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教案第2章两汉经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天人感应说 2、“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 3、“善发米,性如禾”的人性论 四、谶纬神学的流行及其批判者桓谭
1、谶纬之学 2、桓谭对谶纬之学的批判 (1)反对谶纬 (2)形神关系 五、王充的哲学思想
1、“天地,含气之自然”的自然观 2、强调“效验”的认识论 3、“相裁割”“相奉成”的辩证法思想 4、遇与不遇的自然命定论 5、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 6、无神论思想

成儒学的新形态——经学。儒家经典被尊奉、表彰,在儒学经学化过程 中,不同学派为获得正统地位,相互论争,形成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之争。董仲舒作为西汉一大儒,他将先秦儒家天命论与阴阳术数理论相
杂糅,提出君主之道与上天意志相感通的天人感应论wenku.baidu.com使儒学经学化神

学化。西汉中期以后,谶纬神学流行,东汉王充对虚妄的谶纬神学给以 批判,也是对董仲舒以来的儒家经学神学化的一大折拨。
设问:
如何理解、评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分析董仲舒从“中民之性”出发探讨人性论的方法论价值。 如何看待王充提出的命定论?
王充“疾虚妄”之说的含义。
王充无鬼论思想及意义。
讲解要点:
一、汉初的哲学思想
1、汉初的黄老思想 (1)黄老道家的渊源与理论实质 (2)黄老思想的盛行及其影响 二、两汉经学略论
1、两汉经学的形成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 三、董仲舒的哲思想
教学难点:儒学由子学向经学的形态转变对儒学自身的影响;经 学内部形成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争论的原因;董仲舒对天人关系 的论说,即天人感应论的理解,及其“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 王充对东汉“虚妄”之说的批判。 突破方法:对比分析法。如将汉初的黄老之治与汉武帝时的儒学 独尊对比,由此挖掘儒道思想运用于政治产生的不同效果;对比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
章节
二、两汉经学
课时
6

了解汉初黄老之学兴盛的原因和目的,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形成的过程及起因。把握儒学在汉代地位的转变,即由

先秦时期与诸子平等的学术地位转变为独尊的官方学术和统治思 想。明晰随着儒学的独尊,儒家六经的被表彰,有了儒学经学化

的过程,由此也就产生了两汉时期的主要哲学形态——经学。清 楚经学内部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及这两种经学学派的各自
相关 教材:《中国哲学史》,第 125—170 页。 内容 参考教材:《中国古代哲学史论》,第 113—127 页。 素材 《中国哲学智慧》,第 61—73 页。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授课思路: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社会历史变革后,中国哲学进
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两汉时期。儒与道的相争中,儒学独尊,形

特点。掌握西汉今文经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及东汉时期王充的 理性哲学思想。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汉初的黄老之治及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政治目的及理论自身的支撑因素。了解儒学由先秦至汉 代地位的显著变化,及儒学形态的逐渐转变,把握经学内部今文 经学和古文经学的论争要点及各自的优劣之处。掌握汉代经学大 儒董仲舒的哲学观念及东汉王充的理性哲学。 突出方法:历史演进中的分析法。如从分析历史背景着眼,追溯 理论产生的历史根源,探析由汉初的黄老之学到后来儒学独尊的 原因,阐述儒学由先秦时的子学上升为经学的历史演变。分析儒 学经学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学内部的纷争;以及东汉时期王 充理性哲学形成的理论背景等。
教 学 后 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