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老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精选文档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下面这一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是之前我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对课堂效果的一个写照。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课前准备:印发本课学案,完成“ 阅读体验报告” ,并在学习小组(6人)内交流,每个小组初拟一个讨论题老师在批阅学案后,协调安排,确定每个组的讨论题,在课堂上公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契诃夫的名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你们还记得这样一首诗吗?“九州生气恃风雷..”生齐诵:“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师:作者是晚清著名诗人龚自珍万马齐喑,喑是哑的意思,大家都不说话,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的头上嘴上都套着许多的套子:封建礼教、科举制度是套子,八股文更是思想的枷锁这是《己亥杂诗》中的一首己亥是1839年,大约时隔60年,1898年,在我们邻国俄罗斯,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创作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名篇当时的俄罗斯跟大清帝国同是古老的帝国,同样风雨飘摇的命运,堪称难兄难弟这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三世是在二世被刺杀后上台的,所以他在全俄强化了各种专政工具,疯狂镇压人民的反抗,以至对轻微的自由思想也采取高压手段这正是作品的背景这节课我们采取讨论的形式大家在初读后,在学案上形成了一份阅读体验报告,并已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根据同学的报告及小组意向,经协调后给每个小组确定了一个讨论题〔投影公布讨论题( 注明提问同学) 〕一、别里科夫怕出什么样的乱子?( 赵娅冰)二、别里科夫思想的套子是什么?他为什么反对骑自行车?( 陈磊)三、别里科夫为什么要管闲事?(吴民恺)四、别里科夫死亡原因是什么?(周侃)五、假如没有骑车事件,别里科夫的婚事能成吗?(朱欲然)六、文中的“我”说,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这是为什么?( 王晟)七、别里科夫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蔡行)师:问题是本组的同学在报告中提出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研读和讨论,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整体把握作品,深入领会套中人形象的意义讨论的要求是:1,从作品出发,谈作品中怎么写,前后内容怎样联系2, 既求同也存异有分歧,不必统一,贵在有自己的看法3, 形成讨论记录小组长记录,作为发言的依据〔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时间为五分钟〕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大家对照自己的体验报告,看跟你的理解有无出入,小组发言后可以继续讨论下面按所列问题顺序发言生1:我们组的意见,别里科夫害怕出的乱子,主要分两个层面1, 担心周围人出乱子小说中提到戏剧俱乐部、阅览室、茶馆、教堂、学校等方面的问题都属此类2, 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乱子,如漫画事件、骑车事件(华连卡是他恋人) 、与柯瓦连科的冲突等,让人耻笑,他认为这是莫大的伤害师:人家的乱子和自身的乱子,或轻微,或严重,都令他满心害怕,“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有表情朗读,重音在“千万”“乱子”〕生2:我们认为,别里科夫思想的套子是一种陈腐的封建思想模式主要体现在他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排斥厌恶上他是沙皇统治的忠实拥护者他的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万马齐喑”的现实病态,沙皇的专制统治使他诚惶诚恐他所以反对骑自行车,因为政府还没允许而且在他看来,老师骑车,学生会出更大的乱子师:反对骑自行车,主要是因为政府还没允许,可见指导他行为的是政府的文告文中说:“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换言之,别里科夫是以政府的文告,甚至只是禁令当做行为准则的这就是他思想的套子你刚才的回答更多的是从预习提示出发,而不是从作品出发的生3:别里科夫爱管闲事,不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还要把别人也装在套子里,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他自私,呆板,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十分虚伪这从他直接插手管的两件事可以看出来一件就是他在教育会议上极力主张把那两个学生开除了,我们觉得他主要怕出乱子连累自己这其实不是闲事另一件就是他干涉柯瓦连科姐弟骑车,那种阴阳怪气的语调,称自己是正人君子,却要去打小报告,比较阴险师:他是在两个人争吵之后决定报告校长的,而且言明在先,主要怕出乱子,并非有意害人生3:那也是为自身利益考虑吧还有同学认为,他本身是个忠实的卫道者,极力维护沙皇统治,所以要去管人家的闲事师:管闲事,是沙皇“叫”他管的? ( 众笑)生4:我们讨论别里科夫的死因,认为直接原因是华连卡的嘲笑当柯瓦连科把他从楼梯上推下去后,他还是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眼镜碎了没有”这说明当时他还不是很在乎的,但当他听到华连卡“哈哈哈”的笑声后,心里承受不了因为他的性格非常孤僻,怯懦,思想非常保守,他最害怕这种丑事传扬出去,又是漫画,又是勒令退休,灾祸不断师:主要是一“笑”,一“笑”就笑死了?生4:他习惯装在套子里,不能面对现实,非常虚弱,甚至怕见人师:难为情,羞死了“羞死人了”,这样的事真的发生了( 众笑)生5:我们组意见分歧较多一种意见是如果没有骑车事件,又没有其他特殊事件发生的话,别里科夫的婚姻是可以成的因为别里科夫说“我也知道人人都必须结婚”,在他看来,结婚是一种义务,也是他心目中另一种套子结了婚的话,他的套子就完整了,成体系了对他婚后的生活又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夫妻间没有感情关系紧张,对外是夫妻,对内是陌路人,婚姻形同虚设,家庭没有幸福可言另一种认为别里科夫在本地影响力非常大,他不是把整个城市都管辖十几年了吗’ 也许他能改变妻子,使她也成了一个套中人师:两个人合一个套子( 众笑)生5:另外,也有人认为,即使没有骑车事件,婚姻也成不了随着两人关系的发展,或许别里科夫发现华连卡不太适合他,会跟华连卡分手,另外找一个保守点的姑娘结婚师:噢,我告诉你,别里科夫已经多岁了,又是这么个德性,再找一个大约比较困难了( 众笑) 总结一下:能成吗’ 成,或不成若能成,又有两种情况,婚姻或长久,或不能长久即使能长久,那样的家庭也是没有生气的至于说两个人合一个套子,从作品看,两人性格格格不入,可能性不大生6:我们组讨论第六个问题,看法比较一致一、别里科夫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沙皇专制主义压制人们的思想,使人麻木不仁二、生活中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还有许多,是随处可见的,大家的思想跟别里科夫差不多,所以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神情三、别里科夫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一个缩影,别里科夫死了,但整个社会基础没有动摇,社会大背景没有变师:补充一点,这是葬礼,在葬礼上笑嘻嘻的像话么? 他讲了三点一、压抑太久,忘记快乐怎样表达二、套中人还有许多,从众人身上可以看到别里科夫的影子三、社会基础没有变生7:首先,别里科夫的性格可能跟家庭教育有关师:老别里科夫保守? ( 众笑)生7:嗯另一方面:沙皇政府疯狂镇压革命,使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失去激情,趋向保守为了自身安全,钳制别人,压制新事物新思想整个社会这种沉闷、压抑的气氛,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下的,甚至是自下而上的总之,生活环境塑造人,改变人,人也在影响生活环境师:产生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总根源是什么’生7:沙皇专制主义师:这个意思自读提示中有我们也是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的刚才的小组讨论,虽然时间紧,比较仓促,但同学们对作品的研读是认真的、深入的下面自由发言,看看你对各小组的发言有没有要修正或补充的要求紧扣作品比如第四个问题,小说中写到别里科夫的死是跟恋爱事件联系在一起的,这里边有几个层次首先大家的怂恿使他昏了头,决定结婚———其实是决定恋爱其次漫画事件弄得他难堪极了,“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气得他嘴唇发抖了再次,骑车事件吓得他晕头转向,落下病来最后柯瓦连科的一推使他一病不起,华连卡的“笑”又给他送了终这里的核心是一个“吓”字,因为恋爱,乱子层出不穷,终于吓死了生8:别里科夫为什么管闲事,刚才同学说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我想,别里科夫管自己与管别人闲事是不一样的给自己上那么多的套,是因为怕,保护自己管别人闲事,比如打牌什么的,是不是管得太宽很像爱管闲事的人生9:为什么有兴趣管呢’照理,像别里科夫这样怯懦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生3:管闲事是不是道德感的驱使’因为所谓的闲事,在作品中都是牵涉到别里科夫的同事、学生、邻居、恋人等与他有某种联系的人正如他跟柯瓦连科说的,“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感在起作用师:他自认为是出于一片好意,不仅自己高尚,还要帮助你高尚这样分析,从作品实际出发,很有说服力生10:我觉得别里科夫不虚伪他打小报告是为了保护自己从楼梯上滚下去,“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耻笑的对象”,这也不是虚伪,我想,类似的体验大家都会有的生11:第六个问题,我还想补充一点,关于在众人身上看到别里科夫的影子从墓地回来的时候,“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神情”,这里的“不肯”有“不敢”的成分,因为众人对生活的感受跟别里科夫是一样的,战战兢兢,什么事都怕,最平常的交际、娱乐、学习都不敢,生活是“郁闷、无聊、乱糟糟的”这与别里科夫何其神似) 可悲的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幸和不幸的根源师:说得真好这正说明别里科夫的形象是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广泛的社会意义的同学的分析告诉我们,从作品出发,往往能有创见;脱离作品,架空分析,往往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同学们提的问题,老师在课前也作了思考,下面把思考的结果投影出来,供大家参考一、舆论非议)校长批评)督学惩戒)当局镇压二、以政府文告为行为准则,反对新事物、新思想三、害人而不自觉,自认为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四、昏———气) 吓’ 推.. 笑五、宁要套子,不要妻子六、众人形象衬托别里科夫,提示社会的病态七、社会的产物,时代的产物,专制制度的产物师:几点说明第二个问题,骑自行车实际上是一个象征,象征新思想、新事物,并不是说别里科夫这点判断能力都没有小说正是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第六个问题,我的意思是,作者的本意大约不在嘲讽别里科夫的病态,而在揭示社会的病态我认为,别里科夫这个人物身上最本质的特征是屈服,向扼杀个性、抑制自由的力量屈服契诃夫在另外的作品中还塑造了反抗的性格,反抗这令人窒息的生活,“把自己身上的奴性挤出去”,而反抗也同样没有出路《我的一生》中的波洛兹涅夫,一个贵族子弟,与父亲决裂,做油漆工,最后也成了世俗的小工头《第六病室》中的安德烈&8226;叶菲梅奇,精神病院医师,思考生活哪里出了问题,被人家视作疯子,以致中风而死最后,我请同学给别里科夫拟一则简短的墓志铭生12:他什么都怕,就是不怕死生13:石缝里的一只寄居蟹,草丛中的一只蜗牛,壁角的一只蜘蛛,或别的什么..生14:一个人/ 放弃自由的权利/ 只有死亡生1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套子”故,两者皆可抛〔众笑,鼓掌,课在掌声笑声中结束〕。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案标题: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故事《精卫填海》的内容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教师用手势模仿鸟儿的动作,让学生猜测隐藏在套子里的人物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内容讲解: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故事《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让学生了解精卫鸟的形象和寓意。
