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第五章第1节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1.2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件
政治家最重要的演讲和决策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和信息网络与公众直接见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及时提供民意测验和有关信息全民选举将变得更加容易政治上长期以来通行和沿用的以少数人代替全体人民表达意志和行使权利的代议制将因此而获得崭新的补充方式政治民主化将进一步加强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定义。
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5、将引起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化信 息
网络的开通,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 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集中办公的需要 减少了,许多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通 过电视讲话可举行会议,通过虚拟现实 管理系统可操作机器进行生产。
种种情况表明,信息技术对人类 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比其它任何一 种社会技术更加巨大和深刻。
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4、对教育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多 媒体、交互式、图形显示及音频视频功能,将创造一 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丰富的教学 资源。学生在家里可受到与学校一样的教育,通过网 络进行讨论,请教师解答疑难问题。据报导,这种教 育方式比代现教育方式可减少40%的时间和30%的费 用,学习速度提高30%~50%,并多学30%的课程。 这意味着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尤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提供了除教学教育之外的 多种教育途径,使“受教育机会人人平等”的人类崇高 信条变成现实,从而为信息时代人的全面发展铺平了 道路。
第五阶段:前四个阶段都只有局部意义,影响也有限.6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了 第一个用于军事目的计算机网络。9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扩大。只是 这一阶段,才把电信、电话、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连接起来(多媒体传输)。目 前为止,几乎每个国家都与国际互联网有联接,从电子邮件到互联网的全部功能。 信息技术在这一阶段的飞速发展开始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1.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
网络计算方法能满足 科学研究巨型计算的 需要
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进 行科学探测
◆加速产业的变革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孕育了一个新的产 业——信息产业,这是计算机和通信为主导的高 科技智力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 一。
其次,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的产业,即第一产 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 性行业)的变革,给这些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内容。
信息技术也渗透到商业、金融业、服务业、保险 业、医疗卫生业等第三产业中,导致了第三产业的 新革命。如电子商务、自动取款机、计算机转账、 电子付款、信用卡等使传统的金融概念发生着改变; 远程医疗、专家系统等使现代医疗改变了专家资源 受地域限制的局面;
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产业变革的作用还表现在对 传统管理方法的改进上。如以前,关注物质资源、 人力资源的管理,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对信息资源 的管理了。
信息技术已全面深刻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即使 是一些传统的职业岗位,“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 技术”也成为用人单位必不可少的招聘要求。
◆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思想、新观 念层出不穷。例如,近年来,人们的教育观念发 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因特网的海量信息和学校面 前,人们开始接受和实行自我教育、远程教育。 而“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等观念日益被人 们所认同。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
学习目标: 1.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 学习的影响。 2.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能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安全 防护 。 3.认识技术的两面性,形成对待技术的正确方法。 4.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 和生活中的问题。 5.知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应该遵纪守法,自觉抵制 不良信息,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目录比较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目录的比较与分析报告一、前言1.团队成员:万剑、康梅琳、江莉娜、吴芳2.调研时间:2011年9月20日—2011年9月26日3.调研对象:五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目录,作者与出版社分别为(1)李艺、董玉琦,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2)应吉康、洪如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沪教版)(3)徐福荫、李文郁,广东教育出版社(粤教版)(4)祝智庭,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图版)(5)陶增乐,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教版)4.调研的缘由在国内,信息技术课程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进入中学学科体系,由于各个地区发展程度不同,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因此,“一纲多本”教材政策逐渐取代传统的“一刚一本”教材政策,成为我国中学教材编写的主流。
多元化的教材必然给学生和教师的选择提出了挑战,研究信息技术教材目录,可以使教师全面把握教材,为教师选择相关教材提供合理的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是否体现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改精神,教材编写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
各版信息技术教材目录整体上反映了教材的编写特征、编写理念以及各自的侧重点。
教材的编写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研究信息技术教材,是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提高的前提条件。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两个模块,其中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其与义务教育联系最为紧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也是其他选修部分的前提。
因此,其重要性也可想而知。
并且,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五套信息技术教材通过了2004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初审,成为了首批进入试验区进行试验的教材,随着信息技术教材的推进,其适用性将变得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选取“信息技术基础”为研究对象,对五个版本的《信息技术基础》的教材目录进行横向比较,挖掘各版教材的优势与不足,为各版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合理的依据。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全书教材分析(必修)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浙教版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编写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教材之后,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操作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教材内容设计结构来看,本册教材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
其中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全书课时分配计划如下表所示,大约需要3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计划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编码”以及信息技术三节。
这一章是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讲,通过介绍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信息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
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也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产生对生活中新技术的信息敏感度,能够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
同时,通过一定情境案例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所体悟,并且让其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本章的重点是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应实例说出其特征。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本章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首要环节,分为四节。
