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合集下载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
管辖范围
乡管辖的区域一般以行政村为单位 ,每个行政村下辖若干个自然村。

定义
镇是一种较乡高级的农村 基层行政单位,通常拥有 更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优 势。
建制与规模
镇的建制和规模相对较大 ,一般拥有较为完善的城 镇设施和公共服务。
管辖范围
镇一般管辖若干个行政村 和居委会。
民族乡
定义
民族乡是一种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建立的基层行政 单位。
历史沿革
古代行政区划
在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经历了从春 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到秦汉时期的郡 县制,再到唐宋时期的道州制和元明 清时期的行省制的演变过程。
现代行政区划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行政区划 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如1949年的 大区制、1954年的省辖市、1983年的 市管县等。
行政区划的意义
01
行政管理
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的基础,有利于政府对地方行政区 域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02
社会管理
行政区划有助于社会管理,通过明确行政区域界限,减 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03
经济规划
行政区划对于经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政府对地 区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
02 省级行政区划
安徽省
简称:皖
省会:合肥
行政区划代码:340000
安徽省
行政区域面积
139600 km²
下辖地区
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2个县、45个市辖区
人口
6324.1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
安徽省
地理位置:华东地区
经济:安徽省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 动力资源。
风景名胜:黄山、九华山等
河北省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在中国古代史上,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我国古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管理制 度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
主 要 朝 代 秦 朝 确立了皇帝制度,规定皇权至高无上。并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即在中央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 全国政事) 、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 这就是三公。三公以下设诸卿,分掌具体政务 确立并发展了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时期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 隋 唐 的职权。三省是中央最高的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 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的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六部是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部(主管官吏的 考核和任免) 、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 、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兵部(主管军政) 、刑部(主 管刑法) 、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北 宋 在中央,分散宰相权力。在宰相之下设立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 设枢密使管理军 事,分割宰相的军权 ;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样,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 便有皇帝总揽大权。在军事上,将中央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在中央,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 、枢密院(为 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和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此外,另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 理西藏地区。 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清朝初年,中央政权机构大体上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 定,皇权受到限制 清 朝 康熙亲政以后,设南书房,参与机密,替皇帝草拟谕旨。从此,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 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相互牵制,最后集权到皇帝手中 为了加强皇权,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大臣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全 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 首脑实际上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期撤销。军机处的设置,标志 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皇 权 逐 渐 加 强 相 权 日 益 削 弱 主要行政制度及其职权划分 变 化 趋 势

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回答1~2题。

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答案】A【解析】关键信息: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

解答本题应从改革的时间与结果来分析,从时间上来看,由“倾邻国而雄诸侯”可判定于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改革,而BCD项都是封建社会时期,不符合题意,由此排除BCD项;从结果来看,商鞅变法结果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并最终统一全国,汉武帝改革削藩是成功的,主要是大一统巩固的意义;北魏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王安石变法结果是失败的,故A正确,BCD错误。

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故①正确;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疑虑这是西方所欢迎的,故②错误;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故③错误;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难以使得试点顺利进行,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答案】B【解析】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题为王朝败亡,故A项错误;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俭”,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也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故B项正确;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较为平实,故C项错误;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D项错误。

古代的县、郡、国、州、军、路有何区别?

古代的县、郡、国、州、军、路有何区别?

古代的县、郡、国、州、军、路有何区别?“县”在秦以前大于郡,算是一级行政单位,但在秦和以后的朝代算二、三级行政单位。

“郡”在秦以前小于县,算是二级行政单位,但只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些朝代存在,并主要为二级行政单位。

“州”在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一级行政单位,但在唐、宋、元、明、清为二、三级行政单位。

“路”在宋、金两朝为一级行政单位,在后面的元朝为三级行政单位。

“军”在宋、唐两朝为二级行政单位。

在宋朝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在唐朝于设兵戍守之地,设置“军”、“守捉”、“镇”、“戍”等。

