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材料
病理材料的采集与送检
病理材料的采集与送检作者:胡全福1病料的采集1.1供检验用的病料必须是新鲜畜尸的各脏器或血液等。
已腐败变质的畜尸不能采取病料。
作细菌学培养的则应采用未使用过治疗药物的病畜。
所用器械容器事先要消毒。
1.2采取病料的部位应根据疫病情况而定。
一般应采肝,脾、肾、淋巴结、脑、脊髓等组织,如怀疑为口蹄疫则应采蹄部水疱皮或水疱液,分别装在灭菌容器内;需作病原检查的放在50%甘油生理盐水中保存;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则放在福尔马林中保存。
血液如要作血清学检查,则应让其自然凝固后分离出血清;如作病原学检查需全血,应预先加入抗凝剂。
小家畜则可送全尸到实验室,依具体情况采取病料。
1.3对人畜共患病,在采病料时应戴手套、口罩等。
如疑似炭疽则不能剖检,而应采取局部皮肤或耳尖送检,如确实需要剖检,一定要严格做好消毒和防护,防止病原扩散。
2病料的保存及寄送2.1病料保存方法依据病料用途和病原特性选择保存方法。
一般需冷藏保存作病原检查的材料,应将病料分别装在小口瓶或青霉素瓶内加50%甘油生理盐水,如作病毒分离还应加一定量的青霉素、链霉素。
如作细菌检验则不能加“双抗”,而且病料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应尽快密封送检。
2.2作病理组织切片的病料,应选择好被检脏器的3cm3的组织块放在10%的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中,保存液的量应为病料的8~10倍。
2.3供细菌或病毒学检查的血液应加抗凝剂,以防凝固,但不可加防腐剂。
常用的抗凝剂为5%枸椽酸钠溶液,按1mL防凝剂加10mL血液摇匀即可。
2.4送检的病料都应注明所采家畜的品种、年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点、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畜主、送检目的、病料名称、保存液等细资料。
3几种主要传染病病理材料的采取方法3.1口蹄疫无菌采取新鲜、成熟、未破裂、无污染溃烂的水疱皮或水疱液。
水疱皮可保存在50%甘油生理盐水中,供作反血凝及动物试验。
3.2猪瘟采死猪的整个脾、肾、淋巴结及有病变的消化道,分别装在容器中供病理检查,酶标试验及分离、培养动物接种,如需抗体检查则采血清。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参考材料)
(2)移形细胞癌: (3)小细胞癌: (4)未分化癌等
培训知识#
47
一.子宫内膜腺癌
普通的子宫内膜腺癌(Ⅰ型),包括: 伴有鳞状成分的癌; 纤毛细胞癌; 绒毛/腺型 分泌型子宫内膜样癌;
特殊类型癌(Ⅱ型),包括: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透明细胞癌。 粘液癌;
临床特点:50岁±多见; 雌激素过多环境; B超内膜局部新生物; 月经过多、不规则或绝经后出血。
组织病理类型:增生性内膜(95%) 分泌性内膜(5%)
培训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4
显微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要点:
1. 三面可见表面上皮; 2. 息肉内腺体常扩大,失去正常排列极向,
分布不规则 3. 出现伴有厚壁血管的纤维性间质; 4. 对卵巢激素多不敏感; 5. 可分为两类:
对腺体的影响:腺体对激素的反应异常,
多数抑制,既不增
生也无分泌,常难以准确地划分
培训知识#
40
慢性子宫内膜炎,低倍镜下见因 有炎症细胞浸润而使内膜间质显 得“污秽”
培训知识#
41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
1. 主要病理学形态为结核肉芽肿形成
特点是:肉芽肿较小,中央一般不含干酪样坏死
2. 月经周期的后期(第三周)刮宫发现病变的机会
培训知识#
24
子宫内膜增生的相似病变:
1. 人工假象:间质的医源性损害致腺体塌陷,看似腺 体密集;腺体套入
2. 正常变异:正常月经期子宫内膜崩解,腺体塌陷, 看似不规则性的腺体与间质不能分隔;基底层内膜 误认为增生
3. 化生:纤毛细胞化生和嗜酸性化生误认为单纯性增 生和非典型性增生
4. 绝经后囊性萎缩:纤维性间质中显著囊性扩张的腺 体;扩张腺体的上皮立方或扁平;腺体轮廓缺乏出 芽和内折
病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
2. 了解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3. 熟悉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
2. 实验仪器:切片机、显微镜、染色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支架、剪刀、镊子等。
3. 实验试剂:苏木素、伊红、酒精、蒸馏水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处死: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白鼠。
2. 取材:在小白鼠肝脏部位取一小块组织。
3. 固定:将取出的组织放入固定液(10%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
4. 石蜡包埋:将固定好的组织放入石蜡中,石蜡包埋后取出组织块。
5. 切片:将组织块切成5μm厚的切片。
6. 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素染液中染色,再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
7. 脱水:将切片放入95%酒精中脱水。
8. 透明:将切片放入无水酒精中透明。
9. 染色: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染色。
10. 复片:将切片放入载玻片中,用盖玻片覆盖。
11.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细胞核、细胞质、血管、纤维等结构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正常肝脏切片: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红色,血管呈红色,纤维呈蓝色。
2. 病理肝脏切片:细胞核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细胞质染色浅,血管扩张,纤维增生。
五、实验分析1. 正常肝脏切片中,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细胞核染色质丰富,细胞质染色均匀,组织结构正常。