第一节“信息获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有效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同时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通过搜索引擎的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会在网络中高效查找所需信息;第三节“网上资源检索”,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信息资源的方法;第四节“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初识二维码》教学设计1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初识二维码》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作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5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第一节“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部分的补充教学,虽然本章并没有涉及二维码的相关知识,但让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是本章课标设置的初衷。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日新月异,二维码作为当下被广泛使用的信息技术,对社会、个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必要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所教班级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二维码,知道一些二维码的应用,也能够使用一些通识软件进行自主学习。
但基本没有亲手制作过二维码,对二维码的生成原理也缺乏了解。
为此,教学过程中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和资源,让学生动手体验制作二维码,在激发起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的分析二维码的生成原理,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领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技术同样承担了立德和树人的双重责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三个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1)信息意识:通过二维码的运用、二维码的原理分析。
(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会并掌握二维码的生成方法。
(3)信息社会责任:体验二维码带来的负面问题,养成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价值观。
在教会学生运用技术运用的同时,还要养成不用技术进行有损他人的行为,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
四、教学目标目标维度行为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维码的应用领域;(2)掌握二维码的生成方法;(3)知道二维码的制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二维码制作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2)在学习二维码生成原理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二维码的应用领域,深切感知信息技术与生活的高度融合;(2)通过动手制作二维码,激发学习的兴趣,提升动手的能力;(3)通过学习二维码的原理,体会信息技术中相通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信息技术知识归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信息技术知
识归纳
本文档主要归纳了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内容。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概要:
第一章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信息技术的定义及作用
-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网络安全与法律法规
-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威胁
- 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信息安全与伦理
-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要素
- 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 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第四章版权与知识产权
- 版权的概念和作用
- 知识产权的分类和保护方式
- 合法合理使用知识产权的原则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个人发展
- 信息技术对个人研究和生活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创业机会
- 信息技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归纳。
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章节。
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必修)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概要第一章绪言1、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信息、物质和能量。
2、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型、时效性。
要能够分辨题目所给例子具体体现信息的哪些特征。
3、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要能分辨出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载体。
4、了解信息技术及其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好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内涵: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5、了解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并能列举出每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等等。
第二章信息获取按照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并能熟练区分。
获取信息的方法:阅读法、文献法、访谈法、视听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网络检索法、遥感遥测法等。
网络信息检索的分类:1、目录检索;2、尖键词查询。
要能区分并举例(例如每种检索方法常用的网站)。
掌握网络信息下载的方法。
信息价值的判断:1、准确性;2、客观性;3、权威性;4、时效性;5、适用性。
要能够鉴别和评价具体实例。
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1、信息加工:人们将已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信息应用的需要,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类型,对信息进行的分类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转换和存储等加工过程。
现代信息加工的主要手段是利用计算机处理。
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tdoc)、wps、飞腾2、排版系统和pagemaker.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 (*xls)、金L U表3、格、cced 等。
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化的声音信息。
计算机中4 '广泛应用的数字化声音文件有两类:一类是专门用于记录乐器声音的MIDI格式的文件;还有一种是采集各种声音的机械振动得到的数字文件WAVo采样的频率和量化的精度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和数据5、量。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1.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硬件、软件、网络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组成和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概念。
讲解:详细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组成和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第二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等。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文件管理,掌握基本的文件操作。
2.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
计算机的文件管理:文件夹的创建、文件的复制、剪切和删除等。
2.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操作,加深对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知识。
2.4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知识。
示范:示范进行计算机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机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章:网络的基本使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上网的基本操作。
让学生了解浏览器的使用,掌握基本的上网技巧。
3.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上网的基本操作:连接互联网、使用浏览器、搜索信息等。
3.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上网操作,加深对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浏览器的使用方法。
全国通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知识要点
全国通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知识要点(一)一、信息技术基础(书本第一章和第七章内容)1、能够判断哪些是信息判断信息的方法:(1)消息(2)载体且载体中有实际的内容意义(必须先有载体,再有内容意义)2、信息的4大特征,并能够进行判断①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②信息可以被存储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3、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进制之间的加、减、乘、除)①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运算规则为“逢二进一”②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信息,但是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
(0,1,2,3,4,5,6,7,8,9,A,B,C,D,E,F)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
③进位制的标识二进制 B 如:(110)2 110B十进制 D 如:(110)10 110D十六进制 H 如:(110)16 110H4、信息的编码①字符编码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来表示,国际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
