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图表类试题分析及练习(含答案、WORD版)
(完整)初中化学图表型计算题+答案
图形类计算题1、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3.3g,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
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
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第2题3、将29.1g由NaCl和B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L水中(=1g/cm3),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的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下图是所加Na2sO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第3题4、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0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2323(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在2外,还含有;(2)计算NacO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23第4题5、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
【初中化学】化学题型复习——图表类试题
【初中化学】化学题型复习——图表类试题化学图表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进行了很好的考查。
考查坐标图象的判断,即用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量,要求大家判断化学反应过程中pH大小、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等相关量的变化情况。
该题也有可能是坐标图象与表格分析的综合考查。
特点:根据坐标图象分析化学现象或者规律,考查观察图表的能力及用准确语言表述化学现象或规律的能力。
解题方法:此类试题首先注意做到“五看”,一看坐标(横纵坐标的含义)、二看起点(图象的起点)、三看拐点(图象的拐点及终点)、四看比例(看图象中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五看特征(看图象的走向,如上升还是下降等)。
其次把图象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具体关系即可。
模板一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考向图象图象解读反应物有剩余开始不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在不断减少,最后不为0(2012年T7C)完全反应开始不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在不断减少,最后为0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考向图象图象解读生成物质量的变化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的质量将不再发生变化(2012年T7C、2013年T7)向两种混合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液,应遵循优先反应原则(优先发生中和反应,再发生其他反应),如将NaOH溶液加到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生成物(沉淀)的质量不从原点开始,但若沉淀为不溶于酸的BaSO4时,曲线也从原点开始加入催化剂时,生成物质量的变化反应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3.金属和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详见P28)4.其他考向图象图象解读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在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总质量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固体物质与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变化消耗的固体质量比溶液中析出固体物质或放出气体的质量大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如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消耗的固体质量比溶液中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小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如铁与硫酸铜反应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C)A.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氧气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盐酸D.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模板二溶液中相关量的变化曲线1.溶液中溶质质量曲线(CaO除外)考向图象图象解读物质溶于水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某种固体物质,溶质质量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不再增加向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物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物质,当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不再增加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溶质质量保持不变2.溶质质量分数曲线考向图象图象解读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在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010年T7D)一定温度下,向某一饱和的溶液中加入相同的溶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水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但不为零反应物溶质质量分数变化 反应物为溶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不断减小,直到完全反应,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零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生成物为溶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不断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此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2019·唐山路南区三模)常温下,往盛有一定量液体M 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N 并充分搅拌。
(完整word)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
中考化学7大题型轻松搞定题型复习(一)图像图表题一、题型简介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
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解答图像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函数图像型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像走势分析作答。
例1(2014·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B.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思路点拨:A.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B.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对溶液的pH进行解答;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根据曲线的横、纵坐标轴的说明,图像的起点、走势、拐点以及最后的落点的意义,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
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初中化学图表分析及计算题
初中化学图表型综合题解法例析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化学组章菁图表型综合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像、图表的方式来呈现化学的有关问题的一类试题。
能充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数据读取、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也体现了化学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是当前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走向之一。
