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
HIV-1抗原检测技术规范
HIV-1抗原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章规定了HIV-1P24抗原检测的方法和用途。
适用于对人血液标本和病毒培养上清液中HIV-1P24抗原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NIAID,Virology Manual for HIV Laboratory, NIH Publication,No.97-3828, Jan 19973 HIV-1P24抗原检测的意义3.1 HIV-1感染窗口期、HIV抗体不确定或HIV-1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鉴别诊断。
3.2 第四代HIV检测试剂的阳性结果的辅助诊断。
3.3 监测病程进展或抗病毒治疗效果。
3.4 HIV分离培养,病毒复制状况的监测。
4 实验室要求同HIV抗体检测。
5 检测方法及程序5.1 试剂:抗体夹心ELISA方法,应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试剂。
5.2 样品:血清、血浆或病毒培养上清液。
5.3 定性检测5.3.1 筛选试验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标准判断有反应或无反应。
5.3.2 确证试验是P24抗原的中和试验,用于排除筛选试验的假阳性。
待检样品先与中和剂(P24 抗原的抗体)共同孵育,如果样品中存在P24抗原,中和抗体将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不能与固相载体上的捕获抗体结合。
然后,用这样处理过的样品重复筛选实验的步骤,同时做一孔未中和的原始样品对照,将中和与未中和孔的OD值进行比较,如果中和孔的OD 值下降50 % 以上,认为样品中的P24 抗原是真正的阳性;如果中和孔没有出现OD值的下降,认为P24抗原的反应性可能是假阳性,需要做RNA检测或随访做进一步确证。
5.4 定量检测将 P24抗原的标准物质稀释成包含0.0和125pg/ml 二个浓度在内的六个不同浓度的系列标准,进行检测。
以横坐标为P24抗原的浓度(pg/ml ),纵坐标为OD值,绘制出标准曲线。
测出未知标本的OD值以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抗原的浓度。
如果未知标本的OD值超出标准曲线上最高抗原浓度的OD值,则需用正常人血清将标本稀释以后再行检测。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
本《规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下发至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及有关单位。本《规范》将为国家、相关部委下发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各项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具体指导艾滋病实验室技术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4.2.1.8 样品采集后处理、保存、运输的时限和条件,因不同的检测项目而异,应参见不同检测项目要求。
4.2.1.9 采血完成后的穿刺针头必须丢弃于放置尖锐危险品容器内,妥善处理,防止发生职业暴露。
4.2.2滤纸干血斑
4.2.2.1 根据需要,可将采集的各种血液样品制备成滤纸干血斑,用于检测。最常用的是用抗凝全血、末梢全血和血浆制备滤纸干血斑。
4.2.1.6 PBMC: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吸出PBMC层,置于合适的容器中,备用。
4.2.1.7 抗凝剂的选择:根据检测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EDTA钠盐或钾盐、枸橼酸钠、肝素钠;HIV-1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用EDTA钠盐或钾盐或枸橼酸钠。
4.4
4.4.1全血、血浆的运送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参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5号令,2006年2月1日执行)。
4.4.2 血液样品运送时应采用三层容器对样品进行包装,随样品应附有与样品唯一性编码相对应的送检单。送检单应标明受检者姓名、样品种类等信息,并应放置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容器之间。
附件1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HIV-1病毒载量试剂1技术参数
HIV-1病毒载量试剂1技术参数1.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
2.用途: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浆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3.原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
4.检测项目:HIV-1RNA定量检测。
5.检测亚型:HIV-1M、O组。
6.检测方法:全自动核酸分离纯化,全自动核酸扩增和实时荧光PCR方法。
7.适用样品种类:非肝素抗凝血浆。
8.定量方式:内部标准品定量。
9.质控品:提供阴性、弱阳性、强阳性对照质控品。
10.技术要求:a.检测灵敏度:≤20copies/ml,置信度≥95%。
b.检测范围:20-1×107copies/ml。
c.检测特异性:100%。
d.重复性:CV值≤0.3log。
e.规格:48T/盒。
f.即开即用型液体试剂。
11.试剂储存条件:2-8℃保存。
12.试剂组份:包括核酸提取、纯化、扩增和检测的全部试剂。
13.抗污染方案:采用UNG酶防止PCR产物污染。
14.样品处理能力:可以同时进行检测1-72个样品15.备件:含完整实验过程中所需的相关耗材及洗液。
16.适用设备:适用于CobasAmpliprepCobasTaqman全自动病毒载量检测系统。
17.认证文件:中国医疗器械进口注册证等文件。
18.供货计划:按用户要求数量准时分批供货,试剂到货时有效期大于10个月。
HIV-1病毒载量试剂2技术参数1.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核酸(RNA)提取及检测试剂盒2.用途: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浆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3.检测方法:应用RT-PCR和Real-time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技术HIV-1型各组病毒载量。
4.检测项目:HIV-1RNA定量检测。
5.检测亚型:HIV-1型M组(A-H)、O组、N组。
