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

合集下载

【优选文档】陈子昂诗歌理论

【优选文档】陈子昂诗歌理论

【优选文档】陈子昂诗歌理论陈子昂是一位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主张抒发真情实感,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提倡“兴寄”和“风骨”的文学审美观念。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真情实感的表现陈子昂主张诗歌应该以真情实感为基础,反对虚伪和形式主义的表达方式。

他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即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这种主张与当时流行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诗歌创作方式不同,陈子昂主张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抒发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二、反对拟古主义陈子昂对拟古主义的反对是他诗歌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拟古主义是一种过于注重古代文学传统,而忽略现实生活和自身感受的创作倾向。

陈子昂认为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使诗歌失去了生命力,而且还扼杀了诗人的创造力。

他主张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发挥诗人的创造力,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和独特个性的诗歌作品。

三、提倡“兴寄”和“风骨”的文学审美观念陈子昂提倡“兴寄”和“风骨”的文学审美观念,这也是他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寄”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指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种观念下,诗歌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达思想、感情和体验的工具。

而“风骨”则是指诗歌所具有的一种雄浑、豪放、阳刚之美。

四、对于辞藻与诗歌之关系的理解陈子昂对于辞藻与诗歌之关系的理解也值得称赞。

他认为,文采是附丽于意义而存在的,不管是平淡还是奇丽,都需要符合情理。

他倡导“理”,这是指内在的意义或思想,而文采则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在陈子昂看来,辞藻应该为表现意义或思想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这种对于辞藻与诗歌之关系的理解,体现了陈子昂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追求内在与外在的和谐。

五、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陈子昂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认为诗歌应该具有教化作用。

他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疾苦和社会弊端。

他认为诗歌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应该发挥其教化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陈子昂

陈子昂

古代文学史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有何影响?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

陈子昂的思想相当复杂,他糅合了儒、道、墨、纵横、阴阳各家于一身。

随着境遇的改变,适时地调整,熟练地在各家思想之间纵横穿梭飞翔。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纵横家给了他飞翔之力,道家给了他飞翔之术,儒家给了他顾尘之累,佛家又给了他终归人世而又能妙赏自然之趣......”在如此多的思想影响之外,透浸于骨子里的侠义之气贯穿其里。

他在侠与隐中蕴藏着对现实社会政治参与的欲望,与一般的侠义有别,故而能超越流辈,终成大器。

他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二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

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缺少那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风骨强劲的作品。

这两点批评,概括了六朝,特别是齐梁诗的弊端,击中了要害。

在批评齐梁诗歌时,陈子昂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诗歌创作主张:一是“兴寄”说,二是“风骨”说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诗歌创作探析.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

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

“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我们来看看陈子昂所追求的「风骨」的含义。

从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价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所追求的「风骨」的含义。

他说, 一昨於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摘要: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创作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代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风骨”的提倡,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诗歌终于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走上以“风骨”为核心的南北文学的正确道路。

高棅说:“子昂......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绝开元之正派。

”(《唐诗品汇。

五言古诗叙目》)自陈子昂后,诗风雄健,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关键字:陈子昂、诗歌理论、风骨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出身富豪之家,豪家弟子任侠使气的性格与政治热情贯穿了他的一生。

“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后杜门谢客,研读经史。

年青时向往仗义勇为抱打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申张正义,常常义气用事。

后来自己闭门谢客,交了很多朋友,在家研读经史。

二十四岁中进士,授鳞台正字,三十五岁擢为右拾遗。

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论家,很有政治见解,而且在政治生活中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很有勇气。

他曾多次上书,指陈时弊,言多直切;曾两次从军出塞,但始终不得施展才能。

三十八岁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因前锋大败,请为前驱,因言事而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最后死于冤狱,年仅42岁。

著有《陈伯玉集》。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晋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一、主张1. 通用简约陈子昂认为,唐代诗歌要追求简约、雅言,不要多余用字。

他认为诗词要写出所想所写,不可拖泥带水,不可半量减半,也不可过分繁复。

他说:“避免不要多用字,也不下变字,用老字即可。

”2. 讲究贴切性陈子昂认为,诗歌应该笼统而贴切,能准确地宣揚野心抑或愁绪。

他认为,诗歌作家书写诗歌时,要调和信句,使其充满感情,不可脱离其实,不然显得不贴切,大大伤了文章的精美。

汪成实曾说:“陈子昂的精神在于贴切抒情。

他不断贴切穆穆,就像蛇行鱼跳,诗语一道人心,非常实从,心中难催得出一句。

”二、其意义1. 丰富了诗歌类型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突破了以往传统唐人写诗的唯美虚无主义,而是讲究情感的表达,让诗歌丰富多彩,增添浓重的情感内涵。

他的诗歌和以往的不同,语言精简,笔调优美,不拘一般,神思清爽,就像一只丰澹流畅的小溪,从而使古代诗歌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活力。

