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来生嫁给苏轼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课文 导读
定风波
《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遭受严

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
目 链

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
境。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 拨 栏目链接
手法,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
的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映衬也,就是利用事
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村来突出
栏 目

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学习这种手法,分析齐

已《早梅》中这种手法的运用。
探究 与点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
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
栏 目
险遭杀身之祸。但作者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
链 接
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两首词格调是豪壮的,跟失
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探究 与点

(2)烘托和映衬。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 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 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 栏
木jǐn(槿 ) 吝sè( 啬)
栏 目

呼 xiāxoi(ào(啸 萧
) )瑟
ɡ天ulāúnn((伦纶
)巾 )

xiāo(潇 )洒 lún( 轮)番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本词作于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东坡梦见亡妻,醒来颇多感慨,写下这首词。

开了悼亡词之先河,也成了悼亡词之绝唱。

上阕开始作者并未以通常的写景、写情起头之手法,而是直接进入叙事主题。

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苏妻王井病逝汴京(今开封),夫妻一生一亡正值十年。

因别离已久,茫然不知对方这些年如何渡过。

因此,“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不仅抒发了生者的深哀至痛,也为后面的相逢应不识打下了伏笔。

“不思量,自难忘〞,出句貌似平淡,却流露出夫妻间那种深挚的情分。

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入作者脑际,不去想也不会在心中抹掉。

下面点出亡妻的墓地。

“千里孤坟〞指其坟葬在眉州彭山,相距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今山东诸城)已逾千里。

即使有贴心话想倾诉,亦无法立刻赶到,岂不是“无处话凄凉〞?所以,用“十年〞和“千里〞,将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再加上夫妻间生死界限,以此来强调作者对夫妻不能相见的无限沉痛的心情。

既然如此,那么只有在梦中沟通了。

但作者并未直接继续写梦,而是先宕开一笔:“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因为十年的仕途失意,生活颠簸不定,神情疲惫不堪,再加上了年纪而容颜哀老,面貌自然变得使亡妻认不得了。

这上阕的最后一句,又将词推向感情的顶峰,那悲凉的心境催人泪下。

下阕进入昨夜的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下笔未将凄凉、伤感的气氛继续下去,而是忽地回乡,又见新婚燕尔之情景:“小轩窗,正梳妆〞。

作者清晰看到了真实美妙的画面,娇妻在窗前,桌上放些花粉胭脂,对着铜镜梳妆打扮。

紧接着笔锋一转:“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句与上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照应。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至情至性、噬心镂骨的生命体验 —重读苏轼《江城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至情至性、噬心镂骨的生命体验 —重读苏轼《江城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至情至性、噬心镂骨的生命体验——重读苏轼《江城子》至情至性、噬心镂骨的生命体验——重读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这是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

自从晋代诗人潘岳赋《悼亡诗》三首,以悼念死去的妻子以来,后人就称哀悼妻子为“悼亡”。

苏轼的这首悼亡词足可与潘岳的《悼亡诗》媲美。

题记中的乙卯年为公元1075年,正是宋神宗熙宁八年。

苏轼时年四十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县)。

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这首词可谓本色当行,语言明白如话,不假斧凿,不事藻饰,不用一个典故。

就是这样一首洗尽铅华、如出天籁的小词,九百多年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使多少人泫然涕下!究其原因,就是此词以深挚的真情取胜。

一个“情”字就是此词的诗魂。

夫妻之情可谓人生的至性至情,丧妻之痛可谓噬心镂骨之痛。

此词的成功在于诗人在短短的一首小词中,沉痛地表现了这种至性至情、噬心镂骨的生命体验。

那么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种至真至深的情呢?虽然此词用了明白如话的语言、白描的叙述方式,这是为表现真情所必需;但是却摈弃了线性平面的抒情方式,而采取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抒情方式,表现为抒情方式的丰富性。

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十年生死,幽明相隔,思妻之情,难以排遣,“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

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由于苏轼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距密州数千里,所以诗人无法去妻子坟前倾诉凄凉。