6.适用设备:m2000sp自动核酸提取仪,m2000rt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7.定量方式:外部标准品定量8.技术要求8.1检测灵敏度:≤40copies/mL(0.6mL、1.0mL样本体系)8.2特异性:100%(95%CI99.28-100%)8.3检测范围:40-107copies/mL8.4适用样本种类:血浆(ACD-A或EDTA抗凝)8.5检测样本体积:可选0.2mL、0.5mL、0.6mL和1.0mL8.6检测方式:96孔PCR反应板8.7检测批量:一次检测批量可选24,48,72和968.8内测标准差(SD):≤0.25log copies/mL8.9内参要求:与样本一起提取和扩增,质控整个实验过程;9.认证文件:中国医疗器械进口注册证等文件。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章规定了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的实验室条件、方法、结果判定及质量控制,适用于血浆、血清和滤纸干血斑样品的HIV-1耐药基因型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Antiretroviral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in adult HIV-1 infection: 2008 recommenda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USA panel. Clin Infect Dis 47(2): 266-85.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HIV-1-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DHHS 2008; Available at: /doc/c96382759.html,/guidelines.Update of th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 in HIV-1: Spring 2008, Top HIV Med. 2008;16(1): 62-68.3 HIV-1耐药检测的意义3.1 耐药监测用于HIV-1感染人群和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性监测和检测。
用于新近感染人群的耐药性监测,了解耐药毒株流行的情况,并采取防控措施,用于治疗前人群的监测,指导制定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用于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性监测,进行HIV-1耐药发生、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导和完善大规模公共卫生模式抗病毒治疗的程序,以及制定二线治疗方案。
3.2 耐药检测用于个体患者的耐药检测。
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补救治疗方案。
4 HIV-1耐药检测实验室要求4.1 实验室功能分区实验室原则上应分为4个独立工作区: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并设在不同房间。
HIV病毒学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
HIV病毒学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编写人员:潘品良蒋岩李敬云钟平尚红李太生审核咨询专家及技术人员:邵一鸣康来仪朱效科王佑春汪宁朱红郭志宏季阳刘海林肖瑶邱茂锋马春涛编写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操纵中心参编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操纵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技术顾咨询:Mike Ussery, Hao Zhan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及传染病研究所James W. Bremer美国Rush 大学医学中心VQA实验室Trever Peter克林顿基金中国艾滋病防治项目实验室专家Donald J. Brambilla美国华盛顿大学新英格兰研究所Francis F. Mandy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疾病预防操纵中心国家免疫学实验室前言随着HIV-1病毒载量检测在艾滋病临床辅助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监测以及艾滋病科研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日益增多。
自1997年艾滋病实验室首次引进HIV-1病毒载量检测技术,截至200 7年底,全国差不多配备了近120台HIV-1病毒载量检测仪,覆盖了疾控、医院、检疫、军队等系统。
目前,尽管许多实验室差不多将病毒载量检测纳入艾滋病有关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工作,但大多数实验室开展工作的时刻较短,体会不足,因此,急需加大该领域的培训和质量操纵工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加大质控和保证检测质量,并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艾滋病参比实验室2004年开始参加美国NIH组织的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在通过考核和积存体会的基础上,2005年启动了国内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在主动组织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同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也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主动开展室内质控。
这些工作对提升HIV-1病毒载量的检测技术,保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艾滋病实验室HIV-1病毒载量检测,建立标准化质量操纵程序,准确开展各项检测及质量操纵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HIV抗体检测与质量控制
外源性干扰因素
常常是由于血标本的采集、贮存等不当 所致。如标本溶血、细菌污染、标本贮 存时间过长、凝集不全、反复冻融等
分析ELISA测定中出现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 果时,需综合考虑试剂因素、操作因素和 标本因素等。
ELISA法结果判断
临界值概念: 将检测的阳性和(或)阴性对照的 OD值代入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判断阳性和阴性结 果的界值
判断标准:标本OD值与临界值的比值大于等于 1(S/CO≥1)为阳性
注意:不同厂家、不同方法临界值计算公式不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优点:准确性高、价格低廉、判断结果 标准客观、结果便于记录和保存
补充试验
是通过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艾滋病病毒抗体或 者核酸确定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
补充试验包括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试验、 条带/线性免疫试验,特定条件下的替代检测(三 种酶联免疫、三种快速试验或酶联加快速试验), 免疫层析和核酸检测试验(核酸定性检测和核酸定 量检测试验)
HIV抗体确证试验
1.漏加酶结合物
白板(阳性对照 2.洗液配制问题,量筒不干净含酶抑制物 不显色) 3.漏加显色剂A或B
4.终止液当显色剂使用
1.洗板不干净
全部板孔都有显 2.加底物的吸头被酶污染
色
3.洗板液受酶污染
4.由于仪器或加样头造成的交叉污染
ELISA测定中的干扰因素
内源性干扰因素 外源性干扰因素
内源性干扰因素
WB不确定结果
原因:HIV感染早期 HIV感染晚期 非特异性反应 污染
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
