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囊肿2例分析
5例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及分析
分病灶 内见分隔( 1 , 中 1 图 )其 例有 “ 见缝钻 ” 特点 , 增强 扫描囊 肿无强 化( 12 , 中 2例 见囊壁 与分 隔轻度 强化 ( 13 。 图 、)其 图 、) 其中 1 例为 了与充盈膀胱相鉴别 , 排尿后复查 , 囊肿 形态发生改
变。 2 . 手 术病 理 所 见 2
[ 中图分类号】 73 R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390 (0 0—7 0 17 —7121 )36—2 1
囊 性 淋 巴管 瘤 又 名 水 囊 瘤 , 淋 巴管 瘤 的 一 种 特 殊 类 型 , 是 发
生于腹部的淋 巴管瘤非常罕见 ,有关其 C T诊 断文献报道较少 , 本文现收集我 院经病理证实 的腹 部囊性淋 巴管瘤 5例 ,术后病 理学诊断均 为囊 性淋 巴 管瘤。发生于回肠 系膜囊肿 2例 , 大网膜囊肿 2例 , 发生 于结 肠 系膜 1例。光镜显示 : 内皮细胞排列 构成扩张 的管 腔 , 内充 满 其
淋 巴液 。
CHIA MODI N D T N = OC OR 中 国现 代 医生 6 R 7
图 2 男 ,2岁 , 腹部 CT平扫 , 上腹小 网膜 囊 内及下 方见不规则 囊 1 A: 右
性 病 变 。 界 清 晰 , “ 缝 钻 ” 点 , 强 后 ( 动 脉 期 , D: 边 有 见 特 增 B: C、 门静 脉 期 :
病 灶 无 强 化
3 讨 论
囊性淋 巴管瘤来 源不甚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 与胚 胎发育过 程 中淋 巴组织发育障碍 , 巴管增殖扩张所致 。囊性淋 巴管瘤义 淋 称囊性水瘤 , 由于淋 巴管 的一种特殊类型 , 是 在胚胎期 静脉丛 中
巨 大均 匀 信 号 囊 性 包 块 ,T WI 低 信 号 ,2 /TR为 高 信 号 , 1 为 T WI I S 其包 膜 完 整 , 内见 线 样 分 隔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鉴别(附2例报告)
分析患者肺功能损 害原 因, 主要 因胸腔 积液 或气胸 所致
胸廓 的扩张受限 , 表现 限制 型通 气功能障碍 , 而平 滑肌异常增 殖 导致 支气 管 , 淋 巴管 和小血管阻塞 , 可使气流 严重 受阻引起 阻塞性 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膜增厚 引起气 体交 换障碍表现肺 弥散功 能减退和低 氧血 症 。L A M是 间质 性肺 疾 病 中为数 不
们知道 , 尽 管该 病多 见女性 , 尽 管 存 在 病 理 学 确 诊 率 为
ma t o s i s [ J ] .E u r R e s p i r J , 2 0 1 0, 5: 1 4— 2 6 . [ 3 ] 佘巍巍 , 王昌明 , 曾锦荣 , 等.国内 2 O年肺淋 巴管 肌瘤病 的误诊 原 因汇总分析 [ J ] . 实用医学杂志 , 2 0 1 0, 2 6 ( 2 2) : 4 1 5 7—5 8 . [ 4 ] 张波绪 , 刘浩 , 杜敏 . 5例肺 淋 巴管平 滑肌 瘤病 的多 层螺 旋 C T
讨 论
多 的胸 片 呈 网 状 结 节 影 、 肺 容 积 增 大 而 肺 功 能 呈 阻 塞 性 或 混
合性通气功 能障碍的疾病之一 。在肺力学表现 为平 均弹性 回
缩力减低 和上游 阻力增 加而 引起气 流 受 限。L A M 常 出现 气
肺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的特征性损害 为囊性病 变和不成熟 的平 滑肌细胞和血管上皮 样细胞 增殖形 成 的多发性 结节 , 临 床上 , 常表现为弥漫 性间质性 肺疾病 。本病绝 大多数 发生 在 妇女 , 少见男 性” , 临床 上常 有呼 吸 困难 、 自发性 气胸 、 乳 糜 胸等表 现 , 典型 的胸 部影像 学 HR C T可见 特征 性双肺 弥漫 性 分布 的薄壁 小囊 状 病 变 。我 国近 2 0年 文 献 报道 该 病 发 生 1 0 0余 例 , 全球发 病率 约 1 / 4 0 0 0 0 0 _ 2 。 本文 目的一 : 对患有 呼吸困难 和反 复发生气胸的 , 临床 上 以胸部影像 学为多发性肺囊性改变 的肺部疾病鉴别 。肺 淋 巴 管平滑肌瘤病典 型病 历表现为病例一 : 患者既往无慢性 咳嗽 、 哮喘病史 , 但临床 曾有 呼吸 困难 、 多次 出现 气胸 史 , 人 院 中胸 部影像学及 B超 提示 胸腔积液 和局限性 气胸 , 且抽 出 了乳 糜 样混浊液体 , 同时病理 诊断支 持为肺 淋 巴管平滑 肌瘤病 。而 病例二 , 患者青年男性 , 既往虽有呼吸困难和反复发生 的气 胸 史, 加 上肺 C T示 呈多发薄壁气 腔 、 气 囊改 变 , 但 遗憾 的是 , 临
囊性淋巴管瘤13例临床诊治体会
囊性淋 巴管瘤1 3 例 临床诊 治体会
刘 昕 闰振 宇 蒋晨春 曾学姨
囊性淋 巴管瘤 ( c y s t i c l y m p h a n g i o m a ) 是一种 自淋 巴管发 生 的罕见的 良性病变 , 临床 和病理上命名较混 乱 , 有 的称为 淋 巴管水囊肿或囊样水瘤 , 有 的称 为单纯性淋 巴管瘤或囊性 淋 巴管瘤。 好 发于颈部 ( 7 5 %) , 其余可见于腋部 ( 2 0 %) 、 纵隔 、
