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二首练习卷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词语解释
1、聊:姑且
2、擎:举着。
这里是说胳膊上架着
3、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4、尚:更
5、霜:白
6、会:会当,将要
7、天狼:这里隐指西夏8、黄:黄犬
9、苍:苍鹰
二、主旨:
作者在密州作地方长官出猎的历史典故委婉的抒发了作者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为国效力边疆,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三、文学常识
宋朝苏轼
四、内容理解
1、(苏轼)作者自己孙权用来指作者自己
2、出城打猎渴望报效国家
3、西夏
4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
5、“魏尚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6、“倾城”。
2020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 5 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代敬慕,让后代仰募,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德,亦将永久后代。
你用豪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活路程中的崎岖劫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你用激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豪梦” 。
美诗酒文章,峨眉山前高山仰止;书字体画辞赋,赤壁矶下景行行止。
赏美文喜爱苏东坡 ( 节选 )方方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看重史的文人数以万计,被后代分外喜爱的诗人亦数不胜数。
但常常诗文作得好的,人其实不行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可是尔尔。
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满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百里挑一。
所以,我总感觉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掉李白以外的其余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照下显得相形见拙。
喜爱苏东坡自然最初是由他的诗文开始。
关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感觉有过。
在中国,如若游览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提到苏东坡,忧如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
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存心味的是苏东坡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 ;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烂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余便都“余词尽废” 。
不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不论他自品孤单,或自作潇洒,不论他心情痛快,或心情愁闷,总而言之,凡是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
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天读之不愿松手,其妻难以忍耐,章便为苏而休了妻。
一个人的才干到了这类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钦佩敬慕,再无言以对。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代崇拜和独爱,除了他的才干出众,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风趣、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感情的本性。
《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同步一、基础知识(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淘.尽(táo)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D 【解析】A项,“纶”应读guān;B项,“芒”应读máng;C项,“累”应读lěi。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风流人物淘:冲刷B.樯橹灰飞烟.灭烟:像烟一样C.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D 【解析】任:任由,听任,任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B.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樯.橹灰飞烟灭樯:一种摇船的桨。
D 【解析】樯:挂帆的桅杆。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D 【解析】A项中“尊”通“樽”;B项中“被”通“披”,穿上;C“华”通“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
..萧瑟处。
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拍岸。
..。
D.惊涛A 【解析】古义:刚才。
今义:一向,从来。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D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一、课内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苏轼的词和苏辙的散文(节选),完成(1)—(2)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1)苏轼苏辙兄弟都与张偓佺(即张怀民,字梦得)是朋友,以上两篇作品是他们同写黄州快哉亭的姊妹篇,都表现了人物共同的精神世界。
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
(2)从虚实手法角度简要分析苏轼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写景特点。
参考答案:(1)从苏轼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句和苏辙文“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将何适而非快”等句可知张偓佺(怀民)的精神世界:不管身处何等境遇,只要心中坦然,胸中有浩然正气(气节、节操),泰然处之,不求名利,到哪里都能无限快乐。
(2)卷帘远望所见美景,都是以快哉亭为立足点所见,从正面直接描写,属于实写。
“长记”以下五句是以回忆平山堂之胜景来类比快哉亭美景,是侧面烘托快哉亭,属于虚写。
虚实结合,使诗歌描写手法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也拓展了诗歌思维空间,丰富了内容。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时间:3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解析:选A。
A项是豪放派,其余三项均为婉约派。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析:选B。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拍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学完高中语文课文《苏轼词两首》后,及时地做好课后练习十分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课后练习。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1.根据要求背诵默写课文中的相关诗句:(1)描写“江山如画”的诗句是。
描写赤壁之战中周喻形象的诗句是。
(2)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旨趣相同的诗句是,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是。
(3)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
”东坡为之叹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时多少豪杰。
(2)遥想公瑾当年。
(3)樯橹灰飞烟灭。
(4)一尊还酹江月。
(5)料峭春风吹酒醒。
(6)回首向来萧瑟处。
答:3.说说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正确1/ 5的项是( )(1)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当年周瑜在赤壁兵败曹操的历史故事,广为人民传颂,为下片描写周瑜埋下伏笔。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四个字是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概括,一个“画”字强化了豪杰人物活动的背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同时也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意。
)(3)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作者正值从沙湖买田归来,脑子里装的全是购置家业一事,所以对外界天候的变化竟然全无察觉。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表现了他无所谓的态度,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即不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诗人开篇即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表明他对骤然而至的风雨所抱的态度。