2. 提高了诗歌的文采陈子昂认为,“贴切性”是诗歌最重要的质量,是写出精彩完美诗歌的保证。

他以贴切为基础,谨记“用老字即可”,大胆地突破传统,使其诗歌文采更加高雅,不受传统束缚。

他用简洁而清爽的语言,写出了深含抒情的佳作,使唐代诗歌的文采更加雅致而脱俗。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和其意义为:他提倡诗歌应该追求简约、雅言,不要多余用字;讲究贴切性,诗歌要准确地宣揚野心抑或愁绪;诗歌要用老字即可,不可过分繁复;用简洁而清爽的语言,写出深含抒情的佳作,让古代诗歌更加贴切、活泼丰满,脱俗而雅致。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使唐诗歌得到新的活力,在古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

陈子昂(1127-1193)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陈子昂认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他反对传统诗歌的修辞手法,主张追求诗歌的自然、真实和自由。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反对传统的修辞手法,主张自然真实。

陈子昂认为,传统诗歌过多地使用修辞手法,
使诗歌显得矫揉造作,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情感。

因此,他主张追求诗歌的自然、真实和自由,反对传统的修辞手法。

2.关注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感受。

陈子昂认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
实情感。

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并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为基础。

3.追求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陈子昂认为,诗歌应该具有深刻的意境和美妙的意象。


的诗歌作品多关注自然和人文,并以描绘意境和意象为重点。

总的来说,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反对传统的修辞手法、关注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感受、追求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三个方面。

他认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应该追求自然、真实和自由,并具有深刻的意境和美妙的意象。

这些主张为宋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陈子昂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在诗歌领域深谙文学史观、遵循诗歌传统,又有创新的思想。

他倡导诗歌要有清晰、准确、细腻的语言,要探索人物形象的内在层次,要把握时代特色和气氛。

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贴近实际,让诗的美在反映现实中发挥作用,成为群众的抒情文学,真实表达思想情感体验。

陈子昂以创新的思想来推动诗歌的发展,尤其是他的技巧和语言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诗歌的规范,并为中国文学史上另一种重要创作模式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深远影响着后代,对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表达方式,使宋代诗歌发生了极大变化,留给了栩栩如生的宝贵财富。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除了赋予诗歌更多的叙事情节之外,还为诗歌的表达内容和形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从写作形式上拓宽了诗歌表达的范围,可以更多地体现个人的思想感情,宣扬当时的社会主义理念,来宣泄个人的烦恼和孤独感。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成功地将古典文化元素与当代诗歌相结合,为中国古典诗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为宋代诗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视野。

陈子昂诗风

陈子昂诗风

陈子昂诗风
一、反映现实生活与人生境遇
陈子昂的诗歌在内容上反映了现实生活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验。

他的组诗《感遇》三十八首,主要抒写对时事及个人境遇的感慨,具有充实的思想内容。

例如,他在诗中通过暴露于荒野的不完整的尸骨、大漠里如屏障般漫天而起的黄沙等意象,对残酷的战争进行了严肃的反思。

同时,他也抒发了在冷漠的环境中的孤独和绝望,渗透着深重的失落感和高度的自傲。

二、继承与革新
在艺术上,陈子昂一反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纤弱浮艳的诗风,继承了《诗经》、“汉魏风骨”和“正始之音”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

他的诗歌语言古朴简练,风格刚健雄浑,有意识地扬弃和矫正了齐、梁以来诗风,确实具有建安、正始的遗风。

三、独特的个人风格
陈子昂的诗歌还表现出对自我的关注及其随之而来的孤独感。

他善于通过诗歌抒发个人情感,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就充分表现了他的孤独感和个人情感。

这种对自我的关注及其孤独感,在中世文学拓展期具有士大夫通性意味,而陈子昂在表现方式上突破了传统,采用五六言交替并且句式相对拗口的形制,以反常规的诗歌形式,呈
现不同寻常的诗歌境界,从而凸现文学中的个人形象。

四、善用比兴寄托
在表现手法上,陈子昂善用比兴寄托,实践了他的“兴寄主张”。

他通过比兴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哲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和联想。

陈子昂的诗风具有反映现实生活与人生境遇、继承与革新、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善用比兴寄托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在盛唐的接受

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在盛唐的接受

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在盛唐的接受摘要陈子昂在唐代文学革新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于有唐一代盛名不衰,其出生地、性情风貌、思想资源和自身的传播意识、交游经历、政治活动等都作用于他在唐代的传播和接受。

而陈氏提倡的以“风骨”、“兴寄”为代表的复古主义诗论,夺汉魏之风骨、变陈梁之绮丽,在初盛唐文坛引起巨大反响,其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及《感遇》等五言古诗创作更奠定了“盛唐之音”的发展基础。

在陈子昂逝世近半个世纪的盛唐前期诗坛上,开元贤相张九龄自觉继承、弘扬了风雅比兴的优良传统,更集中创作兴寄体式的《杂诗》和同名《感遇》组诗,“首创清澹之派”。

陈子昂提出的以复古为革新的诗歌理论,通过张九龄的继承与革新,迅速到达了盛唐诗国。

之后的盛唐诸大家继续高举汉魏风骨大旗,宗风雅兴寄以彻底清扫六朝绮靡之风,使陈子昂一派的复古诗学渐趋主流,其倡导的“兴寄”观不仅成为基本的诗歌艺术手法,当中关于文学干预社会现实、寄托政治理想的要求也进一步得到发扬;至于“风骨”美学准则,在主气势壮阔、情感豪雄的盛唐诗坛更成了诗歌创作的主导旋律和共同经脉所在。

