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一

(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一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板书设计:
7。克隆之谜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多利”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诱人前景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指板书“克隆”,引导学生激疑提问。

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在“克隆”二字前加上怎样的词语描述,学生练说。

出示理解“奇妙的”三字,(稀奇而巧妙)不读全文,你们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奇妙)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1、默读课文,自学并划出有生字词。

毫毛例如马铃薯收获家畜饲养微生物效率诱人2、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效率(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交流理解。

3、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学生归纳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

(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5、学生讨论后归纳。

●三、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段落。

●四、作业。

指导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指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之谜》

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之谜》

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之谜》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3、掌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4、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的含义。

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投影克隆技术的进程时间对象类别技术顺序1979鲫鱼鱼类19601962爪蟾两栖类换核卵(肠上皮、肝、肾细胞核)1978黑斑蛙两栖类换核卵(红细胞核)鲤鱼、鲫鱼异种鱼类异种鱼类换核卵鼠哺乳类换核卵(胚胎细胞核)1996羊哺乳类有性繁殖克隆之谜无性繁殖(克隆)造福人类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释题: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四、默读课文,划分段落五、学习第一段《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板书――《克隆之谜》1、生齐读课题,说说中心语是什么2、之谜在这里起什么作用那么克隆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注意正音:卓、畜、薯都是翘舌音,例、率声母都是,雌、饲都是平舌音。

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2、交流:第一段(1-4):介绍克隆是什么。

第二段(5-):介绍1996年人类得到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

第三段(6-8):介绍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第四段(9-):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1、克隆到底是什么呢(第一自然段巧妙、有趣地作了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1)什么是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呢它们有什么区别(第二自然段)(下定义、比较说明的说明方法)(2)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克隆本领(第三自然段)各抒己见齐读课题讨论按要求自学课文指名读课文交流自学结果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交流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前课内容二、继续学习课文。

【K12学习】《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

【K12学习】《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11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的主要内容?查字典理解“奇妙”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例如马铃薯收获家畜饲养微生物效率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多音字:家畜效率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植物的克隆。

低等生物的克隆。

高等生物的克隆。

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A、什么叫克隆。

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

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

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奇妙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

听写生词。

师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学习段。

默读、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相互交流。

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克隆之谜:科学、伦理与未来》教案

《克隆之谜:科学、伦理与未来》教案

《克隆之谜:科学、伦理与未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发展过程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培养学生分析、讨论克隆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提高其道德素养。

3.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克隆技术的原理、应用和伦理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克隆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克隆技术相关资料3.伦理问题讨论案例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发展1.导入新课(1)展示克隆羊“多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简要介绍克隆技术的定义和背景。

2.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1)介绍细胞核移植技术。

(2)讲解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关系。

(3)分析克隆技术的关键步骤。

3.发展历程(1)介绍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2)展示我国克隆技术的研究成果。

4.课堂小结(2)回顾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课时:克隆技术的应用1.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讲解克隆技术在治疗疾病、生产药物等方面的作用。

(2)分析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前景。

2.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1)介绍克隆技术在改良品种、提高产量等方面的作用。

(2)讨论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优势与挑战。

3.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1)展示克隆技术在研究生物进化、基因编辑等方面的作用。

(2)探讨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第三课时: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1.伦理问题的提出(1)介绍克隆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伦理问题的讨论(1)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2)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伦理问题的解决方案(1)介绍国内外对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的相关规定。

(2)讨论如何平衡克隆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道德。

4.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在面对伦理问题时应有的态度。

第四课时:克隆技术的未来1.发展趋势(1)介绍克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方案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方案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方案第1篇:《克隆之谜》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

2、用**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奇妙)3、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4、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例如马铃薯收获家畜饲养微生物效率2、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效率(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3、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a、什么叫克隆。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

(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5、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

条理*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奇妙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克隆之谜》教案范文学科领域:生物、伦理、科学素养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2)掌握克隆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利与弊;(3)探讨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2)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克隆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3)运用讨论法,探讨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具备伦理道德观念,能够对克隆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2)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2.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克隆技术的发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克隆技术的起源与发展1. 导入新课:介绍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分析克隆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克隆羊“多利”的诞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克隆技术的利与弊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克隆技术发展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克隆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利与弊。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克隆技术所带来的利与弊,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分析克隆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如克隆动物、克隆植物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理解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2)关注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3)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3)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2)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播放克隆技术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克隆技术?它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要求学生标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并加以解释;(3)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四、课堂小结:2. 强调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3. 提醒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应用的短文;2. 调查身边的同学对克隆技术的看法,整理成报告;3. 阅读一篇关于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的文章,思考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克隆之谜》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克隆之谜》;(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如“克隆”、“遗传基因”等;(3)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克隆技术进行合理推断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既能带来便利,也能带来问题;(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克隆之谜》的正确朗读和理解;(2)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3)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2)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克隆动物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克隆之谜》。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概念。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探讨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梳理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其优缺点。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巩固课堂所学。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强调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克隆之谜》,巩固所学知识;2. 结合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3. 调查克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克隆动物的视频资料,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克隆之谜》的主要内容,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2)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克隆之谜》的主要内容介绍。

2. 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过程。

3.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克隆之谜》的主要内容。

(2)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过程。

(3)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1)克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4)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克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克隆技术的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克隆之谜》,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语文五下《克隆之谜》教案2

