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1、古代文论三大高峰:勰、叶燮、王国维2、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特征:(1)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概括性、涵丰富性);如风骨、气等。

(2)形象性的概念:如明·榛《四溟诗话》:“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又:燮:“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3)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司空图《诗品》皆用四言诗形容风格,又如:鲍照说:“公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如铺锦列绣,雕绘满眼。

”又如:“陆海江”说。

3、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有体系;无体系;潜体系。

其实,中国文论既有体系性特征,又有非体系性特征。

4、先文论的特点:先时期是我国古代文论的发轫与奠基期﹙开端时期﹚,特点有:(1)没有专门的文论著作或文章,而是散见于先的诗文中,主要见于哲学著作。

(2)先文论处于百家争鸣、人各为说的状态(3)先文论影响深远,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论思想,一重在对文学容的规,一重在对文学形式的研究,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两大基石。

(4)先时期没有学科之分,先人谈到“文”或“文学”时,并不专指今之文学,但也包含之。

5、“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可以说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文学理论的观点。

“兴观群怨”说,特别是“诗可以怨”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的许多讽刺和揭露社会黑暗政治的诗篇,无不是受“诗可以怨”的影响。

即使是现代,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进步诗人的作品对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进行勇敢的干预,也可以说是对“诗可以怨”传统的继承和发扬!6、孔子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孔子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

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批评可以说无不受到孔子理论的积极影响。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1、古代文论三大高峰:刘勰、叶燮、王国维2、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特征:(1)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概括性、内涵丰富性);如风骨、气等。

(2)形象性的概念:如明·谢榛《四溟诗话》:“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又:郑燮:“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3)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司空图《诗品》皆用四言诗形容风格,又如:鲍照说:“谢公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如铺锦列绣,雕绘满眼。

”又如:“陆海潘江”说。

3、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有体系;无体系;潜体系。

其实,中国文论既有体系性特征,又有非体系性特征。

4、先秦文论的特点: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文论的发轫与奠基期﹙开端时期﹚,特点有:(1)没有专门的文论著作或文章,而是散见于先秦的诗文中,主要见于哲学著作。

(2)先秦文论处于百家争鸣、人各为说的状态(3)先秦文论影响深远,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论思想,一重在对文学内容的规范,一重在对文学形式的研究,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两大基石。

(4)先秦时期没有学科之分,先秦人谈到“文”或“文学”时,并不专指今之文学,但也包含之。

5、“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可以说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文学理论的观点。

“兴观群怨”说,特别是“诗可以怨”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的许多讽刺和揭露社会黑暗政治的诗篇,无不是受“诗可以怨”的影响。

即使是现代,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进步诗人的作品对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进行勇敢的干预,也可以说是对“诗可以怨”传统的继承和发扬!6、孔子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孔子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知识点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1、先秦文学理论处于萌芽状态,诗歌没有完全从音乐舞蹈中脱离出来,散文还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

2、先秦早期的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时代,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之中3、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两学派,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础。

儒家以政教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道家以审美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自身的规律。

第一节“诗言志”(一)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

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虞、夏、商、周初)时期典章文献的汇编。

其中保存了商及西周的一些重要史料。

(二)“诗言志”的特点1、“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

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

即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3、朱自清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第二节孔子的文学思想(一)孔子创立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孔子文艺思想的现实主义精神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他对“诗教”的强调,“诗教”的中心点则是为政治服务。

孔子认为《诗三百》对培养理想人格具有决定性意义。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二)《论语》节选体现的孔子文论主张: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核心是为封建礼教、政治服务。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即“兴观群怨”说。

2、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

并未轻视形式,主张“文质彬彬”。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3、重视“中和”之美。

孔子评论《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明了孔子对“中和”之美的肯定。

4、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一是思想的标准,一是艺术的标准,即“善”与“美”。

古代文论复习重点

古代文论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孟子提出了两种文学批评方法:“以意逆志”说和“知人论世”说。

2.《庄子·外物》篇说:“笙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笙;蹄者之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之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3.《毛诗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需“主文而谲谏”。

4.扬雄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观点。

5.汉代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6.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诗赋欲丽”这一观点。

7.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体性”这一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之间的关系8.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9.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文赋》。

