各 选 考 模 块 题 目 的 题 干 长 4. 度大体 一 致 , 考 生 的 阅 读 量 和 阅 读 时 间 大 致 相同 。 二 、 能力考查 知识被定义为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

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命题研究—以近5年全国卷试题为例

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命题研究—以近5年全国卷试题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命题研究——以近5年全国卷试题为例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试题命题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高考一直是受我国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选拔性考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拉开序幕。

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科素养,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2014年,教育部在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提出要修订教科书与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其强调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以及个人素养的提升,关注创新实践、合作参与、自主发展,并明确指出要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

确立每个时期学生要形成的促进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终生发展的基本能力与品质。

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成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更符合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

课题界定:高考全国卷试题有什么样的特点,对中学教师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需要全面进行分析。

本课题在此选取的研究客体是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试题。

本课题围绕提现核心素养的试题深入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核心素养”并非全新的概念。

“素养”的概念因其与劳动力市场的直接联系,常被用于职业教育和训练(VET)领域。

直到20世纪90年代,“素养”一词才逐渐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

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他们所指的核心素养是指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共同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素养。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界定了21世纪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随后几年,OECD、欧盟、美国等重要国际组织和国家陆续开展对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核心素养”的研究。

高考内容创新的实践与反思

高考内容创新的实践与反思

高考内容创新的实践与反思作者:祝一陶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4年第06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创新靠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靠的是中国的制度环境,靠的是中国的教育。

而应试教育,特别是高三的应试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扼杀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纠正应试教育带来的恶果,需要课程、教学和命题评价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就命题来说,需要不断进行考试内容改革创新,命制出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题目。

一、考试内容改革创新的必要性考试内容改革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中学教学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高考升学率指标评价系统的督促下,中学高三教学唯高考马首是瞻,一切训练和模拟都围绕着高考进行,但这样做存在很大的隐患。

第一,相对于教学,高考命题考查范围小且限制过多。

高考命题只是内容抽样,它的考核范围小于教学范围,它限定时间限定地点的考核特点使得很多对中学生终身发展很有用的内容无法纳入其中,它既要引导教学又要发挥选拔功能、既要难度稳定又要考虑升学率、既要符合政策要求又要符合学科要求、既要选拔优等生又要选拔中等甚至低水平的学生、既要适应中学教学又要有所创新等诸多因素制约着高考命题,使得高考命题带着镣铐跳舞。

第二,高考在现实中被过度功利化使用。

因为高考具有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属性,学生非常重视;政府把高考成绩看作考核学校和教师的最重要指标;学校把高考升学率看作争取社会资源、发展壮大的最重要招牌。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被过度功利化使用,使得学生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脱离了高一、高二的轨道——重视短平快能提分的技巧,忽视素养的养成。

很多中学看不到高考命题背后的能力要素,为了满足操作性的需要,围绕考点和题型反复训练,对高考试题不是整体全面分析、宏观把握,而是立足一点、不计其余。

只看一年或者两三年的高考试题,不纵观十年的高考试题;只关心答题技巧,却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只关注点的分析,却忽略宏观的面。

新高考创新性试题研究报告

新高考创新性试题研究报告

新高考创新性试题研究报告新高考创新性试题研究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中教育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其中,新高考制度的推行是改变高中教育考试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新高考试题的设计是新高考制度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研究新高考创新性试题的设计与评估方法,以期为教育部门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包括教育部门提供的试题样卷、学生答卷和评卷结果,以及教育部门组织的新高考创新性试题设计竞赛中的优秀作品。

2. 试题设计原则在设计新高考创新性试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 综合素质评价新高考试题应着重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检测。

因此,试题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2.2 深度与广度兼顾试题的设计应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多样性与灵活性试题应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

试题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 试题设计方法为了实现新高考创新性试题设计的目标,我们结合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法:3.1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实践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试题设计应借鉴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和实践。

3.2 开放性问题试题应设计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探索。

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3 情境设计试题设计应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境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高考改革应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高考改革应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维普资讯
复旦教 育论坛
20 年第 4 06 卷第 5 期
F a Euao o m 20. o4N. u n dctnFr 06 V1,o d i u . 5

