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练习答案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练习答案

《苏轼词两首》第一部分课内知识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故垒(lěi) 吟啸(xiào) 衰落(shuāi)怀瑾握瑜(yú)涤纶(lún) 谪居(zhé) 羽扇纶巾(guān)C.间隔(jiàn) 蓑衣(suō)应和(hè)狼狈为奸(bèi)D.萧瑟(sè) 刹那(chà) 书卷(juàn) 料峭春风(qiào)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流:放荡不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D.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4.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汹涌澎湃)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不久,过一会儿5.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任:担负(任凭)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乘:趁着。

樯橹灰飞烟灭樯:一种摇船的桨(桅杆)D.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7.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A.回首向来萧瑟处 B.千古风流人物 C.便纵有千种风情(A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语文:2.5《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4)

语文:2.5《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4)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苏东坡有一次问一位善歌的人:“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个譬喻鲜明地表明了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

请你以这首词的上阕为例,谈谈作者是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表现豪放特征的。

提示:注意首先看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抒发了哪些情感,从这些具体内容来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词从滚滚东去的长江起笔,把大江的汹涌奔腾和历史人物的气概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背景,体现了诗人站立江边凭吊古迹时激荡起伏的心情,气魄极大。

“浪”“乱石”“惊涛”“雪”等雄奇壮阔的景物,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2.这首词豪气冲天,但最后却陡然一转,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似乎有点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因而不能单纯地理解。

参考答案:壮丽的江山和英雄人物,激起作者豪迈奋发的感情。

不过想起自己的人生毫无建树,前途渺茫,作者因而自叹人生如梦。

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提示:A项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的作品,B、C、D三项从词的风格上看,都是婉约派的词作,它们分别是晏殊、柳永、李清照的作品。

答案:A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几句写周瑜为什么却提到小乔?提示:读诗词要结合诗词的背景来理解词句的微言大义。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一、课内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苏轼的词和苏辙的散文(节选),完成(1)—(2)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1)苏轼苏辙兄弟都与张偓佺(即张怀民,字梦得)是朋友,以上两篇作品是他们同写黄州快哉亭的姊妹篇,都表现了人物共同的精神世界。

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

(2)从虚实手法角度简要分析苏轼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写景特点。

参考答案:(1)从苏轼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句和苏辙文“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将何适而非快”等句可知张偓佺(怀民)的精神世界:不管身处何等境遇,只要心中坦然,胸中有浩然正气(气节、节操),泰然处之,不求名利,到哪里都能无限快乐。

(2)卷帘远望所见美景,都是以快哉亭为立足点所见,从正面直接描写,属于实写。

“长记”以下五句是以回忆平山堂之胜景来类比快哉亭美景,是侧面烘托快哉亭,属于虚写。

虚实结合,使诗歌描写手法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也拓展了诗歌思维空间,丰富了内容。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时间:3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解析:选A。

A项是豪放派,其余三项均为婉约派。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析:选B。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拍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苏轼词两首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借代)【答案】B4.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答案】C5.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不久,过一会儿【答案】B6.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答案】D7.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千堆雪(duī)萧瑟(sè)已而遂晴(suí)B.周公瑾(jǐn)何妨(fǎng)一蓑烟雨(suō)C.生华发(fā)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D.酹江月(lèi)樯橹(qiáng)料峭春风(qiào)【答案】D8.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

——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

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学完高中语文课文《苏轼词两首》后,及时地做好课后练习十分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课后练习。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1.根据要求背诵默写课文中的相关诗句:(1)描写“江山如画”的诗句是。

描写赤壁之战中周喻形象的诗句是。

(2)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旨趣相同的诗句是,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是。

(3)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

”东坡为之叹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时多少豪杰。

(2)遥想公瑾当年。

(3)樯橹灰飞烟灭。

(4)一尊还酹江月。

(5)料峭春风吹酒醒。

(6)回首向来萧瑟处。

答:3.说说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正确1/ 5的项是( )(1)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当年周瑜在赤壁兵败曹操的历史故事,广为人民传颂,为下片描写周瑜埋下伏笔。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四个字是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概括,一个“画”字强化了豪杰人物活动的背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同时也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意。

)(3)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作者正值从沙湖买田归来,脑子里装的全是购置家业一事,所以对外界天候的变化竟然全无察觉。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表现了他无所谓的态度,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即不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诗人开篇即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表明他对骤然而至的风雨所抱的态度。

)4.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项是( )(1)怒潮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个诗句描写了钱塘江水势汹猛,江面辽阔。

)(2)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这个句子诗人采用了借代和对比的描写方法。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6《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新人教必修4)

2.6《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新人教必修4)