从五言诗的发展历程而言,李白基于同乡文化情节,与陈子昂“先后合德”,全面接受其复古诗学观念,他批评“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的文学发展情况,同时极力呼吁清新诗风,创作上以五古大型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为代表,“多效陈子昂”。

杜甫用“终古立忠义”一语高度评价陈子昂的《感遇》诗,将人品、文品结合而论;他主要接受其宣扬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推祟“比兴体制”,要求书写“微婉顿挫之词”,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个维度提升了陈子昂诗学的美学内涵。

安史之乱后杜甫致力于写作长篇五古,具有直陈世事、感讽时政、关心民生疾苦、表现讽喻之旨的特征,即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家伦理观念融入“兴寄”理论之中。

总体来看,盛唐诗人对陈子昂的接受呈现出全面性继承、超越性发展的特点,他关于怀古、边塞、幽居、山水等的创作题材也构成盛唐诗最重要的几条发展脉络。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鉴评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鉴评
及 . 开 创唐 代新 的诗 歌道 路起 到 了重要 的作 用。 对
这 种 作诗 的题材 取 向 , 主 张诗 歌要 善 于 表现 真 实 的人物 情 感 , 二是 发 自肺 腑 之 言才 能产 生 亘久 的 艺术 魅 力 。与 此 同时他 也深 深 的感 觉 到 正是 这 种绮 靡 的齐 梁诗 风 和初 唐 的宫 体 诗严 重 阻 挠了 诗歌 的 正常 发展 , 只有通 过 变革 才能 保证 诗 歌 的稳 步发 展 。 也 他在 一篇 文 章叫 《 与东 方 左史 虬修 竹篇 并 序》 中明确 提倡 恢 复汉 魏 古文风 : “ 东方公 足 下 : 文章道 弊 。 百年 矣。汉魏风 骨 , 宋莫传 , 文 五 晋 然 献有 可征 者 。仆 尝暇 时观 齐 梁 间诗 , 丽 竞繁 , 寄都 绝 , 以永 彩 而兴 每
叹 。 古人 , 恐逦 逶颓 靡 , 雅 不作 , 思 常 风 以耿 耿 也 。 昨 于解三 处 , 一 见
关键 词 : 陈子 昂; 骨 ; 风 兴寄 ; 诗歌 唐代
中图分类 号 : 2. 文献 标识 码 : 1 2 2 2 A
文 章编 号 :6 3 2 (0 0 - 0 6 O 1 7 — 1 2 1 ) 6 0 6 一 2 I 1 1
古代 诗歌 的长 河 中具 有 开创 意 义的 改革 者 不计 其数 。删诗 的 孔子, 沉江 的 届原 , 菊 的陶渊 明 , 采 穷途 而 哭 的阮 籍 等等 , 们都 为 他
明公 咏孤 桐 篇 , 气端 翔 , 顿 挫 , 英 朗练 , 骨 音情 光 有金 石 声 。遂 用 洗
心 饰视 , 挥 幽郁 。 不 者 , 视 相 而笑 。解君 云 : 张茂 先 、 敬祖 , 何 东方 生与 其 比肩 , 亦以为 知 言也 。 仆

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1)

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1)

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影响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展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生活,使他形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这种性格对他后来诗歌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子昂是武后时期登上诗坛崭露头角的诗人,但陈子昂并没有紧随当时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新变的潮流,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如“风骨”,“兴寄”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

为诗歌的进一步发展,为扭转齐梁以来的淫靡之风指明了方向,也为盛唐诗歌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初唐快结束之时,他重提文学复古,重倡风雅,直逼魏晋“风骨”,重寻《诗经》“兴寄”。

卢怅藏用称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其后又得到了李白,杜甫等人的赞许。

韩愈更是唱以“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 的美誉。

时隔千年,重新寻访子昂遗迹,他以自身的理论主张以及诗歌实践,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之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从而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歌继续发展奠定了基调。

从陈子昂所推崇的“建安风骨”来说,它之所以能成为彼时的文学主潮,主要是诗人在诗歌之中透露出的慷慨悲凉的精神风貌,这是一种普遍的基调,而不拘于内容、形式或语言的某一个方面。

主体风格集中要求艺术活动主体之独立人格精神和理想在艺术领域的外化,同时也透露出对传统文学中阳刚之气的欣赏和回归,体现了有“气”的文学的长久生命力。

初唐文坛诗歌“风骨”不传,偏离了传统的审美标准,脱离现实,缺乏对生命关照,就缺乏其作为艺术所应有的感染力。

陈子昂的诗文,则构筑了一种磅礴的气象和境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震撼。

陈予昂的“风骨”是一种美学理想,对即将到来的盛唐之音来讲是一种基调的选择。

陈子昂的贡献在于对“风骨”的体认以及提倡,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诗歌应该生气勃勃,充满力量,感情充沛,义理严密、富于感染力,有内在的力量美。