HIV-1 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2013 版)Guideline for HIV-1 Viral Load Testing and QualityAssurance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1月前言随着HIV-1 病毒载量检测在艾滋病临床辅助诊断、抗病毒治疗监测及相关科研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日益增多。
自1997 年艾滋病实验室首次引进HIV-1 病毒载量检测技术以来,截至2012 年底全国已经配备115 台HIV-1 病毒载量检测仪,覆盖疾控、医院、检疫、军队等系统,艾滋病流行重点地区及少数县级实验室均已配备HIV-1 病毒载量检测仪,每年检测量已达13 万人份以上。
由于HIV-1 病毒载量检测质量对艾滋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影响,因此急需加强该领域的培训和质量控制,规范实验室操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2008 年开始实施《HIV-1 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以来,参与HIV-1 病毒载量能力验证工作的实验室从2007 年的29家增加到2012年的107 家,占已开展工作实验室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通过综合分析近几年能力验证发现的问题与检测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各种试剂的检测要求,结合专家意见和一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经验与需求,对本指南进行了适当修改、调整和补充,主要修改内容包括:(1)增加“人员要求”章节;(2)修改“常用HIV-1 病毒载量检测方法”;(3)修改“ HIV-1 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PT)”;(4)补充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等内容。
修订后的《指南》共分八章,包括:总则,人员要求,实验室环境与设施,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运输,常用检测方法简介,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PT),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四个附表。
本指南在修改过程中,接纳了国内专家、同行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修改编写成《指南》(2013)版。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2013年版)Guideline for HIV-1genotyping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and qualityassurance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3月20日前言随着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日益深化,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耐药检测的实验室也日益增多。
截至2012年底,共有30余家实验室从事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实验室参与其中。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是对操作人员、实验室环境和设备有很高要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了对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指导,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自2011年12月开始编写,参与编写的人员为我国实验室检测、抗病毒治疗领域的专家和有富有实践经验的检测人员,同时聘请WHO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及技术指导手册。
经过编写组多次修订、补充和审定,于2013年3月完成《指南》终稿。
《指南》分为八章,包括: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人员要求、实验室环境与设置、样品管理、检测技术、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指南》参加编写单位: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关爱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指南》编写主持人:蒋岩本《指南》编写组人员:姚均、邢辉、尚红、李敬云、钟平、徐建青、马艳玲、杨绍敏、韩晓旭、张旻、潘品良、蒋岩、汪宁、康来仪、朱红、邢文革、肖瑶、邱茂锋、吴亚松。
本《指南》技术顾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春富、GAP北京办公室Chin-Yih Ou,齐明山。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2013年版)Guideline for HIV-1genotyping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and qualityassurance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3月20日前言随着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日益深化,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耐药检测的实验室也日益增多。
截至2012年底,共有30余家实验室从事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实验室参与其中。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是对操作人员、实验室环境和设备有很高要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了对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指导,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自2011年12月开始编写,参与编写的人员为我国实验室检测、抗病毒治疗领域的专家和有富有实践经验的检测人员,同时聘请WHO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及技术指导手册。
经过编写组多次修订、补充和审定,于2013年3月完成《指南》终稿。
《指南》分为八章,包括: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人员要求、实验室环境与设置、样品管理、检测技术、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指南》参加编写单位: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关爱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指南》编写主持人:蒋岩本《指南》编写组人员:姚均、邢辉、尚红、李敬云、钟平、徐建青、马艳玲、杨绍敏、韩晓旭、张旻、潘品良、蒋岩、汪宁、康来仪、朱红、邢文革、肖瑶、邱茂锋、吴亚松。
本《指南》技术顾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春富、GAP北京办公室Chin-Yih Ou,齐明山。
艾滋病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