10.陆机在《文赋》中论诗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

11.皎然最重要的诗论作品是《诗式》。

12.严羽《沧浪诗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13.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提出了“童心说”,主张文学表现真情。

14.针对明代复古派末流在创作上拘泥于古人格调,公安派打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旗帜。

15.李贽提出了“《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这一观点。

16.王夫之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17.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运事”。

二、名词解释1.以意逆志: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

“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

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

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

此说也往往被误解,导致主观武断的批评。

2.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以写真人真事为原则,即不虚假地对统治者歌功颂德,不隐讳他们的凶狠残暴的恶行,一切都照历史的实际情况真实地予以记录,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被成为"诗史",就说明了这一点。

古代文论复习要点梳理

古代文论复习要点梳理

古代文论复习要点梳理先秦1、《尚书》诗言志2、儒家文学观孔子《论语》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的社会功用:兴观群怨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论雅乐与郑声孟子《孟子》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知言养气说荀子《乐论》“天行有常”的自然观对荀子文学思想的影响明道、言志、抒情相结合的文学观对文艺和政治关系的系统阐述3、道家文学观老子《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无乐之乐解衣般礴言意之表虚静、物化、得意忘言的艺术创作论两汉1、司马迁文论对《离骚》的重要评论“发愤著书”说实录精神2、《毛诗大序》“发乎情,止乎礼义”讽谏说六义说情志统一说3、扬雄文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过以浮”“蹈云天”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辞赋观4、班固文论对屈原作品的评论对《诗经》及汉乐府诗的评论5、王充《论衡》对谶纬神学思想的批判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学观6、王逸《楚辞章句》称《离骚》为“经”对屈原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魏晋南北期1、曹丕《典论论文》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文以气为主对文章价值的崇高评价: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对前人文学批评态度的意见:文人相轻,暗于自见2、陆机《文赋》文学创作中艺术构思的重要性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对文学创作中作品结构和布局方面的分析文学作品艺术美的五条标准:应、和、悲、雅、艳3、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对晋宋以前文学发展进行了简单梳理,承认“变”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4、刘勰《文心雕龙》对文学本质的看法:《原道》篇文学创作论:论文学创作的构思:《神思》篇论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隐秀》篇论文学的风格:《体性》篇、《定势》篇、《才略》篇论文学作品的风骨美:《情采》篇、《风骨》篇论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总术》篇、《情采》篇、《附会》篇、《熔裁》篇文学文体论:《明诗》至《书记》共20篇,论述了共34种不同的文体文学发展论:通变文学批评论:六观(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5、钱嫌《诗品》以“直寻”为核心的文艺美学思想: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感情诗歌的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对历代五言诗人的评价:风、骚传统(体系)准确把握诗人创作特点,作出全面、公允的评价6、萧统《文选序》沉思瀚藻7、萧绎《金楼子立言》阐述自己关于“文”的认识古之学者有二,今之学者有四:儒、学、文、笔8、颜之推《颜氏家训》调和南北文风“理致”“气调”“天才”“兴会”看重作家的人品,讲究道德修养隋唐五代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风骨论兴寄论2、王昌龄诗论风格上:格律说意境上:“三境”“三格”说3、李白诗论自然清新的诗歌主张以“清算”为核心的诗歌艺术美理想4、股瑞诗论以“兴象”为中心的文艺思想:诗歌应当有风骨诗歌应具备“神来、气来、情来”之妙诗歌构思要新颖、奇特、巧妙,并且具备自然的声律之美5、杜甫诗论文学应当揭露当权统治者的弊政,描写百姓的疾苦,以达到民请命为目的诗歌艺术美理想是肯定清新秀丽,而又更重壮阔豪迈6、皎然诗论境中含情,情由境发诗歌“取境”有难、易之分诗境与禅境合一7、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文章之蕴境生于象外8、韩愈诗文论文以明道“气盛言宜”论为陈言之务去“不平则鸣”论9、柳宗元文论文有二道观批判地对待古文重视作家的自身修养10、白居易诗论诗歌创作要有为而作,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诗歌创作要起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积极社会作用美刺观提倡“直笔”“实录”11、司空图诗论思与境偕韵味说四外说宋金元1、欧阳修诗文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诗穷而后工说诗歌意境理论2、苏轼诗文论论艺术创作中“知”与“能”的关系论艺术构思中“虚静”“物化”和“妙观逸想”论形象塑造的“随物赋形”和“传神”论“无法之法”论平淡的艺术意境3、黄庭坚诗文论肯定诗歌“刺世嫉邪”的怨刺作用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诗歌创作要有精博的学问为基础讲究严密的法度4、李清照《论词》勿“破碎”要有“铺叙”讲“故实”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5、吕本中诗论“活法”“悟入”6、张戒《岁寒堂诗话》意味说去词去意8、朱臬诗文论文道一体论诗志合一论三变说“兴”与“涵咏”9、严羽诗论论“别材”“别趣”论“妙悟”论“以盛唐为法”10、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主张写诗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崇尚清新自然之美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11、张炎《词源》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明代1、李梦阳诗论诗文之辨唐宋之辨2、谢榛诗论情、景体、志、气、韵四要素感兴3、王世贞诗文论诗文的核心是意:意的形成:自外而内,外界事物触发自内而外,作家感情借外物宣泄意的传达:法才气与格调相统一4、李贽文论童心说:天下之至文,未有出于童心焉者也以自然为美的创作思想:化工、传神5、袁宏道诗文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提倡文学创作的“真文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因时因事而“变”强调文学作品之“趣”讲究文学创作之“奇”求古人真诗清代1、金圣叹小说理论区分圣人作书与古人作书比较《史记》与《水浒传》重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塑造2、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词采第二: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重视戏剧的宾白语言: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减、字分南北、文贵洁净、意取尖新、少用方言、时防漏孔关于科浑语言的原则:戒淫亵、忌俗恶、重关系、贵自然戏剧的“格局”:非常重视开场、冲场,要求开场数语应“包括通篇”,而冲场则须“蕴酿全部”。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重点知识点中国古代文论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晚期的几千年的文学批评和创作理论。

