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合集下载

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

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

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
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如下: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层高度就低。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逆温

逆温

10 (1)若T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 ℃以上 8 ,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 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 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 育锻炼的时间宜选择在 10 时之后。
4、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单位:º C)
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 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C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3. 读图2-2,近地面空气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 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 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受阻, 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并回答下列问 题:
16.8 ℃ 17.0 ℃ 17.1 ℃
B
C D
21.0 ℃
20.9 ℃ 15.2 ℃
21.0 ℃
20.8 ℃ 14.8 ℃
20.9 ℃ 20.0 ℃ 21.0 ℃
20.6 ℃ 20.2 ℃ 20.0 ℃ 14.7 ℃ 14.9 ℃ 15.2 ℃
例3、对流层厚度低 纬度大;如果对流 层中气温出现“下 冷上热”的情况, 称为“逆温”。读 某地春分日气温垂 直分布图,回答: ⑴、此地终年干燥少雨,其气候类型可能是:B A、温带沙漠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高山高寒气候
弊:
(1)对环境影响:
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 加重大气污染 易产生大雾天气
(2)对天气影响:
阴雨天气(锋面逆温)
冻雨天气
(3)对交通影响: 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例2、北京市在一段时间内,在风速大致相同, 在A、B、C、D四种情况下有利于某工厂68米 高的烟囱中烟尘扩散的是 C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这首先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乃愈高。

离地面愈远,气温愈低。

其次,愈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水汽和固体杂质愈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愈大,气温愈高。

愈向上空气密度愈小,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物质——水汽、微尘愈少,因此气温乃愈低。

整个对流层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65℃/100m。

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

在中层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5—0.6℃/100m,上层平均为0.65—0.75℃/100m。

对流层下层(由地面至2km)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3—0.4℃/100m。

但由于气层受地面增热和冷却的影响很大,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亦很大。

例如,夏季白昼,在大陆上,当晴空无云时,地面剧烈地增热,底层(自地面至300—500m高度)气温直减率可大于干绝热率(可达1.2—1.5℃/100m)。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

造成逆温的条件是,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湍流混合等。

但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天气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变坏等等。

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即是说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显得“头重脚轻”。

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

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轻脚重”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层次结构)稳定,气家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导致“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多种。

对于我国冬季来说,主要是地面辐射冷却作用而导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

当寒流袭击过后,地面受冷气团控制,天晴风小气温低,特别到了晚上,地面热量大量地向高空散发(辐射),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上层大气温度下降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所谓“逆温”“现象”。

有时,白天日照不足,地面增温缓慢,还会使“逆温”长期维持,大气污染日趋加剧。

主要原因1.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空气下沉:常发生在山地。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

所以又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具体列举:1 、辐射逆温,是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地面大气迅速冷却,上层大气降温较慢,形成逆温。

【地理名词】逆温现象

【地理名词】逆温现象

【地理名词】逆温现象逆温现象1.含义在对流层,⽓温垂直分布的⼀般情况是随⾼度增加⽽降低,⼤约每升⾼100⽶,⽓温降低0.6℃。

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的主要热源是地⾯,离地⾯愈⾼,受热愈少,⽓温就愈低。

但在⼀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温随⾼度增加⽽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类型(1)辐射逆温:在晴朗⽆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逆辐射较弱,地⾯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温迅速下降,⽽⾼处⼤⽓层降温幅度较⼩,从⽽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出后逆温层⾃下⽽上消失。

(2)平流逆温:当暖空⽓运动到冷的地⾯上时,暖空⽓与冷地⾯之间不断进⾏热量交换,暖空⽓下层受冷地⾯影响⼤,⽓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形成逆温。

该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3)锋⾯逆温:锋⾯是冷暖⽓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团位于锋⾯之上,冷⽓团在下,在冷暖⽓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