渴望建功立业,感情也浓烈壮大,无法掩饰其所透露的明朗、欢快、自信、至于“兴寄”说则是陈子昂的另一个主要的理论主张。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对唐诗产生的历史影响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对唐诗产生的历史影响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对唐诗产生的历史影响摘要:摘要:在唐代的诗歌发展史上,陈子昂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针对齐梁颓靡诗风的弊端提出了诗文革新的主张,对后来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陈子昂认为齐梁诗风与社会内容联系不紧密,诗风颓靡,对诗歌的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陈子昂积极倡导诗文革新,他的诗文革新主张带有很积极的入世思想,对盛唐之后的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试对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及其对唐诗产生的历史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陈子昂;诗文革新;历史影响0.引言陈子昂对中国古代文学批判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在中国古代文学批判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就是在批判齐梁颓靡诗风缺乏社会现实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针对这一弊病陈子昂提出了自己的诗文革新主张,他的诗文革新主张对唐诗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1.唐前及唐初诗歌创作的流弊初唐时期,在政治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在经济上,进入休生养息的历史时期,市场逐渐繁荣。

初唐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均已开始复苏,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不断繁荣。

但是,在诗坛上,初唐时期的诗文风格依然受齐梁颓靡诗风的影响,呈现衰败的迹象。

齐梁诗风在初唐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腐蚀文人的头脑。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换,新的诗风正悄悄萌芽。

例如:杨炯的《王勃集序》:“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从这段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文人对诗风的革新已经在酝酿。

通过以“四杰”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的努力,初唐诗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在逐渐摆脱齐梁颓靡诗风的影响。

但是,由于齐梁颓靡诗风对初唐诗坛的影响根深蒂固,一时还难以做到完全摆脱,而陈子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革新人物,唐代诗风在他的影响下不断革新,彻底清除了齐梁诗文的颓靡之风[1]。

2.陈子昂诗文革新的主张我们对陈子昂文学观念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他的两部文学作品,分别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和《上薛令启》,前者被认为是陈子昂诗文革新的理论基础。

浅论陈子昂的诗学观点1

浅论陈子昂的诗学观点1

浅论陈子昂的诗学观点(终稿)在唐代诗歌革新理论方面,陈子昂是继‘初唐四杰’之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重要而关键诗歌理论家。

他的文学革新总纲领《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就道尽了他的文学主张。

基于这一点,笔者拟以《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为纲,从思想、声律这两个方面对陈子昂的诗学观点进行解读。

(一)思想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陈子昂首先对西晋到初唐这五百年间文学的历史过程的回顾,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这“道弊”具体表现在:“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风雅不作”“兴寄都绝”。

面对着这一文坛现象,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要求继承诗经的优良创作传统,提出了“风骨论”和“兴寄说”。

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和以王粲、刘桢为首的“七子”称雄诗坛。

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变”,他们都“雅好慷慨”借诗言志(《文心雕龙·时序》),写作了大量“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抒发经国济世之抱负的诗篇。

在这里其实“汉魏风骨”,说的就是以表现民瘼、抒写情志为诉求的“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的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诗风。

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陈子昂为我们提出的“风骨论”,其实正是他向诗坛提出的关于承袭“建安风骨”的文学主张。

他明确表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表现人生,继承遗失已久的现实主义精神,指出诗人应该直言国事,要求诗人能以诗言王政之兴废。

在这里陈子昂已经从思想的角度指出了诗歌创作的内容要求,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通过讽喻、美刺,反映民生疾苦。

“兴寄”即比兴寄托,是《诗经》的重要创作手法,讲究因物起兴,寄寓作者的喜怒爱憎和作者深沉的感慨。

我国传统的观点,认为诗歌的特质在于言志抒情,“兴寄”则是从这一层面上对诗歌的思想提出言志充实、深沉的要求的。

对于“兴寄”,自古以来人们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而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

简述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其对唐代诗文发展的贡献。

简述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其对唐代诗文发展的贡献。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的核心是“复古”,即回归到古代的文学传统,提倡“汉魏风骨”和“建安风骨”。

他主张去除唐代文学中的浮华和艳丽,回归到古代文学的朴素和自然,提倡以诗歌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反映社会现实。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认为文学应该为政治服务,同时也要有益于人民。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实践也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

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为题材,抒发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评和思考。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陈子昂对唐代诗文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唐诗的健康发展: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和“建安风骨”,提倡回归到古代文学的传统,这对唐代诗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诗歌创作也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唐诗的健康、自然、朴素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陈子昂认为文学应该为政治服务,同时也强调了文学的教育作用。

他的主张提高了诗歌在社会中的地位,使诗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对唐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陈子昂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意境深远,对唐代诗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复古主张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也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唐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中文摘要]标举风骨,倡导的是一种现实的积极的创作精神,强化诗歌的感教力;倡导兴寄,强调的是诗歌的美刺讽喻功能,要求体现创作者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追求,反映其所处时代的人文精神。

