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重庆市黔江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分析

重庆市黔江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分析

重庆市黔江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分析作者:唐琼芳,陈印军来源:《农学学报》 2014年第1期唐琼芳1,陈印军2(1重庆市黔江区农业委员会,重庆黔江409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总结了黔江区近几年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粮经立体种植型、林果药复种型、猪—沼—果(茶、菜、药)三位一体型、节水农业型、高效农业园区型5 种模式。

不同模式的规模、结构、效益不同,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黔江;生态农业;主要模式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522Analysi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in QianjiangTang Qiongfang1, Chen Yinjun2(1Qianjiang Agriculture Commission of Chongqing, Qianjiang 409000, Chongqing, China;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AAS,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ofQianjiang District. There are five types in total: three-dimensional planting mode of food and economic crop,compound planting mode of wood and fruits as well as herbs, trinity mode of pigs-methane-fruits(tea-vegetables-herbs),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high efficiency agriculture ecosystem. These patterns weredifferent in scale, structure and benefit.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o choosesuitable development mode.Key words: Qianjia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0 引言黔江区是农业大区,集大山区、大农村于一体。

重庆市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重庆市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重庆市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状况调研报告重庆市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状况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幅员总面积2397平方公里,2002年末,行政区划为3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12个乡,230个村(居)委(其中:176个村委会,54个居委会),1498个村民小组(其中:居民小组378个,村民小组1120个),年末人口为49.9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86万人,农业人口43.11万人)。

山地、丘陵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6%以上,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农业区,也是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区。

2003年5月,市委、市政府在黔江召开第三次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场办公会,市委书记黄镇东同志在会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渝东南建设成为特色经济走廊和渝鄂湘黔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高地,黔江应成为经济高地上的一座峰”,是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的商贸重地。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农资流通渠道进一步放开,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活动已不是传统的“采购加供应”,农资市场出现了经营渠道纷杂,以农村供销社为主渠道独家主宰农资市场的局面,已成为历史,现已变成农业服务部门、生产企业、个体等多头经营的格局,其中尤以个体经营占据了市场的大壁河山。

在经营中,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积极占领农资市场这块阵地,在农资货源上早做准备、扩大品种、增加数量,在价格上采取薄利多销策略,在服务中没有官商作风,将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直接送到农村、田头,农民在农资市场竞争的新格局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一、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基本情况近年来,国家对农资经营主体资格的限制减少,经营主体多元化。

随着农村供销社和农资部门的深化改革,农资经营渠道进一步放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02年以来,我区加大了对农资经营市场的管理,多次开展清理、整顿,保证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

全区农资货源充足,价格趋向平稳。

2002年,我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销售总额达到10503万元。

黔江调研报告

黔江调研报告

黔江调研报告黔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黔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的方法,整合各种数据和信息资源,全面了解黔江地区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黔江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产业链较长,主要包括水稻、蔬菜和茶叶等。

同时,黔江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2. 生态环境状况黔江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山高水长,空气清新,水质优良。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森林资源退化等,需要进一步加以关注和治理。

3.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黔江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过于传统,科技含量不高,产量和品质有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还没有形成全域旅游的格局,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亟待加强。

四、调研建议1. 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引导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开拓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水土保持和水环境治理的力度,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对河流和湖泊的水质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治森林火灾,推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3. 发展全域旅游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制定旅游规划,推动旅游景点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旅游效益。

4. 引导企业投资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企业投资黔江地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投资环境,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提高企业的发展动力。

5. 增强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五、总结黔江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具备了较好的发展潜力。

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

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

2 . 5 万 只、 家禽1 1 0 万 羽。 围绕 “ 大 力提 高烟 叶 质 量 和 单 产 量” 目标 , 全 力优 化 烤 烟种 植 结 构, 建 成 水市 、 石家 等国家级 烤烟 基地 单 元4 个, 种 植
烤 烟5 . 2万亩 , 收 购烟 叶1 o . 3 2 万担。 建 成桑 园基 地1 o万 亩, 完 成 养 蚕4 . 1 4万 张, 产 茧3 . 1 4万 担, 同比增长 2 7 . 7 6 %, 实现 收 入5 8 8 6 万 元, 同比增 长
为主 的优 质 水 果基 地 7 2 2万亩 , 实现 产 量1 . 4 3
万 吨。 建成 加 工型 蔬菜 基 地 1 o万亩 、 保 供 外 销 蔬 菜基 地 l 5 万 亩。 稳步 发 展中药材 、 花 卉、 茶 叶 等特 色 产业 , 基 地 规模 突破 6万 亩。
2 . 农旅 融合 发展 成效 初显。 阿 蓬 江 休 闲农
主 体 发展 的实 施 意见 》 , 采取 以奖代 补 、 贷款 贴 息、 项 目资 金 支持 等 方 式, 加速 构 建 “ 企 业 做 加 工 和市 场 、 专业 合作 社 搞 服 务 、 家 庭 农 场和 大 户抓 生 产 的产 业 联 合 体 , 促 进 各经 营 主 体 之 间构建 紧 密型利 益联 结 机 制, 支 持农 业 经营 主 体 做 大 做 强, 带 动农 户抱 团形 成 “ 产 业 航 母 , 推进 产 业 集群 式发展 , 有 效提 高产 业附加 值 。
特色农业l 经验
2 0 1 6 年度重庆市出 版专 项资金资助项目
黔江 :着力打造 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
近年来, 重 庆 市 黔 江 区 依 托 渝 东 南 生 态
生 产 自动化 、 生 产 智能化为 手段 , 着 力提升 农 业

