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2023最新版)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一、引言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骨病变,其特点为囊状扩张的骨结构,类似于动脉瘤的形态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二、影像学表现⒈X线检查动脉瘤样骨囊肿在X线上呈现为囊腔性结构,常见于长骨的干骺端,边缘清晰,可呈圆形或椭圆形。
囊内可见到钡骨小岛,骨质稀疏。
⒉CT扫描CT扫描是评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首选方法。
囊肿在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区,边缘光滑清晰。
囊肿内可见类似雪花状钙化,这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典型表现。
⒊MRI检查MRI对于检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骨髓腔变异有很高的敏感性。
囊肿呈低信号,类似于液体,T1加权图像上囊肿内可见类似雪花状的高信号,这是由于囊肿内含有脂肪沉积引起的。
T2加权图像上囊肿呈高信号,边缘清晰。
⒋肉眼观察手术切除后,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见囊壁厚度不一,内壁光滑,囊内含有透明的黏液样物质。
三、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⒈骨囊肿:骨囊肿常出现在骨干,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位置不同,且其囊壁较薄,内部无雪花状钙化。
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影像学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表现为骨结构的增粗和异常形态,与动脉瘤样骨囊肿有明显区别。
⒊骨肿瘤:骨肿瘤常表现为不规则形状,囊壁不光滑,且常有骨质破坏。
四、附件本文档未附带任何附件。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动脉瘤:血管病变,指血管壁异常扩张形成的囊状结构。
⒉骨囊肿:骨病变,呈囊腔状扩张的骨结构。
六、结束语。
动脉瘤样骨囊肿
鉴别诊断 • 1、骨巨细胞瘤:多见于2 0一4 0岁青壮年 男性, 好发于长骨骨端, 紧邻关节面偏心性 生长的良性骨肿瘤, 多为膨胀横向生长, 呈 肥皂泡样骨质破坏, 周边硬化骨壳较薄, 一 般不出现液平, 以上征象可作鉴别。但该病 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时, 也可出现液平。 • 2、孤立性骨囊肿表现为囊性膨胀性骨破 坏区内无泡沫样骨性分隔, 密度较低,无明 显硬化带及强化 。
讨论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PA)为 WHOI级良性 肿瘤,在颅内原发性肿瘤中比较少见。是 Penfield于1937年根据肿瘤细胞两端胞突起为 细长的毛发样胶质纤维丝而命名,占颅内胶质 瘤的4.0%~5.0%. 肿瘤通常为类圆形、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 则。男女发病无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通 常 认 为,PA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见 于成人,前者好发于小脑和鞍区,后者好发于 大脑半球。临床上表现为诸如头痛、头晕、呕 吐、视觉障碍等症状。
鉴别诊断 位于脑室系统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需要和室管膜瘤 及血管母细胞瘤鉴别。 1、室管膜瘤是一种起源于室管膜细胞的恶性程度 较低的肿瘤,好发于第四脑室,以儿童多见。肿瘤在 T1WI 中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 中以高信号为主,肿瘤 内可见钙化、出血、坏死及囊变,瘤周水肿较轻,增强 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2、血管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好发 于小脑蚓部,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幕下原发性肿瘤。典型 的血管母细胞瘤呈大囊小结节样改变,结节较毛细胞星 形细胞瘤小,但结节的血供要比其丰富。MRI 中囊性部 分呈长 T1 长 T2 信号,其信号高于脑脊液信号,结节呈 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T2 FLAIR 中结节呈明显高信号。 增强扫描结节明显强化,囊壁及囊内成分不强化,此有 别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实性血管母细胞瘤多呈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T2WI 中可见流 空血管影。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一、引言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与其他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表现可分为骨质破坏型和无骨质破坏型两种类型。
骨质破坏型表现为囊状骨破坏区,边缘呈不规则或波浪状,可有骨质硬化或壁内分隔。
无骨质破坏型表现为周围骨质增生,并伴有骨膜反应。
2·CT表现CT可清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内部结构及壁内分隔。
在增强扫描中,囊肿壁可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强化,囊内可见壁结节状强化。
3·MRI表现MRI是评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T1WI上囊肿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可见壁内分隔。
增强扫描中,囊肿壁呈明显强化。
4·PET-CT表现PET-CT扫描可帮助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其他恶性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通常不具有代谢活性,PET-CT图像上囊肿区呈低代谢区域。
三、鉴别诊断1·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囊肿的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