“国”主要有三意1、分封国,无国号。

①西周分封的诸侯国。

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如春秋列国、战国诸侯国、汉初七国。

经春秋兼并到了战国,大诸侯们纷纷僭越称王,也称国。

此外,汉初封给异姓王的国,不少占有多郡之地。

此类特点:天子、皇帝任命,封地有大有小,权利大,世袭制。

②大小似郡的分封诸王“国”,仅占一郡之地,属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有时也称藩国、诸王称藩王。

此类“国”在古代经常作为地名或人的郡望。

如晋朝的琅琊国、东海国、清河国、濮阳国、谯国、吴国。

汉朝的同姓诸侯国,削藩后渐同郡制,中央高度集权。

晋朝在诸王“国”设置内史执掌太守之任。

魏晋南北朝也多有沿袭。

特点:皇帝任命但中央集权,封地同郡,权利小,也是世袭制。

2、分封王,建国号。

三国时期的魏国、蜀国、吴国,后来各自称帝互不藩属,建有“国号”,各具独立地内政外交。

这类“国”可能还存在分封诸王的“国”(藩国),如三国时期魏国封给曹植的陈国。

3、自己称王,略似战国,或建国号。

晋十六国时期依照春秋诸侯国故例,自称王的国,但又不是严格意义的世袭分封国,如燕国(史称前燕国)。

特点:与当时的郡制封国大不同,自行称王,势力很大,地域或小或大甚至占据几个州刺史部,世袭制。

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

湖南省娄底市高中名校2015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高中名校2015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高中名校2015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内。

)1.钱穆认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两中心。

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

”据此判断以下正确的是A.分封制使西周疆域扩大 B.洛邑与宋是西周行政中心C.宋国虽为诸侯实力过强 D.鲁、齐两国的国君是王族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级小,只设郡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以上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任嚣的职位由吏部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县制从秦朝开始实行C.任嚣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南海郡实际上是任嚣的封地3.唐中期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

”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进士科的弊端在于A.重视学识,轻视德行B.脱离现实,学不致用C.注重门第,多不称职 D.重视诗赋,无法选才4.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5.《雅典政制》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说,我是不赞成的。

”材料表达作者对雅典民主的基本认识是A.少数人民主 B.非自由民主 C.非精英民主 D.奴隶制民主6.《世界文明史》中说:“后,(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7.温斯顿·丘吉尔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首相,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一书中记载道:“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 专题02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 专题02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专题02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含解析)【母题再现】高考选题:(xx年四川文综0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解题技巧:图形试题是以简表、历史图片、图表和历史地图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

从命题形式来看,图片主要包括有关历史场面的历史照片、漫画、邮票、宣传画、美术作品、宣传标语、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历史地图等,它们能够反映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一些社会特征。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表历史信息,挖掘图片、图表反映的历史时期蕴涵的历史观点、历史本质及其历史结论等能力。

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①充分利用和挖掘图片、图表信息,尤其要注意观察捕捉与所学知识有关联的细节,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把握信息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②尤其重视图片图表的时间标志、注释说明、文字解释,将其定位到特定的历史阶段,调动该阶段相关的历史特征和历史结论,开拓思路,展开合理的历史想象来解决问题,切不可凭感觉判断。

③从整体上观察图表、图片所反映的一般趋势和规律,在注意到图片图表的细节问题的同时,变换角度,从局部到整体来观察,通过对整体信息的类比整合,推理出结论。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进步作用和消极作用1.进步作用:(1)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国侵略;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

(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范围内的传播。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制度出现,主要表现在王位的继承上,由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局面。

材料表明( )A.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已然建立B.夏朝打破了禅让制的传统C.父死子继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D.分封制宗法制在夏朝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打破了禅让制的传统,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所以选B项;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C项,排除;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在西周时期确立的,排除D 项。

2.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

“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

这一“授民”制度( )A.标志着西周统一政权的建立B.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周天子分封臣民给诸侯,但臣民依旧与周天子保持着臣民关系,这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B项错误;“授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贵族叛乱的威胁,但没有消除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故排除C项。