这个时期的文论主要以文献为依据,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规律。

以下是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的重点知识点。

一、文学批评的起源1.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主要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注重对诗歌的字句、音韵和意境的分析和评价。

2.魏晋时期的文学批评:魏晋时期,文学批评逐渐形成了以议论为主要形式的文论,如王逸的《论诗》、嵇康的《文赋》等。

二、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1.文心雕龙理论:《文心雕龙》是魏晋时期谢灵运所著的文论著作,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文学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文学的起源、境界、分类、特征及修辞技巧等。

该书提出了文学要有“情理兼备”、“旁征博引”、“意在笔先”等原则,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2.六朝文学理论:六朝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文学理论,如陆贾的“薄艺轻文”、刘勰的《文心雕龙》、谢灵运的《文心雕龙》等。

他们对文学的修辞、格调、风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后世文学理论的基础。

3.唐宋文学理论:唐宋时期的文学理论主要以文人词章和诗歌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注重文学的音韵、章法和修辞等方面的研究。

宋代张载的《顾炎武说文解字》提出了“考据经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成为后世文人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依据。

三、文学创作的主要原则1.豪放派文学创作原则:豪放派的文学创作原则主张用表现生活真实和个性情感的手法来创作作品。

代表作家有陆游、辛弃疾等。

2.儒家文学创作原则:儒家的文学创作原则主张文人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以明礼修身为原则来创作作品。

代表作家有欧阳修、苏轼等。

3.佛教文学创作原则:佛教的文学创作原则主张用描写人生苦难的手法来创作作品,以达到觉悟和解脱的目的。

代表作家有慧琳、明月等。

四、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技巧1.父子相承法:文学批评中常采用“父子相承法”,即将作品与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以评价作品的优劣。

古代文论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论知识点总结

一、《毛诗序》的文学观1、情志融合说——文学创作的本质“情志”伴随情感的理性认识,第一次提出诗歌具有抒情特征。

《毛诗序》融合了先秦以来的“情志说”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倡导情理兼容。

情激活了志,使原先积淀在作者心中的、带有必然性的“志”,变成偶然性的、个体性的情,志入于情,情蕴含着志,这样的诗歌既能传达政教内容,又能打动人心,从而使政教内容为天下人所接受。

2、教化说——文学的社会功能作者认为从诗与乐中可以看出政治得失与社会心理走向:“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毛诗序》看到了诗歌与音乐由于以情为动力,故而其感动人心、教化百姓最具价值,它强调从调协父子、夫妇等人际关系出发,进行移风易俗,美化社会,实行儒家理想中的王道之治。

