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泵与马达
马达与泵的区别
马达与泵的区别1 从原理上讲,马达和泵是可逆的。
泵-用电机带动,输出的是压力能(压力和流量);马达-输入压力油,输出的是机械能(转矩和转速)。
2 从结构上看,马达和泵是相似的。
3 马达和泵的工作原理均是利用密封工作容积的变化吸油和排油的。
泵-工作容积增大时吸油,减小时排出高压油;马达-工作容积增大时进入高压油,减小时排出低压油。
泵和马达的不同点:1 泵是能源装置,马达是执行元件。
2 泵的吸油腔一般为真空(为改善吸油性和抗气蚀耐力),通常进口尺寸大于出口,马达排油腔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没有特殊要求,可以进出油口尺寸相同。
3 泵的结构需保证自吸能力,而马达无此要求。
4 马达需要正反转(内部结构需对称),泵一般是单向旋转。
5 马达的轴承结构,润滑形式需保证在很宽的速度范围内使用,而泵的转速虽相对比较高,但变化小,,故无此苛刻要求。
6 马达起动时需克服较大的静摩擦力,,因此要求起动扭矩大,扭矩脉动小,内部摩擦小(如齿轮马达的齿数不能象齿轮泵那样少)。
7 泵-希望容积效率高;马达-希望机械效率高。
8 叶片泵的叶片倾斜安装,叶片马达的叶片则径向安装(考虑正反转)。
9 叶片马达的叶片依靠根部的扭转弹簧,使其压紧在定子表面上,而叶片泵的叶片则依靠根部的压力油和离心力压紧在定子表面上。
10 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比泵低,通常泵的转速高。
而马达输出较低的转速。
11 液压泵是连续运转的,油温变化相对较小,经常空转或停转,受频繁的温度冲击。
12 泵与原动机装在一起,主轴不受额外的径向负载。
而马达直接装在轮子上或与皮带、链轮、齿轮相连接时,主轴将受较高的径向负载。
路机产品常用液压元件工作原理 -泵和马达
3.排量和流量 排量和流量 排量V:在没有泄露的情况下,液压泵或液压马达转过一转时所能输出的 排量V:在没有泄露的情况下,液压泵或液压马达转过一转时所能输出的 油液的体积。此值由液压元件的几何尺寸即可求得。 理论流量q 理论流量qt:在不考虑泄露的情况下,液压泵或液压马达在单位时间内输 出的油液体积。其大小与转速n和排量V有关,即q =Vn。 出的油液体积。其大小与转速n和排量V有关,即qt=Vn。 实际流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实际输出的油液体积。 实际流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实际输出的油液体积。 额定流量q 额定流量qs:是指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压力下输出的流量。 4.功率 功率 输入功率p 输入功率pi:液压泵或液压马达输入的功率。 输出功率P 输出功率P0:液压泵或马达输出的功率。
单向定量泵
双向定量泵
单向变量泵
6
双向变量泵
齿轮泵:是由装在壳体内的一对齿轮所组 齿轮泵: 成。密封空间由齿轮、壳体和端盖共 同形成。当它们转动时,一部分容积 不断增大,完成吸油,另一部分容积 逐步减小,完成压油。 当齿轮按图示的方向旋转时,右 侧吸油腔的牙齿逐渐分离,工作空间 的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 此油箱中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 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吸入到齿 间的油液在密封的工作空间中随齿轮 旋转带到左侧压油腔,因左侧的牙齿 逐渐啮合,工作空间的容积逐渐减小, 所以齿间的油液被除挤出,从压油腔 输送到压力管路中去。
13
典型产品介绍: 典型产品介绍:DENISON公司的T6系列叶片泵
1、前、后侧板由各自的压 力油轴向压紧,间隙自动补 偿。 2、采用实心柱塞式叶片结 构,柱塞的下腔通压力油。 叶片加工成弧槽,弧槽内钻 有两个小孔通入叶片底部, 因此叶片底部容腔任何时候 都与叶片顶部的压力基本相 等,叶片上、下压力得到平 衡。
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变量叶片泵是一种通过改变叶片位置来实现流量调节的泵。
它由液压马达和一组可变叶片组成。
当液压马达启动时,液压油被压力送入液压马达的腔体中。
这些液压油通过马达中的入口流道进入叶片排列成圆形的转子槽中,在转子的中心形成一个旋转的密封油封。
随着转子的旋转,液压油被推到转子外缘的排油槽中。
可变叶片通过一个机构,可以改变其位置和角度。
当叶片变位时,排油槽的尺寸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叶片的位置和角度的改变,液压油的流动路径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泵的流体输送量。
当叶片处于大角度位置时,排油槽的尺寸较小,液压油流动路径较短,使得泵的流体输送量较小;而当叶片处于小角度位置时,排油槽的尺寸较大,液压油流动路径较长,使得泵的流体输送量较大。
通过控制可变叶片的位置和角度,变量叶片泵可以实现连续的流量调节。
这种泵具有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冶金、造纸和化工等领域。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一、液压马达的特点及分类液压马达是把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从原理上讲,液压泵可以作液压马达用,液压马达也可作液压泵用。
但事实上同类型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虽然在结构上相似,但由于两者的工作情况不同,使得两者在结构上也有某些差异。
例如:1.液压马达一般需要正反转,所以在内部结构上应具有对称性,而液压泵一般是单方向旋转的,没有这一要求。
2.为了减小吸油阻力,减小径向力,一般液压泵的吸油口比出油口的尺寸大。
而液压马达低压腔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所以没有上述要求。
3.液压马达要求能在很宽的转速范围内正常工作,因此,应采用液动轴承或静压轴承。
因为当马达速度很低时,若采用动压轴承,就不易形成润滑滑膜。
4.叶片泵依靠叶片跟转子一起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叶片始终贴紧定子的内表面,起封油作用,形成工作容积。
若将其当马达用,必须在液压马达的叶片根部装上弹簧,以保证叶片始终贴紧定子内表面,以便马达能正常起动。
5.液压泵在结构上需保证具有自吸能力,而液压马达就没有这一要求。
