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教学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要充 分 , 要 有指导 ,读 要有层 次 。指导 时要充 分发挥 评价 的作 读 用 ,评价 的方 式多样 化 。如 , 师读 学生评 ,学生读 教师评 ,学 教 生读学 生评 ,自己读 自己评 ;评价 的语言 富于变 化而 且情趣 化 , 可 以巧妙结合 课文 内容 赞赏或 委婉地 提示 。如 “ 啊 ,小水 珠眨 是
子阅读 。
新 课标 指 出 : 阅读 教学要 尊重 学生 的独特体 验 。学生是 有灵 性 的生 命个体 ,他们对 课 文中 的人 、事 、物都 会产生 “ 自己的感 受和 想法 ” 。教 师应 尊重学 生 的感受 ,而 不是借 学 生 的 口说教 师
想说 的话 ,并 为他们 提供 “ 与人交 流 ”的机 会 。阅读 教学 中 ,读
题 或 一个 需 要 解 决 的 实 际 问题 来 开展 。 教师 的主 要任 务 不 是 给
师都 是参 与者 ,不能包 办代替 学生 的 自主活动 。
一
联 系生活 ,亲 历亲 为
综 合 实践 活 动 以活 动为 主 要开 展形 式 。 强调 让学 生 亲身 经 历 ,动手 去做 , 让学 生在 各种活 动 中获得实 际 的真实感 受 。在课 程 的指 定领 域 中,研究 学习 ,突 出让 学生 亲 自 与科学 探究 的活 参
提 供一种 开放 的发展 空 间和机会 , 提供 了实践 的机会 , 也 小学 生 规划 和设 计 。教 师 只需适度 引导 和组织 ,注 重让学 生 自己活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主学习 。教 师是 学生 的合 作伙 伴 ,是学 生学 习的促 进者 。而不 是居 高临下 的发 号施令 者 。所 以必 须关 注学 生 的主体意识 , 每 把 个学 生都 当做具 有 自己 的独 特经 验和情 感态 度 的人 , 与学 生建立
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初探
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初探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初探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为中国教育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对我国正在实行的课程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的核心理论“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
我们学校开展的新课改中,其中的一大纲领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喜欢综合活动,真正的目的就是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我深深体会到投入课程改革,课程资源要关注学生生活,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
抓好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关键字: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综合实践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着条件差、观念旧、师资弱等客观条件,但也并不缺乏自身特有的优势条件,即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要走符合农村特色,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之路,如种植农作物等。
我校近年来加大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力度,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上做了很多尝试,“望星园”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之一,它是我们校的一个集农耕、种植、养殖的场所。
在望星园里学生可以承担一块地种植、管理、收获,体验农耕之乐。
我校在镇政府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望星园”建立了学生基地。
以班级为单位认领种植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种植研究,为了确保活动的开展,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兴趣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以“我是种植小能手”作为大的课题。
并参照“望星园”季节种植表安排活动。
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德育资源,与学校德育教育有机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综合实践课教学认识(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教育视野。
综合实践课教学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认识,分析其特点、意义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综合实践课的特点1.综合性综合实践课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整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它涵盖了人文、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实践性综合实践课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探究、体验和反思。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性综合实践课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探索、创新,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4.合作性综合实践课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三、综合实践课的意义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课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课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课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综合实践课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综合实践课的实施策略1.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地方特色,科学合理地设置综合实践课程,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重视综合实践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研究(3篇)
第1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现状1. 课程设置多样化: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信息技术、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资源丰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然而,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 课程实施不够深入:部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实施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师资力量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多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然而,部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求。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然而,部分家长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导致家校合作不够紧密。
三、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改进策略1. 加强课程实施:学校应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优化师资队伍: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
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浅谈综合实践课堂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课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内涵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 整合性: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将各个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2. 实践性: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创新性:综合实践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主体性: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兴趣。
三、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特点1. 多样性: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实验、调查、访问、制作、表演等多种活动。
2. 互动性: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开放性: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不受教材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4. 灵活性: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目标,使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2. 学生主体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实践体验原则: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整合创新原则:将各个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三、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2. 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3. 创设实践环境学校应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设备,保障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4. 设计实践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探索
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探索综合实践课是新课程改革后新增的必开课程,充分说明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摆在我们教育者前面的新课题。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教与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要把这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紧密结合起来。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在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作为学校教学活动之一,应怎样开好这门课呢?一、拟定计划,撰写实施方案首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拟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撰写实验方案,接着撰写活动计划。
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对自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达到什么目的,研究的课题等作出周密的部署,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其次,要精心选择课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性学习必须精心选择课题,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一个有利的机会。
二、根据学科与生活的对应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教师对学生尽可能地多加指导,比如活动设计,资料收集,落实时间与地点。
对探讨学习的内容进行调查、访问、分析、总结、交流甚至辩论。
这样就会使参与者充满激情,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真正的锻炼。
根据学校及周边环境,可进行一些有益的社区服务和调查活动。
活动中注意以下事项:1.分组活动。
全班集中活动,人员太多,不便开展。
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选出责任人,明确各小组任务,鼓励各组成员积极承担责任,并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充分配合,大家取长补短,人人都有具体任务。
活动中资料共享,共同完成,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
2.教师加强指导。
由于活动中会有大量的调查、采访、参观、实验,故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就会涉及到一些方式方法问题。
因此,在活动开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与技术的培训。
综合实践课教学初探
访 、调查 、发现 问题 、积 极探 索寻 求解 决问题 的 途径 , 通 过各 并 种方 式搜 集资料 、筛选 材料 、最后 得 出结论 。使他 们有 一种 成功
的 自豪 感 。这种 内心 的感 受是 学生 形成 认识 ,转化行 为 能力 的原 动力 。也 是 他们 的情感 、态 度 、价值 观健 康 发展 的基 础 。在课 程 的指定 领域 中 ,研究 学 习突 出让学 生 亲 自参 与科 学探 究 的活 动 , 体验科 学 活动 的艰辛 与愉 悦。 着重 让学 生通 过 与 日常生 活和社 会