这样,文艺之美就与政治教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3、美刺说——文学的社会功能《毛诗序》在解说“六义”时提出了美刺的观点,释颂为“美盛德之形容”;释风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依据《毛诗》及注释者的理解,美与刺有许多是通过比兴手法而得到展现的。

但讽谏必须掌握好尺度,不能过分。

“温柔敦厚,诗教也。

”形成温和含蓄的抒情特征。

二、司马迁文论1、发愤著书说①阐述了社会生活、个人经历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强调个体写作的决定因素,可以说是开魏晋文论自觉意识的先河。

②苦难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悲愤痛苦的情感往往使作者能够体会到生活与宇宙中最深刻的意蕴,这种建立在体验之上的思索,往往构成了作品情理交融的魅力,也是艺术特有的魅力。

古代文论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文论期末复习重点

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论述文学作品的作用时提出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简言之,“兴”,就是说诗歌的艺术形象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之思想受到感发,激发人并使之精神兴奋,情感波动,从而获得审美享受;“观”,是指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政治得失、道德风尚状况和诗人的主观意图的作用;“群”,则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和谐人际关系,能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强调了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不良的社会政治现象。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文学的社会作用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传统的形成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2.(孔子的)“文质”说:《论语·雍也》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主张文采和内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3.(孟子的)“知人论世”说:“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知人,是要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有所了解;论世,是说对作家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知人论世”说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结合作者的生平来进行考察,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4.(孟子的)“养气”说: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提出了“养气”说。

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

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

“养气”了,才能“知言”。

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重点(考试必过)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重点(考试必过)

一、《左传》的文艺观点‎:《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赋诗言志“赋诗”指引用《诗经》,“不歌而诵谓‎之赋”,“诗”是现成的,已有的诗歌‎句。

借助《诗经》中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登高而赋”,大夫在外交‎中经常背诵‎《诗经》中的句子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或者被邀请‎背诵。

对后世影响‎深远,如西汉定都‎西安,东汉定都洛‎阳,杜笃写《论都赋》力贬洛阳,班固写《两都赋》赞美洛阳。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武出使宋‎,回晋途中适‎郑简公款待‎,七大臣作陪‎,赵武要求赋‎诗。

子展赋《草虫》:“既观君子,我心则降。

”佰有赋《鹑之奔奔》:“人心无良,我以为足;人心无良,我以为君。

”另一人赋:《野有蔓草》邂逅相见,适我愿兮”2.观志观风提出“赋诗,吾以观其志‎”,“观风”说是说用诗‎歌了解民情‎、风俗和政治‎兴衰,用诗歌、音乐等文艺‎作品为政治‎良窳提供例‎证,以达到改进‎政治的目的‎,最早见于《国语》、《左传》。

季札观乐,从季札对周‎乐的评论看‎,他正是把音‎乐(文学)和政教结合‎起来了。

他认为政治‎的治乱会对‎音乐(文学)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音乐‎(文学)去“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

因为政治的‎治乱会影响‎人,而人的思想‎感情又会反‎映到音乐(文学)中来。

《季札观乐•襄公二十九‎年》季札听《周南》《召南》后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听《邶风》《鄘风》《卫风》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

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听《齐风》曰:“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听《颂》:观止矣(看到了最好‎的了)3.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言得其要,理足少传”。

“立言”属于“再次”的地位,它的价值意‎义小于前两‎者,但是它与“立言”、“立功”的政治价值‎取向则是相‎同的。

古代文论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论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论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文论选读1、阐述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尽善尽美”说和“思无邪”说及其影响。

2、掌握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和“知言养气”说及其影响。

3、分析庄子的“天籁”、“天乐”说、“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虚静”和“物化”说及其影响。

二、两汉文论选读1、概括阐述《毛诗序》中“情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说等主要内容。

2、准确理解司马迁提出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3、了解王充的“疾虚妄”说、“为世用”说、“造新文”说。

三、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1、简述曹丕提出的“文章不朽”说、“文气”说、文体说等几个文学理论。