6.液压马达必须具有较大的起动扭矩。
所谓起动扭矩,就是马达由静止状态起动时,马达轴上所能输出的扭矩,该扭矩通常大于在同一工作压差时处于运行状态下的扭矩,所以,为了使起动扭矩尽可能接近工作状态下的扭矩,要求马达扭矩的脉动小,内部摩擦小。
由于液压马达与液压泵具有上述不同的特点,使得很多类型的液压马达和液压泵不能互逆使用。
液压马达按其额定转速分为高速和低速两大类,额定转速高于500r/min的属于高速液压马达,额定转速低于500r/min的属于低速液压马达。
高速液压马达的基本型式有齿轮式、螺杆式、叶片式和轴向柱塞式等。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转速较高、转动惯量小,便于启动和制动,调速和换向的灵敏度高。
通常高速液压马达的输出转矩不大(仅几十牛·米到几百牛·米),所以又称为高速小转矩液压马达。
高速液压马达的基本型式是径向柱塞式,例如单作用曲轴连杆式、液压平衡式和多作用内曲线式等。
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泵和马达)
液压传动与控制
一转内密封容积变化两个循环。所以密封容积每转内吸油、 压油两次,称为双作用泵。 双作用使流量增加一倍,流量也相应增加。 排量和流量:
q 2 ( R — r ) B
2 2
Q 2 ( R — r ) Bn V
2 2
无流量脉动:理论分析可知,流量脉动率在叶片数为4的整 数倍、且大于8时最小。故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通常取为12 。
液压传动与控制
3. 功率与效率 能量损失包括两部分: 容积损失——由于泵和马达本身的泄漏所引起的能量损失。 机械损失——由于泵和马达机械副之间的磨擦所引起的能量 损失。
液压传动与控制
1)液压泵 如无能量损失,泵的理论机械功率应 等于理论液压功率,即:
2 nT t pQ t pqn
Tt pq 2
液压传动与控制
§2- 1 概述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其作用是把原动机输入的机 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向系统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流。 液压马达则是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它把输入油液的压力能 转换为输出轴转动的机械能,用来推动负载作功 。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从原理上讲是可逆的,当用电动机带动其 转动时为液压泵;当通入压力油时为液压马达。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功能不同,它们的实 际结构有差别。
Py pQ pqn V 5 10 20 10
5 —6
1450 / 60 0 . 95 2296 W
泵的输出功率
Pm = Py η = 2296 0 .9 = 2551 W
液压传动与控制
例:某液压马达排量为25mL/r,进口的压力8Mpa,回 油背压为1Mpa,泵的容积效率为0.92,总效率为0.9,当 输入流量为25L/min。求马达的输出转矩和转速? 解:输出转矩
液压复习题
复习题选择题:1、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取决于__C__.A.泵的额定压力B.溢流阀的调定压力C.负载2.液压系统利用液体的_c___来传递动力.A.位能B.动能C.压力能D.热能3.选择液压油时,主要考虑油液的_c_____.A.密度B.成分C.粘度4.在_b__工作的液压系统容易发生气蚀.A.洼地B.高原C.平原5.设计合理的液压泵的吸油管应该比压油管_b___.A.长些B.粗些C.细些6.液压系统的故障大多数是c____引起的A.油液粘度不适应B.油温过高C.油液污染D.系统漏油7.高压系统宜采用--c___A.齿轮泵B.叶片泵C.柱塞泵8.叶片泵和叶片马达工作时,如突然发生一片叶子卡在转子叶片槽内而不能外伸的故障,对于叶片泵,输出压力_b______。
A.降低为零B.呈不稳定波动C.保持不变9.顺序阀是利用油路中( A )的变化来控制阀口启闭,以实现执行元件顺序动作的液压元件。
(a)压力(b)流量。
10.叶片泵和叶片马达工作时,如突然发生一片叶子卡在转子叶片槽内而不能外伸的故障,对于叶片泵,输出流量_b______。
A.降低为零B.呈不稳定波动C.保持不变11.叶片泵的叶片数量增多后,双作用式叶片泵输出流量___b___。
A.增大B.减小C.不变答案:B12.叶片泵的叶片数量增多后,单作用式叶片泵输出流量_______。
A.增大B.减小C.不变答案:C13.以下方向阀图形符号那一个是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AA. B. C. D.14.调压回路主要用来满足:A.溢流阀的调压要求B.系统的调压要求C.减压阀的减压要求D.支路的调压要求答案:B15.防止立式油缸的活塞杆因自重而自由下落的措施叫:BA.锁紧B.平衡C.卸荷D.背压16.液压油泵处于零功率运转的工作状态叫:BA.待机B.卸荷C.保压D.降压17.限制齿轮泵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____C________。
A.流量脉动B.困油现象C.泄漏18、在液压传动中人们利用(B)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液压传动复习题答案
液压传动与控制复习题(黄文)一、填空题1.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方向为(前倾10-14度),单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方向为(一般后倾24度)。
2.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取决于(负载),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泵的流量)。
3.液压传动装置由(动力元件)、(动力元件)、(工作介质)、(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五部分组成,其中(动力元件)和(动力元件)为能量转换装置。
4.齿轮泵的内泄漏途径主要有(轴向间隙)、(齿顶和泵体间隙)、(啮合间隙)三条,其中以(轴向间隙)泄漏最为严重。
