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1989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
日本股市
日本股市不同时期的行业板块走势分析在日本长达17年之久的大牛市中,不同时期板块之间的走势出现明显差异。
1.1973-1979年石油危机下能源一枝独秀在1973年-1979年期间,日本GDP从3047.6亿美元增长到9653.5亿美元,增长了2.17倍,名义GDP年均增长17.92%,实际GDP年均增长4.22%。
人均GDP从2843美元增长到8331美元,增长了1.93倍,这一时期是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期间日本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累计贸易顺差为130.44亿美元;汇率升值38.35%,年均升值4.75%;股市累计上涨76%,年均上涨8.41%,但日经指数的估值提升并不明显,股市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增长推动,本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
在这一阶段,日本股市中能源板块涨幅最大上涨306%,是市场平均涨幅76%的4.03倍,其他如健康医疗、消费品、公用事业、科技和电信行业表现也明显强于市场,而银行、地产、原材料和消费服务行业表现则明显弱于市场,详。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板块涨幅基本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能源价格暴涨,日本国内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发展阶段后进入停滞阶段,以及消费服务行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长的产业特征。
2.1980-1984年电信独领风骚在1980年-1984年期间,日本GDP从9653.5亿美元增长到12544.1亿美元,增长了29.94%名义GDP年均增长3.88%,实际GDP年均增长4.22%。
人均GDP从8331美元增长到10452 美元,增长了25.46%,这一时期日本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大关,进入工业化后期,通胀水平得到控制。
期间日本外贸收支出现方向性变化,在出口的推动下外贸顺差的绝对规模和占GDP的比重均持续扩大,而同期美国经历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进入失落的10年,日美贸易摩擦明显增加,为日后的日元被动升值埋下了伏笔。
这一时期,日元汇率贬值7.74% ,日本股市却在企业盈利增长的推动下劲升117%,年均上涨16.76%。
70年代日本经济与股市走势
70年代日本经济与股市走势分类:股票当前以美国经济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共生模式正面临着美国信用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动荡的趋势可能被美国经济减速的进程所左右,这从根本上决定了2008年全球资本市场的走势。
而现阶段国内通货膨胀和本币升值的共存、央行调控政策对实体经济所带来的累积效应,也将打破2008年中国经济的高位平衡。
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的种种动荡,我们需要一个框架和一个长期的视角,从而在纷繁的因素中梳理出本质的线索,否则,纷乱的经济数据与政策将使投资者无所适从,而对经济现象的研究最基本的就是经济周期的框架。
世界经济的长周期波动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清晰的视角,如果将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动荡置于长波周期的框架下来看,即是资本主义黄金增长20年后经济转向衰退的一种反映,日本正当其时崛起。
当前,世界经济中发生的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流动性泛滥等现象,与上一个周期发生的一样,无论从国际经济环境还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看,中国都与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境况颇为相似。
20世纪70年代日本牛市的前因后果1970年后,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美元信用出现危机、全球通货膨胀到来。
1971年8月的尼克松冲击更导致了世界货币体制的震荡,日元兑美元从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日元由原来的1美元兑360日元区间大幅升值,年末升值达16.88%,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300日元水平。
为了抑制高通胀,日本银行实施了史无前例的货币紧缩政策,1973年一年内连续5次提高利率(共4.75%),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强对城市银行、农村信用社的窗口指导,实行融资方案的区别对待,同时从行政上直接抑制设备投资,强化公共投资等。
虽然以上措施基本消除了流动性过剩,对企业融资状况也更为严格,但见效还是晚于预期,1973年后期才正式见效。
然而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其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却增加了。
日本经济泡沫兴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_兼论日元升值的正面影响
销调查、特殊保障条例等措施,要求日本开放市场、禁止垄断,批评 日本低汇率、低内需、高出口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官企结合、内部交 易等经济制度。石油危机之后,美国采取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日 本采取了与美国相反的扩大出口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形成了内需 低沉不振、出口强劲增长的局面。1980 年至 1984 年,日本的消费 和投资分别平均增长约 3%和 4%,出口平均增长约 10%。1986 年 和 1987 年日本贸易顺差占 GDP 比率和贸易顺差绝对额达到 80 年代最高点,分别为 4.3%和 870 亿美元,1987 年,美国的贸易赤 字比率和绝对额也达到高点,分别为 3.2%和 1437 亿美元(表 1)。 如果 1985 年不出现日美贸易摩擦加剧下的日元升值事件,日美贸 易不平衡还会继续加重。
1988
796.3 (2.8)
1989
571.6 (2.0)
美
15.3
国
(0.1)
81.6
- 70.0
- 442.9
- 1041.9
- 1126.8
- 1332.5
- 1437.0
- 1265.5
- 1058.8
(0.3)
(- 0.2)
(- 1.3)
(- 2.8)
(- 2.8)
(- 3.1)
(- 3.2)
9.7 5.8 4.1
利润
17.9
3.9 - 1.6 27.6 25.6 14.7 - 6.9
资料来源: 日本内阁府:《经济财政白书》, 2005 年。
日元升值后,日本出口及经济增长速度减慢。1986 年,以日元 计的出口增速从上年的 3.9%变为- 16.8%(表 2),企业设备投资增 速从 16.4%下落到 6.2%,下落 10 个百分点,矿工业生产和企业利 润变为负增长,消费和 GDP 增长速度明显减慢(表 3)。1985 年日 元升值后日本经济全面下滑,这一变化被称为“日元升值冲击”、 “日元升值萧条”。但这一冲击或萧条时间很短。1987 年,日本经济
中日经济对比
广场协议大事记事件影响1985年9月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Plaza Hotel )签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地贬值,日本银行在美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值。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几个月之内,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贬值。
日元对美元就由250日元比1美元,升值到149日元兑换1美元。
随后几个月内日元升值67.85%。
1987年1、纽约股市崩盘。
2 、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银行继续下调利率,使得美国股市看起来比日本股市更有吸引力一些,以吸引东京市场的资金流向美国。
很快日元利率跌到仅有2.5%,日本银行系统开始出现流动性泛滥,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
此后,东京的股票年成长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 。
(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1988年由于日元升值的原因,日本出口大幅下降,日本出口生产商为了弥补由于日元升值所导致的出口下降的亏空,企业纷纷从银行低息借贷炒股。
日本银行的隔夜拆借市场迅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心,世界前10名规模最大的银行被日本包揽。
