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70115Z10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文学原理中国古代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材: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教学参考书:郭绍虞等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罗根泽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郭绍虞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王运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中国古代文论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课程,本课程讲授的对象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十分悠久,内容极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表现了具有民族传统和东方特色的审美理想和趣味。
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重要论著和观点,深入领会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精神,而且还能与中文系其它主干课程,特别是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参照比较,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批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课程的开设,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文学实践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由于古代文论历史悠久,时代跨度很大,材料浩如烟海。
所以古代文论的学习,理解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重要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按照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熟读古代文论的几本经典原著,学习经典作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第二,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历史线索、最有代表性的文论思想与观点有一个基本了解,并能将其运用于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第三,将古代文论的学习与古代文学的学习、与古代艺术的了解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文学和艺术修养;第四,将古代文论的学习与古代哲学的学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结合起来,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1、古代文论三大高峰:勰、叶燮、王国维2、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特征:(1)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概括性、涵丰富性);如风骨、气等。
(2)形象性的概念:如明·榛《四溟诗话》:“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又:燮:“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3)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司空图《诗品》皆用四言诗形容风格,又如:鲍照说:“公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如铺锦列绣,雕绘满眼。
”又如:“陆海江”说。
3、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有体系;无体系;潜体系。
其实,中国文论既有体系性特征,又有非体系性特征。
4、先文论的特点:先时期是我国古代文论的发轫与奠基期﹙开端时期﹚,特点有:(1)没有专门的文论著作或文章,而是散见于先的诗文中,主要见于哲学著作。
(2)先文论处于百家争鸣、人各为说的状态(3)先文论影响深远,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论思想,一重在对文学容的规,一重在对文学形式的研究,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两大基石。
(4)先时期没有学科之分,先人谈到“文”或“文学”时,并不专指今之文学,但也包含之。
5、“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可以说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文学理论的观点。
“兴观群怨”说,特别是“诗可以怨”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的许多讽刺和揭露社会黑暗政治的诗篇,无不是受“诗可以怨”的影响。
即使是现代,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进步诗人的作品对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进行勇敢的干预,也可以说是对“诗可以怨”传统的继承和发扬!6、孔子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孔子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
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批评可以说无不受到孔子理论的积极影响。
古代文论大纲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掌握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水平。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基础知识、基本发展线索,了解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传统与民族特色,了解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动态;培养学生从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阅读专业文献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传统与现代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及分期。
本章主要内容:一、什么是中国古代文论二、中国古代文论的分期三、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四、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论本章重点难点: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分期,初步接触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