5.变量泵是指(流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单作用叶片泵)、( 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其中(单作用叶片泵)和(径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轴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6.齿轮泵中齿轮上受到的径向力主要由(高压油腔高压油作用力)和(径向间隙的梯度压力)两部分组成,其中(出油口)齿轮上受到的径向力比较大。
7.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大)。
8.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构成吸、压油密闭工作腔的三对运动摩擦副为(斜盘与柱塞)、(柱塞与缸体)、(传动轴与缸体)。
9.塞泵中的柱塞个数通常是(偶数),其主要原因是(运转平稳)。
10.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吸油腔)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压油腔)腔。
11.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卸荷槽),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压油腔)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吸油腔)腔相通。
12.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轴向)间隙和(齿顶的泵体径向间隙)间隙,此外还存在(啮合)间隙,其中(轴向)泄漏占总泄漏量的80%~85%。
13.为了使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差动连接时的运动速度与非差动连接时缩回的速度相等,活塞与活塞杆的直径比值应为( 1.414 )。
14.溢流阀为(入口)压力控制,阀口常(闭),先导阀弹簧腔的泄漏油与阀的出口相通。
第三章:液压动力元件
第三章液压动力元件教学内容:本章首先介绍液压泵和马达的工作原理,接着介绍了齿轮泵及齿轮马达、叶片泵及叶片马达、柱塞泵及柱塞马达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最后简介几种泵和马达的工作特点。
教学重点:1.对容积式泵和马达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对容积式泵和马达的效率进行计算;2.介绍几种泵和马达:齿轮泵及齿轮马达、叶片泵及叶片马达、柱塞泵及柱塞马达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效率;3.简介几种泵和马达的工作特点、优缺点与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泵马达的基本原理及效率计算;2.柱塞泵及柱塞马达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分析马达产生输出扭矩的方法。
液压动力元件起着向系统提供动力源的作用,是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元件。
液压系统是以液压泵作为系统提供一定的流量和压力的动力元件,液压泵将原动机(电动机或内燃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工作液体的压力能,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3-1液压泵的概述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3—1 液压泵工作原理图液压泵都是依靠密封容积变化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故一般称为容积式液压泵,图3-1所示的是一单柱塞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图中柱塞2装在缸体3中形成一个密封容积a,柱塞在弹簧4的作用下始终压紧在偏心轮1上。
原动机驱动偏心轮1旋转使柱塞2作往复运动,使密封容积a的大小发生周期性的交替变化。
当a有小变大时就形成部分真空,使油箱中油液在大气压作用下,经吸油管顶开单向阀6进入油箱a而实现吸油;反之,当a由大变小时,a腔中吸满的油液将顶开单向阀5流入系统而实现压油。
这样液压泵就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原动机驱动偏心轮不断旋转,液压泵就不断地吸油和压油。
2.液压泵的特点单柱塞液压泵具有一切容积式液压泵的基本特点:(1)具有若干个密封且又可以周期性变化空间。
液压泵输出流量与此空间的容积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次数成正比,与其他因素无关。
这是容积式液压泵的一个重要特性。
(2)油箱内液体的绝对压力必须恒等于或大于大气压力。
叶片泵原理简介
第三节 叶片泵(Vane Pump) 一、概述
单作用变量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马达
第三节 叶片泵(Vane Pump) 二、单作用叶片泵
1. 工作原理
3 2 1 6 4
组成: 定子(3) 转子(2) 叶片(4) 配油盘(5) 端盖
5
压油口(1) 吸油口(6)
4-8.swf
第三节 叶片泵(Vane Pump) 二、单作用叶片泵
(4-15)
pc = k s ⋅ ( x0 + emax − e0 ) / Ax
第三节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 四、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泵的实际输出流量
q = k q ⋅ e − kl ⋅ p
kq 泵的流量常数 kl 泵的泄漏常数 p 泵出口压力 e 实际偏心距
(4-19)
q
q
qt
0
p
pC
p < pc 时,定子未移动,偏心距e0
Fs
1
F
第三节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 四、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柱塞面积Ax 定子转子最大偏心距 emax (流量调节螺钉全松开) 弹簧预压缩量 x0(弹簧调节螺钉预调位置) 定子转子实际初始偏心距 e0(流量调节螺钉预调位置) 弹簧刚度 ks 定子开始移动时的压力 pc 定子受力平衡
pc ⋅ Ax = k s ⋅ ( x0 + emax − e0 )
V = 2π b ( R 2 − r 2 ) q = 2π b ( R 2 − r 2 ) nηv