(4)地形逆温:常发⽣在⼭地、盆地和⾕地中。

由于⼭坡散热快,⼭坡上的冷空⽓沿⼭坡下沉到⾕底,⾕底原来较暖的空⽓被冷空⽓抬升,从⽽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般是在⼀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3.逆温的影响(1)不利影响①出现多雾天⽓。

早晨多雾的天⽓⼤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们的出⾏带来不便,甚⾄导致交通事故。

②加剧⼤⽓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危害⼈体健康。

(2)有利影响①抑制沙尘暴的发⽣,因为沙尘暴发⽣的条件是⼤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若出现在⾼空,对飞机的飞⾏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中不会有⼤的颠簸,同时也提⾼了能见度,使飞⾏更加安全。

【试题链接】⽓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温度在垂直⽅向上随⾼度升⾼⽽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温垂直递减率(℃/100⽶)时空变化图,回答1—2题。

1.当天该地⼏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的时段是A.9时—17时 B.18时—次⽇8时C.17时—次⽇9时 D.19时—次⽇6时2.发⽣⼤⽓逆温现象的最⼤⾼度约为A.100⽶ B.200⽶ C.400⽶ D.500⽶【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温上升,0表⽰⽓温⽆变化。

气温沿高度的分布曲线

气温沿高度的分布曲线

气温沿高度的分布曲线:
气温沿高度的分布曲线通常被描述为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

这种曲线描述了大气中温度如何随高度变化。

根据不同的气温分布特征,温度层结有四种基本类型:
1. 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气温随高度递减。

2. 中性层结:气温直减率等于或近似等于干绝热直减率,即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3. 逆温层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这种层结的存在会阻碍气流的垂直运动,因此也被称为阻挡层。

4. 等温层结: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拓展资料
气温是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般定义为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百叶箱中的温度)。

气温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如某天的最高气温为35℃,最低气温为25℃。

在气象学中,气温的分布和变化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们对于气候变化、天气预报、环境监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诲拔高度与气温气压的关系

诲拔高度与气温气压的关系

海拔高度与气温气压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气温和气压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

因此地理学上把这一规律称做“垂直递减率”。

具体说来:近地面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约0.6度。

由此可知,在海拔6000米的雪山上,气温比当地基准海平面低36度,当然也肯定比平原冷了,因为平原的海拔在200m以下。

而夏天的中午多数平原地带温度都会有三十几度,所以在海拔6000米的雪山上温度在夏天时可能有大于0度的时候,大于0度当然积雪就融化了。

不过其它季节这些雪山上温度都是0度以下的。

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1.由於太阳短波辐射从地面反射到空气的加热是越接近地面越显著的,因此随高度增加,气温亦越来越低。

一种和此情况相反的,温度随高度增加,称为逆温现象;受逆温现象影响的一段垂直厚度大气则称之为逆温层。

2.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空气下沉,绝热增温所引起。

因此,受高压脊(如副热带高压脊、大陆性反气旋南下)或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区支配下,都有机会出现逆温层。

逆温层通常出现於对流层低层,厚度较薄,大约几百至千馀公里左右。

3.受逆温层影响的地区,大气都趋於稳定,对流不易发生;因此,随寒潮所带来的逆温外,一般逆温现象都会引致地面风力微弱;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因而聚积而使空气的质素变得恶劣。

首先要明白,大气的热源是地面,才会有“垂直递减率”的说法,就像烤火一样,离炉子远了获得的热量就时候好了。

所以海拔高的地方都要比同纬度的海拔低的地方温度要低。

所以海拔6000米的雪山温度要比同纬度的平原要低。

乞力马扎罗海拔5895,它虽然在赤道附近,但地面绝不会有50度的极端高温。

也就30多度,所以按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6度算的话,山顶应该低于0度。

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光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因子,它有很多方面的作用。

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及原因

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及原因

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及原因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第二层,位于对流层上方,从对流层顶部到平流层顶部的高度范围约为10-50公里。

