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2023最新版)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2023最新版)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一、引言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骨病变,其特点为囊状扩张的骨结构,类似于动脉瘤的形态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二、影像学表现⒈X线检查动脉瘤样骨囊肿在X线上呈现为囊腔性结构,常见于长骨的干骺端,边缘清晰,可呈圆形或椭圆形。

囊内可见到钡骨小岛,骨质稀疏。

⒉CT扫描CT扫描是评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首选方法。

囊肿在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区,边缘光滑清晰。

囊肿内可见类似雪花状钙化,这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典型表现。

⒊MRI检查MRI对于检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骨髓腔变异有很高的敏感性。

囊肿呈低信号,类似于液体,T1加权图像上囊肿内可见类似雪花状的高信号,这是由于囊肿内含有脂肪沉积引起的。

T2加权图像上囊肿呈高信号,边缘清晰。

⒋肉眼观察手术切除后,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见囊壁厚度不一,内壁光滑,囊内含有透明的黏液样物质。

三、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⒈骨囊肿:骨囊肿常出现在骨干,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位置不同,且其囊壁较薄,内部无雪花状钙化。

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影像学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表现为骨结构的增粗和异常形态,与动脉瘤样骨囊肿有明显区别。

⒊骨肿瘤:骨肿瘤常表现为不规则形状,囊壁不光滑,且常有骨质破坏。

四、附件本文档未附带任何附件。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动脉瘤:血管病变,指血管壁异常扩张形成的囊状结构。

⒉骨囊肿:骨病变,呈囊腔状扩张的骨结构。

六、结束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1.引言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骨组织中的良性病变,通常在颅骨和骨盆发生,但也可发生在其他骨骼部位。

该疾病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但与其他病变的鉴别有时会很困难。

本文旨在综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2.影像学表现2.1 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2.1.1 X线检查: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在X线片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骨质缺损,边缘清晰,周围无硬化反应。

囊肿内部通常呈均质或不均质的软组织密度,也可有小的钙化灶。

2.1.2 CT扫描: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在CT扫描上呈现为低密度区域,边缘清晰,无硬化反应。

囊肿内部可呈现为等密度、低密度或不均匀密度,还可有少量钙化。

2.1.3 MRI检查: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在MRI上呈现为T1加权像上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

囊肿内部可有分隔,还可显示囊肿周围的软组织表现。

2.2 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2.2.1 X线检查: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在X线片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骨质缺损,边缘清晰,周围无硬化反应。

囊肿内部通常呈均质或不均质的软组织密度。

2.2.2 CT扫描: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在CT扫描上呈现为低密度区域,边缘清晰,无硬化反应。

囊肿内部可呈现为等密度、低密度或不均匀密度,还可有少量钙化。

2.2.3 MRI检查: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在MRI上呈现为T1加权像上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

囊肿内部可有分隔,还可显示囊肿周围的软组织表现。

3.鉴别诊断3.1 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鉴别诊断3.1.1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X线片上表现为多个骨质缺损,边缘不规则,周围可见斑点状或波浪状钙化。

CT扫描和MRI检查可了解病变的内部结构和范围,有助于与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进行鉴别诊断。

3.1.2 骨转移瘤:骨转移瘤在X线片上表现为多个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则,可见硬化反应。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1. 简介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骨肿瘤,通常出现在长骨的骨干和骨盆。

它是一种膨胀性骨病变,具有动脉瘤的形态和膜的结构。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点是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因此正确的影像诊断对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关键。

本文将介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方法。

2. 影像学表现2.1 X线摄影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表现为腔隙状或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

破坏区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边缘呈骨质硬化带,病变内可见液平面。

2.2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病变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骨质疏松破坏、骨膜增生和囊腔内钙化影。

2.3 MRI扫描MRI扫描可帮助提高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准确性。

病变表现为T1加权图像呈等或稍高信号,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囊腔内可见与动脉瘤相类似的血栓形成。

2.4 骨扫描骨扫描可帮助评估病变的活跃性。

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呈中等以上放射性活动。

3. 诊断方法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通常依靠影像学表现。

根据X线摄影、CT扫描、MRI 扫描和骨扫描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可以进行诊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和CT表现与许多其他骨肿瘤如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和转移性肿瘤等相似,因此应该谨慎区分。

4. 治疗方案动脉瘤样骨囊肿通常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病变,因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谨慎考虑。

一般情况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首选方法,适用于非活动性的病变。

对于活动性的病变,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如放疗和药物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可能较低。

5. 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正确的影像诊断对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关键。

X线摄影、CT扫描、MRI扫描和骨扫描是目前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动脉瘤样骨囊肿平片与CT影像诊断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平片与CT影像诊断分析