陈子昂在隋末唐初绮错婉媚的诗风中提倡革新,标举风骨,力倡兴寄,以复归诗歌风雅传统为己任,是反对齐梁文风的理论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为指引唐诗走上健康昂扬之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陈子昂;诗歌革新;标举风骨;倡导兴寄The ChenZiAng poetic reform advocates discuss withcreation practice【English Abstract】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a real positive spirit, and strengthen a sense of poetry teaching force; advocacy Xing, emphasized the beauty of poetry barbed allegory features, requirements reflect the artist's feelings and values will reflect The era in which the human spirit. Early in the Sui-chi Chen Zi Wan Mei's poetic style in the wrong to promote innovation, 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ushed Xing, to revert to the traditional poetic elegance mission is to advocate against the theory of Qiliang wind and creative practitioners, as a guide to go Tang healthy high-spirited way to play a huge role.目录前言 (1)一、诗歌革新的主张 (1)(一)、标举风骨,强化诗歌的感教作用 (2)(二)、倡导兴寄,强化诗歌的人文精神 (2)二、创作实践 (3)(一)、感怀身世,书法报国理想的感遇诗 (4)(二)、慨叹理想破灭的感伤诗 (4)三、革新理论的局限 (5)四、中国历代文人对陈子昂的评价 (6)主要参考文献 (7)致谢 (8)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前言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顶峰时期,但在初唐阶段,整个诗坛却秉承齐梁柔媚诗风,弥漫着靡靡之音。

文质兼备,承前启后——谈诗人“陈子昂”

文质兼备,承前启后——谈诗人“陈子昂”

文质兼备·承前启后——谈诗人陈子昂初唐,当馆阁诗人仍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诗人陈子昂提出了“兴寄”与“风骨”的理论主张,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践行着自己的主张。

他的诗歌文质兼备,振兴了唐代诗风,在诗歌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一、陈子昂的创作理论陈子昂在其早期创作中针对南朝绮丽柔靡的诗风,提出了以兴寄、风骨为中心的文学革新理论,并进行了十分明确的理论表述。

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写道:“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这篇诗序中,陈子昂提出要将捍卫建安正始的“汉魏风骨”和发扬《诗经》“兴寄”传统,认为诗人创作诗歌应当关注社会现实,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抱负,做到有为而发;并且,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美理想,即要求诗歌具有真实、明朗、饱满的感情和质朴有力的语言。

提倡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文质兼备的文学。

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实践陈子昂在其诗歌创作中,无疑在思想内容和文词之美两个方面都践行了自己所提出的创作理论。

其中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以及人生境遇所给他带来的思想中的豪侠之气与孤独意识让其作品在抒发救世济民的人生抱负的情感底色中多了几分风采与独特之处。

(一)、作品中的豪侠之气唐初豪侠盛行,陈子昂所生长的蜀中地区也多是豪侠的聚居地,并且陈子昂的祖辈据史料记载也有多位游侠,所以陈子昂的思想中常蕴含着有侠肝义胆的侠义之气。

这给其自身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总揽天地的阔大之气和慷慨激昂的情思,以及壮怀激越、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

