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修订版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PPT课件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3f1d38be23482fb5da4c4f.png)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指事
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是指一
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只有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实 现事物的发展
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能起加 速或延缓的作用
外因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种瓜种豆,没有阳光、水分、 肥料、温度等行不行?
精神飞扬:当命运被不幸击中 时,不要选择自怨自艾,而要 笑对挫折,与命运抗争,做人 生的强者。
1.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 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 权利的义务。"
足球比赛中的学习过程自身存在的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缺点与优点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样大小的气缸容积可以发出更大的指示功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程度越佳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 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事物发展的原因
内 含义 内部 作用 根 外部 作用 条 表现 加速
因
矛盾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PPT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9fce41240c844768eaee88.png)
明( )
D
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
41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 侧面各有其特点。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内容的
是( A )
A.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B.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C.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
过的。生活本身充满矛盾,人生就是一个必定要
经历各种各样矛盾的历程 .
5
读书时:成绩的好与坏 就业时:社会需求与自身条件 工作时:工作的顺利和困难 生活中:婚姻、恋爱、家庭问题等 年老时:生病与健康
大到人生抉择,小到生活琐事的处理, 无处不充满着矛盾
2020/5/27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 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 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 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 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
.
33
案例分析:
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非常生动地 说明了掩盖矛盾、回避矛盾的危害。生活 中有些人总希望自己周围没有矛盾,不愿 意承认矛盾的存在,甚至是遇到矛盾绕着 走。
思考:1.矛盾会因为我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吗? 2.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矛盾?
.
34
(1)积极面对矛盾:
A.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矛盾不会因为我们惧怕它、 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我们任意夸大或 缩小而改变。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doc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doc](https://img.taocdn.com/s3/m/33489fb810661ed9ad51f3f0.png)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
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再如:让学生观赏漫画《他敢剪吗?》,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拿剪刀的人叫甲,另一个叫乙。
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吗?为什么?(2)假设乙战胜甲,夺了剪刀,乙敢剪吗?学生展开讨论,作出结论:甲手拿剪刀,处于强盛一方,但他不敢剪。
【精品】修订版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ppt课件
![【精品】修订版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148e050242a8956aece433.png)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 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 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
的始终 )
▪ 笑话:阎罗殿里有一个难缠的小鬼,同殿的许多 小鬼几度投胎,几度转世,又回到阴曹地 府,而 这位小鬼却依旧厮守其位不赴人间。阎罗奇而诘 之,小鬼乃曰:“怕投错了徒受其苦”。阎罗很 关心地问他心目中的人家是何等式样。小鬼觉得 机会已到,遂吐衷由:“家有万倾濒山河,父做 高官子登科。两个靓( jing)女常陪伴,万世不死永 活着。”阎罗听罢,怒曰:“荒唐!倘有这等好 事,连老子也不在这阴间为官了,焉能轮到汝等 头上!”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1)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 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 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 讨论:这则笑话中包含着什么哲理?
▪ 这个笑话生动地说明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 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即矛盾具有普遍 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万事如意”的理想化境 界。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b867fe1e5acfa1c7aa00cc8e.png)
• 自然界中的
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 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8
0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什么是矛盾?
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 又统一的关系叫作矛盾
哲学上所说的矛盾是指辩证矛盾,是
任何事物或过程自身所具有的相互斗 争、相互分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的运动趋势和状态。
自相矛盾是哲学上的矛盾吗?
医生接着说:“所谓的缺点,至多不过是个营养不足的优 点。如果你是个战士,胆小显然是个缺点;如果你是个司机, 胆小肯定是个优点。如果你现在仍然认为自己胆小是个缺点的 话,与其想办法克服胆小,还不如想办法增长自己的学识、才 干,当你拥有较多见识、较宽视野的时候,即使你想做个懦夫, 也很困难了!