骨囊肿的边缘较为规则,无分隔及壁结节。
增强扫描中,骨囊肿不强化。
2·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母细胞瘤鉴别困难。
骨母细胞瘤多呈实性,可有骨样结构及小区域钙化。
增强扫描中,骨母细胞瘤明显强化。
3·骨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肉瘤的鉴别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检查。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动脉瘤样骨囊肿: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常见于骨盆和四肢长骨,其壁内可有分隔,囊肿壁呈不规则强化。
2·X线: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X射线的穿透性来观察和诊断病变。
3·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的影像产生三维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
4·MRI:磁共振成像,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1.引言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骨组织中的良性病变,通常在颅骨和骨盆发生,但也可发生在其他骨骼部位。
该疾病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但与其他病变的鉴别有时会很困难。
本文旨在综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2.影像学表现2.1 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2.1.1 X线检查: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在X线片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骨质缺损,边缘清晰,周围无硬化反应。
囊肿内部通常呈均质或不均质的软组织密度,也可有小的钙化灶。
2.1.2 CT扫描: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在CT扫描上呈现为低密度区域,边缘清晰,无硬化反应。
囊肿内部可呈现为等密度、低密度或不均匀密度,还可有少量钙化。
2.1.3 MRI检查: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在MRI上呈现为T1加权像上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
囊肿内部可有分隔,还可显示囊肿周围的软组织表现。
2.2 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2.2.1 X线检查: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在X线片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骨质缺损,边缘清晰,周围无硬化反应。
囊肿内部通常呈均质或不均质的软组织密度。
2.2.2 CT扫描: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在CT扫描上呈现为低密度区域,边缘清晰,无硬化反应。
囊肿内部可呈现为等密度、低密度或不均匀密度,还可有少量钙化。
2.2.3 MRI检查: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在MRI上呈现为T1加权像上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
囊肿内部可有分隔,还可显示囊肿周围的软组织表现。
3.鉴别诊断3.1 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鉴别诊断3.1.1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X线片上表现为多个骨质缺损,边缘不规则,周围可见斑点状或波浪状钙化。
CT扫描和MRI检查可了解病变的内部结构和范围,有助于与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进行鉴别诊断。
3.1.2 骨转移瘤:骨转移瘤在X线片上表现为多个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则,可见硬化反应。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背景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主要发生于年轻人。
其特征是在骨骼系统中形成的囊状结构,而且其内部有许多小的囊样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血管瘤,所以动脉瘤样骨囊肿也被称为骨血管瘤囊性变。
由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骨肿瘤相似,因此有时候仅凭临床症状无法准确地确定其诊断结果。
而影像学诊断技术,特别是CT和MRI成像,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佳方法之一。
影像学表现CT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CT影像上一般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状病变,其内部有大小不等的多个囊样区域,病变区域呈均匀低密度影像。
但是,由于囊壁较薄,其CT值常与囊内容物一致,因此CT无法准确反映囊壁的状况。
此外,病变可伴有明显的骨质破坏,但边缘清晰,无明显勾角或锯齿状。
MRI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MRI影像上的表现与CT类似。
其呈高信号强度的信号与T2WI序列相符,呈低信号强度的信号与T1WI序列相符。
MRI可很好地显示病变内部囊样区域的形态和大小,同时具有较好的分辨囊壁与邻近软组织的能力。
诊断根据上述影像学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影像学检查的选择目前,CT和MRI成像是最常用于诊断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
CT成像显示出色,对于详细的骨骼结构描述较好。
而MRI成像对于软组织结构的显示出色,具有较好的分辨囊壁与邻近软组织的能力。
因此,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表现的分析在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中,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其他骨肿瘤具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