少 。C A 与 C V适 用 于脑 动一 静 脉 畸 型 , 动脉 瘤 T T 脑
( 独 应 用 C A 即可 ) 肿 瘤 及 大 动 脉 的 闭 塞 症 。 单 T 、
关系 , 有利 于 手术 路 径 的设 计 ; 作 为血管 疾病 的筛 可
选手段 , 尤为适用 于不能进行动脉造影的患者 ; 显示 脑动 、 静脉畸型的主要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 , 有利于 手 术 与治 疗计 划 制 定 ; 目前脑 动 脉 瘤 的 金标 准 还 需 要靠 D A造影 , 脑 C A较 D A有更高 的脑 动脉 S 但 T S
较长时间检查者 , 另外可很好显示强化 , 无动脉损伤
与 中风 的危险 , 不 受 金 属 夹 的 限 制 。C A 与 C v 亦 T T 三维成 像 可 以多 方 位 观 察 血 管 、 瘤 及 病 灶 周 围血 肿 管状 态 , 显示 血管 内外 结 构 , 及血 管 与邻 近 的结构 关 系, 有利 于 手术计 划 的 制定 。 C A与 C V用 以 了解 颅脑 肿 瘤 血供 情 况 , 定 T T 对 性 及鉴别 诊 断十 分 有 益 , 维 显 示 肿 瘤 与 血 管 毗 邻 三
C T所 见作 一下 总结 分 析 。 1 临床 资料
17 1 50 1
例病 例 的病 变 与正 常骨 和 周 围软 组织 界 限均 清楚 。
13 C . T表 现 1 6例 做 了 C T检 查 。1 4例病 变表 现
为不规 则 的囊状 透 光 区 , 多膨胀 性 生 长 , 内有 粗 细 其 不 等 的骨 间 隔 , 部 较 粗 大 。2例 呈 大 的 单 囊 状 向 根
瘤 的显 示 率 。C A与 C V亦 有 不 足之 处 , 碘 过 敏 T T 如 及 肾功能 不全 者 不 宜 检 查 ,D成 像 时 有 信 息 丢 失 , 3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ppt课件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ppt课件
肘关节矢状位 T2WI 图像显示尺骨近端干骺端膨胀 性病变,病变内多发分隔,囊腔内可见液-液平面
读片要点:
1、10-30岁多见,长骨以干骺端多见 2、偏心生长,长径与骨干平行 3、很少累及关节面 4、膨胀一般较明显,呈“吹出气球样”, 膨胀明显可见骨膜反应,囊间隔可有钙化
5、边缘光整伴硬化 6、多有外伤史
单纯骨囊肿鉴别,单纯性骨囊肿,多单房,无强 化,无软组织块,膨胀不如ABC明显,可逐渐向 骨干侧发展,CT上病变内密度均匀,CT值较ABC
低,一般无液一液平,合并骨折时常可见“骨片 陷落征”。
.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 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
液液平面是 ABC 较为典型的特征,在临床工作及文献 相关报道中发现 ABC 大多伴有此征象。
病例一:6 岁男孩,轻微外伤后胫骨近端疼痛。
胫骨 X 线显示胫骨近端可见 偏心性溶骨性低密度灶
轴位 FS-T2WI 图像显示病灶 呈多房性生长,其内可见多 发液-液平面
病例二: 1 0 岁女孩,左肘关节疼痛,伴有排球比赛时 外伤后肿胀病史。
MRI结果显示病变呈偏心性 生长,病变主体呈长T1短T2 信号,提示病变为纤维成分,
病变边界清,周边见低信号
硬化环,周围无明显水肿信 号,肿瘤内部无液液平面
4、孤立性骨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少年(4-20岁),好发于长骨干骺 端。 一般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
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 发现病变。 位于干骺端中心和骨干的ABC需要与

继发于腰椎结核的ABC可见死骨 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①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区大 部分为ABC 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②在典型的ABC 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 难以解 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概述动脉瘤样骨囊肿(ANE)是一种少见的骨病变,通常发生在颅骨和面部骨骼,其特点是囊状扩张的骨骼缺损。

本文将介绍ANE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1、影像学表现1.1 颅骨骨质缺损ANE最常见于蝶骨,其次是上颌骨和下颌骨。

影像学表现为颅骨局限性或弥漫性骨质缺损,无囊壁或囊膜。

1.2 囊内液体ANE囊肿内可见液体密度区,通常呈明亮信号(T2加权图像中的高信号)。

此液体可以是囊液、出血、感染或凝胶状物质。

1.3 脑组织受压ANE囊肿可使邻近的脑组织受压,引起骨质侵蚀或脑沟扩大。

2、鉴别诊断2.1 滨蝶骨囊肿滨蝶骨囊肿也是一种常见的颅骨囊肿,其特点是具有囊壁。

与ANE不同,滨蝶骨囊肿通常没有骨质缺损。

2.2 非骨性囊肿非骨性囊肿是由软组织源性的囊肿引起的,通常没有骨质缺损。

2.3 骨肿瘤有些骨肿瘤,如骨软骨瘤和骨巨细胞瘤,也可呈现为颅骨骨质缺损。

鉴别时需要注意与ANE的囊壁区别。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骨质缺损:骨骼中的局部缺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2、囊壁:囊肿内部与周围组织分界的结构。