2. 病理肝脏切片中,细胞核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细胞质染色浅,说明细胞受到损伤,组织结构异常。
3. 病理肝脏切片中,血管扩张,纤维增生,说明组织受到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病理切片的制作和观察,掌握了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了解了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熟悉了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病理切片在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组织损伤。
2. 实验试剂要新鲜,避免污染。
3.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病理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了解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掌握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大体标本观察肝、肾脂肪变性、心肌褐色萎缩、心肌肥大、肾盂积水、骨折愈合、亚急性黄色肝萎缩、脑液化性坏死、下肢干性坏疽、肝水肿、皮肤愈合等大体标本,了解其形态学特点。
(2)观察病理切片观察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病理切片,了解其镜下特点。
(3)绘图绘制肉芽组织切片,要求比例、颜色、病变组织各部分准确。
(4)病理诊断根据观察结果,对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诊断。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脂肪变性(1)大体特点:肝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切面油腻感。
(2)镜下特点:脂肪变的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细胞核被挤压偏位。
(3)病理诊断:肝脂肪变。
2. 肉芽组织(1)大体特点: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镜下特点: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3)病理诊断:肉芽组织。
3. 淋巴结结核(1)大体特点:淋巴结肿大,质硬,切面呈干酪样坏死。
(2)镜下特点: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
(3)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
4. 肾小球波变(1)大体特点:肾脏体积增大,表面不平整。
(2)镜下特点: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出现新月体。
(3)病理诊断:肾小球波变。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了解了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病理学诊断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分析病变特点,准确判断病理诊断。
五、实验体会1.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病理技师优秀事迹材料
病理技师优秀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病理技师,我有许多优秀的事迹,下面是其中一个:
有一次,我负责处理一名患有肺癌的病人的组织切片。
根据医生的要求,我需要将组织切片标记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然而,在处理过程中,我注意到组织切片的染色出现了问题,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分度非常低,导致无法准确识别两者。
我知道这将严重影响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于是,我决定暂停当前的工作,专注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仔细检查了切片染色的步骤和实验条件,发现在染色液配制时,添加了过多的染色剂导致了颜色过深。
我意识到只需减少染色剂的浓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我立刻重新配制了染色液,调整了染色剂的浓度。
接下来,我重新进行了染色实验。
这次,我小心翼翼地控制了染色剂的浓度,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得到了一份满意的组织切片,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清晰可辨。
为了确保这个问题不再出现,我记录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条件,并分享给了同事们。
我还将问题和解决方案报告给上级领导,以便更好地改进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
这个事例展示了我在工作中的优秀品质和能力。
我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能够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
在团队中,我积极
与同事们分享,促进了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
在面对挑战时,我保持乐观和坚毅,努力克服困难,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个事迹不仅展示了我在病理技师工作中的优秀表现,也体现了我对病理学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
我相信,只有持续不断地努力和追求卓越,才能在医学领域中更好地为患者做出贡献。
动物病理玻片制作方法
动物病理玻片制作方法一、引言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在动物病理学研究中,制作病理玻片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动物病理玻片的制作方法。