东京股票市场在3年内涨300%,房地产仅东京总盘就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总值。
(日本的金融系统接近崩溃)1989年摩根斯坦利和所罗门兄弟公司等一批国际投资银行深入日本发行“股指认沽期权”,日本的保险公司认为日本股市不存在暴跌的可能,认购。
12月29日,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
日经指数顿挫。
日本股市开始下跌。
1990年1月美国交易所突然发行“日经指数认沽权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
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日经指数认沽权证”上市热销不到一个月就全面土崩瓦解了。
股灾启示录-日本、香港、台湾、nasdaq
7页
【地价飙升】日本土地 价格的喷张使其成为全 球瞩目的现象。本来一 点不值钱的小块土地短 短几年内就价值几百万 美元。据当时媒体报道, 仅仅是日本天皇居住的 东京皇居的土地价格就 超过了整个法国的土地 估价。更有人戏称,在 东京的银座地区,如果 把一张1万日元的纸币 扔在地上,甚至买不到 它所覆盖的那一小片土 地。图为曾经被日本三 菱公司买下的美国洛克 菲勒中心,一度成为日 本兴美国衰的象征。
19页
1987年,在泛滥的资 金的冲击下,台湾各种 资产价格也随之飙升, 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 时间内翻了两番,地下 钱庄和投资公司的月利 息率达到4%,甚至6 % 以上。巨大的资金 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 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 为最大的蓄水池。 1988年1月政府停办爱 国奖券,博彩热度迅速 冷却,于是过剩的游资 和急于发 财的致富心 理使投资人大举转入房 市和股市,更有大量资 金流入了地下投资公司。 图为1987年11月,投 资人恢复乐观,证券交 易所内挤满了投资者。
6页
【挥金如土】泡沫经济, 对于大部分日本国民来 说,仿佛一场盛大奢靡 的聚会。在那个纸醉金 迷的时代里,一向默默 无闻的日本家庭主妇可 以花上500美元喝着一 杯点缀着金粉的精致咖 啡,商人们也可以在东 京的豪华餐厅与夜总会 里豪掷成千上万的美元 来吃喝玩乐。一个名为 “茱莉安娜的东京”的 夜总会就很好地代表了 整个泡沫经济时代人们 的生活方式。
3页
【股市神话】1985年至1990年, 日本经济出现空前繁荣局面, 各项经济指标都达到历史最高 值,日本股市也迎来了“大牛 市”。在政府高调鼓励融资投 资和日元升值的内外双重刺激 下,日本股市由缓慢回升迅速 进入暴涨阶段:1986年1月日 经指数13000点,1987年9月 26000点,1988年日本股市总 市值超过当年GDP,1989年12 月日经股指创下接近39000点 历史纪录!股市的巨大财富效 应把这一时期的日本人从战后 极度节俭拮据的状态带入投机 撒钱的时代,每个人都对股票、 外汇、房价、利率高谈阔论, 每个人都穿最贵的名牌、喝最 贵的红酒......铺张浪费与挥霍 奢靡共行的“股市神话”里, 日本人被繁荣的假象蒙蔽了。
_广场协议_前后日元升值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MARKET・市场经纬日本从1973年正式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此日元开始升值之旅。
从1美元兑换360日元起,到1995年升值最高达1美元兑换79.75日元。
其间,可以“广场协议”为界,将日元的升值分为价值回归阶段和急剧升值阶段。
一、“广场协议”之前的日元升值(1971~1985)根据1971年12月十国集团在华盛顿“广场协议”前后日元升值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文/王人辉集中审查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但并未做出更细致明确的规定。
为了防止垄断的形成,应尽快出台《跨国并购审查法》,使对于出资比例、行业垄断、市场份额、利润转移等问题有法可依,以严格有效的竞争框架、国际标准来衡量市场集中度,规范市场的并购行为,用法律手段防止外商案中策划、欺诈舞弊等行为。
(三)形成全方位的配套体系对上市公司的并购将是跨国并购的重点对象,然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发展不足、存在投机过重等问题,会影响到跨国并购的顺利展开。
股票价值对于企业价值的失真反映阻碍了跨国并购的发展,既可能使跨国公司收购标的蕴含巨大的风险,也容易导致并购双方进行内幕交易,损害相关者利益。
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使得信息披露和传导机制受阻,市场价格无法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边际效率高的企业,从而难以实现利用外资优化资源的目的。
因此,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积累丰富的管理经营和风险防范的经验就尤为重要。
除了要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形成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外、还要形成融资担保制度、会计、审计和资产评估制度、法律咨询机构,成熟的证券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配套体系。
(四)借鉴西方并购经验,促进我国企业的并购整合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行业的特点而非眼前的利益决定是否选择被并购,在善意并购下通过并购有效整合双方的资源,有效利用外资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自己的经营情况,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的战略要求。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特别是在汽车、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并购,通过自身的并购,实现专业化和规模经济。
日元升值
日元升值、经济结构调整、资产价格波动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员:杨长清2005年10月一、日元升值历程日元的升值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年2月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6日元;第二阶段为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250日元;第三个阶段为1985年"广场协议"迄今,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90-140日元。
战后,日本的产业发展、经济振兴以及国际贸易立国是在长达20余年的锁定日元低汇率的背景下实现的。
1949年,为控制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改革当时存在的多重汇率,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帮助下制定了"道奇计划"和"经济安定九原则",将美元与日元的汇率锁定为1:360。
正是这一固定汇率的实施,使日本产业获得了重返国际市场的机会。
日本国民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也因此从1946-1950年的12.3%迅速提高为1956-1960年的23.4%。
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的出口产业增速加快,出口贸易急剧增长。
60年代前期日本出口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7.9%,后期为15.1%,几乎为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的两倍。
日元低币值的固定汇率一直实行到1971年2月。
这期间,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在1951-1955年、1956-1960年、1961-1965年和1966-1970年四个区间内,日本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2%、8.7%、9.7%和12.2%。
在1971年2月日元第一次升值时,由于受惠于长达20余年的1:360的日元固定汇率,日本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1961-1965年和1966-1970年,日本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9%和15.1%。
1971年时,日本普通钢、热轧薄板和冷轧钢板的成本仅分别相当于美国同期成本的56%、70%和68%。
197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与1960年相比增长了10倍以上,并成长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
日本股市25年之变迁