型。 本研究 回顾性分析 1 3例囊性淋 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 总结分析诊治经验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与 方法
1 3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 1 1 例完全切 除 , 2例因包绕
大血管无法 完整切除 , 大部分切 除后 , 余下部 分采取药物 注
射疗法 , 经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 。
3 讨 论
1 . 1 一般资料 : 回顾性分析本 院 2 0 0 9年 1 月至2 0 1 3年 5月
收治的 1 3例囊性淋 巴管瘤 患者 , 男 性 8例 , 女性 5例 , 年 龄
4 5 8岁 , 平均 ( 2 9 . 0 + 2 . 6 ) 岁。 病程 3 个月至 2年 , 中位病程 1 3 个月。 颈部 1 例, 肠系膜 1 0例 , 大 网膜 2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
脊椎动物的结缔组织基质中。它是一种线性多糖 , 是一个 由
葡 萄糖 醛酸和 乙酸氨基 己糖组成双 糖单位聚合而成 的一种
黏多糖…。 玻璃酸钠能与纤维连接蛋 白结合 , 加速上皮 细胞 的
黏 附和延展 , 同时由于玻璃酸钠分子能存 留大量水分子而具 有较好 的保水作用 。家免试验提示 , 局部应用玻璃酸钠可一 定程度上促进角膜 上皮损伤的愈合 。 I n o u e和 K a t a k a m i E 研究 发现 . 玻璃酸钠能加速培养 的家兔角膜片 中结膜 上皮细胞 的 延展 , 具有防止离体家兔结膜 片干燥 的作用 。通过对动物及
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三章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软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主要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以后逐渐扩大,呈圆锥形隆起,随后结节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头;红、肿、痛范围扩大;之后脓栓脱落,脓液排出而愈合。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
2.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为金黄葡萄球菌。
感染从毛囊底部开始,沿深筋膜向外周扩展,上传入毛囊群而形成多个脓头的痈,破溃后呈蜂窝状,随后中央部坏死、溶解、塌陷呈“火山口”状。
病人多有明显全身症状。
3.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可有明显的毒血症。
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性细菌。
4.丹毒: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特点是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和化脓,全身反应剧烈和易复发。
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与面部。
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界清楚、略隆起。
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致病菌常为金黄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管状淋巴管炎分深、浅两种。
浅层淋巴管受累,常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
深层淋巴管受累,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有压痛。
诊断1.局部红、肿、热、痛及各种病变的特征性表现;2.全身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表现。
鉴别诊断1.各种软组织感染相互间的鉴别。
2.根据不同病变而与皮脂腺囊肿、气性坏疽、急性静脉炎、淋巴结核等鉴别。
进一步检查1.血、尿常规有无白细胞计数上升、核左移;尿糖是否阳性等。
2.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测定等。
肺淋巴管肌瘤病X线及CT诊断(附2例报道)
狭 窄致空气滞 留, 远端肺泡扩大融合 呈囊腔 , 囊壁 由增生平 滑肌细胞覆盖 ; 膜下囊 腔破 裂 , 胸 导致 气胸 ; 巴管或胸 导 淋