一、解题技巧图表型试题要求学生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并能从文字、表格、图像中提取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其中直角坐标系题的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到底是什么,注意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
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像、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表格型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二、中考考点透视考点一: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例1(2010肇庆市)12.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解析】观察图像可以看出:M比N产生的氢气质量大,在两金属开始反应后的相同时间里,M产生的氢气质量比N多,表明M产生氢气的速率比N快,即M与酸反应比N剧烈,说明M比N活泼;依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化合价相同的两种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大,由此可知相对原子质量N>M。
正确答案为C例2(2010江西南昌)15、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A.铁、镁B.铁、锌C.锌、铁D.锌、镁【解析】根据图像可以知道:甲金属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比乙大,且乙比甲活泼。
中考化学备考之图像图表类题(附解析答案)
中考化学备考之图像图表类题(附解析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19·达州)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 D.在密闭容器中,引燃镁条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答案】C【解析】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pH减小直至小于7,图像正确;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图像正确;反应的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图像不正确;在密闭容器中,引燃镁条,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容器中镁元素质量不变,图像正确。
2.(2019·通辽)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实验描述一致的是()A.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至过量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D.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答案】A【解析】由于原杯中是稀硫酸,没滴氢氧化钡前有溶液质量;当滴入氢氧化钡刚反应完硫酸,其反应为:H 2SO4 + Ba(OH)2 BaSO4↓+ 2H2O,则液体中只有水,则溶液质量为0;继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则溶液质量增加,从图看符合实际;浓硫酸有吸水性,则敞口放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硫酸不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从图看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由于2KClO3MnO22KCl + 3O2 ↑,反应后有氧气放出,则剩余固体质量减少;因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从图看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等质量镁、铁分别加足量的硫酸反应,因H 2SO4+ Mg MgSO4+ H2↑其每98份质量硫酸与24份质量镁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氢气,,H 2SO4 + Fe FeSO4 + H2↑其每98份质量硫酸与56份质量铁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氢气,则足量硫酸将等质量镁、铁反应完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铁产生氢气质量,从图看两者产生氢气相同。
中考化学专题一:图表类考试试题
专题一图表类试题1.(2018江苏连云港中考)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空气中物质的含量:B.溶液的pH:C.氮元素的化合价:D.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 B 空气中物质的含量:CO2<O2<N2;溶液的pH:H2SO4<NaCl<NaOH;氮元素的化合价:NH3(-3价)<N2(0价)<HNO3(+5价);硫元素的质量分数:Na2S>Na2SO3>Na2SO4。
故选B。
2.(2018贵州贵阳中考)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
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答案 C 根据步骤①中固体部分溶解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钡;步骤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固体部分溶解,说明该固体是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因此原白色固体中还含有硫酸钠。
A项,A→B段表示稀硝酸与碳酸钡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错误;B项,B→C段不发生化学反应,随硝酸的加入,对应溶液的pH逐渐变小,错误;C项,C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过量的硝酸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硝酸钡,正确;D项,由以上推断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错误。
3.(2018广东中考)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答案 D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随着氧化钙的不断加入,水的质量会减小,但溶液质量逐渐增大,当溶液恰好饱和时,溶液质量最大;继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继续反应,使溶剂质量继续减小,而由于溶液饱和,故会有溶质析出,导致溶液质量减小,当水反应完后,溶液质量为0,水的质量为0,故A、C正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随着氧化钙的不断加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继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继续反应,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会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当水反应完后,溶质质量分数为0,故B正确;氧化钙与水反应温度升高,当氧化钙恰好与水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此后温度开始降低,但不会低于反应前的温度,故D错误。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图表题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
中考冲刺:化学图表题(基础)【中考展望】化学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它常以图象、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图表题形式灵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通过读图识图,考查学生提炼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等。
化学图表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也渗透考查数学、语文、生物、物理等知识,是近几年中考中的一个热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化学图表题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也呈现提高的趋势。
【方法点拨】一、化学图表题的题型特点1.从题型结构来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
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常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2.从答题要求来看,解答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筛选、提取图表中的有用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3.从题型来看,主要有填空题、简答题、归纳题和计算题等。
二、化学图表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标签型:这类题型通常是以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标签如药品、食品或工业产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为命题素材,解题的关键是从标签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有关的计算或求解。
2.图象型:解答图象题时,首先应正确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
