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在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人文地理学的知识是必须要掌握和理解的。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内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人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地域差异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分布。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以下内容:(1)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和人口特征等。
(2)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结构和功能等。
(3)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生产的地理特征、区域差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4)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生产的地理特征、空间布局和工业区划等。
(5)交通运输地理学:研究交通运输的地理特征、网络结构和区域联系等。
(6)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的地理分布、规模和影响等。
二、山东省的人文地理特征1. 山东省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渤海,背靠五岳之首泰山,地处“中国出发点”的战略位置。
这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 山东省的人口特征与分布山东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人口数量众多且分布不均匀。
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如济南、青岛、临沂等。
同时,山东省也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农业是该省的重要经济支柱。
3. 山东省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山东省拥有多个重要城市,如济南、青岛、烟台等,各城市间相互联系密切,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东省也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4. 山东省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山东省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省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1.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涵●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
●内涵: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于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人文地理的学科特性●社会性:①人文现象的分布式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区域性:①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括了区域研究特性,重视了区域特性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综合性: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
人文地理学所研究的人文环境本身是一个综合体。
3.地理大发现的动因●寻求贵金属、香料和贸易市场的欲求●扩展领土和开拓殖民地的政治意图●向东方传播基督教的热忱4.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分类●文化的特点:继承性、阶段性、民族性●文化的分类:①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
②制度文化:制约物质文化的发展,不随物质文化变化而变化。
③精神文化:文化整体的核心。
(价值观、思维观、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情感、民族信仰)。
5.当代国际人口的迁移特点●永久性国际移民规模下降●非永久性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际难民增加:政治难民、生态难民●发展中地区智力(人才)外流不断扩大●人口迁移空间的转移,亚非拉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6.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的生物性●人力资源的时限性●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性●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两重性●人力资源的增值性7.人口迁移的空间取向原则①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工商业中心②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③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④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⑤短距离迁移以女性居多,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⑥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⑦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动机以经济为主。
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包括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二地理学的产生,关键人物有哪些?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 时间:人文地理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以前2. 特点:古代人文地理学;探索、描述3.关键时段或事迹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即Geogrophe ,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自15世纪以后,随着人们对地球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地理大发现以后,人们的视野极大的开阔,从而加速了地理科学的发展。
对古代、近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和卡尔·李特尔(Karl Ritter,1799-1859)。
三西方人文地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四人文地理学的五大研究主题及其概念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三、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四、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五、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
文化区的定义:文化区是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理区域,它是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内涵: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如语言、民族。
构成:中心区、外围区、边缘区(过渡区)特征:(1)具有特征典型的核心区、相对一致的外围区、边界模糊的过渡带;(2)自然状态的形式,是自然形成的文化圈;(3)以文化的同质性和均质性为主要特征;(4)常常具有同心圆的模型空间模式。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 复习资料
第二节 人口分布于迁移
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也是人类创造一切生产
1.人口分布(P84)
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源泉。自然环境仍是人类生产和生活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
赖以进行的基础。可以说,自然因素始终是人口分布的
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影响因素。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水体 5.矿产资源。
测量人口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前述的人口算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术密度(亦称粗密度)。此外,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人口分 2.人口迁移(P89)
布与自然、资源、经济分布的空间关系,又提出了人口 概念 对人口迁移一词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是指人
土地密度、人口资源密度、人口经济密度等指标。法国 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
素作用更强,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 岸指向、平原指向。
(4)印度模式 先是高位静止阶段后进入早期扩张阶段。 中国人口分布 — 胡焕庸线
3.人口与发展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
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P82)
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
人口与经济发展(P83)
的关系 哈特向: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俄国: 巴朗斯基、萨乌什金:主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区 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 费根、康斯坦丁诺夫: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 经济科学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P10-P14): 美国 谢佛 区域学派 苏联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中国人文地理的发展(P14-P18) 近代:竺可桢、胡焕庸、李旭旦 复兴人文地理 现代: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文地理学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按二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按三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
二、区域研究的传统。
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
4、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被人称为“地理学之父”。
5、德国洪堡和李特尔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6、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7、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该书全文虽只1200字,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九州的山川、土壤、物产、田赋、交通、贡品以及少数民族,反应了当时我国各地的人文和经济面貌。
8、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的贡献有:一是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9、近代人文地理的代表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勇、张其昀、李旭日等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三种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石基础,精神文化石核心。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1.地理学的发展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二是近代地理学、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4.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一词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两位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5、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6、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首推张相文、竺可桢7、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便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认知的贡献;二是社会实践方面对决策的贡献;三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8、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2)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3)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9、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10、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2)文化的时间现象——人文扩散(3)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4)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5)文化景观,使我们理解上述五大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1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它不是在自然形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12、文化扩散可以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拉越大。