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种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A:65 a:97 大小写相差:32ASCII码在计算机中存储时只占1个字节,即存储一个(英文)字符需要1个字节②汉字编码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汉字编码方案有GB2312、GBK、GBl8030汉字编码GB2312在计算机中存储时使用2个字节编码,即存储一个汉字需要2个字节GBl8030对收录的字符分别以单字节、双字节和四字节进行编码。
③多媒体信息编码a、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
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越好,但是它的数据量也越大。
b、图像的基本单位是像素(pixel)。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第一章绪言一、信息1.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的含义:(三种典型的观点)香农的观点: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维纳的观点: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钟义信的观点: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2.信息的基本特征: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性、普遍性等例如: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人们不关注昨天的天气情况,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看做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支柱是通信技术。
例如: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传播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2.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各种技术(微电子技术、遥感遥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新业务、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微电子元件与光电子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电子元件和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将层出不穷;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将趋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信息获取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信息需求的确定:确定信息内容和信息的类型(文本、数据、图片等),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内容及类型。
2.信息来源的确定:确定信息来源时需考虑可用的信息来源和可靠的信息来源·3.获取信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选择对应的信息获取方法。
高一信息技术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举例描绘信息技术对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信息安全防备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计算机能否中毒,认识计算机犯法的常用方法,能够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
3、感情目标:建立网络沟通的安全意识,自觉按照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要点剖析1、信息技术引起的问题及如何防备:来自哪些方面,会带来如何的结果等。
2、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特色、危害。
三、难点剖析1、解决网络安全的门路:立法门路、技术门路、个人防备。
2、信息技术引起的矛盾与问题:认识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健康的要素,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四、教课方法1、议论法;2、讲解法;3、任务驱动法;五、教课过程师:同学们,我们常常听闻此刻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和浸透力改变着人类的生活,那么表此刻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一个问题。
第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而后列举出你的平时生活中碰到了哪些信息技术产品。
生:电话,电视,DVD,,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信息化不单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同学们阅读教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后列举出信息技术在某一领域中的应用。
生:教育,医疗,金融,汽车,,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在带人类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自然也带来了各样矛盾和问题,此中最拥有代表性的就是计算机病毒。
同学们碰到或者听到过计算机中毒的状况吗?中毒的计算机有什么样的表现?下边请同学来描绘一下电脑中毒后的反响。
生:速度慢,死机 ,,师:对拉,假如你的计算机出现了速度减慢、文件丢掉或许无故增加、储存空间减少、不停从头启动等异样状况,那么你的计算机很可能就是中毒了。
看来感染了病毒的计算机就像人感染了甲流病毒相同,不可以正常工作,那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一样吗?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能传染给人吗?请同学们看课本,回答这些问题。
第五章_教案_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教案模版〖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两面性、由此进一步引发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的、负责任的利用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学习目标〗知识性目标:学习并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
技能性目标: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网络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趋利避害的利用信息技术。
情感性目标:在利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建立良好的道德感、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课题:.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反映当前社会中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素材,最好是直观的,生动,如:一些影象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讨论,由学生形成若干意见。
3.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分类,提炼出本节的框架结构。
如有的学生讨论的对个人的影响,有的学生讨论的对社会的影响,有的学生则看到了信息是一把双刃剑;由此形成本节框架。
二.展开本节内容;1.将学生按照讨论意见的分类不同编三组,有每一组分别对信息技术对个人、社会及两面性进行学习、探讨、总结。
2.每一组对自己的结果形成书面,以便进行交流。
3.各组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完成学习过程。
三.思考、评价大家一起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评价,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共识,从而明确学习的目的,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网络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趋利避害的利用信息,建立良好的道德感、责任感。
〖所需课时〗 1 课时〖课前准备〗设备: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学生:上网操作。
教师:过程记录表、作品引用记录表、活动评价表等。
〖相关资料〗《信息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活动安排〗可以把活动及分组讨论的方式穿插在课堂活动中进行。
让学生自主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完成教学目标。
〖评价方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查找的内容,并且采取组间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组间交流。
信息技术(基础篇)教学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篇)教学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2.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第三章: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3.1 文字处理软件Word让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格式化文档等让学生了解Word的高级功能,如插入图片、表格、公式等3.2 电子表格软件Excel让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格式化表格等让学生了解Excel的高级功能,如数据排序、筛选、图表制作等第四章:互联网的基本使用4.1 浏览器的使用让学生掌握浏览器的的基本操作,如打开网页、搜索信息等让学生了解浏览器的安全使用方法,如防范恶意网站、保护个人隐私等4.2 电子邮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如发送、接收、管理邮件等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礼仪和注意事项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生活5.1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购物、出行、娱乐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方式的影响5.2 信息技术的安全与道德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如防范病毒、保护个人信息等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道德问题,如网络欺凌、知识产权等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6.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作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件6.