重庆市黔江区猕猴桃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重庆市黔江区猕猴桃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简晓英 ,代利红 ,桂德莲 :重庆市黔江 区猕猴桃特色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与建议
劳务支出总计在2 8 0 万元左右 ,为2 3 0 余名农民工提供 就 1 7 名技术 员 ,但与3 6 个 村的分布面积对 技术的要求相 业岗位 ,人均增收8 2 0 0 元,果农效益 明显 。随着业主、 大户逐年投产见效 ,其带动作用将更趋强劲 。
关键词 猕猴桃 ;特 色产业 ;对策建议 ;重庆市黔江 区
中图分类号 :F 3 2 6 . 1 3¥ 6 6 3 . 4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 6 7 3 — 8 9 0 X ( 2 0 1 3 ) 1 l 一 0 6 5 — 0 3
重 庆市黔江 区狠抓特 色产业发展 ,近 年来将猕猴 猴桃盛花期( 4 月2 7 日至5 月6日 ) 阴雨连绵 ,授粉受 到严 桃产 业作为继 生猪 、蚕桑 、烤烟 三大骨干 产业之后 农 重影 响 ,导致 坐果率 低 ,猕猴 桃产量 仅3 0 0 0 t ,产 值 户增 收的 主导产业 ,先后从 资金 、技术 、品牌培 育等 5 4 0 0 万元 ,每6 6 7 m 平均产值5 8 0 0 元 ,均 价1 8 ;  ̄/ k g 。
截 至2 0 1 3 年3 月 ,黔 江 区 已建成 红心 猕猴 桃基地 面积
1 . 2 . 1 业主辐射带动 ,基地 呈规模发展趋势
坚持 以 “ 一个龙头企业 能带动一个产业 ”的发展
0 . 2 7 万h m 2 ,产 量4 2 0 0 t ,产值 实现6 5 0 0 万元 ,分 布在 思想 ,引进 实力企 业助推产业发展 ,采取 “ 公司+ 基地
l 5 个街道 ( 镇乡 )、3 6 个村 。
+ 农户 ”的运 作模 式 。 目前 ,按照 “ 依法 、 自愿 、有

浅谈黔江区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谈黔江区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猕猴桃源产我国,世界猕猴桃栽培面积约10万公顷,产量100万吨,中国是主产国之一,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目前,主产县栽培面积87万亩,年产33万吨,重庆市黔江区的具体情况如下。

1发展现状1.1种植基地初步形成,生产规模逐年递增。

2002年,我区开始将红阳猕猴桃引种至金溪镇金溪和长春居委种植,当年面积就达到1250亩,2003年又在金溪的7个村(居委)发展了1309亩,2004年扩展到金溪河流域的金溪、太极、水田、正阳、新华5个镇乡12个村(居委),种植面积3370亩。

2005年增至15个村(居委),种植面积3693亩。

全区2007年猕猴桃结果面积2310亩,实现总产量(社会产量)412吨,与2006年相比增58.5%,实现产值210万元,均价5.1元/千克,亩平产值900余元,户平产值2750元(按结果户数)。

2008年投产面积达到3087亩,实现总产量800吨,产值400万元。

1.2大户示范作用明显,带动效应开始显现。

今年我区猕猴桃普遍长势良好,特别是去冬今春栽植且整地彻底、管理到位的果园,完全能实现“一年栽苗子,二年搭架子,三年结果子,四年数票子”的目标。

今年投产果园也长势喜人,亩平产量在750斤左右,产值在2500元以上。

个别的亩平产量可达1500-2000斤/亩,产值达到5000元/亩以上。

目前,参与猕猴桃产业开发的企业4家,种植面积1590亩,占总面积的10%。

随着业主、大户逐年投产见效,其带动作用将更加强劲。

在金溪镇、太极乡、新华乡的一些农户已尝到了发展猕猴桃产业的甜头,生产积极性明显高涨。

1.3合作组织稳步发展,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随着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全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相继建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架起了企业与果民、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物资供应、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问题,进一步密切了该产业各环节间的联系,推动了猕猴桃产业化经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重庆市黔江区发展碳汇林业的效益与SWOT

重庆市黔江区发展碳汇林业的效益与SWOT

现代经济信息碳汇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的朝阳产业。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成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并要求建立体现生态价值的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必将助推碳汇林业的发展。

目前来看,碳汇林业在国内其它地方已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在发展条件更加优越的渝东南地区却是难觅踪迹。

因此,笔者以黔江区为分析背景,探析碳汇林业在本区的发展效益与潜力,力图为渝东南地区各级政府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时提供一种新的战略选择与决策参考,促进渝东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碳汇林业的效益评价林业碳汇是一项“双赢”机制,它解决了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问题,且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林业发展的资金,解决由于森林的外部性引起的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建设。

对于黔江来说实施林业碳汇项目主要有三个效益:1.经济效益。

黔江境内大部分地区以低中山为主,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5%,农村居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条件较差,随着森林工程推进,过去大量用于生产生活的土地将成为林地,在一定时期内将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