平流层的气温变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随高度逐渐下降:平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这一特点被称为垂直温度梯度。

平流层的温度梯度通常为负数符号,即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

温度梯度的具体数值随着季节、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温度递减层:平流层中有一个被称为温度递减层的区域,它位于平流层的底部,从对流层顶部到大约11公里高度。

在这个区域内,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逐渐减小,并且温度变化较为稳定。

这一特点与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快速变化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3.平流层顶部的恒温层:平流层的顶部位于大约50公里高度,这一区域被称为平流层顶。

在平流层顶部附近存在一个恒温层,即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在恒温层中,温度的微小变化仅与太阳活动和太阳辐射有关。

那么,为什么平流层的气温会呈现这些特点呢?1.等分子理论:平流层的气体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而在这个高度范围内,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远大于空气的垂直尺度。

根据等分子理论,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因此导致了平流层中气温的递减特点。

2.臭氧层的吸收: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辐射,从而对地球表面产生屏蔽作用。

具体而言,臭氧层能够吸收短波紫外线,将其转化为热能,导致平流层层顶附近的温度升高,形成恒温层。

3.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分界: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分界处被称为对流层顶。

对流层顶以上的高度,主要是由于对流层顶以下对流活动的影响而形成,对流活动向上输送了大量的水蒸汽和能量,导致对流层顶以上的平流层温度递减。

总结起来,平流层的气温垂直变化特点主要是由于等分子理论、臭氧层的吸收和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分界等因素共同作用。

这些因素导致了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上升逐渐减小,形成了温度递减层和恒温层。

这些特点对地球的气候和大气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气候环境。

大气温度变化和高度的关系

大气温度变化和高度的关系

大气温度变化和高度的关系――对高二物理必修课本一则阅读材料的补充说明内容提要:引起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绝热变化和辐射变化。

在对流层范围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在平流层范围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高层大气温度变化状况复杂,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状态。

关键词:大气温度物理地理Key words:air temperature phyhics geography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大家都知道:在不考虑逆温现象①的情况下,高度越高,气温越低。

站在高山顶上明显的就要比山脚下冷,暑假去登泰山的人,出发时穿的是短袖,到顶上恐怕就得着毛衣了!这个道理人们自古就明白,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民谚有云:“山中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都反映了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情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要从气体的性质谈起。

大家知道,底层近地面空气由于受到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共同作用,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因而上升。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递减,上升气流由于周围气压逐渐减小,导致体积膨胀,排挤周围大气,对外做功,致使自身内能减少。

由于上升气流多呈现为体积很大的气团状,气团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传递对整个气团的温度没有明显的影响,粗略的考虑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种情况下,气体内能的变化就只取决于整个气团与外界之间相互做功的多少。

由于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气压一直是逐渐降低的,因此气团总是在对外界做功,它的内能也随之不断减少,温度不断降低。

这种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仅由于空气本身体积变化而引起的块空气温度的变化称之为绝热变化。

在近地面,大约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降低6― 7℃②。

那么,是不是在整个大气层范围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个结论都成立呢?答案是否定的。

要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得介绍一下大气层。

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气体所包围,这就是大气层。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上界可溯到距地面2000―3000千米的高空。

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通常情况下,气温与海拔的关系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也就越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气温与海拔的关系式,是t=20-(6*h),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则1千米高处,温度是20-6=14℃,2千米高处,温度是20-6×2=8℃。

所以,高度h(km)的高处,温度t=20-6h。

任意地的近地面大气(对流层),气温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气温的热源是地面。

一般来说:气温也是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越高越冷。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与气温呈负相关;同一水平面上,相对较热的地方是低压,相对较冷的地方是高压。