b-叶片宽度; R-定子长轴半径; r-定子短轴半径。 *忽略叶片厚度 流量的脉动性 σ q ≈ 0 (叶片厚度、加工精度、泄漏因素)
叶片数取12或16(4的倍数脉动小)
第三节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 三、双作用叶片泵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3、功率、机械效率和总效率 、功率、
泵的理论功率为pQ 输入功率2πM 泵的理论功率为pQT。输入功率2πMTn。不考虑 损失,根据能量守恒, 损失,根据能量守恒,有 pQT=2πMTn。 泵的出口压力; 驱动泵所需理论扭矩。 p—泵的出口压力; MT—驱动泵所需理论扭矩。 泵的出口压力 驱动泵所需理论扭矩 =nq代入上式 消去n 代入上式, 将QT=nq代入上式,消去n得 MT=pq/2π. 总效率ηp为泵的实际输出功率pQ与实际驱动泵 pQ与实际驱动泵 总效率η 为泵的实际输出功率pQ 所需的功率2πM 之比, 所需的功率2πMPn之比,即 ηP=pQ/2πMPn 驱动泵所需实际扭矩。 MP—驱动泵所需实际扭矩。 驱动泵所需实际扭矩 Q=QTη =nq代入上式得 代入上式得: 将Q=QTηPv及QT=nq代入上式得: ηP=pq.ηPv/2πMp 又因为泵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η 又因为泵的机械效率ηPm=pq/2πMP 故总功率可 表示为: 表示为: ηP=ηPm.ηPV
2、结构特点
齿轮马达和齿轮泵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如下: 齿轮马达和齿轮泵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如下: 齿轮泵一般只需一个方向旋转, (1)齿轮泵一般只需一个方向旋转,为了减小 径向不平衡液压力,因此吸油口大,排油口小。 径向不平衡液压力,因此吸油口大,排油口小。 而齿轮马达则需正、反两个方向旋转, 而齿轮马达则需正、反两个方向旋转,因此进油 口大小相等。 口大小相等。 (2)齿轮马达的内泄漏不能像齿轮泵那样直接 引到低压腔去, 引到低压腔去,而必须单独的泄漏通道引到壳体 外去。因为马达低压腔有一定背压, 外去。因为马达低压腔有一定背压,如果泄漏油 直接引到低压腔, 直接引到低压腔,所有与泄漏通道相连接的部分 都按回油压力承受油压力, 都按回油压力承受油压力,这可能使轴端密封失 效。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共编入七个教学实验,适用于在YCS系列液压教学实验台上进行。
通过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液压元件及常用液压回路的性能及测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由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实验一液压泵(马达)结构实验----------------------------------4 实验二液压控制阀结构实验--------------------------------------5 实验三液压泵性能实验------------------------------------------6 实验四溢流阀性能实验------------------------------------------11 实验五节流调速性能实验----------------------------------------17 实验六液压回路设计实验----------------------------------------23 实验七气压回路设计实验----------------------------------------24实验一液压泵(马达)结构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和掌握液压系统中动力与执行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能熟练完成各种泵(马达)的拆卸和组装。
二、实验内容将实验中给出的液压泵(马达)分别拆开,观察其组成零件、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并记录拆装顺序以便于正确组装。
1.齿轮泵的拆装:将齿轮泵按顺序拆开,观察泵的密封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困油区、卸荷槽在什么位置,泵内压力油的泄漏情况,如何提高容积效率。
2.叶片泵的拆装:将叶片泵按顺序拆开,观察泵的密封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如何区分配油盘上的配油窗口,分析配油盘上的三角沟槽有什么作用,叶片能否反装,泵在工作时叶片一端靠什么力始终顶住定子内圆表面而不产生脱空现象。
第三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第三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该泵配油盘上的吸油窗口和压油窗口对泵的中心线是对称的 。如图所示,泵工作时,油泵出口压力经泵内通道作用在小柱塞 面积上,这样柱塞上的作用力 F PA与弹簧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当PA=KSX0时,柱塞上所受的液压力与弹簧初始力相平衡,此时的 压力P称为泵的限定压力,用PB表示则: PB=KSX0/A 系统的压力P< PB 时,则:PA<KSX0 这表明定子不动,最大偏心距保持不变,泵也保持最大流量。 当系统的压力P> PB 时,则: PA>KSX0 这表明压力油的作用力大于弹簧的作用力,使定子向右移动, 弹簧被压缩,偏心距e减小,泵的流量也随之减小。
第三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3.5 柱塞式液压泵
柱塞式液压泵按柱塞在转子内排列方式不同,分为径 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又可分为斜盘和斜轴两 大类。柱塞泵由于间隙泄露小、构件受力合理,所以可在高、 超高压力下满意地工作,广泛用于高压、大功率的液压传动 系统中。
第三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柱塞泵的优点: 1.参数高:额定压力高,转速高,泵 的驱动功率大; 2.效率高,容积效率为95%左右,总效率为90%左 右; 3.寿命长; 4.变量方便,形式多; 5.单位功率的重量轻; 6.柱塞泵主要零件均受压应力,材料强度性能可得 以充分利用;