二、材料准备制作动物病理玻片所需的材料包括:1. 动物组织标本:包括取自动物器官的组织块或细胞涂片等。
2. 石蜡:用于包埋组织标本。
3. 切片机:用于切割组织标本的切片机器。
4. 玻片:用于固定切割好的组织标本。
5. 碱性溶液:用于去除石蜡。
6. 脱水溶液:用于去除水分。
7. 染色剂:用于染色组织切片。
8. 封片剂:用于封闭组织切片。
三、制作步骤1. 组织标本固定:将取自动物器官的组织块或细胞涂片等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和缓冲形式的乙醛等。
2. 组织标本包埋:将固定好的组织标本放入石蜡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使其逐渐渗透并替代组织中的水分,最终形成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
3.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标本放入切片机中,用刀片切割成薄片,通常为4-6微米。
4. 切片处理:将切好的组织标本片放入碱性溶液中,去除石蜡。
5. 脱水处理:将去除石蜡的组织标本片放入脱水溶液中,逐渐去除水分。
6. 染色:将脱水处理后的组织标本片放入染色剂中,使其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有血液学常用的伊红染色和组织学常用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等。
7. 清洗:将染色好的组织标本片放入清水中洗涤,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8. 封片:将清洗干净的组织标本片放入封片剂中,再放入加热的平台上,使其干燥并形成封闭的玻片。
四、注意事项1. 在制作病理玻片的过程中,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尘。
2. 切片机的刀片要保持锋利,以确保切割出的组织标本片薄而均匀。
3. 染色剂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不同的染色剂可以突出不同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
4. 制作玻片时,要注意标本的编号和记录,以免混淆和丢失。
5. 制作好的病理玻片要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和损坏。
五、结论动物病理玻片的制作是动物病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病理诊断报告材料的实用模板
建议给每个模板起个简短名字,以方便查找,如:胃炎,胃癌。
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
等等。
病理诊断报告模板------肾脏肿瘤(一般为大标本)1.肾积水(左/右侧)肾脏肾盂及肾盏粘膜慢性炎,大部分粘膜上皮脱失,固有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肾实质萎缩,肾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及大体检查所见,符合肾积水之改变。
2.肾脏良性肿瘤(左/右侧)肾脏上极/中/下极(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肾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性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大小为× × cm,周围肾组织未见著变。
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K8( ), CK18( ), Vimentin( ), SMA( ), S-100( ), HMB45( ), Ki-67(+ %),Leu7( ), EMA( )。
胶质铁染色()。
3. 肾细胞癌(左/右侧)肾脏上极/下极/中部(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经典型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颗粒细胞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性肾细胞癌,集合管癌,肾髓质癌,多囊性肾细胞癌,肉瘤样癌……。
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未侵犯肾被膜,侵犯/未侵犯肾盂,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10( ), CK8( ), CK18( ), Vimentin( ), SMA( ), S-100( ), HMB45( ), Ki-67(+ %)。
胶质铁染色()。
4. 肾盂恶性肿瘤(左/右侧)肾脏肾盂/肾盏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肾盂层,并侵犯/未侵犯周围肾实质,侵犯/未侵犯肾被膜,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内见/未见肿瘤,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病理实验报告胃腺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胃腺癌的病理学特征;2. 掌握胃腺癌的病理诊断方法;3. 培养病理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材料1. 胃腺癌组织标本;2. 切片机;3. 显微镜;4. HE染色试剂盒;5. 病理学教材。
三、实验方法1. 标本处理:将胃腺癌组织标本用4%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成切片。
2. HE染色: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脱蜡,依次放入酒精梯度中,然后放入水,滴加苏木素染液,染色3-5分钟,水洗,滴加稀盐酸酒精分化,水洗,滴加伊红染液,染色1-2分钟,水洗,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3.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记录胃腺癌的病理学特征。
四、实验结果1. 胃腺癌组织呈灰白色,质地较硬,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晰。
2. 镜下观察,胃腺癌细胞呈多边形,核大、深染,核仁不明显,胞浆丰富,可见腺管状、乳头状或实性排列。