艾滋病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前言为了认真贯彻199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下称“规范”),不断提高艾滋病检测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防止误检和漏检,保证我国HIV抗体初筛和确认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幸免实验室交叉感染,更好地发挥HIV检测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治理体系。
为了关心各级艾滋病实验室做好室内质控工作,并关心省级艾滋病确认中心开展本地区内HIV抗体检测的质量评判工作,特制定《艾滋病检测质量治理工作指南》(下称“工作指南”),要紧内容包括HIV实验室检测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质量操纵(Quality Control,QC)和质量评判(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
质量保证、质量操纵和质量评判是HIV测定的重要部分。
在全面质量治理体系中,实验室内质量操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证高质量操作必不可少的措施。
HIV检测的室间质量评判又是使全面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法制化的一个途径。
因此建立运行良好的质量治理体系是保证全国高质量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因素。
本工作指南是在质量治理方面履行《规范》的具体实施方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按《规范》程序批准的所有各级艾滋病检测实验室。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实施本工作指南的监督工作。
一..质量保证(QA)(一)定义质量保证是指从接收检验标本起,到实验室发出报告止,为确保实验室最终报告结果的正确性所进行的全过程,包括采取各种行政和技术上的措施和方法。
质量保证是确保实验结果质量的差不多条件,事实上施程度直截了当阻碍试验结果和最后报告的每个参数。
质量保证取决于良好的质量操纵程序,并经良好的质量评判程序加艾滋铺检测质量治理工作指南以鉴定。
因此,要求所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有责任时刻注意解决阻碍实验结果的每个环节上可能显现的问题。
HIV定量检测(病毒载量)
HIV定量检测(病毒载量)HIV载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属于单股正链核糖核酸(RNA)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是艾滋病的主要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至今,艾滋病仍然是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
HIV基因组是两条相同的正链RNA,每条RNA长约9.2-9.8kb。
HIV载量是指血浆中的病毒负荷,即体内复制的病毒的数量,它可以准确地反映血液中病毒的活跃程度。
病毒载量检测的重要性在艾滋病的预防过程中,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诊断是“防艾”的关键环节。
血清中HIV RNA是病毒复制和艾滋病进程的确切标志。
所以血清中HIV RNA的检测已经成为诊断艾滋病的金标准方法,也是通过国家认证的临床PCR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在艾滋病确诊、用药、疗效预判以及康复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检测HIV-1病毒载量可以监控和预测病程,指导艾滋病病人的HAART治疗,包括确定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并且结合疾病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指标,还可用于早期感染的辅助诊断。
另外,检测血浆HIV-1病毒载量还可作为婴儿早期HIV感染的辅助诊断以及采供血机构样品的窗口期检测方法。
具体来说包括:⑴ 监测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
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定期病毒载量分析和监测,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助于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和修改。
⑵ 监测疾病进展。
定期检测HIV-1病毒载量,有助于监测感染者和病人的病程变化,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抗病毒药物治疗提供病毒学依据。
⑶ 诊断急性HIV-1感染。
针对HIV-1抗体筛查阴性、近期有流行病学史的个体,或确证结果不确定,核酸定量检测可用于诊断HIV-1急性期感染。
⑷ 确定HIV-1感染。
针对HIV-1抗体筛查阳性或确证结果不确定的个体,结合流行病、和临床病史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使用核酸定量检测帮助确定HIV-1感染。
HIV病毒学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
H I V病毒学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本指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组织有关专家撰写,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执行。
编写主持人:蒋岩编写人员:潘品良蒋岩李敬云钟平尚红李太生审核咨询专家及技术人员:邵一鸣康来仪朱效科王佑春汪宁朱红郭志宏季阳刘海林肖瑶邱茂锋马春涛编写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编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技术顾问:Mike Ussery, Hao Zhan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及传染病研究所James W. Bremer美国Rush 大学医学中心VQA实验室Trever Peter克林顿基金中国艾滋病防治项目实验室专家Donald J. Brambilla美国华盛顿大学新英格兰研究所Francis F. Mandy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学实验室前言随着HIV-1病毒载量检测在艾滋病临床辅助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监测以及艾滋病科研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日益增多。
自1997年艾滋病实验室首次引进HIV-1病毒载量检测技术,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经配备了近120台HIV-1病毒载量检测仪,覆盖了疾控、医院、检疫、军队等系统。