术 , 后患者气胸仍反 复发作 , 术 经胸部 H C R T检查考 虑肺淋 巴管肌瘤病 , c 行 T引导下穿刺活检 明确诊 断。血气分析示 呼吸性碱 中毒 。盆 腔 B超示 2侧卵巢 旁不 规则 液性肿 块 。 腹部 C T示右肾 中下 极小 圆形 高密 度影。患者 肿瘤 指标及 性激素指标检查均未发 现异 常。患者月 经规则 , 现有 1 , 子
为 l m, m 层间隔为 1m 。扫描期间 , 0m 要求患者平静状 态下屏
肺容积增大 , 出现 弥漫分 布 的网状 、 网结状影 , 两肺 多发 为 囊肿重叠而成 , 部分患者隐约可见两 肺囊状低 密度影 ; 腔 囊 破裂 出现气胸 , 巴管 阻塞 出现胸水 。 淋 33 c . T表现 肺淋巴管肌瘤病早期在常规 c T检查 中尚不 能 明确诊断 , 多由于囊腔较小 , 容积效应使 大多数囊 状影不 能显示囊壁存在 , 在病程 进展 过程 中 , 可发现 肺容 积增 大 , 肺密度减低 , 同程度小囊 状低 密度 影 , 不 囊壁 显示欠 清 , 与
自 发性气胸闭式 1流。图 2 例 2患者 常规 胸部 c 示左侧 气胸 . 1 r 两肺 透光 度减低 , 见多发 大小不等囊状等密度 影, 囊壁部 分显 示欠清 晰。图 3 例 1
患者胸部 H C R T示两肺 弥漫性 大小不等囊状影 , 囊壁薄 , 清晰 可见 , 两肺几乎
未见正常肺组织。
气, 以避免 呼吸运动造成扫描层面的跳动 和伪影产生等 。
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及以上检查大部分病例可明确诊断,本组术前确诊5例。
但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有时囊肿较大,不易鉴别,更不能作出定性诊断,所以容易误诊,此时应剖腹探查。
3.4治疗较小的无症状的脾囊肿一般不需治疗,有症状的脾囊肿或囊肿较大时应手术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行全脾切除术,由于近年来对脾脏的研究表明,脾脏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功能[4],全脾切除后易发生暴发性感染,为此全脾切除必须要慎重考虑。
囊肿体积过小,可无任何表现,囊肿较大可出现周围脏器的压迫症状;压迫消化道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脾上极囊肿可致膈肌上升,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动过速等。
95%以上的病人可在左上腹或肋下触及表面光滑呈囊性感的肿块,本组7例均可触及肿块,其中1例几乎占据整个腹腔。
囊肿若合并感染可出现畏寒、发热等中毒症状,本组1例因囊肿合并感染发热而就诊,以感冒、左肺感染治疗2周方确诊脾囊肿合并感染。
自1990~2004年我院共收治脾囊肿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其中男2例,女5例。
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8.5岁。
病程最短2周,最长11年。
1.2临床表现左上腹部疼痛7例,其中3例伴有腰背部疼痛;左上腹部肿块7例,其中1例肿块几乎占据整个腹腔,6例肿块位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5~18cm不等,肿块光滑,有波动感及触痛;伴无力及食欲不振4例。
笔者认为当出现左上腹或左季肋部不适或可触及肿块时应及时进行下列检查:
(1)胸腹部X线平片:
可见脾影增大,肿块内有钙化灶,左侧膈肌升高,运动受限,本组有2例有钙化灶,4例膈肌升高,运动受限;(2)胃肠道钡餐检查:
囊状淋巴管瘤的科普知识
目录 囊状淋巴管瘤概述 囊状淋巴管瘤的原因 囊状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 囊状淋巴管瘤的预后和注意事项
囊状淋巴管瘤概述
囊状淋巴管瘤概述
什么是囊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是 一种先天性畸形,是淋巴管发育异常导 致的。它通常呈现为皮下囊状突起,其 中充满了淋巴液。
囊状淋巴管瘤概述
主要症状:囊状淋巴管瘤可出现在身体 的任何部位,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 沟等。它通常表现为软而可压缩的肿块 ,有时可能会引起不适或疼痛。
囊状淋巴管瘤概述
分类:囊状淋巴管瘤可分为两类,一种 为先天性囊状淋巴管瘤,另一种为后天 性囊状淋巴管瘤。先天性囊状淋巴管瘤 是在胚胎发育时发生的,后天性囊状淋 巴管瘤则是在生后发生的。
囊状淋巴管瘤的预后和注意事项
预后:大多数单纯囊状淋巴管瘤的预后 通常良好,手术切意事项:如果您怀疑自己或您的孩子 有囊状淋巴管瘤,请及时就医诊断和治 疗。同时,注意避免创伤和感染,定期 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囊状淋巴管瘤的原因
囊状淋巴管瘤的原因
先天性因素:囊状淋巴管瘤可能与胚胎 时期淋巴管的发育异常有关。这可能是 由于基因突变或其他遗传因素引起的。 后天因素:后天因素如淋巴系统感染、 淋巴结切除术或其他创伤等,都可能导 致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生。
