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囊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CT
对囊性区域、囊间隔、液-液平面等征象有诊断价值。 溶骨性骨质破坏、分隔、硬化边(分辨率较X线高)。
67Hu
液-液平面(35%),下半部密度(30-70Hu)高于上半部。
实性成分,需警惕继发性ABC,也可能是实性ABC。
囊壁和囊间隔在组织学上主要由纤维成分构成,宽窄不一,强化非常明显。
X线/CT:膨胀性分叶状溶骨性改 变。骨包壳,硬化边,轻度骨膜 反应。
MRI:病灶周围低信号环。
多发分隔及液-液平。
囊壁及分隔强化。
骨囊肿
多呈单房、中心性、沿骨干长轴生长。 多数膨胀不明显,边缘无分叶状改变,
周围可有骨质硬化,无骨膜反应,无 软组织肿块。 CT:囊内液体CT值相对较低,呈水 样密度。 MRI:信号较ABC均匀,液液平少见 病理性骨折常见,骨片陷落征。
治疗
手术治疗:经瘤切除 ( 包括刮除) 、整块切除以及辅助疗法 ( 术前栓塞、术中冷冻等)。 术前血管栓塞 ( 减少手术出血)。 局部注射治疗(硬化剂、强力霉素、降钙素和甲强龙)、放疗(当肿瘤不能充分切除时)、全身
药物治疗(二膦酸盐、地诺塞麦)。 易复发且在术后或放疗后可恶变,多为骨肉瘤。复发多发生在 治疗后 2 年内,规律复查对于。 了解治疗效果及早期发现复发非常重要。手术患者至少应随访5 年,放疗患者则应终生随访。
FF 49y 腰痛1年
考虑实体型动脉瘤样骨囊肿。
F 40y ,发现右肱骨上段肿物3月
F 5y ,发现右足肿物伴胀痛3周
F 9y ,发现右肱骨上段肿物3月
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区大部分为ABC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在典型的ABC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难以解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当骨病变缺乏典型ABC影像学表现,而病理报告为ABC。
动脉瘤样骨囊肿免疫组化表达
动脉瘤样骨囊肿免疫组化表达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免疫组化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肿瘤细胞和骨母细胞:肿瘤细胞和骨母细胞在免疫组化中主要表达真骨基质蛋白(BMP),如BMP2、BMP7、BMP9和BMP12。
这些蛋白在骨母细胞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表明它们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破骨细胞和骨样组织:免疫组化显示,破骨细胞和骨样组织中常表达RANK配体(RANKL),它是一种在骨重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
RANK配体与破骨细胞表面的RANK受体结合,刺激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分化。
3. 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某些病例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升高。
TNF是一种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但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TNF可能通过刺激RANK配体的表达来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分化。
4. 细胞外基质:免疫组化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肿瘤细胞和骨母细胞能够表达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
这些蛋白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组化表达水平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这些结果可能受到实验条件和方法的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还需结合具体的病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怎样治疗?
动脉瘤样骨囊肿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方法,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吃什么药。
*动脉瘤样骨囊肿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冷冻疗法和放射治疗等。
手术治疗:包括刮除,刮除植骨,局部大块切除(蝶形手术),段截甚至截肢等方法。
单纯刮除,刮除植骨复发率较高(20%~60%),个别病例可多次复发。
局部大块切除或段截方法操作和术后处理比较复杂,术后需要骨移植,这种方法治疗比较彻底,复发率很低。
Biesecker报道8例William(1986)报道6例均无复发,为了减少出血,可在术中应用止血带或暂时阻断大的供应动脉。
对脊柱骨盆及股骨近端的病变,应用选择性血管栓塞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用于术前以减少术中出血,亦可为单独的治疗方法。
冷冻疗法:即在刮除局部病变后用液氮倾入骨腔内使局部迅速降温,冷冻深度可达1~2mm,灭活残存的组织然后再植骨可减少复发率。
Biesecker治疗13例,随诊4年,1例复发。
Marcove 报道33例2例复发。
放射疗法: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它可使动脉瘤样骨囊肿停止生长,瘢痕形成,促进病变广泛骨化适用于解剖复杂手术不易彻底的部位,如脊柱。
也有报道用来控制长骨快速生长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和骨盆较大的囊肿,放射治疗后复发率在10%左右,也可损伤骺软骨造成肢体畸形。
在脊柱骨盆可损伤器官还有可能引起放射性肉瘤发生。
William报道,用放射治疗4例,1例在1年后发展为纤维肉瘤,放射剂量报道不一,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最低剂量为宜20~50Gy(2000~5000rad)在极少数病例中,对某些骨破坏严重反复复发或手术放疗都不能控制肢体出血等病例必要时应考虑截肢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病变位于椎体附件者适合手术切除。