0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 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0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
在分析和解决不同矛盾的时候, 要依据其特点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 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对症下药
0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故事:孔子求学 据传,孔子曾带学生找老子请教。老子老了,正 在闭目养神,大概听到了响动,抬起眼皮看了看,孔 子赶忙请安道:“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
0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 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 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 吗?”说明了什么道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 泉(更具体来说是内部矛盾)
0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小偷和锁子 商家和挑剔的消费者 正常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 你和你的对手
0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4c94cb7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a.png)
重点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难点
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教法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设备、相关案例、图片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组织教学】
【复习】
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怎么做呢?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欣赏相声片段《找毛病》
议一议:这个片段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简单讨论回答,教师点评:这个片段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过渡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板
书
设
计
教后札记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教师分析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分析同一性时,又通过分析漫画“你敢吗?”分别论证了同一性的两个特点: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解释斗争性的特点时,训练同学们找反义词。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
编号:
备课组别
政治组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
所在年级二年级来自主备教师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acab0ad610661ed9ac51f363.png)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张掖市职教中心 王金花
精选ppt
1
我的矛无坚不摧!
自相矛盾
我的盾没有利 器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
能穿过它! 你的盾,如何?
!?
这里作为兵器的“矛盾” 与 卖兵器的人说话前后“矛盾”, 两个“矛盾”相同吗?
பைடு நூலகம்
矛盾
对立
矛盾 双方
辩证矛盾
统一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 相互转化
斗争性
精选ppt
统一性(同一性)
10
想一想,辨一辨:
1.“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我承认万事万物都有矛盾,但 是我认为咱们班上没有矛盾。” 3.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以上三段话,包含哪些矛盾?它们是 同一种矛盾吗?
明 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 在为前提,双方共处
于一个统一体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也易也;不为,则易者也难也。
说 明
对立的双方依 据一定的条件 相互转化。
统一: 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贯相互通的关系。
精选ppt
9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
精选ppt
20
你说,我说:
现在的你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怎 么评价自己?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精选ppt
21
小结:
概念: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 矛 (同一性)。 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人 生发展的动力。
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_课件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4bfdc44431b90d6d85c722.png)
( D)
谢谢!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和人生 动力_课件
我的矛无坚不摧!
自相矛盾
我的盾没有利 器
如果用你的矛去
能穿过它! 刺你的盾,如何?
!?
这里作为兵器的“矛盾” 与 卖兵器的人说话前后“矛盾”, 两个“矛盾”相同吗?
第六课 矛盾的观点与人生动力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矛盾” 、“对 立” 、“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
足球比赛中的 学习过程中的 自身存在的 社会生活中的
自然界中的
攻与守 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缺点与优点
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 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 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
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 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对立: 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磁铁现象(N极与S极) 教与学 高与矮 正确与错误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4.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正是有了矛盾,才推动了人生的发 展,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你怎么看:
傻和聪明
小辩论:
我们怎样看待网络呢?
5.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 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 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看问题、办事情不 能偏激和简单化,对待事物的发展,既要 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 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
你说,我说:
现在的你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怎 么评价自己?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小结:
概念: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 矛 (同一性)。 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人 生发展的动力。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修订版)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cd411dcc7931b765ce15c5.png)
思考
《借鸡还蛋》的故事违背了 什么哲学道理?
小故事:借鸡还蛋
有甲乙两个邻居,为人都比较吝啬。一天,甲家来了 客人,怎么招待客人呢?便跑到乙家借了一只鸡。事后, 拿了一个鸡蛋跑到乙家说:“还您的鸡,只不过嫩了点。” 气得乙半天说不上话来。过了些日子,乙家来了客人,怎 么招待客人呢?跑到甲家借了竹笋招待了客人。事后,怎 么还甲的竹笋呢?顺手抄起半根竹竿来到甲家,说:“还 您的竹笋,只不过老了点。”这一回,甲目瞪口呆了。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事物的矛盾又各有其特点
欣赏笑话:馒头和面条
有一次,馒头和面条因争执打了起来。面条 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打了馒头一顿。馒头不服气, 就邀约馍馍、窝窝头前往面条家报复。恰好面条 不在家,在回来的路上看到路边躺着一袋方便面, 于是它们就一起把方便面打了一顿。方便面大呼 冤枉,馒头恨恨地说:“你以为你烫了头发我就 认不得你了!”。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人生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在 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有成长中的矛盾、学习中的矛盾, 思想上的矛盾、家庭中的矛盾、同学关系中的矛盾等。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 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 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 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 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解决矛 盾中我们得到成长。 结论: 1.人生矛盾是人生中各种 关系、各种因素之间的对立 统一 2.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 过程 3.人生矛盾是人生发展的 动力和源泉
学习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 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 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记住: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 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 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 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修订版)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e0ba1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f.png)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修订版)本文是XXX教案,第六课的教学内容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和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并运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设计包括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辅以一定的讲授。
教学过程包括复、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和学生讨论等环节。
在讲授新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充满着矛盾,然后让学生看书思考社会需求与自身现状之间的矛盾,并引导学生得出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的结论。