也有例外的,比如副极地地区因为冷暖气流相遇,气流抬升,反而形成低压,而副高所在地区由于高空气压堆积,导致气流下沉,反而在热的地方形成了高压,这都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微专题17 逆温-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17 逆温-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题组一】
(2015·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 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 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 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2)平流逆温 其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的温差决定,愈近地表,降温愈快,温差大,逆温 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 大陆上时,就容易形成平流逆温。
【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3)锋面逆温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也可以出现逆温。如下图所示, 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 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差而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层。由于 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冷 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
【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3)锋面逆温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也可以出现逆 温。如下图所示,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 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差 而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层。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 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 地区内观察到。
【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逆温现象专题

逆温现象专题

16.6℃ 16.8℃ 21.0℃ 20.9℃ 20.8℃ 20.6℃ 14.8℃ 14.7℃
4.下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 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 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 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 要上升到 10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 这时的时间约为 8 时。
一、含义: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的长 波辐射。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 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 米。如果出现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 米或者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上升都可以看作是 逆温现象。
二、产生逆温的原因与分类: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 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 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 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 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 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理由是


此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 件,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气象原因:下冷上热,出现逆温,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 地形原因:商业居民区地处洼地,不利于气流扩散、自净. 人为原因:工厂排放污染物多。
3.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 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 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C )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06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圈分层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均厚度12km,低纬度为17 km~18 km;中纬度为10 km~12 km;高纬度为8 km~9 km。

2.平流层:存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3.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一般,云层越厚,云雾水汽越多,烟雾、雾霾越多,大气的削弱作用越强,同时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的保温作用越强。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保温作用的因素:天气、大气洁净度、空气的湿度等。

4.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4)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和下垫面性质等方面来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对流层平流层特点

对流层平流层特点

石家庄精英中学限时训练 编号:DLST-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层-03 使用日期 2015-9-18 组题人:冯雅丽高一地理 第 1页 (共7页) 高一地理 第 2页 (共7页)(1)对流层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②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可达17~18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KM 。

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④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增高。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③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特点 ①气温先降后升 ②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小 ③气稳定少变,有流星、极光等现象出现。

④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但会受到太阳活动(耀斑)的影响而减弱甚至中断。

(1)对流层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②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可达17~18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KM 。

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④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增高。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③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特点 ①气温先降后升 ②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小 ③气稳定少变,有流星、极光等现象出现。

④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但会受到太阳活动(耀斑)的影响而减弱甚至中断。

微专题03 逆温-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

微专题03 逆温-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3 逆温【考点梳理】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如图所示。

2.逆温的类型3.逆温的影响(1)有利方面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

(2)不利方面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出行的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易造成交通事故。

④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

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

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

表为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m)。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象的时段是()A.01时~07时B.07时~13时C.13时~19时D.19时~01时2.导致19时南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空气湿度③地形④盛行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研究发现该地区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北坡小于南坡,其原因是北坡()A.受冷空气影响更大B.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C.受山谷风影响更大D.受海陆位置影响更大龙卷风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小、强度大的强风旋涡。

当其下端伸到水面,便能吸起高大的水柱,称为水龙卷。

水龙卷一般与水面垂直,但有时上部会发生倾斜。

逆温是什么意思

逆温是什么意思

逆温是什么意思
逆温是一种气象学的现象,是指大气对流层的气温从总体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也就是说气温随高度递减。

但是,近地面的大气层情况比较复杂,也有正好相反的时候,即气温随高度递增,这就是出现了所谓“逆温”。

概念: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是,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一般来说,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较快时,或者有一股较暖的空气移来时,上层空气温度就会高于近地面空气,这时就出现逆温了。

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中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

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

工厂里烟煤燃烧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上扬起的尘埃等有害气体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大气概述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γ):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值。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5℃,这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也称气温垂直梯度。

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水汽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是饱和状态,这是的空气成为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成为饱和水汽压,它是温度的函数。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U=e/E·100%露点温度(t 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简称露点。

饱和差(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

d=E-e2.气候与天气有哪些不同?①气候:一个地方较长时间内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一般比较稳定。