这在大体同时期的王、杨、卢、骆“四杰”、张若虚等作家中是独树一帜的。

革新之路_试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

革新之路_试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
历史哲学
革新之路
———试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
栾天舒
摘 要: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时代,不但在政治、经 济、外交等方面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达到了鼎盛 时期,特别是对于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化和发展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 性作用。这一时期在文化思想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清除齐梁文学中的不良 倾向。其中的代表人物陈子昂,他是唐代初期文学思想与文学理论批评 的先行者,采取辩证的态度来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从而形成了 “兴寄 论” 与 “风骨论” 这两大诗歌理论,也为唐代后期的诗歌创作和理论 批评奠定了基础。
年.
作者简介: 栾天舒,女,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1 级文艺学专业研究生。
· 98 ·
!"295#
inTia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词: 陈子昂 齐梁文学 兴寄论 风骨论 唐初在继承齐梁文学的丰硕成果、批评齐梁文学错误的过程中,出 现了多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其中陈子昂更是将反齐梁文风的问题作了进 一步的深化。他的诗歌理论主张是针对六朝文学中忽视社会内容、不够 充实,以及不注意整体审美形象这两方面提出来的。这是他在文学思想 发展上的一大贡献; 其二也是作为唐朝初期文艺思想发展的核心思想, 就是他从正面提出了 “兴寄论” 和 “风骨论”。 一、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前驱者———陈子昂 陈子昂 ( 659 - 700) ,字伯玉,梓州射洪 ( 今属四川) 人,是唐代 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少年时期家境较为殷实的陈子昂,为人慷慨大 方。在成长过程中可以说是博览群书,尤其擅长写作,但他更加渴望在 政治上有所建树,为国效力。少年得志的他在 24 岁时就考取进士,被 封官为麟台正字,后升迁为右拾遗。他为人正直不阿,敢于上谏。却因 直言上书当时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滥用酷刑,而被株连入狱。之后经历 了老父重病而亡,辞官回乡等等人生挫折之事,最终被人迫害而惨死狱 中。 在初唐时期,文坛还一直保持着南北朝时期的华丽之风,此时,陈 子昂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陈子昂提倡 “兴寄” 是与他的思想和 为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直面人生,敢于讽 喻社会、政治现实。不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也是一个 有思想有远见的文学家。他的 “兴寄论” 可谓是 “勃兴得李杜,万类 困陵暴① ”,使得李白、杜甫等人继承和发扬了他的诗歌理论,并逐渐 成为唐代诗歌中关心国家、民生等重要社会内容的普遍美学理想。 二、诗歌革新之 “兴寄论”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② ” 这正是陈子昂 针对诗歌创作所提出来的,也是明确的指出前面提到过的齐梁文风中存 在的两个问题。这里的 “兴寄” 本是由 《诗经》 中的 “比兴” 这个概 念发展而来的,陈子昂将 “比兴” 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加入了 “美刺③ ” 的意蕴,形成了 “兴寄”。陈子昂反对诗歌创作中只有 “彩丽竞繁” 而 忽视 “兴寄” 的重要性。“兴寄” 充分体现了诗歌艺术本身的特点,并 区别于一般对于重视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内容,它要求诗歌创作要用审美 性形象来感染读者,并让读者从中体会到积极的思想意义。但 “兴寄 论” 是不能与儒家传统的 “美刺” 划等号的,“兴寄” 不是普通意义上 的提倡以理为主或是以意为主,它本身是更符合文学的基本规律的。况 且 “美刺” 一说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美刺” 常与 “比兴” 放在一起 进行言说,认为 “美” 就是 “兴”,“刺” 就是 “比”,混淆了思想与 艺术的区别。而 “兴寄论” 则是要求诗歌的创作要将深刻的思想内涵隐 藏在审美意象中,这也恰恰切中了齐梁文学中存在的弊病。 “兴寄论” 中的指 “兴” 是诗人浮想联翩、缘事而发的情性,是形 象思维非常活跃的一种状态,可以理解为感兴或者意兴; “寄” 是指寄 托,是诗人将现实的寓意寄托在诗歌的审美意象中,有一种隐含的味 道。“兴寄论” 虽然也强调了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性,但是更多的是注 重诗歌的思想内涵上具有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作品要有充实的社会内 容,同时也重视诗歌整体的审美性的表现。 三、诗歌革新之 “风骨论” “文章 道 弊 五 百 年 矣。 汉 魏 风 骨, 晋 宋 莫 传, 然 而 文 献 有 可 征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陈子昂,作为唐代文坛的杰出代表,其诗歌主张与创作特色为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

在面对初唐“上官体”盛行、诗坛多受齐梁浮艳文风影响的背景下,他勇敢地举起了反对的旗帜,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力求诗歌回归质朴刚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陈子昂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人生、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同时,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人性、人情、友情的抒发,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在艺术表现上,陈子昂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形象生动。

他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思考和情感体验具象化,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陈子昂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他的诗歌主题和思想的深度,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性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共鸣和深远的影响力。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他提倡风骨和兴寄。

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他明确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认为诗歌应当追踪建安风骨的悲凉慷慨之气,而非仅仅局限于美刺比兴的传统。

这一主张不仅为当时诗风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度。

陈子昂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他倡导诗歌要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起到“兴寄”的作用,即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主张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因为许多诗人还停留在狭窄的宫廷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上。

在实践上,陈子昂的诗歌创作确实体现出了其主张。

他的诗歌质朴刚健,内容广泛,不仅涉及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深入到社会、历史等各个层面。

例如,《感遇》三十八首就是一组内容深沉、风格古朴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然而,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也有其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诗歌的风骨和兴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兴寄,风骨。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

“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陈子昂是在一片六朝绮丽之馀习中,第一一个自觉起来提倡汉魏风骨的诗人。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关健性人物。

他首先来倡导改变六朝到初唐的形式主义作风,一反初唐艳丽纤弱的诗风,而开盛唐朴素雄健的诗风,把诗歌引向朴实而具有真实生命的道路上。

为以后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就是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充满进取精神的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点与思考。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是什么(2篇)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是什么(2篇)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是什么(2篇)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1陈子昂对唐诗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初唐时,有骆宾王等人开唐诗风气,虽然陈子昂不是四杰之一,但是却也是开创唐诗风气的人。

唐朝的前面是南北朝和隋朝,隋朝是一个短命__,因此唐朝的文风继承自南北朝。

南北朝的诗词篇章都是华丽有余,但是没有真材实料。

陈子昂非常不看好南北朝时期的诗词篇章,他主张诗词篇章应该从宫廷中走出去,不要老是写一些奢靡的宫廷生活。

陈子昂提出既要吸收南朝诗篇的柔美,又要吸收北朝诗篇的刚劲,要兼收并蓄。

陈子昂在写景文章上也有主张,他主张写景要寓情于景,不能只单纯地写景色,要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因此,他写的诗中总是情景交融。

东晋时期的谢晋写的篇章虽然很华丽,描写景色的时候也特别擅长,但是因为没有抒__感的缘故,显得非常肤浅。

陈子昂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复古,他非常喜欢诗经中的诗歌创作方法,还提倡建安风骨,认为要把情感写出来,不能只是单纯地描写。