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及现状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七章: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7.1 网络通信技术让学生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技术,如TCP/IP、等让学生了解网络通信的应用,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7.2 信息安全与防护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如防范病毒、黑客攻击等第八章: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8.1 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字媒体的概念、特点及分类让学生了解数字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8.2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定义、特点及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处理方法,如图像、音频、视频处理等第九章:信息检索与利用9.1 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概念、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与方法9.2 信息利用与创新让学生了解信息利用的重要性与方法让学生了解信息创新的概念与途径第十章: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10.1 信息技术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10.2 信息技术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编程基础11.1 编程语言与逻辑思维让学生了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编程逻辑思维的重要性11.2 常见编程语言简介让学生了解Python、Java、C++等常见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与应用领域第十二章:移动信息技术12.1 移动设备的基本使用让学生了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移动设备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2.2 移动应用的开发与使用让学生了解移动应用的基本概念与开发流程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移动应用并安全地使用第十三章:云计算与大数据13.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云计算的定义、特点与服务模式让学生了解云计算的应用领域与前景13.2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数据的定义、特点与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与应用价值第十四章:与物联网14.1 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的定义、发展与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14.2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定义、特点与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技术,如传感器、无线通信等第十五章:信息技术教育与终身学习15.1 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15.2 终身学习与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信息素养的基本能力,如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应用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互联网的基本使用、信息技术与生活、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编程基础、移动信息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教育与终身学习。
2023年高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后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 消息中故意义旳内容称为信息。
信息论旳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可以用来消除不确定性旳东西”。
2.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旳三大资源: 信息、物质、能源。
3.常用旳信息技术: 通信技术、计算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4.信息载体:在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旳媒介, 是信息赖以附载旳物质基础。
5.信息旳重要特性: 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6.信息处理旳工具: 算盘、电报、、计算机等。
计算机是常见旳信息处理工具。
7.信息处理旳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搜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公布。
8.信息处理旳一般规定: 信息旳获取要全面、信息旳加工要精确、信息旳体现要规范、信息旳传播要安全。
9.计算机作为常见旳信息处理工具旳特性: 高速、自动、精确。
10.信息技术: 简称IT, 指在信息旳获取、整顿、加工、存储、传递、和运用过程职工采用旳技术和措施。
11.常见旳替代人旳信息功能旳信息技术有: 感测与识别技术、计算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控制与显示技术。
12.现代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 尤其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 以计算机技术为关键、以通信技术为支柱,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旳旳科学技术群。
13.现代信息技术旳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
信息技术旳五次革命:(1)语言旳产生。
揭开了人类文明旳序幕, 是信息体现和交流手段旳一次关键性革命, 大大提高了信息旳体现质量和运用效率。
(2)文字旳发明。
突破了时空旳限制, 使人类可以跨越时间、地区传递和交流信息。
(3)造纸术和印刷术旳发明。
使知识旳积累和传播有了可靠旳保障, 使信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也许, 为人类旳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14.(4)电报、、广播、电视旳发明和普及应用。
使得人们在传递信息方面获得了更大旳自由,使传播信息旳途径、载体、方式和措施都发生了质旳飞越, 使信息交流前进了一种新旳纪元。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授课时间:36-40课时▶授课教师:卢双霞▶授课对象:高一全体学生课程目标(一)绪言1、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体会到信息是无处不在的。
2、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史,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
(二)信息获取1、让学生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不同来源,并能根据信息需求确定来源。
3、让学生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方法。
4、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方面的伦理道德的一些基本要求。
(三)信息加工与表达1、通过对信息加工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各种传播载体,掌握对原始信息的转换、分类、整理等处理方法。
2、通过对信息的再加工,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信息,了解利用工具软件制作信息作品。
3、让学生了解信息作品的发布方法与基本步骤。
4、通过对计算机与信息处理之间关系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利用现在软件处理信息,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
5、让学生了解并尝试用算法或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6、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智能信息处理方式。
(四)信息资源管理1、让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2、让学生对立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识。
3、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4、让学生体会利用数据库进行检索信息带来的方便。
5、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
6、让学生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五)信息技术与社会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影响。
3、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4、教会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
5、教会学生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6、让学生了解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标准。
7、巩固和评价学生对本教材的学习情况。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言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约1课时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出约1课时第二章信息获取2.1信息需求的确定约1课时2.2信息来源的确定约1课时2.3获取信息的方法约2课时2.4信息价值的判断约3课时小结约1课时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3.1信息的加工约7课时3.2信息的集成与交流约5课时3.3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约2课时综合活动制作资料网站约1课时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4.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约1课时4.2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约2课时4.3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约1课时综合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约2课时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5.1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约1课时5.2信息技术与青少年约2课时综合活动数字鸿沟约3课时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1、采用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2.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高中信息技术沪科教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
.