据专家研究,一棵10年大树,95%是生态效益,只有5%是砍伐后当作木材用的经济效益。

发展碳汇林业,使得看不可见的生态效益也可以获得收益,从我国在全球率先实施的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林业碳汇项目“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的情况看,该项目中4000公顷新造林地在30年里可吸收50多万吨二氧化碳,将由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按照4美元/吨的价格购买,交易总金额可达220万美元。

此外,该项目还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数万个临时就业机会,产生40个长期性就业岗位,有5000个农户将可以从出售碳汇以及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中获得收益。

从该项目可以看出,林业碳汇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巨大的,能给当地林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扶贫方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黔江区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黔江区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黔江区为例发布时间:2021-10-29T02:26:28.574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8期作者:谭波[导读] 根据2020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33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04元。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摘要:立足于本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分析黔江区在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机装备能力薄弱、农产品品牌名气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较小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路径选择,为加快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为黔江区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山地农业;发展路径;黔江区一、黔江区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路子的意义1.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根据2020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33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04元。

根据公报可见,全区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有较大的差距,农村居民还仅靠传统农业的发展来提高收入是不行的。

因此,为了加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黔江区提出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逐渐增加农民的收入,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当前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农产品知名度,让黔江区的农产品立足西南、走向全国、面向世界,才能更具竞争力的在国际中参与竞争。

3.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时刻要重视乡村环境保护。

在过去传统的农业发展当中存在重农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大量使用农用化肥、废弃农用薄膜田地乱丢、农作物秸秆焚烧等对农村环境具有严重的损坏作用。

黔江产业分析报告

黔江产业分析报告

黔江产业分析报告1. 引言黔江位于中国重庆市中部,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本报告将对黔江的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经济现状和发展潜力。

2. 经济概况黔江地区经济总体稳定增长,主要以工业为支柱。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该地区的GDP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3. 主要产业3.1 工业黔江地区的工业发展较为成熟,主要涵盖了冶金、机械、化工、电力等领域。

其中,冶金行业是黔江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多家大型冶炼企业。

机械行业也发展迅速,黔江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3.2 农业黔江地区的农业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当地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

此外,黔江的茶叶种植业也有较长的历史,当地的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3.3 旅游业黔江地区的自然风景优美,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例如,三峡大坝是仅次于世界级旅游胜地长江三峡的一个重要景点。

此外,还有许多山水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4. 发展机遇与挑战4.1 机遇黔江地区作为中国内陆城市的重要工业基地,享有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

随着国家对内陆城市的重点支持,黔江将有更多的机遇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4.2 挑战黔江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过于依赖传统制造业,创新能力较弱。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交通和物流成本较高,对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5. 发展建议基于对黔江产业分析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应该加强对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落户黔江地区,促进产业升级。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提供更多的人才培训机会,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入黔江产业发展。

•提升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

政府应该加大对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整体物流效率。

•拓宽旅游业发展渠道。

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推出更多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到访黔江地区。

