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红,苔黄.(二)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红,苔黄腻.(三)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2.行抽脓术的患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引流),观察脓液的量.色.质.气味以及有无乳汁排出.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肝.神门.心.交感.阿是穴等穴.4.遵医嘱中药外敷.(二)肿胀1.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是否形成脓肿或破溃.2.遵医嘱使用排乳手法(详见附件),挤出淤积乳汁.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肾上腺.内分泌.肝.神门.阿是穴等穴.4.遵医嘱中药外敷.5.遵医嘱中药熏洗.(三)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协助更换衣被.2.遵医嘱使用中药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时选择薄荷油.生姜水等介质.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耳尖.神门.内分泌等穴.5.遵医嘱中药泡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3.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指导患者按需哺乳,哺乳后要排空剩余乳汁;高热或脓肿形成时停止哺乳.2.使用三角巾或宽松的胸罩托起患乳,减少上肢活动.3.保持乳房及乳头清洁,如出现乳头皲裂,可用蛋黄油.麻油或橄榄油外涂.产后48~72小时后补汤汁,忌油腻.刺激性食物.1.气滞热壅证:宜食疏肝理气.通乳消肿的食品,如白萝卜.白菜等.食疗方:萝卜丝汤.2.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食品,如马兰头.鲜藕.绿豆.马齿苋等.食疗方:马兰头拌豆腐.3.正虚毒恋证:宜食益气合营托毒的食品,如鸡蛋.鱼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牛奶等.(三)情志调理1.多与患者沟通,劝导安慰其正确对待疾病.2.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经验,增强治疗信心.五:护理效果评价附: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证候诊断: 气滞热壅证□ 热毒炽盛证□ 正虚毒恋证□ 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1.中药外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1.中药熏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中药外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1.中药泡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1.护理评估(1)哺乳期妇女,乳痈郁滞,乳头破损,乳房结块,肿胀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程﹤7天.(2)发热恶寒,体温39 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3)局部肿块经诊断未成脓者.(4)乳痈成脓期或溃后期禁用.2.患者取坐位,在患乳搽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3.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后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4.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5.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二乳痈(急性乳腺炎)是由于乳汁淤积.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约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绝大多数发生在哺乳期,尤其是初产妇为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是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1].临床症状表现为:乳汁淤积结块.乳房疼痛.肿胀发红,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一旦发生乳痈将给产妇带来很大的身心困扰,影响母乳喂养,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近年来乳痈患者增加明显,通过中医辩证施护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特此对于乳痈提出中医护理健康宣教,以增强乳痈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及依从性,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1 情志调理患者多因起病较急,疼痛剧烈,且初为人母,知识缺乏等原因,易出现焦灼.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引起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病情加重,故情志调理为健康宣教的重中之重.1.1 多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劝导安慰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采用谈心.陪护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减轻病痛,更好的给予母乳喂养,增进母婴情感.1.2 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1.3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营造和谐.互爱的家庭氛围,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心理焦灼.。

乳痈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乳痈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一、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的成脓期患者。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痈(TCD 编码:BWR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 编码:N61 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 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 版)(DavidC. Sabiston 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疾病分期:(1)郁滞期;(2)成脓期;(3)溃后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临床常见证候:热毒炽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乳痈(急性乳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痈(TCD 编码:BWR020)和急性乳腺炎(ICD-10 编码:N61 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成脓期。

3.不伴有败血症,不伴有需要特殊处理的其他疾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检查+D-二聚体;(4)感染性疾病筛查;(5)乳腺彩色超声+脓肿定位。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 反应蛋白、细菌培养+药敏、病理学检查、心电图、胸部X 线检查、腹部超声等。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

乳腺炎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需住院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哺乳期女性,可由乳头破损或皮肤损伤引起;2.早期乳房出现胀肿、疼痛、肿块,处理不及时乳房疼痛加剧,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伴畏寒发热。