资料二:
我国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 14.8%,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并引发 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单亲少年偷钱在他乡上网两年,母亲服毒自杀 ·连续打了一天游戏,18岁高中生精神紧张猝死网吧 ·南京一高中生十天十夜不回家,出了网吧不认识妈 ·母子无法沟通,男孩出走逗留网吧迪吧10天 ·四川:少年索要上网费未果,捂死奶奶毫无悔意 ·暑期学生更迷“网婚”,情感“过家家”家长担忧 ·一少年痴迷网络失踪60天,慈父苦学QQ跨省寻子
.
八、设计说明
网成瘾的孩子越来越多,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 的社会问题。当孩子们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时, 他们往往缺乏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对自己的行 为也缺乏自制力。在这种状况下,家庭、学校 和社会应该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三个环节。学校 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上网 的利与弊,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发表学生对 上网的一些见解,树立健康上网理念。通过一 系列活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成年人的网络天 空,还孩子一个清澈明亮的网络世界。
如何快速准确的在互联网上收集所需资 料
在收集整理资料中促进学生关注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建设,逐步形成正确的价 值观。
.
五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引导法、演示法、指导法, 以任务驱动模式达到教学效果。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有关信 息,然后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自 己对网络的态度,最后以辩论的形式发表自 已的观点。整个过程,就是要指导和帮助学 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理念。
.
2、任务驱动,分组探究
学生分组及探究课题一览表: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信息技术与社会(教案)
⑶创造新的人类文明【投影】【板书】【师】当然,技术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在让人类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新问题,刚才我们讨论过了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喜的部分,接下来我一起看看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悲哀。
3.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投影】【板书】【师】刚才同学们例举了许多事例,书上给我们将其归纳为哪些矛盾?(竖列)A“开放”与“安全”·计算机病毒破坏·黑客入侵·网络陷阱B“共享”与“尊重”·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作品.盗版、侵害他人知识产权C“自由”与“规则”·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反动或不健康信息.诽谤、恶意中伤他人等D“虚拟”与“现实”·网瘾现象·网绍孤独症【投影】A“开放”与“安全”【师】因特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传送和获取信息。
但是这种开放的特征也面临者【生举例】病毒、网络陷阱(网络丢装备);盗版、剽窃;上网上瘾;【生答】“开放”与“安全”,“共享”与“尊重”,“自由”与“规则”,“虚拟”与“现实”A【案例分析】·病毒类:损失上亿元1.熊猫烧香---破坏性2.约会提醒——分裂性3.某高中信息技术老师的恐怖值宿---玩笑性·网络陷阱:通过老师给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形成统一意见。
培养学生的表达,全员动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使知识达到思维共享。
强调作用,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重点记忆。
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印象。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经验和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何更好的预防病毒•安装杀毒软件升级•u盘使用前要杀毒•不要轻易接收别人风波不禁令人拍案叫绝之余也会感到毛骨悚然,将人们的隐私暴露无疑。
搜索引擎本身不是关键词搜索而是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引发玫瑰血案22岁的林明是安徽人,2004年中招过后,通过网络认识了四川女孩周春梅。
两个月后,两人在网络上确定了恋爱关系。
(望奎二中)信息技术课知识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课改规划纲要望奎县第二中学信息技术组本书共五章:(共计:36课时)其中:(一章2)、(二章6)、(三章18)、(四章5)、(五章4)第一章:绪言(本章建议2课时)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的特征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第二章:信息获取(本章建议6课时)第1课时: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来源的确定第2课时:获取信息的方法(上)第3课时:获取信息的方法(下)第4课时:信息价值的判断第5课时:综合活动(夸夸我的家乡)(上)第6课时:综合活动(夸夸我的家乡)(下)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本章建议18课时)第1课时:信息加工需求的确定第2课时:文本信息的加工第3课时:数据信息的加工第4课时:图片信息的加工第5课时:声音信息的加工第6课时:视频信息的加工动画信息的加工第7课时:集成的一般过程第8课时:信息作品的制作(一)第9课时:信息作品的制作(二)第10课时:信息作品的制作(三)第11课时:信息作品的制作(四)第12课时:信息发布与交流第13课时: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第14课时:智能信息处理第15课时:制作资料网站(一)第16课时:制作资料网站(二)第17课时:制作资料网站(三)第18课时:制作资料网站(四)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本章建议5课时)第1课时: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第2课时: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第3课时: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第4课时:综合活动(信息资源管理)(上)第5课时:综合活动(信息资源管理)(下)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本章建议4课时)第1课时: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青少年第3课时:综合活动(上)第4课时:综合活动(下)二00七年五月。
高中计算机会考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象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信息的发出方(信源)-----信息的接收方(信宿)对信息认识三种典型观点信息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和认识。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2、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依附性、传递性、可处理性、真伪性(空城计)3、信息技术(简称IT):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