2.若病变位于椎体者可行刮除和植骨术。
3.若椎体出现病理性骨折成角畸形或有神经脊髓受压症状,宜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并植骨融合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本病预后一般良好。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哪些症状?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症状,尤其是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早期症状,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会怎样?以及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症状:脊髓压迫、皮肤温度升高*一、症状:本病好发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多发生在10~20岁,常位于长骨干骺端和骨干或脊柱的后部,病程较长,多数在半年以上。
其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处功能障碍。
若病骨表浅,可摸到肿物,局部温度增高,有压痛,患处偶有搏动,多不能触到搏动。
大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可闻杂音。
局部穿刺不仅可以吸出血样液体,而且内压力常很高。
长管状骨的病变邻近关节时,可造成运动障碍。
脊柱病变能引起腰背疼痛和局部肌肉痉挛。
瘤体持续长大或椎体塌陷会出现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肥皂泡沫状透亮区是本症X线照片的特征。
病变呈明显扩张,其薄壳内缘如贝壳状。
病变内可见多数不规则的细隔。
薄壳破裂者也不少见。
本病源于松质骨,但很快发展为偏心位置。
*二、诊断:根据临床表现、X线表现和病理改变特点确诊。
*以上是对于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并发症,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并发症:运动障碍疾病*一、并发病症运动障碍,疼痛和局部肌肉痉挛,脊柱病变能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症状,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如何诊断鉴别,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脊椎平片、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头颅正侧位片
*一、检查:
1、肉眼形态暗红色破碎膜状组织,局部切除标本为膨胀型球形肿块,表面为薄层骨壳,切开见充满血液的血腔。
2.组织形态囊壁呈宽带状,表面细胞丰富,含较多破骨细胞型巨细胞和组织细胞,后者常吞噬含铁血黄素,其下为细胞较少的纤维组织和骨样组织或骨小梁,囊壁间常充满红细胞,有时可由上述各成分组成之实区,易误诊为巨细胞瘤或其他肿瘤。
X线表现:偏于一侧的显著溶骨性病变,皮质变薄,呈吹气样,边缘有狭窄的硬化带,其中有粗或细的不规则小梁分隔成蜂窝状,部分病例可见骨膜反应。
*以上是对于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
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易混淆疾病。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如何鉴别?:
*一、鉴别
与单房性骨囊肿相鉴别。
单发性骨囊肿是中心性膨胀,瘤性骨囊肿系偏心性扩张。
骨囊肿发生骨折后,囊内含血性液体或血凝块,每使二者的肉眼病理混淆。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在成年发病,血钙增高可资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科普知识PPT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肿? 生长因素
由于这种囊肿通常出现在生长活跃期,生长 激素可能在其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影响的原因 。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临床检查
医生通常会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初步评估 病情。
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
动脉瘤样骨囊肿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2.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肿? 3.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4. 如何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 5.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定义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中。
它的特点是含有液体和血液,可能会影响骨骼的 结构和强度。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疼痛、肿胀或骨折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囊肿的增大而加重。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发病部位
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常见于长骨,如胫骨、股骨和 肱骨等部位。
然而,它也可以在其他骨骼中出现。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 肿?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检查
X光、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可以帮 助确定囊肿的大小和位置。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骨骼的结构变化和囊肿的特征 。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组织活检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排除其他类 型的肿瘤。