囊状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
囊状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对于小型、无症状的囊状淋 巴管瘤,可以选择观察和保守治疗。这 可能包括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创伤和感 染等。
外科手术:对于较大、症状明显的囊状 淋巴管瘤,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 方法。手术可以通过切除囊肿来解决问 题,并进行适当的扩大手术范围以避免 复发。
囊状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 能需要借助放射治疗、硬化剂注射、激 光治疗等其他方法来治疗囊状淋巴管瘤 。
2例多系统受累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CT影像分析
2例多系统受累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CT影像分析1 病例简介病例1,女,55岁,主诉:发热3天伴乏力纳差。
体格检查:头面部局部皮肤扁丘状增厚,红褐色,质韧,表面光滑;面部三角区间红色皮疹,按之稍褪色,无贫血貌;左眼睑下垂;左侧腰部数枚直径约0.5-2cm淡红色斑块。
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尿红细胞26/uL,尿白细胞36/uL。
头颅、胸腹部CT检查示骨骼及多脏器改变,如图1。
根据国际结节性硬化症诊断标准最终确诊结节性硬化症(TSC)。
病例2,女,32岁,主诉:体检发现蛋白尿2年余,加重2月。
体格检查:面部三角区间红色皮疹,按之稍褪色,无贫血貌;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尿隐血、尿蛋白及尿酮体阳性,尿红细胞65/uL,尿白细胞100/uL。
头颅、胸腹部及脊柱CT检查示骨骼及多脏器改变,如图2。
根据国际结节性硬化症诊断标准最终确诊结节性硬化症(TSC)。
图1 女,55岁,TSC。
(A)CT平扫双肾AML双肾轮廓显著增大,右侧为著,肾实质显示不清,见多发不规则形混杂密度肿块影,脂肪成分多。
(B)CT平扫肺LAM病双肺多发小囊状透亮影。
(C,箭)骨窗显示骶椎体及棘突多发斑片状致密影。
(D,箭)CT平扫示左眼球萎缩并钙化。
(E,箭)CT平扫示双侧脑室室管膜下对称分布多发小结节状高密度影。
(F,箭)CT平扫示头部皮肤广泛增厚并密度增高。
(G、H,箭)骨窗示颅骨广泛增厚并多发斑片状致密影。
图2 女,32岁,TSC。
(A)CT平扫示双肺透亮度增加,多发小囊状透亮影。
(B、D)CT平扫示双肾体积增大,左肾为著,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轮廓不清。
(C)骨窗脊柱矢状位示椎体及棘突多发斑片状骨质密度增高影。
(E)骨窗示双侧髋骨多发斑片状骨质密度增高影。
(F)肝左内叶小圆形脂肪密度影。
(G)室管膜下小结节状高密度影。
2 讨论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C)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多由外胚叶组织的器官发育异常所致,可出现脑、皮肤、周围神经、肾等多器官受累,其特征是在多个器官中形成错构瘤,典型的三联征是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
超声诊断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2例
超声诊断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2例发表时间:2009-07-23T09:24:41.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4期供稿作者:方英(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昆山[导读] 超声对绝大部分颈部淋巴水囊瘤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例1 孕妇,23岁,孕 14周,第一次行产前检查,超声显示:妊娠子宫,宫内见1胎儿回声,双顶径27mm,股骨长径10mm,羊水深35mm,透声好,胎心率166次/分,胎盘厚度22m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0级,胎儿颈背部见一45×46×38mm的无回声团块,内见多条分隔光带,胎儿头颅及躯干周围均见低回声包绕(图1),超声诊断:1.宫内妊娠,单胎存活;2.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伴胎儿水肿。
经引产后尸检证实。
例2 孕妇,26岁,孕36 周行孕期常规超声检查,B超所见:胎儿头位,双顶径89mm,股骨长径64mm,羊水指数119mm,胎心率142次/分,胎盘厚度36mm,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Ⅱ级,于胎儿颈背部见35×23×38mm的无回声团块,内未见分隔光带(图2),超声诊断:1.宫内妊娠,单胎存活;2.胎儿颈背部淋巴水囊瘤。