3. 绘画实践:教师给学生发放纸张和彩色铅笔,并示范如何绘制精卫鸟的形象。
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插图进行绘画,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4. 互动分享: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说出自己绘画的感受和体会,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5.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展示其他跟鸟类相关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绘画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6.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提醒学生继续保持对绘画艺术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多实践和创作。
教学资源:1. 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2. 彩色铅笔、纸张3. 其他鸟类相关的绘画作品图片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绘画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2. 学生的互动分享和课堂表现。
3. 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精卫鸟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研究和创作其他鸟类相关的绘画作品,发现不同鸟类的美丽和变化。
2. 学生可以学习和了解其他中国古代故事,进一步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3.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和表演的形式将《精卫填海》故事进行再现,锻炼语言表达和扩展故事的艺术形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故事《精卫填海》和绘画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中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爱和兴趣。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及反思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及反思有鉴于此,近两年来,一直尝试一种名为“关键词”的深度教学方法。
简言之,就是一堂课就一两个主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集中力量用重锤敲打。
周一是我上组内公开课,我就选择这种方法以“三类人”(别里科夫、我们和华连卡姐弟)为突破口来剖析“套子”之意象以及如何撕破套子的问题。
后来评课时,耿宏辉老师说我的课堂有两个特点:一是选择一个很小的突破口,开拓较深;二是引用大量的例子。
其实小的突破口一发深度教学的开端,切入点不大,但可以深入的挖掘。
而在挖掘中要想深入理解文章有时仅靠文本中的内容还远远不够,这时就要借助精当的课外文字来帮助理解。
但这课堂上的很不理想。
或许是学生对文本不够熟悉,更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目的性太强,很多时候,学生的答案和教师预设的问题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能力和课堂气氛调动方面的问题,这种差距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弥补。
感觉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并没有真正的展开,给人割裂开始的感觉。
今天,部分实习的教师还要听我《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第二课时,而我本身是准备给学生随便说说,混上一节课的。
因为有人要听课,便认真起来,恰巧一实习教师和我探讨作者借这“恋爱的故事”想要表达的主旨。
于是在对话中,课便真正的备好了。
主要是通过和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华连卡姐弟来进一步表现其被套子束缚之深重。
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别里科夫为何要结婚;二是别里科夫为何在安然无恙的情况下突然死去?细读文本,慢慢会发现平常所忽略的文字中隐藏着深刻的答案。
因为自己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一些具体的细节并未精雕细刻,于是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来,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提出问题,果然学生的问题非常精彩,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其它同学在解答问题时同样积极并有超常的发挥和表现。
不知不觉中我和学生一起创造了精彩和美丽。
这是开学以来上过的最幸福的一节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今天上午,我参加了一节有关《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课程。
这节课是由一位英语教师精心设计的,她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之一。
本文将对这节课进行实录和教学设计的介绍。
一、课程准备这位老师在课程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第一,她在白板上写下了本节课的主题:《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二,她安排了观看电影《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间。
最后,她准备了一份工作纸,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问题和讨论。
二、课程过程1.教学前奏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电影《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题和相关的背景。
她告诉我们,在这个电影里,主人公要求他的妻子在没有经过他允许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离开家。
而这个主人公的妻子对这种控制感到很窒息,最终她决定要离开这个家庭。
2.观看电影随后,老师开始安排学生们观看电影《装在套子里的人》。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们记笔记,以供随后讨论时参考。
3.问题讨论观看完电影后,老师开始就相关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
她分成小组让学生们讨论电影中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正确,以及我们如何对待控制和自由之间的平衡。
4.总结最后老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她总结了学生们对主人公行为的看法以及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控制和自由之间的平衡的看法。
三、教案设计本节课所设计的教案,包含以下四部分。
1.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点:·学习电影《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背景和主题;·了解主人公的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的看法;·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控制和自由之间的平衡。
2.教学方法本节课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展示:老师在白板上展示了本节课的主题;·观看电影:学生们观看电影,以更好地理解主题;·小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相关问题;·总结:老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必修五第一单元参考资料《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师:在文学的天地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走南闯北,我们可以跟随鲁迅走进古老的鲁镇,感受祝福的气氛;我们可以陪伴孙犁畅游河北美丽的荷花淀,欣赏北方妇女的战斗英姿;更可以到遥远的边城,听听那湘江边摇撸的音韵。
这节课我带同学们跨越国界,到俄罗斯去,参观一所学校,拜访一个人,这个人叫——你们告诉我?生齐答:别里科夫师:不过当地人不叫他别里科夫,而叫他——生齐答: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师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师:这位作家叫契诃夫,我们曾在初中接触过他的作品。
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作品吗?生齐答:《变色龙》。
师:《变色龙》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生:它讲述的是一个警官处理狗咬人的事件,因狗的主人变来变去,警官的态度变来变去。
师:警官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生:警官是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蛮横无理的势利小人。
师:除了这部作品很熟悉,你们对契诃夫本人还知道多少呢?生: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
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师: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契诃夫,就有必要读读关于他本人的传记和他的作品集。
契诃夫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
他的祖父是农奴,靠自己辛勤劳动积攒了一笔钱赎取了他本人及全家不再做农奴的自由;父亲是一个小商人,经营一家小杂货铺,因不善经营而破产,为躲债全家搬迁到莫斯科;契诃夫被留在家乡塔干罗格市完成中学学业。