重庆市黔江区产业脱贫成效实证调研——以深度贫困乡镇金溪镇为例

重庆市黔江区产业脱贫成效实证调研——以深度贫困乡镇金溪镇为例

重庆市黔江区产业脱贫成效实证调研 以深度贫困乡镇金溪镇为例田 富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绝大部分贫困人口的 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仍有部分贫困群众还处于贫困边缘,收入仅略高于贫困标准线㊂实现现有贫困人口稳定脱贫㊁已脱贫人口零返贫㊁贫困村常住人口零致贫,都需要持续增收的产业来支撑㊂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是2017年6月由重庆市参照国家确定深度贫困县的标准,按照 三高一低三差三重”识别标准,从全市甄选出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㊂黔江区仅此一个深度贫困镇㊂当前,金溪镇各贫困村都培育了自己的产业,但大多数仅仅播撒了产业的种子,到底能不能有较好收益,是否可持续都有待考证㊂本课题旨在分析深度贫困镇金溪镇的案例,通过 解剖一只麻雀”,提出有针对性的㊁可行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真脱贫㊁不返贫提供参考㊂一、金溪镇产业发展概况(一)基本概况黔江区金溪镇幅员84平方公里,辖8个村(社区),耕地面积2.95万亩㊂全镇有6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0.72%㊂自2017年9月成为深度贫困乡镇以来,产业发展粮经比从最初的9∶1转变为现在的1∶9㊂按照最初 1555”产业发展规划,即15000亩蚕桑㊁5000亩水果㊁5000亩蔬菜,蚕桑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逐步铺展开来㊂现目前,已新发展蚕桑9455亩,发展优质蔬菜5390亩,特色水果5407亩, 蚕桑+”立体农业5011亩,全力打造山地现代蚕业基地,规模已初步显现㊂(二)新型经营主体情况截至目前,全镇共成立专业合作社15个,覆盖8个村(居)(长春村成立合作社5家),引进龙头企业6家㊂一是围绕蚕桑产业发展,先后成立了露菲合作社㊁顺青颉合作社等5个专业合作社,357户农户将2781.43亩土地折价入股注入合作社㊂二是以合作社形式在金溪居委实施700亩特色水果基地㊁望岭村实施300亩三清桃示范基地㊂三是在金溪居委由重庆市黔江区亦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㊁老苕地家庭农场牵头实施1600亩高产草肉牛养殖项目㊂四是引进青菜头加工厂,充分利用蚕桑地闲置季节,提高复种指数,园地套作轮作2000亩青菜头优质蔬菜基地㊂五是引进姵琳农业,建设渝东南最大优质种蜂场和中蜂养殖场,各村集体经济根据经营情况实施分红㊂六是引进润民公司组建了重庆醉氧农业股份合作社,发展土泥鳅㊁淡水鱼养殖60亩,澳洲大龙虾养殖项目40亩,在全域实施水产养殖项目225亩㊂(三)产业到户情况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产业2.98万亩(含复种指数),覆盖农户4898户(含多样种养殖),其中建卡贫困户582户共2128人,户均增收0.42万元㊂围绕 1555”产业发展规划,已发展的9455亩蚕桑,覆盖农户2064户,其中建卡贫困户447户;蔬菜5390亩,覆盖农户1326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03户;猕猴桃㊁脆桃㊁青脆李等特色水果5407亩,覆盖农户1459户,其中建卡贫困户202户;水产养殖190亩,覆盖农户37户,其中建卡贫困户9户;中蜂养殖1700箱,覆盖农户986户,其中建卡贫困户285户;香猪养殖1000头,其中带动农户26户,贫困户7户㊂2019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5元,增长10.11%,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8562元,增长21.6%㊂501(四)利益联结机制情况一是积极发展 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共享模式㊂根据参与实际经营的资产折价确股,按田地1.5股每亩,土地1股每亩,林地1股每亩进行折算,200元每股;参与合作社运营的财政补助资金或捐赠资金不直接折算股份,只从资金投入的第三年开始至合作社续存期,每年按投入资金总额的6%提取作为村集体收益,村集体收益部分按5:10:15:20:50比例,按村级办公经费(含人才培养金)㊁村组干部报酬㊁扶贫济困金㊁公积公益金㊁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别持有㊂二是深入推进 村集体+龙头企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带动模式㊂回引优秀人才返乡创立重庆卫之情服饰公司,每年拿出总利润的5%和帮扶集团联系订单利润的1.5%用于向村集体经济分红,村集体经济成立扶贫济困金,向贫困户进行帮扶,现已招录工人77名,其中建卡贫困户33名,残疾人11名,人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㊂三是大力发展 致富示范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互助模式㊂倡导一个致富示范户至少帮助5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种养结合㊁经销农产品,发展经济稳定脱贫㊂二、金溪镇产业脱贫的主要经验(一)强化责任落实一是明确工作思路㊂确定了 1236”工作思路,即坚持1个目标:全力打造全市高质量的脱贫示范镇;突出2个重点: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协调发展;提升3项保障:全力做好教育㊁医疗保障和人居环境改善;实施6亿建设:全面完成总投资约6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㊂二是理顺建设机制㊂围绕高效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一个项目㊁一位领导㊁一套班子㊁一抓到底的 四个一”工作机制,责任区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区级责任部门作为项目业主,组织项目实施;镇村两级负责宣传发动㊁征地拆迁和矛盾纠纷调处㊂三是靠前集中审批㊂从区发改委㊁区财政局㊁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委㊁区审计局㊁区扶贫办等部门抽调有关负责同志及工作人员,采取进驻金溪镇集中办公的方式,切实提升项目前期审批效率,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监督监管,清单计价㊂四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㊂按照既定目标要求,全力打造全市高质量脱贫示范镇,建立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围绕 1555”产业发展规划,各村分摊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绩效考核,有效提升镇村干部积极性㊂(二)强化督促指导一是落实责任倒排期限㊂金溪镇8个村(社区)分别对辖区建设项目及人物分派逐个梳理㊁明确村组责任人㊁建立进展情况台账,倒排工期,建设进度㊁投资计划细化到周㊁月㊂二是坚持周统计㊁月通报㊂各责任单位落实1名信息员,每周五将进展情况报执行指挥部办公室汇总㊁通报㊂由区扶贫办会同区委督查室㊁区政府督查室等每月对项目产业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结果通报区级责任部门㊁相关企业及驻村工作队所在单位,并抄送指挥部组成人员㊂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度滞后的按程序规定进行处理㊂三是技术指导责任到人㊂根据主导产业分布情况,成立金溪蚕业工作站,聘用5名专业技术人员,将8个村的蚕桑户分摊任务包干到人,实行从共育到出蚕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㊂(三)聚焦精准扶贫一是对象精准管理,按照 338”识别帮扶方法,每月对辖区农户进行摸排,做到户户见面㊁人人过关,确保应进则进㊁应退则退㊁应扶尽扶㊂二是因户精准施策,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人员,围绕蚕桑㊁水果㊁蔬菜和特色种养殖逐户对贫困户进行产业规划㊂三是充分发挥帮扶优势㊂充分发挥市卫健委帮扶集团作用,助推各村产业㊁就业及农产品销售,创办扶贫车间,成功打造 金溪护工” 金溪被服” 金溪农场”三大扶贫品牌㊂(四)强化党建引领一是强化 两个覆盖”㊂将8个村(社区)全部纳入后进支部进行整改,投入资金80万元升级改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投入资金23万元配齐村办公设施;按期转正党员6名,发展预备党员5名㊁入601党积极分子9名㊂二是强化人才提升㊂全年调整村支 