3、滨蝶骨囊肿:一种常见的颅骨囊肿,特点是具有囊壁。

与ANE不同,滨蝶骨囊肿通常没有骨质缺损。

4、骨软骨瘤: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主要由软骨组织组成。

5、骨巨细胞瘤:一种常见的骨肿瘤,主要由多核巨细胞组成。

全文结束。

动脉瘤样骨囊肿22例影像表现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22例影像表现分析

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 1 %t t l 。 好发年龄 1 0 ~ 3 O岁 , 8 0 %的 患者发病年龄< 2 0岁 ,本组病例平 均年 龄为 2 3 岁 比较 接近 . . A B C发病 原因至今 尚不 明确 , 多数学者认为是血 液动 力学 障 碍 即血栓 导致静 脉 回流 障碍 , 引起 的局部血管 床扩大充血㈤ . . 骨外伤也可能是 A B C形成 的一个 因素 ; 其次继发 于前期 的各 种病 变 , 其 以骨巨细胞瘤 占较 大 比例 。细胞 遗传学研究发 现 染色体 易位 及克隆性增生 , 证明至少部分 A B C可能为真正肿
边 缘 硬化 , 1 5例 病 变 可 见 骨 间 分 隔 , 1 9例 病 变 密 度 和 ( 或) 信
C T具有较高 的密度分辨率 , 能清楚显示病变部 位 、 大小 , 不仅能观察 内部 的细微结构 , 骨质破坏程度 , 骨间隔 , 病 变 区 可否 钙化 , 骨壳情况 , 软组织肿 胀 , 以及 是否有 软组织 肿块 。
手术病理证实 。
2 结 果
2 2例 AB C发生于四肢长骨 1 4例 , 脊柱 5例 , 骨盆 2例 , 跟骨 1 例 。1 5例为原发性 A B C, 7例为继发性 A B C ( 4例伴发 骨 巨细胞 瘤 , 2例伴发 原发骨纤维结构 不 良, 1 例伴发 原发软 骨母 细胞 瘤 ) 。1 7例病变 呈明显膨胀性骨质破 坏 , 1 4例病变
号不均 , 见典型液一 液平面者为 1 3例 , 8例可见病变周 围软组 织异常 , 呈肿胀 ( 6例 ) 或肿块 ( 2例 ) 。
尤其对于脊柱 、颅骨等不规则骨的复杂部位的病变 , C T能清
晰显示 椎管 、 硬膜囊 、 神经 走行 路径 、 一些 小关 节 等受 累情 况, 多平 面重 建 ( M P R ) 及 容积 重建 ( v R) 使病 灶 观察可 以立 体、 直观而全面地显示病灶 。 MR较 x线 、 C T具有较 高的软组 织分辨率 ,在显示 膨胀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⒈引言在骨科学领域,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型病变。

它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正确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⒉病因与发病机制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外伤、感染等。

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血管构造的异常生长和骨组织的病理性改变。

⒊临床特征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症状多样,包括疼痛、肿块、局部压痛等。

但由于其良性特点,症状通常不明显,易被忽略或误诊。

⒋影像学表现⑴ X线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X线上表现为囊状骨缺损区,边缘规则,内部密度均匀。

周围骨质可有变薄,但无明显的骨硬化或骨增生。

⑵ CT表现CT扫描对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典型的CT表现为囊状病变,边缘清晰,内部密度均匀。

可见囊壁薄而均匀,囊液密度较低,CT值约为20-40 HU。

⑶ MRI表现MRI对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尤为重要。

T1加权图像上,病变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及周围软组织强化。

⒌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骨肿瘤、骨脓肿、骨转移瘤等。

根据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特征可以进行鉴别。

⒍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表。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动脉瘤样骨囊肿:一种常见的良性骨病变,表现为囊状病变,内部密度均匀。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⑵鉴别诊断:通过对比不同病症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确定患者所患病症的过程。

⒏全文结束。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鉴别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鉴别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无特殊。 局部疼痛和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 病变靠近关节时可出现运动障碍。 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脊柱受累者可引起疼痛和下肢进行性萎
缩,大小便失禁,甚至截。 肿块破裂后,血液外溢进入软组织可形
成血肿,机化后可形成肿块,造成误诊。
流行病学特点
女性多于男性。
病理结果
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左桡骨病变) 动脉瘤样骨囊肿伴囊壁内查见单个散在 的软骨细胞。
第四组病例
病例1 01162984,M,36y
病例2 01122352,F,55y
01162984,男,36岁
CT0526278,男,36岁
MR0242019,男,36岁
病理结果
【检查记录】左足第一跖骨病变:灰黑 色凝血块样组织2条,长0.4-0.5cm,另见 较细灰褐色组织,2条,长0.2-0.4cm。全 送检。
另有学者根据病理资料证实,部分动脉瘤样骨 囊肿可由巨细胞瘤、非骨化纤维瘤、骨母细胞 瘤、软骨母细胞瘤、单纯性骨囊肿、骨肉瘤等 转化而来。
MR0236186,男,8岁 ABC合并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冰冻及冻余石蜡报告:(左髂骨)良性病变,镜下可见典型动脉瘤样骨囊肿区,少部分纤维粘液样组织 伴查见核分裂像,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局部合并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并建议随诊。
发病部位
任何骨骼均可发生。 长管骨约占75%,扁骨和不规则骨占23%,
短管骨仅占2%。 发生于长骨者,90%见于干骺端,骨干
约占10%左右。 脊柱(后柱较多)约占15%。多位于附
件,后向椎体发展。
简单总结: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和脊椎骨。
病理学表现
大体上,病变一般呈多个大小不一的充满血液的 囊状扩张的骨破坏,受累骨膨胀变形,常向软组 织膨出,病灶周边被覆一层反应性骨壳。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例1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颈部疼痛伴活动障碍2月余,进行性加重,查体颈后扣击痛,颈屈仰受限,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运动无障碍。