目前,虽然许多实验室已经将病毒载量检测纳入艾滋病相关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工作,但大多数实验室开展工作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因此,急需加强该领域的培训和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加强质控和保证检测质量,并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艾滋病参比实验室2004年开始参加美国NIH组织的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在通过考核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启动了国内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在积极组织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同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也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开展室内质控。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附件1欧阳家百(2021.03.07)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2015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2015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前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
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检测状况,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一章;(2)增加了HIV-1新发感染检测一章;(3)新增补充试验概念,其内容包括抗体确证试验(WB,RIBA/LIA等)和核酸试验(定性和定量试验);(4)增加了第4代试剂(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的检测流程;(5)增加核酸检测流程;(6)完善了检测报告。
艾滋病检测技术HIV-1核酸检测规范
艾滋病检测技术HIV-1核酸检测规范1 范围本章规定了HIV-1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病毒载量)的意义、实验室要求、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及结果判定标准,适用于HIV-1核酸的定性检测和定量的测定。
2 核酸检测的意义核酸检测可用于HIV感染诊断、血液筛查、病程评估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
2.1 感染诊断2.1.1 作为补充试验:用于筛查试验有反应但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或阴性样本的判定;对筛查试验有反应但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或阴性的疑似艾滋病晚期患者需将核酸检测、临床病史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对于抗体筛查试验阴性但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可进行核酸检测,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1.2 急性期诊断:对近期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个体,包括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有同性和异性性接触不安全性行为,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有医源性暴露史,有职业暴露史,HIV/AIDS 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HIV/AIDS 母亲所生子女等,如抗体筛查试验无反应,可通过核酸检测判定是否为急性期感染。
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或低于最低检测限不能排除HIV-1感染。
2.1.3 HIV-1暴露婴儿感染早期诊断HIV-1感染母亲所生小于18个月龄的婴儿,不同时间的两次HIV-1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即可作出诊断。
18个月龄以上儿童诊断与成人相同。
2.2 血液筛查:对献血者及采供血机构的原料血浆进行核酸检测,可及时发现窗口期感染,降低输血的“残余危险度”,减少二代传播。
2.3 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定期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可判断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
病毒载量结果动态分析,对决定是否继续使用原定的治疗方案以及是否需要更改治疗方案起到重要作用。
一般启动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应进行病毒载量检测,以监测治疗效果,每年应检测一次。
治疗前进行检测可了解病人的病毒载量基线,有助于评价治疗后效果。
如适时重复检测病毒载量,没有低于检测限,需要考虑治疗是否失败。
艾滋病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艾滋病样品的采集和处理1.范围本节规定了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用于 HIV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293-200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CD4+T 淋巴细胞检测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 年 2 月)《HIV-1 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 年2 月)Guidelines for Using HIV Testing Technologies in Surveillance WHO/CDS/CSR/EDC/2008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 45 号令2006 年 2 月 1 日3.操作步骤3.1.采样前准备根据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采集样品的种类、处理、保存及运输的时限和方法,按照临床采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操作,遵守生物安全要求(参见 HIV 实验室生物安全)。
要检查所需物品是否已备齐,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破损,是否足量,特别应检查受检者信息与样品容器表面的标记是否一致,并注明样品采集时间。
选择合适的室内(外)采血空间,受检者坐(卧)于合适的位置,准备采血用具、皮肤消毒用品、采血管及试管架、硬质废弃物容器等。
3.1.1.样品的编码和记录应制定样品编码的标准操作程序(SOP),规定样品编码的原则和方法,为样品制定唯一性编码(编号),保证其唯一性。
3.1.2.应使用专门的样品记录本或登记表记录样品,同时录入电脑保存。
3.2.采集和处理样品3.2.1.血液3.2.1.1血清:根据需要,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 2~3ml 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h,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用 1500~3000r/min 离心15min,吸出血清,置于合适的容器中,备用。