本章参考文献: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张少康等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陈良运:《当代文论建设中的古代文论》,《文学评论》,2000年2期陈昌恒:《古代文论的百年研究与世纪前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4期罗宗强:《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文学评论》1997年2期党圣元:《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和体系》,《文学评论》1997年1期包兆会:《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江海学刊》2001年5期蒲震元:《现代诠释与微观考辨——再谈古代文论的现代价值转型》,《文艺研究》1998年3期代迅:《中国古代文论:两种言说方式及其现代命运》,《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3期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中国古代文论?其基本特点有哪些?2、古代文论大致可以分成几个时期?3、如何评价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第一节、什么是中国古代文论1、《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门专业理论课程2、“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个文化断代概念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的分期1、分期的依据2、常见的分期第三节、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1、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与形态2、转型的背景3、转型的实绩4、文化认同危机第四节、如何学中国古代文论1、中国古代文论与哲学、历史学的关系2、中国古代文论与古代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作品的关系3、考据与证悟4、具体方法、顺序第一章、先秦道家文论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道家的思维方式和主要观念。
学习笔记《中国古代文论大纲》
中国古代文论大纲一、先秦文论1、概况先秦文论处于萌芽状态。
主要成就反映在诸子著述中。
儒、道两家共同奠定了古代文论的基础。
孔子:兴观群怨(社会作用);孟子: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文学批评);荀子:明道、征圣、宗经(创作原则);墨子:尚质、尚用,言有三表;韩非:反对文学,“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2、《诗言志》出自《尚书》。
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是表现的,抒情的;提出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诗歌内容、形式、作用互相联系。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3、孔子《论语》一、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为封建礼教、政治服务。
提出“兴观群怨”说:观风俗,考得失,干预政治,“事父事君”。
二、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先“质”后“文”,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主张“文质彬彬”,要求文质并重,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三、重视“中和”之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放郑声”。
四、提出文学批评的思想和艺术标准,即“善”和“美”。
“尽善尽美”。
4、墨子基本精神:尚质、尚文。
《非乐》否定反对音乐。
《非命》中提出“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即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
说明了文学应植根于历史和现实的基础并服务于社会人生的性质和功能。
5、孟子一、“以意逆志”说:“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诗歌语言有其艺术表现的特殊性;2、注重文学作品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3、读者在批评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二、“知人论世”说:看到作品与作家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知言养气”说:“知言”指能够看到各种言辞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养气”指人内在的修养,“养气”决定“知言”,肯定读者水平、修养在批评中的决定意义。
6、庄子一、主张自然朴素为美。
二、论述了“言”与“意”的关系。
提出“得意忘言”,“言不尽意”指言的最终目的是传意,但又不能尽意。
“意之所随者”指事物最精妙的“道”是难以用语言来直接表达的。
中国古代文论概要分析
中国古代文论概要分析
中国古代文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学家对文学艺术理论的探讨和总结。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
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将从古代文论的特点、内容和影响
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其次,古代文论的内容主要分为文学创作理论和文学鉴赏理论两个方面。
在文学创作理论方面,古代文论主张文学要有“真、善、美”的特征。
其中,“真”是指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善”是指作
品要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美”则是指作品要具有审美价值,使人愉悦
和感动。
在文学鉴赏理论方面,古代文论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和欣赏,
提出了多种鉴赏标准和方法。
最后,古代文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论
的理论成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和创作的指导,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达
到了辉煌的巅峰。
例如,《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和鉴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另外,《红楼梦》也是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古代文学创作的思考和借鉴,创造
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
总之,中国古代文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总结和创新,它体现了中
国古代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古代文论的特点是
思想深邃、理论系统,其内容包括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两个方面。
古代文
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
宝和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纲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纲要第一章:先秦两汉文论第一节尚书?舜典(节录)1、《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与典章文献的汇编。
“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故名《尚书》。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称《书经》。
2、诗言志的观点:答:“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
“志”指意志和感情。
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
3、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答:从《尚书?舜典》中“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杰,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它可以使贵族的子弟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毅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这种对于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的认识,成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主导性认识。
4、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