研 究学 习使 学生 产生 积极 的情 感 。 形成 在 日常学 习 与生 活 中喜 爱
质 疑 ,乐 于探究 ,努力 求知 的心 理倾 向。同时培 养学 生具 有严 谨 的科 学 态度 , 阔学生 的 眼界 , 养学 生对 社会事 物 和现 象 的观 开 培
综合 实 践 活 动 ,注 重学 生 在学 习过 程 中 的探索 与 创新 。课 程 内容 通 常 以主题 的形 式 呈现 出来 。学 生 的学 习 活动 围绕某 一
主题 或一 个 需 要解 决 的 实 际 问题来 开 展 。教 师 的 主要 任 务不 是
察 、判断 能力 。同时也 强调 激发 学生 对社 会生 活 的兴趣 , 心 人 关
类 的生存 与发 展 ,形成 健康 进取 的生 活态 度 。
一
、
联 系生 活 、亲历 亲为
给 出 现成 的答 案 ,而 是 为 学生 的探 索 和 发展 提 供机 会 与 帮助 。 让 学 生通 过 自己 的探 索来 学 习 ,有 助 于 激发 学 生对 学 习 活动 本 身 的 兴趣 。在 《 趣 的 叶子 》中 ,让 他们 对 “ 有 叶子 为 什 么有 不 同的 颜色 ?” 这一 子 课题 进 行 探索 ,这 种 内在 的兴 趣 是 学生 持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教研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教研主题:探讨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参与人员: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师、教研组长、教务处负责人五、教研内容:1. 综合实践课教学现状分析2. 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3. 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4. 教学评价与反馈5. 教研总结与展望六、教研记录:(一)综合实践课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2.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兴趣不高3.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4.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估学生能力5. 教学资源利用不足,影响教学质量(二)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1.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针对性(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2.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1)结合实际生活,引入典型案例(2)开展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趣味性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1)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2)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3)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4. 完善教学评价,全面评估学生能力(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综合素质(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轨迹5. 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等(2)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如企业、社区等(3)鼓励教师相互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三)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1.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查阅与下载2. 开展教学资源培训,提高教师资源整合能力3. 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4. 建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自我反思能力4.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分析教学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方法(五)教研总结与展望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 教师们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 学校将继续关注综合实践课的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七、教研成果:1. 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2. 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学质量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八、下一步工作计划:1.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2.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3. 加强与校外单位的合作,拓展教学资源4. 关注学生成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第2篇一、教研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教研地点:初中部会议室三、教研主题:探讨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四、参与人员:初中部全体综合实践课教师五、教研内容: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课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解决、团队协作等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 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1. 活动一:社会实践- 内容:参观社区、企业、农村等,了解社会现状,体验社会生活。
- 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活动二:科学探究- 内容: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 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活动三:艺术创作- 内容:进行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 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活动四:体育活动- 内容:进行球类、田径、体操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
- 目标: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活动五:信息技术应用- 内容:学习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等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 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引出课程主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探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生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情境化教学法情境化教学法是以情境为载体,通过生活化、情景化、互动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全面、深入地探究事物本质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进而获得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涉及广泛,可以将情境引入到课堂中,通过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激发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情感。
例如,在学习环保知识时,可以引入一个市民环保园的场景,让学生充分体验环保的意义和行为,通过采集数据、制作模型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兴趣和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其特点是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核心的。
通过解决实践问题,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家庭健康常识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的父母经常熬夜工作,你该如何进行健康照顾?通过学生的团队合作,制定有效的照顾方案和措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健康意识。
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把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智力游戏、竞赛游戏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思考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主题的实验场景,让学生扮演科学家的角色,进行实验设计、制作和展示,激发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的热情和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德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
综 合 实 践 课 教 学 初 探
综合实践课教学初探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注重学生的人格,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强调通过研究学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
同时也强调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一、联系生活、亲历亲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
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
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
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
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经验。
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探索创新,自主发展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新。
学生可以按照课程的一般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观看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
他们有权利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
以研究性学习为例,从具体的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研究方法的采用,都可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
教师只需适度引导和组织,注重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学习。
综合实践课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等,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 艺术欣赏:开展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 技能培训:教授学生一些实用技能,如计算机操作、编程、手工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体育锻炼: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参与度、合作度、探究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我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探讨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1.课程设置方面:我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般包括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领域。
这些领域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合作精神。
2.课程实施方面: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校能够按照课程要求开展相关活动,但部分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课程资源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3.课程效果方面: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预期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够等方面。