HIV质量手册(正文)
HIV质量手册1. 背景介绍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高度致病的病毒,它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并破坏其功能。
HIV感染者需要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而HIV检测是HIV治疗和预防控制的基础。
为了确保HIV检测的质量,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各国均制定了对HIV检测质量的相关标准和评估方法。
本手册将介绍HIV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实验室操作流程及其质量控制要点。
2. 基本知识2.1 HIV基因型HIV可以分为两种基因型:HIV-1和HIV-2,其中HIV-1是世界范围内感染最广泛的一种类型,而HIV-2则主要分布在非洲西海岸地区。
2.2 HIV传播途径HIV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性接触传播:如性交、肛交和口交等•垂直传播:如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分娩时传给新生儿•其他途径: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2.3 HIV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HIV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通过检测人体产生的HIV抗体来确定HIV感染情况。
抗体检测方法主要有ELISA、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
•核酸检测:通过检测HIV核酸来确定HIV感染情况。
核酸检测方法主要有PCR、LAMP、NASBA等。
3. 实验室操作流程3.1 样本采集在进行HIV检测前,首先需要采集样本。
样本可以是血液、唾液、尿液等,不同的检测方法需要采集不同的样本类型。
3.2 样本预处理不同的检测方法需要对样本进行不同的预处理。
例如,对于抗体检测,需要去除样本中的干扰物质,如肝素、RF等。
3.3 实验操作根据所选的检测方法和样本类型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对于ELISA方法,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样品稀释、板洗涤、试剂添加、产生反应等。
3.4 实验结果判断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样本是否为阳性或阴性。
对于ELISA方法,阳性和阴性结果的判断一般是通过比较样品与对照的OD值大小。
4. 质量控制要点4.1 日常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每个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日常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实用参考]HIV-1病毒载量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
优质参考文档
优质参考文档
第一章 总 则
1.1 意义 HIV-1 病毒载量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检测 HIV-1 病毒载量
可以监控和预测病程,指导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包括确定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方案、 评价治疗效果;结合疾病临床症状和其它实验指标,可作为早期感染诊断的辅助手段;还可 用于婴儿早期感染的辅助诊断以及采供血机构样品的窗口期检测。为了准确地检测 HIV-1 病 毒载量,必须对开展 HIV-1 病毒载量检测的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目的
指导 HIV-1 病毒载量检测工作,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国开展 HIV-1 病毒载量检测工作的所有实验室。
优质室设置
各种 HIV-1 病毒载量检测方法需要相应的辅助设备才能完成检测。以下为 HIV-1 病毒载 量检测实验室不同分区内必备的辅助设备及耗材。 2.1 样品处理区:
优质参考文档
优质参考文档
HIV-1 病毒载量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20PP 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实验室设置 第三章 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运输 第四章 常用 HIV-1 病毒载量检测方法简介 第五章 室内质量控制 第六章 外部质量控制 第七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
附表 1 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 附表 2 HIV-1 病毒载量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 附表 3 HIV-1 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样品接收专用单 附表 4 HIV-1 病毒载量检测报告单 附表 5 HIV-1 病毒载量能力验证结果专用报告单(NASBA) 附表 6 HIV-1 病毒载量能力验证结果专用报告单(RT-PCR)
优质参考文档 本指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组织有 关专家撰写,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执行。 编写主持人:蒋岩 编写人员: 潘品良 蒋岩 李敬云 钟平 尚红 李太生 审核咨询专家及技术人员:邵一鸣 康来仪 朱效科 王佑春 汪宁 朱红 郭志宏 季阳
艾滋病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一)
艾滋病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一)前言为了认真贯彻199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下称“规范”),不断提高艾滋病检测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防止误检和漏检,保证我国HIV抗体初筛和确认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避免实验室交叉感染,更好地发挥HIV检测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帮助各级艾滋病实验室做好室内质控工作,并帮助省级艾滋病确认中心开展本地区内HIV抗体检测的质量评价工作,特制定《艾滋病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下称“工作指南”),主要内容包括HIV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QA),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和质量评价(ExternalQualityAssessment,EQA)。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是HIV测定的重要部分。
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证高质量操作必不可少的措施。