活检可以提供更明确的诊断。
如何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
但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囊肿。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健康生活方式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背景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主要发生于年轻人。
其特征是在骨骼系统中形成的囊状结构,而且其内部有许多小的囊样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血管瘤,所以动脉瘤样骨囊肿也被称为骨血管瘤囊性变。
由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骨肿瘤相似,因此有时候仅凭临床症状无法准确地确定其诊断结果。
而影像学诊断技术,特别是CT和MRI成像,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佳方法之一。
影像学表现CT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CT影像上一般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状病变,其内部有大小不等的多个囊样区域,病变区域呈均匀低密度影像。
但是,由于囊壁较薄,其CT值常与囊内容物一致,因此CT无法准确反映囊壁的状况。
此外,病变可伴有明显的骨质破坏,但边缘清晰,无明显勾角或锯齿状。
MRI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MRI影像上的表现与CT类似。
其呈高信号强度的信号与T2WI序列相符,呈低信号强度的信号与T1WI序列相符。
MRI可很好地显示病变内部囊样区域的形态和大小,同时具有较好的分辨囊壁与邻近软组织的能力。
诊断根据上述影像学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影像学检查的选择目前,CT和MRI成像是最常用于诊断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
CT成像显示出色,对于详细的骨骼结构描述较好。
而MRI成像对于软组织结构的显示出色,具有较好的分辨囊壁与邻近软组织的能力。
因此,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表现的分析在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中,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其他骨肿瘤具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
但在CT影像中,其内部多个低密度区域以及骨质破坏的特征,有助于与其他骨肿瘤鉴别。
而在MRI影像中,其实质与病变囊壁之间的T1和T2信号差异、多囊样区域的大小等特征,也是判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关键。
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情。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ppt课件
读片要点:
1、10-30岁多见,长骨以干骺端多见 2、偏心生长,长径与骨干平行 3、很少累及关节面 4、膨胀一般较明显,呈“吹出气球样”, 膨胀明显可见骨膜反应,囊间隔可有钙化
5、边缘光整伴硬化 6、多有外伤史
单纯骨囊肿鉴别,单纯性骨囊肿,多单房,无强 化,无软组织块,膨胀不如ABC明显,可逐渐向 骨干侧发展,CT上病变内密度均匀,CT值较ABC
低,一般无液一液平,合并骨折时常可见“骨片 陷落征”。
.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 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
液液平面是 ABC 较为典型的特征,在临床工作及文献 相关报道中发现 ABC 大多伴有此征象。
病例一:6 岁男孩,轻微外伤后胫骨近端疼痛。
胫骨 X 线显示胫骨近端可见 偏心性溶骨性低密度灶
轴位 FS-T2WI 图像显示病灶 呈多房性生长,其内可见多 发液-液平面
病例二: 1 0 岁女孩,左肘关节疼痛,伴有排球比赛时 外伤后肿胀病史。
MRI结果显示病变呈偏心性 生长,病变主体呈长T1短T2 信号,提示病变为纤维成分,
病变边界清,周边见低信号
硬化环,周围无明显水肿信 号,肿瘤内部无液液平面
4、孤立性骨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少年(4-20岁),好发于长骨干骺 端。 一般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
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 发现病变。 位于干骺端中心和骨干的ABC需要与
化
继发于腰椎结核的ABC可见死骨 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①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区大 部分为ABC 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②在典型的ABC 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 难以解 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一、引言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与其他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表现可分为骨质破坏型和无骨质破坏型两种类型。
骨质破坏型表现为囊状骨破坏区,边缘呈不规则或波浪状,可有骨质硬化或壁内分隔。
无骨质破坏型表现为周围骨质增生,并伴有骨膜反应。
2.CT表现CT可清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内部结构及壁内分隔。
在增强扫描中,囊肿壁可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强化,囊内可见壁结节状强化。
3.MRI表现MRI是评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T1WI上囊肿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可见壁内分隔。