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②天气:一个地方较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成为天气,一般具有多变性。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①平流层:a.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b.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c.水汽含量较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有时对流层中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也可伸展到平流层下部②对流层:a.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b.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作用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①臭氧:a.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b.臭氧层的存在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生存起了保护作用。

)②二氧化碳:a.CO2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但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使得地表辐射的热量大部分被截留在大气层内,因而对地表有保温效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b.在所有温室气体中,CO2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占到53%。

气温直减率和气温垂直递减率

气温直减率和气温垂直递减率

气温直减率和气温垂直递减率
气温直减率和气温垂直递减率是用来描述大气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的概念。

1.气温直减率(Lapse Rate):气温直减率是指大气温度随着
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速率。

通常以摄氏度/千米(℃/km)或开尔文/千米(K/km)为单位。

正常情况下,随着升高海拔,气温随着恒定的速率下降,平均约为 6.5℃/千米(6.5K/km)。

这个值被称为干绝热直减率,它基于干燥大气的假设,其中空气过程主要受到重力压缩和外部热量交换的影响。

2.气温垂直递减率(Ver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气温垂
直递减率是指大气温度随着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的变化率。

这个概念用于描述实际的温度变化,包括水蒸气含量、云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气温垂直递减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它会随着天气条件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通常,当大气中存在水蒸气和云等情况时,气温垂直递减率会比干绝热直减率小。

需要注意的是,气温直减率和气温垂直递减率是理论模型和实际观测之间的近似值。

实际的大气温度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季节、气候和天气等。

因此,在具体的地区和时间范围内,实际的气温变化可能与理论推算存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 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 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 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 温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 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 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 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锋面逆温
千米

思考:你能画出锋面附近垂直方向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吗?
逆温现象
三、逆温产生的影响:
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 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 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 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 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 行中不会有 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 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 全。
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 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 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 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 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典型试题
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 ② 判断理由是 此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 烟雾事件,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6分)
燃烧矿物燃料→CO2增加→“温室效应”
制冷工业发展→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O3层, 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 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 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电 离 层
高层大气
臭氧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对流层
对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6°C)/1000M
——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
——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
一、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 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 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 波辐射。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 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上 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 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 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在锋面上, 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 出现逆温。如下图,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 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 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时 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 温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 就出现了逆温层。由于锋面是从地面向 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 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 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 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 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 温高度愈低。
气体成分 作用 体积分数
干 N2 洁 O2
O3
水汽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78.09% 20.95% 0.003%
空 气 CO2
0.00006%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因时因地 而异
固体杂质
人类活动影响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1)西南地区。(2分) (2)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地震导致 岩石破碎,土层松动。(4分)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 (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完善 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分)
全面突破逆温 ——基础知识+常见题型
大气基础知识回顾
一、大气的组成
对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上冷下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对流层的高度因纬 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 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 层高度仅8~9千米。
对流层
知识应用
高 度 千 米
(
④ ③ ② ① 温度(℃) 以上属对流层的是( ① )
)
12
对流层
对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平流层
臭氧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高。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
电 离 层
特点: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3.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 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 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 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 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 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 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 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 锋面逆温:
逆温现象
二、产生逆温的原因与分类: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 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 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 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 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 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1)政治中心 (2) 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避免里 约热内卢出现过度的城市化现象;开发巴西内陆, 推动巴西高原地区的发展。(答对两点给4分) (3)巴西利亚的各功能区功能清楚,布局力求完 整连片;亲近自然,注意环境保护;各功能区之 间联系方便,且避免相互干扰;功能区的空间组 合充分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形成有特色 的“十”字形空间结构形态。(答对两点给4分)

气象原因:下冷上热,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加重了大气污染。 地形原因:商业居民区地处洼地,不利于气流扩散、自净,加剧了污染 人为原因:工厂排放煤烟、粉尘,空气污染。(每个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