3.下面的诗句是从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韵》中摘录的 .请举例说明杜甫的评价确实精当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习题精选②正襟危坐(只要含给定的字就可以)②2.羁:3.斑:①② 5.潦:6.唾:①“古典诗歌”和“古诗”这两个名词可以相互通用吗?为什么?二、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交往1. 读李白《戏赠杜甫》,说说对后两句的理解.写岀杜甫自道作诗辛苦的两句诗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2. 抄录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描绘李白风采的诗句并背诵词语积累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脚著( )谢公屐 扇纶()巾 一尊还酹( )江月 ( )清沙白鸟飞回 二、 用下列各字组成词语(一个双音词呕哑嘲哳(红藕香残玉簟( )秋 渚一个成语)[例]襟:①襟怀 1.羸:① ①②4.仲:① ①②文学文化常识引例(李白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白居易的诗语言浅近意境明晰,但《花非花》一首却颇有“朦胧”的味道,耐人玩味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语言运用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引号内应填写诗句)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的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才够美,最好整座城.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5”,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松树本身不够美,加上月光就美极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怕味道全没了吧.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九龄画的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阅读赏析一、梦游天姥吟留别1.辨析每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①烟涛微茫信难求()低眉信手续续弹②迷花倚石忽已暝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段写梦游仙境,瑰丽奇幻,但偏以“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收束,这是不是破坏了 浪漫的意境?请谈谈你的看法4. 一般来说除叠字外,一句诗中用字不宜雷同,下面两句诗词却不然.请对此略作解说李淑一》)② 云霞明灭或可睹( 脱身以逃()③ 忽魂悸以魄动 ( ()④ 须行 即骑访名山( ()2.评点诗句中加点的字的艺术效果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今高爵显位一旦抵罪 或既替余以蕙纕兮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①天姥连天向天横 ②我失骄杨君失柳 (毛泽东《蝶恋花•答、琵琶行(并序)1.白居易在《序》中写道:“予岀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6 (回答时,应恰当引用《琵琶行》中的诗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这首诗在内容安排与表现手法上的特点三、近体诗八首1.王维《山居秋暝》首联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可颈联又见浣女渔舟.对“空山”如何理解?(建议读王维绝句《鹿柴》,以助解惑)2.说说李白的《越中揽古》与《苏台揽古》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揽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揽古》3.从形式上看,杜甫的《登高》与通常的“七律”有什么不同吗?概括《登高》各联的内容.4.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咏物诗”吗?谈谈你的看法5.《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同期诗作,却风格迥异.说说原因,并分别评析两首诗中的名句.风格迥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楼船雪月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词七首1.针对《雨霖铃》上片与下片内容安排的特点,写一段话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姜夔的《扬州慢》都有对“故事"的缅怀,但在选材、格调、主旨诸方面大有区别.请逐一比较并加以概括3.秦观的《鹊桥仙》词面上似无仙踪人迹,细读罢,织女牛郎呼之欲岀.请结合词句解释这一特点4.李清照的《一剪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课外练笔题目:读唐宋诗词,览神州风光。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答案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答案

课后作业(五)苏轼词两首练习1 基础巩固1.[解析] A 项,“浪涛尽”应为“浪淘尽” ;B 项,“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D 项,“无情”应为“无晴”。

[答案] C2.[解析] B 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 项,应是微冷;D 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 A3.[解析] A 项,分别为形容词,旧的;名词,原因。

B 项,均为名词,道路;C 项,均为动词,好像;D 项,均为副词,任凭。

[答案] A4.[解析]例句和B 项都是连词,一面⋯⋯一面。

A 项,为副词,尚且,还;C 项,为副词,将,将近;D 项,为副词,将要。

[答案] B5.[解析] B 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答案] B6.[解析] D 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

“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答案] D7.[解析] C 项,“要尽情享受人生”错误,词人的意思是: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答案] C8.[解析]李煜是南唐后主,应属婉约词人。

[答案] D9.[解析]词中没有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答案] C10.[答案]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是借古事以抒怀。

下片由“遥想”领起,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难就。

在对比中表达了词人的郁愤和感慨。

11.[解析] D 项,“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理解不正确。

词句表现了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答案] D12.[答案]词人之所以独爱这两句,在于它反映了带有词人独特个性的心理过程:词人沐浴着雨后的清新的风光,虽略感凉意,但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却已云消雨霁,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经过阵风骤雨,依然轻松平静,自然如此,人生之旅亦然。

人教版必修四2单元《柳永词二首》《苏轼词两首》同步基础训练(包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四2单元《柳永词二首》《苏轼词两首》同步基础训练(包含答案)

《柳永词二首》《苏轼词两首》同步基础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参.差(cēn)堤.沙(dī)天堑.(zàn)珠玑.(jī)B.罗绮.(qǐ)豪奢.(shē)叠巘.(yǎn)羌.管(qiāng)C.钓叟.(sǒu)千骑.(jì)骤.雨(zhòu)都.会(doū)D.凝噎.(yē)暮霭.(ǎi)那堪.(kān)寒蜩.(chóu)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故垒料陗浪淘尽一蓑烟雨任平生B.吟萧萧瑟何仿也无风雨也无晴C.赤壁芒鞋纶巾一樽还酌江月D.公瑾狼狈雄姿樯橹灰飞烟灭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C.同行皆狼狈..狼狈:形容处境困窘、难堪。

D.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美好优越B.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C.此去经年..经年:年复一年D.便纵有千种风情..风情:风流情怀5.对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C.今宵/酒醒/何处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6.下列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标题。