产后手术证实。
讨论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是胎儿颈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由淋巴系统的发育异常,使颈部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淋巴管囊样扩张,或全身的非免疫性水肿。
水囊瘤在超声诊断中可分为无分隔及有分隔。
无分隔水囊瘤体积多较小,呈单房,不伴有其他异常者,预后较好,多可在新生儿期手术切除而治愈。
有分隔水囊瘤一般较大,呈多房,内有明显的分隔光带,常伴有染色体异常、心血管畸形、胎儿水肿,预后差。
颈部淋巴水囊瘤应注意与颈部畸胎瘤、颈椎脊柱裂伴脊膜膨出、枕部脑膨出相鉴别,随着超声技术设备的不断提高,超声对绝大部分颈部淋巴水囊瘤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后腹腔镜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物边 界后 先抽 吸囊 液减 压再 逐 次剥 离 , 果满 意 。注 效 意尽量 避 免早 期使 囊壁 破损 , 以免囊 壁塌 陷后 失去 解 剖层次 给 手术 增加 难 度 。但 对 于 有 “ 侵袭 性 ” 的淋 巴 管 瘤 而言 , 其体 积 偏 大且 与周 围脏 器 血 管 包 绕 粘连 ,
资料 , 回顾 性 分 析 其 l 特 征 及 影 像 学 表 现 。2例 均 为 女 性 , 龄 分别 为 3 岁 及 4 临床 年 9 5岁 。患 者 均 无 特 征 性 临 床 表 现 。超 声 及 C T
均 表 现 为边 缘 光 整 的 囊 性 肿 块 。2例 患 者 均 在 全 麻 下 行 腹 腔镜 腹 膜 后 肿 物 切 除 术 , 检 索 P b d和 C M 数 据 库 , 该 疾 病 相 并 u me B 对 关 文 献 进 行 复 习 。 结 果 2 均 成 功 切 除 病 灶 并 经 病 理 诊 断 为腹 膜后 囊 性 淋 巴管 瘤 。 术 后 随访 5和 2 例 4个 月 , 发 现 肿 瘤 复 发 。 未
病 。20 0 9年 6月 至 2 1 0 1年 1月 我 院 收 治 2例 腹 膜
例 l 女 ,9岁 , 因左上 腹 间歇性 胀痛 2 月 于 , 3 主 个
消 化科 就诊 时腹 部 B超 提示 左 肾 中极 外 侧 可 见 直径
约 5 5c . m×6 2c 无 回声 占位 , . m 内无 血 流 信 号 ( 图 1 。后 转入 泌尿 外科 就诊 , A) 常规 查 体及 泌 尿 系查 体 无 阳性体 征 。c 检 查 提 示 左 。 水 平 肾 内侧 可 见 T 肾门 4 9e × 4 5 m 囊 性 低 密 度 肿 物 , 扫 C 值 . m . c 平 T 1 , 强扫 描未 见强 化 ( 1 1 。拟 诊 腹 膜后 6Hu 增 图 B、 C)
囊性淋巴管瘤的外科诊治(附5例病例报告)
囊性淋巴管瘤的外科诊治(附5例病例报告)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自淋巴管发生的罕见的良性病变[1,2]。
较为少见,且命名较多,有的称为淋巴管水囊肿或囊样水瘤,海绵状淋巴管瘤等。
囊性淋巴水瘤是由淋巴管扩张形成,肿块多为不规则形态,大都呈半球形隆起的单囊型肿块,与皮肤不粘连,但与深部组织有粘连,活动度较小,生长缓慢,一般不引起疼痛,触之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浅黄色透明而易凝固的液体,含有胆固醇结晶,与淋巴液完全相同,囊性淋巴水瘤宜尽早手术切除。
普外科近6年收治了5例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且病理证实均为囊性淋巴管瘤,本文对其围手术期处理作回顾性分析,见表1。
讨论组织学上淋巴管瘤可分为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性淋巴管瘤3种类型。
囊性淋巴管瘤囊腔较大,可单房或多房,囊内有大量淋巴液,间质很少[3],由于淋巴管沿血管神经轴分布,因而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头颈部最常见[4]。
其次为腋窝(20%),本组5例、发生于颈部4例,发生于腋窝1例。
一般症状较轻,如囊肿内感染或出血可引起囊内压。
急剧升高,表现疼痛,所以,绝大部分以颈,腋窝包块就诊。
波动明显不可压缩,透光试验阳性,穿刺为水样淋巴液,涂片见淋巴细胞,手术所见:所有病均为囊性,有完整的包膜,边缘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易分,触及有囊性感,除伴出血的1例病灶处,囊内液体均为淡黄色,较黏稠,出血的1例病灶外,为较稠的暗红色。
ct1例所见颈部内类圆形光滑肿块,有分隔,ct值近似水样密度,常压迫周围器管。
ct是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特征性表现:①囊肿一般较大,囊壁光滑;②水样密度;③周围界限清楚;④大的囊肿周围脏器压迫移位。
b超5例所见:颈部囊性包块,张力偏低,液体透声好,可见其内条细分隔。