)4.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项是( )(1)怒潮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个诗句描写了钱塘江水势汹猛,江面辽阔。
)(2)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这个句子诗人采用了借代和对比的描写方法。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淘.汰(táo)故垒.(lěi)羽扇纶.巾(lún) 一蓑.烟雨(suō)B.樯.橹(qiánɡ) 料峭.(qiào)雄姿英发.(fā) 卷.土重来(juǎn)C.酒樽.(zūn) 萧瑟.(sè)还酹.江月(lèi) 安步当.车(dānɡ)D.狼狈.(bèi) 吟啸.(xiào)引吭.高歌(kànɡ) 自怨自艾.(ài)【解析】A项,“纶”应读ɡuān;C项,“当”应读dànɡ;D项,“吭”应读hánɡ,“艾”应读yì。
【答案】 B2.结合句意,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答案】 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解析】“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B项,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等;C项,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
【答案】 D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⑦【解析】要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句子顺序。
高一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检测题(附答案详解)
苏轼词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惊涛.拍岸/文韬.武略B.歼.灭/纤.维樯.橹/蔷.薇吟啸.徐行/风雨萧.瑟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羽扇纶.巾/冠.冕堂皇D.蓑.衣/绳索.阻挠./妖娆.竹杖.芒鞋/重峦叠嶂.思路解析:A项,lěi/léi,jǐn,tāo。
B项,jiān/xiān,qiáng,xiào/xiāo。
C项,bèi,qiào,guān。
D 项,suō/suǒ,náo/ráo,zhàng。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
思路解析:D项,任:听任、任凭。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借代修辞手法的使用。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看,只有A项加点的词是比喻,其余都是借代。
答案:A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016·江苏高考)(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苏轼在《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周瑜“。
,,”。
(4)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自己坦然面对人生的沉浮变换、喜乐哀愁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名词,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动词,任凭) 恐不任我意(动词,听任) (3)任 简能而任之(动词,使用) 王甚任之(动词,相信)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副词,回头) (4)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动词,退回)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回)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何妨吟啸且徐行(连词,表并列)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连词,表递进) (5)且 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活用
(1)大江东.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已而遂晴.(“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Leabharlan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 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他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被 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 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在众多的人物中,为什么单 单追慕周瑜?
写周瑜的角度 追慕周瑜的原因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小乔”句写婚姻,年少英俊,奋发有为。②“羽扇”句 写服饰,风度闲雅,从容不迫。③“谈笑”句写神态,胸有成竹,指挥若 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人生得意,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人生如梦”的感慨。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答案
课后作业(五)苏轼词两首练习1 基础巩固1.[解析] A 项,“浪涛尽”应为“浪淘尽” ;B 项,“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D 项,“无情”应为“无晴”。
[答案] C2.[解析] B 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 项,应是微冷;D 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 A3.[解析] A 项,分别为形容词,旧的;名词,原因。
B 项,均为名词,道路;C 项,均为动词,好像;D 项,均为副词,任凭。
[答案] A4.[解析]例句和B 项都是连词,一面⋯⋯一面。
A 项,为副词,尚且,还;C 项,为副词,将,将近;D 项,为副词,将要。
[答案] B5.[解析] B 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答案] B6.[解析] D 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
“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答案] D7.[解析] C 项,“要尽情享受人生”错误,词人的意思是: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答案] C8.[解析]李煜是南唐后主,应属婉约词人。
[答案] D9.[解析]词中没有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答案] C10.[答案]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是借古事以抒怀。
下片由“遥想”领起,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难就。
在对比中表达了词人的郁愤和感慨。
11.[解析] D 项,“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理解不正确。
词句表现了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答案] D12.[答案]词人之所以独爱这两句,在于它反映了带有词人独特个性的心理过程:词人沐浴着雨后的清新的风光,虽略感凉意,但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却已云消雨霁,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经过阵风骤雨,依然轻松平静,自然如此,人生之旅亦然。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教案资料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
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
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
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
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
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踞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衡少善属文
3.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故选C。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A.周瑜 刘裕 张翰 辛弃疾 刘备
B.诸葛亮 刘裕 张翰 桓温 刘备
C.周瑜 刘备 张翰 桓温 刘裕
D.周瑜 刘裕 张翰 桓温 刘备
苏轼宋词两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苏轼宋词两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8.请将乙词中划线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
9.甲乙两词分别是苏轼豪放和婉约风格的代表作,试析两词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4分)
8.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杏树上已经长出了小小的青涩的果实。
有燕子轻捷地掠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2分)
9.甲词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保卫边境平安,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思想。
(2分)乙词通过对残红褪尽的暮春风光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惋惜、身世浮沉的悲叹和无可奈何。