日本股市25年之变迁最近日经指数创下近15年来的新高(上周五收盘18332点),但和巅峰时期的38957点(1989年12月29日盘中)相比仍下跌了一半有余,不过个股的情况则迥异,考虑到成分股和除数的变化以及新上市的公司,单纯按照指数进行的比较显得较为混乱。
因为没有找到其他人做企业层面的统计,在此我把目前日本市场市值在一万亿日元(目前汇率约合84亿美元,按1990年初汇率约合67亿美元)以上的股票列出,并与1990年2月16日收盘市值进行比较分析。
截止上周五,日本市场大约有121只符合要求的股票(如下表所示),同时我也把1990年市值在前100位的其他股票取出,与当前市值比较。
众所周知,89年末的泡沫鼎盛期,日股市值远远超过欧美市场,市值最高的NTT(日本电信电话)约合1836亿美元,而日本以外的大企业最高的几家是IBM(652亿),埃克森(605亿),通用电气(401亿),AT&T(338亿),英荷壳牌(334亿),菲利普莫里斯(284亿),BT(280亿),福特汽车(262亿),通用汽车(259亿)。
全球市值最大的30家公司,只有上述9家不是日本企业。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日经指数/道琼斯)在随后急剧下跌,以60余年为周期回到原点(此比值仅供参考)。
而日股的总市值方面,1989年顶峰期为611万亿日元(单纯计算东京证交所),眼下则是560万亿日元,考虑到大阪交易所的纳入和大量新上市股票,即便有退市股票,仍不可否认日股目前离顶峰时期尚有一段距离。
下表是目前日本市场市值在一万亿日元以上的上市公司:由上表可以看出,25年来日股大幅下跌的行业包括金融、金属、公用事业、机械、建筑。
表现相对强劲的是汽车、制药、消费品、部分电子行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
有关日本经济和企业的分析,请大家参看我的一些回答:为什么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现在经济总量还是世界前三? - leon 的回答,日本 2014 年「最富有公司排行榜」中,有哪些是名震日本但在外国无人知晓的? - leon 的回答。
日本1989年大股灾
日本1989年大股灾在118年前的今天,1898年12月31日(农历冬月十九),日本1989年大股灾。
日本人把1986年12月开始的不同寻常的经济繁荣称为“平成景气”。
经过这次繁荣,日本当时的人均GNP 超过了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日本的GNP 占世界的比例也由1970 年的6.4%上升到1990 年的13.7%,对外纯资产额在1991 年达到3830 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在“经济繁荣”的支持下,1986~1987 年,日本股市几乎呈单边上扬,日经指数从1985年2月的13113 点上升到1987年9月的26000 点,上涨了近1 倍。
1987年10月爆发世界性股灾,日本不仅未能从美国股市崩溃中吸取教训,反而立即恢复元气,股价探底回升。
1988年日本股市继续上涨,年底时日经指数已突破30000 点。
1989 年日本日经指数再创新高,并在1989年12月19日达到38915 点,②较1985 年最低点上涨了3 倍多。
1989 年日本股票市值高达630 兆日元,为当年GNP 的1.6 倍,而1985 年它仅占日本GNP 的60%。
面对日本经济繁荣和股市狂涨,日本国民如痴如醉,完全失去了应有的理智,纷纷投身股市。
网络配图然而,日本的经济繁荣却隐含着巨大的泡沫经济成分。
20 世纪80年代初日本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并实施宽松的超低利率政策。
在经济景气、收入增加的情况下,日本较多人将银行存款转投股市和房地产,并毫不犹豫地向银行借贷进行投机。
银行为了扩大业务份额和市场占有率,积极推动人们进行土地、房产和股票投机,从而使土地、房产和股票价格大幅上扬到惊人的高度。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日本国内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不同程度地为泡沫经济的膨胀火上浇油。
收入增加的人们在发现房地产和股票投机收益丰厚时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
但是,泡沫经济是不可能持久的,一有风吹草动,泡沫就会破灭。
1989 年,日本 *** 先后5次提高官方利率,日本股市开始出现高位大幅波动。
日本股市的历史
日本股市的历史1950-1989年,日本股市从85点涨到38900点,历时39年,主要分为5个阶段:1、1950年到1953年,日本股市从85点涨到470点,涨幅为453%,随后在1953年到1954年出现了37.8%的调整,回落至300多点。
2、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从314点涨到1829点,涨幅为483%,随后在1961年到1965年的4年里调整了44.2%,回落至1000多点。
3、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从1020点涨到5350点,涨幅为415%,随后在1973到1974年出现了37.4%的调整,回落至3300多点。
4、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从3350多点上涨到8000多点,上涨了2.4倍,随后在1981年到1982年回落至6000多点。
5、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从6000点直上38900点。
1987年10月14日,市盈率曾高达92.28倍。
你见过一个熊市长达14年的股市吗?罕见!然而,它的的确确存在过,并发生在日本,这场熊市始于1990年,止于2003年。
日经指数的疯牛:1984年收于11543点;1987年收于21564点;1984——1987三年涨幅接近100%,原属正常“慢牛”。
然而,随后两年的持续暴涨则已过头,每年差不多上涨一万点,实属“疯牛”。
1988 年收于30159点;1989 年收于38915点的历史最高记录。
从1万点到接近4万点,5年累计涨幅接近300%。
日经指数的慢熊:1990年收于23849点,一年跌去15000点;随后股指连年下滑,在西方股市普遍走牛的2000年,它却收于13785点;2003年4月28日更是收于7607点,创下近20多年来的最低记录。
日经指数的无奈:2003年后,随着日本经济缓过劲来,股指开始缓慢苏醒。
直至2007年4月25日,当世界各国股市均冲向了历史最高峰时,日经指数才勉强收于17236点,离40000点尚差若大一截。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1、日本汇率制度演变的三个时期考察日元升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固定汇率制末期的调升期从1949年至1971年的22年间,日本一直采取1:360的固定汇率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力的上升使得日元汇率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1971年12月日本调整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8日元,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上下浮动2.25%,这是日元持续升值前的最初一次较大幅度的调升币值。
(2)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日元开始了第二次升值1973年2月13日,日本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开始推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日元从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至250日元。
(3)自由浮动汇率制时期,即1985年签订"广岛协议"至今1985年至1987年的两年半,是日元升值的主升浪期间。
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元汇率从1:250升至1:120,升幅高达两倍多。
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2、在日元升值时期,货币升值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汽车、钢铁、家电、造船等诸多行业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日元提出了强烈的升值要求,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力量的推动,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外汇体制改革。
从1972年至1985年间,日本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转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再到自由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度的改革推动日元进入长期升值的周期当中。
1972年至1990年的19年间,是日元的升值周期。
日本经济危机汇总
日本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历过五大经济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年的泡沫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
创伤最深者,莫过于1989年末那场似乎祸起萧墙的泡沫经济大崩盘。