2 影像表现X线:C7椎体变形塌陷呈哑铃状,内可见囊状透光区,病变区骨小梁消失,骨质似栅栏状改变,C6/7,C7/T1 椎间隙不等宽(图1)。

CT:C7椎体及右侧附件可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包绕横突孔,病变呈不规则蜂房状,骨皮质菲薄,可见多发骨嵴。

破坏区边缘硬化,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未见钙化影(图1)。

MRI:平扫病变呈不规则蜂房状,T1WI为欠均匀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骨嵴为长T1短T2信号,椎管无狭窄,未见椎旁异常信号,椎间盘信号欠均匀(图2、3)。

增强扫描可见病变边缘轻度强化(图4)。

3 影像诊断C7 :①动脉瘤样骨囊肿。

②骨囊肿。

③骨巨细胞瘤。

④血管瘤。

4 病理诊断C7动脉瘤样骨囊肿5 讨论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骨瘤样病变,发病年龄大多数(80%)在20岁以下。

好发部位为四肢长骨,约占60% ~70%,发生于颈椎的比较罕见。

本病病因未明,现大多认同由于静脉阻塞或动静脉异常交通[1]形成。

病理上囊肿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管池组成,其内充满暗红色血液,血池间为棕红色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囊肿壁为薄壁骨壳。

典型的椎体动脉瘤样骨囊肿其X线影像有长骨病灶特点,呈膨胀的囊状破坏区,囊内有粗或细的骨小梁状分隔或骨嵴,使病变成皂泡状、蜂房状外观,其外侧为薄骨壳。

椎体ABC发生压缩骨折后失去特点,如同时发现附件膨胀性病变则有助于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如发生于椎体等少见的短管骨,X线检查应注意与骨囊肿、巨细胞瘤、血管瘤、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囊状骨纤维结构不良等鉴别。

上述各病均可引起短骨囊状骨质破坏,骨皮质膨胀变薄,其内呈蜂房状,但骨囊肿、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囊状骨纤维结构不良病变的膨胀程度多不如动脉瘤样骨囊肿,也多无本病所见的典型的皂泡样改变。

(汇总)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

(汇总)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
3、非骨化性纤维瘤 部位 多位于四肢长骨干骺部 年龄:8-20岁 影像特点:呈单房或多房的透亮区,边缘有硬化, 以髓腔侧明显 病变位于骨髓腔内或位于骨皮质膨胀累及骨髓腔, 病变多大于3cm。
2020/8/20
16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2、骨肉瘤 部位 长骨干骺端,其中股骨占47%,胫骨26.3% 年龄 11-30岁 影像特点:x线云雾状 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 应 、软组织肿块 MR显示肿块范围较CT、X线大,大多数骨肉瘤在 T1上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上表现为不均匀高 信号,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继发于腰椎结核的ABC可见死骨 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①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区大 部分为ABC 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②在典型的ABC 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 难以解 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③当骨病变缺乏典型ABC影像学表现,而病理报 告为ABC
2020/8/20
2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病因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外伤是重要诱因,外 伤、静脉血栓、动静脉瘘、血管瘤、骨膜 下囊肿或其他疾病因素导致局部血液动力 的障碍、静脉压持续升高,患骨血管床扩 张,因而受累部骨质被吸收,并发生继发 性反应性修复。好发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以股骨最多,其次为肱骨、胫骨、脊柱等, 年龄10-30岁(约占62.29%)。
2020/8/20
10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液液平面是 ABC 较为典型的特征,在临床工作及文献 相关报道中发现 ABC 大多伴有此征象。
2020/8/20
11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病例一:6 岁男孩,轻微外伤后胫骨近端疼痛。

骨囊肿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

骨囊肿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

❖ 临床表现: ❖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疼痛、肿胀 ❖ 发生于脊柱者 ❖ 可能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 ❖ 脊柱侧弯(10%) ❖ 病理性骨折20%,活动受限 ❖ 大体病理: ❖ 病变呈大小不等的多房或蜂窝 ❖ 状囊腔,内容物为暗红色不凝 ❖ 血。房与房之间为纤维骨性间 ❖ 隔。病变外周有一层反应性骨 ❖ 壳包绕。
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
概述
❖ 骨囊肿(bone cyst):是一种发生于骨髓腔内的囊肿样局限 性病变,囊肿腔内充满液体。
❖ 病因未明,大多数专家认为其与外伤有关。可能由于骨髓腔出血 形成局限性包囊,进而局部骨质吸收和液化形成囊肿。有的人认 为是肿瘤、炎症组织退行性变和生长、代谢障碍的结果。
❖ 本病骨皮质呈壳状变薄,内壁为薄层纤维组织,深层可见新生骨 形成,囊内有黄色、褐色或透明液体,发生骨折时则含血液,有 的囊内有纤维组织间隔。
❖鉴别诊断: ❖单纯性骨囊肿 ❖骨巨细胞瘤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 鉴别诊断: ❖ 单纯性骨囊肿: ❖ 中心性骨质破坏,轻度或无膨胀 ❖ 发生病理骨折时可见骨片陷落征
❖ 骨巨细胞瘤: ❖ 多发生于20-40岁,长骨骨端 ❖ 病变可扩张至关节面下 ❖ 无硬化边、无骨膜反应
❖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MF): ❖ MRI:实性病变,无液-液平面 ❖ 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多发干骺端
❖原发性ABC ❖ ABC病灶内未发现明确的前期病灶 ❖继发性ABC ❖ 在其他骨疾病基础上发生 ❖ 良性: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软
骨母细胞瘤、骨纤 ❖ 恶性: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
组织细胞瘤
❖ 流行病学: ❖ 发病年龄:10-30岁 76%患者<20岁 ❖ 性别 男:女=1:1.2 ❖ 发生部位: ❖ 长管状骨:70-80% ❖ 脊柱(后柱较多):15% ❖ 多位于附件,后向椎体发展 ❖ 骨盆:5-10% ❖ 手:10-15%