陈子昂的主张赢得了当时很多文人的赞同。

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为了__的需要,朝廷对文学进行一定的__,不再提倡南北朝时期那种奢靡的诗篇,认为写诗词文章要有实际应用性。

而陈子昂的主张与朝廷的主张很相似,因此得到了朝廷的推举,唐诗经过陈子昂等人的实践,最终走向了最高峰,脱离了南北朝时期诗词篇章的'华而不实。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21、他提出“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__倾向。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2、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

《丁亥岁云暮》一篇更明白地揭发了武后开蜀山取道__吐蕃的穷兵黩武的举动。

4、陈子昂的诗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气,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中文摘要]标举风骨,倡导的是一种现实的积极的创作精神,强化诗歌的感教力;倡导兴寄,强调的是诗歌的美刺讽喻功能,要求体现创作者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追求,反映其所处时代的人文精神。

陈子昂在隋末唐初绮错婉媚的诗风中提倡革新,标举风骨,力倡兴寄,以复归诗歌风雅传统为己任,是反对齐梁文风的理论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为指引唐诗走上健康昂扬之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陈子昂;诗歌革新;标举风骨;倡导兴寄The ChenZiAng poetic reform advocates discuss withcreation practice【English Abstract】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a real positive spirit, and strengthen a sense of poetry teaching force; advocacy Xing, emphasized the beauty of poetry barbed allegory features, requirements reflect the artist's feelings and values will reflect The era in which the human spirit. Early in the Sui-chi Chen Zi Wan Mei's poetic style in the wrong to promote innovation, 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ushed Xing, to revert to the traditional poetic elegance mission is to advocate against the theory of Qiliang wind and creative practitioners, as a guide to go Tang healthy high-spirited way to play a huge role.目录前言 (1)一、诗歌革新的主张 (1)(一)、标举风骨,强化诗歌的感教作用 (2)(二)、倡导兴寄,强化诗歌的人文精神 (2)二、创作实践 (3)(一)、感怀身世,书法报国理想的感遇诗 (4)(二)、慨叹理想破灭的感伤诗 (4)三、革新理论的局限 (5)四、中国历代文人对陈子昂的评价 (6)主要参考文献 (7)致谢 (8)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前言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顶峰时期,但在初唐阶段,整个诗坛却秉承齐梁柔媚诗风,弥漫着靡靡之音。

直到陈子昂步入诗坛,开风气之先,才从理论和创作上彻底摒弃了齐梁余风,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正如刘克庄所言:“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

独陈拾遗高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太白、韦、柳继出,皆自子昂发之。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清嘉庆刻本)①高度评价了陈子昂对唐代诗坛做出的贡献。

平心而论,陈子昂的诗歌除个别篇目,很少能达到唐诗第一流水平。

他在唐诗发展史上之所以拥有崇高的地位,关键的原因,在于他能够冲破旧的美学思想的束缚,提出了一套真正改变唐诗面貌,开创一代新风的诗歌革新理论,成为盛唐诗歌美学理想的先驱。

一、诗歌革新的主张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修竹篇序》中:“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徵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

故感叹雅制, 作《修竹林》一篇, 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在这篇诗序里,陈子昂以“思古人”,“复汉魏”为口号,以“兴寄”、“风骨”为旗帜,以“齐梁间诗”为革新的对象,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为建立新诗的目标,从而确立了自己诗歌革新的理论体系。

(一)、标举风骨,强化诗歌的感教作用陈子昂所倡导的“风骨”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标准,它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即诗歌应具有强烈的感教力以及所体现的干预时世的创作精神,纵观陈子昂的品,就会发现,他的作品或平淡超旷,或古朴雄健,或清幽沉郁,均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抒发了庶族志士的喜怒哀乐,开启了盛唐之音。

总之,他的诗歌是以其标举的“汉魏风格”为皈依的。

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

同时,提倡“风骨”也是他用以扫荡六朝颓靡文风、改变“文章道弊”现状,开辟唐诗一代新风的有力武器,所以在他的诗歌革新理论中,高高举起了“建安风骨”的旗帜。

(二)、倡导兴寄,强化诗歌的人文精神在号召大家作诗应“言之有物”的同时,陈子昂对诗歌创作的方法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要有“兴寄”。

他认为六朝诗风颓废,即在于“兴寄都绝”,这里的“兴寄”是陈子昂由“比兴”这个概念发展来的。

“比兴”原本是《诗经》中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陈子昂在其中加入了“美刺”的意义,形成了“兴寄”这个概念。

“兴”,即缘事缘境而发之情兴;“寄”,即寄托,也就是在诗中应托物寄意。

这里面虽然也包含着艺术表现的手法,但更多的是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全篇寓意方面的寄托,强化了诗歌的人文精神,而不是个别语句的比喻或发端。

陈子昂将“兴寄都绝”与“风雅不作”联在一起,显然是要求诗歌创作要继承《国风》、《小雅》美刺社会现实、讽喻时事政治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作者富于理想、直面人生,敢于写出真实的情感;要求诗歌具有充实的社会内容,等等。