后期肿块部位可出现搏动感。

血常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3.彩超提示,穿刺抽出脓液证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保持乳汁通畅,手法排乳或吸奶器;2.停止哺乳:炒麦芽等;3.全身使用抗生素;4.中医中药治疗;5.局部外敷:33%硫酸镁、鱼石脂软膏或紫色消肿膏等;6.脓肿形成后,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

(四)标准住院日为4-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胸片;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3.术中引流:纱条引流。

(九)术后住院恢复3-7天。

1.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用头孢类或细菌培养敏感类抗生素,用药时间至体温正常后3天。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引流通畅、脓腔消失、敷料干燥可门诊换药;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出现感染性休克,需要抗休克治疗,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乳痈怎样治疗?

乳痈怎样治疗?

乳痈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乳痈的治疗方法,治疗乳痈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乳痈应该吃什么药。

*乳痈怎么治疗?*一、西医药物治疗:1.早期注射休息,暂停患侧乳房哺乳,清洁乳头、乳晕,促进乳汁排泄(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

2、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理疗。

3、早期可采用青霉素80万~100万U加1%~2%普鲁卡因10ml溶于等渗盐水10~20ml中,在肿块周围封闭注射。

4、全身应用抗生素。

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手术治疗: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手术,切开引流。

浅表的小脓肿可在局麻下进行,大而深的脓肿应在静脉麻醉下进行。

在脓肿中央、波动最明显处作切口,但乳房深部或乳房后脓肿可能无明显波动感。

切口要足够大,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方向,或沿乳房下皮肤皱褶处作弧形切口。

进入脓腔后,用手指探查,打通所有脓肿内的间隔,以保证引流通畅。

如属乳房后脓肿,应将手指深入乳腺后间隙,轻轻推开,使脓液通畅流出。

哑铃状脓肿,必要时可作对口引流。

所有脓肿切开后应放置引流物,每日换药。

脓液应常规作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二、中医*1、局部治疗:①如意金黄散以醋或白酒调成糊状,粘敷病变局部。

②鲜蒲公英60~120g,葱白30~60g,捣烂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绷带或三角巾扎紧,每天换药1次。

③三黄膏外敷:三黄膏,即黄柏、大黄、黄芩各等份,研成细面,用凉开水、蜂蜜或等量凡士林调成膏。

④芙蓉膏外敷:芙蓉膏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的作用。

配方1:用芙蓉叶研成细面,用香油或茶叶水调,也可加等量凡士林调成膏。

配方2:芙蓉叶、大黄、黄柏、泽兰叶各24g,冰片6g,共研细末,用黄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为软膏外敷。

*2、汤饮治疗:①鲜蒲公英250g,水煎服。

②细叶远志全草15~20棵,水煎服。

③鹿角粉3~9g,开水冲服。

④蒲公英、野菊花各9g,水煎服,每天1付。

⑤括楼牛蒡汤:熟牛蒡、生山栀、金银花、连翘各9g,全括楼(打碎)、蒲公英各12g,橘皮、橘叶各4.5g,柴胡6g,黄苓9g。

醉浆草治急性乳腺炎

醉浆草治急性乳腺炎

醉浆草治急性乳腺炎
作者:刘艳丽蒲昭和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3年第2期
我生完孩子后得了急性乳腺炎,不敢随便吃药,亲戚打听到一个偏方:取新鲜酢浆草全草
适量,洗净捣烂。

搓成黄豆大小药丸,塞入患乳对侧鼻孔,6小时后取出,再换1丸,每天换
药2~4次,l~2天可愈。

不知道这个是否能用,有无科学根据?
贵州遵义刘艳丽
点评:
急性乳腺炎(中医叫乳痈)是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发病,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
主要表现有乳房红肿、热痛、畏寒、发热等。

中医认为本病是产后肝郁气滞,乳络淤阻,日久
败乳蓄积,化热成痈。

酢浆草性寒,味酸,有清热利湿、凉血散淤、消肿解毒等功效,主治泄泻、黄疸、淋病、
赤白带下、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疥癣等疾。