方 略・
高考改革应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赵 银 生 ( 华东师范大学 教 育管理 学院, 上海 20 6 ) 0 02
su e t bl is T e c aa trs c fUnv ri ta c x miain UEE a ed tr n d te su e t td n s i t . h h r ce t so iest Enrn e E a n t f a i e i i y o )h v ee mi e h td ns
(ol eo u l ngmetE s C iaN r l nvrt, hnhi 0 02 C ia C lg e fP bi Maae n, at hn oma U iesy S ag a 2 06 , hn) c i
Ab t a t:I s n o h r tn e ce h t x miain ae hf n o ly t s n h c ig sr c t o e f te wo l e d n is t a e a n t s r s i i g t a sr s o c e kn i d o t e
摘要: 本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 是世界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高考的性质决定 了它应着重 考查学生进入 高校继续学习的能力。但是 , 国的 高考改革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远远 不够。应借鉴 国外经 我 验, 结合我 国实际, 在今后 的高考改革 中突出能力考查的地位 , 发挥高考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并引导 中学素


我国高考改革应 突出对 学生能力 的考查

高考加强创新能力考查的研究_任子朝

高考加强创新能力考查的研究_任子朝

第 37 卷(2017 年)第 1 期第 29-32 页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andPracticeofEducationVol.37 (2017)No.1 P29-P32高考加强创新能力考查的研究*■任子朝,陈昂,单旭峰摘要:考查创新能力是时代对高考的要求,是高考选拔性考试特点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考要结合学科考试的特点,构建新型、综合、统一的考试体系和目标框架。

具体途径为:通过增强学科命题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夯实考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创新试题设计方式,增强探索性和开放性,引导考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丰富试题情景设计,采用多种信息展示方式,呈现题干条件和设问要求;结合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实际问题深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文化内涵,建立多元综合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创新能力考查;高考;学科命题内容;试题设计方式;试题情景设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明确目标和具体任务,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都把建设人才强国与教育强国作为未来发展目标。

因此,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教育迎来了深化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高考作为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为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最重要方式,在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着重要影响。

2014 年9 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了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即“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背景下高考内容改革的实践探索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背景下高考内容改革的实践探索

教育评价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人的全 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
面发展中处于指挥棒的地位,发挥着核心和关键 培养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二是坚持改革
的作用。高考为高校选拔合格人才,是连接高等 创新,改进在 “智”的方面的选拔和培养,规范
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桥梁,既关系高校新生质量, 和引导应试行为,使学生不断增长知识见识,增
·126·
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对 “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的 美育和劳动教育。高考是我国教育的指挥棒,推
新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 进高考内容改革要提高实施全面教育的主动意识,
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 在智育中,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是
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4] 坚持立德树人,把德育放在首位,增强高考在坚
和接班人。
二、高考落实 “五育并举”的实践探索与后
一、“五育并举”背景下的高考内容改革 效研究
高考内容是国家人才选拔培养意志的直接体 全国教育大会后,高考进一步推动内容改革
现,是高考系统体现国家意志的核心环节。在新 向纵深发展。2019年,高考开始实施 “五育并
时代背景下,以 “五育并举”为指导,深化内容 举”的实践探索。考试设计者出于敦学促教的目
又对基础教育发挥强大的牵引作用。高考作为立 强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
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枢纽,在人才选拔培养 社会责任感。三是坚持全面发展,不断聚 “体美劳”方面的考查和引导,使学生综合素质得
焦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到持续增强,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变。准确认识和定位高考核心功能是 “五育并举” 重要。

2023年高考改革效果调查报告

2023年高考改革效果调查报告

2023年高考改革效果调查报告一、介绍2023年,中国高考经历了一次重大改革,旨在推动素质教育,提高考试公平性和科学性。

本报告旨在调查分析2023年高考改革的效果,了解改革对学生、教师和教育系统的影响。

二、改革内容1. 课程改革:2023年高考取消了传统的文理科分类,全面实行综合性考试。

新的考试科目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八科,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