陈子昂的这一系列的革新主张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

它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了道路。

如他的“兴寄”说后来被盛唐的李杜,中唐的元白所继承,成为唐代诗歌中关心社稷民生、重视社会内容的普遍的美学理想。

总而言之,他的主张从理论上为唐代诗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作实践然而,陈子昂不仅在诗歌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诗歌创作中身体力行。

他一生作诗120余首,涉及生活诸多方面,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两大类。

(一)、感怀身世,书法报国理想的感遇诗这类诗作在其诗集中占很大比例,无论在感慨时事,反映现实方面,还是在积极进取,讴歌理想方面,都可谓与建安诗人一脉相承。

《感遇》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主要代表作品。

它是陈子昂一生不同时期部分作品汇集起来的组诗,是诗人一生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形象记录。

《感遇》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颇为丰富,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其中如“苍苍丁零塞”、“朝入云中郡”篇,反映北方边塞战士和人民的苦难。

“丁亥岁云暮”篇反映并批评武后准备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圣人不利己”篇批评武后崇拜佛教,大兴土木,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贵人难得意”、“翡翠巢南海”等篇,以较曲折的方式讽刺武后滥施刑罚,使臣僚不得善终;“逶迤势已久”篇申述骨鲠之臣没有出路;“兰若生春夏”篇慨叹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都从不同角度对时政进行了批判。

还有部分诗篇,感叹祸福无常,向往神仙和隐逸生活,表现了消极遁世的苦闷情绪。

《感遇》诗有意识地学习阮籍《咏怀诗》,在运用五言古体和质朴的语言,以较隐晦曲折的方式表现时政的黑暗和诗人彷徨苦闷的心情方面,的确逼近阮诗。

但其中少数篇章,注意反映边塞风光和下层人民苦难,风格豪放明朗,表现出鲜明的创造性。

(二)、慨叹理想破灭的感伤诗陈子昂虽然有曹氏父子的远大志向,但平生际遇却同阮籍类似。

做右拾遗时,就因正直而为权贵所不容。

随武攸宜出征匈奴,本想创立奇功,可武攸宜刚愎自用,以致战事连连失利。

陈子昂多次提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甚至请命做先锋,但不仅不被接受,反被一贬再贬,直至军曹。

这种“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结局使陈子昂失望之至,只能用笔来倾诉蛮强的痛苦和郁闷。

在《喜马参军相遇醉歌》一诗中,他先是悲叹自己“进不能以义补国,退不能以道隐身”,继而吟唱:“独幽默以三月兮,深林潜居。

时岁忽兮,孤愤遐吟,谁知我心。

孺子孺子,其可与理兮”,真正是寂寞歌唱,无人能解。

而感伤诗中的代表作则是《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堪称千古绝唱,是陈子昂于公元697年,在河北蓟县古幽州台所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短短四句,道尽了封建专制下有识之士的悲哀。

陈子昂的“涕下”岂只是为天地无常,时光瞬逝,更是为理想的破灭,为自己和屈原、贾谊、阮籍一样的命运而痛苦啊。

事实上,陈子昂也的确没有摆脱悲惨的命运,他的正直和多才使他屡遭嫉恨,40岁时冤死狱中。

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子昂在复古的旗帜下,实现着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

他所标榜的“兴寄”,就是发扬诗歌批判现实的传统精神;而他所谓的“风骨”,就是在诗歌中寄托高尚崇实的思想感情。

这二者在他的诗歌中相互结合,并且与他的政治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如此,他的散文也很著名,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前驱者。

《新唐书·陈子昂传》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他的散文,虽然还夹杂一部分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接近先秦两汉的古文,改变了唐代初期的文风。

唐代古文家对他的散文,常给以很高的评价。

如萧颖士认为“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李华《萧颖士文集序》引)②;梁肃说“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补阙李君前集序》)③;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包括诗文),子昂始高蹈”(《荐士》诗)④;柳宗元也说著述、比兴二道,即文、诗二者,作者罕能兼美,陈子昂则是“称是选而不怍者”(《杨评事文集后序》)⑤。

但其散文的成就,不及诗歌突出。

三、革新理论的局限虽然陈子昂的诗歌理论有极大的进步性,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他的诗歌革新理论着重于诗歌内容方面,在艺术上尚不能提倡复中有变。

他批评“齐梁间诗,彩丽竞繁”,重视淘洗华靡的词采,固然比初唐文人进一步,但却忽略了齐梁以后诗歌的新变。

他在《感遇》中模仿阮籍《咏怀》寓理于喻的比兴象征手法,实际上是要求在艺术上也退回到汉魏时代去。

晋宋以前,古诗以抒情言志为主,形象和声色的描绘尚在其次,是符合魏晋古诗的表现特点的。

到五代齐梁时期,逐渐形成的讲究词藻艳丽,一味追求形式美,文人把诗文当作恃才显能、游戏文字的工具,而放松了对内容的追求,虽有很大的弊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前代诗文不重文采的一种改进,对后世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