增强扫描中,囊肿壁呈明显强化。
4.PET.CT表现PET.CT扫描可帮助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其他恶性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通常不具有代谢活性,PET.CT图像上囊肿区呈低代谢区域。
三、鉴别诊断1.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囊肿的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
骨囊肿的边缘较为规则,无分隔及壁结节。
增强扫描中,骨囊肿不强化。
2.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母细胞瘤鉴别困难。
骨母细胞瘤多呈实性,可有骨样结构及小区域钙化。
增强扫描中,骨母细胞瘤明显强化。
3.骨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肉瘤的鉴别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检查。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动脉瘤样骨囊肿: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常见于骨盆和四肢长骨,其壁内可有分隔,囊肿壁呈不规则强化。
2.X线: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X射线的穿透性来观察和诊断病变。
3.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的影像产生三维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
4.MRI:磁共振成像,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六、全文结束。
动脉瘤样骨囊肿分子病理
动脉瘤样骨囊肿分子病理简介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其分子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将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分子病理特征、相关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以及目前的治疗策略。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分子病理特征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分子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管生成:动脉瘤样骨囊肿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血管生成。
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高度表达,促进了血管新生。
2.炎症反应:动脉瘤样骨囊肿组织中存在炎症反应,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的释放。
研究发现,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的表达水平升高。
3.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信号通路:FGF信号通路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FGF-2和其受体FGFR1在动脉瘤样骨囊肿组织中高度表达。
4.骨重建异常:动脉瘤样骨囊肿会引起骨重建异常,表现为骨破坏和骨吸收。
研究发现,骨重建相关因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MP)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关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动脉瘤样骨囊肿中的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研究有限,目前已知的相关突变和通路主要包括:P6基因突变:USP6(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6)基因是动脉瘤样骨囊肿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约占60%的病例。
USP6基因突变导致其蛋白产物的功能改变,可能参与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发生和发展。
2.Wn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在骨发育和肿瘤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激活,可能参与了病理过程。
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如何诊断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检查:常见检查:骨与关节MRI检查、CT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一、检查1、动脉瘤样骨囊肿都有典型的X线表现,位于四肢长骨的表现为病变在骨干与干骺端处,但不侵犯骨骺。
其偏心性者向骨外突出如“气球状”膨胀,囊肿表面为一薄层骨壳。
病变呈局限性透亮区,境界清晰,边缘有狭窄的硬化带,其中有粗或细的不规则小粱分隔,成蜂窝状。
位于骨中心者,向周围扩张膨胀,呈卵圆形,与骨的纵轴一致。
位于脊椎的病变多在棘突、椎板、横突上,亦膨出骨外。
病变也可累及椎体,可导致病理性骨折,少数病例病变可侵及邻近椎体。
骶骨的病变也显示膨胀改变,有透亮区。
肿瘤可发生于椎体或附件,均为骨性膨胀性囊状透亮阴影,大者可达直径10cm左右,囊内可见淡而粗的骨小梁。
椎体若塌陷,则会失去典型的X线特征,此时应注意其附件的膨胀性改变,因其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2、CT扫描对确定病变是有帮助的,有时可显示出病变内的液体平面,MRI有时可以显示出动脉瘤样骨囊肿特有的海绵样外观,也可对其中的液体提供进一步信息,可反映其富于血管的特性,更清楚显示病变情况。
CT扫描对骨盆,脊柱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CT扫描能很好显示腔内的多灶性的液平,所以对鉴别单纯性骨囊肿意义较大。