2. 考试模式改革:采用优化的评分标准,鼓励灵活的解题思路和创新,减少死记硬背的倾向。

注重对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估。

3. 分数改革:评分方式由传统的百分制改为综合评价等级制,将考生的综合素质、学科能力和个性特长等综合考虑,降低了对分数的过度重视,减少了应试压力。

4. 招生政策改革:高校综合评价录取,除了考试成绩,还会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特长、社会实践等因素,鼓励多元发展和个性化培养。

三、学生体验及影响1. 学习动力提升:取消文理科分类和减少应试压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动力。

学生更加自主地选择学科,更有兴趣投入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

2. 综合素质发展:新的考试科目和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素质提升。

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实践和探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高校录取公平性增强:综合评价录取制度突破了仅仅看中分数的限制,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公平竞争,使得高考录取更加公正、公平、合理。

四、教师角色变化1. 教学方式创新:教师需要适应新的考试科目和评价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法从传授知识型转变为引导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2.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改革使教师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应试技巧提升。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教育系统改革1. 课程体系调整:高中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33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研究_语文_数学科问卷调查分析研究_任子朝20211220

33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研究_语文_数学科问卷调查分析研究_任子朝20211220

DOI:10.16298/ki.1004-3667.2021.12.18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研究*——语文、数学科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任子朝张开陈昂赵静宇摘要:为深化新一轮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在就高考语文和数学科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高考改革的建议:全国统一高考要突出基础性和通用性,整合学科内容,合理确定本科院校招生考试的知识内容,明确能力框架,深化能力考查,创新题型设计,优化试卷结构,探索能力考查的有效方法,发挥高考的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科学区分考生,引导中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改革建议;能力考查2010 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教育和高考的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2014 年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课题组在研究我国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历史、国外大学入学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就高考语文、数学科能力考查和内容改革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高考改革和语文、数学科内容与形式改革的建议。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为教育系统的大学、中学、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200 个单位,共发放问卷2000 份,回收1246 份。

其中“985 工程” 高校教师占24.8 %,“211工程”高校教师占20.6%,一般高校教师占16.2%,高中教师占23.4%,科研机构人员占2.7%,行政机构人员占8.2%,中学教研人员占4.2%。

调查对象涵盖了各层次高校人员,同时也包括了中学教学和研究人员,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

受访者从业时间见表1。

从教、从业时间在6 年以上的受访者占到77%,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对问题有比较成熟的看法,回答比较中肯、客观。

聚焦核心素养 考查关键能力——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聚焦核心素养 考查关键能力——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要求考生将思维重点集中于寻找两条直线的斜
率关系,而不是探索点 T 所在区域。本题考查考
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发现主要矛盾的能力,重点考
查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 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基础性、应用性、综 合性、创新性考查要求[2],2021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 命题全面落实这 4 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并在应用 性上进行了重点探索。
一是关注科技发展与进步。新高考Ⅱ卷第 4 题以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北斗三号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为试题情境设计立体几何问题,要求 考生计算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信号所覆盖的 地球表面面积与地球表面积的比例。该题文字 量约 200 字,不但考查考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而且
收稿日期:2021-06-15

2021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1 发挥学科特色,彰显教育功能
2021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坚持思想性与 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发挥数学应用广泛、联系实 际的学科特点,命制具有教育意义的试题,增强 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世界观。试题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 技发展的重大成就作为情境,深入挖掘我国社会 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学科素材,引导学 生关注我国社会现实与经济、科技进步与发展, 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国家认同,增强 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
例 4(新高考Ⅱ卷第 22 题) 已知函数 f ( x) = ( x - 1)ex - ax2 + b .
(1)讨论 f ( x) 的单调性;
(2)从①②两组条件中选取一组作为已知条
件,证明:f ( x) 恰有一个零点 .
① 1 < a ≤ e2 ,b > 2a;②0 < a < 1 ,b ≤ 2a .