HIV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又是使全面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法制化的一个途径。
因此建立运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全国高质量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因素。
本工作指南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履行《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按《规范》程序批准的所有各级艾滋病检测实验室。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实施本工作指南的监督工作。
一..质量保证(QA)(一)定义质量保证是指从接收检验标本起,到实验室发出报告止,为确保实验室最终报告结果的正确性所进行的全过程,包括采取各种行政和技术上的措施和方法。
质量保证是确保实验结果质量的基本条件,其实施程度直接影响试验结果和最后报告的每个参数。
质量保证取决于良好的质量控制程序,并经良好的质量评价程序加艾滋铺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以鉴定。
因此,要求所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有责任时刻注意解决影响实验结果的每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实验室质量保证1.行政支持HIV初筛和确认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是整个艾滋病检测工作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月前言随着病毒载量检测在艾滋病临床辅助诊断、抗病毒治疗监测及相关科研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日益增多。
自年艾滋病实验室首次引进病毒载量检测技术以来,截至年底全国已经配备台病毒载量检测仪,覆盖疾控、医院、检疫、军队等系统,艾滋病流行重点地区及少数县级实验室均已配备病毒载量检测仪,每年检测量已达万人份以上。
由于病毒载量检测质量对艾滋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影响,因此急需加强该领域的培训和质量控制,规范实验室操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年开始实施《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以来,参与病毒载量能力验证工作的实验室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占已开展工作实验室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通过综合分析近几年能力验证发现的问题与检测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各种试剂的检测要求,结合专家意见和一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经验与需求,对本指南进行了适当修改、调整和补充,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增加“人员要求”章节;()修改“常用病毒载量检测方法”;()修改“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补充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等内容。
修订后的《指南》共分八章,包括:总则,人员要求,实验室环境与设施,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运输,常用检测方法简介,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四个附表。
本指南在修改过程中,接纳了国内专家、同行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修改编写成《指南》()版。
本指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组织有关专家撰写,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执行,并在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网络内发布实施。
由于国内各实验室条件不同,不能采纳所有实验室的建议,因此本指南主要提出一些原则上的参考建议,其中定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同仁提出意见,以便不断完善。
本指南在年颁布的《指南》(试行)的基础上修订,在此对编写试行版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国际组织和专家表示感谢。
对本次修订过程中提出建议的全国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基层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指南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指南编写主持人:蒋岩本指南编写人员:潘品良蒋岩李敬云钟平尚红李太生李繁本指南审核咨询专家及技术人员:邵一鸣汪宁王佑春郭志宏肖瑶邱茂锋邢文革姚均朱红秦光明徐建青本指南编写联系人:潘品良本指南适用于全国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本指南编写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指南自发布之日实施,同时终止年颁布的《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
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人员要求第三章实验室环境与设施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运输第五章常用检测方法简介第六章室内质量控制第七章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第八章实验室生物安全附表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附表病毒载量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附表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样品接收专用单附表病毒载量检测报告单参考文献缩略语第一章总则意义病毒载量是指每毫升血浆中病毒颗粒的数量,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病毒载量检测主要用于抗病毒治疗监测,包括治疗时机判定、治疗效果评估、耐药预警;还可用于感染的辅助诊断,包括窗口期、病程晚期、婴儿感染、疑难样本等的诊断;也可用于血液筛查。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开展病毒载量检测的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
目的指导病毒载量检测工作,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开展病毒载量检测工作的所有实验室。
第二章人员要求病毒载量检测人员分为检验人、复核人、签发人。
培训实验室在使用新方法前,须对技术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获得资格后方可开展相应工作。
上岗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检测相关基础知识,病毒载量检测技术及管理要求,实验操作,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生物安全。