2、掌握《文赋》中阐述的文学创作论、文体风格论等理论。

3、概括论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文文学创作论、鉴赏批评论等主要内容。

4、阐述钟嵘提出的“性情”说、“直寻”说、“滋味”说等诗歌理论。

四、隋唐五代文论选读1、理解陈子昂提倡“兴寄”和“风骨”说的诗学史意义。

2、简述皎然的诗歌意境理论。

3、把握白居易以诗歌“救济人病,裨补时缺”的文学思想。

4、了解韩愈提出的“气盛言宜”说和“不平则鸣”说。

5、阐述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及其影响。

五、宋金元文论选读1、简述欧阳修提出的“穷而后工”说。

2、阐述苏轼“了然心手”、“萧散简远”、“不厌空静”等文艺思想。

3、把握李清照提出的“词别是一家”的词学思想。

4、深入理解严羽的“兴趣”说、“妙悟”说的诗学意义及其影响。

5、把握元好问论诗提倡真情实感、真淳天然和雄浑刚健的文学思想。

6、了解张炎论词的“雅正”、“清空”和“意趣”说。

六、明代文论选读1、了解谢榛的“情景”说。

2、阐述李贽提出的“童心”说及其时代意义。

3、把握公安派的“性灵”说。

七、清代文论选读1、概述王夫之诗论的“情景”说、“现量”说和“读者自得”说。

2、概述叶燮诗论的“理事情”说、“才胆识力”说和“正变”说。

3、简述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和袁枚的“性灵”说。

[文学]中国古代文论知识重点

[文学]中国古代文论知识重点

目录绪论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意义。

Ⅲ(7-9)试述如何从文化诗学的角度把握古代文论的意义与价值。

Ⅳ(9-16)试述中国古代文论三大话语体系的成因、特征及其对现代文论的影响。

Ⅳ(20-28)第一章先秦时代的文学观念第一节概述先秦时期值得关注的文论观点主要有哪些?Ⅲ(35)简述中国古代“诗言志”说的主要内涵。

Ⅲ(张)(7-9)(朱自清先生认为,“诗言志”的主张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Ⅲ)(△“诗言志”说出自哪部典籍,请阐释它的理论内涵。

Ⅲ)第二节孔子的文论简述孔子“兴、观、群、怨”说产生的原因。

Ⅲ(46-47)简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主要内涵。

Ⅲ(张)(15-16)(△阐释孔子“兴观群怨”说。

Ⅲ)第三节孟子的文论试述孟子的主要文论观点。

Ⅲ(52-56)第四节荀子的文论荀子之学对思孟之学的反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Ⅲ(59-60)简述荀子诗学观念的主要特点。

Ⅲ(62-64)第五节先秦道家思想的诗性特征简述庄子“言不尽意”论的内涵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Ⅲ(74-75)第二章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第一节概述简述汉代经学神圣化对文论的影响。

Ⅲ(81-82)试述两汉文论发展概况。

Ⅳ(82-88)第二节《乐记》与《毛诗序》简述《乐记》的主要理论贡献。

Ⅲ(88-91)《毛诗序》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Ⅳ(92-95)(△《毛诗序》的基本文学观点。

Ⅳ)第三节司马迁、班固的文学思想司马迁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Ⅲ(95-97)班固在文学批评方面有哪些贡献?Ⅲ(97-98)第四节扬雄的文学思想扬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什么?Ⅲ(99-101)第五节汉人对屈原的评价问题试述汉代文人对屈原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Ⅳ(103-106)第六节王充的文学思想王充的文论观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Ⅲ(106-110)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第一节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取得哪些重大成果?请择要述之。

古代文论复习资料

古代文论复习资料

先秦文论1、诗言志:《尚书·尧典》所提到的一个文论范畴,《尧典》中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言志的意思是说:诗歌史用来抒发人的情志的。

这一观点正确的揭示了诗歌的性质作用,对中国诗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思无邪:出自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意思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文学倾向要雅正、纯正。

这个观念反应了孔子对文艺作品内容的基本要求,儒学文艺观念的核心。

3、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子谓《韶》,尽善矣,又尽美也”是关于文艺作品内容形式的要求,要求文艺作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这一观念正确揭示了文艺作品文质之间的关系,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

4、中和之美:出自《论语》:“《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美学范畴,是儒家文论的核心和支柱,它要求文艺创作要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过,会理性的节制人的情感,要含蓄的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要去否去泰,防止过犹不及。