虽然生活十分艰辛,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考上了莫斯科医科学校。
毕业后,在莫斯科附近行医,这让他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上的各色人物:士兵、商人、农民、歌女、知识分子等。
这些人都成了他笔下的人物,丰富的阅历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岁时,他就写了不少幽默作品,如《变色龙》、《小职员之死》等。
28岁时,俄国科学院授予他“普希金奖”,他成了全俄红极一时,最具盛名的作家。
有人评价契诃夫“只用一个词就可创造一个形象”。
这句话道出了他在语言文学上的高深造诣。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下面这一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是之前我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对课堂效果的一个写照。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课前准备:印发本课学案,完成“ 阅读体验报告” ,并在学习小组(6人)内交流,每个小组初拟一个讨论题老师在批阅学案后,协调安排,确定每个组的讨论题,在课堂上公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契诃夫的名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你们还记得这样一首诗吗?“九州生气恃风雷..”生齐诵:“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师:作者是晚清著名诗人龚自珍万马齐喑,喑是哑的意思,大家都不说话,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的头上嘴上都套着许多的套子:封建礼教、科举制度是套子,八股文更是思想的枷锁这是《己亥杂诗》中的一首己亥是1839年,大约时隔60年,1898年,在我们邻国俄罗斯,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创作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名篇当时的俄罗斯跟大清帝国同是古老的帝国,同样风雨飘摇的命运,堪称难兄难弟这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三世是在二世被刺杀后上台的,所以他在全俄强化了各种专政工具,疯狂镇压人民的反抗,以至对轻微的自由思想也采取高压手段这正是作品的背景这节课我们采取讨论的形式大家在初读后,在学案上形成了一份阅读体验报告,并已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根据同学的报告及小组意向,经协调后给每个小组确定了一个讨论题〔投影公布讨论题( 注明提问同学) 〕一、别里科夫怕出什么样的乱子?( 赵娅冰)二、别里科夫思想的套子是什么?他为什么反对骑自行车?( 陈磊)三、别里科夫为什么要管闲事?(吴民恺)四、别里科夫死亡原因是什么?(周侃)五、假如没有骑车事件,别里科夫的婚事能成吗?(朱欲然)六、文中的“我”说,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这是为什么?( 王晟)七、别里科夫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蔡行)师:问题是本组的同学在报告中提出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研读和讨论,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整体把握作品,深入领会套中人形象的意义讨论的要求是:1,从作品出发,谈作品中怎么写,前后内容怎样联系2, 既求同也存异有分歧,不必统一,贵在有自己的看法3, 形成讨论记录小组长记录,作为发言的依据〔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时间为五分钟〕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大家对照自己的体验报告,看跟你的理解有无出入,小组发言后可以继续讨论下面按所列问题顺序发言生1:我们组的意见,别里科夫害怕出的乱子,主要分两个层面1, 担心周围人出乱子小说中提到戏剧俱乐部、阅览室、茶馆、教堂、学校等方面的问题都属此类2, 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乱子,如漫画事件、骑车事件(华连卡是他恋人) 、与柯瓦连科的冲突等,让人耻笑,他认为这是莫大的伤害师:人家的乱子和自身的乱子,或轻微,或严重,都令他满心害怕,“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有表情朗读,重音在“千万”“乱子”〕生2:我们认为,别里科夫思想的套子是一种陈腐的封建思想模式主要体现在他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排斥厌恶上他是沙皇统治的忠实拥护者他的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万马齐喑”的现实病态,沙皇的专制统治使他诚惶诚恐他所以反对骑自行车,因为政府还没允许而且在他看来,老师骑车,学生会出更大的乱子师:反对骑自行车,主要是因为政府还没允许,可见指导他行为的是政府的文告文中说:“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换言之,别里科夫是以政府的文告,甚至只是禁令当做行为准则的这就是他思想的套子你刚才的回答更多的是从预习提示出发,而不是从作品出发的生3:别里科夫爱管闲事,不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还要把别人也装在套子里,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他自私,呆板,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十分虚伪这从他直接插手管的两件事可以看出来一件就是他在教育会议上极力主张把那两个学生开除了,我们觉得他主要怕出乱子连累自己这其实不是闲事另一件就是他干涉柯瓦连科姐弟骑车,那种阴阳怪气的语调,称自己是正人君子,却要去打小报告,比较阴险师:他是在两个人争吵之后决定报告校长的,而且言明在先,主要怕出乱子,并非有意害人生3:那也是为自身利益考虑吧还有同学认为,他本身是个忠实的卫道者,极力维护沙皇统治,所以要去管人家的闲事师:管闲事,是沙皇“叫”他管的? ( 众笑)生4:我们讨论别里科夫的死因,认为直接原因是华连卡的嘲笑当柯瓦连科把他从楼梯上推下去后,他还是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眼镜碎了没有”这说明当时他还不是很在乎的,但当他听到华连卡“哈哈哈”的笑声后,心里承受不了因为他的性格非常孤僻,怯懦,思想非常保守,他最害怕这种丑事传扬出去,又是漫画,又是勒令退休,灾祸不断师:主要是一“笑”,一“笑”就笑死了?生4:他习惯装在套子里,不能面对现实,非常虚弱,甚至怕见人师:难为情,羞死了“羞死人了”,这样的事真的发生了( 众笑)生5:我们组意见分歧较多一种意见是如果没有骑车事件,又没有其他特殊事件发生的话,别里科夫的婚姻是可以成的因为别里科夫说“我也知道人人都必须结婚”,在他看来,结婚是一种义务,也是他心目中另一种套子结了婚的话,他的套子就完整了,成体系了对他婚后的生活又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夫妻间没有感情关系紧张,对外是夫妻,对内是陌路人,婚姻形同虚设,家庭没有幸福可言另一种认为别里科夫在本地影响力非常大,他不是把整个城市都管辖十几年了吗’ 也许他能改变妻子,使她也成了一个套中人师:两个人合一个套子( 众笑)生5:另外,也有人认为,即使没有骑车事件,婚姻也成不了随着两人关系的发展,或许别里科夫发现华连卡不太适合他,会跟华连卡分手,另外找一个保守点的姑娘结婚师:噢,我告诉你,别里科夫已经多岁了,又是这么个德性,再找一个大约比较困难了( 众笑) 总结一下:能成吗’ 成,或不成若能成,又有两种情况,婚姻或长久,或不能长久即使能长久,那样的家庭也是没有生气的至于说两个人合一个套子,从作品看,两人性格格格不入,可能性不大生6:我们组讨论第六个问题,看法比较一致一、别里科夫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沙皇专制主义压制人们的思想,使人麻木不仁二、生活中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还有许多,是随处可见的,大家的思想跟别里科夫差不多,所以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神情三、别里科夫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一个缩影,别里科夫死了,但整个社会基础没有动摇,社会大背景没有变师:补充一点,这是葬礼,在葬礼上笑嘻嘻的像话么? 他讲了三点一、压抑太久,忘记快乐怎样表达二、套中人还有许多,从众人身上可以看到别里科夫的影子三、社会基础没有变生7:首先,别里科夫的性格可能跟家庭教育有关师:老别里科夫保守? ( 众笑)生7:嗯另一方面:沙皇政府疯狂镇压革命,使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失去激情,趋向保守为了自身安全,钳制别人,压制新事物新思想整个社会这种沉闷、压抑的气氛,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下的,甚至是自下而上的总之,生活环境塑造人,改变人,人也在影响生活环境师:产生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总根源是什么’生7:沙皇专制主义师:这个意思自读提示中有我们也是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的刚才的小组讨论,虽然时间紧,比较仓促,但同学们对作品的研读是认真的、深入的下面自由发言,看看你对各小组的发言有没有要修正或补充的要求紧扣作品比如第四个问题,小说中写到别里科夫的死是跟恋爱事件联系在一起的,这里边有几个层次首先大家的怂恿使他昏了头,决定结婚———其实是决定恋爱其次漫画事件弄得他难堪极了,“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气得他嘴唇发抖了再次,骑车事件吓得他晕头转向,落下病来最后柯瓦连科的一推使他一病不起,华连卡的“笑”又给他送了终这里的核心是一个“吓”字,因为恋爱,乱子层出不穷,终于吓死了生8:别里科夫为什么管闲事,刚才同学说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我想,别里科夫管自己与管别人闲事是不一样的给自己上那么多的套,是因为怕,保护自己管别人闲事,比如打牌什么的,是不是管得太宽很像爱管闲事的人生9:为什么有兴趣管呢’照理,像别里科夫这样怯懦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生3:管闲事是不是道德感的驱使’因为所谓的闲事,在作品中都是牵涉到别里科夫的同事、学生、邻居、恋人等与他有某种联系的人正如他跟柯瓦连科说的,“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感在起作用师:他自认为是出于一片好意,不仅自己高尚,还要帮助你高尚这样分析,从作品实际出发,很有说服力生10:我觉得别里科夫不虚伪他打小报告是为了保护自己从楼梯上滚下去,“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耻笑的对象”,这也不是虚伪,我想,类似的体验大家都会有的生11:第六个问题,我还想补充一点,关于在众人身上看到别里科夫的影子从墓地回来的时候,“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神情”,这里的“不肯”有“不敢”的成分,因为众人对生活的感受跟别里科夫是一样的,战战兢兢,什么事都怕,最平常的交际、娱乐、学习都不敢,生活是“郁闷、无聊、乱糟糟的”这与别里科夫何其神似) 可悲的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幸和不幸的根源师:说得真好这正说明别里科夫的形象是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广泛的社会意义的同学的分析告诉我们,从作品出发,往往能有创见;脱离作品,架空分析,往往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同学们提的问题,老师在课前也作了思考,下面把思考的结果投影出来,供大家参考一、舆论非议)校长批评)督学惩戒)当局镇压二、以政府文告为行为准则,反对新事物、新思想三、害人而不自觉,自认为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四、昏———气) 吓’ 推.. 笑五、宁要套子,不要妻子六、众人形象衬托别里科夫,提示社会的病态七、社会的产物,时代的产物,专制制度的产物师:几点说明第二个问题,骑自行车实际上是一个象征,象征新思想、新事物,并不是说别里科夫这点判断能力都没有小说正是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第六个问题,我的意思是,作者的本意大约不在嘲讽别里科夫的病态,而在揭示社会的病态我认为,别里科夫这个人物身上最本质的特征是屈服,向扼杀个性、抑制自由的力量屈服契诃夫在另外的作品中还塑造了反抗的性格,反抗这令人窒息的生活,“把自己身上的奴性挤出去”,而反抗也同样没有出路《我的一生》中的波洛兹涅夫,一个贵族子弟,与父亲决裂,做油漆工,最后也成了世俗的小工头《第六病室》中的安德烈&8226;叶菲梅奇,精神病院医师,思考生活哪里出了问题,被人家视作疯子,以致中风而死最后,我请同学给别里科夫拟一则简短的墓志铭生12:他什么都怕,就是不怕死生13:石缝里的一只寄居蟹,草丛中的一只蜗牛,壁角的一只蜘蛛,或别的什么..生14:一个人/ 放弃自由的权利/ 只有死亡生1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套子”故,两者皆可抛〔众笑,鼓掌,课在掌声笑声中结束〕。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及反思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及反思《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及反思:1、三类人;2、惧怕;3、破毁套子。