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法探讨1.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4.注重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多个领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程整合,将各领域的知识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初探《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时间性课程。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确定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发现问题,确定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主题活动实施的,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面向学生生活与已有经验。
贴近学生年龄和心里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如我校五年级同学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本市的内沟河经常浑浊不堪,散发着恶臭,为了弄清内沟河的污染状况和因此造成的后果,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确定了活动课题“关于内沟河的污染研究报告”;三年级同学确定“清源山传说(民间故事收集)”;四年级同学确定“用电的安全”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是灵魂,选择好主题是活动的首要环节。
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精心组织,确定方案方案是活动的蓝图设计,是活动的关键环节。
方案设计得优劣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进行。
设计方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将自己的计划在全班交流,并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即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基础上,在别的小组汇报后,能展开充分的讨论,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
如在“关于内沟河的研究报告”中,同学们设计了各自的研究方案,有的主张沿路调查,有的主张问卷采访,有的主张实验,……通过讨论综合,我们确定了最终的实施方案:1、设计活动计划表格;2、沿路观察、访问、拍相;3、查阅资料:内沟河的原貌;4、用河水进行种养植物和喂养金鱼的实验;5、总结报告。
综合实践课教学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综合实践课进行教学分析,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课程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让学生学会沟通、协调、合作。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实践性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以实践性教学内容为主,包括科学探究、技术制作、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等。
2. 知识性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注重知识性教学内容,包括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3. 技能性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技能性教学内容,如实验操作、模型制作、摄影摄像等。
四、教学方法1.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
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综合实践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度、创新度等。
2. 成果性评价。
成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如项目作品、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
3. 自评与互评。
综合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程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例,探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短片,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曾经参与过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期待。
2.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主题可以是:环保、科技、传统文化等。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动手实践教师根据讨论的主题,提供相应的实践材料。
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动手实践,如制作环保袋、设计科技作品、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和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成果展示各小组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
展示形式可以是实物展示、PPT演示、视频播放等。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改进作品。
3.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参与度: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合作精神: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
(3)创新意识:学生在作品中的创新元素。
(4)实践能力: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探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逐渐成为新时期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然而,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实践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实践活动课,探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行为和效果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方法。
一、探究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指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启发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实践活动课中,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具体做法如下:1. 课前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课前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体验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答案。
例如:根据学生们熟悉的实践活动场景,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在实践活动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样的问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了解和处理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实用的工具或用材料制作一项小装置,进行创新实验。
任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启发式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课中,应用启发式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实践探究。
例如,对于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试验、观察等方式,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团队协作教学法团队协作教学法是指利用协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内部竞争、小组间合作”来刺激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实践活动课中,探究团队协作教学法的有效方法如下:1. 推动小组内部竞争:通过小组内部活动设计,可以促进小组内部竞争,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自身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课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0-06-18T14:35:29.50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姜淑莲[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姜淑莲辽宁省凌源市万元店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
性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
在这里,教师都是参与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
这种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注重学生的人格,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强调通过研究学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
同时也强调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一、联系生活、亲历亲为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
比如我在讲三年级《有趣的叶子》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种植物叶子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采访、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最后得出结论。
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
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
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
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
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经验。
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探索创新,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新。
学生可以按照课程的一般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观看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
他们有权利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
以研究性学习为例,我在让学生研究子课题之前,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从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研究方法的采用,都可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
教师只需适度引导和组织,注重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学习。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者。
所以更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
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并且教师对学生和指导也要安排适宜。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想学什么,而不是规定要求他们必须学什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所做事情意义。
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方式接受他们无法感受、不能理解的东西,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
而是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新的进步。
三、勇于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
课程内容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开展。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
在《有趣的叶子》中,让他们对“叶子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这一子课题进行探索,这种内在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
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因此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内容与方法交织的过程。
是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的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
而在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看着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方法的掌握。
而非知识量的多少。
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
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
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