如果说“十年生死”是时间的隔绝,那么“千里孤坟”则是空间的阻断。

时空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

六七八三句抒情角度为之一转,由抒情主体转为抒情客体。

诗人设想,纵然妻子生还重逢,一定不会认出自己了。

十年来奔波劳碌,使自己满面尘土,两鬓如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2.5《苏轼词两首》课件(共6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2.5《苏轼词两首》课件(共61页)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背景回放] (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苏轼已近 50 岁, 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此时,苏轼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 就,尤其政治上的挫折,更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由于内心 十分苦闷,苏轼便经常游于江湖之间,其间他写出了一些著名的散文、诗词,如 《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由于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的流露,情调显得低沉。但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 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四、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 (2)樯橹灰.飞烟.灭( (3)已而遂晴.( (4)竹杖芒鞋轻胜马.(
) )
) )
五、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生活作风不好,轻浮放荡。 (2)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从来,一向。
猛将必发.于卒伍
故.垒西边
(2)故既 三 已克 日 而, 断 遂公 五 晴问 匹 ,其 , 故.大 故 作.人 此 故 .嫌迟
君安与项伯有故.
何妨吟啸且.徐行 (3)且不出,火且.尽
存者且.偷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 (4)向秋 向.天 吾漠 不漠 为向 斯.昏 役黑 回车叱牛牵向.北
四、(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 像烟一样(3)形容 词作动词,天放晴 (4)名词作动词,骑马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欧阳修、苏东坡与扬州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欧阳修、苏东坡与扬州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欧阳修、苏东坡与扬州
宋代的扬州,饱受战火的侵扰,经济社会事业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不过在北宋时期,由于一些文化名人先后到扬州担任太守,他们的到来为扬州城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

今天的城市故事,我们就给您说说文章太守欧阳修和他的学生苏东坡与扬州的故事。

北宋庆历二年,欧阳修在任谏官时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为滁州太守,随后来到扬州担任知府,他在任内兴利去弊,体恤民情,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在任期间,欧阳修选蜀冈中峰大明寺西侧修建了平山堂,站在堂前,每逢天晴云净,不但江南的群山可以看到,并且诸山都好似压缩了高度,一起向蜀冈拱手作揖,正所谓“远山来与此堂平”。

公务之余,欧阳修常邀请一帮文人雅士,在这里饮酒赋诗,击鼓传花,互相唱和。

由于时局动荡,欧阳修在扬州仅仅呆了一年,就辗转去了安徽颖州。

北宋元佑七年,欧阳修的学生苏轼也来到扬州担任太守,当时欧阳修已经去世了20年,为纪念老师,他在平山堂后面修建了谷林堂,并填词《西江月》一首,缅怀恩师。

词中的“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脍炙人口,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在政治上,苏东坡也沿袭了老师宽简政治的作风。

南宋末年,元兵占据平山堂,名将李庭芝赶走元兵,加筑城垣,将平山堂包入了城内,使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欣赏到这座古风流溢的风景名胜。

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苏东坡《水龙吟》解译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苏东坡《水龙吟》解译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苏东坡《水龙吟》解译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人们说她是花,她终究不是花;
也没有人怜惜,任随她飘落。

她依傍着道路,抛别了故家。

人们说她无情,细细思量,
情思绵长的不正是她!
那轻盈的身姿回旋转侧,
宛如美人愁断的寸寸柔肠,
又如困倦的娇眼欲开还闭。

她的梦魂,随风万里,
苦苦寻觅梦中的情郎,
却无端又被,莺啼惊醒。

我原本不恨杨花飞尽,
只恨西园落红满地,
愁苦花事就此消歇。

清晨,宿雨初停,
只见满池细碎的浮萍,
哪里还有杨花的踪迹?
我不禁暗暗疑心。

哎!春色原只剩三分了,
二分昨夜已零落尘土,
一分如今又跟随流水。

怎不让人怅然若失!
我寻寻觅觅、细细察量,
忽然间开始明白了,
那飞坠的哪里是杨花,
漂浮的又哪里是浮萍!
一夜宿雨,飞絮化成萍,
那千点万点,
全都是离人的眼泪啊!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生嫁给苏轼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样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中,文人有如宇宙的尘埃,你明明知道他们是存在的,可你想捕捉他们时,他们却又从你的身边倏忽而逝。

只有才子,才能倾一生之能量在浩瀚历史中燃烧瞬间,留下一道耀眼的星光;而大才子是可以比恒星的,始终光照天宇,明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然而,在这些才子乃至大才子中,人品、才气堪与苏轼比肩者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都说女人最容易被文字所打动,五千年来,真正用文字打动我心弦的惟有苏轼一人而已。

才子佳人的婚姻,历来是婚姻的至高境界,那么,我要认真地,虔诚地,刻苦地……修炼今生,也许上帝受了感动,可怜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转世投胎为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满足我千年等一回的愿望——嫁给苏轼。

虽然他曾经有过三任妻子(姬妾尚不算在内),虽然他的妻子的寿命都不长,然而,我仍然愿意把生命浓缩成一束烛光,辉映在他的指间心上。

哪怕只有十一年(他的女人总是跟十一这个数字紧密相关)。

哪怕为此,历尽千年的情劫。

纵览古今,如苏轼般真性情者实乃凤毛麟角,这一点,从他对待妻子的情谊上可见一斑。

第一任妻子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

三万株啊,要种多长时间,点点滴滴的泥水中,包含了多少情和爱!他是把自己那一缕相思化成了三万株万古常青的松树,经寒历暑,沐雨栉风,岁岁年年,生生世世,守侯在爱妻身旁。