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特点

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特点

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特点孙玉红【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

结果发生在四肢长骨者6例,跟骨、颅顶骨、髂骨、下颌骨、锁骨各1例。

X线平片和CT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偏心性膨胀性囊状骨破坏,其内并见骨性分隔影。

CT显示1例患者病灶囊内见液-液平面。

MRI表现信号不一,病变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 T2WI呈略高信号,8例可见液-液平面。

结论 X线、CT和MRI三种检查方式各有优势,最好综合观察,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15【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磁共振成像【作者】孙玉红【作者单位】134300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良性骨肿瘤样病变, 临床少见,好发于<20岁青少年[1]。

病因尚不明确。

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在肿瘤、外伤等基础上, 产生动静脉畸形, 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 静脉压持续升高, 血管床扩张、充血, 引起继发性骨反应性破坏。

本文通过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分析, 以提高对该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3月经病理证实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11例, 其中男7例, 女4例, 年龄8~69岁, <25岁8例。

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 局部肿胀,活动受限。

颅顶骨病变患者自我感觉病变部位有搏动感。

尺骨病变患者合并病理骨折。

1.2 方法 11例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

X线平片采用DR常规正侧位摄片。

CT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

层厚2~3 mm, 螺距110, 120 kV, 250~300 mA, 1例行CT增强扫描。

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与诊断价值目的探讨CT检查和MRI检查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和诊断价值差异。

方法整群选取于2011年1月—2015年1月来院治疗的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准确率。

结果该组患者中CT诊断准确率为90.38%,MRI诊断准确率为94.23%,两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囊腔数目、液-液平面及病理骨折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检查和MRI检查方法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但MRI检查在诊断微小病变方面具有更高敏感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diagnosis value and findings of CT and MRI in 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 Methods 52 cases of primary tumor bone cyst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were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The imaging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and MRI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I was 90.38%,the accuracy of CT was 94.23%,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T and MRI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diagnosis of capsule cavity number,the liquid - liquid plane and the pathological fracture,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T and MRI have good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tumor bone cyst,but MRI examination has a higher sensitivity in the diagnosis of small lesions.[Key words] 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CT;MRI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临床中一种骨良性病变,多发生于青少年,发病率较低[1]。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培训类)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培训类)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 析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年1月第24卷第1期
医学培训
医学影像中心 史震山1
前言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 1942年由Jaffe和Lichtenstein命名,相对少见的肿瘤 样病变,病因尚未明确 约占全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1.5%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的良性囊性病变,充盈血液的囊 被结缔组织的间隔分隔,间隔中含有纤维母细胞、破 骨细胞型巨细胞和反应性编织骨
41
医学培训
42
医学培训
43
医学培训
44
医学培训
45
医学培训
46
医学培训
47
医学培训
48
“右股骨病灶清除标本”示:符合动脉瘤样骨囊肿,伴出血、血肿形成
医学培训
49
病例三
医学培训
50
医学培训
51
医学培训
52
医学培训
53
医学培训
54
: 动脉瘤样骨囊肿伴局部不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
医学培训
4
结果
19例病变中,17例病变呈膨胀性,15例病变边缘可 见骨嵴,14例边缘可见硬化, 18例病变内密度或 信号显示不均匀,可见这些改变是比较具有共性的 影像表现 9例病变内可见分隔,3 例病变见到液- 液平面,2 种征象有助于ABC的诊断,但需要与其它病变相鉴 别
医学培训
5
本组19例中8例为继发性ABC,3例继发于骨巨细胞
医学培训
14
骨膜下的ABC多呈侵袭性的影像表现,出现边缘不规则的骨膜下缺损,常 伴有中断的骨膜反应,常规X线下易误诊为恶性病变。软组织肿块常出现在 膨胀显著并且靠近骨表面的病变周围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影像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影像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影像诊断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的8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X线、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发生于股骨上段5例,肱骨中上段1例,脊柱和髂骨各1例;X线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周边有薄层骨质增生硬化,内部可见骨嵴和骨性分隔,骨皮质膨胀变薄,可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片诊断正确3例,准确率为37.5%;CT表現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骨壳,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骨性分隔,病灶可向软组织内突出,CT诊断准确5例,准确率为62.5%。