《人文地理学》全文复习资料
王恩涌《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解析:(三)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3.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
(1)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2)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3)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三个时期1、古代地理学(自远古地理思想的萌芽—19世纪上半叶):描述为主;2、近代地理学(大学设置地理讲座或地理系——二战结束):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3、现代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以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二、地理学研究对象当代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自然要素(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生物)和多种人文要素(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社会制度)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所组成的一个综合体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1)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2)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3)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2、区域性:1)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2)重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3、综合性1)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2)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在于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构想。
3)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横断科学、边缘科学。
四、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发展动力:地理大发现和一系列探险活动(新大陆的发现、新航路的发现、第一次环球航行)2、科学革命带来的冲击:科学分化3、其他科学的进步对地理学的推动: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影响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点1、研究内容:从对人文现象的描述发展到以人地关系的研究为核心。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人地关系: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表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改造和适应等。
2.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的形成、功能和变化,包括城市居民的分布、经济活动等。
4.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式等。
5.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
6.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组成等,包括人口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等。
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1.空间分析: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对地理空间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人类活动的地理规律。
2.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定位信息对地理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3.区位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研究地理空间上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和地位,揭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4.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地理心理学:研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态度和行为,揭示人地关系的心理机制。
6.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1.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布局和规划,关注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
2.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关注农村地区的城乡差距和农民问题。
3.旅游与文化遗产:研究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利用。
4.人口与移民:研究人口的分布、数量和结构,关注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5.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和变化,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6.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差异,关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重点内容梳理
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重点内容梳理一、人文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类的聚落类型和分布、交通与通信、工业与城市、人口与迁移、农业与农村、商业与服务业、文化与旅游等方面。
二、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聚落类型和分布聚落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的人口密度,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中居住并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地方。
聚落类型包括城市、城镇和村落。
聚落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形地貌、资源分布、气候条件等。
2. 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连接各个聚落的重要手段,对于地理空间的联系起着重要作用。
交通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促进聚落之间的联系和经济的发展。
3. 工业与城市工业和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化进程对于城市的产生、发展和空间格局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
4. 人口与迁移人口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迁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就业机会、生活环境等。
5. 农业与农村农业是人类的基本生产方式,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变化对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6. 商业与服务业商业和服务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零售业、批发业、金融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
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繁荣和聚落空间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7. 文化与旅游文化和旅游是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涉及到人类的多种文化活动和旅游行为,对地理环境和地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三、江苏省人文地理的特点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江苏省的人文地理具有以下特点:1. 城市发展密度大:江苏省的城市数量多、城市发展密度大,包括南京、苏州、无锡等一批大中型城市。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1、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它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以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2、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研究对象):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4、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1)古代(产生):a.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b.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名词;c.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
冯。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卡尔。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2)近代:(1)德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主要形成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赫物纳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2)法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法国学派特别重视小区域研究,重视实地考察。
主要为以白兰士为代表的人地关系学派。
(3)英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英国在人地关系理论方面受到法国学派的影响。
(4)美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美国的主要思想源于德国,但逐步形成特色。
(5)俄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其思想也主要承袭了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在经济地理学内形成了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两大学派。
(3)现代:现代人文地理学许多革新首先诞生在美国,然后影响到西方各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地理学发展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因此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地理学中心。
20世纪50年代出现计量地理学,60年代引发理论地理学,70年代倾向于人本主义。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1.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地关系理论主要包括环境决定论、环境响应论和人地相互作用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环境响应论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地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关系。
2.人类聚落与城市化:人类聚落是指人们集中居住、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对人类聚落和地理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包括人口集中、土地利用变化、资源消耗等方面。