但在CT影像中,其内部多个低密度区域以及骨质破坏的特征,有助于与其他骨肿瘤鉴别。
而在MRI影像中,其实质与病变囊壁之间的T1和T2信号差异、多囊样区域的大小等特征,也是判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关键。
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情。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1. 简介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骨肿瘤,通常出现在长骨的骨干和骨盆。
它是一种膨胀性骨病变,具有动脉瘤的形态和膜的结构。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点是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因此正确的影像诊断对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关键。
本文将介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方法。
2. 影像学表现2.1 X线摄影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表现为腔隙状或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
破坏区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边缘呈骨质硬化带,病变内可见液平面。
2.2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病变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骨质疏松破坏、骨膜增生和囊腔内钙化影。
2.3 MRI扫描MRI扫描可帮助提高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准确性。
病变表现为T1加权图像呈等或稍高信号,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囊腔内可见与动脉瘤相类似的血栓形成。
2.4 骨扫描骨扫描可帮助评估病变的活跃性。
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呈中等以上放射性活动。
3. 诊断方法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通常依靠影像学表现。
根据X线摄影、CT扫描、MRI 扫描和骨扫描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可以进行诊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和CT表现与许多其他骨肿瘤如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和转移性肿瘤等相似,因此应该谨慎区分。
4. 治疗方案动脉瘤样骨囊肿通常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病变,因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谨慎考虑。
一般情况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首选方法,适用于非活动性的病变。
对于活动性的病变,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如放疗和药物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可能较低。
5. 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正确的影像诊断对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关键。
X线摄影、CT扫描、MRI扫描和骨扫描是目前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ppt课件
读片要点:
1、10-30岁多见,长骨以干骺端多见 2、偏心生长,长径与骨干平行 3、很少累及关节面 4、膨胀一般较明显,呈“吹出气球样”, 膨胀明显可见骨膜反应,囊间隔可有钙化
5、边缘光整伴硬化 6、多有外伤史
单纯骨囊肿鉴别,单纯性骨囊肿,多单房,无强 化,无软组织块,膨胀不如ABC明显,可逐渐向 骨干侧发展,CT上病变内密度均匀,CT值较ABC
低,一般无液一液平,合并骨折时常可见“骨片 陷落征”。
.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 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
液液平面是 ABC 较为典型的特征,在临床工作及文献 相关报道中发现 ABC 大多伴有此征象。
病例一:6 岁男孩,轻微外伤后胫骨近端疼痛。
胫骨 X 线显示胫骨近端可见 偏心性溶骨性低密度灶
轴位 FS-T2WI 图像显示病灶 呈多房性生长,其内可见多 发液-液平面
病例二: 1 0 岁女孩,左肘关节疼痛,伴有排球比赛时 外伤后肿胀病史。
MRI结果显示病变呈偏心性 生长,病变主体呈长T1短T2 信号,提示病变为纤维成分,
病变边界清,周边见低信号
硬化环,周围无明显水肿信 号,肿瘤内部无液液平面
4、孤立性骨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少年(4-20岁),好发于长骨干骺 端。 一般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
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 发现病变。 位于干骺端中心和骨干的ABC需要与
化
继发于腰椎结核的ABC可见死骨 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①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区大 部分为ABC 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②在典型的ABC 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 难以解 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概述动脉瘤样骨囊肿(ANE)是一种少见的骨病变,通常发生在颅骨和面部骨骼,其特点是囊状扩张的骨骼缺损。
本文将介绍ANE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1、影像学表现1.1 颅骨骨质缺损ANE最常见于蝶骨,其次是上颌骨和下颌骨。
影像学表现为颅骨局限性或弥漫性骨质缺损,无囊壁或囊膜。
1.2 囊内液体ANE囊肿内可见液体密度区,通常呈明亮信号(T2加权图像中的高信号)。
此液体可以是囊液、出血、感染或凝胶状物质。