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具在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较X线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两者结合有助于ABC的定性诊断。

标签: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CT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类肿瘤样骨病,现今大多学者认为可能由血液动力学障碍所致。

即因骨内血管的静脉段突然受阻或动静脉的急剧发展,导致静脉压持续增高,静脉瘘的腔隙扩大,受累处骨质被吸收,并形成一膨胀性骨缺损,即动脉瘤样骨囊肿。

对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CT、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此疾病影像学的确诊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ABC中,男5例,女3例,年龄12~45岁,平均23岁。

所有患者都有局部疼痛的临床症状。

有外伤史的患者2例,有关节功能障碍表现的患者3例,有局部肿块表现的患者5例。

病程6~8个月。

1.2设备与参数X光机应用北京东方F99-ⅢAT 500型及中科美伦2K-DR,摄取正侧位;CT扫描机型西门子单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5 mm,螺距1.5,球管电压120 KV,电流250 mA。

1.3方法8例ABC中,全部病例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和CT扫描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2结果8例ABC中,发生于长骨6例,脊柱和骨盆各1例。

2.1X线表现8例均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区,呈囊状膨胀性生长,6例呈偏心性生长,2例呈中心性生长。

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后 2 年内,规律复查对于了解治疗效果及早期发现复发非常重 要。手术患者至少应随访5 年,放疗患者则应终生随访。
小结
• 好发年龄段:5-20岁。
• 常见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其次为脊椎骨棘突及横突。
• 沿骨干长轴生长。
• X线/CT:膨胀性分叶状溶骨性改变。
骨包壳,硬化边,轻度骨膜反应。
• MRI:病灶周围低信号环。
明显。
MR表现
• 膨胀性骨质破坏;分叶状改变。 • 病灶周围有完整或不完整低信号环(纤维组织或骨组织)。 • 内部大小不一信号不等的囊腔(出血时期不同,信号不同)。 • 多发分隔(T1WI,T2WI均呈低信号)。 • 囊腔内见液-液平(非特异性 )。 • 囊壁及分隔强化(扩张的毛细血管)。 • 1/3出现周围软组织水肿(病灶明显膨胀或邻近骨表面时)。 • 原发性ABC可含实性成分,需与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及继发性ABC,此时
相对较慢而形成的骨嵴,呈皂泡样改变。 • 骨皮质变薄,厚薄不一的骨包壳。硬化边,轻度骨膜反应。 • 骨折更常见于短管状骨。 • 6%可见条状钙化,是进入稳定期的标志。 • 骨嵴:源于骨小梁,与骨皮质相延续,但不贯穿整个病变,游离端
较锐利,密度高。
CT表现
• 对囊性区域、囊间隔、液-液平面等征象有诊断价值。 • 内见纤细骨嵴,骨皮质变薄,骨壳可完整或不完整。 • 液-液平面(35%)。 • 下半部密度(30-70Hu)高于上半部。 • 实性成分,需警惕继发性ABC,也可能是实性ABC。 • 囊壁和囊间隔在组织学上主要由纤维成分构成,宽窄不一,强化非常
分期
• 溶骨期: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破坏,伴或不伴有骨皮质 的变薄。
• 膨胀期:皮质菲薄或侵蚀破坏,可出现骨膜反应。 • 稳定期:半年以上,骨壳包绕,明显的骨间隔形成。 • 愈合期:进行性钙化、骨化,囊壁增厚,间隔增粗,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 及MRI表现,其中全部病例行X线平片检查,16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 检查。

结果2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长骨14例,骨盆2例,额骨1例,距骨1例,跟骨1例,腰骶椎各1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DR平片均表现为膨胀性骨破坏,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行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3例,皂泡状混杂密度2例,腰椎体见有溶骨型破坏1例。

其中软组织肿块12例,液液平面8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6例T1WI上低信号内见混杂信号,5例在T2WI 见液平面。

结论综合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并给临床提供更多病变的信息。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1 资料与方法搜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 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6~38岁,平均22岁。

病程2 d~1年不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病变靠近关节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位于脊柱者则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四肢病变可触及肿块,5例有外伤史。

21例均行DR拍摄患部标准正侧位片,CT扫描采用Aquinilion 16排CT扫描仪,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5~200 mA,层厚5~10 mm,螺距1.5,矩阵512×512。

MRI检查采用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仪,MRI扫描均行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扫描参数:T1WI:TR400 ms,TE30 ms;T2WI:TR4000 ms,TE90 ms,层厚5~10 mm,视野24 cm×24 cm,矩阵256×256。

所有影像资料均由两位高年资影像医师审阅,对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钙化及软组织情况进行评价。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一、引言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与其他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表现可分为骨质破坏型和无骨质破坏型两种类型。

骨质破坏型表现为囊状骨破坏区,边缘呈不规则或波浪状,可有骨质硬化或壁内分隔。

无骨质破坏型表现为周围骨质增生,并伴有骨膜反应。

2.CT表现CT可清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内部结构及壁内分隔。

在增强扫描中,囊肿壁可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强化,囊内可见壁结节状强化。

3.MRI表现MRI是评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T1WI上囊肿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可见壁内分隔。