1 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 52.1%和76.1%。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刺痛了日本社会,也撩动着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因为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所谓的“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为许多国际学者所追捧……在种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中,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与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飙涨更让人们疑问:“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本文结合时代大背景来透视1989年的危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昭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发生、诱因又是什么。
对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而言,通过事后的回顾,许多人得出了《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这样一个线性的因果链。
一、泡沫经济的有关背景(一)美国的“滞胀”与“里根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罗纳德·里根宣誓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时,美国经济正为严重的“滞胀”所困扰。
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高达738亿美元。
里根指出:“我们正馅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家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改革和重振经济的道路。
”(里根,1991)为此,里根政府以供给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等作为理论基础,制定了美国“经济复兴计划”,史称“里根经济学“。
日元对美元历史汇率
1,1950年到1953年,日本股市从85点涨的470点,最大涨幅为453%随后在1953年到1954年出现了37.8%的调整,回落至300多点;2,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从314点涨到1829点,最大涨幅为483%,随后在1961年到1965年的4年里调整44.2%,回落至1000多点;3,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从1020点涨到5350点,最大涨幅为415%,随后在1973到1974年出现了37.4%的调整,回落至3300多点;4,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从3350多点上涨到8000多点,上涨了2.4倍,随后在1981年到1982年,回落至6000多点;5、最后的阶段就是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从6000点直上38900点随后进入日本倒退的10年时期,最高的一天市盈率曾高达92.28倍(1987年10月14日),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从上述数据看,即使在一波超级大牛市中,股市上涨之路也会有曲折反复日本股市前4次出现调整之前,股指的最大涨幅在415%~483%现在中国所处的阶段,与日本股市发展的第3~~4阶段颇为相似,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人民币升值是股市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影响未来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人认为A股市场正在经历当年日元升值带来的牛市行情,为了搞清楚本币升值与本国股市的关系,此文中详细分析了1973年-1989年期间日元汇率和日本股市的走势,以资借鉴之所以选取1973年-1989年的走势,原因有二:一是日元汇率从1971年开始变动;二是1989年后的日本股市走势对目前A股市场的借鉴意义并不大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相关性不明显在1973-1989年期间,日元汇率有升有降,但股市整体呈上涨趋势如果将日元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定义为估值水平的提升,则除了1985-1987年外,日元汇率与日本股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本币升值能否转化为推动股市上涨的因素,还取决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长期盈利增长推动多数板块分享牛市果实在1973-1989年期间,市场平均上涨了20.23倍,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上涨64.3倍,最小的消费品也上涨了15.4倍,大多数行业涨幅位于20倍左右,与市场平均水平接近而且,除电信板块外,大多数行业板块的涨幅与其盈利增幅基本相称可见,长期而言,盈利增长仍是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板块差距并不明显短期行业板块表现差异明显尽管长期来看,板块涨幅差异并不明显,但在不同阶段,行业板块涨幅差异还是相当大的而在第三个阶段,即1985-1989年期间,由于股市上涨主要由估值水平提升推动,尽管市场涨幅惊人,但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反而不到4倍,市场呈明显的普涨特征不同阶段板块表现出轮涨特征最后,我们注意到,不同阶段的热点很少延续,而且往往在前一阶段涨幅居前的板块,下一阶段涨幅很有可能落后于市场;而在前一阶段涨幅垫底的板块,在下一阶段跑赢市场的概率却很大一、1960年-1990年的日元汇率走势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新排列,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强国,美元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日本也不例外自二战后-1970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在360:1的水平自1971年开始,日本官方公布的日元对美元汇率开始出现变动,之后日元经历了三轮明显的升值和两次轻微的贬值,详见图1自1970年-1990年日元经历的三轮升值和两次贬值持续时间以及汇率变动幅度如表1所示其中三轮升值持续时间均是3年左右,但升值幅度在逐步扩大1971年-1973年期间累计升值32.5%,年均升值9.83%;1976-1978年累计升值41.03%,年均升值12.14%;1986-1988年累计升值86.14%,年均升值23.01%经历这三轮升值后,到1988年,日元在18年间累计对美元升值幅度达180.92%,年均升值5.9%后人关注最多的是1986-1988年的升值,因为这一轮升值幅度最大,对股市和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最大二、日元汇率走势与日本股市比较为了弄清楚本币升值与股市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股票的定价因素和本币升值对这些定价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影响股票定价的因素无非是两个,一是企业盈利增长,二是估值提升本币升值除对少数拥有大量外币负债或原材料以进口为主的公司盈利有正面影响外,对整个经济起到的是紧缩作用,因此对整个市场的盈利应该不会有正面影响如果本币升值对股市有影响,应该是市场的估值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外部套利资金流入导致股市供求关系失衡所致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观察本币升值期间股市估值水平的变化,来判断本币升值对本国股市是否存在前后一致的影响具体到日本,在1973年-1989年期间,尽管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而且期间日元汇率也是有升有降,但日本股市整体却呈上涨趋势,详见表2我们注意到,在1973-1979年期间,日经指数的市盈率基本围绕20倍左右波动,市场估值水平并没有随着日元升值而得到提升,日本股市的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增长推动在1980-1984年的日元贬值期间,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也没有明显变化,股指在盈利增长的推动下继续呈上涨态势但在1985年-1987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增长并不明显,股市上涨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动,