1.3 脑组织受压ANE囊肿可使邻近的脑组织受压,引起骨质侵蚀或脑沟扩大。
2、鉴别诊断2.1 滨蝶骨囊肿滨蝶骨囊肿也是一种常见的颅骨囊肿,其特点是具有囊壁。
与ANE不同,滨蝶骨囊肿通常没有骨质缺损。
2.2 非骨性囊肿非骨性囊肿是由软组织源性的囊肿引起的,通常没有骨质缺损。
2.3 骨肿瘤有些骨肿瘤,如骨软骨瘤和骨巨细胞瘤,也可呈现为颅骨骨质缺损。
鉴别时需要注意与ANE的囊壁区别。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骨质缺损:骨骼中的局部缺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2、囊壁:囊肿内部与周围组织分界的结构。
3、滨蝶骨囊肿:一种常见的颅骨囊肿,特点是具有囊壁。
与ANE不同,滨蝶骨囊肿通常没有骨质缺损。
4、骨软骨瘤: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主要由软骨组织组成。
5、骨巨细胞瘤:一种常见的骨肿瘤,主要由多核巨细胞组成。
全文结束。
动脉瘤样骨囊肿22例影像表现分析
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 1 %t t l 。 好发年龄 1 0 ~ 3 O岁 , 8 0 %的 患者发病年龄< 2 0岁 ,本组病例平 均年 龄为 2 3 岁 比较 接近 . . A B C发病 原因至今 尚不 明确 , 多数学者认为是血 液动 力学 障 碍 即血栓 导致静 脉 回流 障碍 , 引起 的局部血管 床扩大充血㈤ . . 骨外伤也可能是 A B C形成 的一个 因素 ; 其次继发 于前期 的各 种病 变 , 其 以骨巨细胞瘤 占较 大 比例 。细胞 遗传学研究发 现 染色体 易位 及克隆性增生 , 证明至少部分 A B C可能为真正肿
边 缘 硬化 , 1 5例 病 变 可 见 骨 间 分 隔 , 1 9例 病 变 密 度 和 ( 或) 信
C T具有较高 的密度分辨率 , 能清楚显示病变部 位 、 大小 , 不仅能观察 内部 的细微结构 , 骨质破坏程度 , 骨间隔 , 病 变 区 可否 钙化 , 骨壳情况 , 软组织肿 胀 , 以及 是否有 软组织 肿块 。
手术病理证实 。
2 结 果
2 2例 AB C发生于四肢长骨 1 4例 , 脊柱 5例 , 骨盆 2例 , 跟骨 1 例 。1 5例为原发性 A B C, 7例为继发性 A B C ( 4例伴发 骨 巨细胞 瘤 , 2例伴发 原发骨纤维结构 不 良, 1 例伴发 原发软 骨母 细胞 瘤 ) 。1 7例病变 呈明显膨胀性骨质破 坏 , 1 4例病变
号不均 , 见典型液一 液平面者为 1 3例 , 8例可见病变周 围软组 织异常 , 呈肿胀 ( 6例 ) 或肿块 ( 2例 ) 。
尤其对于脊柱 、颅骨等不规则骨的复杂部位的病变 , C T能清
晰显示 椎管 、 硬膜囊 、 神经 走行 路径 、 一些 小关 节 等受 累情 况, 多平 面重 建 ( M P R ) 及 容积 重建 ( v R) 使病 灶 观察可 以立 体、 直观而全面地显示病灶 。 MR较 x线 、 C T具有较 高的软组 织分辨率 ,在显示 膨胀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39/55
女 11岁 病理:右肱骨动脉 瘤样骨囊肿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X-RAY
40/55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同上病例 CT
右肱骨动脉瘤骨囊肿
41/55
T2WI
T2WI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STIR
同上病例MRI
病理:右肱骨动 T1WI 脉瘤样骨囊肿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31/55
游XX 男 14岁
病理诊疗:股骨骨纤维结构不良
影像学表现与骨囊肿相同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32/55
同上病例 男 14岁 CT 病理诊疗:股骨骨纤维结构不良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33/55
同上病例 男 14岁 MRI
病理诊疗:股骨骨纤维结构不良
MRI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WI
T1WI
陈X F 9岁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左股骨上段单纯性骨囊肿
25/55
STIR
GRE
同上病例 F 9岁
左股骨上段单纯性骨囊肿 MRI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26/55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大多发生于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 可无任何症状,大部分有外伤史。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疗之三骨囊肿
2/55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囊肿多位于骨干或干骺中心,极少偏心生长,
普通不超越骺板。不累及关节面。大多呈椭圆形, 其长轴与骨长轴平行,向外膨胀性生长。可使骨 皮质变薄。外缘光滑。可有菲薄硬化边。普通无 骨膜反应。多房者结构较粗糙,囊壁较厚。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⒈引言在骨科学领域,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型病变。
它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正确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⒉病因与发病机制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外伤、感染等。
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血管构造的异常生长和骨组织的病理性改变。
⒊临床特征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症状多样,包括疼痛、肿块、局部压痛等。
但由于其良性特点,症状通常不明显,易被忽略或误诊。
⒋影像学表现⑴ X线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X线上表现为囊状骨缺损区,边缘规则,内部密度均匀。
周围骨质可有变薄,但无明显的骨硬化或骨增生。
⑵ CT表现CT扫描对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典型的CT表现为囊状病变,边缘清晰,内部密度均匀。
可见囊壁薄而均匀,囊液密度较低,CT值约为20-40 HU。
⑶ MRI表现MRI对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尤为重要。
T1加权图像上,病变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及周围软组织强化。