分析图象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征。
把图象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关系式。
或依据图象走势分析作答。
3.表格型:此类题的特点是部分已知条件是以表格形式给出的,而且往往是表格中给出多组数据,所以从多组数据中筛选出对解题最有帮助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4.图片、统计图或其它图表型:这类试题往往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侧重考查对图表信息的分析与读取及对图表反映问题的思考与评价,涉及的计算量较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自由发挥。
中考化学图表题题型归类例析
一、叙述型图表题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化学现象或规律,考查学生仔细观察图表,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化学现象或规律的能力.例1 (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表1是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水中的溶解度,根据表1回答:表1(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g.(3)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g.则x 取值范围是____.(4)某同学取甲、乙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图1①烧杯中加入的是乙;②w取值为50;③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甲;④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解析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2)30℃时,甲的溶解度是35g,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溶解35g即可形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g+35g=135g.(3)分析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是33g,乙的溶解度是31g,甲的溶解度大于乙;30℃时甲的溶解度是35g,乙的溶解度是45g,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在20~30℃范围内甲、乙有相同的溶解度,x的取值范围是33g<x<35g.(4)50℃时,在100g水中加入46.5g固体,全部溶解,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41g,乙的溶解度是88g,加入的物质是乙,①正确;20℃时加入w g水,固体全部溶解,20℃时乙的溶解度是31g,46.5g乙全部溶解至少需要150g水,所以w≥50,②不正确;4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该温度下,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但没有确定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的多少,③不正确;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如果都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如果两种物质溶解的量不同,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答案:(1)乙(2)135 (3)33<x<35 (4)②③④二、归纳总结型图表题这类试题通过图表反应形式提供信息,这些信息一般以数据形式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比较、判断和对结论的归纳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和定性概括能力.例2(2020·四川乐山)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表2(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2(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氟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2)写出该结构简图的微粒符号____.(3)第13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Be和MgB.C和NeC.Al和SiD.F和Cl解析 (1)从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元素符号是F,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等.(2)由图示可知,该元素的质子数是12,电子数是10,是镁离子.(3)第13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铝显+3价,氯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故氯化铝化学式为AlCl3.(4)根据题意,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e和Mg 属于同一族(纵行)、F 和Cl属于同一族(纵行),化学性质相似.答案:(1)元素符号F或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答对一种即可) (2)Mg2+ (3) AlCl3 (4)AD三、推理型图表题这类试题要求挖掘图表中隐含的内容,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推理来比较有关化学量的大小,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要求涉及知识面广,分析推理能力强.例3 (2020·湖北武汉)实验室有一包久置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和氧化铁).为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小怡取两份质量均为m的生铁粉末样品,分别进行下述实验.(1)测定碳的含量(如图2所示)图2已知:过氧化氢溶液能将Fe2+转化为Fe3+.(1)步骤①的具体实验操作中包括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2)生成滤渣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测定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图3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样品2,打开止水夹K,在球形干燥管出口处检验氢气纯净后,点燃酒精灯,待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关闭止水夹K.图3(3)打开止水夹K,观察到装置甲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4)若无装置乙,会导致测得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实验过程中无污染性气体生成,且实验结束,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为单质铁,丁装置中浓硫酸质量比实验前增重了0.54g,则m=____g(结果精确到0.01).解析 (1)玻璃棒在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2)根据题图可知,滤渣丙是硫酸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的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 6NaOH2Fe(OH)3↓+ 3Na2SO4.(3)打开止水夹K时,稀硫酸会流下来浸没锌粒,稀硫酸与锌粒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粒逐渐减少,产生大量气泡.(4)该实验是通过测定装置丁质量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进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若无装置乙,氢气中会混有水蒸气使装置丁中浓硫酸吸收的水的质量偏大,从而使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偏大.(5)根据题意可知,实验I中得到的0.36g滤渣甲即为生铁样品中的碳,这部分碳即为实验Ⅱ中的无污染性气体中的碳,说明碳与氧化铁完全反应了,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碳还原的氧化铁的质量.设碳还原的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36 3200.36g x36∶320=0.36g∶xx=3.2g实验中生成水的质量为0.54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氢气还原的氧化铁的质量.设氢气还原的氧化铁的质量为y,则160 54y 0.54g160∶54=y∶0.54gy=1.6g样品中氧化铁总质量=3.2g+1.6g=4.8g根据铁元素守恒可得,样品中铁的质量=17.12g×56/107×100%-4.8g×112/160×100%=5.6g样品质量=0.36g+4.8g +5.6g=10.76g.答案: (1)引流(2)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3)液体浸没锌粒,固体逐渐减少,产生大量气泡(4)偏大(5)10.76。
(完整word)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doc
中考化学 7 大题型轻松搞定题型复习 (一 )图像图表题一、题型简介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 “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