高考制度改革效果调查报告

高考制度改革效果调查报告

高考制度改革效果调查报告一、引言自高考制度改革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对高考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报告旨在对高考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调查与评估,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考制度一直扮演着人才选拔的重要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学科过分重视记忆与应试能力,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

因此,高考制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三、综合评估1. 学科设置调整通过对学科设置的调整,高考制度改革使得高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的学科设置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2. 考试评价方式改变高考制度改革取消了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考评方式,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和会考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这种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减少对记忆能力的过分侧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发展。

3. 录取机制创新改革后的高考制度在录取机制上进行了创新,逐步取消高分偏差录取和单一指标的选拔模式,鼓励多元化评价和多样化的选拔标准。

这样的改变有效地减少了对学生的应试压力,提高了公平性和公正性。

4.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得到了优化。

一些传统的优势学科被重新认识和评价,更多的关注参与度较低的学科和专业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潜力。

5. 对学习方式的影响高考制度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死记硬背已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目标,学生更加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这种转变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问题与挑战1. 评价体系建设亟待完善虽然高考制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评价体系的建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然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2. 学生压力仍然较大尽管改革后高考制度减少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侧重,但仍然存在学生压力较大的问题。

高考命题研究成果分享

高考命题研究成果分享

副本1 高考命题研究成果分享一、高考改革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永恒的话题。

重构高考知识和能力体系:三种素养和四种能力。

三种素养:语文素养、数学素养及学习和创新素养四种能力:信息获取、加工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判断与处理能力;结果的阐释与交流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动态2015年及以后的几年“过渡性”:稳定、探索性创新(应对新高考)(一)内容改革方面的一些做法。

命题坚持追求学科素养和能力培养方向。

已杜绝了死记硬背的试题,体现灵活性、知识整合、迁移。

1.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逻辑思辨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各学科均关注。

2.试题条件或结论开放,给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的空间,鼓励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思维,充分展现学生解决问题中的思维品质。

3.创新试题情景设计,注重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4.探索制定能力评分方案,改进能力评价方式。

如:语文学科:重点关注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考查强调阅读的本质是为了学习而阅读,不是为了考试而阅读。

目前考试材料来源偏狭,偏文学化,语言性、工具性不够。

发展的五大特点:(1)拓展来源,使试题材料更多元化;(2)突出对信息处理加工能力的考查;(3)突出对实际写作能力的考查;(应用能力的考查)(4)注重考查文化素养(传统文化);(5)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如:数学学科强调综合能力的考察,重点是思维能力,而突破点是创新潜质。

考查能力三原则:考潜能、考思维、考应用。

如:英语学科增强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加大主观性试题的考查力度,关注学科素养、潜能的考查。

(二)命题研究成果分享除考纲要求的能力外,高考注重批判思维、创新能力的考查,关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命题走向“质疑”。

目前,以探究能力考查来承载批判思维的检测。

探究能力考查实现的方式:通过“新对象、新素材、新问题”来实现。

文科四种方式:(1)概括比较新范畴;(2)观察事物新角度;(3)研究分析新素材;(4)探讨求证新概念。

加强能力考查发挥导向功能r——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评析

加强能力考查发挥导向功能r——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评析

加强能力考查发挥导向功能r——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
评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
【期刊名称】《中国考试》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等内容的考查,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试题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加强试题设计,深入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的考查.合理控制试卷难度,实现了选拔功能,确保了平稳过渡.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教育部考试中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5
【相关文献】
1.加强试题创新突出理论联系实际--2014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评析[J], 李化生
2.发挥学科特点加强能力考查——2018高考理科数学全国Ⅰ卷评析 [J], 林惠彬
3.突显导向功能体现北京特色——2006年北京高考理科综合测试物理试题评析
[J], 程嗣
4.深化学科基础考查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试题评析 [J], 教育部考试中心
5.紧扣时代脉搏加强关键能力考查
——2021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试题评析 [J], 教育部考试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高中数学新教材目录及分析

2019年高中数学新教材目录及分析

必修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其实与改革前的内容与顺序基本一致,必修第一册将原版人教A版教材中的必修一、必修四的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以及必修五不等式部分合在一起,还将命题、常用逻辑用语原先出自选修的内容合并成第一册的内容。