⒌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骨肿瘤、骨脓肿、骨转移瘤等。
根据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特征可以进行鉴别。
⒍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表。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动脉瘤样骨囊肿:一种常见的良性骨病变,表现为囊状病变,内部密度均匀。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⑵鉴别诊断:通过对比不同病症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确定患者所患病症的过程。
⒏全文结束。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例1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颈部疼痛伴活动障碍2月余,进行性加重,查体颈后扣击痛,颈屈仰受限,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运动无障碍。
2 影像表现X线:C7椎体变形塌陷呈哑铃状,内可见囊状透光区,病变区骨小梁消失,骨质似栅栏状改变,C6/7,C7/T1 椎间隙不等宽(图1)。
CT:C7椎体及右侧附件可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包绕横突孔,病变呈不规则蜂房状,骨皮质菲薄,可见多发骨嵴。
破坏区边缘硬化,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未见钙化影(图1)。
MRI:平扫病变呈不规则蜂房状,T1WI为欠均匀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骨嵴为长T1短T2信号,椎管无狭窄,未见椎旁异常信号,椎间盘信号欠均匀(图2、3)。
增强扫描可见病变边缘轻度强化(图4)。
3 影像诊断C7 :①动脉瘤样骨囊肿。
②骨囊肿。
③骨巨细胞瘤。
④血管瘤。
4 病理诊断C7动脉瘤样骨囊肿5 讨论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骨瘤样病变,发病年龄大多数(80%)在20岁以下。
好发部位为四肢长骨,约占60% ~70%,发生于颈椎的比较罕见。
本病病因未明,现大多认同由于静脉阻塞或动静脉异常交通[1]形成。
病理上囊肿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管池组成,其内充满暗红色血液,血池间为棕红色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囊肿壁为薄壁骨壳。
典型的椎体动脉瘤样骨囊肿其X线影像有长骨病灶特点,呈膨胀的囊状破坏区,囊内有粗或细的骨小梁状分隔或骨嵴,使病变成皂泡状、蜂房状外观,其外侧为薄骨壳。
椎体ABC发生压缩骨折后失去特点,如同时发现附件膨胀性病变则有助于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如发生于椎体等少见的短管骨,X线检查应注意与骨囊肿、巨细胞瘤、血管瘤、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囊状骨纤维结构不良等鉴别。
上述各病均可引起短骨囊状骨质破坏,骨皮质膨胀变薄,其内呈蜂房状,但骨囊肿、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囊状骨纤维结构不良病变的膨胀程度多不如动脉瘤样骨囊肿,也多无本病所见的典型的皂泡样改变。
医学影像-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鉴别随访2015.6.11-2003
病例2 01071468,M,12y
病例3 01079833,M,16y
l 【检查记录】左肱骨上段肿物:灰褐碎 组织一堆,大小8*7*1.5cm ,带骨组织。
l 【 印 象 】(左肱骨上段肿物)镜下见 出血,血肿形成,周边骨质破坏伴反应 性新骨形成及钙盐沉积,结合临床影像 所见,符合骨囊肿伴病理性骨折修复性 改变形态,请结合临床。
冰冻及冻余石蜡报告:(左髂骨)良性病变,镜下可见典型动脉瘤样骨囊肿区,少部分纤维粘液样组织 伴查见核分裂像,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局部合并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并建议随诊。
l 临床症状无特殊。 l 局部疼痛和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 l 病变靠近关节时可出现运动障碍。 l 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l 脊柱受累者可引起疼痛和下肢进行性萎
l (右肱骨上段)镜下见大片血块,少量炎性 肉芽组织,骨碎片及反应性编织骨。符
合动脉瘤样骨囊肿伴陈旧性出血。
l 【 印 象 】(右肱骨上段肿物)送检血 凝块肉芽组织及骨髓组织,局灶查见巨 细胞反应及化生性骨,符合动脉瘤样骨 囊肿改变。
病例2 01072132,M,23y
l 【检查记录】(右股骨病变)送检灰红 碎组织一堆,合约2.5*2*0.5cm,质中。
l 【 印 象 】(右股骨病变)少量破碎骨、 软骨及囊壁样组织,灶区见胶原纤维及 血管增生伴玻璃样变性、陈旧性出血, 中等量炎症细胞浸润,考虑为骨良性囊 肿性病变伴纤维组织、血管组织增生、 钙化和灶区出血。
l (左跟骨囊肿)镜下查见骨小梁间大量 胶原纤维形成,胶原纤维内及周围增生 的纤维组织中查见多量的结晶样裂隙, 及查见囊壁样结构,符合囊肿形成。
影像学出现特征性的骨膜下囊状膨胀,呈“爆裂样” 改变,或形成特征性的“吹气球”样外观。可有骨膜反 应。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PPT优质课件
大约1/3 ABC可伴随其他病变存在,如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等,这部 分ABC 被定义为继发性ABC
原发性ABC作为一种独立病变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
材料与方法 男11例,女8例
年龄12~46岁,平均 22.94 岁
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不适。
19 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8例行螺旋CT检查,6 例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ymphony 1. 5T超导MR 扫描仪进行矢状、冠状、轴位的连续扫描。所有 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原发性ABC的影像表现
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骨端或脊柱附件部位的偏 心膨胀性溶骨病变 呈分叶形或皂泡样,边缘有骨嵴形成 部分病变呈卵圆形而无明显骨嵴,局部骨皮质 膨胀形成薄层或厚薄不均的骨包壳,生长较快 的骨包壳局部可中断