最后,教师通过研究指导上的选择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研究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不能偏激和简单化地看待问题,而是要认识到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
我们必须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同时也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
只有通过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来解决矛盾,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来促进事物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看问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我们可以开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通过学生自我的分析,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使研究内容更生活化,也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要点。
人生中存在各种关系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这就是人生矛盾。
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但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情境故事,例如一个人为什么想要离开,一年后又不想走了,来阐释矛盾是如何成为人生发展的动力的。
通过漫画和情境故事的引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中的矛盾,学会正确处理人生矛盾。
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事物发展不仅仅是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汶川地震后的救灾,汶川人民自救、全国各地援助、国际援助共同起作用,使得汶川得以重建。
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内因、外因的概念和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生发展。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修订版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ac98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8.png)
1、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能回避
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能找到这样的事例和现象——两面性
例如:体育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战争与和平;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等。
随堂练习
心理医生又问:“你讨厌酒鬼吗?”少年说:“当然讨厌,我甚至瞧不起他们。”心理医生说:“是啊,酒鬼这个名称的确不好听,但是李白难道不是
1
2鬼吗?少年打断心理医生的话:”不是!他和陶渊明一样,是爱喝酒的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心理医生笑道:”对,我赞同你的观点,你的意思是说-缺点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有的酒鬼,仅仅是酒鬼,而李白则是栖身于酒中的诗仙。“
01
心理医生接着说:“所谓的缺点,至多不过是个营养不足的优点。如果你是个战士,胆小显然是个缺点;如果你是个司机,胆小肯定是个优点。如果你现在仍然认为胆小是个缺点的话,与其想办法克服胆小,还不如想办法增长自己的学识、才干,当你拥有较多见识。较宽视野的时候,即使你想做个懦夫,也很困难了!”
02
小故事 胆小
事物发展的原因
内因
含义
内部矛盾
作用
根据
表现
源泉
外因
外部矛盾
条件
加速延缓
含义
作用
表现
随堂练习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经过21天的孵化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a2136ce7f524ccbff1218448.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哲学与人生》教案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
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说课稿ppt课件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说课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1b7951f242336c1eb95e50.png)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刻舟求剑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 ①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① ②
3、“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反映了什么道理?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目的
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体现授课的整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依据
《哲学与人生》课程特点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的教育目标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认识过程的理论 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研习新课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探究矛盾
推敲诗句: 王 籍的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安石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 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目 的
引导学生认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相对的一面才会显 示自己的存在与美好。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研习新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依据德育大纲 依据“本真”教育 目标理论指导
依据学科特点 依据教材特点 依据学情
依据德育课改“三贴近”原则 依据生活德育育理论指导 依据学情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教学设计
教法
教学互动策略指导下,以谈话交流法为主、结合使用 案例分析法、情境法推动教学进程。
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生活德育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情感和认 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 下。 2、学生思维品质“惰性”特征 3、哲学学科本身思辨性的特点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889fb630a26925c52cc5bf6b.png)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第一课时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哲学知识体系看,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矛盾的观点。
从学生的人生发展线索看,指向的是学生人生发展动力的问题。
所以,本课时的核心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强调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要求我们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能够用矛盾的观点和方法论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这是第一课时的落脚点,也是运用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来解决人生问题的有机结合点。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对待人生矛盾,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化解矛盾,消除对立,从而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态度,因为害怕矛盾,所以会激励掩盖矛盾,回避现实,把结果归结为命运不济,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正值青春期,在人生发展中有许多烦恼、困惑,如何引导学生用矛盾分析法来正确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就成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是因为事物内部有差别和不同,矛盾双方在力量上不均衡,二者的斗争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又由于矛盾的双方在一个事物的统一体内,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斗争导致转化,转化是斗争的结果。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健全,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亲身体验到了人生中矛盾问题的存在,对矛盾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部分中职生由于升学的挫折,容易以偏概全,不能正确面对人生矛盾。
有的同学甚至还会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厌学、放弃努力、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等。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全2课时)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全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85eb8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8.png)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
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牛奶变质
方仲永五岁作诗20岁平庸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同班同学老师一样成绩不同
案例:《成功的钥匙》
思考:〔1〕你怎样看待《成功的钥匙》?〔2〕你认为成功的真正钥匙应该是 Nhomakorabea么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填空:成功的钥匙=什么+什么+什么+什么+ +……
案例中的学生、推销员、员工与丈夫都将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外因,而忽略了内因,由此导入新课。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
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再如:让学生观赏漫画《他敢剪吗?》,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拿剪刀的人叫甲,另一个叫乙。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吗?为什么?(2)假设乙战胜甲,夺了剪刀,乙敢剪吗?学生展开讨论,作出结论:甲手拿剪刀,处于强盛一方,但他不敢剪。因为他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离开其中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甲不想让自己掉下去,就不能让乙掉下去。矛盾双方地位的相互转换并不否定双方的相互依存,乙战胜甲,也不敢剪,因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事物的变化 发展是内外 这说 因共同作用 明了事物 的结果,两 的发展需 者同时存在, 要哪两个 缺一不可。 原因呢?