两委”主要负责人4名,选聘专职干部2名㊁本土人才1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名单25人,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40名,签订建卡贫困户减贫带贫协议348户㊂三是强化专项治理㊂学习中央㊁市㊁区扶贫领域典型案例通报15次,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监督检查专项行动3个,批评教育㊁提醒谈话党员干部40人次,运用第一种形态集中通报扶贫领域的作风问题6件10人次㊂三㊁金溪镇产业脱贫的困局(一)贫困户参与度不够高,产业后期推动乏力金溪镇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重点通过政策支持㊁大户带动㊁技术保障等方面落实,整体来看,全镇大部分主导产业蚕桑都是以合作社的形式在推动,而贫困户的产业程度不高㊂以金溪镇望岭村为例,主导产业蚕桑1845亩,贫困户自己发展仅120亩㊂通过调查统计数据,65%的贫困户认为用地成本高,25%认为资金投入压力大,7%家里没有劳动力,3%认为没有收益㊂从全镇已发展的产业总数来看,贫困户产业占比14.7%,其中依托大户土地入股和务工增收的比例为85%,真正自己发展产业的仅15%㊂(二)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扶贫产业主体(企业㊁合作社和大户)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扶贫的核心,政府通过财政贴息㊁政策补助㊁优惠贷款等方式鼓励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但与贫困户并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㊂全镇现有的15个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基本都以土地入股分红㊁合作社二次返利等初级方式进行;这些联结模式主要靠经营主体的诚信㊁意愿来维系,缺乏政策性㊁制度化的保障和约束㊂部分贫困户依托的资源为财政补贴资金或者小额信用贷款,能够享受的收益主要是这些资金带来的短期的㊁固定的现金分红,和企业㊁合作社的效益无关,这种利益联结方式虽然短期内保证了贫困户的收益,但是由于产业扶贫项目是有实施期限的,期限到了之后贫困户的利益很难再得到保障㊂就目前情况而言,经营主体不多也不强,新型经营主体数量有限,同样面临着市场的考验,如果产业项目亏损,村民及贫困户自组织化程度又低,贫困户的脱贫成果就没有保障㊂(三)主导产业溢价能力弱金溪镇将蚕桑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蚕桑产业具有抗风险能力强㊁见效快㊁不愁销的优势,但缺点是溢价能力弱,收购价格低㊂2019年黔江区的蚕桑收购均价40元每公斤(加补贴),而周边地区像涪陵区的收购均价为48元每公斤,咸丰收购均价为55元每公斤㊂综合来看,由于受地方收购企业的影响,黔江区蚕茧价格未能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相邻区县的收购价格不统一,黔江地区在周边区县的收购价中,属于较低的价格,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蚕桑种植户的积极性㊂(四)科技含量低,劳动力消耗大桑蚕产业是种养殖相结合的产业,属于较为传统的农业产业,由于山区基础条件差,利水保肥效果差,这就决定了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㊂金溪镇全镇共有14880人,外出务工5740人,占总人数的38.6%;在家人口中,大多数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占比高达10.9%,这对桑蚕产业发展壮大和延伸产业链条产生较大制约㊂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重点推动省力化养蚕㊁规模化养蚕㊁分批分次养蚕㊁综合开发等途径来解决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但投入较大,一般蚕农接受不了,加之在养蚕过程中部分人操作不当或不按照技术流程养殖,从而导致效果不佳,影响全年收益,也影响了贫困户的脱贫成效㊂四㊁产业脱贫长效发展的建议(一)建立论证充分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选择是基础,利益联结是关键,持续拉动是根本要求㊂贫困地区的基础现状和劳动力结构决定了脱贫必须靠产业发展和利益联结带动㊂一方面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贫困户要从产业可持续发展中获得收益,这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㊂要通过充分论证选择产业,优化本地产业结构㊁延伸特色产业链条㊁激发本土产业活力等方式,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村社资源优势以实现产业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内部化的关键环节,这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㊁稳定贫困人口增收渠道的必经701之路㊂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最主要的是各扶贫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机制㊂一是实现方式多样化㊂如构建参股合作型㊁流转佣工型㊁要素供给型等利益机制㊂二是要增强农户的 自我参与”和 造血能力”㊂政府政策性投入的资金形成的例如光伏㊁水利设施㊁农机具等固定资产可以以股份形式量化给贫困户,鼓励贫困户以自有资源(土地㊁技术)入股结成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实体,积极探索 资金变资产㊁资源变股金㊁贫困户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使贫困户和合作社㊁企业㊁村集体等结成利益共享㊁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体,从而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㊂(二)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解决 谁来种地” 如何种地”的迫切需要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在于劳动生产率㊁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较高,具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㊁规模经营适度㊁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等㊂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明确政策扶持重点领域,带动贫困群众比例要求等做出经营主体的选择㊂通过鼓励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化立体农业㊁机械㊁平台培训,来提供复合型人才支撑㊂通过建立健全劳动力回引机制,鼓励青年队伍回乡干事创业,提升新型主体群体质量㊂通过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整合相关资源,构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来解决经营主体后顾之忧㊂通过探索组织模式,创建防范基金,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能力㊂(三)建立产业扶贫效果考核评价机制产业发展前景好不好,带贫效果怎么样,要有一个综合的考核评价机制㊂评价指标至少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社会效果㊁生态影响和经济效益㊂合理设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综合评估农业产业发展对推进脱贫攻坚㊁全面小康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促进程度,体现农业产业发展对当地农民收入增加的范围㊁程度和效果,对利益分配机制的公平性等㊂实施生态效益评价,充分做好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的评析,将农业生产发展和自然生态循环相关联,正常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重点分析评判产业发展的正负影响和不同时期㊁不同空间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破坏或影响㊂如对于石漠化地区,发展像蚕桑㊁茶叶等产业来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就有明显的生态效益㊂又如要发展肉牛产业,就要考虑饲料饲草的周年均衡供应等㊂确定经济效益指标,充分遵从市场规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实际以及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可从直接经济收益和间接经济收益两方面综合评价㊂直接经济收益直接与农业产业挂钩,以销售收益为主㊂间接经济收益要从产业上游的原材料㊁农用物资供应,产业下游的物流与营销,带动关联的农村劳动力投入㊁拉动相邻产业发展等方面评判㊂(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产业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特别是青年人才㊂基层党组织㊁驻村干部要发挥组织优势,创新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培养本土脱贫致富带头人,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积极引进产业技术管理人才,为产业振兴以及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㊂出台和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引进外来乡贤带领㊁投资人才㊁本土人才回乡创业等长效机制㊂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落实培训长期计划,经常性开展田间地头技术指导㊂激励关怀创业队伍,开展定期联系㊁定期走访㊁定期扶持 三定服务”,建立联系服务制度,对优秀人才实行点对点引导扶持,帮助解决创业或就业问题㊂基金项目: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2019年度校(院)级课题 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可持续性研究 基于黔江区深度贫困乡镇产业发展的调查”成果(项目编号:CQDX2019B-018)㊂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责任编辑:粟 超801。