病灶呈分叶状或卵圆形,是由于肿瘤向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同所致,各叶之 间可见由于骨吸收相对较慢而形成的骨嵴,呈皂泡样改变
骨膜下的ABC多呈侵袭性的影像表现,出现边缘不规则的骨膜下缺损,常 伴有中断的骨膜反应,常规X线下易误诊为恶性病变。软组织肿块常出现在 膨胀显著并且靠近骨表面的病变周围
固态动脉瘤样骨囊肿,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殊类型,常发生于下颌骨、 颅面骨及手足的短管状骨,除了缺乏明显的分隔及空腔外,它与典型的动 脉瘤样骨囊肿组织学上没有明显差别
如何提高液-液平面的检出率是诊断ABC 的重要环节,本组研究发现,CT 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液-液平面的检出率并无差异,但增强以后实性成分强 化明显,对比之下能更清楚地显示囊性区域和液-液平面,观察时应尽量 用窄窗宽
发生于脊柱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呈膨胀性改变,以累及椎体后部及椎弓为特 点,可累及周围软组织,也可由1个椎体向另外椎体扩展,多合并病理性压 缩骨折
(汇总)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
2020/8/20
16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2、骨肉瘤 部位 长骨干骺端,其中股骨占47%,胫骨26.3% 年龄 11-30岁 影像特点:x线云雾状 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 应 、软组织肿块 MR显示肿块范围较CT、X线大,大多数骨肉瘤在 T1上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上表现为不均匀高 信号,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化
继发于腰椎结核的ABC可见死骨 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①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区大 部分为ABC 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②在典型的ABC 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 难以解 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③当骨病变缺乏典型ABC影像学表现,而病理报 告为ABC
2020/8/20
2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病因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外伤是重要诱因,外 伤、静脉血栓、动静脉瘘、血管瘤、骨膜 下囊肿或其他疾病因素导致局部血液动力 的障碍、静脉压持续升高,患骨血管床扩 张,因而受累部骨质被吸收,并发生继发 性反应性修复。好发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以股骨最多,其次为肱骨、胫骨、脊柱等, 年龄10-30岁(约占62.29%)。
2020/8/20
10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液液平面是 ABC 较为典型的特征,在临床工作及文献 相关报道中发现 ABC 大多伴有此征象。
2020/8/20
11
仁爱|精诚|融汇|卓越
病例一:6 岁男孩,轻微外伤后胫骨近端疼痛。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鉴别PPT课件
CT0526278,男,36岁
36
MR0242019,男,36岁
37
病理结果
【检查记录】左足第一跖骨病变:灰黑 色凝血块样组织2条,长0.4-0.5cm,另 见较细灰褐色组织,2条,长0.2-0.4cm。 全送检。
【 印 象 】(左足第一跖骨病变穿刺组 织)海绵状血管瘤。
38
01122352,女,55岁,以“左前臂疼痛 半年。”为主诉入院。
另有学者根据病理资料证实,部分动脉瘤样骨 囊肿可由巨细胞瘤、非骨化纤维瘤、骨母细胞 瘤、软骨母细胞瘤、单纯性骨囊肿、骨肉瘤等 转化而来。
44
MR0236186,男,8岁 ABC合并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45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无特殊。 局部疼痛和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 病变靠近关节时可出现运动障碍。 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脊柱受累者可引起疼痛和下肢进行性萎47Fra bibliotek发病部位
任何骨骼均可发生。 长管骨约占75%,扁骨和不规则骨占
23%,短管骨仅占2%。 发生于长骨者,90%见于干骺端,骨干
约占10%左右。 脊柱(后柱较多)约占15%。多位于附
件,后向椎体发展。 简单总结: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和脊椎骨。
48
病理学表现
大体上,病变一般呈多个大小不一的充满血液的 囊状扩张的骨破坏,受累骨膨胀变形,常向软组 织膨出,病灶周边被覆一层反应性骨壳。
28
01074224,女,58岁
29
MR0186285,女,58岁
30
病理结果
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左桡骨病变) 动脉瘤样骨囊肿伴囊壁内查见单个散在 的软骨细胞。
31
第四组病例
32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良性、囊性、原因不明的骨病变。
其典型的影像表现为占位性骨质疏松、内部充满液体,可以与其他具有相似表现的病变相混淆。
本文将介绍ABC的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影像学表现ABC通常位于骨髓腔内,通过X线摄影、CT和MRI等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其典型表现。
X线摄影可以显示骨质变化,如骨质疏松和囊状改变。
CT检查可以更详细地显示囊壁、囊液和囊壁厚度等细节。
MRI则可以提供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用来确定病变与邻近软组织的关系。
ABC的囊壁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通常为0.5-2.0mm,厚度不均匀,可有壁内隆起或肿块。
囊液的密度与血浆相似,但也可能含有蛋白、红细胞、玻璃体或钙化物等。
在MRI中,ABC的囊壁通常显影,在T1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
MRI还可以描绘具有高信号强度的血肿和坏死区域。