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解答图像图表题时, 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 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 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 函数图像型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 学知识结合起来, 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像走势分析作答。
例 1 (2014 ·南充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电解水B .向 H SO 、MgSO 4混合24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D.向接近饱和的 KNO 3氧水在有无 MnO 2 溶液中加入 KNO 3情况下产生 O 2固体思路点拨: A. 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B. 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对溶液的 pH 进行解答; 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 D. 根据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根据曲线的横、纵坐标轴的说明,图像的起点、走势、拐点以及最后的落点的意义,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把等质量的 X 、Y 、 Z 、 M 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 X 加入到 Z(NO ) 溶3 2液中, M 加入到 YNO 3 溶液中。
(完整版)2019届初三化学中考复习图表图象题专题复习练习含答案
项与右图不相符合的是 ( )
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y 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 ℃的水
硝酸钾
t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
稀硝酸
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液的质量
11. 向一定量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12. 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实验的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 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 Y、Z 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__ __ ℃;
(2)t 1℃时,将 X、Y、 Z 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 t 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__ __ 的溶
液;
(3)t 3℃时,将 X、Y、Z 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 t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
的顺序为 __
__
。
18. 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
9.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 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10. 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 x 轴表示加入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
)
A.①稀硫酸 ②硫酸铜 B .①稀盐酸 ②硫酸锌 C.①稀盐酸 ②硫酸亚铁 D .①稀硫酸 ②氯化镁 14. 下列文字叙述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 )
A.等质量的 Zn、Fe 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向盐酸和 FeCl3 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溶液
中考化学图表题常见题型及实例分析
中考化学图表题常见题型及实例分析一、判断型图表题这类试题是将有关化学现象或规律绘成图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正误,考查学生用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1(2022年河南)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顶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解析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被稀释,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减小,但只能接近于7,不可能等于或小于7,A错误;由铝与氯化铜的反应2Al+3CuCl22AlCl3+3Cu可知,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小,B错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做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C正确;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因此图像中不可能一开始就生成沉淀,要反应一段时间后才能生成沉淀,D错误。
答案:C。
二、叙述型图表题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化学现象或规律,考查学生仔细观察图表,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化学现象或规律的能力。
图1例2(2022年泰安)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
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g;将t2℃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是(填物质化学式)。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
20℃时,向4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
4组实验数据如表1: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4.溶液质量/g54.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g。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2020中考全国化学复习 专题十九 化学图表题
生氢气,说明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后,合金中的锌完全反应但硫酸 没有反应完,因此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H2 SO4 和 ZnSO4 。
答案 (1)0.20( 或 0.2 也给分) (2)解: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 x。 Zn+H2 SO4 ������������ ZnSO4 +H2 ↑ 65 2 x 0.2 g 65 = x 2 0.2 g x = 6.5 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 20 g-6.5 g×100% = 67.5%
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关系式,或依据曲线走势分析作答。
例 2 (2018 内蒙古呼和浩特,9,2 分) 下列四个图像不能
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等质量 的 镁 粉 和 铁 粉 中 分 别 加 入 同 浓 度 的 稀 盐 酸 至
过量 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析 稀硫酸未过量时,溶液中增加的水来源于氧化铜与
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水和稀硫酸中的水,稀硫酸过量后,溶液中增 加的水只来源于稀硫酸中的水,溶液中水的质量增加减慢,故 A 正确;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和相同浓度的过量稀盐酸反应,镁消 耗的稀盐酸多,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大,当消耗等质量的盐酸 时,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比氯化镁的质量大,故 B 正确;向饱和 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 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反应完全后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反应前相等,故 C 正确;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 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开始时,反应放热,使 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反应停止恢复到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 耗,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比原来小,故 D 错误。