酢酱草无论煎服,还是外用,均有较强
的解毒、消炎、退热功效。

《湖南药物志》载: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捣烂外敷,可治乳痈。

现代研究表明,酢浆草茎叶含草酸盐、柠檬酸、酒石酸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报道,有人采用本方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者10例,均获痊愈;治脓肿形成者5例,痊愈2例,无效3例,说明酢浆草治急性乳腺炎确有效果。

塞鼻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药物主要通过鼻腔黏膜迅速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疗效。

中药
鼻塞法治急性乳腺炎的报道不少,比如:以半夏合葱白、王不留行配皂角,以及单味药鲜芫花、公丁香、砂仁等,将它们捣烂或研末塞鼻治疗乳痈,均能取得良效。

(点评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

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进展_黄敏

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进展_黄敏

5 2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3 年第 3 4卷第2期
一络 , 追其脓血 出 尽 , 又 患 一 络, 逐 络 递 及, 遂 至 满 乳, 则危而 ” 《 诸病 源 候 论 》 中则明确提出“ 乳 漏” 之 名, 指出 不救者多矣 。 “ 。 可见 乳 痈 一 旦 出 现 变 证 , 乳痈久不痉 , 因变为痰 ” 临证治疗 较为棘手 。 此阶 段 辨 为 正 虚 邪 恋 , 治 以 补 益 气 血, 清 解 余 毒。 , , 内服常用生黄芪 3 党 参、 当 归、 赤 芍、 白 芍、 银花各1 蒲 0 2 g g
[ 6]
2 中医外治
2 . 1 推拿疗法 赵春英等在 2 1 8 6例门诊积乳症的治疗中应 此法结合西医解剖学的乳导管分布 用自创六步奶结疏 通 法 , 规律、 中医基础理论的经络学说和推拿力学原理, 由 表 及 内, 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 起到扩 张 乳 管 、 疏通经络、 排除乳栓、 消 , 。结 除积乳等作用 。 每 次 治 疗 时 间 为 6~1 平均8m 0m i n i n / ; 占9 果为使用该方法 1 次治愈者 2 1 0 5例, 6 . 3% ( 2 1 0 5 2 1 8 6) / 占2 1次 治 疗 显 效 再 经 2 次 治 疗 后 治 愈 者 5 5 例, . 5% ( 5 5 ) ; / 。总 治 愈 率 治疗有效者2 占1 2 1 8 6 6 例, . 2% ( 2 6 2 1 8 6) 有效率 1 9 8 . 8% , 0 0% 。 结论为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积乳 症 方 疗效确切 , 能有效疏通 乳 管 , 消除包块, 预防急性乳腺 法简便 ,
4 讨论
六堡茶以原产 于 广 西 梧 州 市 苍 梧 县 六 堡 乡 而 得 名 , 生产 历史悠 久 , 属我国特有的茶类—黑茶, 目前有关六堡茶对免疫 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 。 单核巨噬细 胞 系 统 是 机 体 重 要 的 防 御 系统 , 它具有强大而迅速的吞噬 、 廓清异物颗粒以及清除机体 内某些有害物质 。 碳粒廓清法测定 单 核 巨 噬 细 胞 功 能 是 典 型 的一种观察免 疫 系 统 功 能 的 方 法

乳痈的治疗该怎么做

乳痈的治疗该怎么做

乳痈的治疗该怎么做
一、概述
产后很不幸得了乳痈,一两天时间乳晕处先是发热发红,接着在破皱处破裂,出现流脓现象,进行了消炎清洗处理后几天后愈合,愈合几天后又复发。

由于还在哺乳期,因为得了乳痈,就给孩子断奶了,看着孩子每天不能吃母乳心里很不是滋味。

治疗期间也吃了很多的药,中医西医都看了,吃了乳癖消片逍遥丸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