3.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的文化现象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传播。
文化地理学主要包括语言、宗教、习俗、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文化地理学的核心理念是地域性和空间扩散。
4.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重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分异、社会空间结构等。
城市地理学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资源利用等。
农业地理学对农村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重要研究内容包括工业区位选择、工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工业用地利用等。
工业地理学对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7.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运输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重要研究内容包括交通网络、交通流量、交通组织等方面。
交通地理学对交通规划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8.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重要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地开发与管理、旅游环境影响等。
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9.思想流派与学说: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流派和学说,如环境决定论、理性规划、地域科学等。
了解这些思想流派和学说对于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3、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结构4、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者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二)人文地理学的地位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人文地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与空间研究: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第七卷1049—1650页)记载的是“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多种人文特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
即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
区域的观点:2w—where、what2、人地关系研究:人文地理学是揭示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w-what、where、why(现状)3、时间序列研究:人文现象的时间尺度和差异。
探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形成过程,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向。
4w—what、where、why、when思考:下列哪些问题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问题?♦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美国对外政策与美国对外贸易伙伴♦山东经济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城乡人口流动机理分析♦苏州旅游线路设计♦国际大都市定位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五、城市化机制: 1、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在决定性力量;2、农业生产力的 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3、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4、第三产业是 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5、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和延缓城市化进程;6、土 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城市化的牵引机制;7、技术市场建设是城市化的提 升机制。 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 (1)城市地域结构:中心商务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零售商业区、 文化区、混合职能区、郊区。(2)城市地域结构模型:1、同心圆模型(中 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家庭带、中产阶级住宅带、通勤带)2、扇形模型; 3、多核模型。 一、语言的产生及本质属性: (1)产生:劳动—后肢直立行走—肺部种声带得到发声—发出声音 劳动—获得食物—增加营养—促进人类意识和思维发展 (2)本质属性:1、社会性(语言中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 语言依赖于社会,社会也同样需要语言、语言的学习要于社会中的各种事件 结合在一起)2、交际性(交际工具)3、工具性。 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1)北方方言:占汉语方言区的3/4,使用人口占汉语 人口的70%,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九江以东,镇江以西的沿江地带, 湖北,云贵川大部分地区,以及广西西北部,湖南的西南角。(2)吴方言: 在南方各方言中历史最悠久,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浙江大部分地区。 (3)湘方言:湖南大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北部(4)粤方言:广东中部,西 南部和广西东南部。(5)闽方言:分布于福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省 的绝大部分地区。(6)赣方言:江西北部和中部。(7)客家方言:粤东、 粤北、闽西、赣南。
一、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 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研究对象的特定内核:1、注重区域和空间这一研究主线,(空间是物质对 象的一种秩序)2、人地关系的传统。 三、人文地理学学科特征:1、区域性,(1)人类活动表现出区域差异(2)人 文地理学注重区域特性的研究。2、社会性(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 会现象、活动、所以具有社会性。(2)影响社会现象形成和分布的因素主要 是人文因素,所以具有社会性。3、综合性、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4、历史性。 一、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向的 不断革新。3、现代地理学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文地理学(2)新中国 成立之后的人文地理学:1、1949至1978年处于停滞阶段(当时特殊的背景 强调经济地理)2、20世纪80年代是复兴阶段。3、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 阶段a,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空前繁荣b,研究内容有了更多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 究。c,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研究领域过于宽泛,带来了理论构建的困难, 研究层次有待深入,重地轻人) 展望未来:提高阶段,决策化、社会化、区域化、国际化、
人文地理学 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古代地理学地理思想萌发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描述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近代地理学设置大学地理讲座到二次大战学科内部不断分化现代地理学地理学革命时期(计量革命、理论革命、行为革命)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三大主题):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统一性、区域性、综合性第二节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麦金德,政治地理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是英国地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创立了一项世界观点。
他以提出“大陆腹地说”的全球战略观念而闻名于世。
他把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把世界岛最僻远的地方称为“腹地”。
地理学三原则:因果原则、综合原则、范围原则。
促使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的主要外在动力:地理大发现和探险活动、科学革命带来的冲击、其他学科的进步对的推动。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环境学派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德国)人地相关学派白兰士(法国)、白吕纳区域学派赫特纳(德国)、哈特向(美国)景观学派施吕特尔(德国)、索尔(美国)美国近代人文地理思想源于德国。
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计量革命、行为革命、方法变革。
第三节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中国人文地理学围绕文化区、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展开。
张相文编著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1909年发起创办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
第四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任务:1、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人地关系地域关系的理论、区有开发的综合研究;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涉及人类活动、社会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
在地理学考研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人文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备考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供考生参考。
一、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的定义与分类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发达的地区。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经济、社会、文化特征,可以将城市分为不同类型,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新兴城市等。
2.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和非农业转移人口。
城市化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推动工业化进程、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等。
3.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城市设计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于具体的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布局、美化等。
二、城市系统与城市体系1. 城市体系的层次与组成城市体系是指多个城市之间形成的一种有机关系。
城市体系可以分为全球城市体系、国家级城市体系、地区性城市体系等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城市组成。
2. 城市中心与城市辐射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地。
城市辐射是指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产业扩散、人口流动等。
3. 城市网络与城市交通城市网络是指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主要通过交通网络实现。
城市交通是城市中人口、物资、信息流动的重要保障,包括公共交通、道路交通、水路交通等。
三、社会文化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地区的聚居人口数量。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流动、农村人口迁移等。
2. 社会差异与社会问题社会差异指的是不同个体、群体在经济、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差异。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2.横断学科:现代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导致新兴学科的大量出现和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