第三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应用举例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对既要实现快速行 程,又要实现工作进给(慢速移动)的执行元件来说 是一种合适的油源;快速行程需要大的流量,负载压 力较低,正好使用其AB段曲线部分;工作进给时负载 压力升高,需要流量减小,正好使用其BC段曲线部分。 例如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进给系统、定位和加紧系统 等。 机床加工件:未加工之前或回程要求快;加工时 流量小、速度慢。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
快速发展期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在20世纪中叶 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各种结构、 材料、性能不断得到优化和提高。
现代应用
在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 领域中,叶片泵和叶片马达已经 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为各 种机械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提
供了保障。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的发展历程
叶片泵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叶片磨损
长时间使用或输送腐蚀性介质可能导致叶片磨损,需要定 期检查和更换叶片。
泄漏
密封件老化或安装不当可能导致泄漏,需要定期检查和更 换密封件,并确保正确的安装方式。
轴承损坏
轴承润滑不良或异物进入可能导致轴承损坏,需要定期检 查轴承的润滑情况并清洁轴承箱。
流量不足或压力波动
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
叶片马达是一种将旋转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叶片泵的原理。当电机带动转 子旋转时,叶片在转子的槽内随着转子一起旋转,形成密封的容积。随着叶片的旋转,密封容积不断 变化,形成压力差,从而使油液通过出口排出。
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与叶片泵类似,但叶片马达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而叶片泵是将机械能转换 为液压能。
轴承损坏
轴承润滑不良或异物进入可能导致轴承损坏,需要定期检 查轴承的润滑情况并清洁轴承箱。
流量不足或压力波动
可能是由于泵内部堵塞、介质粘度过高或电机故障等原因 引起,需要检查泵的入口和出口管道是否畅通、介质粘度 是否适宜以及电机是否正常工作。
03 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与类 型
03 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与类 型
叶片泵的类型
离心式叶片泵
利用离心力将流体吸入和排出, 具有较高的输送效率,适用于输
送清洁的液体。
叶片泵和马达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叶片泵和马达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一、时片泵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1.、叶片泵的使用条件使用叶片泵时,必须符合以下使用条件的限制,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性能和寿命。
(1)液压油的种类不同型号的叶片泵对各种类型液压油的适应性不同,同一型号的叶片泵使用不同类型液压油时所允许的工作压力也不同。
具体使用时必须注意产品样本上的规定。
一般叶片泵都适用于石油基液压油,但只有一部分叶片泵适用于合成液压油和含水液压油。
单级叶片泵的使用压力在14.0MPa以上时,必须使用抗磨液压油,以改善叶片顶部与定子的磨损。
当使用磷酸酯类合成液庄油时,所有密封圈应更换为氟橡胶密封圈。
(2)液压油的粘度范围不同型号的叶片泵因结构上的差异,适用的油液粘度范围亦有所不同。
若使用叶片泵以较低转速启动,由于离心力较小,为便于叶片沿径向伸出与定子接触,不能使用粘度太大的油液,一般限制在100mm2/s以下。
(3)油温范围允许工作油温主要受油液性质、密封圈材质以及零件热变形的限制,一般可在-10~+70o C范围内工作,而水乙二醇允许温度为0~50o C油包水乳化液允许温度为5~50o C通常,较理想的工作温度是20~55o C,-10~10o C属于危险起动温度。
(4)过滤精度吸油口使用过渡精度100~150μm的油箱过滤器。
系统还应设精过滤器(在压力管道或口油管道),过滤精度不低于25~40μm(视不同结构型号叶片泵而异)。
对于高性能叶片泵,通常要求系统过滤精度为25μm。
为了保证在重载连续工作和油液粘度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有时推荐将系统的过滤精废提高到10μm。
(5)吸人口压力吸人口压力过低,会由于溶解在油液中的空气分离而产生气泡,出现气穴现象,导致气蚀和噪声。
一般允许的最低吸人压力不得低于-0.02MPa。
根据一般使用经验,限制吸油高度不超过500mm较为适宜。
吸人口压力过高,容易将泵轴油封击穿,造成外部泄漏。
一般限制吸人口压力不得超过0.05~0.15MPa。
第3章_液压泵与液压马达1
3.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
3.1.4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分类
按运动部件的形状和运动方式分:
齿轮泵(马达) 叶片泵(马达) 柱塞泵(马达) 螺杆泵(马达)
按排量能否改变分类:
定量泵(马达) 变量泵(马达)
按流量方向是否可以改变分:
单向变量泵(马达) 双向变量泵(马达)
排油过程: 密封容积减小
两个条件: 油箱通大气
配油装置
泵和马达的结构分析基础
3.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
液压泵的作用 (1)液压泵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 (2)建立足够的压力以克服负载; (3)提供稳定的流量以满足执行元件运动速度的要求。
抓住密封容积的形成和变化是研究了解 泵结构特点和泵工作原理的关键
何谓配油? 配油方式?