3、MRI检查:MRI检查同样能显示多灶液平,并能判断腔内液是否为血性。
动脉瘤样骨囊肿MRI的T1、T2相表现均为低信号边缘包绕囊性缺损。
如果怀疑,一定注意仔细观片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前原发病种的特征表现。
有个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可有絮状软骨基质成份表现,这可以用以判断其病理发生学的来源。
4、大体解剖检查:解剖检查可发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就如同富含血液的海棉块,被骨膜包裹。
纤维状的膜将其分成多个间隔,内有血性液。
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实用的预防方法,怎样正确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
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实用的预防方法,怎样正确预防动脉瘤样骨囊
肿
该怎么有效的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一、预防
预防措施:囊肿部位的骨皮质比较薄,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一旦发生对治疗造成一定的麻烦,所以平时要注意避免患处受力。
很多人形成了定性的思维,骨头出现问题就补钙,这是很不合理的做法,人体血液需要的钙是有限的,盲目的补只会让骨密度降低同时又出现骨质增生。
饮食的偏差,总是觉得身体是由于缺少某些元素才得的病然后就一味的吃特定的一种或几种食物,会导致身体严重的营养不良,更谈不上病会好转了。
所以此时膳食要合理的安排。
由于很多医生把此病宣传的较为玄,认为是不治之症,造成患者心里极度悲观。
“病非人体固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早在几千年其我们的老祖先就说了这样的话,所以即使得了病也要保持愉悦的心情。
骨囊肿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少出现症状,大部分病人是由于外伤造成病理性骨折后产生局部肿痛、肿胀、压痛、不能活动等骨折表现而发现。
少数病例表现为局部包块或骨增粗,关节活动多正常,肌肉可轻度萎缩。
以上介绍了骨囊肿的预防方法。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dmlygnz/yfhl/。
右肱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1例
右肱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5岁。
右上臂疼痛不适1周,患者于1周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臂疼痛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为右肱骨肿瘤。
患者无畏寒发热等症状,休息后右上臂疼痛减轻,精神良好,睡眠佳,二便正常。
专科检查:右上肢肿胀不明显,局部未见皮肤溃破、红肿,右上臂压痛明显伴轻叩痛,右肱骨纵向叩痛(-),皮温不高,右肩关节无明显活动受限,右上肢血液循环良好,感觉正常,双下肢等长。
2影像学检查3术中所见术中见右肱骨中上段有3㎝×2㎝、2㎝×1㎝的病灶。
近端病灶较小,偏向前外侧,中段的病灶偏外侧,部分骨质变薄、骨折,骨膜无明显增生。
周围组织未见破坏反应,肿瘤为淡黄色肉芽样组织,囊壁硬化,有多个腔室,近端病灶位于骺线下方,未突破骺板,肱骨后外侧骨质完好,未见骨折。
4病理诊断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可见丰富的血窦,局部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偶见多核巨细胞,灶性骨坏死。
5讨论5.1动脉瘤样骨囊肿又名出血性骨囊肿,动脉瘤状巨细胞瘤,非典型巨细胞瘤,膨胀性血管瘤,骨膜下巨细胞瘤等。
该病为一种含血性囊肿。
因患骨外形类似动脉瘤的囊状膨胀而得名。
本病本质为一种囊肿,并非真正的肿瘤。
病因不明,Lichtenstein认为可能由于局部持续性血液动力的障碍,引起静脉压极度增高,导致血管扩张的结果。
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下青少年,多有外伤史。
好发在四肢长骨的肌腱附着部及脊柱、骨盆,但四肢长骨中的肱骨和股骨上端并不多见。
5.2临床表现长骨受累时,常以局部疼痛及肿块为主,可合并病理性骨折。
可有邻近关节功能障碍,听诊可闻及杂音。
化验检查无任何特殊发现。
5.3病理改变患部为一薄壁向外突出的囊腔,囊腔由大小不等的血池组成,其中充满血液。
囊腔的周边被纤维组织包绕,将其囊腔分隔成蜂窝状。
此外,还有骨样组织,成熟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少数动脉瘤状骨囊肿的基质中可见含铁血黄素、组织细胞及炎症细胞。
5.4鉴别诊断5.4.1单纯性骨囊肿囊肿为邻近干骺部中心性病变,其长轴与骨干方向一致,其横径往往不大于骺板,易合并病理性骨折,出现“碎片陷落征”表现。
骨巨细胞瘤与动脉瘤样骨囊肿鉴别和治疗进展
X 线平片
ABC
左侧股骨远端见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未见硬化缘,远端股骨外侧见 骨皮质掀起,周围并软组织肿块影,肿块上缘见纵行小片状骨膜反应
CT平扫+重建
GCT
左侧股骨下端外侧髁可见囊状 低密影,偏心膨胀性生长,边 界尚清,可见硬化边形成,骨 皮质变薄,局部外侧缘骨皮质 连续性中断、骨质缺损,周围 未见骨膜反应
多发液-液平面
治疗
骨巨细胞瘤
•外科手术 1、病灶扩大刮除联合骨水泥 2、节段截除广泛切除
•药物辅助治疗 1、双膦酸盐 (唑来膦酸、帕米膦酸盐)
2、狄诺塞麦(deno骨囊肿
•营养血管栓塞 •病灶刮除 •手术切除 •自体骨移植
X 线平片
GCT
定义
病因
好发年龄 好发部位
组织学特征
影 X线平片 像 CT 学 MRI
骨巨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起于骨骼非成骨性结缔组织的 一种从骨内向骨外膨胀性生长的骨性
原发性骨肿瘤
血性囊肿
病因不明,50%以上的病例在发 病前有损伤史
20~40岁成年人
可能与外伤后动脉损伤、静脉回流障 碍和动静脉畸形有关
10-20岁青少年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疗效:Tse教授报道44例GCT,术前2疗程及肿瘤切除术后3个 月持续双膦酸盐治疗,经过48个月的随访,其复发率由对 照组30%(6/20)降至治疗组4.2%(1/24)
狄诺塞麦
原理: 对RANK配合体(一种骨吸收过程中必需的信号物质)具有靶向 性灭活作用,通过对其的灭活作用而延缓骨吸收进程。
动脉瘤样骨囊肿
Thank You !
谢谢!