横断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某一领域或某种物质,而是横向贯穿于众多领域甚至一切领域之中。
3.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5.文化扩散: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6.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的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7.文化景观:指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8.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9.结构主义: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现实。
10.人口转变: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11.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12.人种:是指具有共同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13.种族主义: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统治其他种族。
14.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5.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重点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
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性。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
人文现象的地理位臵的研究,他的恩不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特征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理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的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③综合性。
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与研究地球表面的人文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关系。
⒊古代、近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①古代人文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
②近代人文地理学: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开始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③现代人文地理学:⑴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⑵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⑶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有哪些流派?⑴德国赫特纳,“区域学派”,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注重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景观。
(2)英国麦金德,“政治地理学”,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3)美国森普尔和亨丁顿,“地理环境决定论”,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
索尔,“文化景观派”,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区域学派。
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个地方之间的变异性的科学。
(4)俄国巴朗斯基和萨乌什金,“经济学派”,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
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地理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
(5)重要地理学名人1、李旭旦:中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呼吁人文地理学的复兴,主要研究领域是人地关系和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翻译了《苏联地理》、《海陆的起源》、《地理学思想史》等。
编著《苏联经济地理概论》、《人文地理学概说》、《人文地理学论丛》等。
2、埃拉托色尼:古希腊著名学者,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 为地球,graphe为描述。
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他们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4、拉采尔:德国,“地理环境决定论”。
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首推拉采尔,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
5、维达尔·白兰士:“人地相关论”,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建立起来的法国学派主要特色是在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人文地理研究两个方面。
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法国学派特别重视小区与研究,重实实地考察。
5. 现代人中国文地理学的发展:1、1949—1979年,以经济地理学为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人文地理学衰弱的阶段。
2、1980—199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阶段。
3、1990年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提高阶段,无论是在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上,还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了较大发展。
6.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1、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
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7.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2)文化的时间表象——文化扩散(3)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4)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一般说来:一、接受外来的物质文化比较容易。
二、接受外来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比较慢,且需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过程】(5)文化景观:亦称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因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国外大多数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聚落型式、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8. 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域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在形式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
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由于其形成机制的差异,两者是不同的。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则是相互重叠,彼此有高度的一致性。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相比区内缺少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9.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由于扩散的传播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亦可称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①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
②等级扩散:这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③刺激扩散:这是某种文化现象,受到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迁移扩散:人是文化的载体。
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
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10.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①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②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③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④人类后的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11. 人地关系论①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②可能论:也称或然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③适应论④生态论⑤环境感知论⑥文化决定论⑦和谐论12.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13. 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①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大幅度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在工业化和社会化过程中,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和日益完善的服务②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③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14.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1、人口转变理论:1934年,法国科学家兰迪在《人口革命》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人口再生产类型随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而转变的观点。
他总结法国人口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序列”,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特点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两者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的自然增长率;第三序列即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却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入低。
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提出人口转变五大阶段模式:①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
②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
③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至最快尔后减速。
④低位静止阶段: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降至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状态。
⑤减退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
人口呈负增长状态。
2、人口转变模式①西北欧模式②日本模式③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与前两个模式相比,中国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另外,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存在)④印度模式3、人口与发展(1)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人类是自然环境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自然环境给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生存资料的同时,人们所从事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一切物质条件也都来关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优劣对人口发展、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也会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