期间日经指数的市盈率从20倍迅速提升到70倍1987年-1989年由于日本企业普遍存在交叉持股,之前迅速上升的股指使许多大企业都录得可观的投资收益,据统计,丰田汽车在日本泡沫后期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占公司盈利的一半以上,因此这一阶段日经指数的估值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还有所下降,股市上升主要由企业盈利推动,但这种主要来自股市和地产价格上涨的投资收益,犹如垒在沙丘上的城堡,极不牢固如果我们提出的“本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只能体现为市场估值水平的提升”这一假设成立,那么通过观察1973-1989年期间日本股市和汇率走势可以看出,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之间并不存在前后一致的正相关性,日元升值之所以能在1985-1987年间推动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得益于当时日本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资金过剩,而日本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后又未能为这些过剩的资金找到很好的出路,使大量过剩资金转向了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市场,日本国民在巨大的财富效应的刺激下随即跟进,最终导致了那一场影响深远的股市和房市泡沫三、日本股市不同时期的行业板块走势分析在日本长达17年之久的大牛市中,不同时期板块之间的走势出现明显差异1.1973-1979年石油危机下能源一枝独秀在1973年-1979年期间,日本GDP从3047.6亿美元增长到9653.5亿美元,增长了2.17倍,名义GDP年均增长17.92%,实际GDP年均增长4.22%人均GDP从2843美元增长到8331美元,增长了1.93倍,这一时期是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期间日本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累计贸易顺差为130.44亿美元;汇率升值38.35%,年均升值4.75%;股市累计上涨76%,年均上涨8.41%,但日经指数的估值提升并不明显,股市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增长推动,本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在这一阶段,日本股市中能源板块涨幅最大,上涨306%,是市场平均涨幅76%的4.03倍,其他如健康医疗、消费品、公用事业、科技和电信行业表现也明显强于市场,而银行、地产、原材料和消费服务行业表现则明显弱于市场,详见图2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板块涨幅基本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能源价格暴涨,日本国内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发展阶段后进入停滞阶段,以及消费服务行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长的产业特征2.1980-1984年电信独领风骚在1980年-1984年期间,日本GDP从9653.5亿美元增长到12544.1亿美元,增长了29.94%,名义GDP年均增长3.88%,实际GDP年均增长4.22%人均GDP从8331美元增长到10452美元,增长了25.46%,这一时期日本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大关,进入工业化后期,通胀水平得到控制期间日本外贸收支出现方向性变化,在出口的推动下外贸顺差的绝对规模和占GDP的比重均持续扩大,而同期美国经历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进入失落的10年,日美贸易摩擦明显增加,为日后的日元被动升值埋下了伏笔这一时期,日元汇率贬值7.74%,日本股市却在企业盈利增长的推动下劲升117%,年均上涨16.76%在这一阶段,日本电信股涨幅最大,上涨了866%,是市场平均涨幅的7.40倍;银行股表现也很突出,上涨了316%,是市场平均涨幅的2.7倍;此外科技、健康医疗表现也明显强于市场;而前一阶段涨幅居前的能源板块在这一阶段下跌了1%,地产、消费服务、消费品、保险、原材料和公用事业等板块走势也弱于市场,详见图3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板块涨幅反映了投资人对新兴行业电信、科技未来高速增长的预期,以及国内货币供应增加后催生的银行资产膨胀和银行规模的扩大3.1985-1989年估值泡沫助推地产消费1985年的“广场协议”成为日本股市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日本股市由之前的经济发展和盈利推动转向估值提升,日本央行由于担心升值对经济的紧缩作用,采取了低利率的扩张政策,结果导致日本国内货币供应明显增速,M2占GDP 的比重逐年上升,迅速增长的财富使广大投资人将大量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催生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也为日后的泡沫破灭埋下了伏笔在这一阶段,日本实际GDP仅增长17.19%,但汇率升值了72.17%,股市上涨了456%,市场估值水平由20倍左右提升到70倍左右在这一阶段,具有资产属性的地产、消费服务、公用事业和保险涨幅居于前列,分别上涨了762%、709%、626%和617%;原材料工业经历了前期的低迷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而复苏,涨幅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在前两个阶段涨幅居前的科技、电信和健康医疗行业涨幅居后;消费品和工业由于制造业地位的下降,涨幅也落后市场;能源与银行涨幅基本接近市场平均水平可以说,这一阶段行业板块的涨幅体现了明显的资产属性,详见图4四、日本股市的综合特征通过分析日本股市在1973-1989年期间长达17年的走势,我们观察到以下特征:1.盈利增长仍是推动股市上涨的核心因素如果将1973-1989年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图5和图6可以看出,长期来看,推动行业板块上涨的核心因素仍是盈利增长在这17年中,除了电信板块的盈利增幅与股价增幅明显偏离外,其他行业的盈利增幅与股价增幅基上落在均线两侧附近2.长期看多少板块均能分享牛市果实由图7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长达17年的牛市后,日本股市整体上涨了20.23倍,其中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上涨了64.3倍,涨幅最小的消费品板块也上涨了15.4倍,大多数行业的涨幅在市场平均水平20倍左右可见,在一轮大牛市中,多数板块都是可以分享到的,而其中跑得最快的行业一定是在此期间增长最快的行业,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详见图73.不同阶段板块涨幅差异明显尽管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各个板块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比如从1973年-1989年期间,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的涨幅也只有涨幅最小的消费品板块的4.18倍但在不同阶段,各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要比这明显得多其中,在1973-1979年和1980-1984年两个阶段,由于股市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推动,使板块之间涨幅差异尤为明显,在前一阶段达到20.4倍,在后一阶段达到867倍,即便扣除能源板块在此期间的下跌,这一阶段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依然达到了19.24倍而1985-1989年的股价上涨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动,板块之间的差距反而没那么大,涨幅最大的板块的涨幅只有涨幅最小的板块的3.93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普涨特征4.不同阶段热点很难延续除了板块之间的涨幅差异外,我们还注意到,不同阶段的热点板块很少延续,而前期涨幅居后的板块在后一阶段很有可能涨幅居前比如,在1973-1979年期间领涨的能源板块,在随后的1980-1984年期间成为惟一下跌的板块,而前期居涨幅后位的银行,在第二阶段又涨幅居前;再比如,在第二阶段涨幅居前的电信和科技板块,在第三阶段涨幅垫底,而在前两阶段表现较差的地产板块却成为第三阶段的领涨板块,详见表4美元不晓得!。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影响有哪些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影响有哪些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民币升值标志着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全线升值,那么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当然应该上涨。