《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也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5、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认识:答:①帝命令夔主管音乐,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官办的乐队,也可能就是后代“学在官府”的前身。
②“教胄子”说明当时已经把音乐作为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后世“诗教”的前身。
③文中指出诗(歌辞)、歌(演唱)、声(音乐)、律(伴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开启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研究和探讨的先河。
④文中“击石拊石”和“百兽率舞”描绘,说明当时歌舞可能已经有了统一指挥的形式以及简单的化装。
有可能出现的综合性的大题一、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学在官府”“诗教”“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统一指挥形式及简单化装。
中国古代书论纲要
中国历代书论精选集一、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二、索靖·草书状四、赵壹·非草书五、崔瑗·草书势(含今译)六、蔡邕·篆势、笔论、九势七、虞龢论书表八、论用笔十法九、书品[节录]十、王羲之·自论书十一、书论: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十二、事儿而书论: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十三、书论:清—刘熙载:《书慨》十五、书论:宋—米芾《海岳名言》十六、书论:唐—孙过庭《书谱》十七、书论:唐—张怀瓘《书断》十八、书论:南朝齐—王僧虔《论书》十九书论:南朝齐—王僧虔《笔意赞》二十书论:晋—王羲之《题笔阵图后》二十一、傅山·散论二十二、欧阳修·六一论书二十三、元·陆友纂《墨史》二十五·魏锡曾篆刻论二十六、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古帖二十七·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二十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法书三十·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论用笔三十一·冯班《钝吟书要(节录)》三十二·姜夔《续书谱(节录)》三十三·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三十四·书论:秦—李斯《论用笔》三十五、书论:汉—蔡邕《笔论》三十六·书论:南朝齐—王僧虔《笔意赞》三十七·钟繇《用笔法》三十八·书论:南朝齐—王僧虔《论书》三十九·书论:宋—米芾《海岳名言》四十·古代名人论书法名语集粹四十一·卫恒《四体书势》三、卫夫人笔阵图。
大纲2 古代文论
绪论一、在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意义三、走向文化诗学四、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概观五、中国古代文论概观第一章先秦时代的文学观念第一节概述一、文化话语权力的转移二、作为新的言说主体的士人阶层三、先秦文论概观四、儒家的文化追求第二节孔子的文论一、孔子文论的文化意蕴二、孔子的诗歌功能论的复杂性第三节孟子的文论一、孟子与士人阶层的自我认同意识二、孟子的主要文论观点第四节苟子的文论一、荀子言说立场的时代特征二、荀子的主要文论观点第五节先秦道家思想的诗性特征一、老庄道论二、老庄所崇尚的“妙”和“自然”三、庄子对“游”和“化”的推崇四、庄子“言不尽意”论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二章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第一节概述一、汉代的政治文化结构二、士人阶层的处世策略三、经学语境中的文论思想四、两汉文论概况第二节《乐记》与《毛诗序》一、《乐记》的主要贡献二、《毛诗序》的诗学思想第三节司马迁、班固的文学思想一、司马迁的文学思想二、班固的文论观点第四节扬雄的文学思想一、扬雄文学思想的核心二、扬雄论辞赋第五节汉人对屈原的评价问题一、淮南王刘安与司马迁的评价二、扬雄与班固的评价三、王逸的评价第六节王充的文学思想一、王充的生平二、王充的主要文论观点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第一节概述一、乱世政治与文人命运二、从经学的衰落到社会思想的解放三、理论批评中的玄学旨趣四、文学概略五、在文学与玄学共同影响下的文论第二节曹丕的《典论·论文》一、作家论和批评论二、文体论……。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大纲
《古代文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古代文论》是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设置的考查基础课,本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化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其基本内容是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在各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各个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概貌和走向,从而使学生更理性地更丰富地更深层地了解文学作品。
在本课程的具体学习时,一方面要注意文论作品是了解文论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应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把握理论批评的“史”的发展脉络,把“作品”与“史”结合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而不是孤立静止地去学习文论,以便更加清楚地掌握文论的理论价值及传承的文学传统。
(一)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更加完整地深入地认识中国文学。
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批评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
与西方文论相比,中国古代文论与创作实践和审美鉴赏结合得更紧,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更为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学的美学观念。
2、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是在学习过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特点和规律的重要途径。
3、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立足在学习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更好地推动当前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运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实践性意义。
(二)教学要求1、能概括地描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总体特点和纵向发展的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形成发展的社会文化原因。
2、掌握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主要理论家的著作及其所提出的文学理论范畴、术语;掌握这些理论对文学发展的指导意义。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知识(包括文学本原论、文体论、文学风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观、文学鉴赏论、意境理论等),对某种文学现象或某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评论。
4、能够熟记部分文学理论家有代表性的精辟语句。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先秦文论(-)概述先秦时期各家各派的文艺思想,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艺观念,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论学习大纲