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1)语言的产生与应用(2)文字的创造和使用(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容量单位换算1TB= 1024 GB 1GB=1024 MB1MB=1024KB1KB=1024 Byte 字节1B=8bit 位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IP v4由32位4组二进制数组成,如http://218.5.5.242:9013第二章信息的获取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1)确定信息需求(2)确定信息来源(3)采集信息(4)保存信息2、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1)文本:.doc; .wps ; .txt ; .pdf(2)图形图像:.jpg和.bmp都是静态图片的格式; .gif 文件很小,主要应用于网络上(3)动画:.gif ; .swf(4)音频: .wav ; .mp3 ; .midi(5) 视频:.avi ; .mpg ; .mov ; .rm3、常见搜索引擎的方法(p11)目录搜索和全文搜索(关键词搜索),使用关键字搜索,搜索条件越具体,返回的结果越精确。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信息技术》(必修)第五章第一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②认识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③认识技术的两面性.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②体验信息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③能够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教学重点】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科技进步、个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
【教学理念】本节课设计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而学习任务的完成,靠的是学生自己,符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以小组讨论、小组间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投影设备,使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总结归纳知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这是新西游记和老版西游记中对同一个故事的拍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版本中的特效镜头让人们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在20年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作出新版西游记中的种种特效.早在15年前,卡梅隆就已写好了80页的《阿凡达》剧本草稿,并将可能用到的特效技术一一列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帮助这些技术臻于完美,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阿凡达》终于以60%的电脑动画场景,3000个特技镜头,冲击了人们的眼球。
二、阐述课题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发展,给影视作品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引起了科技与社会的巨大变革.下面我们先看课本上提出的几个问题:①信息技术给个人带来了那些便利和实惠?②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那些变化?③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就业产生那些影响?④信息技术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⑤信息技术促进那些科技的进步?⑥信息技术加速了那些产业的变革?⑦信息技术创造了那些人类文明?带着这几个问题,结合个人自身情况,我们再来看一个短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开放”与“安全”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途径:
① 立法途径 ② 技术途径 ③ 个人防范途径
信息技术与个人生活
• 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
2、“共享”与“尊重” 3、“自由”与“规则” 4、“虚拟”与“现实”
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 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1、充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2、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
①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② 加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礼仪
信息技术与个人生活
• 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① 加强病毒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② 保护好自己的作品 ③ 避免网络陷阱的伤害 ④ 警惕信息污染 ⑤ 保护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4、终生学习,迎接挑战
讨论:数字鸿沟
1 • 什么是数字鸿沟? 2 • 数字鸿沟怎样表现? 3 • 数字鸿沟导致后果?
谢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
高中信息技术
目录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 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 •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和问题
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 充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 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 •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终身学习,迎接挑战
1、“开放”与“安全” 计算机病毒:编制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 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 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特点:潜伏性、传染性、复制性和攻击性等 黑客:计算机系统的非法入侵者。 网络陷阱:别有用心之徒乘人不备之机利用因特网设 置骗局。
信息技术与个人生活
信息技术与个人生活
• 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 ① 给个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② 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方式 ③ 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 ④ 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与个人生活
•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 促使科技进步 ② 加速产业改革 ③ 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信息技术与个人生活
• 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