2、人民币这次升值,更应该看重的是汇率制度的调整,由以前的紧盯美元变成了有限浮动的汇率制度,将使人民币进入一个对美元的升值周期,那么这种对升值的进一步预期对股市的上涨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3、人民币升值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这是由于近年来整个宏观经济加速健康平稳运行的必然结果,股市的涨跌与宏观经济运行息息相关,那么人民币升值作为一个标志将推动股市上涨。
4、人民币升值对于出口型企业和外贸企业是利空,目前国内的纺织行业、家电行业、小商品行业、部分出口比重较大的外贸行业、大型的造船业、对外投资较多的一些企业、以及外汇储备较多的一些企业。
5、人民币升值加上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会引来大量的外资购入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目前股市没有完全开放,房地产、金融券商是最好的投资平台,这两个行业会因此受益。
6、人民币升值对于资源进口型企业是重大的利好,成本的降低将有利于这部分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其中受益的板块集中在航空、汽车、石油加工、高档的造纸板块、技术引进型高科技板块、资源引进型的金属加工行业。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股票是利好的,人民币升值后,投资者的购买力增强,并且大量货币会进入股票市场,一定程度上会带动股票上涨,相反,人民币贬值后,投资者购买力降低,并且大量货币会流出股票市场,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股票下跌。
人民币只是影响股票涨跌的一个方面,不是主要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股票涨跌主要是由供求关系、资金量、政策、消息等因素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股市产生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对中国股市整体来说是一种利好,但也会给某些行业的股票价格上涨带来压力。
人民币升值能减轻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这可能会减少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从而促使更多国内资金流入股市带动股票价格上涨。
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张舒英日元升值的历史,始于1970年代初的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
但对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影响深远的则是“广场协议”,以至在探讨近10多年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时,人们还不时提到该协议。
那么,“广场协议”究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广场协议”与日元大幅度升值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西德、法5国财长会议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
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5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
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后,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就年平均汇率来看,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
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86.1%。
为了防止美元贬值过度,1987年2月22日,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召开了7国财长会议,决定将汇率稳定在当时的水平。
但是,日元升值一直持续到了1988年末,进入1989年才开始有所回落。
日元升值对日本国际收支的影响“广场协议”前,日本对外收支盈余急剧增加。
1982、1983和1984年,日本的经常收支盈余分别为68.5亿、208.0亿和350亿美元;贸易盈余分别为69.0亿、205.3亿和336.1亿美元。
日本贸易盈余的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同期,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分别为121.5亿、181.8亿和330.8亿美元。
美国期待通过日元升值来抑制日本的出口攻势,促进日本扩大进口,纠正两国间的收支不平衡。
但是,这种期待却落了空。
“广场协议”以后,日本对外收支盈余的扩大之势并未减弱。
1985、1988和1992年,贸易顺差分别达461.0亿、775.6亿和1066.3亿美元;同期,经常收支盈余分别为491.7亿、796.3亿和1175.5亿美元。
日本的外汇储备由1984年的263.1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770.5亿、2000年的3616.4亿美元。
1991-1992年日本股灾
1991-1992年日本股灾读评:多看看外国的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对于跟踪和预测中国经济将如何走是很重要的一条借鉴。
从去年以来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点,就是大家口中所谓的日本泡沫是怎么回事,泡沫是怎么破灭的,破灭以后又对日本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应该更有意义。
2008年的中国股市,算不算股灾?!一、背景。
日本在二战中对世界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战败后被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占领,出于世界政治对抗的需要,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重要的盟友。
在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和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期间,日本成为美国重要的后勤基地,大批的军事物资需求,刺激日本经济从战争的废墟中快速崛起。
1955年至1990年,人均GDP从1612美元增加到23183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日本国内问题重重。
1、资产市场出现严重的泡沫。
1955年至1990年,日本房地产价格上涨超过75倍。
1990年,日本所有财产的总市值约为20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全部财富的20%。
按照当时的地价,假如将东京卖掉,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但这和股市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在此期间,股票价格上涨100倍。
1989年12月,日本股票总市值为4万亿美元,接近全球资本市场总值的45%。
日本通讯巨头NTT公司的股票市值,超过美国电话电报公司、IBM、埃克森、通用电气、通用汽车五家公司市值的总和,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证券的股票市值,比美国所有券商市值的总和还要高。
2、外贸不平衡导致日元快速升值。
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逐步成长为世界主要的出口大国。
尽管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日本的贸易顺差有所下降,但自1981年起,日本贸易便呈现飞涨态势,到1986年高达827.4亿美元,超过西德成为世界头号贸易顺差国。
同期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1987年贸易逆差达1712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在纽约签订“广场协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贸易赤字的问题。
可堪回首上世纪80年代的日元升值
可堪回首:上世纪80年代的日元升值作者:高潮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10年第11期1985年,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并成为此后日本长达10年经济衰退的商接导火索。
25年后,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对人民币升值进行施压,为中国对美出口设置障碍。