问题:一、《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体裁是?--小说。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三、这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人物。
人物是一篇小说的灵魂。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了几类人物?A别里科夫;B我们(学校和城里的其它人);C新来的柯瓦连科和华连卡四、我们第一来认识别里科夫。
看看他有如何样的特点?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有形的套子伞、表、刀装在套子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卧房像箱子,床上挂帐子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无形的套子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只求不出乱子五、别里科夫为何喜爱把自己藏在套子里(用课本上的文字)?1、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2、使他借些躲避现实生活。
3、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他通宵做恶梦……4、我找到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译文的另一版本,是如此写的:他躺在被子里恐惧之极。
他生怕会出什么情况,生怕阿法纳西会宰了他,生怕窃贼溜进家来,这之后就通宵做着噩梦。
我们能否用一个字或词总结别里科夫为何要躲在套子里?――怕。
一个词?――惧怕。
也确实是说,别里科夫只因此把牢牢的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他生活在惧怕中。
六、和祥林嫂生活在惧怕中要躲在洞穴里不同的是,生活在惧怕中的别里科夫经常要出来活动,而且能量极大。
我们看看他和第二类人物的关系。
七、我们是如何样的人?――我们这些教师差不多上有思想的、专门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然而我们这些人却都受着别里科夫的'辖制',这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什么缘故?学生此处会有多种答案:1、别里科夫是沙皇的什么什么,但专门明显的文本中缺少相关的证据。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word课件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装在套子中的人实录上课一开始,我对学生们说:‚我们昨天学习了《祝福》,读到了鲁迅对专制社会的控诉这里的专制不是用刀子上的杀人,而是用礼教杀人,甚至让人自己杀自己真正高明的专制统治者不是明目张胆的抓人杀人,最高明的是麻醉你的灵魂,让你真心诚意地觉得自己有罪,祥林嫂就是这样,她不但被周围的人杀了,她自己也在精神上把自己给杀了因此,最厉害最可怕的是对统治者对老百姓灵魂的控制像这样情况古今中外都有今天我们要学的《装在套子中的人》也反映的是这种情况作者是俄国的契诃夫,你们以前还学过他那些作品?学生们说:‚《变色龙》!‛‚《凡卡》!‛我说:‚是的,你们初中学过他的《变色龙》看到变色龙我就想到今天某种人,在当官的那儿是一副面孔,在民工那里又是另一副面孔契诃夫,欧亨利,莫泊桑,都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除了同学们提到的《变色龙》和《凡卡》你们课余还读过他那些小说呢?‛学生在思索回忆我提示道:‚还有一篇小说,不知同学们读过没有?也是比较有名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谁看过?‛裴丹举手了我说:‚好,你给大家说说‛裴丹说:‚一个小公务员,在看戏时打了一个喷,结果打到将军身上,他就不断地道歉,将军很生气,说我不生气了,你怎么老缠着我?后来这个小公务员非常郁闷,最后死了‛我说:‚这篇小说表现了一个小人物的卑微,面对权势的卑微这种人其实现在有还有一个小说我不知道读过没有,叫《渴睡》,写的是一个小保姆,大概十岁左右,她受雇于一个主人家里看孩子因为她工作量太重了,晚上根本没有时间睡觉,她就想睡但不行,她带的孩子要睡整个小说很简单,就是不断地写小保姆的疲倦,写她渴望睡觉,但不能睡最后她忽然想我为什么不能睡呢?哦,原来是因为那个婴儿不断的哭闹她最后想怎么才能睡呢,很简单,把她弄死就行了,结果她果真把那婴儿掐死了结尾就是写她非常满足的睡着了读者读到最后,会同情这个‘杀人犯’,反过来回对这家的主人产生愤慨契诃夫的小说有一个特点,都写小人物,通过写小人物的性格命运反映社会的真实和时代的特点昨天我让大家在课前自己读了一遍这篇小说我个人觉得是不难理解的还是老规矩,先请同学们还是自己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我上《祝福》下来后大家说李老师讲得好,我说那首先是因为同学们参与的好,是你们思考研讨的好,你们的发言好这堂课我也希望大家保持这种研讨精神你们在第一遍看课文时,在文中做了些什么勾画?为什么要做这些勾画?你们的第一印象或第一感受是什么?度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等等等等,都可以谈我对你们的发言,没有做任何限制,只要你想到的,都可以说好了,我不说了,你们自己思考,然后发言如果你们不说我再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不过,最好还是你们先说‛教室里很宁静,学生都在阅读和思考似乎气氛有些沉闷,但我不着急,因为应该给学生一个咀嚼思考的时间教师应该一种耐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期待第一个发言的是付锐:‚我觉得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奇怪的人……‛我打断了他的发言:‚对不起,请你说准确一些,这个奇怪的人叫什么名字?‛付锐说:‚叫别里科夫他是一个校长‛‚嗯?‛我很惊异,‚别里科夫是校长吗?‛学生们纠正道:‚是叫希腊文的教师‛付锐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接着说:‚作者对他的刻划非常细腻,比如说收到漫画后他说:‘天下竟然有这样歹的人!’这是语言描写还有‘他的嘴唇发抖了’,这是外貌描写另外,心理描写也非常好‛我说:‚心理描写?有吗?能不能举一个例子?‛付锐一下子说出不来,但他迅速翻开课文寻找我对同学们说:‚大家帮他找找,看有没有心理描写‛付锐说:‚有的心理描写是通过他的语言来体现的‛我肯定他的分析:‚对,更多的是通过外部语言来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的‛付锐说:‚也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比如,‘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这是一个被另外一种礼教束缚的人的形象‛对,非常好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人的形象,但作者不是简单地对它作一个结论式的交代,而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我的话音刚落,黄泳发言说:‚虽然头脑里都有一些束缚,但我觉得别里科夫不像祥林嫂那样引人同情,反倒觉得讨厌虽然你觉得别人说话的方式不对,你也应该觉尊重别人,而不应该妨碍别人‛我说:‚是的,祥林嫂并没有妨碍其他人,可别里科夫却妨碍了其他人的生活‛李文思举手了:‚我觉得这个人物形象与鲁迅笔下的人有相通的地方‛我非常高兴学生能够这样比较分析,我追问道:‚是吗?相通的地方在哪里?‛李文思回答:‚都受到某种束缚,是被束缚的人‛我说:‚对说得很好!‛李文思继续说:‚不但是受到外在的禁锢,而且他自己在内心里越来越禁锢自己‛杨晓梅举手站了起来:‚我觉得这个人胆小,就是什么事也不敢做‛我说:‚杨晓梅实际上分析了这个人物,给了他一个评价,胆小你给一个理由,说话可要有依据‛我不愿学生抽象地分析,希望把他们引导课文上去,贴着课文阅读思考杨晓梅说:‚他有许多封建思想,自己不敢做许多事,别人做他也要劝阻,他自己不敢,还要束缚别人的行为,他虽然是对别人好,但别人觉得他很讨厌‛我略作纠正:‚与其说他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不如说他受专制思想的禁锢‛针对杨晓梅的观点,苏畅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别里科夫还是是比较好的‛这倒让我和同学们很意外,我便问他:‚你的理由?‛‚我说他比较好,是因为他虽然惹人嫌,他的一些要求有些过分,但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他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至少不虚伪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他并不坏‛我说:‚嗯,你说得有一定道理他所信奉的都是真诚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也做到这比起有的人表里不如一,表现上仁义礼智,骨子里男盗女娼,确实还是要好一些‛王楠楠却反驳道:‚不对,我倒觉得他虚伪,他越说自己‘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上是正人君子’,越显得虚伪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他把所有的东西都装在袋子里,把自己掩盖起来‛我说:‚哦,你不同意他是正人君子?现在一提这个词好像都是反义词,但书上找不到他不是正人君子的例子啊!‛钟雪飞说:‚他喜欢提意见帮助别人,但他所提意见的目的是防止别人出乱子,是以自己内心的想法为标准,虽然他还是在帮助别人‛我说:‚你的意思是说,他动机是好的,只是说话的内容有问题是好心,但说出来的话是不对这有点像《祝福》里的哪个人?‛学生们一下子反应过来,纷纷说:‚柳妈!‛‚对,他似乎和柳妈有点类似,‛我说,‚但这两个人又有点不同柳妈是为了祥林嫂好,而别里科夫是为了维护社会里他认为正常的秩序是不是?‛学生们点头但我刚说完这句话,就意识到这是我的一个败笔:所谓‚别里科夫是为了维护社会里他认为正常的秩序‛这个结论,不应该有我这么直接地说出来,而应该给学生一些铺垫,让他们自己分析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正在心里暗暗惋惜,学生却还在继续讨论黄咏举手发言说:‚我觉得他活得很悲惨,他自己把自己套起来,比如谈恋爱,宁愿放弃爱情,也要维护所谓的礼教我觉得他是被气死的‛黄泳提到‚套子‛,我接过她的话说:‚大家想想,‘套子’主要指什么?表面上指什么?‛学生们小声议论,有的说是穿着,有的说是思想我概括道:‚实际上套子有两种,一种是实际上他的穿着打扮你们教材里的插图,他穿的,戴的,包括他坐马车,都要把车棚支起来如果仅仅如此,我们不过说他的生活习惯与其他人不一样但外在的套子反映了内在的套子,思想与灵魂的套子生活在封闭当中,拒绝任何新的东西‛我看学生谈得差不多了,我也想把自己的一些感悟说出来,与学声分享:‚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我也想说说李老师有什么东西与大家交流?我有一个问题不理解――别里科夫就是个老师,但是大家看33页第一段中间,‚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15年!