(“情”的内涵是丰富的,答到惜春迟暮之情,感怀身世之情,思乡之情,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都可给分)(2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苏轼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
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项,“词的开篇,直奔历史”不当,词的开篇写的是眼前景。
2.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但“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故垒(lěi)还酹(lèi)樯橹(qiánɡ)B.萧瑟(sè) 料峭(qiào)蓑衣(suō)C.纶巾(lún) 狼狈(bèi)沧桑(cānɡ)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若属皆且为所虏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D.惊涛拍岸二、语言表达7.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语序,使前后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
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8.请从陶渊明、苏轼、鲁迅、巴金中任选两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与画线语句构成排比。
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找到真谛。
瞿秋白,一个文弱的书生,放下了成名成家的荣耀,拾起了革命的重担,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二苏轼词两首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6
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文后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
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
词人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是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
二是靖康之难以后,诗人流落在江南,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2.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词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的物景有什么特点?和哪首唐诗的意境极相似?4.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⑦
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8.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古代诗词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请把没有颠倒的一项选出来”。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背诵诗词,熟记诗词中的典故,了解如何用典,以达到学会化用诗句,化用典故的目。本题中①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②句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逗冠⑥句均出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5.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判断文言文通假字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项,“尊”通“樽”;B项,“被”通“披”,穿上;C项,“华”通“花”。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A.周瑜 刘裕 张翰 辛弃疾 刘备
B.诸葛亮 刘裕 张翰 桓温 刘备
C.周瑜 刘备 张翰 桓温 刘裕
D.周瑜 刘裕 张翰 桓温 刘备
9.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故选C。
4.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含义能力。题干要求“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并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句,风流:有文采有功绩。②句,风流:繁华的景象。③句中,故:旧。④句,故:旧,指琵琶女年纪大。故选C。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古诗中的用典用典,也叫“用事”, 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 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 富、含蓄、深刻。 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即用事和 引用前人诗句。 一、用事用典。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 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 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9.C
【解析】试题分析:谨——瑾。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B
【解析】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11.(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豪杰”“晦朔”“蟪蛄”这几个字的写法。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
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
B.悟言一室之内 长乐王回深父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一尊还酹江月 信义安所见乎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北冥有鱼 幼稚盈室 小知不及大知
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③休说生字音辨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项,“纶巾(lún)”应读“guān”;B项,“芒鞋(wáng)”应读“máng”;C项,“连累(lèi)”应读“lěi”。故选D。
7.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的通假字有“内”“要”;B项的通假字有“悟”“父”“受”;C项的通假字“尊”;D项的通假字“知”。
二、现代文阅读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将江山之胜 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与“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琵琶行》中两句“,”是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与腼腆。
三、语言表达
12.(题文)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错别字)。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如B项的通假字有“悟”“父”“受”。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 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考生可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第一处,前面说“太富诗人气质”,此处说“禁不住”,应是说苏轼控制不住内心的想法,有感触就要抒发出来,“有感便发”和“不平则鸣”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①;第二处,是说苏轼的影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由“一时”到“百世”,程度深入,故选④;第三处,此处是相对于“诗名”而言他的遭遇,要注意前面的主语是“他的五尺之躯”,故应用被动句,选⑥;第四处,是说无论哪种情况,苏轼都不受欢迎,“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程度加深,故选⑧。
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
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
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
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踞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衡少善属文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词句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指自古而来,“千古风流人物”指“自古而来的杰出历史名人”。B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意思是“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惊涛”指狂浪巨涛。D项,“回首向来萧瑟处”,意思是“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向来”指先前,原来。
12.④①⑥②③⑤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结合⑥中的词句内容分析可知,词人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④为首句。结合“分别”“不约而同”分析,②在⑥后面。结合“长江奔流”“流动”等内容分析,③在②后面,综合顺序为④①⑥②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