5、兴观群怨:出自《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孔子对文艺社会作用的认识。

意识是有启发鼓舞的作用,有认识社会现实的作用,有互相感化互相提高的教育作用,有讽刺不良政治的作用。

此外,诗还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和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的作用。

6、知人论世:要正确理解一个人的创作特点,真正掌握作品的内涵,第一要知人,第二要论事,知人就是了解这个人的思想,生活经历,成长过程和审美趣味。

论事就是要理解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这是一种文艺批评,涉及到文学批评的社会学方面。

是中国文艺批评方法论中的金绳宝X7、以意逆志:意,推导,追求的意思,志,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不管哪种解释方法,都强调不能因为拘泥个别词句而误解了诗的原意,而要通观全诗,以作者之志,推求作品含义。

8、知言养气:知言是指能够辨别言辞的本质,能够辨别那些片面的,不公正的和闪烁其词的语言并指出其实质。

养气是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孟子强调要用儒家的道德去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代表先秦儒家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要点一、文论的起源和发展:1.文学批评的起源和发展:从《诗经》的评价到《左传》的叙事批评,展示了古代文学批评的雏形和发展轨迹。

2.文学批评的目的和意义:古代文学批评主要是为了修辞技巧的提高、发展文学的审美标准和传承优秀文学传统等。

二、古代文论家及其代表作:1.刘勰《文心雕龙》:主要包括文论概论、文体论、修辞论、文义论、评说论等内容。

强调“雕饰”修辞语言,重视形象和表达的精确性。

2.韩愈《韩文公论》:主张文学要追求真实性、发人深省,不同于追求艳丽的辞章,提倡以内容为主的文采。

3.欧阳修《五代诗论》:提出“人情之文章”的观点,主张文学要紧密结合人生,把握社会变迁和人情世故。

4.柳宗元《文心雕龙钞》:是对刘勰《文心雕龙》的扩充和解释,强调文学的精神内涵和意义。

三、文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修辞论:主要讲述修辞技巧的运用、辞章的雕饰和修辞手法的分类等,如《文心雕龙》的篇章等。

2.文体论:讨论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要求,如《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等。

3.诗歌批评:主要评述诗歌的内容、风格和艺术表现,如《五代诗论》对于五言绝句的评价等。

4.散文批评:关注散文的主题、结构和修辞手法,如《韩文公论》对于散文的论述等。

5.文章的修辞技巧:注重对修辞手法的应用和辞章的雕饰,如《文心雕龙》对于修辞方法的阐述等。

6.评说论: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评论,重视对作品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分析,如《文心雕龙》的评说论等。

四、文论的影响和意义:1.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古代文论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基础和范例,如现代的文化批评、修辞学等。

2.对古代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古代文论通过提出文学创作的标准和要求,对古代文学创作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指导作用,如宋代构建的文人文化体系等。

3.对文学研究的启示和参考:古代文论通过对文学形式、内容和意义的探讨,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如中国现代文论研究等。

这些是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的一些重点内容和要点,通过复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起源、发展和意义,深入了解古代文论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指导作用,以及对后世文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古代文论重点

古代文论重点

一、儒家孔子的文艺思想(一)、礼乐之重。

1.关乎天道2.关乎政事(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3.人格教育(1)关于人格的修养:孔子提出具体的方式,孔子说有三乐,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2).理想人格的培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与艺”(3)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孔子的文艺思想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二)、批评标准——中和A中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孟子对于儒家文艺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2、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论(一)行仁政,(二)是要发扬仁教,而仁教就的要发扬乐教。

荀子(一)、原道、征圣、宗经(二)、礼别异,乐合同。

(三)、儒家文论对后世的影响1.人格主义2.功利主义3。

经学中心主义二、道家道家文艺观的总体特点1.虚静其心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2.法贵天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言外之意。

道家认为言语不能达意的。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对文艺美学贡献:一是对于象的论述,是从审美的角度对艺术创作的客体所要达到的标准的描述二是对虚静的论述,是从心理的角度对审美主体所提出的要求。

1.崇尚自然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2.虚静庄子的文艺思想——神乎其技1,心斋坐忘2,用志不分3.以天合天第一个“天”是主体之天,是主体之自然之天性。