3.下表为秦朝九卿部分官职及其职能。

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A.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痕迹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此时管理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机构没有明确分开,还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的痕迹,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2.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

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4.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材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5.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

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

可见,韦宙()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6.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7.《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8.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高2015级历史9月月考试题

高2015级历史9月月考试题

高2015级历史9月月考试题(命题人:杨静审卷:刘红梅)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12×4=48分)1、柳宗元认为“(周)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长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该材料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分封制度瓦解B、诸侯势力上升C、王室势力衰微D、政治中心转移2、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否定了血缘在政治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B.完全否定了世袭政治这一传统C.开始实行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D.彻底否定了宗法观念3.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4.某电视剧呈现了如下情节:某地发生水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5、长期以来西方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清代“是一个停滞的、没有外力冲击就不能发生变化的时代”,而最近十多年,这一观点则改变为“清代绝对不是一个停滞的时代,而且清代经济增长不是依靠外力,而是自己内部因素成长起来的”。

这表明( )A、清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很难得以界定B、研究者的视角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C、社会的进步使学者对历史研究更科学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6、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 )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 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重视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D. 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7、“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

唐代地方行政区划

唐代地方行政区划

唐代地方行政区划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行政管理也十分发达。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州、县两级,下设乡、里等单位,实行州、县制度。

以下将分别介绍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一、州
在唐代,州是最高级的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单位。

全国共设有大约四十个州,每个州都有一个州尉(相当于现在的州长)负责管辖。

州的行政区域较大,下辖若干县,负责管理当地的政务、经济和军事事务。

州内设有州治,作为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有州衙、州学、州府等机构。

二、县
县是州的下属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级行政单位。

在唐代,全国设有大约1000个县。

每个县都有一个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负责管理。

县的行政区域相对较小,下辖若干乡、里等单位,负责管理当地的政务、经济和军事事务。

县内设有县治,作为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有县衙、县学、县府等机构。

三、乡、里
乡、里是县的下属行政单位,负责管理当地的基层事务。

乡是农村地区的基本行政单位,里是城市地区的基本行政单位。

每个乡、里
都有一个乡头或里正负责管理。

乡、里内设有村或坊,负责管理当地的村民或坊民生产生活。

总的来说,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对简单明了,分为州、县、乡、里四个级别,实行分级管理。

州、县为最高行政单位,乡、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各级单位相互配合,形成了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这种行政区划体系在唐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唐代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

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他们在新开拓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君主直 接统治,为了便于统治,开始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的单位。
县的出现 县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始于春秋初期,最初设置在边地,带有国防作
用。据现有文献记载,最早设县的是西方大国秦。《史记·秦本纪》曰:武公十年(前 688 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武公十一年(前 687 年)“初县杜、郑”。就是说在春秋初,秦 武公在新开拓的疆域首先设立邦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 甘谷县),第二年又设置 杜县(今陕西杜陵县)、郑县(今陕西华县)。接着,楚、晋等国亦置县。《左传》载哀公十 七年(前 478 年),子谷曰:楚文王“实县申、息”;《左传》载僖公三十三年(前 627 年) 晋襄公以先茅之县赏胥臣。楚文王在位是前 689 至前 672 年,晋襄公在位是前 627 至前 621 年。可见,在春秋前期即前 7 世纪,秦、楚、晋等大国已先后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图 2)在古文中,县是古悬字。因这些新拓的疆域,远离诸侯国的国都,悬于诸侯的采邑之外 而命名。
是种种传说而已。
十二州 说 它是传说中的尧舜氏族社会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尚书·尧典》的“肇十有二州”。
西汉学者谷(前?—前 4 年)最先把“肇十有二州”解释为“尧遭洪水,天下分绝十二州”。 (4)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 年)撰《汉书》即从其说。他们认为这“十二州”是尧舜时代 的行政区划制度,而且在禹设置“九州”之前。可是,东汉马融(79—166 年)认为“十二 州”产生于禹治水之后,它是由当时氏族首领舜在禹置“九州”的基础上,增置幽、并、营 三州而成。后世的释经家多从马融之说。自顾颉刚(1893—1980 年)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以 确凿证据考证《尚书·尧典》乃汉人之作,“十二州”说是汉人影射汉武帝所置刺史部十三 州而起,马氏所叙的十二州名只是调和了《禹贡》、《尔雅》、《职方》“九州”之名的矛盾而 形成的混合物。(5 )(6)现代 的秦汉史和先秦 史学者都从顾氏之 说,否定了“十二 州”说是尧 舜时代行政区划制度的观点。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2019年12月整理)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2019年12月整理)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北部
内蒙古自治区
黄河中下 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
; 嘀嘀红人 https:/// 嘀嘀红人