但是效果不怎么好。

二、步骤/方法:
1、于是就听别人的介绍专门找了一个老中医去看病。

老中医开
了个方子当时觉得很奇怪,用丹参、白芷、芍药各二钱,碾碎,醋研制一晚上,加猪油半斤,微火煎成膏。

去除其中的渣滓,取浓汁敷在乳痈的地方。

由于不忍心看孩子吃不了母乳,就决心试一试吧。

2、这一试还真效果不错。

先是有脓液流出,慢慢的经过几天的
敷药治疗。

渐渐的伤口愈合结痂了。

溃疡处长出了新的皮肤,而且愈合的还不错,最重要的是这乳痈的疾病没有再复发了,除去了根,心里还是很感激这位老中医的。

也替孩子高兴,终于可以吃上母乳了。

3、现在已经好转了,这是某同事对于乳痈治疗的小经历吧,希
望能给广大的患友一定的帮助。

中医急性乳腺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急性乳腺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急性乳腺炎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由金葡球菌或链球菌沿淋巴管入侵所致,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见于产后2〜6周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

病菌一般从乳头破口或皱裂处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引起感染。

本病以乳房红肿疼痛为主症。

初起乳房结块,肿胀疼痛,排乳不畅,同时全身不适,寒热往来。

如果乳部肿胀加剧,掀红疼痛,常为化脓之征象,如硬块中央见软者则表示脓已成熟。

如果排脓不畅,一般溃后肿消痛减,则将渐愈。

本病虽然有特效治疗,但发病后痛苦,乳腺组织破坏引起乳房变形,影响哺乳。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郑门穴。

【操作】用7号针头垂直刺入穴位深0.8〜L2寸,得气并抽吸无回血后,在2〜3分钟内将10%葡萄糖8〜12πιl注入穴中,每日1次,症状消失后巩固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2.耳穴压豆【主穴】乳腺、内分泌、肾上腺、胸。

【操作】用探针找到穴位敏感点,常规消毒后,以2πιπι长的环针刺入,实行强刺激,胶布固定,留针20~30分钟,两耳交替使用。

3.推拿疗法【操作】选用膻中、天溪、食窦、屋翳、膺窗、乳根、中脱、天枢、气海、合谷、少泽、肝俞、脾俞、胃俞等穴。

①乳房局部推拿:患者取仰卧位,以55~65。

C温水热敷患乳5分钟,医者双手涂以少许医用石蜡油,以摩法交替施于患乳周围的乳根、天溪、食窦、屋翳、膺窗等穴,约5分钟。

再以揉法重复施术上述穴位,约5分钟。

然后以摩法交替施于中脱、天枢、气海等穴,约5分钟。

在患者乳房肿块周围施以摩法,手法宜轻快柔和,反复数次。

然后用小鱼际从乳周向乳头方向推揉,推出淤积的乳汁。

②循经穴位推拿: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四指推法施于其颈部,从风池到两侧肩井穴,约3分钟,以拿法施于风池、肩井等穴,以酸胀为度。

并以按揉法施于少泽、合谷、肝俞、脾俞、胃俞等个穴30秒。

手法完毕后,再次以温水热敷患乳5分钟。

每日推拿治疗2次,每次约20分钟,2天为1个疗程。

乳痈辨证治疗

乳痈辨证治疗

乳痈的辨证治疗【关键词】乳痈;辨证;中医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61-02乳痈又称为急性乳腺炎,是发生在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属于乳房炎的一种。