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我估计刚才付锐认为他是校长是不是就是从这儿来的?‛付锐点点头我继续说:‚不光是中学,‘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呢!’这儿的‘辖制’就有想不通了,他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怎么可能控制整个中学和整个城市?‛这是我在备课时设计的唯一的一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对这个问题的剖析可以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黄咏说:‚我觉得他只是套中人的一个代表,其实他身边许多人都是这样的所以大家都被统治着‛我明白黄泳的意思,她可能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课文说他‚辖制‚了其他人,意思是别里科夫所拥有的思想‚辖制‛了所有人但我还是表示‚不懂‛:‚他怎么能够辖制其他人?他凭什么能够辖制其他人呢?或者说其他人凭什么要听他的话?‛苏畅说:‚我觉得是因为大家说话做事,都要被他批判,所以说他辖制着别人‛我追问:‚什么意思?他批判别人,别人也可以批判他啊!‛朱雅兰翻开书说:‚这里,有一段他与地理老师的对话――‛我问:‚第几页第几段?‛‚第35页第7段,他说:‘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你……校长会听说……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我觉得这儿有一种威胁的感觉,每个人都怕了告密‛李文思补充说:‚我觉得他这种论调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别人当然害怕‛王楠楠说:‚给我的感觉那些人不是怕他,而是烦他‛张黎丹说:‚不,我觉得其他人并不是怕他或者烦他,因为其他人也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张黎丹是一个很内向很胆小的女同学,平时见到老师都要脸红,课堂上更是从不发言今天他的发言让我颇为特别惊喜,我说:‚很特别高兴张黎丹能够主动发言,这是你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而且你说得很好,其他人也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只不过别里科夫更为突出罢了‛张黎丹说:‚是的他是比较突出的,从他的穿着等可以看出但所有的人都在套子里那就是说大家都和他一样,只是没有他突出‛我再次鼓励她:‚张黎丹说得有道理,大家其实都在套子里‛潘晓虹说:‚第33页第一段倒数第三排这样写的,‘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这就说明在这类人的影响下,当时社会中这些人很多,别里科夫只是一个是一个典范‛陈若依说:‚我觉得别里科夫还是比祥林嫂的命运好,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相比,祥林嫂无人关心,而别里科夫呢,这个社会里的人对他还是关心的‛我有些不解:‚祥林嫂大家容不下她,别里科夫大家是不是容得下他?‛陈若依说:‚这个人死了大家都还非常高兴‛我真的没有弄明白她说的意思,于是坦率地说:‚说实话,我还没有完全弄清你的意思不过我懂了你想表达的一个意思,别里科夫比祥林嫂的境遇好,社会还容得下他这是你的观点‛汪洋说:‚不对,大家希望他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觉得大家容不下他‛为什么别里科夫会辖制大家?这是我提出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我看大家似乎还在朦朦胧胧地摸索,我看快下课了,于是索性坦率地亮出我的看法:‚我也谈谈我的看法吧!为什么他能统治这个城市这么多年?这是耐人寻味的其实这篇小说的讽刺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就写法而言,我认为,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不一样,鲁迅的祥林嫂是忠于现实的,逼真地反映了现实;而契诃夫的小说明显是一种夸张,用夸张来表示别一种真实,本质意义上的真实说他辖制了中学十五年,说全城的人都受他辖制,这当然是夸张手法这篇小说到处都有夸张,我就不举例了这是契诃夫小说的特点之一‛这里,我有意有这问题把学生们的认识往写作手法上引了引但是,我提这个问题,决不仅仅是为了突出作者的夸张手法,我接着说:‚但这里的夸张,表现的是一种社会现实的真实!我刚才听同学们的讨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了更丰富的想法,你们拓宽了我的思考别里科夫之所以被他们所辖制,为什么?大家刚才说了,这话要传到校长,督察那儿去,书上还写了,‘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耳朵里去才好’,也就是说,如果老百姓的思想被统治者知道了,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一句话,大家生活在恐惧中!从这点讲,别里科夫实际上是非常可怜的,和祥林嫂一样,他同样是令人同情的他要做的一切就是使自己能够在专制社会活着!怎么才能够活着呢?当然一定不能违反当局的规定因此,别里科夫不是孤立的一个特殊人物形象,而是社会的产物,是一个常态的人物形象通过他,我们看到了一个专制社会对人的精神自由的侵犯甚至剥夺这就是契诃夫的深刻之处‛说到这里,我拿出了一本书,扬起来对学生们说:‚我读这篇文章想到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寒假里李老师读的,书名叫《哈维尔文集》八十年代,有两个捷克人在中国非常有影响,一个是昆德拉,一个是哈维尔昆德拉是一名作家,我这里不多说而哈维尔,是一个剧作家,曾当选为捷克总统有人把他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段话有助于理解套中人他讲到了一个后极权社会,所谓极权主义就是专制暴政用军队来维持秩序和统治什么叫‘后极权主义’?就是极权社会已经失去了动力,而只是依靠惯性继续维持运动哈维尔认为,后极权社会依靠什么运行?恐惧与谎言哈维尔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蔬菜店经理贴了一个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经理的目的何在?你想表达什么信息?你一个卖菜的经理是真的关心全世界的无产者吗?你有这个能力联合全世界的无产者吗?他说经理贴这个标语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很安全,如果不贴这个标语则会感到恐惧因此经理只能照贴不误,否则就有麻烦,他这样贴只是表明我绝对遵从现在的一切这就叫生活在恐惧中,而生活在恐惧中的人必然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最后我联系当代现实发表了几句看法:‚别里科夫还有一个特点,特别怀旧他的怀旧是希望回到旧的制度现在有些人遇到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就怀念过去的时光,否定改革开放,这也是一种装在套子中的人时代总在前进,我们不能只生活在过去还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里或多或少都有套子,这些套子不一定都是别人给自己加的,很多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的这里的套子,就是我们的定势思维或者一些偏见同学们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思想套子?‛学生们没有发言,但不少同学频频点头‚李老师的脑子里就有不少套子,比如我有时对一些同学可能就存在偏见,用老眼光看人,等等所以我也要不断冲破思想套子李老师小时候唱一首歌,叫《国际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我特别欣赏:‘让思想冲破牢笼!’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让自己的思想冲破牢笼!‛。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由于一些原因,本堂课没有进行录像,在整堂课中,我将课件和书本密切结合,给学生上了特别的一课,学生一开始就被课件吸引了,激发了学习热情,有了课件可以给学生扩展很多书本外的知识,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整堂课教学氛围融洽,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保证了教学质量,教学的所有步骤完整无缺,个人觉得这是非常完美的一堂课。
通过这堂课的运用,我决定以后多做课件,多给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
并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现在就课堂情况本人用文字描述如下:师: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如果今天上课我穿一件羽绒服,戴个口罩,拄个拐杖,大家会怎么想?神经病一个。
事实上,这个人就是今天课文上所提到的。
这是一篇高中课文,我们看看能不能读懂。
课前同学们已经把课文匆忙看了一篇,这思考题我读一遍。
第一,小说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第二,你觉得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第三,你觉得别里科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第四,你觉得别里科夫言行举止是怎样的?第五,读了本文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做人,做事,做稳。
师:小说还有没有别的表现形式?生:内心世界,他害怕不应发生的事发生。
师:为什么?生:因为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我认为也很多。
师:没勇气,也很现实的人,课文中描写的人与歌词中的人吻不吻合?生:吻合!师:你怎么知道,说给大家听听?生:因为他整天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外露,从这点上可能看出。
师:他的外表可以看出。
除了外表,小说有没有其它的地方描写类似的情况呢?生:内心世界。
师:说说看!生:内心世界害怕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思想因循守旧,而且可怜!师:他内害怕新事情,说详细点!其他同学有没有帮忙的,有赞同他的观点的吗?生:每次出去都要把自己裹的死死的!师:课文中有无写内心世界的语句?生:他和别人交流时总是一言不发。
师:是不是一言不发,同学们同不同意?好,坐下,是不是总是一言不发?生:不是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前预习过了吧?预习过几遍啊?生:两遍。
师:两遍?真的预习过两遍的请举手。
(众举手)嗯,所有同学都预习过两遍了!(投影PPT)课前我通过你们的语文老师发了课件给你们,只有两张,一张是封面,还有一张就是这个预习要求:阅读本文,并选择几处作批注(可欣赏,可献疑)。
什么是献疑?生:提出疑问。
师:不过“献”这个词,是希望大家在课堂上主动地献出自己的疑问。
你愿意吗?生:愿意。
师:大家作批注了吗?批注了一处的,请举手。
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批注了,也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做批注。
没有批注的,待会儿要注意认真看文本,结合大家的发言来研讨。
每个同学先把课文快速地浏览一下,然后把已经批注的几处——哪怕是一处,再斟酌斟酌,选出你最想和大家交流的一处。
(众浏览课文)好了,如果你现在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可以举手发言交流。
(众接连举手)哦,一位同学举手,两位同学举手,有没有啦?这位同学先举手的。
第一位举手的,应该给予掌声。
(众鼓掌)生:我想就第1段献疑。
别里科夫为什么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雨伞装进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一个套子里,他为什么要为自己制造一个个套子?师:好,请坐。
第二个同学,有请!生:我欣赏第14段。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从这里可以看出,别里科夫是一个思想保守的人。