17.对黔江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的调查

17.对黔江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的调查

17.对黔江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的调查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对我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的调查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是顺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现实选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几年来,我区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土地利用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遏制了耕地抛荒撂荒。

这些积极有效的探索,具有较为显著的实践创新意义。

一、我区土地规模经营基本情况根据各街道、镇、乡上报数据统计,我区耕地总面积68.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7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04亩。

根据调查数据,截至2012年9月底,我区耕地规模经营面积为13.65万亩(其中田4.44万亩、土9.21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为20%;规模经营土地(本文所指规模经营土地为农村土地中的耕地)主要发展种植、养殖业(占比大概为9:1),亩产值为3365元;主要由10个龙头企业或公司、460个专业合作社、连片经营10亩以上的123户种植大户带动实施了土地规模经营。

1994年,阿蓬江镇麒麟村流转土地120亩种植青蒿、濯水镇蒲花社区流转土地500亩发展林经作物,开启了我区土地规模经营的先河。

二、我区土地规模经营主要模式我区土地规模经营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形式逐步多样化但运行欠规范。

通过对全区土地规模经营形式进行总结分析,主要有业主租赁经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土地股份公司经营和“园区+业主”经营5种模式。

(一)业主租赁经营模式。

全区112个业主按租赁经营模式实施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6.6万亩,占全区规模经营土地的48.35%。

年产值29929.5万元,亩产值4534元。

——组织形式。

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流转给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或其他社会业主经营,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约定流转时间和流转价格等。

一个业主租赁若干农户承包地。

——运行机制。

黔江: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黔江: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黔江: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黔江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开局之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年。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黔江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0年前三季度黔江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29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较上半年提升19个位次;居渝东南地区第3位,较上半年提升2个位次。

坚持底线思维,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黔江区坚持底线思维,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不误农时抓好农业生产,加强农产品保供,做到生产有力、供应有序。

一是粮食播面稳定。

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政策,调动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的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全年实现粮食播面72.3万亩,预计产量22.99万吨。

2020年小春粮食播面20.72万亩,产量4.82万吨;油菜播面12.41万亩,实现产量1.43万吨;完成大春作物播面51.58万亩,预计产量18.17万吨。

二是蔬菜生产稳步增长。

预计全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27.9万亩,产量预计33万吨,产量同比增长10%。

其中食用菌、加工用辣椒、地牯牛等特色蔬菜基地水稻生态种植提升种植效益(杨敏 摄)文/杨泽迁4.5万亩,高山蔬菜2万亩,羊肚菌预计种植4460亩。

建成蔬菜出口示范基地3000余亩,订单销往港台地区3500吨,全区“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三是畜禽恢复较快。

全力推动生猪产业“11152”工程建设,六九畜牧公司50万头无抗生猪、新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保供基地等大型龙头企业生猪产业化项目有序推进,新建生猪规模场42家、供种母猪场20家、肉牛规模场18家。

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入手,分析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现状在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主要包括水果业、茶叶业、特色蔬菜业、畜牧业等领域。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万州区的红心柚、南川区的沙梨、酉阳土鸡、石柱黄桃等农产品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重庆市政府也加大了对特色效益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一定程度上,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尽管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单一。

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主要以水果、茶叶、特色蔬菜等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一旦某种产品受到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就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2. 产品质量不稳定。

部分农民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一些质量安全问题,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市场销售不畅。

重庆市部分特色农产品由于基础设施滞后,无法及时、新鲜地送达市场,导致销售困难,也无法实现良好的价格。

部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市场推广不到位。

4. 技术创新不足。

部分农民对新技术不够了解,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产品档次较低,市场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5. 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重庆市农业生产中存在一些污染问题,特别是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这些污染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重庆市黔江区大力五大产业确保增收脱贫