结 合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7 C °
C.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球的运动
气球
说明了 什么哲 学道理?
排球
铅球
探究揭秘:内外因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问题 鸡蛋可以孵出小鸡 牛奶变质 方仲永5岁就能“指物作 诗立就”,到了20岁却 变得平庸无奇,“泯然 众人矣” 内因 外因
“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的条件下受教育,有 的进步很快,有的进步 较慢
时时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
课 堂 小 结
选择积极的人生态度 促进自身发展
正视矛盾,用矛盾的 观点看问题,消除对 立,化解矛盾,推动 自身发展
课堂小结
世界观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2.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 待内因和外因,把个人努力与争取 利用外界条件相结合。
第二,坚持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 盾,促进事物的发展。
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 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 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我们应怎样正确 面对网络的“双 刃剑”问题?
1.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能回避
人的一生是在 不断产生矛盾和 解决矛盾中度过 的。生活本身充 满矛盾,人生就 是一个必定要经 历各种各样矛盾 的历程。
思考: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从1918年近亿人丧生的西班牙大流感,到2009年全球大流 行的甲型H1N1流感,再到2013年发现的H7N9禽流感,我们 和流感之间的“道魔之争”纠缠已久。流感带给人们恐怖 的同时,也带来了医学研究乃至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 变革。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医学界对流感认识的深入, 新的流感疫苗不断被研发出来,人们对流感的预防越来越 科学,流感病毒的变异也越来越多端。人类与流感之间的 抗争,是永远持续和存在的。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卫生事 业得以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 强,文明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日益深入人心。 思考:材料中两个相互对立和斗争的方面是什么? 他们的彼此斗争带来了什么结果?
矛盾双方依 据一定的条 件相互转化。
美国北部有个小岛,岛上有驯鹿,也有狼,狼是鹿的天 敌,狼存在,鹿就有被狼群吃掉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牧 民们为了保障鹿的成长,就开展打狼运动,把狼斩尽杀绝。 在他们看来,消灭了狼,驯鹿就会增多。灭狼之后,小岛一 度成了驯鹿的天堂。它们再也用不着竖起耳朵吃草,用不着 狂奔逃生了,头数也有所增加。但是,好景不长。第二年冬 天,天降大雪,由于驯鹿太多,牧草有限,加上驯鹿种群退 化,体质下降,一大批驯鹿冻饿而死,鹿的数量大减。从这 里,牧民们悟出一个道理,狼固然捕杀驯鹿,但是,它的作 用并非都是消极的。它起着择优汰劣、限制驯鹿数量、防止 “鹿口爆炸”、驱赶驯鹿奔跑跳跃、保持生机的作用。没办 法,牧民只得重新引狼入岛。不久,狼和驯鹿保持着相对平 衡,驯鹿又正常地发展起来。 问题:在这个故事中狼和鹿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对驯鹿的正常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大家是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的呢? 不同事物中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的不 同过程中,也有 各自不同的矛盾。
卵
蚕:卵→幼虫→蛹→蛾子
幼虫
蛹
蛾子
自然领域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地和全面 地看问题。
常言道:“水火 不容”,着了火 用水浇就行了。 你认为如何?
