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乡村四月》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读写“蚕”、“桑”两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能默写出来。

3、体会诗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朗读和默写这首古诗,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复习《咏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齐读。

2、同学们学过哪些诗,诗中出现了时间的词语?

3、今天,就让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认识一下四月的乡村是怎样的?(板书课题:乡村四月)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一)读准字音。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学生字词,多音字。

(1)指名学生读古诗,正音。

(2)指导写字。

①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蚕、桑”。

②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③学生在生字本上写,每个生字写一遍,教师巡视。

3、齐读生字。

4、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二)读准节奏

教师: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同学们,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谁能试着读出节奏来?

1、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读完,说说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二二三)

2、介绍七言律诗的朗读节奏。(教师在黑板上划分节奏,学生在书本划分节奏)

3、开火车朗读。(注意朗读时注意音断气连)

4、师生对读。(教师上句,学生下句)

三、再读古诗,悟诗意。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赛过了老师,让老师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美,真棒!读诗是不是读出节奏就够了呢?对,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读懂它的意思,读出它的情感来。

1、自读、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读这首诗。

(2)参照注释,小组理解诗意。

读完之后,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汇报

教师:你读懂了哪一句?是通过什么方式读懂的?(参考注释,请教他人,联系上下文··)

2、教师总结,简单介绍诗人。

3、分组朗读。

四、品读古诗,悟诗情。

1、自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出你看到的和听到的?

(1)“绿遍山原白满川”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山原,白色的平川。

①品读“绿遍”,绿色的山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绿啊?(生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描写绿的词语、短语。

②品读“白满”,远处,绿遍山原,近处,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这就是“白满川”。

③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学生反复读两遍)

过:在这一片翠绿翠绿的山原,田野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呢?

(2)“子规声里雨如烟”

生2:我听到了雨声和子规的叫声。

①教师:是啊,这绿原、白川都笼罩在雨里,谁能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学生:蒙蒙细雨,如烟似雾的雨。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教师引导:眼前出现了如烟似雾般的雨,绿原、白川都静静地笼罩在这场轻盈的烟雨中,这时,(播放子规鸟叫声)子规鸟的叫声划破了这宁静的、如诗般的画面,此时此刻,诗人吟出了“子规声里雨如烟”。(学生跟读)

③绿绿的山原,白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这样一种美妙的境界,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齐读前两句。(读完,教师板书:景美)。

④(出示子规鸟图片),这就是子规鸟,因为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所以古人认为子规鸟的叫声是凄凉哀怨的,这么美丽的景色,诗人为什么在诗中用到子规鸟这个意象呢?诗中哪里让你感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⑤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村民的艰辛,品读后两句诗。生3:因为村民很忙,很辛苦。

(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①齐读这两句诗。

②从哪里读出了村民的忙?

生1:“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_____人多?(忙)

生2:才了··又··

③理解“才了··又··”,指名回答:这三个字写出了什么?

④简单的三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只是在忙插田采桑吗?想象他们还会忙些什么呢?

学生:喂鸡、放牛、除草、犁田……(教师板书)

⑤质疑:诗人为什么不写“忙人多”而写“闲人少”

教师:诗人用三个字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

⑥自由朗读这两句诗,学生交流:

出示:从这两句诗,我看到了________的村民;我读出了诗人对村民的________ 。(教师板书:人勤)

⑦男女赛读这两句诗,读出对村民的赞美、同情。

⑧鼓励学生仿写诗。

教师:我们也来学诗人做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里的“忙”写进去。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___(指两三名学生说)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_____又____。

校园六月闲人少,才了_____又_____.

教师:你们真棒,都成小诗人了,可见,诗意来源于生活的热爱,作诗并不难。

(4)探讨

①自由朗读这首诗,思考问题:

问题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喜爱自然,赞美、同情村民)问题二:为什么诗人那么多的农活不写,他偏写“才了蚕桑又插田”呢?

学生汇报:

A这是最主要的生活;

B因为与第二句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这就是诗的魅力。

C齐读第二、第四句。

②齐读整首诗。

五、诵读

1、配乐引读

多动听的诗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诗意正浓,于是,你吟出了一首《乡村四月》,读______(指黑板,读全诗)

2、学生自由背诵。

六、拓展,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2)把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写成一段话;

(3)收集并阅读更多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如《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等。

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