⑶ 泵工作的两个条件:
油箱通大气或作用一定压力;配油(配流)装置不可少。
⑷ 泵输出压力取决于油液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大小;
⑸ 流量的建立靠密封容积的变化量和变化速率。
3.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
3.1.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由上述原理知,液压泵工作的基本条件是:
1.必须构成封闭容积,并且容积可变;
流量脉动率
p(qma)sxhqp(qmi)nsh10% 0
产生流量脉动的原因 在轮齿不同的啮合点,密封容积的变化率不一样, 因此,瞬时输出的流量是变化的。
危害 流量脉动造成压力脉动,影响执行元件的工作平稳性。
1. 例:如图所示的齿
轮泵:
(1)试确定该泵有几个吸油口和压油口? (2)若三个齿轮的结构相同,其顶圆直径=48mm,齿宽B= 25mm,齿数z=14,n=1450r/min,容积效率,试求该泵的理 论流量和实际流量。 解:
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的型号及参数以及
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的型号及参数以及液压泵、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中常见的关键组件,下面将介绍它们的型号、参数及特点。
一、液压泵: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动力源,负责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
常见的液压泵有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和螺杆泵等。
1. 齿轮泵(Gear Pump):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由一对啮合的齿轮构成,可以将液体吸入泵腔并从高压端排出。
其主要参数包括:- 流量:通常以升/分钟(L/min)为单位来表示。
- 压力:通常以巴(bar)为单位来表示。
2. 叶片泵(Vane Pump):叶片泵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液压泵,由旋转的叶片和固定的内、外套筒构成。
通过叶片的离心力和压力差,在泵腔内产生液压吸力和压力作用。
其主要参数包括:- 流量:通常以升/分钟(L/min)为单位来表示。
- 压力:通常以巴(bar)为单位来表示。
3. 柱塞泵(Plunger Pump):柱塞泵是一种高压液压泵,由柱塞、缸体和凸轮机构构成。
通过柱塞的运动,油液在缸体内产生高压,从而产生液压能。
其主要参数包括:- 流量:通常以升/分钟(L/min)为单位来表示。
- 压力:通常以巴(bar)为单位来表示。
4. 螺杆泵(Screw Pump):螺杆泵是一种容积式液压泵,由转动的螺杆和相应的外壳构成。
通过螺杆的转动和螺旋沟槽之间的间隙,将液体吸入泵腔并排出。
其主要参数包括:- 流量:通常以升/分钟(L/min)为单位来表示。
- 压力:通常以巴(bar)为单位来表示。
二、液压缸:液压缸是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用于转化液压能为机械能。
常见的液压缸有单作用缸和双作用缸两种。
1.单作用缸:单作用缸通常由一个被称为活塞的组件和一个或多个被称为杆腔的空间组成。
当压力油进入缸腔时,活塞会向一个方向运动,而当压力油释放时,活塞会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或外部力量返回原位。
2.双作用缸:双作用缸通常由两个被称为活塞的组件和两个杆腔组成。
当压力油进入一侧的杆腔时,活塞会向一个方向运动,而当压力油进入另一侧的杆腔时,活塞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
2、叶片旳安放角
当叶片在压油腔工作时,叶片从过渡曲线 上由大半径R圆弧向小半径r圆弧滑动,定 子旳内表面强行将叶片压入转子槽内。若 叶片在转子内径向安放,定子内表面对叶 片旳反作用力F旳方向与叶片成一夹角β′ (即压力角),如图3-18所示 。这个力能 够分解成两个力,一是使叶片径向运动旳 分力Fn,另一种是与叶片垂直旳分力Ft。
2、子母叶片构造
子母叶片又称复合叶片,如图3-23所示。
图3-23 子母叶片构造 1-母叶片,2-转子,3-顶子,4-子叶片
母叶片旳根部L腔经转子2上虚线所示旳油 孔一直和顶部油腔相通,而子叶片4和母 叶片间旳小腔C经过配流盘经K槽总与压力 油接通。在吸油区工作时,母叶片顶部和 根部L腔均为低压油,推动母叶片压向定 子3旳力仅为小腔C旳液压力,因为C腔旳 面积较小,故压紧力也不大,但能确保叶 片与定子间旳密封。
(三) 双作用叶片泵主要零件旳特点
1、定子旳过渡曲线 定子旳内表面旳曲线是由四段圆弧和四段
过渡曲线构成旳。理想旳过渡曲线不但使 叶片在槽内滑动时旳径向速度和加速度变 化均匀,而且使叶片在过渡曲线与圆弧旳 交接点处旳径向速度无突变、径向加速度 无大旳突变。
假如径向速度有突变,则径向加速度为无 穷大,径向惯性力也会无穷大,这么便发 生“硬冲”或脱空现象;假如径向加速度 突变不大,则径向力也会发生突变但不大, 这种情况称为“软冲”。
而在吸油区,只有叶片根部受高压油旳作 用,这一作用力使叶片压向定子,而且随 工作压力旳提升压向定子内表面旳力也在 增大,在高速运转下加速了叶片和定子内 表面旳磨损,降低了泵旳寿命,所以这一 问题是影响叶片泵压力提升旳主要原因。 为了提升叶片泵旳压力,除了对有关零件 旳材料选用和热处理等方面采用措施外, 在叶片旳构造上也采用了多种卸荷形式。 常见高压叶片泵旳叶片有下列几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子母叶片结构