3. 腺管状结构由单层癌细胞构成,腺腔较宽,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核位于基底部。
4. 乳头状结构由癌细胞形成多个突起,突起表面被覆上皮细胞,核位于基底部。
5. 实性排列的癌细胞呈片状、索状排列,细胞核排列紧密,形态不规则。
6. 胃腺癌组织中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有时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
五、实验分析1. 胃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癌细胞呈多边形,核大、深染,胞浆丰富,可见腺管状、乳头状或实性排列。
2. 腺管状结构由单层癌细胞构成,腺腔较宽,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核位于基底部,是胃腺癌的典型特征。
3. 乳头状结构由癌细胞形成多个突起,突起表面被覆上皮细胞,核位于基底部,也是胃腺癌的常见特征。
4. 实性排列的癌细胞呈片状、索状排列,细胞核排列紧密,形态不规则,是胃腺癌的另一种特征。
5. 胃腺癌组织中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有时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提示胃腺癌具有侵袭性。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胃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了解了胃腺癌的诊断方法,提高了病理学实验技能。
临床病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临床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常见病理切片的观察和病理诊断技巧,提高病理学知识水平和临床病理诊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切片:正常组织切片、病理组织切片(如肺癌、乳腺癌、肝癌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切片架、载玻片等。
3. 实验试剂:HE染色液、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酒精、盐酸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正常组织切片(1)首先观察正常组织切片,了解正常组织的形态结构。
(2)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基本结构。
(3)注意细胞排列、细胞间质、血管、淋巴管等组织结构。
2. 观察病理组织切片(1)观察病理组织切片,了解病理变化。
(2)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的异常变化。
(3)注意病变组织的形态、分布、浸润范围等。
3. HE染色(1)取病理组织切片,放入染色机进行HE染色。
(2)染色过程中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足。
(3)染色完成后,用自来水冲洗切片,去除多余的染液。
4. 显微镜观察(1)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调整焦距。
(2)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的异常变化。
(3)注意病变组织的形态、分布、浸润范围等。
5. 病理诊断(1)根据观察结果,结合病理学知识,对病理组织进行诊断。
(2)分析病变组织的特点,如细胞异型性、细胞核分裂象、肿瘤标志物等。
(3)提出可能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组织切片观察正常组织切片显示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清晰可见。
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细胞核增大、深染,细胞质减少,细胞器破坏,细胞排列紊乱,出现浸润现象。
3. HE染色结果HE染色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病理诊断。
4. 病理诊断根据观察结果,结合病理学知识,对病理组织进行诊断,提出可能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对临床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病理学知识水平和临床病理诊断能力。
病理取材规范
病理取材规范
病理取材规范是指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正确地取材,以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病理取材的一般规范:
1. 标本选择:根据临床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病变部位进行取材。
如果有多个病变部位,应分别取材。
2. 标本固定:取材后应立即放入适当的固定液中固定,常用的固定液有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
固定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大块标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3. 标本大小:标本的大小应适中,一般不超过3-5厘米。
对于大块标本,应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片段。
4. 标本形状:标本的形状应符合解剖学结构,避免扭曲或损伤。
5. 标本取材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变类型和病理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取材方法。
常见的取材方法包括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切割法等。
6. 标本编号:每个标本都应有唯一的编号,以便后续的病理学检查和结果记录。
7. 标本保存:取材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避免干燥或受到其他损伤。
可以使用标本瓶、容器或包装材料进行保存。