重庆市黔江区大力五大产业确保增收脱贫

龙源期刊网
重庆市黔江区大力五大产业确保增收脱贫
作者:
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5年第11期
一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继续巩固“3+X”产业体系,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覆盖建卡贫困户在30%以上。

二是培植乡村旅游业。

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入股、务工等方式,参与高山休闲旅游地产开发经营和乡村旅游服务,打造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

三是发展特色生态工业。

培育和引进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促进农、工、贸一体化协调发展。

四是发展电商扶贫产业。

推进电商产业发展,推进和指导贫困村做好电商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

五是发展林下经济。

依托丰富林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综合发展林产品加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项目。

(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重庆市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状况调研报告

重庆市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状况调研报告

重庆市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状况调研报告报告名称:重庆市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时间:2021年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重庆市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状况,分析相关问题及存在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进行,内容包括经营规模、经营主要产品、销售渠道、销售情况等。

实地访谈主要针对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业合作社等进行,内容包括市场需求、供应链情况、政策支持等。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经营规模:调研结果显示,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以小规模居多,占比约为60%。

大规模经营者相对较少,占比约为20%。

2. 经营主要产品:调研发现,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主要以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为主。

其中,农药占比最高,约为40%,其次是化肥和农机具,占比分别为30%和20%。

3. 销售渠道:主要销售渠道为农业供应市场和农业合作社。

农业供应市场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主要集散地,农业合作社则是多数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渠道之一。

4. 销售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的销售情况一般,约占比60%。

销售良好的占比约为30%,销售不佳的占比约为10%。

5. 市场需求: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需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农作物种植情况、政策扶持等。

调研发现,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有一定波动性,且受到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

6. 供应链情况: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链相对较短,主要由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等环节组成。

调研发现,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存在断档和不平衡的情况。

7.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研结果显示,黔江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同时建议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四、调研建议1. 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和市场化运作。

2. 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市场营销能力培训。

黔江经济调研报告

黔江经济调研报告

黔江经济调研报告黔江经济调研报告一、引言黔江是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上游,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

本次经济调研将对黔江市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黔江市经济概况黔江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蔬菜、水果等。

此外,黔江还以矿产资源丰富而闻名,如重晶石、钛铁矿等。

旅游业也是该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

三、黔江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 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黔江市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传统劳动力和传统农业技术,农产品供给不稳定,质量不高。

2. 产业结构不合理。

黔江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缺乏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

3. 基础设施薄弱。

黔江市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限制和束缚。

四、黔江市经济发展的机遇1.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

作为长江沿线城市之一,黔江市将能够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受益,加快发展步伐。

2. 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对黔江市的农产品和旅游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这将为黔江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黔江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调整产业结构。

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黔江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结论黔江市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同时也有着良好的机遇和潜力。

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黔江市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希望。

山地特色现代效益农业发展研究——以黔江为例

山地特色现代效益农业发展研究——以黔江为例
展 的 主要 策略 。
[ 关键词 ] 黔 江区 ;山地特 色;现代 效益 ;农业发展 ;生态优势 [ 中图分 类号 ] F 3 2 7 [ 文献标识码 ]A
山地是我 国非常常见的地形之一 ,作为江河 的发源地 ,山地 2 . 1 基础条件落后
是生 态环 境重要的保护屏障更是促进生物多样性 的宝库 。在我 国
1 黔江区发展 山地特色现代效益农 业的意义
1 . 1 发展山地特色现 代效益农业是发挥资源优势的体现
根据黔江 区的 自然 资源分析 ,其 处在 武陵 山区 ,森林蓄积量
非常 大,高达 2 0 0万立方米 ,全 区森林覆盖率达 5 0 %,但是根据 的。 调查 发现该地 区的林地综 合产 出仅 为每亩地 4 0元左右 ,这 也就 2 . 3 缺乏品牌 效应 说 明林业 的发展对 于促进农 民整体收入 的效果 非常微小 。从土地 近年来 ,随着 国家对 于黔 江区发展 的重视 ,该地 区的农业产 资源分析 ,该地 区田地 和果 园的面积都非 常广 泛人 均土地 占有量 业虽然取得 了一定 的发展 ,但是 由于山地特色产业 刚刚起步 ,所 丰富 ,这样就 为特色农业产业 的发展奠定 了非常好 的条件基 础 , 以产业规模较小 ,带 动力不强 ,一些龙头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 而且黔江 区是 近几年才发展起来 的 ,所 以它整体的工业不多 ,受 综合实力不强 ,很多优质农产 品由于没有 品牌效性导致在市场 中 到污染程度小 ,并且 土壤 中有害物质 残留较 少 ,这 样的土地优势 占据 的份额不大 ,所 以缺乏 品牌效应就导致黔江 区的农业发展受 是非常适合发展绿 色农业 的 ,所 以充分利用地 区特 色发 展效益型
农业是发挥资源优势的体现 。
调 整 方 向