其典型声像图为:①发生于胎儿颈部,大都蔓延至颈后部;②肿瘤大多呈圆形,大小不等;③囊壁薄,光滑;④可为单房或多房,暗内透声好。
ct及b超检查安全无创,定位准确,且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ct扫描成像块快,具有较高分辨率。
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2018年6月第30卷第6期•815 •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余晶晶,杨育生,陈东,陈鲧,杨芳,李平【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A C 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对7例A C L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17〜57岁,中位年龄41岁。
肿瘤均界限清,位于肾实质的皮质区,显微镜下观察呈多囊状结构,扩大的囊腔被覆单层扁平上皮。
部分囊腔内含均一、嗜伊红的淋巴液。
免疫组化染色中,肿瘤细胞显示D240胞浆阳性,A E1/A E3胞浆阴性。
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87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
结论A C L是一种良性的多囊性肿瘤,其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标记为D2>40,该肿瘤需要依据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与其他肾上腺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关键词】肾上腺;肾上腺囊肿;淋巴管瘤;鉴别诊断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8.06.056【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18)06-0815-02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A C L)是肾上 腺发生的少见良性病变,在普通人群中 的发病率约为0.06%,通常是偶然被发 现或者是因为出现临床症状而被发现。
过去,肾上腺囊肿通常被归类为假性囊 肿、内皮性囊肿、上皮性囊肿和寄生虫性 囊肿[1]。
内皮性囊肿占了所有肾上腺囊 肿的20%〜30%,根据内衬上皮又进一步 分为淋巴管源性囊肿和血管源性囊肿[1]。
大部分文献报道的A C L是没有症状的,经常是在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尸检或 其他原因而被发现。
近几年影像学的发 展提高了肾上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
本 文回顾性分析7例A C L的临床病理资 料,并与其他肾上腺囊性病变进行鉴别 诊断。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1月至 2017年6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及宁 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确诊的A C L标本7 例。
头颈部囊性淋巴管瘤24例临床分析
巴管瘤侵及 范 围与毗邻组织 结构 的关 系 。 是制订 手术方 案
或选 择治疗 方式 的重 要手段 目前大 多数学者 主张手 术切 除囊性 淋 巴管瘤 , 但对 手 术疗 效 尚存 在一些争 议[ 。 2 有学 者认为手术 困难 , _ 易损 伤 颈部 的重要 神经和血 管 , 使用平 阳霉 素和博 来霉 素注射 治 疗 能取得较好 的效果 。 手术切 除囊性 淋 巴管瘤 的难点是 术 中如何 保护 重要组织 如神经 、 血管 。常见并 发症 有颅神 经 损伤 、 血肿 、 大血管损 伤 、 食管损 伤 、 感染等 。 本组 病例均 采 用 手术 治疗方 法 , 整全 切 除 2 完 1例 , 大部 分切 除 3例 , 对 残余部 分直视 下抽干 囊液后 于残囊 内注射 平 阳霉 素 , 随访 1 8年无 复发病 例 , 明手术 还是有 效 的治疗 方法 。本组 ~ 说 病例 手术体会 为 : 术者应 是熟悉 头颈解 剖且 手术 经验丰 富
参 考 文 献
囊性 淋 巴管瘤 ( 又称 囊性 水 瘤 ) 是淋 巴管 瘤 的一种 类
型 , 比较少见 的来 源于胚 胎时期 的先天 性淋 巴管系统 畸 是
形 。囊壁结构 由极度扩 张 的淋 巴管组成 。在 病理上可 见淋 巴管瘤是 由生长在疏 松结缔 组织 的大淋 巴管 腔所组成 . 内 衬 扁平 内皮 细胞的管 腔…。部分 可 于出生 时发 现 , 绝大 部 分 患者 于 2岁前发病 , 见成年 人 。 偶 头颈 、 面部为好 发部 颌
2 1 ,2 7 :4 0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4( ) 0 — 0 .