发生部位
长管状骨:70-80% 脊柱(后柱较多):15%
多位于附件,后向椎体发展 ❖ 骨盆:5-10% ❖ 手:10-15%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疼痛、肿胀 发生于脊柱者
可能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 脊柱侧弯(10%) ❖ 病理性骨折20% 活动受限
部,CT值约为30-70HU。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MRI表现
T1、T2:在不同时期信号不同
但T1多为低信分隔,囊腔内可见液-液平面 ❖ 边界清晰,呈分叶状,病变周围有低信号环
围绕。 ❖ CE:囊性成分无强化,间隔可强化(蜂房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影像学表现
根据ABC的自然演变过程分为三个期:
❖ 溶骨期:表现为病变轻度膨胀,无骨间隔。 膨胀期: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有骨膜
反应,常有骨嵴、骨间隔,形成特征性的“吹气 球”样外观, 成熟期:骨质增生硬化显著,囊壁增厚,间隔增 粗,形成致密骨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X线表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46岁,男性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液-液平面
有些文献报道液-液平面是ABC特异性表现
有些文献认为它仅仅是ABC的一个特征,但并不特 异。其他病变只要有出血囊腔的存在,也可以出 现液-液平片。如骨巨细胞瘤、骨囊肿、毛细胞扩 张型骨肉瘤、软骨母细胞瘤等。
偏心膨胀多房溶骨性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区与正常组织之间移行带较窄 硬化边 轻度骨膜反应 钙化少见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怎么回事?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理病因,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动脉瘤样骨囊肿病因*一、发病原因本病病因迄今未明。
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局部持续性血流动力学障碍,引起静脉压极度升高致血管扩张,导致受累椎体骨质被吸收。
*二、发病机制其发病机制目前争论较多。
多数学者认为是骨内动脉与静脉异常吻合,致内压增高,血腔扩大,骨质破坏,出血而形成的血性囊腔。
近年来不少学者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所谓原发性是指除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变以外,没有发现其他伴随病变并存。
继发性是指本病常伴随其他良性肿瘤或瘤样病损存在,甚至可与恶性肿瘤并存。
动脉瘤样骨囊肿也可由非骨化性纤维瘤,软骨母细胞瘤,骨母细胞瘤,单纯骨囊肿,软骨粘液纤维瘤和纤维结构不良继发转变而来。
动脉瘤样骨囊肿与上述病变的联系相当密切,所以组织学报告必须包括病损多个取材部位的结果,以排除可能的原发病种。
最常见的前原发病为:巨细胞瘤(19-39%)。
其次骨母细胞瘤、血管瘤,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单纯性骨囊肿,纤维组织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和骨肉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内可见多数充满似血液的大小不等的囊腔,呈暗红色或棕色,以纤维组织为间隔。
囊壁组织分两型:①肉芽肿型,囊壁厚薄不等,主要由丰富的多核巨细胞及间质细胞所构成。
②纤维型,主要为成熟的纤维组织,亦可见不等量纤维性骨化,囊壁的血管改变见中小静脉明显扩张充血,血管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
因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大小不等的血性囊腔,囊壁不是正常的血管壁,而由反应性间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其下可见到纤维组织层,内有反应性骨质。
在病理学检查时常有伴随病变的组织学特点,因此要仔细观察病理改变的特点。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病因,动脉瘤样骨囊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动脉瘤样骨囊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动脉瘤样骨囊肿”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动脉瘤样骨囊肿 基因
动脉瘤样骨囊肿基因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在骨骼中形成囊状肿物,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每当想起那段艰难的经历,我的心情总是无比沉重。
我还记得那天,当医生告诉我患上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傻了眼。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疾病,更不用说亲身经历了。
医生告诉我,这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病变,会导致骨骼组织的异常增生,形成囊状肿物。
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医生说这种疾病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只要及时治疗,可以控制住病情。
我开始了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每天都要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生活所困扰的无助的小船。
每次遭受病痛的折磨,我都会想起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这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康复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其他患者。
我们互相鼓励,分享着自己的经历和治疗方法。
虽然大家都面临着相同的疾病,但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治疗经验和心路历程。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
我再也不必为动脉瘤样骨囊肿而痛苦了。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回首这段艰难的经历,我深感人类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面对疾病的折磨时,我们不应退缩,而是要勇敢面对,寻找治愈的方法。
无论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是心理上的困扰,我们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力量。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但它也是我的成长经历。
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
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够鼓励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
感谢医生和家人的支持和陪伴,让我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
我将永远感激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为其他患者提供一些帮助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我们可以一起战胜疾病。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它所打败。
让我们坚定信心,勇敢面对,相信自己的力量,一起战胜这个疾病。
让我们用坚强和勇气来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课件
谢谢!