查当班物料消耗量,包括有效使用量和损耗量,在《批生产记录》上登记,并向车间统计员报告当班物料消耗情况 9车间统计员现场检查班组长报告的物料消耗情况,确认属实后在《发放记录单》上登记 10班组长在《发放记录单》上签字确认统计员所登记的当班物料消耗量 11班组长/车 间工艺员/车间主任如发生临时领料,应出具书面报告,说明物料消耗量过大的原因,经车间工艺员和车间主任签字,交车间统计员,作为《发放记录单》的附件存档 12班组长/车间统计员班组长将当班生产未使用物料退给车间统计员,车间统计员将其存入车间暂存仓库 13车间统计员根据 《发放记录单》登记物料进销帐 14每日车间统计员根据物料进销帐每日填写《生产车间日统计表》的物料统计部分,待所有内容统计完成后交核算办公室 五、单据及报告 《发放记录单》 《生产车间日统计表》 物料退库制度(P4-Z2-J4-4) 一、目的 本管理文件明确了对生产部将存在 品质缺陷的或多余的物料(包括原材料、辅料、包装物等)退回供应部仓库过程的管理要求与操作规范。- 二、范围 本程序管理文件对物料退库过程进行了规定,适用于生产部下属各生产车间及供应部仓库等相关部门。 三、相关程序及制度 ?退料规程(P2-Z1-J4-14) 四、业务流程 步 骤完成时间涉及部门及岗位 岗位岗步骤说明 1车间统计员在生产过程、盘点过程或通过其他途径发现存在品质问题的或多余的物料,现场检查确定物料品种、数量,填写《退料申请单》一式四联 2车间主任批准《退料申请单》,签字确认 3《退料申请单》批准当日车间统计员填写《请验 单》,交质量技术部 4质量技术部质检员到车间取样,取样后的物料封严封口,贴上封条和标签 5质量技术部质检员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出具《质检报告书》或直接在《退料申请单》上签署意见;检验结果和质检报告书编号由质检员在《退料申请单》上签署,《退料申请单》质量技术部留存 一联,其余两联交还生产车间统计员 6车间领料员车间领料员凭车间统计员传递的《退料申请单》和相应《质检报告书》到仓库办理退库 7车间领料员/仓库收料员仓库收料员根据《退料申请单》,点算数量,办理入库,开《出库冲红单》,仓库收料员和生产部领料员在《出库冲红单》和 《退料申请单》上签字,《退料申请单》一联交仓库收料员留存,《出库冲红单》一联交车间领料员 8车间领料员将《退料申请单》两联和《出库冲红单》一联交车间统计员 9车间统计员核对《退料申请单》和《出库冲红单》相符后,将《退料申请单》和《出库冲红单》各一联交核算办公 室,《退料申请单》一联留存 10车间统计员根据《退料申请单》登记物料进销帐 11核算办公室核算员核对《退料申请单》和《出库冲红单》,存档 12供应部仓库将《出库冲红单》一联交会计部进行会计处理 五、单据及报告 《退料申请单》 《请验单》 《质检报告书》 《出库冲红单》 物料盘点制度(P2-Z2-J4-5) 一、目的 本管理文件明确了对生产部对各生产车间暂存仓库库存的物料(包括原材料、辅料、包装物等)进行盘点过程的管理要求与操作规范。- 二、范围 本程序管理文件对物料盘点过程进行了规定,适用于生产部及下属各生产车间、核算办公室等相关 部门。 三、相关程序及制度 ?