(完整)九年级化学图表图像计算专题训练
化学计算专题(二)图像、图表计算一、图表计算:例题: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1)上表三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2)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结果保留至0.1%)。
归纳总结:分析:比较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第二次所用的稀硫酸过量,即合金完全反应”,比较第一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第三次所用的合金过量,即稀硫酸完全反应”,因此得出关键的数据“20 g合金和8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归纳:此类试题重在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能力。
因此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比较图表数据所表达的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从中选取关键的数据(一般是恰好完全反应的数据或完全反应的物质),再利用其质量来进行解答。
练习巩固:练习1、三明市民新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练习2、长时间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学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想测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为多少。
他们取200 g水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3是否反应完全?(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练习3、为测定某NaCl、Na2CO3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小明同学取16 g该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分五次加入稀盐(1)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2)当加入稀盐酸至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图象计算:例题: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3.3g ,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图表类试题分析及练习
一、坐标图像类
此类题目特点是根据平面直角坐标图像分析化学现象或者规律,考查观察图表的能力及用准确语言表述化学现象或者规律的能力。
考查点主要有溶液、溶解度、化学反应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等。
解此类试题首先注意做到“五看”,一看坐标(横纵坐标的含义)、二看起点(图像的起点)、三看拐点(图像的拐点及终点)、四看比例(看图像中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五看特征(看图像的走向,如上升还是下降等)。
其次把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找出图像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具体关系即可。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某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A.高锰酸钾的质量
B.氧气的质量
C.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物质的质量
2.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3.如图表示镁、铜与其氧化物的质量关系。
图像不重合的原因是()
A.镁和铜的密度不同
B.与等质量的镁和铜化合的氧元素质量不同
C.加热不充分,没有完全氧化
D.实验的误差造成
4.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选项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
A 稀硫酸氯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
5.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
C.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6.向一定质量AgNO3溶液中加入Cu,溶液质量与加入Cu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b点对应固体只有Ag
C.b~c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AgNO3
D.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仅为Cu (NO3)2
7.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说明该反应过程放热
B.图中B点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图中C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D.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变大
8.下列操作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物质质量变化与如图所示相符的是()
A.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
C.向水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D.向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
9.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 ℃时的溶解度为36.6 g
B.由乙图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C.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11.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NaOH溶液
B.②向一定量CuSO4溶液中加入Zn粉
C.③加热KClO3与MnO2的固体混合物
D.④向一定量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12.下列不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一定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氯酸钾加热制氧气中,a使用催化剂,b未使用催化剂
1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B.当A中混有少量B 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14、如图所示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
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直至过量
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二、维恩图类
以数学学科中集合图的形式,利用圆圆之间的关系,如相交、相离、包含等,简洁明了地表示物质间的
反应关系或有关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等。
主要考查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类型等。
理解两圆相交(交叉关系)、相离(并列关系)、包含(包含关系)的位置关系,掌握常见物质间的反应现象及转化关系,了解常见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5.能源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进行不同的分类,下列四组能源中,能归入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一组是()
A.煤炭、地热能、沼气
B.太阳能、风能、海洋能
C.水能、木炭、天然气
D.石油、海洋能、核能
16.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7.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
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b处形成大量气泡
C.c处反应放热
D.d处溶液呈红色
18.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9.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20、许多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的关系,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21.甲、乙、丙、丁分别是石蕊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中的一种,若用四个圆表示四种溶液,两圆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丁是________,通常其用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和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D 6.C7.D8.C9.C10.B11.C12.B13.C 14、B
15.B16.C17.D18.D19.C 20、B
21.(1)石蕊溶液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