必修第二册的内容也融合了原先人教A版中必修四的向量部分、必修二的立体几何初步以及必修三的统计与概率部分,同时还加入了原先在选修出现的复数部分,从新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原先三视图以及程序框图部分已经彻底删掉,现在只是给大家介绍直观图的概念。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可以明显感受到,新教材的编写者将有关坐标系以及解析几何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而且这一册的难度和重点为计算,难度相对必修内容,难度有所上升。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内容相对少一些,只有两章,所对应的内容是数列与导数的相关知识,这一改革还是很重大的,将原本必修五的数列部分直接划入选修模块,并且和导数合并为一册。

将原先选修中的数学归纳法证明也合并到数列模块中,个人觉得这样还是挺合理的,因为现在高二的孩子再学数学归纳法的时候觉得已经忘记了之前数列的内容,但是改革之后,我相信这类问题会好很多。

选修最后一册主要内容是计数原理与概率,还有一小部分是线性回归方程,其实总体的要求是想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在之前一直宣传的数学建模,也在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中出现,说明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新教材每一本书的介绍,可以发现改革之后的教材与现阶段的教材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 整合知识点。

相较于原版教材,新版教材的知识点与体系更加集中,模块之间分类很清晰,这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和练习。

(2) 难度区分明显。

改革之后的教材,将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定义为基础练习,让学生在必修阶段完成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练习,并且帮助学生从高一开始,完成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与转化,但是同时,学生的压力逐渐平移到选修部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能高一就是学习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那么高二开始就是选修的学习,那么从高二开始,难度逐渐加大。

2023高考考查内容有什么样的趋势_高考考查趋势

2023高考考查内容有什么样的趋势_高考考查趋势

2023高考考查内容有什么样的趋势_高考考查趋势2023高考考查内容有什么样的趋势新高考试题历经多年积累,试题不再回避热点,而是直接面对热点,在引导课堂教学与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现实热点和生产生活实践。

《报告》判断指出,聚焦关键能力考查,突出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最显著的特征,也是高考综合改革最大的创新之处。

高考试题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

2023年高考命题也将围绕上述关键能力进行加强和优化。

2023高考的考查重点《报告》指出,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发现,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语言组织与表达、独立思考与质疑(提出问题、开放作答、合理论证)、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除了上述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近年来的高考文科试题中大量出现的是识别隐含前提、开放式设问、合理论证、寻求证据、有效推理与论证/证据评估等,理科试题中大量出现的开放式设问、结构不良、替代性解决方案等,这些也都是批判性思维在高考命题改革中的具体体现。

2023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1、不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分省命题,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南;2、以“三线(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为框架,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3、无思维,不命题;4、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5、坚持稳中求进,加大试题区分度,增强高考选拔功能;6、有效引导教学,打破“以纲定考”,实现“教考衔接”。

因此,有效应对新高考的策略应该是“授人以渔(加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训练)”而非“授人以鱼(传授解题套路和题海战术)”。

2023高考命题趋势新变化从2022年高考命题立意来看,2023年命题将延续这一风格,聚焦时代重大现实问题、关键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科技前沿进步、伟大建设成就等,着重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责任担当与理想信念,以及美育、体育、劳动等领域的道德品质。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1.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研究2.新高考制度下统考科目考试功能与标准研究3.新高考制度下现代教育考试国家题库建设研究4.新高考一年两考的科学性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5.新高考不分文理科后的数学命题研究6.新高考命题质量监测研究7.新高考统考科目与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总分合成方法研究8.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标准制订及实施监测机制研究9.高校人才选拔对考生能力测评需求的研究10.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考试中的应用研究11.外语考试中的小语种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12.考试的命题策略研究13.创新能力考查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研究14.考试舆情监控体系研究15.教育考试应用现代化技术的研究16.依法治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7.考试的公平性研究18.网上评卷质量保障体系研究19.考试实施计算机化研究20.开放性试题的计算机自动评分研究21.考试效度研究(对考试分数用于特定目的进行解释的效度)22.考试分数报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3.高考分省阅卷模式下的阅卷质量分析与监控研究24.参加同一考试不同考生群体考试情况比较研究25.一年多考、一纲多卷、新旧版本考试的命题和分数可比性研究26.考试标准体系研究27.自学考试学分银行建设研究28.自学考试考务考籍管理体系研究29.自学考试课程及学习资源开发建设研究30.考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研究31.国内外同类教育考试的比较、衔接研究32.教育考试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及科研发展策略研究33.中国考试虚拟博物馆建设与考试文化研究34.教育考试机构中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35.教育考试机构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考试中心课题《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成果公报课题《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成果公报2017-10-13 任子朝奇趣数学苑奇趣数学苑奇趣数学苑课题《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成果公报/qiqunshuxueyuan功能介绍分享名校试卷,各类竞赛试题,一题多解;传播高考,自招,竞赛,数学文化的有关知识本文来源于国家考试中心,该课题研究对不分文理科后的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概况了将来新高考的趋势,值得我们学习.改革进行了研究课题批准号:GFA 111006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成果公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名称: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GFA 111006课题级别: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科分类:教育心理课题鉴定时间:2016年课题负责人:任子朝教育部考试中心主要成员:柳博、张开、陈昂、单旭峰、程力、赵静宇、李勇、巫阳朔、史辰羲内容与方法(一)主要研究内容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其自身的改革不断进行,逐渐发展为较为科学、基本准确测量考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标准化考试。