物料退库制度(P2-Z2-J4-4) 四、业务流程 步骤完成时间涉及部门及岗位 岗位岗步骤说明 1每周周末车间统计员自行盘点车间暂存仓库库存物料种类和数量,形成《车间周盘点记录表》,报车间主任 2车间主任审核《车间周盘点记录表》,签字确认,由生 产统计员交核算办公室核算员 3车间统计员如盘点结果与物料进销帐存在差异,按照盘点结果调整物料进销帐 4核算办公室核算员审核《车间周盘点记录表》后存档 5每月月末核算办公室主任组织各生产车间暂存仓库月度盘点 6核算办公室核算员监督车间统计员盘点 7车间统计员盘点车间 暂存仓库库存物料,填制《车间月盘点记录表》 8车间主任审核《车间月盘点记录表》,签字确认 9核算办公室核算员签字确认《车间月盘点记录表》,交生产车间核算办公室主任 10核算办公室主任审核并签字确认《车间月盘点记录表》,存档,并报送生产部部长及会计部部长 11车间统 计员如盘点结果与物料进销帐存在差异,按照盘点结果调整物料进销帐 12生产部部长如盘点结果与物料进销帐差异非常显著,生产部部长应责成车间主任和车间统计员作出书面说明,严重的应追究车间主任和车间统计员责任 13会计部材料会计将《车间月盘点记录表》存档 14每年年底会 计部组织公式年度盘点工作 15核算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各车间暂存仓库盘点,将盘点日期报会计部 16会计部会计人员/核算办公室核算员/车间统计员进行年度盘点。车间统计员盘点,会计人员和核算员监盘。盘点完成形成《车间年底盘点记录表》一式三份,三方人员签字确认 17车间主 任/核算办公室主任审核《车间年底盘点记录表》并签字 18生产部部长审核并签字确认《车间年底盘点记录表》,由车间统计员、核算办公室、会计部各自留存一份 19车间统计员如盘点结果与物料进销帐存在差异,按照盘点结果调整物料进销帐 20生产车间对盘点发现的长期未用的多余物 料,办理物料退库,详见《物料退库制度(P2-Z2-J4-5)》 21生产部部长如盘点结果与物料进销帐差异非常显著,生产部部长应责成车间主任和车间统计员作出书面说明,报生产部部长和会计部部长;严重的应追究车间主任和车间统计员责任 五、单据及报告 《车间周盘点记录表》 《车 间月盘点记录表》 《车间年底盘点记录表》 生产环节控制制度(P2-Z2-J4-6) 一、目的 本管理文件明确了对生产车间生产过程重点环节的管理要求与操作规范。 二、范围 本程序管理文件对生产环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生产部下属各生产车间及核算办公室等相关部门。 三、相关程 序及制度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P2-Z2-J4-1 ) ?产成品入库制度( P2-Z2-J4-7 ) 四、业务流程 步骤完成时间涉及部门及岗位 岗位岗步骤说明 1车间主任根据工艺、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以及车间工人的技术水平,合理确定工作岗位和人员。一 般应配置配料员、精包员、外包员等岗位 2车间主任选择技术熟练、熟悉本车间工艺的人员担任车间工艺监督员,全面负责本车间生产工艺控制 3每日车间主任向班组长和统计员下达每日《生产指令》 4班组长将当班生产要求传达到各岗位 5班组长根据《生产指令》向车间统计员领取物料, 详见《物料使用制度(P2-Z2-J4-3)》 6各岗位工人按照《生产指令》、班组长要求及《批生产记录》所规定的操作规范进行生产 7质量技术部质检员在各生产线关键环节抽样检验,如发现质检不合格及时通知车间主任 8车间主任根据质量技术部质检员检验不合格通知,考虑其性质和严重 程度,决定返工、停工检查或做废品处理,并书面上报生产部部长 9车间主任如作为废品处理,应专门填写《废品报告单》,报生产部部长,生产部部长审阅后传核算办公室存档 10班组长对于待检半成品,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11各岗位工人当班生产任务完成时,填写《批生产记录》中各 岗位相关内容 12车间工艺监督员收集整理《批生产记录》,检查其中登记内容是否完整。