乳痈分内吹乳痈(怀孕期),外吹乳痈(哺乳期)和非哺乳期乳痈(干乳子)。

临证内吹乳痈较少,非哺乳期乳痈更少,而外吹乳痈最多,其中尤以初产妇尚未满月的哺乳期最为多见。

本文将介绍不同期乳痈的典型病例,并将其中医辩证治疗进行分析。

1 乳痈的分期及典型病例乳痈(急性乳腺炎)可分为初、中、末(肿疡期、酿脓期、溃破期)三期,初期又可分为郁滞型和蕴热型。

例一:患者女,25岁,左乳肿疼三天。

哺乳期产后月余。

昨日乳头起白疱,如粟米大,乳上方有3×5cm2大一肿块,呈条索状不红不热,自感憋胀疼痛寒热不适,体温38°c,纳呆,舌质红、薄白苔。

属初期的郁滞型。

方药,清肝汤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生地10g、当归10g、元参10g、陈皮6g、银花10g、连翘10g、蒲公英30g、王不留12g、甘草3g,上药3剂,热退肿消,疼轻、白疱已消,身爽纳可,唯乳汁较少,治以通乳汤加减服之:瓜蒌30g、山甲珠10g、王不留12g、漏芦10g、通草6g、藕节10g、黄芪30g、当归10g、甘草2g服3剂乳汁增多而愈。

例二:患者女31岁。

主诉:左乳肿疼五天。

初由婴儿咬伤乳头,后发热恶寒,头晕、恶心,纳呆,乏力。

检查:体温39°c,舌质淡红,苔白根微黄,脉浮数,左乳房下皮肤微红,有8×10cm2肿硬区,边缘不明显,拒按但不应指。

属初期的蕴热型。

治宜:清热解毒,开郁散结。

以荆防牛蒡汤加减服之。

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连翘10g、穿山甲10g、王不留行12g、蒲公英30g、银花藤30g、青陈皮各6g、甘草2g,外敷金黄膏热熨。

服上药3剂,热退肿消,但肿块未化净,同上方去荆防加当归、赤芍各10g,续服3剂肿消而愈。

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诊疗规范

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诊疗规范

医院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
2.乳腺红、肿,病变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明显触痛;。


;。



;。


1.产后数周内的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的肿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2.体格检查患侧乳房呈现红、肿,病变局部皮温升高,伴有明显触痛,部分病人可查出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并伴有触痛。

【鉴别诊断】
1.炎性乳腺癌;
2.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形成。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1)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





】1.治愈: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或手术治疗切口愈合;
2.好转:症状减轻、或引流脓液减少;
3.末愈:末治疗者。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乳痈及乳癖的临床治疗方法

乳痈及乳癖的临床治疗方法

乳痈及乳癖的临床治疗方法
乳痈
乳痈,即西医所谓的“急性乳腺炎”,又名“吹乳”、“妒乳”、“吹奶”,多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

证见:初期乳房出现硬结,胀痛,乳汁不畅,全身可有恶寒发热,继则肿块增大,红肿热痛,寒热不退,酝酿成脓。

治法:
早期者,治宜疏肝清胃,通乳散结。

方药: 瓜蒌仁,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金银花,连翘,皂角刺,陈皮,甘草,青皮,柴胡。

服法:上药以水1000毫升,煎取300毫升,一日分三次温服。

外治法:如意金黄散,以茶水与蜂蜜调匀,敷患部。

晚期脓成,局部可扪及波动感,宜及早切开排脓引流,做放射状切口,继用提脓祛腐药:五五丹或九一丹。

脓尽后,宜生肌收敛,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

二、乳癖
乳癖,即西医所谓的“乳腺增生”病(包括乳腺良性肿瘤),又名“奶癖”、“奶积'。

病因病机:此病多因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气滞痰凝所致。

证见:乳房之中漫生肿块,形如桃李、鸡卵或呈结节状,质硬无痛,推之可移,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可随喜怒消长。

治法: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 当归,白芍,熟地,柴胡,陈皮,半夏,人参,白术,贝母,茯苓,丹皮,赤芍,丹参,甘草,栀子,木香,砂仁,生姜。

用法:上药以水100毫升,煎取300毫升,一日分三次温服。

乳房乳痈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乳房乳痈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乳房乳痈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概述:
乳房乳痈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
疼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乳痈多由湿热毒邪内蕴所致,可通过中药
治疗来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本方案介绍了一种中医诊疗乳房乳痈
的专项方案。