诊断方法ABC的临床症状可以因其部位和大小而不同,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或骨折等。
诊断ABC时需要考虑与其他病变的鉴别,如骨肉瘤、转移瘤、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
医生通常会依据以下几种方法来诊断ABC:临床表现医生会询问患者身体状况,并了解患者的疼痛、肿胀、关节僵硬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医生会选择X线摄影、CT和MRI等成像技术来观察ABC的影像表现。
组织病理学检查当其他检查不能确定诊断时,医生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ABC的类型、浸润和恶性转化等情况。
治疗策略ABC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但由于其囊壁薄弱并易于破裂、感染,因此常常需要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内固定和骨穿刺等。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可以完全去除囊肿,并且由于腔内刮除不到的囊壁细胞可能引起循环性囊肿复发,因此术后需行处方药物(如败血症、细菌感染等)的关注。
内固定如果手术不可行,内固定可以通过固定操作阻止囊肿的增大,并达到稳定骨性支架的作用。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影像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影像诊断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的8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X线、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发生于股骨上段5例,肱骨中上段1例,脊柱和髂骨各1例;X线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周边有薄层骨质增生硬化,内部可见骨嵴和骨性分隔,骨皮质膨胀变薄,可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片诊断正确3例,准确率为37.5%;CT表現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骨壳,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骨性分隔,病灶可向软组织内突出,CT诊断准确5例,准确率为62.5%。
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具在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较X线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两者结合有助于ABC的定性诊断。
标签: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CT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类肿瘤样骨病,现今大多学者认为可能由血液动力学障碍所致。
即因骨内血管的静脉段突然受阻或动静脉的急剧发展,导致静脉压持续增高,静脉瘘的腔隙扩大,受累处骨质被吸收,并形成一膨胀性骨缺损,即动脉瘤样骨囊肿。
对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CT、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此疾病影像学的确诊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ABC中,男5例,女3例,年龄12~45岁,平均23岁。
所有患者都有局部疼痛的临床症状。
有外伤史的患者2例,有关节功能障碍表现的患者3例,有局部肿块表现的患者5例。
病程6~8个月。
1.2设备与参数X光机应用北京东方F99-ⅢAT 500型及中科美伦2K-DR,摄取正侧位;CT扫描机型西门子单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5 mm,螺距1.5,球管电压120 KV,电流250 mA。
1.3方法8例ABC中,全部病例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和CT扫描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2结果8例ABC中,发生于长骨6例,脊柱和骨盆各1例。
2.1X线表现8例均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区,呈囊状膨胀性生长,6例呈偏心性生长,2例呈中心性生长。
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结
• 好发年龄段:5-20岁。
• 常见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其次为脊椎骨棘突及横突。
• 沿骨干长轴生长。
• X线/CT:膨胀性分叶状溶骨性改变。
骨包壳,硬化边,轻度骨膜反应。
• MRI:病灶周围低信号环。
明显。
MR表现
• 膨胀性骨质破坏;分叶状改变。 • 病灶周围有完整或不完整低信号环(纤维组织或骨组织)。 • 内部大小不一信号不等的囊腔(出血时期不同,信号不同)。 • 多发分隔(T1WI,T2WI均呈低信号)。 • 囊腔内见液-液平(非特异性 )。 • 囊壁及分隔强化(扩张的毛细血管)。 • 1/3出现周围软组织水肿(病灶明显膨胀或邻近骨表面时)。 • 原发性ABC可含实性成分,需与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及继发性ABC,此时
相对较慢而形成的骨嵴,呈皂泡样改变。 • 骨皮质变薄,厚薄不一的骨包壳。硬化边,轻度骨膜反应。 • 骨折更常见于短管状骨。 • 6%可见条状钙化,是进入稳定期的标志。 • 骨嵴:源于骨小梁,与骨皮质相延续,但不贯穿整个病变,游离端
较锐利,密度高。
CT表现
• 对囊性区域、囊间隔、液-液平面等征象有诊断价值。 • 内见纤细骨嵴,骨皮质变薄,骨壳可完整或不完整。 • 液-液平面(35%)。 • 下半部密度(30-70Hu)高于上半部。 • 实性成分,需警惕继发性ABC,也可能是实性ABC。 • 囊壁和囊间隔在组织学上主要由纤维成分构成,宽窄不一,强化非常
分期
• 溶骨期: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破坏,伴或不伴有骨皮质 的变薄。
• 膨胀期:皮质菲薄或侵蚀破坏,可出现骨膜反应。 • 稳定期:半年以上,骨壳包绕,明显的骨间隔形成。 • 愈合期:进行性钙化、骨化,囊壁增厚,间隔增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变位于骨髓腔内或位于骨皮质膨胀累及骨髓腔, 病变多大于3cm。
X线检查结果显示股 骨远端多囊状透亮区, 周围可见硬化边,邻 近骨皮质变薄,无骨 膜反应,其内未见钙