引子进入9月以来,随着中期选举的日益临近,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声调不断提高。
9周16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国会作证日十表示,他呼吁中国允许人民币大幅且持续升值,并称奥巴马政府已开始寻找有助于鼓励北京允许人民币更快速升值的工具组合。
9月24日,美国国会议院筹款委员会以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小为由,通过了一项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的法案。
9月29日,美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声称将对相关国家输美商品征收反补贴税,进一步对人民币升值进行施压。
自6月19日中国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三个多月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近2%。
其中,9月当月上涨1.74%,创2005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25年前,由于不满日本出口带来的巨大贸易顺差,1985年9月美国联合其他三国强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
在此后十年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先后AZ240:1提高到79。
日元迅速大幅升值,直接助长7日本国内的经济泡沫,为日后经济泡沫破裂引发长达10年的经济衰退埋下了祸根。
历史回放“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1986年,在日本银行已经做了两年局长的矶部朝彦,辞去了银行的工作,来到日立制作所,成为该公司的一名董事。
虽然有专业金融知识,又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多年,但到日立后矶部却感到束手无策。
1973年日元开始实行浮动汇率。
在此后的12年内,日元兑美元汇率尽管总体呈现升值态势,但汇率基本在250:1上下波动。
但是到了1985年9月,日元兑美元汇率的这种相对平衡格局突然被打破。
9月21日,日元汇率较上一个交易日升值一下子超过了4%。
日本股票历史走势图
⽇本股票历史⾛势图⽇本股票历史⾛势图下⾯是楼市:⽇本股市从上世纪70年代的5000点开始,经过73年/74年的第⼀次⽯油危机,回调到3580点附近,⽇本完成了彻底的产业转型,之后⼜经过了两次⽯油危机,最终在1990年达到接近40000点。
⽬前中国的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同上世纪70年代的⽇本有可⽐之处,还是同其80年相似?对这⼀点我们应该有清楚的认识,因为这决定着⽬前中国的股票市场对应⽇本的是70年代的3580点还是80年代的接近40000点。
为此我们摘录了有关媒体对中国⽇本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研究员的采访,以供⼤家参考。
以下是有关采访的内容:访中国⽇本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研究员 经济发展阶段不⼀样,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不⼀样,最后导致的结果也不⼀样。
既然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和70年代初⽇本更相似,我们就更应该借鉴⽇本70年代初的⼀些经验和教训。
我们就能有⼀个明确的参照系。
编者按: 近段时间,国内许多媒体⼤量报道⽇本上世纪80年代中期泡沫经济,并将其与现在的国内经济现象进⾏⽐较。
从⽇本经济发展教训中寻求借鉴是有意义的,但专家认为,经济问题的⽐较与借鉴要有正确的参照系,不能超越经济的发展阶段进⾏⽐较。
否则,就会开错“药⽅”,误导⼤众。
从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前经济现状与⽇本上世纪70年代初更接近,彼时⽇本克服⽯油危机、治理通货膨胀并推动经济转型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本报记者申欣旺 与⽇本80年代中期泡沫经济相⽐,更多的是差异 记者:今年以来,国内对于泡沫经济问题表现了极⼤的关注,有些媒体认为和⽇本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常相似,您如何看待? 张季风:正如你所说,⽬前国内很多⼈⼠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泡沫,并且和⽇本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相似,这种判断的潜台词认为,中国如果不防⽌泡沫的出现,将可能出现类似⽇本的长期萧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3-1989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转)(2009-08-14)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人民币升值是2006年市场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影响未来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
很多人认为A股市场正在经历当年日元升值带来的牛市行情,为了搞清楚本币升值与本国股市的关系,我们在此文中详细分析了1973年-1989年期间日元汇率和日本股市的走势,以资借鉴。
之所以选取1973年-1989年的走势,原因有二:一是日元汇率从1971年开始变动,而我们未能获得1971-1973年的日本股市数据;二是1989年后的日本股市走势对目前A股市场的借鉴意义并不大。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相关性不明显。
在1973-1989年期间,日元汇率有升有降,但股市整体呈上涨趋势。
如果将日元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定义为估值水平的提升,则除了1985-1987年外,日元汇率与日本股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本币升值能否转化为推动股市上涨的因素,还取决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
长期盈利增长推动多数板块分享牛市果实。
在1973-1989年期间,市场平均上涨了20.23倍,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上涨64.3倍,最小的消费品也上涨了15.4倍,大多数行业涨幅位于20倍左右,与市场平均水平接近。
而且,除电信板块外,大多数行业板块的涨幅与其盈利增幅基本相称。
可见,长期而言,盈利增长仍是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板块差距并不明显。
短期行业板块表现差异明显。
尽管长期来看,板块涨幅差异并不明显,但在不同阶段,行业板块涨幅差异还是相当大的。
其中,在前两个阶段,由于股市上涨主要由盈利增长推动,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均在20倍左右。
而在第三个阶段,即1985-1989年期间,由于股市上涨主要由估值水平提升推动,尽管市场涨幅惊人,但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反而不到4倍,市场呈明显的普涨特征。
不同阶段板块表现出轮涨特征。
最后,我们注意到,不同阶段的热点很少延续,而且往往在前一阶段涨幅居前的板块,下一阶段涨幅很有可能落后于市场;而在前一阶段涨幅垫底的板块,在下一阶段跑赢市场的概率却很大。
一,1960年-1990年的日元汇率走势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新排列,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强国,美元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日本也不例外。
自二战后-1970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在360:1的水平。
自1971年开始,日本官方公布的日元对美元汇率开始出现变动,之后日元经历了三轮明显的升值和两次轻微的贬值,详见图1。
资料来源:国研网,《当代世界经济实用大全》。
其中汇率升值=当年日元对美元官方平均汇率/基年日元对美元官方平均汇率,基年取1960年值,当时日元对美元汇率=360:1;官方汇率为日本官方公布的日元对美元汇率年均值。
自1970年-1990年日元经历的三轮升值和两次贬值持续时间以及汇率变动幅度如表1所示。
其中三轮升值持续时间均是3年左右,但升值幅度在逐步扩大。
1971年-1973年期间累计升值32.5%,年均升值9.83%;1976-1978年累计升值41.03%,年均升值12.14%;1986-1988年累计升值86.14%,年均升值23.01%。
经历这三轮升值后,到1988年,日元在18年间累计对美元升值幅度达180.92%,年均升值5.9%。
后人关注最多的是1986-1988年的升值,因为这一轮升值幅度最大,对股市和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最大。
二,日元汇率走势与日本股市比较为了弄清楚本币升值与股市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股票的定价因素和本币升值对这些定价因素的影响。