再根据下面注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害怕新事物的人。
师:注释怎么讲的?当时自行车还较少见,是新生事物。
好,请坐,你是欣赏。
接着还有哪些同学举手的?生:我欣赏第10段。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从这句话来看,别里科夫是想说这人是坏人。
他应该以一种生气的口吻说,但是后面又说他嘴唇发抖了。
如果他生气的话,嘴唇不应该发抖,所以作者用“发抖”这个词,应该不仅是想说明他此时的生气,而且还想说明出他对于天下的所谓坏人感到惊讶、害怕。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完美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提出疑问,理解“为什么全城的人都怕别里科夫?”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全城的人都怕别里科夫?”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语(二)学生阅读课文,识记生字,了解故事梗概。
(三)学生每四人一组,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选出一个问题写到黑板上。
学生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全城的人都怕别里科夫?(2)为什么别里科夫极力要把别人装进套子?(3)“套子”指什么?(4)别里科夫为什么总穿那么多衣服,他不热吗?(5)别里科夫为什么躲避现实生活?(6)为什么华连卡的笑声会结束一切?(7)别里科夫都有哪些套子?(8)“装在套子里的人”指哪一类人?(9)为什么别里科夫死后小镇很快又恢复了原样?(10)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真的相爱吗?(1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12)本文的社会背景是什么?(13)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既是专制统治的自觉维护者,又是一个受害者?(14)如果别里科夫结婚了会怎样?(15)当我们站在自己的套子里看这些问题时感受是什么?跳出套子之后呢?(四)先选出学生提的最多的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小镇上的人那么怕别里科夫?学生讨论后回答:怕别里科夫告密;有人给别里科夫撑腰;怕别里科夫不让自己干了;怕自己挨整;怕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出于一种恐惧心理……教师点拨:大家做了坏事吗?别里科夫很有权势吗?还是他有什么魔力,像有的同学说的,他用意念控制着全城的人?学生回答:人们没做坏事,别里科夫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员、无权无势。
教师问:那么全城的人到底怕别里科夫什么?学生回答:别里科夫所遵守的都是政府的明文规定,别人不遵守,别里科夫就会上报,所以大家真正怕的是别里科夫背后的政府。
教师此时介绍时代背景:当时是沙皇统治的末期,警察和密探密布俄罗斯,告密之风日益盛行。
人们在长期的专制统治下敢怒不敢言,几乎没有自由。
进一步点拨:是有人授权让别里科夫监督大家的吗?学生回答:不是,是他自愿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
01 一、导入新课
目录
02 二、明确目标
03 三、自主预习
04 四、合作探究
05 参考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以一个怪异的形象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他总是穿 着雨鞋、带着雨伞、腋下夹着一只雨伞,套着手套,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 以一个永恒的笑容和一句“千万别出乱子”的口头禅永远地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 他,就是别里科夫。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契诃夫的著名小说《装在套子里的 人》,走进这个怪人的内心世界。
2、学生自读课文
谢谢观看
四、合作探究
……因为在学校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教室会无缘无故地响一声;没人在 课堂上传纸条;甚至还有一个学生不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如果老师讲课讲得来 了劲,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他可能会把脚一跺,大声说道:‘得了,课上到这 儿了。给我抄四十遍铭文,背诵三章法典。’不过还算好,这样的课上还不多。” 读到这里时,你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作为中学生你是否有切身的体会?
四、合作探究
5、“八年级乙班共有学生十六人,其中十二人得过警告处分。”这反映了当 时怎样的社会现象?五、达标检测六、布置作业七、课堂小结别里科夫是一个时 代的典型人物,他的性格复杂而独特。他既让人感到可笑,又让人感到可悲。他 的死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是时代的悲剧。我们既要警惕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 的出现,又要警惕自己不要成为“套中人”。
二、明确目标
二、明确目标
[课件] 1、体会本次演示幽默讽刺的笔法,学会在轻松幽默中展示悲剧主题的写法。 2、理解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
①本次演示的线索是什么? ②别里科夫整天的生活套子是什么?是什么促成他有这样的生活套子?板书: 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可恶的沙皇专制统治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目标:1.过分析小说中的四重矛盾内涵,能够总结出小说的主旨和深刻内涵。
2.通过分析作者创作“我们”的意图,得出“摆脱奴性思想,保持思考能力”的促进社会进步的药方。
教学重难点1.过分析小说中的四重矛盾内涵,能够总结出小说的主旨和深刻内涵。
2.通过分析作者创作“我们”的意图,得出“摆脱奴性思想,保持思考能力”的促进社会进步的药方。
教学思路:学前准备:1.小组学习问题清单;2.情境任务修改《《别里科夫之死》》剧本。
学习活动一:聚焦情节,剖析矛盾四重矛盾小组汇报,问题引导学习活动二:探究创作“我们”的意图我们的特征塑造“我们”的创作意图情境任务导入:同学们高一的戏曲节,有一个班要排演话剧《别里科夫之死》,但是在打磨剧本的过程中呢,几位剧本的创作者产生了分歧。
有人认为凶手是科瓦连科,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自杀,还有人认为应该创作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也就是凶手未知,交给观众来判断。
学习活动一:聚焦情节,剖析矛盾昨天他们找到我,希望我能过来帮他们改一下剧本。
正好咱班在学习别里科夫这篇文章,我们也阅读过了无删减版的套中人。
我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咱班同学。
同学们对于修改别里科夫之死的这个剧本,有什么想法吗?好你认为,既然《别里科夫之死》的这个剧本,都是围绕着别里科夫来展开的,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拨开别里科夫身上的,种种不合理的疑云,那这个剧本的写作,是不是就明确了方向呢?很好,这正好和我们的预习作业不谋而合。
昨天给大家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任务:阅读课本,找出文中你认为不合理的矛盾之处,并且尝试着给出解释。
我现在来整合一下大家的想法,我们认为有哪些矛盾合不合理之处呢?好,别里科夫外形上是不合理的。
他老把自己裹在套子里,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
还有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也是不合理的。
一个普通的教师而已,怎么能够辖制一个学校,甚至整个城市呢?很奇怪。
还有他和华连卡的关系也很不合理。
华连卡那样一个浪漫热情自由的人,但却和别里科夫谈起了恋爱,还要最终走向婚姻,很不合理。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五)5月15日,是我作为高二语文老师的重要一天。
当天,我带领学生们阅读并讨论了一篇文学名篇《装在套子里的人》。
这篇文章曾被收录于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材中,其中的深刻含义和寓意让我对这篇文章倍感珍视。
以下记录了我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过程。
课堂开始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这篇知名的短篇小说作者王朔的背景和作品特色。
然后,我让学生们阅读了这篇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想象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和心理体验。
在阅读之后,我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听取组员们的不同意见和看法。
第一组学生认为,在这篇文章中,饰演黑暗势力角色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坏人。
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和生命着想,所以才选择了成为“套子人”。
而白色的“光明正义”角色则表现得极具冷酷和残酷。
他们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公正”和“真理”,无视了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性。
现实中也是如此,我们有时候为了生存和利益考虑,也会不择手段,这是人性的固有缺陷。
第二组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发表了意见,他们认为这篇文章传递了一个警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套子”里,被各种力量所束缚,我们很难得到自由和满足。
我们也许不应该像小说中那样选择成为“套子人”,而应该在网络和社会上显现自己的本性和真实面貌。
小说中的“套子”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规则、道德准则以及群体思想,我们不应该陷入其中,而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方法。
第三组学生则认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呈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对立方式,黑白明显。
这种对立关系在很多时候是单调的,刻板的,有了这种单一的对立形式以后,人们弄不清是非对立主题一个别的关系,教育我们不应该放弃了解事情的复杂性。
在现实中,我们面对的也很多是类似的对立关系,我们需要学会理性思考和多角度思考,才能更加客观地对待事物。
第四组学生则从语言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他们认为,《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篇作品采用了朴素语言,言简意赅,但又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一、联系旧知,切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擅长写小人物,因写小人物而出名,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他的《变色龙》,《变色龙》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是?生:奥楚蔑洛夫师:对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称他为“变色龙”是因为他趋炎附势,随时变化。
师:看来,典型人物真的让我们记忆深刻呀。
今天我们来认识契诃夫在另一篇小说中塑造的一位“不变”的人物。