增强扫描中,囊肿壁呈明显强化。

4.PET.CT表现PET.CT扫描可帮助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其他恶性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通常不具有代谢活性,PET.CT图像上囊肿区呈低代谢区域。

三、鉴别诊断1.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囊肿的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

骨囊肿的边缘较为规则,无分隔及壁结节。

增强扫描中,骨囊肿不强化。

2.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母细胞瘤鉴别困难。

骨母细胞瘤多呈实性,可有骨样结构及小区域钙化。

增强扫描中,骨母细胞瘤明显强化。

3.骨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肉瘤的鉴别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检查。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动脉瘤样骨囊肿: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常见于骨盆和四肢长骨,其壁内可有分隔,囊肿壁呈不规则强化。

2.X线: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X射线的穿透性来观察和诊断病变。

3.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的影像产生三维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

4.MRI:磁共振成像,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六、全文结束。

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刘凯;麻增林;冯莉莉;张骞;周红悦;吴刚【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少见瘤样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例骨盆ABC患者的X线、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发生于坐骨5例,髂骨4例,骶骨3例,耻骨1例. 13例患者均行骨盆X线平片检查, 12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 X表现:8例病灶呈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平片骨包壳连续,而CT上显示3例骨包壳不完整. 9例病灶可见条状骨嵴及硬化缘. CT表现:10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区,10例出现粗细不等条状分隔和骨嵴,3例突破骨包壳形成软组织肿块,8例出现液液平面,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CT显示骶骨直径约2 cm病灶但在X线平片未见异常. MRI表现:9 例病灶呈分叶状膨胀性生长,7 例在 T1 加权像、T2 加权像(T2WI)上可见病灶周边完整或不完整的低信号环及分隔,8例T2WI上出现液平面,3例病灶骨包壳不连续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累及骶髂关节,同时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7例病灶显示囊壁和分隔呈明显强化,其中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呈\"蜂窝状\"改变.结论综合临床表现与X线、CT、MRI表现可提高骨盆AB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21【总页数】5页(P4355-4359)【关键词】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刘凯;麻增林;冯莉莉;张骞;周红悦;吴刚【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R445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又称骨膜下血肿,骨膜下巨细胞瘤等,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1942年由Jaffe和Lichtenstein首次提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7
16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2、骨肉瘤 部位 长骨干骺端,其中股骨占47%,胫骨26.3% 年龄 11-30岁 影像特点:x线云雾状 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 应 、软组织肿块 MR显示肿块范围较CT、X线大,大多数骨肉瘤在 T1上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上表现为不均匀高 信号,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继发于腰椎结核的ABC可见死骨 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①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区大 部分为ABC 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②在典型的ABC 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 难以解 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③当骨病变缺乏典型ABC影像学表现,而病理报 告为ABC
2020/4/17
3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溶骨期:静脉受阻,骨内压增高,邻骨吸收。 2、膨胀期:囊内压更高,骨缺损更大,穿破骨 皮质并掀起骨膜。 3、稳定期:囊内压稳定,血腔被纤维分隔,相 互沟通。 4、愈合期:囊内钙骨化,囊壁增厚,形成致密 骨块
2020/4/17
4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3、非骨化性纤维瘤 部位 多位于四肢长骨干骺部 年龄:8-20岁 影像特点:呈单房或多房的透亮区,边缘有硬化, 以髓腔侧明显 病变位于骨髓腔内或位于骨皮质膨胀累及骨髓腔, 病变多大于3cm。
2020/4/17
19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X线检查结果显示股骨 远端多囊状透亮区,周 围可见硬化边,邻近骨 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 其内未见钙化及软组织 肿块
2020/4/17
17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骨肉瘤: 右侧股骨下段干髓端骨髓腔内可异常信号影,呈稍长T1 等长T2信号影,压脂呈高信号,形态不规整,边界欠清,骨皮质不 规则增厚,周围软组织内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呈长T1长T2信号 影,部分内可见囊变坏死。
2020/4/17
18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2020/4/17
10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液液平面是 ABC 较为典型的特征,在临床工作及文献 相关报道中发现 ABC 大多伴有此征象。
2020/4/17