第二个天就是客体之天,是琴木之自然之天性。

第三,是以主体之天性合乎自然之天性。

4.无象之象三、汉代物感说:中国古代文论讲作家是感物而动,讲诗人被外物感召,然后产生创作的冲动和紧张。

1.是自然外物“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2.是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3.作者自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史记·屈原列传的》屈原论1.淮南子的屈原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古代文论考点

古代文论考点

关键词填空1、沧浪诗话•诗辨——严羽;闲情偶寄——李渔;原诗——叶燮姜斋诗话——王夫之;人间词话——王国维名词解释1、三表法:——历史、文学、政治结合的统一体墨子提出了判断事物是非的三项标准,称为“三表法”:一表是古代圣王的作为,二表是百姓民众利害,三表是“百姓耳目之实”,即根据百姓耳闻自睹的事例来判断是非。

简答题1、《礼记乐记》中“乐”的作用:感染作用、移情作用(移风易俗)尊崇雅乐、反对郑卫之声(反其污染作用)乐对人心理的影响1.乐能影响人的情感。

《乐记》认为,音乐可以表达情感。

音乐是人感情的表现,音乐离不开情感。

2.乐对人的性格、意志的影响。

由于音乐是感情的体现,而感情是有个性特征的,所以音乐对人的性格能发生巨大影响。

政治教育与教化功能1.乐教能促使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稳定。

《乐记》认为,乐是人的感情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人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状况是紧密相联的。

分析题1、风、雅、颂:“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1、诗言志。

填空:出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诗言志”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朱自清先生把它看做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开山纲领”(见朱自清《诗言志辨》)。

古代文论各派学说要点

古代文论各派学说要点

1.*什么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里提出来的(注,这里简化了《论语》中的篇名和孔子的原话)。

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

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

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2.*什么是孔子的“诗可以怨”?“诗可以怨”在文学史上的有何影响?“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来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

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

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

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

总之,“诗可以怨”成为我国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对我国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古代文论知识点

古代文论知识点

古代文论知识点古代文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论分析和评价准则。

在古代文论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逐步介绍其中的几个。

一、文心雕龙的主要观点文心雕龙是东晋时期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其中包含了很多有关文学创作的观点。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气质”,刘勰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独特的气质,这是作者的个性特点在作品中的体现。

他强调作品中的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同时也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入。

二、唐代文论的代表性观点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文论研究的重要时期。

唐代文论主要集中在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追求上。

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以兴为主”,也就是说作品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唐代文论也强调了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如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三、宋代文论的核心理念宋代文论主要集中在对文学创作的研究和讨论上,其中最核心的理念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宋代文人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既有理性思考的深度,又要有感性表达的情感力量。

他们强调修辞的简练、语言的准确,同时也注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表达。

此外,宋代文论还特别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强调作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四、明代文论的特点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文论方面也有其特点。

明代文论主要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与独创性,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明代文人认为作品要有独特的思想观点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

明代文论对于文学创作的技巧和规范也有详细的论述,如章法的运用、叙事结构的把握等。

综上所述,古代文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从文心雕龙到明代文论,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理念和追求,但都对文学创作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古代文论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论知识要点《论语‘为政》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言于外。

”这段诗论出自(《毛诗大序》)。

提出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司空图)。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元好问的这首论诗绝句是(认为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缺少“邺下风流”的建安风骨,主张诗尚壮美)。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这种比较符合诗歌创作和鉴赏规律的见解山自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发愤著书?”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白居易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清空”和“意趣”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确是文学思想,文学理论发展的基础的是( 儒,佛,道三家 )从儒,佛,道三家来说, 家和家在文学思想上是比较接近的,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这两家和家的差别则比较大.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本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本于心) ,二是(源于道) .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下列文艺观点出自孔子《论语》的有(思无邪;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辞、达而已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 "意在言外"的传统 )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世的意境说、形神说有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心斋、坐忘(虚静) )司马迁的文学主张主要见于(《报任少卿书》(报任少安书)、《太史公自序》)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毛诗序》(诗大序,或毛诗大序))《毛诗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诗论观点,提出了(情志结合说、六义说、"美刺"教化说)下列命题见于《毛诗序》的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声;发乎情,止乎礼义;主文而谲谏)《毛诗序》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注意没有说专著)扬雄将赋分为“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肯定前者,否定后者。