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这个人物的名字叫——生:别里科夫!师: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生:“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师:作者送给他一个别称——生:“装在套子里的人”!师:其实,生活中谁不穿鞋戴帽着装呢,可作者为什么说别里科夫的着装是“套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理解小说对主人公叙述介绍部分师:现在请大家阅读第1段,边读边勾画,看看别里科夫身上穿戴了哪些“套子”。
(生答雨伞、雨鞋、黑眼镜、棉花、棉大衣、羊毛衫等。
)师:整个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真是名副其实的“连环套”啊。
文章里有一个字概括了他装束的特点——生:“怪”!师:为什么要这样的“怪”套呢?生:为了“隔绝人世,躲避现实生活,不受外界影响”,不让“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
师:这说明现实生活正在变革,旧的东西被打破,新生事物不断出现。
而别里科夫是个守旧怕变的人。
作者说“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该怎样理解?生:是比喻手法,是说他教“古代语言”能逃避现实,是他职业的“套子”。
师:妙极了,穿戴有“套子”,职业也有“套子”。
大家往下读,看看他还有什么“套子”?生:思想有“套子”。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师:“套子”有“实”的,还有“虚”的。
至此,大家已经明白小说开头对别里科夫的叙述介绍的思路了。
生:由穿戴到思想,由外到内,由实及虚。
师:自然,外在的“套子”源自思想的“套子”。
穿戴的“套子”保护自己,“独善其身”,而思想的“套子”就不能无关他人了。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及反思
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人物形象,如华连卡、柯瓦连科等,他们与 别里科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和思想观念的 冲突与碰撞。
主题思想探讨
保守思想的批判
小说通过别里科夫的形象,对沙 皇专制制度下的保守思想进行了 深刻的批判。别里科夫的僵化和 保守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
整个社会的悲剧。
运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 学,展示文本背景、人物形象 分析等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和 趣味性。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文本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和探究能力。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小说中的 情节和人物对话,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
课堂互动
思考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要求学生思考文章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如社会制 度、人际关系、道德观念等,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
学生完成情况统计
完成情况良好
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比较深入,能够准确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人物形象和特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部分学生存在不足
少数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人物形 象和特点的分析不够准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 课文主旨和人物形象,教 学目标基本达成。
学生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较为 积极,能够主动思考和回 答问题,参与度较高。
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 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较为频 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存在问题分析
教学内容难度
部分教学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 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装在套子里的人》专家课堂实录(两套)
装在套子里的人》专家课堂实录(两套)删除此段,因为没有内容)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的主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呢?生:可能是说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被各种套子所束缚,无法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师:很有深度的理解。
的确,小说中的___就是一个被套子所束缚的人。
他在工作中被规定的流程和程序所限制,无法自由发挥;在家庭中,他的妻子和女儿也给他套上了各种套子,让他无法自由地做出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真正自由,就要摆脱各种套子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分析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同时,也提醒学生注意文学作品的多重意义,不要被表面的故事情节所迷惑。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结尾。
___最终如何摆脱了套子的束缚呢?生:他去了乡下,开始自己的农场。
师:对。
这个结尾是不是很出人意料呢?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___会去找工作,或者去追求自己的爱好,但是他却选择了去农场。
这个结尾很好地体现了___的创作风格,也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同时,这个结尾也告诉我们,摆脱套子的束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努力和勇气。
在分析结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手法,同时也提醒学生要注意文学作品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改写:在这节课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三位被称为“短篇小说大师”的作家,分别是___、___和___。
这三位作家的代表作都具有独特的风格,___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见长,___的小说则以“以小见大,构思新颖”著称,而___则以幽默讽刺的风格为主。
教师以___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研究,通过找套子的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分析故事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最后,在分析故事结尾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手法,同时也提醒学生要注意文学作品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①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②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别人装在套子里?教学目标:掌握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教学内容:自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别里科夫去世了,他有一个遗愿,要求我们为他举行一个追悼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自己心中的别里科夫。
(二)能力落实(在具体奏何乐上会展开激烈的讨论,此时不失时机地补充课文时代背景。
可用幻灯片打出: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
1880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对人民的专制恐怖统治。
面对进步知识分子和贵族要求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竭力维持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第二项:由别里科夫的亲戚介绍别里科夫生平事迹。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可由学生上台讲述,口头或书面均可,教师总结。
)第三项:致悼辞。
(可由学生稍作准备,由二至三位同学上台表演。
书面或口头均可。
教师总结。
最好教师自己事先准备一篇范文最后读出。
要求体现出别里科夫的为人特点。
)(以上几项,学生已掌握了别里科夫的形象轮廓,以下更深一层。
)第四项:设计墓联。
别里科夫生前曾有交代,想在坟上立上一块墓碑,要征求一幅很好的墓联,现在大家开始设计。
(学生稍作准备,然后由学生上讲台写出,教师从形式到内容加以总结,注意体现出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
最后可用幻灯片打出教师自己事先拟好的多幅墓联供学生参考。
如:a.为套子生活所套,因终身大事而终b.乱子千万不要出,单车更加不能骑c.别为别里科夫祭酒,可为柯瓦连科庆功d.雨帽雨衣雨伞雨鞋身上有,法制法规法律法令心中存e.谨小慎微,心惊胆战,战战兢兢过日子;遵纪守法,诚惶诚恐,恐恐惧惧上西天。
最后可用幻灯片打出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唯政府之命是从。
与周围一切事物敌对。
是虚伪守旧的卫道士。
“别里科夫”成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厚江老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含徐杰的过程评点)(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师:同学们,在外国文学中,有三位短篇小说家得到人们的特别推崇,有人称之为“短篇小说大师”,哪位同学知道他们是谁吗?生: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罗斯的契诃夫。
师:对。
你能说说他们的代表作吗?生:欧·亨利的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等,莫泊桑的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还有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一生》等,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师:很好。
这三位“短篇小说大师”,不仅短篇小说的数量很多,而且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欧·亨利以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见长,莫泊桑的小说“以小见大,构思新颖”,哪位同学能根据在初中所学习的课文说说契诃夫的主要风格是什么?生:幽默讽刺。
(板书。