11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病例一:6 岁男孩,轻微外伤后胫骨近端疼痛。
胫骨 X 线显示胫骨近端可见 偏心性溶骨性低密度灶
2020/4/17
轴位 FS-T2WI 图像显示病灶 呈多房性生长,其内可见多 发液-液平面
2020/4/17
8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二、继发性ABC影像表现 大约1/3 ABC可伴随其他病变存在,如骨巨细胞 瘤、软骨母细胞瘤等,这部分ABC 被定义为继发 性ABC
2020/4/17
9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1、继发于骨巨细胞瘤的ABC膨胀均较明显,并可见到 较明显的骨嵴
继发于骨囊肿的ABC均见到液-液平面 继发于软骨母细胞瘤的病变密度不均匀,可见点状钙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 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020/4/17
1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动脉瘤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亦称为骨膜下巨细 胞瘤、骨化性骨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良 性骨动脉瘤等。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充满血 液的肿瘤样病变,因其外形似动脉瘤样的囊 状膨出而得名,特征性影像表现为静置后出 现液-液平面,但此征象并不特异。
2020/4/17
MRI结果显示病变呈偏心性 生长,病变主体呈长T1短T2 信号,提示病变为纤维成分, 病变边界清,周边见低信号 硬化环,周围无明显水肿信 号,肿瘤内部无液液平面
20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4、孤立性骨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少年(4-20岁),好发于长骨干骺 端。 一般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 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 发现病变。 位于干骺端中心和骨干的ABC需要与 单纯骨囊肿鉴别,单纯性骨囊肿,多单房,无强 化,无软组织块,膨胀不如ABC明显,可逐渐向 骨干侧发展,CT上病变内密度均匀,CT值较ABC 低,一般无液一液平,合并骨折时常可见“骨片 陷落征”。
病理学基础
该病呈膨胀性溶骨性生长,由充满血液的腔隙组成,血 池间有包含骨小梁或纤维组织间隔,并含有破骨样巨细 胞。 其病理改变包括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骨破坏,受累骨呈 分叶状膨胀变形,常向软组织膨出,边界为壳状的骨膜 骨或无钙化的骨膜,其囊腔内含新鲜或陈旧的血液,在 影像上常常表现为液液平面。
2020/4/17
2020/4/17
7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ABC 信号特点与囊内血肿时间不同而异 1、急性期,T1WI 上呈稍低信号,T2WI 上为 稍高信号。 2、出血后数天,脱氧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 血红蛋白,T1 弛豫大大缩短,T1WI 上呈高 信号。 3、当合并病理性骨折时,部分血液含有蛋 白质,因而信号混杂,在 T1WI 及 T2WI 上呈 不均匀信号。在 T1WI 及 T2WI 上,ABC 均可 显示薄的低信号环以及低信号的间隔,增强 后间隔强化。
2020/4/17
21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 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
2020/4/17
22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5、软骨母细胞瘤为不常见的软骨肿瘤。 发病高峰为10-20岁。 典型者为骨骺的偏心性病变,最常见位置位于 股骨远端,其次为股骨近端,肱骨近端,胫骨 近端。 此良性肿瘤可出现肺转移,局部骨质及软组织 侵蚀。 此肿瘤可继发滑膜炎,但病理性骨折相对罕见。
2020/4/17
23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左侧胫骨近端融骨性病变,中心位于骨骺,但贯穿骨骺 板,边缘无硬化,周围无骨膜反应。
2020/4/17
24
总结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动脉瘤样骨囊肿大部分病程缓慢,伴有疼 痛和肿胀,部分合并病理性骨折。
在 ABC 的影像学诊断中,X 线呈溶骨性低 密度伴有分隔和硬化边,MRI 呈囊性多房 病变,其内可见液-液平面应该高度考虑 该病。
2020/4/17
14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 部位 长骨干骺端; 年龄 20-40岁; 特点:好发于骨端,横向生长,呈溶骨性膨胀改变,病灶呈皂 泡状,边界清晰,易发生病理骨折,可合并ABC。
2020/4/17
15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病例-骨巨细胞瘤:右股骨内侧骨端见软组织占位,T1WI序列低、 稍高信号,T2压脂序列混杂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病灶呈膨胀性 生长,骨皮质变薄,部分皮质不连续,可见轻度骨膜反应,未突 破关节生长,局部未见软组织肿块。
5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临床表现
临床多以局部肿胀、疼痛就诊;多有外伤史。
2020/4/17
6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影像表现
一、原发性ABC的影像表现 好发于长骨干端、骨端或脊柱附件部位的偏心膨胀性溶 骨病变,呈分叶形或皂泡样,边缘有骨嵴形成,部分病 变呈卵圆形而无明显骨嵴,局部骨皮质膨胀形成薄层或 厚薄不均的骨包壳,生长较快的骨包壳局部可中断。病 灶呈分叶状或卵圆形,是由于肿瘤向各个方向生长速度 不同所致,各叶之间可见由于骨吸收相对较慢而形成的 骨嵴,呈皂泡样改变,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ABC有不同 的表现 。
2020/4/17
2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病因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外伤是重要诱因,外 伤、静脉血栓、动静脉瘘、血管瘤、骨膜 下囊肿或其他疾病因素导致局部血液动力 的障碍、静脉压持续升高,患骨血管床扩 张,因而受累部骨质被吸收,并发生继发 性反应性修复。好发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以股骨最多,其次为肱骨、胫骨、脊柱等, 年龄10-30岁(约占62.29%)。
12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病例二: 1 0 岁女孩,左肘关节疼痛,伴有排球比赛时 外伤后肿胀病史。
肘关节矢状位 T2WI 图像显示尺骨近端干骺端膨胀 性病变,病变内多发分隔,囊腔内可见源自-液平面2020/4/17
13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读片要点: 1、10-30岁多见,长骨以干骺端多见 2、偏心生长,长径与骨干平行 3、很少累及关节面 4、膨胀一般较明显,呈“吹出气球样”, 膨胀明显可见骨膜反应,囊间隔可有钙化 5、边缘光整伴硬化 6、多有外伤史
2020/4/17
25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谢谢聆听!
2020/4/17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