T2WI示主要为低到中等信号强度或局部 病灶不均一高信号,决定于囊肿内成分。 低信号环、有分隔使病变呈多房样改变
侵袭性病变的MR图像示肿瘤钆剂强化,合 并其他肿瘤时尤其明显。
概要
平病变发生在四肢骨X光片有极高的诊断价 值
横向成像在明确脊柱、胸廓、盆骨累及程 度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横向成像并不显著增加诊断的特异性
发病位置
任何骨都有可能发生 超过50%的病例倾向于在长骨干骺端发病 大约有12.30%的病变位置在脊柱后份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取决于发病位置
疼痛 局部肿胀
X线表现- 管状骨
偏心性、透亮性、完全溶骨性,偶见有骨 小梁的病灶
以未融合的长骨干骺端为中心 囊内的骨小梁可形成肥皂泡样改变
X-RAY
CT
可以显示骨内外的病灶 可用来明确肿瘤实质的性质
囊内可能有液-液平面 ABC液-液平面在很多其它骨质病变中存在,
不是ABC的特异性表现。
在恶性和良性病变中也可见到,如骨巨细胞 瘤和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MRI
T1WI示主要为低到中等信号强度,有或没 有液平。囊肿急性出血可能有高强度信号
T病灶边缘光滑,内缘光整,具有硬化边 在骺板完全融合前肿瘤通常不会侵犯骺板,
偶尔也会。 膨胀或气球样变皮质可能会导致边缘不规
整
脊柱
典型表现:脊柱溶骨性骨质病灶,后柱好发 病变可能累及椎板,椎弓,椎弓根、棘突,伴或不伴有
椎体累及 病变可延伸到邻近椎体、侵犯椎间盘,导致椎体塌
陷和/或突出至椎管及邻近肋骨,椎旁软组织
A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的肿瘤样骨质 破坏
由 Jaffe 和Lichtenstein在1950年提出
病理生理学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症状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症状*二、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并发症*三、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饮食注意事项1. 动脉瘤样骨囊肿吃什么好2. 动脉瘤样骨囊肿不能吃什么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症状动脉瘤样骨囊肿可发生于任何骨,但最常见的部位为长管状骨占50%,有20%~30%病变发生于脊柱。
常见发病部位排序如下:下肢长管状骨、脊柱、上肢长管状骨、锁骨、手足短管状骨、距骨及颜面骨。
若发生在骨盆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常常是巨大的。
脊柱发病者多同时累及后侧附件及椎体。
伴随病变膨胀生长,邻近椎体可受侵。
在长管状骨中病变多位于干骺端,并偏于一侧,约1/4病变位于中央,发生于骨干中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并不常见。
动脉瘤样骨囊肿从不发生于骨骺。
动脉瘤样骨囊肿生长一般不越过骺软骨,但骨成熟后,病变可发展至骨端。
无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何位置,其似乎均起自骨表面、骨膜下。
动脉瘤样骨囊肿自此位置生长,向上顶在骨膜,向下侵噬骨皮质。
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局部疼痛和肿胀。
多数病人往往开始在肢体上发现一深在的肿块,伴有轻度疼痛,发展可很快,也可缓慢。
约1/3的病人症状出现与创伤有关,病理性骨折少见,若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明显疼痛,局部皮温常增高,有明显的压痛,偶有搏动。
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病理性骨折时,不会出现良性骨囊肿所特有的落叶征。
附近关节可因肿胀、疼痛出现活动受限,若膨胀性病变累及关节软骨时,则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关节腔积液。
脊柱发生病变时疼痛症状明显,椎体和附件破坏、压缩而发生脊柱畸形,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压迫症状可逐渐加重甚至发生截瘫。
在出现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或病变急性出血时压迫症状会突然出现。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病程的变化可因其发展速度、病变部位和骨破坏程度而有所不同。
发展快者数月内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膨胀性病变生长可很大,给人恶性肿瘤的印象。
发展缓慢者也有一两年症状才明显,也有呈停滞状态几年无变化。
动脉瘤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系良性骨病,病变椎体外形呈囊状膨出,囊腔内充满血液,故此病称为动脉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颈椎者极少,据文献报道,整个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约占脊柱肿瘤的4%,发病年龄多为10~20岁,男女无差异。
动脉瘤样骨囊肿病因迄今未明。
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局部持续性血流动力学障碍,引起静脉压极度升高致血管扩张,导致受累椎体骨质被吸收。
动脉瘤样骨囊肿偶有恶变趋向。
青少年出现颈椎不适或疼痛、病程长,且X线检查提示颈椎有骨性膨胀性囊状阴影,则应考虑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同时应注意同脊柱骨囊肿、骨巨细胞瘤等相鉴别。
病变位于椎体附件者,适合手术切除。
若病变位于椎体者,可行刮除和植骨术。
若椎体出现病理性骨折、成角畸形或有神经脊髓受压症状,宜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并植骨融合,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动脉瘤样骨囊肿预后一般良好。