将《批生产记录》交车间主任 13车间主任审核《批生产记录》,签字后交车间统计员保管 14班组长/车间统计员班组长向车间统计员报告当班物料消耗量及产成品数量,车间统计员实地检查核实后双 方在《发放记录单》上签字 15班组长/车间统计员办理产成品入库,详见《产成品入库制度(P2-Z2-J4-7)》 五、单据及报告 《生产指令》 《批生产记录》 《发放记录单》 《废品报告单》 产成品入库制度(P2-Z2-J4-7) 一、目的 本管理文件明确了对各生产车间生产的产成品办理 入库过程的管理要求与操作规范。 二、范围 本程序管理文件对产成品入库环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生产部下属各生产车间。 三、相关程序及制度 ?生产环节控制制度( P2-Z2-J4-6 ) 四、业务流程 步骤完成时间涉及部门及岗位 岗位岗步骤说明 1当班生产任务完成班组长通知车间统计 员准备办理产成品入库 2车间统计员清点产成品品种及数量,观察产成品外包装是否有明显不合格处。将产成品放置于产成品仓库待验区 3车间统计员/班组长车间统计员将产成品品种及数量填写于《发放记录单》,班组长签字确认 4车间统计员根据《发放记录单》登记产成品进销帐 5车 间统计员在《生产车间日统计表》中填写产成品入库有关资料,将《生产车间日统计表》交核算办公室 五、单据及报告 《批生产记录》 《发放记录单》 《生产车间日统计表》 产成品检验制度(P2-Z2-J4-8) 一、目的 本管理文件明确了对各生产车间生产的产成品进行品质检验过程的 管理要求与操作规范。 二、范围 本程序管理文件对产成品检验环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生产部下属各生产车间、核算办公室及质量技术部等相关部门。- 三、相关程序及制度 四、业务流程 步骤完成时间涉及部门及岗位 岗位岗步骤说明 1每批产成品入库车间统计员填制《请验单》, 标明本批产成品品种、数量 2车间统计员将《批生产记录》与《请验单》一起提交质量技术部 3质量技术部质检员从本批产成品中抽取样本,开具《检验抽样单》,经车间统计员签字后一联留车间统计员存档 4质量技术部检验后出具《检验报告书》,由车间统计员交车间主任 5车间统计员 如检验合格,将产成品从待验区转入合格品区;检验不合格,将产成品从待验区转入不合格品区 6车间主任如检验不合格,追查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书面报送生产部部长批准 7车间主任按照生产部部长批准的方案对不合格产成品进行辐照、返工或其他处理 8车间主任如作为废品处理,应 专门填制《废品报告单》,报生产部部长审核后转核算办公室存档 9车间统计员根据产成品检验报告,登记产成品进销帐 五、单据及报告 《请验单》 《检验抽样单》 《检验报告书》 《废品报告单》 产成品出库制度(P2-Z2-J4-9) 一、目的 本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史上,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我国古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朝代主要行政制度及其职权划分变化趋势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并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即在中央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这就是三公。

