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名词解释讲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名词解释

一、

1、材:材是一座殿堂的斗拱中用来做拱的标准断面的木材,按建筑物的大小和

等第决定用材的等第。除做拱外,昂、枋、襻间等也用同样的材。唐代以前的相当时期内,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各个构件当中,已经形成了某种比例关系。衡量的单位就是斗拱中一个拱子的高度称为一材。拱高又称材高,拱宽又称材宽,两层栱子相垒时其中间空档的高度又称为栔高,材高加栔高称为足材。宋《营造法式》规定以材高为计算斗栱、梁枋各种构件尺度的单位。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衡量构件的单位更简化为“斗口”,即用材宽为计算单位。不仅斗栱梁枋用斗口计算,平面中开间也用斗口计算,设计更趋简化。宋代用材高宽比为15:10,足材高21;清代为14:10,足材高为20。宋清两代用材的比例虽相差不多,但用材的实际大小则不同。栔高的变化,宋清两代规定都是6分,但实际测量中发现唐辽金元各代的栔高多大于此规定。明清多与规定相符。

2、铺作: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成组的斗栱称为铺作,并按其位置不同分为柱头

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二是指在一组斗栱之内,每一层或一跳的栱或昂和其上的枓称为一铺作。

二、栱

1、唐代栱子的式样都是直栱,元代以前正心栱多隐刻,明清时期已不多见。早

期的“翼形栱”,明清时已经发展成为形式固定的“三幅云”。清代许多地方建筑常喜用雕花栱。栱头分瓣,唐代仍有内ao。宋《营造法式》规定除令栱为五瓣外,其余各栱一律四瓣。清代规定瓜子栱泥道栱为四瓣,慢栱三瓣,令栱仍为五瓣。元代以前转角铺作中常用鸳鸯交首栱,明代尚有,清代已不见使用。明代以前常用的小栱头于明末清初已改为用昂,不再使用。栱子的长度,宋清两代规定相同,泥道栱与瓜子栱等长为62分,令栱长72分,慢栱最长为92分。辽金建筑多不遵此制。辽代建筑中一般是泥道栱比瓜子栱稍长,令栱与瓜子栱相近。金代出现三者等长的例子。金代晚期始与《营造法式》一致。

2、骑槽:与斗栱出跳成正交的一列斗栱的纵中线谓之槽,华栱横跨槽上,一半

在槽外一半在槽内,谓之骑槽。

3、丁头栱:即半截栱,只有一个卷头。另一端出卯插入柱中。若只施用于里跳

转角的丁头栱,称为虾须栱。

4、斗口跳:于栌斗口只出华栱一跳,泥道栱仅用一令栱。华栱上施一枓,直接

承托橑檐枋,这种做法谓之斗口跳,是低等级建筑物上的用法。

5、列栱:在转角铺作上,正面出跳的栱,在侧面就是横栱。同样在侧面出跳的

栱,正面就是横栱,像这种一头是出跳,一头是横栱的构件就叫做列栱。

《营造法式》规定列栱有四种形式:泥道栱与华栱出跳相列;瓜子栱与小栱头出跳相列;慢栱与切几头相列;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

6、子廕:是指在构件上凿出以固定与另一构件的相互位置的浅而宽的凹槽,职

能防止偏侧,不能防止起卯的作用榫固定住。

7、绞昂栿:与昂或与梁栿相交,但不“骑”在梁栿上的做法。

三、昂

1、下昂:

在一组斗栱中,外跳层层出跳的构件有两种:一种是水平放置的华栱,一种是头前低尾后高的、斜置的下昂。出檐越远,出跳就越多。有时需要比较深远的出檐,如果全用华栱挑出,层数多了檐口就可能太高。由于昂头向下斜出,所以在取得出跳长度的同时,却将出跳的高度降低了少许。在需要较大的檐深但不愿将檐抬得过高时,就可以用下昂来取得所需的效果

下昂是很长的构件。昂头从跳头起,还加上昂尖,斜垂向下;昂身后半向上斜伸,亦称挑斡。昂尖和挑斡,经过少许艺术加工,都具有高度的装饰效果。

从一组斗栱受力的角度来分析,下昂成为一条杠杆,巧妙地使挑檐的重量与屋面及槫、梁的重量相平衡。从构造上来看,昂还解决了里跳华栱出跳与斜屋面的矛盾,减少了里跳华栱出跳的层数。

2、“凡昂安枓处,高下及远近皆准一跳。若从下第一昂,自上一材下出,斜垂

向下;枓口内以华头子承之。(华头子自枓口外长九分°;将昂势尽出匀分,刻作两卷瓣,每瓣长四°)。入至第二昂以上,只于枓口内出昂,其承昂枓口及昂身下,皆斜开镫口,令上大下小,与昂身相衔。”

“凡昂上坐枓,四铺作、五铺作并归平;六铺作以上,自五铺作外,昂上枓并再向下二分°之五分°。如逐跳计心造,即于昂身开方斜口,深二分°;

两面各开子廕,深一分°。”

3、插昂:昂身不过柱心的一种短头昂,多用在四铺作上,亦有用在五铺作六铺

作上。

4、彻上明造:屋内不用平棊(天花板),梁架斗栱结构全部显露可见者谓之彻

上明造。

5、上昂:上昂的作用与下昂相反。在铺作层数多而高,但挑出须尽量小的要求

下,头低尾高的上昂可以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取得挑的更高的效果。上昂只用于里跳。

6、“如七铺作与重杪上用上昂两重者,自栌斗心出,第一跳华栱心长二十三

分°,第二跳华栱心长一十五分°;(华栱上用连珠枓);第三跳上用昂心(两重上昂共此一跳),长三十五分°。其平棊枋至栌斗口内,共高七材六栔(骑枓栱与六铺作同)”。

7、“凡昂之广厚并如材。其下昂施之于外跳,或单栱或重栱,或偷心或计心

造。上昂施之于里跳之上及平座铺作之内;昂背斜尖,皆至下枓底外,

昂底于跳头枓口内处,其枓口外用鞾楔。(刻作三瓣)。”

“凡骑枓栱,亦单用。其下跳并偷心造。”

8、平盘枓:都的一种,无耳,仅有平和歆两部分,《法式》规定高为6分°,

施之于由昂以及内外转角出跳之上。

9、单栱:计心铺作每跳令栱之上,只用素枋一重,称为单栱。(素枋在泥道栱

上者谓之柱头枋,在跳上者谓之罗汉枋;枋上斜安遮椽板。)即每跳上安两材一栔。

10、重栱:计心铺作每跳瓜子栱之上(至橑檐枋下用令栱)施慢栱,慢栱上用

素枋,谓之重栱(枋上斜施遮椽板),即每跳上安三材两栔。

9、扶壁栱:又称影栱、泥道栱,位于柱头上的栱,在阑额之上。

10、平坐

宋代和以前的楼、阁、塔等多层建筑都以梁、柱、枓、栱完整的构架层层相叠而成。除最下一层在阶级上立柱外,以上各层都在下层梁(或枓栱)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