又是十年后,苏轼为王弗写下了那首令所有读懂了的人摧心扼腕、痛断肝肠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生时十年相伴,死后十年相思,王弗何幸,得如此优秀的男人“不思量,自难忘”,“年年肠断”!作为女人,得其中一个十年就已足矣,二十年乃至一生的魂牵梦绕,王弗地下有灵,也该笑得如鲜花般灿烂吧。

何况此时的苏轼已于六年前娶了小苏轼十一岁的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了。

苏轼并没有因有了新欢就忘了旧情。

再说王闰之。

作为进士之女,嫁一个年轻貌美前途无量的书生应该不成问题;作为王弗的堂妹,她是应该了解甚至见过苏轼这个姐夫的。

能以十一岁的年龄差距去做填房,除了崇拜和敬佩,大概就是感动于苏轼对妻子的深情厚谊了。

不幸的是,二十五年后,王闰之又病逝了。

这个陪着她宦海浮沉在黄州惠州儋州的穷达多变中绝无怨尤的贤德妻子、视前妻子如己出的贤德母亲的去世,使苏轼的情感再受重创。

苏轼曾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王闰之死后百日,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并终于在十一年后由苏辙将停放在京西一座寺庙里的灵柩与苏轼埋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誓言。

除了这两个妻子外,还有一个由侍妾扶正的王朝云。

这个十二岁进门的丫头,几十年来侍奉在苏轼左右,在他最得意时,也在他最倒霉时。

特别是在苏轼最后的海南流放的岁月里,在那些侍妾“树倒猢狲散”的时候,朝云的生死相依,更应该源于刻骨铭心的敬爱,这个比朝云大二十六岁的“白须消散”的“病翁”,能打动朝云的除了才气,应该就是深情了。

朝云没有看错,三个妻子中,苏轼给朝云写的诗词最多,苏轼称之为“天女维摩”,以知己看待。

大概是上天也嫉妒苏轼如此得女人的爱恋吧,三十三岁的朝云在扶正了十一年后又病逝,苏轼将她埋在惠州城西的丰湖边上,俯瞰二人一起开辟的放生池,一湖净水,有如朝云的一片丹心,竟然令苏轼不忍重游。

朝云死后,苏轼就一直鳏居,再未婚娶。

他给朝云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每逢暮雨倍思卿”,在苏轼此后的日子里有多少夜雨孤灯,朝云就这样款款地走在暮年苏轼的深情里,直到永远。

苏轼的所有真情都是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的,不像屈原,对美人空怀一腔爱恋,无一落到具体人身上,还得让后人来来去去地猜。

(我一想到把个又老又丑的楚怀王比成美人,就怀疑屈原的审美水平。

)每一想到苏轼对这三个女人的情和爱,我眼里心上总是有些潮湿,思绪软软地蔓延开来,弥漫成一片旷古的遐思遐思中我又想到了苏辙。

苏轼的真性情还彰显于对弟弟苏辙的兄弟之情上。

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的小序上,写明了是“怀子由”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无眠的思念,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关切之祷告,无不流溢着手足深情,在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苏轼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别诗,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自海南返乡途中,苏轼病重,念念不忘的是:归来之后始终不见子由。

兄弟情深,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复何求?这样一个重情重谊的男人,这样一个兄长和丈夫,普天之下,能有几人?怎不令无情的“豪杰”仰倒,怎不令游戏爱情的男人汗颜!应该说柳永和杜牧都是很有女人缘的,可到头来,不也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既是青楼,又是薄幸,更没见史书有过他们对妻子耿耿相思的记载。

所以,千年的搜寻中,我要嫁给苏轼,嫁给一个有情有意的兄长,嫁给一个全心全意爱妻子的男人。

苏轼的率真也可以理解为正直。

在新旧两党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拼杀得如火如荼时,苏轼没有为了一己之私随风而倒,王安石的新法中有推行榷盐——食盐官卖的法规,盐价高得百姓买不起:“岂是闻《韶》不知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基于对芸芸众生的关爱,苏轼不完全赞成这个新法;当司马光要全部废除新法时,他又坚持说新法中有利于国富民强的部分,应有所保留,官场中挣扎了大半辈子了的苏轼,始终没有学会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并且一有不快意的事,便“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此等坦荡胸怀,玻璃人生,才可以说是真正读过圣贤书的文人,才可谓书生本色。