三公以下设诸卿,分掌具体政务皇权逐渐加强相权日益削弱隋唐确立并发展了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期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

三省是中央最高的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的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是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北宋在中央,分散宰相权力。

在宰相之下设立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这样,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有皇帝总揽大权。

在军事上,将中央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和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此外,另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明朝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

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清朝初年,中央政权机构大体上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康熙亲政以后,设南书房,参与机密,替皇帝草拟谕旨。

中国古代制度

中国古代制度

六中国古代制度㈠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体包括:行政、官职、称号、法律、军事制度等1、行政区划制度夏商九州:《尚书.禹贡》载: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九州西周封建制(分封制):周天子把新征服的地区和人民,分给自己的弟子、亲戚、功臣,从前部落首长的后代,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

春秋十二诸侯:鲁、齐、晋、楚、秦、宋、卫、陈、蔡、曹、郑、燕。

后又兴起吴、越等。

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郡县制:国家由中央、郡、县三级机构组成行政机构,分天下36郡。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由此,县作为基层政权一直未变。

汉:州、郡、县唐:道、郡、县宋:路、郡、县元:设“省”。

(从此,有了“省”的名称)明清:省、府、县。

(延续至今)2、职官制度(1)中央官职先秦:由于实行分封制,家天下,因此各诸侯国没有统一的官制秦代:建立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以后各代继承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考核、任命、升迁、罢免等官职制度。

三公(中央最高级官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

九卿(三公之下)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

(隋)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礼部:掌管学校,科举,国家的祭礼兵部:掌管全国军政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工部:掌管工程,屯田,水利(唐)沿用三省六部制。

李世民正式定名六部,至清代未变。

(清)沿用三省六部制。

(2)其他中央官职:史官:掌管国家图书典籍。

四川宜宾市2017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

四川宜宾市2017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宜宾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

这表明()A.西周宗法制渐趋瓦解B.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C.西周等级秩序森严 D.宗法关系和政治密切结合2.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4.如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是()A.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C.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D.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5.《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6.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置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该是()A.《史记》的记载B.《汉书》的记载C.史家的研究论文D.秦简的记载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重庆市暨华中学高2015级11月月考历史试卷

重庆市暨华中学高2015级11月月考历史试卷

重庆市暨华中学高2015级11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2.“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原则”A.反映了罗马法的本质内涵是民主精神B.体现了罗马法依照法律进行判决的原则C.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D.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比较中结论正确的有( )①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都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②中国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共同参与③中国五四运动与俄国十月革命相似——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④赫鲁晓夫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相似——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5.“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 )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专制集权制度的综合运用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专制集权制度的综合运用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专制集权制度的综合运用1、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答案C2、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的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根据图一、图二,概括指出秦朝、汉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管理地方。

(3分)汉初实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2分)材料二、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吸取汉唐的历史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屈超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哪些“历史经验”?(2分)列举北宋“在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采取的改革措施。

(3分)(3)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宋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1分)参考答案:(1)秦:设郡县;修驰道;汉:郡国并行制。

(3分)后果:地方势力威胁中央,导致七国之乱。

(2分)(2)经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刺史。

(2分)措施: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地方设通判,监察州郡长官;设立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剥夺地方节度使和武将权力(或设三衙和枢密院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3分)(3)趋向:加强中央集权。

(1分)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加强。

(1)看图片时注意它的图例,结合所学知为秦朝的郡县制,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汉初,随地方力量的增强,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造成王国问题;(2)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统一,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监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从秦到汉再到宋可以看出(3)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简表:
1. 封地制度时期(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 封国:例如齐、楚、秦等国家,由君主封建贵族拥有。

- 郡县:郡是封国下设的行政区域,县是郡下设的行政区域。

2. 县制度时期(秦汉至五代十国时期)
- 郡、县制度:以县为基层行政单位,多以县为界进行行政区划。

3. 府制度时期(唐宋至元朝)
- 府:相当于地级行政单位,设在重要城市,代表中央政权。

- 州:设在府下,相当于州级行政单位,辖若干县。

- 县:基层行政单位。

4. 省制度时期(明朝至清朝)
- 省:较大的行政区域,下设府州县。

- 府、州、县:类似于府制度时期。

请注意,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有所变
化,上述简表仅提供了一个概览,具体情况可能因时代而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