古代文论学习大纲一、重要术语1、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关于“诗言志”之“志”,“五四”以后在解释中一直存在着分歧。
朱自清认为“志”属志向怀抱,“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作者的志向怀抱的;周作人则认为“诗言志”就是“言情”;闻一多则通过对金文、甲骨文中“志”的本意,以及先秦古籍中“志”的用法的大量考证,指出早期的“志”包括着3种含意:①记事的,如《诗经》中的商《颂》及周《颂》;②记诵的;③由于早期的诗原于歌谣,因此“志”也即抒情的。
即“诗言志”之“志”,包括“志”(记诵)、“事”(记事)、“情”(抒情)三重含义。
2、兴观群怨”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的“兴”,“言修身当先学诗”,是讲诗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
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是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的意思,是讲诗歌具有聚集士人、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的作用。
所谓“怨”,即“怨刺上政”(孔安国注),是讲诗歌具有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的作用。
3、文质彬彬即认为文(文采)与质(质朴)要兼美。
孔子的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即是要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文采与质朴的相得益彰。
4、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5、知人论世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6、温柔敦厚温柔敦厚作为儒家的传统诗教,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作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限选),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
课程内容主要有两条线索组织起来:其一,是按照历史线索,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理论家逐一展开阐释和讲解;其二,注重中国古代文论概念史的线索梳理。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和学习,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扎实的古典文学理论功底,增强他们的国学基础,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从理论角度认识文学,理解文学现象和作品。
2.设计思路:“中国古代文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限选),是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的课程,因此本课程内容按照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公认的阶段,分四部分展开讲解。
这四部分分别是:先秦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宋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再按照先综述,再分章节讲解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具体展开分为12章,他们分别是:第一章: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和先秦文学观念萌芽第二章:先秦儒家文学观念第三章:先秦道家文学观念第四章:两汉文论及围绕《楚辞》展开的文学批评活动第五章:魏晋文论发展第六章: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第七章:钟嵘及其《诗品》第八章:唐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具体目标有:1.1在知识层面,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并继承我国古代文论遗产,弘扬民族文化;1.2在技能层面,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利用古代文论知识对文学现象及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和水平;1.3在态度层面,通过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进行理论思维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和态度对待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三、学习要求1.最低学习要求:- 1 -1.1学习好理论知识模块,对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对文论史上的重要理论家的思想,有系统的把握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萌芽期的各种文学主张与学说,重点是儒道两家的文学观。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对后世中国文学批评产生深远影响的儒道两家的文学观点和重点理论命题。
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解释古典原著中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述,并用现代文艺学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古代经传里保存的文学理论批评资料(次重点):识记:美刺说、言志说、观志观风说、三不朽说。
理解:春秋时代所谓"赋诗言志"的内含和"断章取义"方法。
吴公子季札评论诗乐所表现的文艺观。
《礼记·乐记》关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论述。
应用:经过儒家整理的古代经传中文学观点的基本倾向及它们对我国后世文论有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二)儒家的文学观:1.孔子的文学观(重点):识记:"兴观群怨"、"文质彬彬"、"思无邪"等命题。
理解:孔子的论诗主张。
儒家文学观与其全部思想体系的关系。
应用:翻译简评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思无邪"说。
2.孟子的文学观(重点)。
识记:"以意逆志"说。
理解:"知人论世"、"知言养气"说。
应用:翻译并评论上述主张。
3.荀子的文学观与音乐观(次重点)。
理解:荀子论言词辩说。
应用:翻译简评荀子对音乐社会作用问题的论述。
(三)道家的文学观:1.老子(次重点):理解:老子对文艺的基本态度及其学说中与文学艺术有关的思想资料。
2.庄子(重点):理解:庄子自然天籁的审美理想。
《庄子·天下篇》对庄子思想和文章风格的描述。
应用:翻译简评庄子的"绝圣弃知"说。
翻译简评"轮扁斫轮"故事。
《庄子》书中谈技艺的寓言("轮扁斫轮"、"庖丁解牛"、"佝偻承蜩"、 "津人操舟若神"、"吕梁丈夫蹈水"、"梓庆削木为鐻"等)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启发。
第二章汉代文学批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起重要传承作用的汉代文学理论批评。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汉儒对先秦诗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各派文学批评在儒家的共同旗帜下斗争的情况。
掌握《诗大序》、司马迁、扬雄、王充《论衡》的基本文学观点。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上述作家著作中的重点文学理论批评言论,并用现代意识给予说明和阐释。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诗大序》(重点):识记:"风雅颂"、"诗六义"、"主文而谲谏"、"风雅比兴"、"变风变雅"。
《诗大序》概况。
理解:《诗大序》的主要思想内容。
《诗大序》对诗歌与社会政治关系的论述。
应用:翻译简评《诗大序》之"志之所之"说。
翻译简评"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说。