但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务,其中关于高考内容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措施有: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和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这些改革措施都是高考历史上首次提出来的。

高考的定位与考试的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必须对内容改革与能力考查进行创新研究。

目前,国内没有同类的研究,需要课题组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

课题组总结以往高考内容改革的成果,借鉴国外能力考查的经验,全面研究分类考试后高考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的学科内容结构、清晰明确的能力考查目标,研究实现能力考查的手段和题型,如何确定改革后的试卷结构等核心问题。

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1. 能力框架研究(1)学科能力研究具体包括:学科能力的构成;不同学科能力的建构;学科能力的特点。

(2)根据高考的能力目标和结构,确定高考能力考查的原则和策略。

2. 学科内容研究(1)探索全国统考不分文理科是本次高考改革关于科目设置的重要改革。

课题研究要根据不分文理科的全国统一高考的要求,重新构建学科考试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数学科的知识体系。

(2)充分考虑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按照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学习负担,处理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学习内容的关系。

按照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整合各学科的内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减轻学生负担。

3. 试卷、试题创新性研究(1)研究试卷长度与考试时间的关系,基本题型与综合题型的匹配,能力考查深度与教学实际的相关程度,试题难度和考生水平的关系,形成较为合理的试卷结构,发挥试卷的整体效应。

(2)题型是实现考试目的的手段,题型要服务于考试性质和考试内容的要求。

随着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能力考查的加强,要研究与之相适应的题型,满足考试要求。

(3)进行试题的创新性设计,研究在理论与问题之间介入一个更真实、开放的情境,模拟生活中会遇到的场景;提供更多丰富的、带有不确定性的试题素材资源,为考生自由思考创造条件。

4. 评分方案研究评分细则是高考试题评价考生的标尺,其本身是否科学关系到主观性试题评分是否客观、公正。

数学解答题题型丰富,形式多样,通常包括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等题型,从试题的考查目标、能力要求、知识内容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制定评分方案。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假设检验、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并举,将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分类考试的框架、本科院校的招生考试要求、高考命题的理论与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力求得出符合规律的科学结论。

研究方法具体为以下四个方面:1.文献法。

课题组广泛收集并研究国内外有关高考内容改革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国外认知评价目标和能力考查理论的相关文献,提出各学科能力框架。

研究高校招生要求,研究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范围,对现有高考试题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提出相关观点;2.访谈法。

走访大学,了解不同高校、院系的入学要求;深入中学,了解中学的教学情况和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通过访谈高考、研究生考试、成人的各学科的命题教师,了解各学科对高校入学新生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3.调查法。

对高考语文和数学考试的试卷结构、题型设计、能力考查等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座谈研讨和测量学意义的统计分析;通过对大学新生的高考成绩、联考成绩及大学一年级基础课成绩的相关研究,得出定量分析结果。

4.试测法。

开发新的题型,特别是应用题、开放题和探究题等,在贵州、河南、浙江抽取4000多名考生为被试,对课题组研制的高考新题型进行试测。

通过试测、统计结果数量分析,检测各种试题的考查效果,探索考查学生能力的命题技术和命题规律。

结论与对策(一)研究结论本课题对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各阶段内容改革和能力考查的特点,各阶段的命题原则。

