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牙齿:

硬骨鱼有两万多种,因此牙齿的变化程度也很大,主要是随着食物而演化,不过所有的硬骨鱼都一样,牙齿无法像鲨鱼那样可以一直生长和替换。

2. 鳃:

硬骨鱼的鳃盖一边一个,不过鳃盖里面则有很多的鳃弓、鳃丝和鳃耙,数量随着物种的不同而变化。

3. 鳞片:

大多数硬骨鱼都有鳞片,不过鳞片构造大多呈现扁平状,像是屋瓦的排列覆盖方式,和摸起来的感觉(触感)跟鲨鱼不一样。

4. 肠道:

硬骨鱼的肠道变异很大,如果是肉食性鱼类,则肠道比较短,草食性鱼类的肠道则比较长。

5. 泳鳔:

许多的硬骨鱼在体腔内有泳鳔的构造,透过控制泳鳔内空气的含量,就可以调整身体的浮力,进行升降。

6. 骨骼:

硬骨鱼类的骨骼系统主要是以硬骨构成的。

7. 尾鳍:

大多数硬骨鱼类的尾鳍上叶和下叶大小差异不大

鱼类的运动是由三种方式交替结合进行的:通过肌肉的交替伸缩来上下、左右摆动身体,这是鱼类游行的主要动力。鱼的鳍在游动时起着平衡和稳定的作用,鳍的摆动对鱼类游动起着相当重要的辅助及推力作用。鱼不停地开合着头部两侧的鳃盖,鳃孔向后喷水,利用鳃孔有力地喷出废气,产生一定的推力,辅助推动身体前进。

很多我们常见的鱼都属于“左右摆尾”型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等等,游动时鳍的摆动起到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尾鳍随尾部肌肉的伸缩交替而形成左右上下来回摆动,起到推动身

体前进和掌握游动方向的作用。

鳍缓划鱼尾轻摆停在水中,也会因受惊突然用力摆尾窜逃。

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属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属。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性甚懒惰,常以卷曲的尾部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之上,有时也倒挂于漂浮着的海藻或其他物体上,随波逐流。海马的游泳姿势十分优美,鱼体直立水中,完全赖以背鳍和胸鳍高频率地作波状摆动(每秒钟10次)而作缓慢的游动(每分钟仅达1~3m)。海马的活动一般多在白天(上午和下午),晚上则呈静止状态。它的一双眼睛,也是特别之处;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然而,它本身的身体却不用转动,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观看。有时候,一只眼向前看,另一只眼向后看,除了蜻蜓和变色龙之外,雄性海马腹面有一个育儿囊,卵产于其内进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

大白鲨是世界上最易于辨认的鲨鱼之一。它拥有乌黑的眼睛、凶恶的牙齿和双颚,大白鲨一般体灰色、淡蓝色或淡褐色,腹部呈淡白色,背腹体色界限分明,体型大者色较淡。成年大白鲨平均体长在3-4.9米之间,雌性比雄性要大一些。目前已知最大的大白鲨长度达6.4米,体重2600公斤。大白鲨是卵胎生的,一次可以产5到10尾幼仔。一头怀孕的雌性大白鲨其腹部最多可以容纳14个小白鲨。而且小白鲨出生时长达1.52米,重22公斤,就像一个7岁的孩子一样。大白鲨的嗅球神经器官占到了脑容量的百分之十四,它可以嗅到1公里外被稀释成原来的1/500浓度的血液气味。虽然鲨鱼和人的听力差不多,但鲨鱼能听到和感应的到很多人听不到的声音,鲨鱼更适合捕捉低波段振动,比如垂死挣扎的鱼。它那血盆大口中,上鄂排列着26枚尖牙利齿,牙齿背面有倒钩,猎物被咬住就很难再挣脱。一旦大白鲨前面的任何一枚牙齿脱落,后面的备用牙就会移到前面补充进来。在任何时候,大白鲨的牙齿都有大约三分之一处于更换过程之中。据估计,大白鲨一生之中将丢失并更换成千上万枚牙齿。不光牙齿,大白鲨的皮肤也是具有杀伤力的,“鲨鱼皮”并不是光滑的,虽然没有鱼鳞,但是长满了小小的倒刺,比砂纸还要粗糙,猎物哪怕只是被它撞了一下也会鲜血淋漓。它们没有天敌,不过有对手,在海洋中能杀死大白鲨的就是虎鲸(逆戟鲸——海洋霸主)。