化及软组织肿块
MRI结果显示病变呈偏心 性生长,病变主体呈长T1 短T2信号,提示病变为纤 维成分,病变边界清,周 边见低信号硬化环,周围 无明显水肿信号,肿瘤内
应,未突破关节生长,局部未见软组织肿块。
2、骨肉瘤 部位 长骨干骺端,其中股骨占47%,胫骨
26.3% 年龄 11-30岁 影像特点:x线云雾状 骨质破坏、肿瘤骨、骨 膜反应 、软组织肿块
MR显示肿块范围较CT、X线大,大多数骨肉 瘤在T1上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上表现为 不均匀高信号,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液液平面是 ABC 较为典型的特征,在临床工作及 文献相关报道中发现 ABC 大多伴有此征象。
病例一:6 岁男孩,轻微外伤后胫骨近端疼痛。
胫骨 X 线显示胫骨近端可 见偏心性溶骨性低密度灶
轴位 FS-T2WI 图像显示病 灶呈多房性生长,其内可
见多发液-液平面
病例二: 1 0 岁女孩,左肘关节疼痛,伴有排球比赛 时外伤后肿胀病史。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 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亦称为骨膜下巨 细胞瘤、骨化性骨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 良性骨动脉瘤等。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充 满血液的肿瘤样病变,因其外形似动脉瘤 样的囊状膨出而得名,特征性影像表现为 静置后出现液-液平面,但此征象并不特
异。
病因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外伤是重要诱因, 外伤、静脉血栓、动静脉瘘、血管瘤、 骨膜下囊肿或其他疾病因素导致局部血 液动力的障碍、静脉压持续升高,患骨 血管床扩张,因而受累部骨质被吸收, 并发生继发性反应性修复。好发长管状 骨的干骺端,以股骨最多,其次为肱骨、
部无液液平面
4、孤立性骨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少年(4-20岁),好发于长骨干 骺端。 一般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
痛,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 线摄片发现病变。 位于干骺端中心和骨干的
ABC需要与单纯骨囊肿鉴别,单纯性骨囊肿, 多单房,无强化,无软组织块,膨胀不如
ABC明显,可逐渐向骨干侧发展,CT上病变 内密度均匀,CT值较ABC低,一般无液一液
部位的ABC有不同的表现 。
ABC 信号特点与囊内血肿时间不同而异 1、急性期,T1WI 上呈稍低信号,T2WI
上为稍高信号。
2、出血后数天,脱氧血红蛋白氧化为高 铁血红蛋白,T1 弛豫大大缩短,T1WI 上
呈高信号。
3、当合并病理性骨折时,部分血液含有 蛋白质,因而信号混杂,在 T1WI 及 T2WI 上呈不均匀信号。在 T1WI 及
钙
化
继发于腰椎结核的ABC可见死骨 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①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
区大部分为ABC 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②在典型的ABC 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 难
以解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③当骨病变缺乏典型ABC影像学表现,而病理报 告为ABC
胫骨、脊柱等,年龄10-30岁(约占 62.29%)。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溶骨期:静脉受阻,骨内压增高,邻骨吸
收。 2、膨胀期:囊内压更高,骨缺损更大,穿破
骨皮质并掀起骨膜。 3、稳定期:囊内压稳定,血腔被纤维分隔,
相互沟通。 4、愈合期:囊内钙骨化,囊壁增厚,形成致
密骨块
病理学基础
该病呈膨胀性溶骨性生长,由充满血液的腔隙组成, 血池间有包含骨小梁或纤维组织间隔,并含有破骨 样巨细胞。 其病理改变包括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骨破坏,受累 骨呈分叶状膨胀变形,常向软组织膨出,边界为壳 状的骨膜骨或无钙化的骨膜,其囊腔内含新鲜或陈 旧的血液,在影像上常常表现为液液平面。
临床表现
临床多以局部肿胀、疼痛就诊;多有外伤 史。
影像表现
一、原发性ABC的影像表现 好发于长骨干端、骨端或脊柱附件部位的偏心膨胀性 溶骨病变,呈分叶形或皂泡样,边缘有骨嵴形成,部 分病变呈卵圆形而无明显骨嵴,局部骨皮质膨胀形成 薄层或厚薄不均的骨包壳,生长较快的骨包壳局部可 中断。病灶呈分叶状或卵圆形,是由于肿瘤向各个方 向生长速度不同所致,各叶之间可见由于骨吸收相对 较慢而形成的骨嵴,呈皂泡样改变,不同时期、不同
平,合并骨折时常可见“骨片陷落征”。
.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 影,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
骨肉瘤: 右侧股骨下段干髓端骨髓腔内可异常信号影,呈稍长 T1等长T2信号影,压脂呈高信号,形态不规整,边界欠清,骨 皮质不规则增厚,周围软组织内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呈长
T1长T2信号影,部分内可见囊变坏死。
3、非骨化性纤维瘤 部位 多位于四肢长骨干骺部
年龄:8-20岁 影像特点:呈单房或多房的透亮区,边缘有硬
T2WI 上,ABC 均可显示薄的低信号环以 及低信号的间隔,增强后间隔强化。
二、继发性ABC影像表现 大约1/3 ABC可伴随其他病变存在,如骨巨细胞 瘤、软骨母细胞瘤等,这部分ABC 被定义为继
发
性ABC
1、继发于骨巨细胞瘤的ABC膨胀均较明显,并可见 到较明显的骨嵴
继发于骨囊肿的ABC均见到液-液平面 继发于软骨母细胞瘤的病变密度不均匀,可见点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 部位 长骨干骺端;
年龄 20-40岁; 特点:好发于骨端,横向生长,呈溶骨性膨胀改变,病灶呈
皂泡状,边界清晰,易发生病理骨折,可合并ABC。
病例-骨巨细胞瘤:右股骨内侧骨端见软组织占位,T1WI序列 低、稍高信号,T2压脂序列混杂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病灶呈 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部分皮质不连续,可见轻度骨膜反
肘关节矢状位 T2WI 图像显示尺骨近端干骺端膨 胀性病变,病变内多发分隔,囊腔内可见液-液平
面
读片要点:
1、10-30岁多见,长骨以干骺端多见 2、偏心生长,长径与骨干平行 3、很少累及关节面
4、膨胀一般较明显,呈“吹出气球样”, 膨胀明显可见骨膜反应,囊间隔可有钙化
5、边缘光整伴硬化 6、多有外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