苏教版语文五下《克隆之谜》教案2

8.克隆之谜(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二)课文了解《克隆之谜》是一篇介绍克隆技术的科普说明文。

文章以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揭开了克隆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丽图景。

课文以“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作结,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呢?这是一个有着很大张驰力的问题,可以以此为统领,引导学生揣摩前面的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

奇妙之一:《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奇妙之二: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便能培育后代。

奇妙之三: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

上述“奇妙”可以看作是“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是克隆技术“浅层次的奇妙”,而下文介绍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则是克隆技术被人类“操控”后的奇妙用途。

二、生字词。

(组词)一、多音字:mú一模一样二、易错字:生殖繁衍马铃薯细菌平衡三、课文填空:1、本文是说明文。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2、第1自然段以《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在开头解释克隆的含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初步体会克隆的奇妙。

3、有性繁殖:高等动物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

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也叫克隆。

4、克隆的神奇:①很多植物都有克隆的本领;②单细胞微生物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③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④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⑤挽救一些濒危五种;⑥进行植皮手术;⑦进行器官移植。

五年级下册克隆之谜公布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下载

五年级下册克隆之谜公布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下载

五年级下册《克隆之谜》公布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下载)《克隆之谜》公布课教案1今天,支教的吴教师和教诲处的刘主任来听我的课,我执教了《克隆之谜》第一课时,大致把课堂记录如下:师:同窗们,通过《梦园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两课的学习,相信你们必然对科学充溢了好奇,对生活充溢了空想。

带着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咱们再一次走进科学的殿堂,去研讨有关克隆的话题。

(板书:7 克隆之谜)请同窗们齐读课题,(生读)读了课题以后,同窗们想提出什么疑问呢?生:什么是克隆?生:那个谜是什么样的?师:同窗们很会提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谜呢?请打开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看看哪个词最能表达谜的特点?(生自由读)生:奇异。

师:谁明白得奇异那个词?生:独特美好。

师:这谜独特美好在哪儿呢?请同窗们走进课文去寻觅答案,阅读时请记住教师的殷殷嘱咐:不动笔墨不念书,而且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课堂,张明珠同窗问“凡此各类”这句话应该如何读,告之。

)师:文章读熟了吗?生:读熟了。

(他们高喊。

)师:那教师要看看你们和生字交没交上朋友,(出示生字)谁来读?(生1读得很通畅)师:你想提示同窗们注意哪个字的读音呢?生1:我想提示同窗们不要把“饲”读成“sī”。

师:是的,咱们平常总会说“sī养”。

师:还有谁想读呢?(举起好多小手,让薛换玲来读,也很流畅。

并提示同窗们注意不要把“例”读“列”)。

师:那让咱们开一节小火车来读一读这几个生字,从哪呢?(同窗们齐刷刷举起小手)从庄须宝开始吧,(这一列有好几个拼音不是太好,庄须宝开始读了,张口就把“例”读“列”,同窗们笑了,纠正他的读音,他竟然仍是迫不和待地连读了两个“列”,同窗们高喊:“例”,我也赶紧打园场说是受了薛换玲的误导。

这下庄须宝才把那个字读准了,过了一关。

接下来几个同窗没有读错。

)师:同窗们适才读课文进程中有哪些词语让你感爱好?找出来读一读,并把明白得的意思说一说。

克隆之谜(通用13篇)

克隆之谜(通用13篇)

克隆之谜(通用13篇)克隆之谜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二、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11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的主要内容?查字典理解“奇妙”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例如马铃薯收获家畜饲养微生物效率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多音字:家畜效率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植物的克隆。

低等生物的克隆。

高等生物的克隆。

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A、什么叫克隆。

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

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

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奇妙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

听写生词。

师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学习段。

默读、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相互交流。

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神话动物植物低等生物

“多利”诞生了不起爱科学

造福人类食物畜牧生态医学学科学

诱人前景
《克隆之谜》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条理清楚,教学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的方式了解了克隆的定义和大自然中各种生物克隆的方式。

学生对奇妙的克隆现象很感兴趣,但手头的资料却不多,也没有已有的阅历参考,所以回答问题有时过于天真。

这很正常,至少我这个老师也是孤陋寡闻,对于科学这样严谨的东西也不敢随意答什么。

于是第二课时我就着重指导他们去搜集更多的概括性和分析性的资料,而不是陈述如何克隆一只牛的长篇大论。

孩子们开始在头脑里形成更多成熟的看法,对克隆诱人的前景也能以举例的方式结合课文去讨论。

原来班上部分认为克隆将会复制人、取代人,不应该发展的想法和部分坚信克隆是一项该大力发展技术的想法,在经过讨论之后有了一些转变。

事物总有利弊,就像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他也不曾想到今日人们会用它来发动战争。

一些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真正看到了作为科学的进步,克隆将造福于人类。

同时他们也谈了他们的忧虑,大家又一起探讨了书本上并没有涉及的内容,开阔了每个孩子的视野。

拓展延伸文本,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作用。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

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
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

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也可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让学生去想象,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在备课时,我总想着一个问题:克隆技术作为一个涉及到人伦关系的生物科技,从它一问世起,便备受关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人可不可以克隆。

这也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体现。

由此,我想可不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跳出文本,也来辩一辩,也许在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沉睡着的智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