病灶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海绵样血腔组成,腔内充满流动的血液,囊肿壁骨皮质薄如蛋壳。
镜下所见:血腔大而壁薄,有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构成,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并有许多吞噬细胞和巨细胞存在。
早期患者仅有颈项局部轻度疼痛,晚期患者随着神经脊髓受压程度加重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严重者会出现进行性截瘫。
X线片表现:肿瘤可发生于椎体或附件,均为骨性膨胀性囊状透亮阴影,大者可达直径10cm左右,囊内可见淡而粗的骨小梁。
椎体若塌陷,则会失去典型的X 线特征,此时应注意其附件的膨胀性改变,因其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英文名称: aneurysmal bone cy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少 见的骨肿瘤样病变。
ABC最早是由Jaffe和Lichtenstein首先报告。病 因不明,可能是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引起 静脉压升高,血管床受累吸收及继发性反应性修 复性等改变所导致。可能是与外伤有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影像学表现
根据ABC的自然演变过程分为三个期:
溶骨期:表现为病变轻度膨胀,无骨间隔。 膨胀期: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有骨膜 反应,常有骨嵴、骨间隔,形成特征性的“吹气 球”样外观, 成熟期:骨质增生硬化显著,囊壁增厚,间隔增 粗,形成致密骨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原发性ABC
ABC病灶内未发现明确的前期病灶
继发性ABC
在其他骨疾病基础上发生 良性: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骨纤 恶性: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 10-30岁 76%患者<20岁
鉴别诊断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MF)
MRI:实性病变,无液-液平面 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多发生干骺端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也可出现液液平面(发生概率小) 渗透样、虫蚀样骨质破坏,移行带宽。 可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治疗与预后
刮除或切除病灶,之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 栓塞疗法 放疗可能导致肉瘤样变,应避免
X线表现
偏心膨胀多房溶骨性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区与正常组织之间移行带较窄 硬化边 轻度骨膜反应 钙化少见 ABC迅速生长时骨质破坏征象与恶性骨肿瘤 相像,容易误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14岁,女性
20岁,男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CT
显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菲薄,骨壳可完 整 其内可见分房状压迹及纤细骨嵴 部分病变内见液液平面,下半部密度高于上半 部,CT值约为30-70HU。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病理
大体病理 病变呈大小不等的多房或蜂窝 状囊腔,内容物为暗红色不凝 血。房与房之间为纤维骨性间 隔。病变外周有一层反应性骨 壳包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病理
光镜下可见大量充满血液的腔 隙,囊壁和囊腔间隔是由纤维 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单核 细胞组成,壁上有含铁血黄素 沉着和大量多核细胞、类骨组 织和巨细胞等。
性别 男:女=1:1.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发生部位
长管状骨:70-80% 脊柱(后柱较多):15% 多位于附件,后向椎体发展 骨盆:5-10% 手:10-15%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疼痛、肿胀 发生于脊柱者 可能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 脊柱侧弯(10%) 病理性骨折20% 活动受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MRI表现
T1、T2:在不同时期信号不同
但T1多为低信号,T2可以为高、等低信号 周围水肿T2上为高信号。
病变内多发分隔,囊腔内可见液-液平面 边界清晰,呈分叶状,病变周围有低信号环 围绕。 CE:囊性成分无强化,间隔可强化(蜂房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鉴别诊断
单纯性骨囊肿 骨巨细胞瘤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鉴别诊断
单纯性骨囊肿
中心性骨质破坏,轻度或无膨胀 发生病理骨折时可见骨片陷落征
骨巨细胞瘤
多发生于20-40岁,长骨骨端 病变可扩张至关节面下 无硬化边、无骨膜反应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46岁,男性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液-液平面
有些文献道液-液平面是ABC特异性表现
有些文献认为它仅仅是ABC的一个特征,但并不特 异。其他病变只要有出血囊腔的存在,也可以出 现液-液平片。如骨巨细胞瘤、骨囊肿、毛细胞扩 张型骨肉瘤、软骨母细胞瘤等。
术后复发率报道不一,约10-59%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