检验人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的人员须具有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上岗资格,接受过省级以上的实验操作技术及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及厂家的技术操作培训。
所有相关检验人员需经公司工程师操作培训,能独立熟练地操作,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复核人、签发人应具备对检测过程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核人负责对原始数据查阅、结果核对,签发人核实结果正确后对外签发报告。
第三章实验室环境与设施除了病毒载量检测仪器,合理地、充分地配备实验室环境、设施、辅助设备是保证病毒载量检测质量的重要方面。
实验室环境病毒载量实验室应符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本要求,包括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扩增产物分析区。
实验室设置总体原则为各区独立、控制风向、因地制宜、方便工作。
具体要求:各区必须是相互独立的,有条件各区内可分别设置缓冲间,以保证不同区之间完全分隔开。
各区的仪器设备与各种物品必须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
试剂准备区和样品处理区内须保持低度正压(或常压)状态,使空气流向始终由室内向外,以避免扩增污染物进入此区域。
扩增产物分析区内须保持低度负压状态,使空气流向始终由室外向内,以防止扩增产物通过气溶胶流出,造成与其他区域的交叉污染。
实验室可安装排风扇或其他排风装置。
扩增产物分析区可以设在远离其他各区的地方。
工作时必须遵循单一工作流向,即只能从试剂准备区开始,到样品处理区,然后到扩增产物分析区。
实验室设施各种病毒载量检测方法除病毒载量检测仪外,还需要配备相应的辅助设备才能完成检测。
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设备分布示意图提供为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不同区内必备的辅助设备及耗材。
辅助设备应根据不同检测方法作相应变化。
样品处理区:生物安全柜:二级离心机(,适合离心管)冰箱:℃,℃,℃以下水浴箱:误差范围小于℃加样器套(μ、μ、μ)带滤芯的一次性吸头(无和酶),离心管(无和酶)及相应试管架计时器旋涡振荡器:震动频率可调一次性工作服、帽、口罩、无粉手套和鞋套试剂准备区:超净工作台(或密闭工作台)加样器套(μ、μ、μ)离心机(,适合离心管)冰箱:℃,℃计时器旋涡振荡器,震动频率可调带滤芯的一次性吸头(无、酶)离心管(无和酶)及相应试管架一次性工作服、帽、口罩、无粉手套、鞋套扩增产物分析区:病毒载量检测仪加样器套(μ、μ、μ)冰箱:℃,℃旋涡振荡器,震动频率可调一次性工作服、帽、口罩、无粉手套和鞋套带滤芯的一次性吸头(无、酶)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和运输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和运输要求保证满足不同病毒载量检测方法对样品性质的,并保证生物安全。
因此需按照所使用检测方法的要求严格执行抗凝、分样时间、运输包装、保存温度、冻融记录。
用于病毒载量检测的样品须采用抗凝血浆。
样品的采集4.1.1采样器材:一次性抗凝真空采血管、持针器、蝶形针等。
4.1.2抗凝剂:通常采用(乙二胺四乙酸)或(枸橼酸钠),须符合不同检测方法对样品的要求。
4.1.3样品标识:在采血管上贴唯一性样品编号。
4.1.4样品采集量:通常采集全血, 采集的样品量应与定量采血管的刻度要求一致,避免血液凝固或稀释。
4.1.5样品混匀:采集血液后,立即轻轻上下颠倒抗凝管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4.1.6其它信息:病毒载量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附表)的备注栏内需注明采集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最近一次的实验室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样品的处理要求在采血后小时内离心样品,室温下使用离心力为()离心分钟后,吸出血浆,分装到无菌的聚丙烯螺口冻存管中,并注明分装时间,冻存管应提前贴上耐冻的样品编号标签。
血浆样品不能灭活。
做好样品处理记录,包括冰箱温度变化、样品存取。
样品的保存保存条件:根据血浆检测时间而定,天内可在℃暂时保存,个月内应冻存于℃以下,个月以上应置于℃以下。
不能使用自动除霜冰箱。
血浆样品冻融不应超过次。
监控并记录保存温度以及样品状态的变化。
防止样品变质、泄漏及污染。
样品的运输根据《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运输,并严格控制运输的冷冻状态,避免样品融化。
样品的发送和接收发送样品时,需详细填写样品病毒载量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附表)。
接收样品时,按病毒载量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附表)核对样品数量,检查样品状况。
样品管破损造成样品溢出、出现明显溶血、凝血的样品,不宜作病毒载量检测;如果样品已经融化,可以℃保存并尽快检测,记录冻融一次。
第五章常用检测方法简介病毒载量检测根据方法的原理不同,分为不同系列仪器,目前常用的病毒载量的测定方法有: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 技术,代表产品为实时荧光技术仪;分枝信号放大系统()技术,代表产品为分析仪;实时荧光定量扩增技术(),包括检测系统、检测仪与国产试剂盒均属此类技术。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最早产品为定量测定方法,已经被新一代实时分子信标定量扩增所取代。
所采用的技术是一种等温扩增系统,其扩增基础在于系统内的混合酶系统,此系统内含有逆转录酶和多聚酶在体外模拟逆转录病毒体内复制过程。
结合技术、核酸提纯技术与分子信标探针技术()检测血浆中的水平。
这种结合方法使用实时扩增分析(),提高对诊断质量的要求。
此方法可分为三个步骤:核酸提取、扩增和等温检测。
的检测是利用靶特异的分子信标进行,分子信标的寡核苷酸片段包含一段可特异结合靶的序列。
当互补链不存在时,分子信标维持内部发夹结构,使猝灭基团处于非常接近荧光素的位置,荧光信号被猝灭。
当分子信标与互补靶序列结合,发夹打开释放荧光信号,报告靶序列的存在。
使用两个不同的分子信标,一个是针对野毒株的扩增子,另一个针对内标物()的扩增子,各使用不同荧光染料(野毒株使用,内标物使用),从而实现靶序列和内标物两个扩增过程的各自跟踪。
荧光信号的动力学分析可以显示野毒株和内标物的转录速率,因此可以计算出原样本中含量。
.分枝()技术分枝测定技术基于其独特的信号放大系统,即分枝信号放大系统,为一个人工合成的分枝,分枝的分枝可结合多个酶标记物,从而将病毒的信号放大,以便进行检测。
此检测系统不涉及核酸扩增反应。
方法定量系统中没有内标记物,每次实验设置一系列外部标记,通过实验样品反应强度与外部标记样品强度的比较确定待检样品的病毒拷贝数。
检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将患者血清或血浆连同含有特异的合成寡聚核苷酸靶探针的裂解液加到微孔中;()孵育,释放病毒核酸,降解酶或使变性, 然后靶探针结合到靶或并固定在固相板上;()冷却洗板;()加信号放大探针()到各孔内;()孵育,使杂交到靶探针的相应部位;()冷却洗板;()加标记探针到各孔内;()孵育,使酶标记的探针杂交到上;()冷却洗板;()加化学发光底物到各孔中;()孵育,酶和底物相互作用,产生化学发光信号。
发射的光强以相对光量值()表示。
产生的光强直接与各样品中病毒或的拷贝数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