翻译简评"治世之音"、"乱世之音"、"亡国之音"说。
应用:论《诗大序》之"诗有六义"说的理论价值和局限性。
(二)司马迁的文学思想(重点):识记:"发愤著书"说。
理解:司马迁对文学特征的认识。
应用:简论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
(三)扬雄的文学观(一般)识记:"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
理解:扬雄的"明道、徵圣、宗经"论。
扬雄对文质关系的主张。
扬雄的"心声心画"说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四)王充《论衡》的文学观(次重点)理解:《论衡》的写作宗旨及基本文学主张。
应用:翻译并简评"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说。
应用:王充文学观对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开辟意义。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要求重点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除《文心雕龙》(下一章专章论述)以外的三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名著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钟嵘《诗品》的基本内容、主要理论贡献,以及颜之推《颜氏家训》的文章观。
能将上述著作的重点片段译成现代白话文,并用现代意识予以说明和阐释。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繁荣的原因(一般)。
(二)曹丕《典论.论文》(重点)识记:"文以气为主"说。
曹丕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
理解:《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论文学批评的态度。
应用:翻译并简评"文以气为主"说。
应用:《典论.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与主要不足。
(三)陆机《文赋》(重点)识记:《文赋》有关文学形式和创作技巧的论述。
理解:《文赋》的主要思想内容。
陆机论文学风格。
应用:翻译并简评陆机对创作准备的论述。
翻译并简评《文赋》的创作构思论。
评"诗缘情而绮靡"说。
应用:《文赋》创作构思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
(四)南朝文笔说与声律论(一般):识记:"文笔说"。
"永明声病说"。
应用:对南朝"文笔说"与"声律论"的历史评价。
(五)裴子野、萧子显与萧统的文学观(次重点):识记:裴子野对南朝文风的批判。
萧子显对文学特点与新变的论述。
理解:萧统《文选序》的主要内容。
应用:翻译并简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论。
(六)钟嵘《诗品》(重点):识记:《诗品》对五言诗发展历程及历代代表人物的论述。
《诗品》对五言诗重要诗人风格特色及承传关系的论述。
《诗品》概况及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理解:《诗品序》的主要内容钟嵘对宋齐文风的批评。
应用:翻译并简评"诗有三义"说和"风力"说。
(七)颜之推的文学观(次重点)识记:颜之推对文章内容形式的论述。
《颜氏家训·文章篇》的主要观点。
理解:颜之推的基本文学主张。
第四章刘勰的《文心雕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辉煌的巨著《文心雕龙》的基本情况、主要观点、理论贡献和研究概况。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文心雕龙》的基本概况、主要篇章的内容,识记主要理论命题和重点段落原文。
能够翻译和用现代意识阐释刘勰的重要理论观点,正确解释其基本概念术语的内涵。
并能联系西方文论及当代理论建设的实际,初步认识刘勰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实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文心雕龙》概况及刘勰的写作宗旨(次重点):识记:《文心雕龙》书名的涵义。
理解:《文心雕龙》全书概况及刘勰写作本书的动机。
(二)《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次重点):.理解:刘勰的"原道、征圣、宗经"论。
应用:翻译简评刘勰对屈原作品的评价。
(三)《文心雕龙》创作论(重点):识记:"情以物迁"说、"神与物游"说。
理解:刘勰论创作构思和创作修养。
应用:翻译简评《神思》篇中对"陶钧文思"的论述。
应用:刘勰创作构思论对陆机的继承与发展。
(四)《文心雕龙》风格论(重点):识记:《体性》、《定势》、《时序》篇的主要观点。
理解:刘勰文学风格论的主要内容。
"风骨"的内涵及学术界争论的主要意见。
(五)《文心雕龙》的文学发展观(次重点):识记:刘勰基本的文学发展观。
理解:刘勰对制约文学发展与文学风格变化的时代社会因素的论述。
刘勰论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六)《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论(重点):识记:刘勰论产生错误批评的原因。
理解:刘勰论文学批评的正确原则与方法:应用:翻译简评《知音篇》之"六观"说。
第五章唐代文学批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唐代文学批评概况。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唐代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司空图等人的诗论,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理论。
能够用现代白话文和现代意识翻译阐释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并能联系文学史实际,认识唐代文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唐初史学家的文学观(一般):识记:唐初史学家的文学主张。
理解:刘知几《史通》的文学观。
(二)陈子昂和李白的文学观(重点):理解: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主要观点。
李白在诗篇中表达的诗歌主张。
应用:翻译简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重点):理解: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应用:翻译简评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谕诗的论述。
应用:分析评论杜甫论诗诗中的诗歌理论主张(四)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理论(重点):识记:柳宗元的"文以明道"说。
理解:韩愈古文运动理论的要点。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柳宗元的文学主张。
应用:翻译简评韩愈《答李翊书》对学习古文的途径与方法的论述。
(五)司空图的诗论(次重点):识记: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说。
《二十四诗品》的内容、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
理解:《与李生论诗书》的主要观点。
第六章宋代文学批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宋代文学批评概况。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高度成熟且向近代文化转型时期的宋代文论的特点、基本派别和斗争情况。
重点掌握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古文理论,程朱理学的文学观,黄庭坚、张戒、陆游、姜夔、严羽等人的诗论。
能够用现代白话文和现代意识翻译阐释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次重点):理解:欧阳修的"道胜文至"说和"诗穷而后工"说。
欧阳修开辟的"诗话"体裁的特点。
(二)王安石的文论主张(一般):识记:王安石文论的政治家特色。
(三)苏轼的文学主张(重点):理解:苏轼诗文理论的要点与特点。
应用:翻译简评苏轼对其文章特点的自述。
(四)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次重点):识记:"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理解:江西诗派诗歌主张述评。
(五) 宋代理学家的文学观(一般):识记: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