子母叶片又称复合叶片,如图3-23所示。
图3-23 子母叶片结构 1-母叶片,2-转子,3-顶子,4-子叶片
母叶片的根部L腔经转子2上虚线所示的油 孔始终和顶部油腔相通,而子叶片4和母 叶片间的小腔C通过配流盘经K槽总与压力 油接通。在吸油区工作时,母叶片顶部和 根部L腔均为低压油,推动母叶片压向定 子3的力仅为小腔C的液压力,由于C腔的 面积较小,故压紧力也不大,但能保证叶 片与定子间的密封。
(五)高压叶片泵的特点
随着叶片泵的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的 不断改进和完善,叶片泵的压力在不断地 提高。现在生产的双作用叶片泵的额定压 力可达14~21MPa,甚至更高。由前述YB 系列叶片泵可知,为保证叶片与定子内表 面的紧密接触,叶片根部与高压油相通。 在高压区由于叶片顶部也受高压油的作用, 叶片两端的液压力可以平衡掉一部分。
而在吸油区,只有叶片根部受高压油的作 用,这一作用力使叶片压向定子,并且随 工作压力的提高压向定子内表面的力也在 增大,在高速运转下加速了叶片和定子内 表面的磨损,降低了泵的寿命,因此这一 问题是影响叶片泵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叶片泵的压力,除了对有关零件 的材料选用和热处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外, 在叶片的结构上也采取了多种卸荷形式。 常见高压叶片泵的叶片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三节 叶片泵与叶片马达
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流 量均匀、噪声低、排量可以变化等优点;但 其对油液的污染比较敏感、自吸能力不强、 结构较齿轮泵复杂、对材质的要求较高。叶 片泵常用于工程机械对运动精度要求较高的 转向系统、加工精度高的机床液压系统等。
叶片泵按排量能否改变,分为定量叶 片泵和变量叶片泵两类。定量叶片泵 在工作时转子转动一周,任意相邻两 叶片所形成的工作容腔吸、排油各两 次,因而又称双作用叶片泵;变量叶 片泵的转子每转动一周,相邻两叶片 所形成的工作容腔吸、排油只一次, 所以又称单作用叶片泵。
由于叶片是沿旋转方向向前倾斜一个 角度安放,所以对已经装配完毕的叶 片泵不能反方向旋转。 现代又从理论上分析了上述推论存在 缺陷,从实践上也证明了当叶片径向 放置时叶片泵仍能正常工作。由于沿 袭了以前的结构,目前中低压叶片泵 多数还是采用叶片槽前倾布置。
3、径向液压力 由于双作用叶片泵的吸、压油窗口 对称布置,作用在转子以及轴承上 的径向液压力时平衡的,因此,双 作用叶片泵又称卸荷式或平衡式叶 片泵。
曲线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等加速曲线, 后半部分为等减速曲线。这种曲线允许选 用较大的R/r值,故在同样的体积下可获得 较大的排量。当转速稳定,在该曲线上滑 动的叶片数为偶数时,可得到均匀的瞬时 流量。这种曲线的缺点是在过渡曲线与圆 弧的连接点及过渡曲线的中点加速度有突 变,而发生“软冲现象”。泵工作时间较 长后会在三个软冲点有三道清晰的痕迹。
4、端面间隙的自动补偿 双作用叶片泵靠排油腔侧的配流盘的 背面始终通高压油,使配流盘在液压 推力的作用下压向定子,泵的工作压 力越高,配流盘越会贴紧定子。并且, 当配流盘与定子发生磨损时,可自动 补偿转子的端面间隙。
(四)双作用叶片泵的典型结构
1、YB-A※B-FL系列叶片泵 YB-A※B-FL系列叶片泵额定压力一般在7MPa 左 右,排量从6到36中间有6种规格。 YB – A ※ B – F L ① ②③④ ⑤⑥ ①代表单级叶片泵;②系列号,A-50系列,B150系列,C-250系列;③代表排量;④压力分 级,B-2~8MPa;⑤安装方式,F-法兰安装式, J-脚架安装式;⑥油口连接形式,F-法兰连接, L-螺纹连接。
1、双叶片结构 如图3-22所示,在转 子的每一槽内装有两 个叶片,叶片的顶端 及两侧边加工有倒角, 倒角相对形成V形通 道,叶片根部的压力 油经V形通道进入顶 图3-22 双叶片结构 部,使叶片顶部和根 1-叶片,2-转子,3-定子 部的液压力基本相等。
合理设计叶片顶部倒棱的宽度,使叶片顶 部的承压面积小于根部的承压面积,达到 既可保证叶片与定子内表面贴紧,又不产 生过大的压紧力,避免了泵在高压下运转 而造成定子内表面的过度磨损。
叶片泵的排量公式:
q0 = 2πb(R − r )
2 2
(3-21)
实际上叶片占有一定的容积空间,并且沿旋 转方向向前倾斜一个角度,其所占空间的容 积变化并不起吸排油作用,因此叶片泵的排 量要小于上述计算。叶片所占容积:
R−r q′ = 2z bδ cosθ
q = q0 − q′ = 2b π (R2 − r 2 ) − (R − r)δz
(三) 双作用叶片泵主要零件的特点
1、定子的过渡曲线 定子的内表面的曲线是由四段圆弧和四段 过渡曲线组成的。理想的过渡曲线不仅使 叶片在槽内滑动时的径向速度和加速度变 化均匀,而且使叶片在过渡曲线与圆弧的 交接点处的径向速度无突变、径向加速度 无大的突变。
如果径向速度有突变,则径向加速度为无 穷大,径向惯性力也会无穷大,这样便发 生“硬冲”或脱空现象;如果径向加速度 突变不大,则径向力也会发生突变但不大, 这种情况称为“软冲”。 目前生产的双作用叶片泵广泛应用综合性 能较好等加速等减速曲线。所谓等加速等 减速是指当转子速度恒定时,叶片在两段 曲线上作径向运动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值恒 定,即径向惯性力恒定。