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

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

黔江: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
李奉轩
【期刊名称】《农家科技》
【年(卷),期】2017(000)001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李奉轩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农委信息调研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谋变——黔江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扫描 [J], 阮晓芳;娄红淑;
2.山地特色现代效益农业发展研究r——以黔江为例 [J], 冉敏芳
3.借农业综合开发之力打造山地农业升级版——黔江区山地生态复合型农业发展之路 [J], 杨泽迁
4.融合发展好戏连台——水城县着力打造山地特色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 [J], 张周虎
5.围绕市场抓主业“五抓”举措促发展——重庆市黔江区沙坝乡山地特色效益农
业显成效 [J], 张乙军;薛根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黔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黔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黔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年(卷),期】2013(14)6
【摘要】黔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以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民俗文化、纳凉度假为主要依托,突出产业化、特色化,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创新体制机制,规范行业管理,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观光农业园区,建成了生态观光农业基地30余万亩,
【总页数】4页(PI0023-I0026)
【关键词】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黔江区;观光农业园区;效益农业;旅游发展;民俗文化;创新体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r——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J], 李志洁;杨广群
2.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的通知农企发[2013]6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名单 [J],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在2018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上的讲话 [J], ;
4.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J], 无
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J], 刘竹珍[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江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研究
作者:董英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3期
黔江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越来越多的本土人才选择回乡创业,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但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中面临着原材料供应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品牌提升难度大等问题。

以重庆尝必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

一、黔江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重庆尝必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围绕土家传统特色食品进行链式开发的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500万元。

公司集产品研发、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主要产品有土家渣海椒、盐菜、豆豉等,拥有“送饭宝贝”、“尝必乐”2个自主品牌,获得渣海椒、盐菜等产品发明专利5项。

一直以来,公司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品质求发展、以品牌求突破”的经营理念,坚持从源头著手,严格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程,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全面推广应用了地膜覆盖移栽、营养块漂浮育苗、动物粪便发酵等绿色技术,所有原材料达到无公害标准。

1、原材料供应不足。

公司每年对辣椒、儿菜原材料的需求量是上千万吨,但是根据目前公司在白石的种植基地数据看,白石的产量完全达不到公司的需求,为了产品的正常供应,公司每年都需要从乡外甚至是区外采购辣椒、儿菜等原材料。

区外采购一方面会增加相应的运输费和人工费,另一方面在运输途中,因长途运输,原材料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耗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损失。

造成本地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老百姓局限于传统辣椒种植模式,普遍缺乏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虽然公司会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种植失败的现象,导致优良品少、残次品多,效益不高;二是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孺,发展农业产业的劳动力有限,同时认为辣椒、儿菜带来的效益本身并不是很高,积极性不高。

2、基础配套设施滞后。

企业当前的发展趋势较好,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生产链的优化,发展中却出现容易融资难、配套设施滞后等为难题。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融资难。

原建设初期,因对相关政策的不熟悉,厂房建设用地为农用地,没有工业用地指标,造成固定资产投资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押资产,进而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二是环保设施滞后。

公司厂房在前期建设时,未提前开展环评和环保备,未按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排污系统、废水处理站等环保设施,据了解目前废水处理站虽已建,且已申请验收,但目前验收的最终结论还未下达。

三是交通不便利。

尝必乐公司位于白石乡中河社区,白石距黔江城区53公里,贯穿石黄片区的两条道路主要是S202、X090,公司若从外地购买原材料和将成品销往市
场,均需要通过这条必经之路。

但是马斯口、梅子关每年均会出现山体滑坡、塌方、沉降等各种安全隐患,年年整修,整修时间少则一两周,多则三四月,道路整修给物流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

加之在运往区外的时候,本身就存在物流成本高、运抵时间长、货物偶有破损等问题。

3、品牌提升难度大。

在全市甚至是全国,诸如渣海椒、盐菜等农产品的相似产品和品牌太多,最出名的有老干妈、饭遭殃这种大品牌,尝必乐作为一个本土的小品牌,没有特别突出的口感和市场占有力,在市场开拓方面缺乏有力的竞争,要想把尝必乐这个品牌全面推广出去还存在很大的制约性。

造成以上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尝必乐的品牌效应不强,销售网络扩展还不够。

二是专业人才引进难、成本高、留不住。

因地处偏远乡镇,高层次人才不愿意来,即使引进来了,短时间内又会离开,人才流动性太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不够。

二、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优化种植,强化技术指导。

一是公司可通过自主或依托村集体代为流转土地的方式,将闲置的土地集中流转过来,付给农民租金(若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同时也应支付村集体相应的承包组织费),由公司聘请当地的村民集中种植辣椒、儿菜,落实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管理。

二是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的优势,建立党支部、基地、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为村集体提供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和产中的耕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服务,以村集体承办实施股改投,组织种植辣椒、儿菜。

另一方面让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资金入股、保底收购等方式参与分红,让农户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到辣椒、儿菜的种植中来,就近就地增加原材料的产量,减少从外地购买原材料,从中减少中间的运费和人力耗费。

三是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品种研发投入,加强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并组织专人加强对种植农户进行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争取政策,加大配套设施建设。

在政府现行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良好政策下,积极争取区级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完善环保配套设施。

3、创新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

一是依托白石政府正在打造的“凤舞白石”公共品牌这一契机,借助“山韵黔江”这一大品牌的效应,大力宣传尝必乐渣海椒、盐菜、豆豉等农产品,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等大型展销活动,不断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在抓好传统销售模式的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形成“线上+线下”互促互进,创新推进电子商务产销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加快与淘宝、阿里巴巴、供销e家、京东等网络平台的合作,授权产品销售,产品入驻农贸市场、学校、超市、专卖店等,带动渣海椒、盐菜、野鸡蛋等本地土特产品实现全国无边际销售。

(作者单位:409000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