着
火
灭
火
讨论:该故事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只靠外部环境
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多种矛盾引起的,有 事物内部的矛盾,也有事物外部的矛盾。一个人 的成功,离不开外部条件,但仅有优良的外部条 件是远远不够的,还依赖于他自身优秀的素质和 刻苦的训练。
2.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自然界中的
B.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和 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 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 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 偃月刀。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 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想一想: 不同的内因,在 相同的外因作用下, 出现了不同性质的 结果,这说明内因 在事物的变化发展 中起到了怎样的作 用呢?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外因,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 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外因在事物 变化发展中起 到了什么作用?
>39 C ° 37-39 C °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案例分析: 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非常生动地说明 了掩盖矛盾、回避矛盾的危害。生活中有些 人总希望自己周围没有矛盾,不愿意承认矛 盾的存在,甚至是遇到矛盾绕着走。 思考:1.矛盾会因为我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吗? 2.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矛盾?
(1)积极面对矛盾:
提问:怎样用哲学观点看待科技的两面性?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能回避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由于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统一性相互联结 ,对立的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才推动了事物向 前发展。因此,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 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特征
A.矛盾的普遍性就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
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乙
提示:这里的矛盾双方是否彼此孤立、静止不变?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磁铁现象(N极与S极)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说 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 教与学 高与矮 明 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正确与错误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 后。
说 明
吃一堑,长一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也易也;不为,则易者 也难也。
A.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矛盾不会因为我们惧怕它、回避它而消 失,也不会因为我们任意夸大或缩小而改变。 B.我们必须敢于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积极地面 对它,不能害怕、回避和掩盖矛盾。
(2)用矛盾观点正确分析和解决人生道路上的矛盾 A.全面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
《士兵突击》中主人公许三多 如何看待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
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结果 放弃
矛 盾
一事无成
半途而废
挑战
成
功
被英国媒体称做“东方之星”的丁俊晖性 格内向、好强,是个外柔内刚的孩子。台球是 一项需要强抗压能力的体育运动,软弱的孩子 无法承受。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自信,让丁俊晖 具备了成为一名伟大斯诺克选手应该拥有的最 关键的因素。他从9岁起开始接触台球,浓厚 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支撑着他每天练习八个小 时。父亲带他参加了中国台球国家队,拜台球 界的顶尖高手为师,在球台上磨练技术,参加比赛获得经 验。在经济困难的时候,父亲劝说母亲卖掉房子供他继续 打球。在丁俊晖的身边,父亲负责他的练习、比赛,母亲 负责他的饮食起居,经纪人帮他对外联络、安排训练日程 及比赛时间,赞助商负责涉外公关、包装和他的学习。 1.促成丁俊晖成功的原因都有哪些? 2.只有家人、经纪人、赞助商的帮助能否带来他的成功?
(1)矛盾:哲学上指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自相矛盾
如果用你的矛去 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有利 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 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 所说的辩证矛盾。
漫画:“剪”与“不剪”
不剪: 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对立
甲乙构成一对矛盾
甲
统一
剪之: 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具体运用
小组讨论: 人无完人,分析自身的优缺点。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仲由问孔子:“听了就去干吗?” 孔子答:“不能!” 冉求问孔子:“听了就去干吗?” 孔子答:“干吧!” 华西问孔子:“为什么同一个问 题,回答不一样呢?”
孔子说: 冉求很畏缩,我要鼓励他; 仲由好勇过人,我要约束他。
思考:1.你怎样看待《成功的钥匙》? 2.你认为成功的真正钥匙应该是什么?
3.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 升个人素质。 (2)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重视外部环境对于个人成长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人生成功=自身努力+外部条件
课堂小结
人生充满矛盾
矛
事物的内部矛盾 内因
盾
事物的外部矛盾 外因 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延缓或加速事物发展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共同推动事物 的变化发展
《成功的钥匙》
一个学生说:“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不关 心我。”他把爸爸妈妈当作成功的钥匙。 一个推销员说:“我总是卖不掉东西,因为我遇见的人 都不友善。”他把别人当作了成功的钥匙。 一位员工说:“我不可能做好的,因为老板一直都不喜 欢我。”他把成功的钥匙放在了老板的口袋里。 一个丈夫说:“我成不了大事,因为我有一个唠叨的妻 子”,他把成功的钥匙交给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