YB-A※B-FL系列叶片泵 图3-19 YB-A※B-FL系列叶片泵 1、11-轴承,2、6-左右前配流盘,3-后泵盖,4叶片,5-定子,7-泵体,8-端盖,9-传动轴,10-密封圈, 12-螺钉,13-转子
如图3-19所示。前、后配流盘与转子通过定位销 定位于泵体上,一般在泵体和前、后配流盘上有 两个夹90º角的定位孔,而定子上加工一个定位 销孔,生产厂家在组装时可根据需要来装配两种 转向的泵。该泵若需反方向旋转,可将定子旋转 90º,变换定位销的位置,再将转子连同叶片翻 转过来组装。
图3-14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壳体,2-定子,3-转子,4-叶片 壳体, 定子, 转子,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avi
转子转动时,叶片随转子转动过程中,在 离心力和根部高压油液压力的作用下贴紧 定子内表面,并在内表面上滑动,于是叶 片将定子、转子和配流盘所围成的空间分 割成许多密封工作容腔。当叶片从小半径 圆弧经过度曲线向大半经圆弧运动过程, 叶片不断向外伸出,两相邻叶片所形成的 工作容腔容积不断增大,产生一定的真空 度,液压油箱内的油通过配流窗口进入此 容腔,实现吸油;
一、双作用叶片泵
(一) 组成与工作原理 如图3-14所示为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图。 定子2的内表面由两段大半径的圆弧面、两 段小半径圆弧面以及四段过渡曲面组成; 转子3与定子同心,转子上铣有叶片槽,槽 内装有叶片4;定子与转子两侧有配流盘, 配流盘与定子通过定位销定位于泵体上, 配流盘上开设两个相对的进油窗口和两个 相对的排油窗口,泵壳体上的进、排油口 通过两对配流窗口与叶片的工作腔连通。
3、柱销式叶片结构 如图3-24a所示为空心柱销式叶片结构。
图3-24 柱销式叶片结构(a-空心柱销,b-实心柱销) 1-定子,2-叶片,3-叶片小孔,4-阻尼孔,5-叶片底部容 腔,6-柱销,7-环状油室,8-转子
叶片2顶部加工成弧槽,弧槽内钻有两个小 孔3通入叶片根部,使叶片顶部与底部容腔 5始终相通,在低压区基本不产生压紧力。 柱销6沿转子8的半径线方向安装,上端顶 在叶片底部,下部嵌在转子的柱销孔内可 以相对滑动。柱销下端转子的环状油室7始 终与压力油相通,在此液压力的作用下柱 销顶着叶片贴紧定子内表面,一般选择柱 销截面积为叶片截面积的1/5左右,因此大 大减小了叶片在低压区对定子的压紧力, 减少了定子内表面的磨损。
cos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果不考虑叶片厚度,理论上讲双作用叶 片泵无流量脉动。这是因为在压油区位于 压油窗口的叶片前后两个工作腔通过配流 窗口已连通,形成了一个组合密封工作腔。 随着转子的匀速转动,位于大、小半经圆 弧处的叶片均在圆弧上滑动,因此组合密 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变化率是均匀的。实际 上由于存在加工误差,两圆弧有不圆度, 也不可能完全同心;又因叶片有一定厚度, 根部又通入高压油,这也会造成密封容积 瞬时变化率不同,引起少量流量脉动。
当两相邻叶片同时进入小半经圆 弧区时,工作容腔脱离排油窗口 而又与排油窗口不相通,容腔容 积最小,排油过程结束;叶片再 继续转动到一周处又会完成一次 吸油和一次排油。由此看出,任 意两相邻叶片每转动一周即实现 两次吸油和两次排油,因而称其 为双作用叶片泵。
(二) 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和流量
从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可知,当叶片每伸缩一次时, 每两叶片间油液的排出量等于大半经R圆弧段的 容积与小半径r圆弧段的容积差;又因叶片间的 容积在转子每转一周中都要变化两次,若叶片个 数为z,则双作用叶片泵的单转排量应等于上述 容积差的两倍。假设叶片的宽度为b,当忽略叶 片本身所占的体积时, 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即为 大、小半经圆所围环形容 积的两倍,表达式为:
当两相邻叶片同时进入大半经圆弧区 时,工作容腔脱离吸油窗口而又未与 排油窗口相通,容腔容积最大,吸油 过程结束;叶片继续转动便进入过渡 区向小半径圆弧滑动,由于定子的强 制作用叶片向槽内缩回,两相邻叶片 所形成的工作容腔容积不断变小,液 压油被强迫通过排油配流窗口、排油 口进入液压系统,实现排油;
2、叶片的安放角
当叶片在压油腔工作时,叶片从过渡曲线 上由大半径R圆弧向小半径r圆弧滑动,定 子的内表面强行将叶片压入转子槽内。若 叶片在转子内径向安放,定子内表面对叶 片的反作用力F的方向与叶片成一夹角β′ (即压力角),如图3-18所示 。这个力可 以分解成两个力,一是使叶片径向运动的 分力Fn,另一个是与叶片垂直的分力Ft。
图3-20 YB1型叶片泵 1-前泵体,2-后泵体,3-前配流盘,4-定子 ,5-转子,6-后配流盘,7-叶片
图3-21 双作用叶片泵的配流盘
配流盘上对应于叶片根部位置,开有环形 槽c,在环形槽内钻有通孔d与配流盘背面 的高压油相通,保证叶片根部始终通高压 油。配流盘上的两个缺口b为吸油窗口,两 个腰形槽a为压油窗口,压油窗口上的三角 槽e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液压冲击。配流盘采 用突缘式,小径部分深入前泵体内,在合 理位置设置了O形密封圈,这样当配流盘右 侧受到液压力作用而贴紧定子,来自动补 偿转子的端面间隙,并在配流盘和前泵体 一定范围内分开时,仍能保证可靠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