诊断:
根据乳房红肿、坚硬痛症状,结合乳房触诊检查,初步诊断为
乳痈。

治疗方案:
1.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方药组成:黄连、黄芩、连翘、大黄、赤芍、丹皮。

-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20克,连服7天。

2. 润燥祛湿,活血化瘀:
- 方药组成:蛇床子、防己、桃仁、红花、丹参、莪术、川芎。

-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20克,连服14天。

3. 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 方药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薏苡仁、麦冬。

-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20克,连服30天。

注意事项与预防:
1. 忌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补品摄入。

2. 避免寒湿侵袭,保持乳房清洁干燥。

3. 定期进行乳房自查,注意乳房健康。

以上为乳房乳痈中医诊疗专项方案,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若症状加重或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

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乳痈 TCD 编码:BWR020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 ICD-10 编码:N61 01【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参考《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 Sabiston 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

(2)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

(5)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1.郁滞期: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

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伴压痛,皮色微红或不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心烦易怒,食纳不佳,大便干结。

乳痈的辨证治疗

乳痈的辨证治疗

乳痈的辨证治疗
杨晓琳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乳痈又称为急性乳腺炎,是发生在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属于乳房炎的一种。

乳痈分内吹乳痈(怀孕期),外吹乳痈(哺乳期)和非哺乳期乳痈(干乳子)。


证内吹乳痈较少,非哺乳期乳痈更少,而外吹乳痈最多,其中尤以初产妇尚未满月的哺乳期最为多见。

本文将介绍不同期乳痈的典型病例,并将其中医辩证治疗进行分析。

1乳痈的分期及典型病例乳痈(急性乳腺炎)可分为初、中、末(肿疡期、酿脓期、溃破期)三期,初期又可分为郁滞型和蕴热型。

【总页数】2页(P961-962)
【作者】杨晓琳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44
【相关文献】
1.乳痈的辨证治疗 [J], 杨晓琳
2.乳痈的辨证治疗及护理 [J], 陈文莉
3.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32例 [J], 黄何尘;万华;吴雪卿
4.三阳经辨证治疗乳痈 [J], 刘光国
5.乳痈的中医辨证治疗 [J], 李春利;韩德胜;刘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乳腺炎诊疗常规

急性乳腺炎诊疗常规

急性乳腺炎概述、定义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

有文献报道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占50%,初产妇与经产妇之比为2.4 :1。

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

产褥期乳腺炎常发生于第一次分娩后,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分以下两种类型:淤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

产褥期乳腺炎即急性乳腺炎时乳房的化脓性感染,几乎所有病人均为初产妇, 发病多在产后3〜4 周,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

在脓肿形成前以抗感染促进乳汁排出为主,脓肿形成后以切开引流为主。

预后较好。

病因产褥期乳腺炎是产褥期的常见病,常常继发于乳头皲裂、乳房过度充盈、乳腺管阻塞。

1.乳头皲裂通常是由于哺乳姿势不正确,婴儿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吮在口内,且固定于一侧的哺乳时间过长所致。