王充写了三篇名为增的文章:即《艺增》、《语增》、《儒增》。

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宗旨是“疾虚妄”。

王充所谓“增”有两重含义,一是妄增,二是妥增。

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内外表里,自相副称)"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王充的《论衡?超奇》 )王充在《超奇》篇中,把文人分为四种: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

鸿儒是最高的。

现在最早的《楚辞》注本《楚辞章句》的作者是王逸。

曹丕是最早将哲学领域中“气”的概念引入到文学创作和评论中,并加以发展。

曹丕在《典论?论文》的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

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古代文论家是(曹丕)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也称《昭明文选》,萧统编)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戏曲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研究地方戏曲的专著是《花部农谭》魏晋南北朝时期,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文论家分别是(曹丕和陆机)陆机《文赋》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创作的专论。

在序中,他说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探讨“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

《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

陆机是中国文论史上一个具体论述“灵感”的理论家。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10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提出了“三不朽”的说法,即立德、立功、立言。

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五条标准,这都是用音乐来比喻文学作品。

陆机提出的这个“十体”说,一是比曹丕的“四科八体”说更加细致,更加准确。

可以说是地道的文体风格理论了。

《宋书?谢灵运传论》的作者是沈约。

(把书上题目与作者看一下)(鲁迅说)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心雕龙)刘勰的《体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论述文学风格的文章。

刘勰提出的“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的才(能)(个)性之间的关系。

刘勰认为风格的形成由才、气、学、习四个要素构成。

才、气是先天的因素,学、习则是后天因素,两者结合,才构成作家的风格。

刘勰虽是和尚,但其《文心雕龙》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中国最早提出“意象”概念的文学理论家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刘勰认为文学的实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刘勰的“道”,既不是单纯的自然之道,也不是儒家之首、道家之道,而是融合了儒家、道家、佛教三家之“道”的含义,因此其含义是非常复杂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刘勰所谓“风骨”,风即情志,骨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的结合所形成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的力量。

《文心雕龙-风骨》中的"风"指"情",而"骨"则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结合而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的力量。

《诗品》与《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钟嵘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诗学专著《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这段话出自钟嵘的《诗品序》。

(钟嵘的“感物”说)钟嵘《诗品》比较欣赏诗歌表达何种情感形态?——怨。

钟嵘讲“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而《诗经》的系统又分为《小雅》《国风》两系,探源溯流,评价深刻精到。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烦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

"这段诗论出自(钟嵘的《诗品序》)。

柳宗元提出“文有二道”,这里所说的“文”是广义的,包括非文学的“著述”和艺术文学的“比兴”之作。

《诗品序》的主要内容有(反对声病说、提出了“滋味”说、反对玄言诗、提倡直寻)王昌龄“境思”的概念,“境”指作品所抒写的所有客体对象,即《诗格》中所说的“物境、情境、意境”。

钟嵘著《诗品》,司空图著有《二十四诗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四位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是曹魏时的曹丕、晋代的陆机、南朝的刘勰和钟嵘。

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沈约)陈子昂所谓“风雅不作”,其中“风雅”指《诗经》的现实主义作品。

论诗特重“兴象”的理论家是(殷璠)《诗式》的作者是唐代的皎然。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是杜甫讲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原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

司空图提出了“韵味说”。

韵味的具体丰富的内容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

其实“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己露端倪。

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

后来唐代文学家韩愈也提出的“文以明道”之说,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序》中说:“文者,贯道之器也”。

韩愈“文以明道”,欧阳修步趋韩愈,主张“充道以为文”,朱熹则主张“文道一体”论,发展了北宋道学家所持的“文以载道”、“作文害道”的偏激思想。

下列人物中,主张文以明道的有(刘勰、韩愈)苏轼在文学理论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主张(观察事物应了然于心,也了然于口和手;诗贵乎枯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赞王维语))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吕本中)(注意:吕本中诗属江西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黄和二陈后来又被称为这个诗派的“三宗”。

)欧阳修提出的诗文理论观点有(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诗穷而后工)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文道合一)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言:“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出自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出自钟嵘《二十四诗品?含蓄》。

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传为王昌龄的《诗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苏轼)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论诗绝句三十首》)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前后七子)明代主要的文学流派有(公安派、前后七子)前七子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而以李、何为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