深海鱼(deep-sea fish),分属十多个科,特征是口大、眼大,身体某一或某几部分有发光器。见于大洋深处的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鱼类,通常在600~2,700公尺(2,000~9,000尺)以下。发光器既用于诱捕猎物,也用于引诱配偶。深海鱼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压力极大,极寒冷和黑暗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了这些特殊习性。鮟鱇鱼的体前半部平扁呈圆盘形,尾部柱形,一般体长40~60厘米、体重300~800克,生活在温带的海底下,鮟鱇一般底栖,静伏于海底或缓慢活动,鮟鱇鱼的胃口很大,它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身躯向后细尖成柱形,两只眼睛生在头顶上,一张血盆大口长得象身体一样宽,鮟鱇鱼属硬骨鱼类,嘴巴边缘长着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腹鳍长在喉头,体侧的胸鳍有一个臂,大嘴巴里长着两排坚硬的牙齿,鮟鱇鱼利用头顶上的鳍刺作为诱饵。背鳍最前面的刺伸长像钓竿样子,前端有皮肤皱褶伸出去,看起来很像鱼饵,头特别大而平扁,口宽大,腹鳍短小,尾鳍圆截形鮟鱇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5~6根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鮟鱇利用此饵状物摇晃,引诱猎物,再大口一口吞下去。胸鳍很发达,可以像脚一样在海移动。

“海里生,江里死”。大麻哈鱼是一种海河洄游性鱼类,它栖息于北太平洋育肥、生长。当它达到性成熟时,为了繁殖后代,一定要历尽千辛万苦,进入江河,上溯到产卵场生殖。在我国江河中产卵的大麻哈鱼,每年秋季(9-10月)来临时,成群结队渡过鄂霍次克海,绕过库页岛,溯黑龙江而上,日夜兼程,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不断前进,每昼夜前行30-35公里,不管是遇到浅滩峡谷或急流瀑布,它从不退却,冲过重重阻挠和越过层层障碍,直至游到目的地,找到合适的产卵场所。大麻哈鱼在前进中为了越过瀑布或障碍物时,以其尾部竭力击水,借高速游泳而向前上方斜跃出水面,跳往空中高可达2-2.5米。成鱼进入淡水生殖期间后便不摄食。产卵前雄鱼用尾鳍拍打砂砾,借水流的冲击,形成一个直径为100厘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圆坑,称为“卧子”;雌鱼产卵于卧子内,同时雄鱼射出精液。雌鱼并以尾鳍反复拨动砂砾,将卵埋好。产卵后雌雄鱼长期徘徊于产卵场周围。生殖后不久,雄亲鱼便相继死亡,完成了它毕生繁衍后代的任务。大部分雌鱼仍然返回海洋,得到丰富的食物,恢复常态。而受精卵经2个月的发育孵化,仔鱼潜伏在石砾间黑暗处,待翌年4月开江后,幼鱼已长至50毫米左右便开始降河下海,先在沿海逗留一段时间后再向外海迁移。待长成性成熟后再返回出生地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大麻哈鱼之所以要洄游,那是因为大麻哈鱼的卵只能在淡水中生存。当然,应该还有其他原因,但目前仍然是迷。大麻哈鱼洄游至江河,由于突然接触淡水,它们的肾脏和其他器官要适应突然缺盐的环境,对它们是一个生死考验。一般情况下,它们进入江河后会停止进食,甚至停止喝水,它们奋力向上游奔去,靠的是体内贮存的能量。大麻哈鱼的大脑中有一种铁质微粒,像指南针一样,能够帮助它们在地球上准确找到前进的方向。大麻哈鱼洄游至江河,由于突然接触淡水,它们的肾脏和其他器官要适应突然缺盐的环境,对它们是一个生死考验。一般情况下,它们进入江河后会停止进食,甚至停止喝水,它们奋力向上游奔去,靠的是体内贮存的能量。大麻哈鱼做好产卵准备时它们的体色会发生明显变化,变得非常鲜艳,比如北美大麻哈鱼就会变成红色大麻哈鱼的鱼籽是鲜艳的红色的,且直径有7毫米,相对一般鱼籽来讲是非常大的,所以是做鱼子酱的上等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