)(以此种形式开讲,好处有三:迅速入题,避免七弯八绕,此其一;文学常识复习,可谓温故知新,此其二;顺势点出学习重点,在于“幽默讽刺”的创作风格,开宗明义,指向明确,此其三。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小说风格。
小说的标题叫“装在套子里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
请大家边看书边做符号,在套子下面画横线。
(“找套子”,这个环节是教者独具匠心的设计。
一方面,通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这样一个主问题,组织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另一方面,通过设问“数不清的套子中哪个是最主要的套子”,了然无痕地过渡到下一步内容的学习。
)(学生看书,做符号。
)(大约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先说说?生:13个。
师:请具体说说。
生:雨鞋,雨伞,棉大衣,伞套,表套,刀套,脸套子,衣领,黑眼镜,羊毛杉,堵耳朵眼的棉花,车篷,壳子。
师:大家先看看有没有重复的。
生:有。
“脸套子”就是“衣领”,还有“壳子”是一个总的说法,不能看见一个具体的套子。
师:很有道理。
那是不是就是11个套子呢?生:不是。
师:还有哪些套子呢?生:古代语言。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古代语言,对于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师:你的分析方法很好。
阅读理解就是要善于从文中找根据。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套子呢?(简单一句话,足见教者的表扬艺术。
先肯定学生的分析方法很好,然后,告诉学生好在哪里,这样的表扬是有“技术“含量的,它将学生无意识的思维习惯提炼到科学方法的高度,这样对其他学生的阅读分析,就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我们看,接下来的学生活动就有了章法,都是“从文中找根据”,这样,就能保证学生的活动立足文本语言,避免“空对空”。
)生:还有许多。
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政府的告示”、“报纸上的文章”,对他来说,都是套子。
生:还有。
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其实也是他的一个套子。
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
其他还有吗?生:他的房子、卧室、帐子、被子,也都是他的套子。
师:大家找得很细,分析也比较准确。
课文这一小节有几个字词要注意一下。
(板书:兢、宵、采、僻)那么,他的身上到底有多少个套子呢?(学生阅读数套子。
有人说20,有人说24,发生争论,期待老师的结论。
)师:我看同学们不用再争论了。
为什么呢?——因为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是无法数清的。
除了小说里已经具体写出来的以外,其他有没有了呢?我看肯定还有。
(板书:数不清的套子)但我想问一问同学们,在别里科夫身上最主要的一个套子是什么呢?生:是思想上的套子。
因为思想总是支配一个人的一切行动的。
师:很有道理。
但我以为还不够准确,或者说,我的观点和你的差不多,但又有区别。
大家的意见呢?(学生看书。
)师:在小说中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是哪方面内容呢?生:恋爱的故事。
师:对。
我以为,别里科夫身上最主要的套子就是爱情上的套子。
为什么呢?一是作者前面写那么多的套子花的笔墨并不怎么多,而写爱情这个套子,花了很多的笔墨。
另一个原因是,任何情况下别里科夫都没有试图走出套子,唯有爱情的套子使他“昏了头”,然而,最终不但没有能钻出套子而且死在了这个套子上。
不过,别里科夫的恋爱不同于一般人的爱情故事。
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
请同学看书,然后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给他的“爱情故事”加一个修饰语。
想好以后,大家写在一张小纸上。
我们马上比较一下看哪一种概括比较好。
(教者以上这段课堂语言着重讲了两层意思,前者精当讲析,后者精心设问。
为什么要“讲”?因为此处是学生的疑点,“讲”是释疑。
给别里科夫的“爱情故事”加一个修饰语,则是让学生第三次进入文本,在感受、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教师收集答案。
)师: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下面几个代表性的意见哪一个更好:耐人寻味的、滑稽的、可悲的、可笑的、离奇的、昏了头的、漫画式的、可怜的。
大家讨论一下,哪一个好,或者说哪一个不好。
生:“离奇”不好。
离奇是说不同寻常,一般指过程比较曲折,别里科夫的恋爱过程并不曲折。
生:“耐人寻味”也不好。
“耐人寻味”是说很含蓄,有启发性,用在这里不当。
生:“可怜”也不行。
这并不是一个让人同情的故事。
师:大家的分析非常好。
还有其他意见吗?生:“可悲”强调一种悲剧性,或者说手段不正当,用在这里也不妥。
师:现在我们集中看一看,剩下的几个哪一个更好一点。
生:“滑稽”和“可笑”意思差不多,可去掉“可笑”。
师:现在还剩三个,我们表决一下。
(举手表决。
)师:我看其中有一个内涵比较单一,不如另外两个内涵丰富,可以去掉。
生:“滑稽”。
师:我也这么想。
“漫画式”的内涵就包括了“滑稽”的意思。
那么,另外两个哪一个更好,我看我们就不再讨论了。
不过我表个态,我喜欢“漫画式”这一个概括。
当然用“昏了头”也不错。
要提醒大家注意,用这一个概括,应该加一个引号,因为这是——生:课文中的话。
(对于别里科夫“爱情故事”特点的概括,最后落实到“漫画式”,我们看到,教者着力关注的并不是这个结论,而是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
比较、评判、筛选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人物内心世界不断深入的体悟过程。
)师:作者在前文特征夸张的基础上,通过这样一个漫画式的恋爱故事更深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不过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漫画式的恋爱故事,尤其是这个情节的结局,可信吗?为了认识这一问题,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小说人物的结局不这样安排会有怎样的可能?(这个问题的提出,属于“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通过对“别里科夫和华连卡有没有结婚可能”的探讨,分析了人物之间的性格矛盾,或者说是性格对立,这就达到了正面深入解读人物形象的目的。
)生:我认为有可能在校长太太等人的撮合之下,别里科夫渐渐平了气,并且在华连卡的影响之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个性,最后终于和华连卡结婚。
师:他的想象确实有点道理。
大家看还有其他可能吗?生:也可能从此和华连卡断绝了联系,并且发誓从此永不恋爱。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想象吗?如果没有,我们比较一下到底怎样安排最好。
生:和华连卡结婚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性格绝对不可能合到一起,而且华连卡的哥哥也不会同意。
师:婚姻自由,我们主要还是考虑他们自身的因素,看他们的性格有没有调和的可能。
生:没有。
因为华连卡是充满热情的,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而别里科夫是守旧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
两者的性格完全相反。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说的理解的确有了一定的深度。
那么会不会,也不谈也不死呢,就是说小说中安排别里科夫的死有没有必然性呢?(教者此处的“追问”,颇值得玩味。
为什么要追问呢?因为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没有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怎样追问呢?“看来同学们对小说的理解的确有了一定得深度”是追问的铺垫,“那么会不会,也不谈也不死呢”这一句是极妙的追问,它肯定了“不谈”,这是已经探究过的,是承上;它又引导学生,在“死”与“不死”的问题上进一步思考,是启下。
这样的追问,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更高层次阔然前行。
)生:死是必然的。
师:何以见得?生:因为小说中前面有几处暗示:他本来就通宵做噩梦,脸色苍白;“漫画”事件以后,课文几次写到他脸色发青嘴唇发抖。
生:还有一处。
课文说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上分明看得出来他是病了”。
生:而且当着华连卡的面从楼梯上摔下来对他打击也特别的大。
他当时就联想到许许多多可怕的结果。
师:刚才几位同学从小说对人物的神情描写、心理描写中分析了人物命运的必然性。
看来几个原因一凑,别里科夫是必死无疑了。
(有一个同学举手)好,你请讲。
生:我认为,不仅仅是这些原因。
从人物的性格发展的必然来看,他也是必死无疑,即使这一次事件不死,但为时也不会很长,因为已经发生变化的历史是他无法生存的。
另一个原因是这样的安排也正和小说的风格相吻合,即通过夸张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反映主题。
师:这位同学的分析很有深度。
从人物命运的必然入手,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思考,尤其是从小说整体风格的角度考虑,对大家阅读小说、鉴赏小说非常有意义。
(这是教者的一个课堂小结。
这个课堂小结,看似无意,其实有心。
它既对前几位学生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同时提炼出了很明晰的欣赏小说的方法,即:从哪些角度来分析小说的情节。
这个方法,既是学生自己活动得来的,又是经过老师提炼以后呈现的,且条理更加清晰。
这样的课堂小结,不是“授”之以渔,是师生共同活动,教师“结”之以渔。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对小说的内容,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应该说都有了较全面的把握。
那么别里科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预习提示中有两句话对他作了概括,哪位同学把有关内容读一下?生:是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典型人物,他维护旧事物,害怕新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师:不错。
预习提示的确是这么说的。
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似乎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
比如,通过夸张的特征和漫画式的恋爱故事还不能充分看出他反动在什么地方。
我们再来进一步思考,小说塑造人物除了运用特征的夸张和情节的夸张以外,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换一种说法,就是小说的幽默讽刺的风格除了体现在特征和情节的夸张以外,还表现在什么地方?(看到这里,我们似乎对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目标:幽默讽刺的创作风格;步骤:特征的夸张、情节的夸张、人物的对比。
这样的教学思路,既尊重了小说的文体特征,也尊重了这篇文章的“个性”特征,所以,师生的文本的解读如庖丁解牛,让人叹服。
)(学生看书。
)生:还有对比。
师:请具体地说一说。
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本身胆小怕事,成天把自己藏在套子里,另一方面他又辖制着全城的人,使全城的人都害怕。
二是他和华连卡兄妹的对比。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作者一是通过人物自身性格的不同侧面进行对比,一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来进一步刻画人物。
这里有一个字音要注意一下:辖(xiá),为什么全城的人都害怕他呢,似乎有点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