难怪他入狱后,无论政见上相容还是相悖者,都多方营救(这其中包括王安石和司马光),不是人格魅力,何能如此?一个征服了同性的男人,才是男人中的帝王,嫁给这样的男人,你就是王后,走到哪里,你都可以把骄傲写在脸上,把胸脯挺得高高,把腰枝扭得乱颤,把脚步走得铿锵;走到哪里,你都可以笑得日月生辉,山河添色。

这样的男人,谁不想嫁呢?嫁给他,我不会像王弗,在他因诗获醉时,痛烧他的诗稿,我会做朝云,为他收拾行囊,伴他一路远行。

从才子的角度上看,李白无疑是大才子。

但李白有点冷血。

遍寻李白的文字,很少有涉及情谊的,更不要说男女情爱。

李白是不屑于谈情说爱的。

李白与杜甫曾有二十多天的同游蒙山,两人曾“醉眠秋共被,携手月同行”,这令杜甫铭刻于心,时时思念,直接寄赠、思念李白的诗,就有十首,《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诗,写满了梦中的长相忆,而李白似乎只是在当时分别时留下了两首后,再也没有了后来。

李白最爱的是他的酒,其次是他的游山玩水,再其次是他的牢骚。

苏轼也爱酒,还爱喝醉,醉了便与朋友在“杯盘狼藉”后“相与枕籍乎舟中”大睡到天亮,真是如一张白云般洁净的心,他从不怕什么酒后失态,更不介意别人是否嘲笑,喝得酣畅,醉得坦然;他醉后也赋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赋完后便倒头大睡。

有人持此词以告太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不是顺江脱逃了吗?害得有监视他行止职责的黄州太守慌忙寻找,坡翁却在床上鼾声如雷。

一个如此悠然于心、忘怀于外的苏轼是以把杯为乐的,他是崇尚“诗酒趁年华”的。

他“把酒问青天”,他“酒酣肝胆尚开张”,他“一樽还酹江月”,即使没有酒,“空杯亦常持”,他极少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愤懑,有的是“得之心寓之酒”的乐趣和对人生的透彻体悟。

可以说,喝酒的态度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狡猾的人总是推脱,推脱不了就耍赖——不是偷着倒掉,就是以水代酒;奸诈的人常常后发制人,看别人喝醉而幸灾乐祸。

我倒不是说每饮辄醉的人就是好人,但很本色地喝酒的人,必然是坦诚率真的可爱之人。

苏轼把他自己平摊在天宇之下,扒开自己的胸膛晾晒他如婴儿般的赤胆忠心,千百年来,令人不忍伸手去捧。

如此坦诚率真的人,总是可爱和可信任的,朋友信任,妻子更信任。

一个与妻子“长相知,不相疑”的丈夫,古往今来,都是女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都说女人是为爱活着的,这话我深信不疑,我可以没有华冠丽服,没有香车别墅,但不能没有让我敬佩让我欣赏让我深信的人来释放我满腔的柔情,不能没有我的爱!我想嫁给苏轼的理由当然还包括他的潇洒和旷达。

苏轼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人。

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

贬黄州、没有官奉、只好开荒于团练营的东坡以糊口时,还自称“东坡居士”,大有“审容膝之易安”的乐趣。

一次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独东坡仗藜徐步,引以为乐:“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谁能作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此的举重若轻,大无大有,哪个能行?我知道,屈原做不到,李白也做不到。

屈原耿耿于“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仿佛自己是泰山极顶上最高的一棵松树,整个一个孤标傲世,终于成为一个“风必摧之”的林中秀木也就不奇怪了。

李白只会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样走投无路的时刻“拔剑四顾心茫然”,在奉诏入京,授待诏翰林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几乎是得意忘形;还假惺惺地说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侍奉的倒不是权贵,是皇上,是皇妃!苏轼不是,在几度浮沉的宦海中,他顶多感叹“人生如梦”,便去“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去了,连个牢骚也没有。

即使在病中,也是一片笑容:“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消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看,这不是个捂嘴窃笑的老顽童嘛!“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真好像海德格尔是看见苏轼的人生,才触发的诗情。

苏轼的性情真是太能诱惑女人了,能诱惑女人的还有他的才气。

散文上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比肩;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为豪放派鼻祖,千百年来堪与伯仲的只有辛弃疾;书法是“苏、黄、米、蔡”的“宋四家”之一;绘画以墨竹开南画派文人画之先河;能监修工程——苏堤;能烹饪出“东坡肉”、“东坡汤”等一系列食品;能采药配药、给百姓治病……我甚至找不出作为那个时代的人的苏轼,还有什么是不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