概括起来,影响股票定价的因素无非是两个,一是企业盈利增长,二是估值提升。
本币升值除对少数拥有大量外币负债或原材料以进口为主的公司盈利有正面影响外,对整个经济起到的是紧缩作用,因此对整个市场的盈利应该不会有正面影响。
这样推理下来,如果本币升值对股市有影响,从逻辑上讲,影响的应该是市场的估值水平,这可能由于外部套利资金流入导致股市供求关系失衡所引致。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观察本币升值期间股市估值水平的变化,来判断本币升值对本国股市是否存在前后一致的影响。
具体到日本,在1973年-1989年期间,尽管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而且期间日元汇率也是有升有降,但日本股市整体却呈上涨趋势,详见表2。
我们注意到,在1973-1979年期间,日经指数的市盈率基本围绕20倍左右波动,市场估值水平并没有随着日元升值而得到提升,日本股市的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增长推动。
在1980-1984年的日元贬值期间,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也没有明显变化,股指在盈利增长的推动下继续呈上涨态势。
但在1985年-1987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增长并不明显,股市上涨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动,期间日经指数的市盈率从20倍左右迅速提升到70倍左右。
1987年-1989年由于日本企业普遍存在交叉持股,之前迅速上升的股指使许多大企业都录得可观的投资收益,据统计,丰田汽车在日本泡沫后期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占公司盈利的一半以上,因1此这一阶段日经指数的估值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还有所下降,股市上升主要由企业盈利推动,但这种主要来自股市和地产价格上涨的投资收益,犹如垒在沙丘上的城堡,极不牢固。
如果我们提出的"本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只能体现为市场估值水平的提升"这一假设成立,那么通过观察1973-1989年期间日本股市和汇率走势可以看出,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之间并不存在前后一致的正相关性,日元升值之所以能在1985-1987年间推动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得益于当时日本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资金过剩,而日本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后又未能为这些过剩的资金找到很好的出路,使大量过剩资金转向了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市场,日本国民在巨大的财富效应的刺激下随即跟进,最终导致了那一场影响深远的股市和房市泡沫。
三,日本股市不同时期的行业板块走势分析在日本长达17年之久的大牛市中,不同时期板块之间的走势出现明显差异。
1、1973-1979年石油危机下能源一枝独秀在1973年-1979年期间,日本GDP从3047.6亿美元增长到9653.5亿美元,增长了2.17倍,名义GDP年均增长17.92%,实际GDP年均增长4.22%。
人均GDP从2843美元增长到8331美元,增长了1.93倍,这一时期是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期间日本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累计贸易顺差为130.44亿美元;汇率升值38.35%,年均升值4.75%;股市累计上涨76%,年均上涨8.41%,但日经指数的估值提升并不明显,股市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增长推动,本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
在这一阶段,日本股市中能源板块涨幅最大,上涨306%,是市场平均涨幅76%的4.03倍,其他如健康医疗,消费品,公用事业,科技和电信行业表现也明显强于市场,而银行,地产,原材料和消费服务行业表现则明显弱于市场,详见图2。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板块涨幅基本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能源价格暴涨,日本国内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发展阶段后进入停滞阶段,以及消费服务行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长的产业特征。
2、1980-1984年电信独领风骚在1980年-1984年期间,日本GDP从9653.5亿美元增长到12544.1亿美元,增长了29.94%,名义GDP年均增长3.88%,实际GDP年均增长4.22%。
人均GDP从8331美元增长到10452美元,增长了25.46%,这一时期日本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大关,进入工业化后期,通胀水平得到控制。
期间日本外贸收支出现方向性变化,在出口的推动下外贸顺差的绝对规模和占GDP的比重均持续扩大,而同期美国经历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进入失落的10年,日美贸易摩擦明显增加,为日后的日元被动升值埋下了伏笔。
这一时期,日元汇率贬值7.74%,日本股市却在企业盈利增长的推动下劲升117%,年均上涨16.76%。
在这一阶段,日本电信股涨幅最大,上涨了866%,是市场平均涨幅的7.40倍;银行股表现也很突出,上涨了316%,是市场平均涨幅的2.7倍;此外科技,健康医疗表现也明显强于市场;而前一阶段涨幅居前的能源板块在这一阶段下跌了1%,地产,消费服务,消费品,保险,原材料和公用事业等板块走势也弱于市场,详见图3。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板块涨幅反映了投资人对新兴行业电信,科技未来高速增长的预期,以及国内货币供应增加后催生的银行资产膨胀和银行规模的扩大。
3、1985-1989年估值泡沫助推地产消费1985年的"广场协议"成为日本股市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日本股市由之前的经济发展和盈利推动转向估值提升,日本央行由于担心升值对经济的紧缩作用,采取了低利率的扩张政策,结果导致日本国内货币供应明显增速,M2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迅速增长的财富使广大投资人将大量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催生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也为日后的泡沫破灭埋下了伏笔。
在这一阶段,日本实际GDP仅增长17.19%,但汇率升值了72.17%,股市上涨了456%,市场估值水平由20倍左右提升到70倍左右。
在这一阶段,具有资产属性的地产,消费服务,公用事业和保险涨幅居于前列,分别上涨了762%,709%,626%和617%;原材料工业经历了前期的低迷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而复苏,涨幅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在前两个阶段涨幅居前的科技,电信和健康医疗行业涨幅居后;消费品和工业由于制造业地位的下降,涨幅也落后市场;能源与银行涨幅基本接近市场平均水平。
可以说,这一阶段行业板块的涨幅体现了明显的资产属性,详见图4。
四,日本股市的综合特征通过分析日本股市在1973-1989年期间长达17年的走势,我们观察到以下特征:1、盈利增长仍是推动股市上涨的核心因素如果将1973-1989年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图5和图6可以看出,长期来看,推动行业板块上涨的核心因素仍是盈利增长。
在这17年中,除了电信板块的盈利增幅与股价增幅明显偏离外,其他行业的盈利增幅与股价增幅基上落在均线两侧附近。
2、长期看多少板块均能分享牛市果实由图7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长达17年的牛市后,日本股市整体上涨了20.23倍,其中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上涨了64.3倍,涨幅最小的消费品板块也上涨了15.4倍,大多数行业2的涨幅在市场平均水平20倍左右。
可见,在一轮大牛市中,多数板块都是可以分享到的,而其中跑得最快的行业一定是在此期间增长最快的行业,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
详见图7。
3、不同阶段板块涨幅差异明显尽管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各个板块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比如从1973年-1989年期间,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的涨幅也只有涨幅最小的消费品板块的4.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