B.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C.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D.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7.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教案资料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教案资料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
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
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
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
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
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踞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衡少善属文
3.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故选C。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A.周瑜 刘裕 张翰 辛弃疾 刘备
B.诸葛亮 刘裕 张翰 桓温 刘备
C.周瑜 刘备 张翰 桓温 刘裕
D.周瑜 刘裕 张翰 桓温 刘备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苏轼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

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项,“词的开篇,直奔历史”不当,词的开篇写的是眼前景。

2.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但“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故垒(lěi)还酹(lèi)樯橹(qiánɡ)B.萧瑟(sè) 料峭(qiào)蓑衣(suō)C.纶巾(lún) 狼狈(bèi)沧桑(cānɡ)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若属皆且为所虏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D.惊涛拍岸二、语言表达7.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语序,使前后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

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8.请从陶渊明、苏轼、鲁迅、巴金中任选两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与画线语句构成排比。

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找到真谛。

瞿秋白,一个文弱的书生,放下了成名成家的荣耀,拾起了革命的重担,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

《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

同步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践.踏信笺.把盏.言欢临行饯.别B.锋镝.贬谪.嫡.传弟子滴.水不漏C.弹劾.遗骸.骇.人听闻言简意赅.D.秩.序对峙.掷.地有声卷帙.浩繁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人生道路的选择很多时候都只是一念之间的事,但结果却可能大相径庭....。

所以要想将来不后悔,不怨恨,就只有在那一念间慎重考虑,仔细思量。

B.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这个县的领导干部们屈尊下顾....,至基层蹲点包村,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

C.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批院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半天拿不定主意。

D.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建设新农村,无论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但这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把原来的推倒重来。

B.“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个大市场。

C.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D.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5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 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5.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同步一、基础知识(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淘.尽(táo)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D 【解析】A项,“纶”应读guān;B项,“芒”应读máng;C项,“累”应读lěi。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风流人物淘:冲刷B.樯橹灰飞烟.灭烟:像烟一样C.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D 【解析】任:任由,听任,任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B.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樯.橹灰飞烟灭樯:一种摇船的桨。

D 【解析】樯:挂帆的桅杆。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D 【解析】A项中“尊”通“樽”;B项中“被”通“披”,穿上;C“华”通“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

..萧瑟处。

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拍岸。

..。

D.惊涛A 【解析】古义:刚才。

今义:一向,从来。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D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常以身翼.蔽沛公。

C 【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8.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写“小乔初嫁”,意在以美人衬英雄,赞颂周瑜年少得志。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B 【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怀。

9.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D 【解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理解不正确。

词句表现了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也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B.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

D.古人将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调”“中调”和“长调”。

D 【解析】“小调”改为“小令”。

11.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C 【解析】“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由内容决定的,而是由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1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①而在苏轼看来,一般知识分子恰恰好走这两个极端。

②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他认为"必仕则忘其身"。

③苏轼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他认为"必不仕则忘其君"。

④仕与隐,是古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人生首要课题,从而也构成了古典诗文中的永恒主题之一。

⑤—个人如果永远悠游燕息于山林风月之中,固然可以全身远祸,陶情冶性,但却丢开了为君王效力的义务,没有负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⑥—个人如果一心追求功名爵禄,不顾政局的好坏、执政者是否贤明,就会入迷途而不知返,临危境而不知止,必然招来杀身之祸。

二、课内巩固(共24分)1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以“乱”修饰“穿空”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

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1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结合全词,分析这几句词句包含作者怎样深沉复杂的情感。

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自嘲,表达壮志难酬的感伤哀痛;表达作者超越无奈现实的彻悟,走出心灵困境的旷达。

15、《定风波》这首词的上阕叙事写人,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上阕写出了一个在人生的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诗人形象,“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

16、《定风波》这首词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词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日常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了一起。

三、课外拓展(35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7.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等)。

下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幽愤孤寂之情,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

18.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定风波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王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广西宾州,歌女柔奴同行。

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

苏轼见她眉目娟丽,善于应对,于是写了这首词。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自作清歌”写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流转而出。

B.“风起”“雪飞”驰骋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王定国贬所的艰苦环境。

C.“年愈少”句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直接写出词人历经贬谪后的旷达乐观情怀。

D.“岭梅”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柔奴克服困难的意志,为下文作好铺垫。

E.“试问”的主语是苏轼,试问对方,岭南应该是不好吧!以此引出对方的回答。

BC20.试简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

①歌颂柔奴和王定国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

②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

③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解析】题干要求学生“简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下片词人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

这几句话意思是“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从注释来看,“王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广西宾州,歌女柔奴同行”,写柔奴其实也是写王定国,写柔奴的心态,也是写王定国的心态,肯定王定国政治上失意后从容乐观的态度,而写王定国和柔奴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通过歌颂柔奴和王定国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 ①东坡: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和临皋。

2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

①夸张。

“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

②比喻。

“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的鼾声像雷鸣一样震耳。

③细节描写。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形象地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门外,静听涛声的场景。

④以动衬静。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意境,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情的孤寂。

2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

①“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

②“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③“江海寄馀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江湖的渴望。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4分)23(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