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1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

2 .痛痹(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4 .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

【治疗方法】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兼活血祛风,痛痹兼温经散寒,着痹兼除湿化浊,热痹兼清热消肿;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

肩部:肩髃肩髎臑俞

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

髀部:环跳居髎秩边

股部:伏免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

膝部: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方义:病痛局部取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通则不痛”,痹痛遂解。

加减:行痹加膈俞、血海活血调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痛痹加肾俞、关元温补阳气、祛寒外出;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加大椎、曲池清泻热毒;各部位均可加阿是穴。

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腰痛的病因非常复杂,临床上常见于西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变、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等。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寒湿腰痛温经散寒,瘀血腰痛活血化瘀,均针灸并用,泻法;肾虚腰痛益肾壮腰,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

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

方义:委中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加减:寒湿腰痛加灸大椎温阳散寒;瘀血腰痛加隔俞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灸命门益肾壮腰。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方义:由于坐骨神经痛有沿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放射疼痛两种情况,故循经取足太阳经穴和足少阳经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环跳为两经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乃筋之会穴,可疏筋通络止痛,故可通用。

加减:有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调腰部经络之气;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温经止痛;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化瘀止痛。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1.中经络

凡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属中经络。

⑴肝阳暴亢: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⑵风痰阻络:兼见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⑶痰热腑实:兼见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⑷气虚血痛:兼见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而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黯、苔白腻,脉细涩。

⑸阴虚风动:兼见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

2.中脏腑

凡以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为主症者属中脏腑。

⑴闭证:兼见神昏,面赤,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牙关紧闭,口襟不开,肢体强痉,二便不通,苔黄腻,脉洪大而数。

⑵脱证:兼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气息微弱,手撒口开,汗出肢冷,二便失禁,苔滑腻,脉散或微。

【治疗方法】

⑴中经络

治则: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的运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足三里疏通肢体经络。

加减: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镇肝潜阳;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化痰熄风;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清热豁痰;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益气活血;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滋阴潜阳;口角?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绝骨、纠内翻、丘墟透照海;足外翻加中封、太溪、纠外翻;足下垂加解溪、胫上;便秘加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⑵中脏腑

治则:醒脑开窍,闭证兼开窍启闭,只针不灸,泻法;脱证兼回阳固脱,重用灸法,补法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

水沟素髎百会内关

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素髎、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百会位于头顶,属督脉,内络于脑,醒神开窍作用明显;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运行。

加减:闭证加十宣、合谷、太冲开窍启闭;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回阳固脱;呼吸衰竭加气舍益宗气而调呼吸。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面口合谷收), 与近部腧穴翳风相配,祛风通络。

加减: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泻热;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头痛,又称“头风”,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常见于西医学的紧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以及脑膜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头颅外伤、脑震荡后遗症等疾病。头为“髓海”,又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头。若外邪侵袭或内伤诸疾皆可导致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而发生头痛。

【临床表现】

头痛的部位多在前额、巅顶、一侧额颞,或左或右或呈全头痛而辗转发作。疼痛的性质有昏痛、隐痛、胀痛、跳痛、刺痛或头痛如裂。

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及足厥阴经循行于头的不同部位,故针灸临床上可将前头痛、偏头痛、后头痛、头顶痛辨位归经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和厥阴头痛。

1.阳明头痛即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如青光眼)、鼻(如鼻窦炎)、上牙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2.少阳头痛即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3.太阳头痛即后枕痛,包括落枕、颈推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4.厥阴头痛即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

5.偏正头痛即前额及两侧头部的疼痛。

6.全头痛即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辨出具体的疼痛部位。

【治疗方法】

1.基本洽疗

治则: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以针为主,虚补实泻。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⑴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

⑵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风池外关足临泣

⑶太阳头痛:天柱风池后溪申脉昆仑风池

⑷厥阴头痛:百会通天太冲行间太溪涌泉

⑸偏正头痛: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内庭外关足临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