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国近代翻译理论 共37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意境入旧风格:旧瓶装新酒
1、梁启超的革命观
“革”包括“改革”(reform)和“变革”(revolution)。 “Reform者,因其所固有而损益之以迁于善也,如英国 国 会 一 千 八 百 三 十 二 年 之 Revolution 是 也,”“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 别造一新世界,如法国一千七百八十久年之Revolution是 也。” “其事物本善,而体未完法未备,或行之久而失 其真,或经验少而未甚发达,若此者,利用Ref.。其事物 本不善,有害于群,有窒于化,非芟夷蕴崇之,则不足以 绝其患,非改弦更张之,则不足以致其理,若是者,利用 Revo.。” 革命的结果应该是祛除积痼,顺应时势,求取 进步。而包括历代王朝变更的易姓革命徒有形式,没有进 步的实质,因为它们都没有给中国群治带来质的进化。所 以,“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而Revolution有不必 易姓。”“国民变革与王朝革命,其事固各不相蒙,較較
新意境入旧风格:旧瓶装新酒
3、译意不译词 表现形式:1)改用中国人名地名;2)保留原 作的故事情节,改变小说体例,割裂回数,符 合中国说部体制;3)删去无关紧要的闲文和 不合国情的情节。 原因:1)外语水平的粗糙;2)对译方法的盛 行;3)对域外小说的理解和评价低;4)小说 家与翻译家两种角色没有分离;5)翻译活动 的政治性;6)读者的因素
第二讲 中国近代翻译理论
1、严复的社科翻译:打响了中国思想界的轰天炮 2、文学(主要是小说)翻译:是现代白话文学的先声 3、参考书目: 陈平原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二十世纪中国小 说史》 袁进《近代文学的突围》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9)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胡翠娥《文学翻译与文化参与——晚清小说翻译的文化研究》
(三)译以致用的翻译目的(1)
严复、夏曾佑: “且闻欧、美、东瀛、其开 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是以不惮辛勤,广 为采辑,附纸分送。或译诸大瀛之外,或扶其 孤本之微。文章事实,万有不同,不能预拟; 而本原之地,宗旨所存,则在乎使民开 化 。 ” ——《 国 闻 报 馆 附 印 说 部 缘 起 》 (1897)
(三)译以致用的翻译目的(3)
梁启超: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 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 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 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 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 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论小说与群 治之关系》1902)
新意境入旧风格:旧瓶装新酒
2、“诗界革命” “余虽不能诗,然尝好论诗,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 鹦鹉名士占尽矣,虽有佳章佳句,一读之,似在某集中曾 相见者,是最可恨也。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 诗界之哥仑布、玛赛郎然后可。犹欧洲之地力已尽,生产 过度,不能不求新地于阿米利加及太平洋沿岸也……要之, 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虽然,诗运无绝之时 也。今日者,革命之机渐熟,而哥仑布、玛赛郎之出世, 必不远矣。” “欲为诗界之哥仑布、玛赛郎,不可不备 三长,第一要有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 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不然,如移木星、金星之动物 以实美洲,瑰伟则瑰伟矣,其如不类何。若三者俱备则可 以为二十世纪支那之诗王矣。”(《夏威夷游记》)
物之存亡,系其精气,咸所自已,莫获致之。方其亡也,虽 务存而犹亡;及其存也,若几亡而仍存。 ……然而自宋历 明,以至于今,彼古文辞,未尝亡也。以向之未尝亡,则后 之必有存,固可决也。(《古今文钞序》)
(二)梁启超的译意不译词
译书有二蔽:一曰徇华文而失西义;二曰徇西 文而梗华读;夫既言之矣,翻译之事,莫先于 《内典》;翻译之本,亦莫善于《内典》。故
(一)严复的信达wk.baidu.com(2)
窃以谓文辞者,载理想之羽翼,而以达以情感之音声也。 是故理之精者,不能载以粗犷之词,而情之正者,不可达以 鄙倍之气。……不佞之所从事者,学理邃赜之书也,非以饷 学童而望其受益也。……故曰:声之眇者不可同于众人之耳, 形之美者不可混于世俗之目,辞之衍者不可同于庸夫之听。 非不欲其喻诸人人也,势不可耳。 (《与梁任公论所译 〈原富〉书》)
(一)严复的信达雅(1)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
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 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 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 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译文取名深义,故词句之间, 时有所颠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题
今日言译例,当法《内典》。…凡译书者,将 使人深知其意,苟其意靡失,虽取其文而删增 之,颠倒之,未为害也。然必译书者之所学与
著书者之所学相去不远,乃可以语于是。近严 又陵新译治功《天演论》,用此道也。—— 《论译书》
译意不译词的翻译方法
英译自序云:用英人体裁,译意不译词,惟自
信于原文无毫厘之误。日本森田氏自序亦云: 易以日本格调,然丝毫不失原意,今吾此译, 又纯以中国说部体段代之,然自信不负森田。 果尔,则此编虽令焦士威尔奴复读之,当不谓 其唐突西子耶?(梁启超《〈十五小豪杰〉译 后语》)
(三)译以致用的翻译目的(2)
梁启超:“在昔欧洲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 学,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经历,及胸中 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于小说。……往往 每一书出,而全国之议论为之一变。彼英、美、 德、法、奥、意、日本各国政界之日进,则政 治小说,为功最高焉。……今特采外国名儒所 撰述,而有关切于今日中国时局者,次第译 之。” (《译印政治小说序》 1898)
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什法师有云:“学
我者病”。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
《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 之无文,行而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 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经理微言, 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往往抑义就词,毫厘千里,审择于斯二者之间,夫固有所不得 已也,岂钓奇哉! (《天演论译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