在总结高考内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以下四方面研究成果。

1. 提出并论证语文、数学科的能力考查方案(1)高考语文、数学科能力考查框架课题根据语文和数学科的学科功能、特点和在高考中的定位,制定了语文、数学科的能力考查框架。

能力考查框架是高考语文和数学构建统一的考试体系的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确定的能力考查框架突出了语文和数学的基础性、综合性和通用性,为两个学科考试内容的确定、考试方案和试卷结构的确定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语文科从三个维度设计高考语文科考试的能力目标体系,即从交流工具的层面考查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从思维工具的层面考查辨析、定义、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认知工具的层面考查理解、分析、概括、综合、应用等学习能力,从文化素养层面考查鉴赏审美、价值判断等能力。

数学科将原来考试大纲中的五种能力、两种意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能力结构,即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与应用意识。

数学科应加强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高考语文、数学科能力考查方法(i)拓展试题选材范围,选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反映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的建设成就,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ii)在学科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点设计试题,突出考查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素养,注重学科知识内在的和多学科的融合,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iii)创新试题设计,通过提供数据、图形、表格等多种形式的材料,设计条件或结论开放、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进行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iv)增加应用型试题,紧密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与科学研究,使用真实数据、现实事件设计试题,使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浓厚的生活气息。

将学科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原理融合于试题之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更新和确定考试内容在对高考内容改革的历史、中外考试比较、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高考改革的方向,确定了语文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基础知识三位一体的内容结构。

内容设定和形式设计既体现评价学生特长,又体现中学课程改革精神和学科发展方向。

能充分发挥高考的评价功能,促进和引导素质教育,满足不同高校人才选拔的需要。

(1)数学考试内容根据本科院校的招生要求和不分文理科的考试要求,在现行理科内容的基础上,删除数学归纳法、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知识是学生进入高校后需要重点学习的,在中学教学中所占比重不大,删除这部分内容知识,不影响中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有利于减轻中学学生负担。

与现行文科内容相比,增加空间向量、计数原理和随机变量等内容。

空间向量是用代数方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增加这部分内容知识有利于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养成,有利于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计数原理和随机变量的分布是统计与概率的重要内容。

统计与概率是研究现实社会中必然与或然现象的重要知识,还是进入高校学习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增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随机思想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相关专业。

改革后的《考试大纲》中不再设置选考内容,所有内容为必考内容。

将现行《考试大纲》选考内容中的不等式选讲列为必考内容,其他两部分内容几何证明选讲和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再列为考试内容。

(2)语文科考试内容去除对字音、字形等死记硬背的内容要求,降低了程式化的语法运用考查比重,突出语文读写核心素养,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要求。

语文和数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确定的考试内容突出了语文和数学学科的基础学科、工具学科的重要作用,符合学科特点和课程改革的趋势,反映了高考改革的方向,为实现高考的选拔和导向功能将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3. 优化和创新考试方法(1)确定改革后的语文、数学科试卷结构试卷结构是对考试内容、各种题型和难度试题比例的规定,是命题的设计蓝图,是发挥单题综合、协同效益的保证。

课题组研制的试卷结构综合平衡各种因素,能够综合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使整张试卷整体实现对人才的选拔功能,发挥对中学教学积极的导向作用。

语文试卷分为阅读与表达两部分。

阅读包括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5部分,共19题,80分。

表达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和分析性写作2部分,共4题,70分。

数学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逻辑推断填空题、数学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数据处理题、举例题、开放题等22题,共150分。

(2)研发新的题型拓展能力考查方法,使对新能力的考查成为可能,试测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语文科开发的6种新题型分别是:(i)情境化的默写题填空题。

改变给出上句,要求考生填写下句的简单记忆性默写考查,设置一个可供考生理解、使用古诗文的情境,考生在理解情境的基础上填写句子。

(ii)传统文化素养选择题。

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中选取内容,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

(iii)言语逻辑题选择题。

通过短小材料营造生活、学习的情境,考查学生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思维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