2.乳腺管阻塞常见于继发性的乳汁淤积,不完全吸空乳房、不规律性经常哺乳及乳房局部受压是其主要原因。

乳汁淤积也多见于乳头发育不良者(如乳头凹陷),影响了哺乳的进行。

另外,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更容易引起乳腺管的阻塞,使乳汁淤积加重。

3. 细菌入侵急性乳腺炎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于链球菌。

(1)细菌可直接经乳管侵入,因由乳汁淤积潴留,容易感染。

因潴留的乳汁易分解,分解的产物为酸性不仅对乳腺管有刺激,而且是细菌繁殖很好的培养基。

(2)细菌可通过乳头小创口或裂缝进入,经淋巴管侵入乳叶间质形成蜂窝织炎。

(3)产褥期产妇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可经血循环引起乳腺感染。

(4)另一条感染途径是由婴儿体内的病原菌(如口腔、鼻咽部感染)在哺乳时直接沿乳腺管逆行侵入乳腺小叶、在淤积的乳汁中生长繁殖引起乳腺感染。

4. 乳汁淤积(1)初产妇哺乳无经验,乳汁多,婴儿往往不能把乳汁吸尽,致使有多余的乳汁淤积在腺小叶中,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乳痈 TCD 编码:BWR020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 ICD-10 编码:N61 01【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参考《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 Sabiston 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

(2)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

(5)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

组成:全瓜蒌15g、牛蒡子12g、柴胡12g、赤芍12g、蒲公英15g、橘叶15g、青皮10g、丝瓜络10g、鹿角霜15g。

加减用药:乳汁壅滞结块明显者加漏芦、留行子、路路通;乳汁过多需回乳者加生山楂、生麦芽;热甚者加生石膏、生地;气郁者加金铃子、合欢皮、炒枳壳;新产妇瘀露未净者加当归,川芎、益母草。

(2)热毒炽盛(成脓期)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

组成:全瓜蒌15g、炮山甲(先煎)15g、皂角刺12g、赤芍12g、当归12g、黄芪12g、牛蒡子10g、连翘10g、蒲公英15g、丝瓜络10g、柴胡10g、甘草9g。

(3)正虚毒恋(溃后期)治法:补益气血,托毒生肌。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组成: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炮山甲(先煎)10g、皂角刺10g、蒲公英12g、白芷10g、甘草10g。

2.常用口服中成药(1)炎立消胶囊:每次3片,每日3次。

清热解毒,消炎,用于急性乳腺炎等感染性疾病。

(2)夏枯草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

用于乳痈肿痛。

(3)夏枯草胶囊:每次2粒,每日2—3次。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

用于头痛眩晕,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症。

(4)新癀片:一次2~4片,一日3次。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二)外治法1.郁滞期:(1)中药外敷法: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蒲公英等捣汁调敷患处;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

(2)中药熏洗热敷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用蒲公英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温时再洗);或用蒲公英煎汤沾湿毛巾趁热外敷于乳房或患处等中药塌渍治疗。

2.成脓期:宜切开排脓。

在乳房部切口宜循乳络方向呈放射状,在乳晕部宜在乳晕旁作弧形切口,以免损伤乳络而形成乳漏;切口位置宜取低位,以免袋脓。

可用针吸穿刺抽脓术:脓肿形成时,在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后,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穿刺抽脓,采用注射器针筒抽吸脓液。

3.溃后药线蘸八二丹或九一丹引流,外敷金黄膏。

待脓净仅流黄稠滋水时,改用生肌散,红油膏盖贴。

脓腔较大,或切开创口渗血较多时,可用红油膏纱布填塞脓腔,1—2天后改用药线引流。

4.传囊若红肿疼痛按初起处理。

若局部已成脓应指,宜再作一辅助切口或拖线引流。

5.垫棉法可用于袋脓或乳汁从疮口溢出者。

袋脓者垫在脓腔下方;乳汁溢出者宜垫棉加绑缚,束紧患侧乳房。

6.乳头皲裂处理(1)复方白芷洗药外洗白芷12g、苦参12g、硼砂9g、石菖蒲12g、双花15g、公英15g、甘草6g 水煎外洗;(2)麻油、蛋黄油外涂。

二、技术疗法(一)手法治疗1.手法1: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技术适应症:气滞热壅型乳痈,20至40岁,病程小于7天,哺乳期妇女,伴发热恶寒,体温39°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或有乳头破碎,乳房局部结块,肿胀疼痛,可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局部肿块经诊断尚无成脓。