位 。临床上 通常表 现为无症 状性 肿块 , 可因囊 内出血或 继
淋巴管囊肿的诊治
❖ 大的深部的,不易全部切除,首选注射疗法。
❖ 穿刺抽液后囊腔注射溶链菌制剂picibanil,一 次不超过2KE,2-4周追加注射1-2次,有效 率90%。
❖ 注射疗法失败,可手术切除大部分囊壁,再 予碘酊涂抹内壁,放置引流,加压包扎。
❖ CT表现:缺乏边界、多灶性、低密度肿块, 典型表现为水样密度,合并感染可密度增高, 肿块多位于颈后三角及颌下区。
鉴别诊断
❖ 颈部神经源性肿瘤 ❖ 甲状舌骨囊肿 ❖ 鳃裂囊肿 ❖ 喉气囊肿 ❖ 表皮样囊肿
治疗
❖ 1.保守治疗,如果肿瘤发展缓慢,无明显不 适症状,可观察保守治疗;
❖ 2.手术治疗:部分淋巴管囊肿需手术治疗, 目的:(1).明确诊断;(2).防止肿瘤进一 步发展;(3).解除肿瘤产生的不适症状。
❖ 诊断:左侧胸壁囊性包块,考虑淋巴管囊肿 可能。
❖ 入院常规抽血 胸片等检查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 动过缓,T波改变,心率54bpm。
❖ 2014.3.11 胸部CT检查示:左前胸壁外侧见一长梭 形囊状灶,液性密度,边界清,约 29mmx28mmx66mm,未见强化,局部胸大肌受推 前移。
❖ CT诊断:1,左前胸壁外侧囊性占位,性质待定, 拟淋巴管囊肿与其他鉴别,请结合临床;2,颈部 CT扫描未见明确异常。
胸壁肿物鉴别诊断
❖ 表皮样囊肿 ❖ 脂肪瘤 ❖ 血管瘤 ❖ 神经源性肿瘤 ❖ 胸壁结核 ❖ 纤维瘤
治疗
❖ 穿刺病检、引流、局部注射药物? ❖ 手术探查?
病例介绍
❖ 患者,女,26岁。 ❖ 因“发现左胸壁肿物2年余”入院,肿物渐增
大,无疼痛等不适。 ❖ 体查:左上胸壁锁骨下可及肿物,大小约
囊性淋巴管瘤ppt课件
1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探索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1
• 囊性淋巴管瘤真正的起因尚存在争议,有作者认为本病为先天性淋巴管发 育异常或淋巴管损伤所致,淋巴管发育不全或损伤使淋巴管引流受阻,淋巴 管管腔异常扩张致淋巴管瘤样增大,进而形成囊性淋巴管
6
影像表现
• MR: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若有出血T1WI与T2WI可均 为高信号;增强同CT。
• MRI由于可多方位成像,因而对估价病灶的范围较CT优越,且对于囊 内蛋白质含量较高或伴少量出血者,CT诊断有一定困难,但MRI通过 病灶信号的变化,可给诊断带来有益的帮助。
7
鉴别诊断
• 瘤[1~4] • 。本组病例中 • 3例有外伤病史,颈部、左侧腋 窝、左腹股沟1例均有轻重不同的外伤,病变
均在外伤后2~3月才逐渐被发现,患者一般无疼痛,病灶增大 后有轻度的不 适。如左腋窝处病灶患者,病灶自外伤后3月发现左侧腋窝质韧的较小软组 织肿块,无明显不适,以后逐渐增大,至1年半,病灶增大已很明显,患者有轻度 活动不适,未发现疼痛,也无压痛。1例后腹膜病变为手术后所致,病史亦较 长,达10个月后囊肿内伴出血才发现。颅面部2例和颈部1例均为先天性淋 巴管发育异常引起,从出生即发现病变,随着年龄的
囊肿。
3
淋巴管瘤
• 淋巴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由于胚胎 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所发生 的肿瘤样畸形。约半数在出生时即已存在,部分继发于手术、外 伤后发生;90%以上在2岁以内组织的淋巴管腔隙有大小不同,可以基本上分为毛细淋 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状淋巴管瘤,临床上虽可分为上述 三型,但常混合存在;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同一种病变的不同时 相而已.发生原因目前不明确。囊状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又称 囊状水瘤。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约占3/4,其余见于腋部、纵隔、 后腹膜和盆腔。
临床治疗甲亢的疗效分析
[ 2 ] 吴在德 , 吴 肇汉 _ 夕 科学 [ M] . 7 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1 0 : 8 3 2 . [ 3 ] 李治安 , 李建 国. 临床超 声影像 学[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3 :
1 76 2 .