操作方法:手法:揉法、散法(抹推、拿捏)。

取穴及部位:肩井、膻中、乳根、灵墟、屋翳、期门、内关、梁丘、足三里、太冲,乳房。

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在患部周围作轻摩,揉法5分钟,再用两手的四指托住乳房,两手的拇指在肿块上交替抹推数次,方向从肿块上方开始,向下到乳头,最后用左手托住乳房,右手拇指和食指捏拿肿块,由上向下到乳头。

根据患者忍受程度,渐渐增强捏拿的力量,如此捏拿数遍,尽可能疏通为主,同时可辅以按揉膻中、乳根、灵墟、屋翳、期门、足三里穴,拿肩井,点按内关、合谷、梁丘、太冲穴约5-10分钟。

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每日一次,五天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前后密切观察安全性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性。

2.手法2:直接作用于患处,除宿乳消壅滞。

患者取坐位,先在患乳搽以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为度。

可配合刮痧疗法、真空罐疗法排乳。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前后密切观察安全性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性。

3.针刺疗法:治法:疏肝和胃,清热散结。

主穴:肩井、期门、足三里、膻中、内关、乳根、少泽。

配穴:肝郁甚者加太冲;胃热甚者加内庭;发热者加曲池;火毒甚者加厉兑、大敦。

操作:诸穴均针用泻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

4. 火针疗法取阿是穴(乳房肿块处),局部酒精常规消毒,选用粗火针,将火针烧红烧透,速刺阿是穴。

不留针。

深度3-5分。

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孔片刻,每周治疗2-3次,5次为一疗程。

5. 乳头皲裂乳腺导管开口被上皮覆盖形成“白泡”者,可乳头局部消毒,以无菌探针刺破“白泡”推拿排乳。

6.灸法功效:温通活血,化瘀散结,治疗慢性炎性肿块,促使其消散。

取大小合适姜片、或葱白适量洗净后捣如糊膏状,敷于患处,厚约0.2厘米。

然后点燃艾条悬灸,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日灸治1~2次,3次为一疗程。

(二)手术疗法1.手术适应症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时,需实施手术切开引流。

2.手术方式(1)乳腺内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口呈放射状,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选择在脓肿稍低的部位,以得到最佳引流而不致袋脓。

(2)乳晕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沿乳晕与皮肤的交界线、于波动感最明显处作弧形切口,避免伤及乳头下的大导管。

(3)乳腺后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前应再次穿刺以确定部位和深度,切口应选择疼痛最剧,炎性水肿最明显及脓腔的最低位,一般距乳房下反折部1-2cm 处弧形切开后进入脓腔。

三、术后处理术后换药:有坏死组织或者脓液较多时应用大黄油纱(自制药);有少量坏死组织换药时应用创伤膏(自制药);无坏死组织换药时应用生肌玉红膏。

四、术后并发症处理垫棉法可用于袋脓或乳汁从疮口溢出者。

袋脓者垫在脓腔下方;乳汁溢出者宜垫棉加绑缚,束紧患侧乳房。

五、护理调摄1.常规护理:负责入院介绍、入院评估、健康宣教。

2.心理护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解释,以消除患者忧虑和恐惧,保持乐观的情绪。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脂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外治疗法护理:患乳外敷中药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浸渍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健康教育: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清洗乳头,并及早纠正乳头内陷;培养良好的哺乳习惯,注意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后排空乳汁,防止淤积。

【疗效评定】(一)评价标准疗效判断标准综合疗效评定: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

2.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或疮口尚未愈合。

3.无效:反复“传囊”或形成乳漏。

积分疗效判定治愈:疗效指数≥90%。

显效:疗效指数70%~89%。

有效:疗效指数30%~69%。

无效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计算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疗效指数(n)=(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难点分析】1. 若脓流不畅,肿热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囊(腺叶),形成“传囊乳痈”,亦可形成败血症。

2.极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当,或妄加挤压,以致毒邪扩散,出现热毒内攻脏腑的危象。

3.应积极探求中药协定方剂,以方便临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