号未 见显示 ,故而造成 了 误诊 。②淋 巴管囊肿 ,又称囊性淋 巴管 瘤 ,
声像 图特征认 识不深 。腱鞘 巨细胞瘤一般多见于手 指、手背 、手腕 、 足背 、踝 关节 等部位 ,声像 图表 现为实性低 回声肿瘤 ,呈团块状 或分 叶状 ,边 界清楚 ,肿 瘤 内有彩 色血流信 号 ,可呈斑 点状 或小 枝样 分
布 。本 组病例 中误诊 的2 例均 发生于手指 ,部位上 来说属于 腱鞘 巨细 胞瘤 常见部位 ,声像 图上 ,这2 例 误诊病 例 由于肿 瘤 内部彩 色血流 信
嘧啶 进行 药物 治疗 ,分析 两组 患者 的治 疗效 果。结 果 实验 组和 对 照组 经过 治疗 后 ,都达 到 了良好 的 治疗 效果 。 两组 患者 的 治疗 效果对 比
发现 ,实验 组 的 甲状 腺 次 全切除 术 能够 非 常有 效的 治疗 甲亢疾 病 ,并且 治愈 率 达 到 1 0 0 %。结 论 甲 亢患者 实施 甲状腺 次 全切除 术 能够 有
效 的治疗 全愈 ,帮助 患者 快速 恢 复,改善 患者 的生 活质量 ,提 高生 存质 量 。
【 关键 词】 甲状 腺次 全切 除术 ; 甲基硫 氧 嘧啶 ;疗 效分析
中图分 类号 :R 5 8 1 . 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7 - 0 1 6 4 - 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管囊肿2例分析
【关键词】淋巴管囊肿腹膜后纵隔内
淋巴管囊肿又称淋巴管瘤,是由于阻塞淋巴管不断扩张而形成,可单发或多发,常位于颈部、腋下、纵隔内及腹膜后,笔者遇见腹膜后和纵隔内两例淋巴管囊肿,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1.1 例1 患者男性,68岁,因腰区疼痛、尿痛2天收住院,体征:左肾区扣击痛阳性。
B超:左肾上极处可见一大小约9.4cm×6.8cm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
CT表现:左肾上极内侧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约为5.0Hu,大小约为8.6cm×6.4cm×5.3cm密度均匀,边缘光整,增强后未见强化。
手术及病理:术中见肿块大小约8.0cm×5.5cm×4.9cm囊肿,壁菲薄,单房,内含黄色澄清液体,镜检: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内衬单皮扁平上皮,无平滑肌,大量淋巴细胞侵润。
病理诊断:淋巴管囊肿。
手术切除,痊愈出院。
1.2 例2 患者男性,23岁,因体检来院行胸部X线片检查,诊断为胸部肿瘤收住院。
患者平时无任何不适感觉。
体格检查:颈部无肿块,表浅淋巴结不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正位胸片示上纵隔增宽,边缘光滑锐利。
CT示右前纵隔内可见一形态不规则低密度囊性肿块,大小约为7.2cm×6.3cm×3.6cm,边缘可见分叶状,密度尚均匀,增强前后CT值约为2
2.3Hu—2
3.6Hu。
诊断为右上纵隔良性肿瘤,考虑纵隔淋巴结囊肿,胸腺瘤部分囊性变不除外。
手术及病理:术中见右前纵隔内囊性肿物6.5cm×5.6cm×3.0cm大小,囊壁呈蜂窝状,表面覆盖膈胸膜,内为淡黄色液体。
镜检:大量增生的脉管状结构,瘤组织内可见残存胸腺组织。
病理诊断:纵隔淋巴结囊肿。
2 讨论
腹膜后和纵隔内淋巴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腹膜后淋巴管囊肿多来源于胚胎残余组织,内衬单层扁皮或柱状上皮,有时由于感染关系,无内衬上皮,多见于女性,多位于肾附近、结肠后或胰尾处。
腹膜后淋巴管囊肿手术效果良好。
手术时要确切结扎囊肿周围多有的管形结构。
完整切除囊肿。
纵隔内淋巴管囊肿多无明显症状、体征,诊断比较困难。
影像学检查可提供纵隔淋巴管囊肿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胸片与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突向一侧或两侧的纵隔块影,多发生在中纵隔,边缘境界清楚、光滑锐利,密度均匀,肿块边界完整而无向肺内侵润的征象,纵隔结构被包绕而不明显的切断。
CT值可依肿物囊性或实体而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