8. 标本送检:标本送检时应填写完整的病理检查申请单,并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病史和检查要求等。
总之,病理取材规范是确保病理诊断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在进行病理取材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提供可靠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病理实验报告乳腺结节
一、实验背景乳腺结节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可能与激素水平、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为了明确乳腺结节的病理性质,本研究对一例乳腺结节进行病理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乳腺结节组织样本:患者,女性,32岁,因发现左侧乳房肿块就诊,经乳腺彩超检查提示为乳腺结节。
(2)实验试剂:4%中性福尔马林、乙醇、梯度乙醇、二甲苯、苏木精、伊红、中性树胶等。
2. 实验方法(1)取材:将乳腺结节组织样本固定于4%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常规进行组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等处理。
(2)制片:将切片置于切片机上,切成5μm厚的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3)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细胞形态、核分裂象、血管浸润等情况。
三、实验结果1. HE染色观察(1)良性结节: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核分裂象少见,血管无浸润。
(2)恶性结节: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核分裂象多见,血管浸润明显。
2.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良性结节:ER、PR阳性,Her-2阴性。
(2)恶性结节:ER、PR阴性,Her-2阳性。
四、实验结论通过对乳腺结节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初步判断该乳腺结节为良性病变。
五、讨论1. 乳腺结节病因复杂,可能与激素水平、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结节进行病理学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乳腺结节病理学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良性结节通常表现为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核分裂象少见,血管无浸润;恶性结节则表现为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核分裂象多见,血管浸润明显。
3. 免疫组化染色是乳腺结节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手段,可进一步明确结节性质。
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性结节ER、PR阳性,Her-2阴性;恶性结节ER、PR阴性,Her-2阳性。
4. 对于乳腺结节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乳腺疾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病理科的宝藏—蜡块
病理科的宝藏—蜡块病理科对于很多普通群众来讲是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科室,和临床医生不同,我们在就诊过程中与病理科医生的接触机会是比较少的,但是对于很多进行病理检查的患者而言,病理检查报告却又像“判决书”一样关乎自身性命。
很多疾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只有通过对病灶进行活体检查我们才能更为准确的了解到病情特点进而对疾病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因此很多患者都有过与病理科接触的机会,而对于病理科医生口中常说的“白片”“蜡卷”等专业术语很多患者可能听的云里雾里不知其所然,其实这就涉及到了病理科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材料——石蜡!相信绝大多数读者朋友并不了解病理科蜡块的相关内容,对于其用途和作用也不甚清楚,本文将针对病理科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病理科的日常工作基本情况,病理科医生每天都会收到各种等待进行病理检查的活体组织样本,而在进行病理学分析检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些活体组织进行进一步处理,将相关活体组织制成病理学样本,而根据不同的检查需求我们在进行病理学样本制作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到石蜡对样本进行处理。
我们在进行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后所得到的病变组织都会进行相关的病理检查,而相关组织在进行对应的处理后,将被包裹在石蜡中,这些经由石蜡处理后所得到的病变组织样本即称为蜡块,我们在后续的病理检查工作中,需要使用这些蜡块来进行相关检测,可以说蜡块是病理科日常工作的主要目标。
蜡块对于病理科医生来说,就像是士兵手中的枪一样,因此蜡块是病理科医生眼中的宝贝。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患者病情情况比较复杂,可能需要到其他医院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检查或治疗项目,而在此之前,则需要患者提供相关的病理样本,也就是所谓的蜡块,而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我们希望患者提供不同的病理标本,这也就是上文中我们提到的白片或蜡卷以及HE切片等,但是由于蜡块对于病理科来讲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想要从病理科取走蜡块其程序也是非常严谨的,只有确认使用蜡块的目的以及归还的期限后,才有可能将蜡块出借,并且需要及时归还[1]。
病理实验报告
病理实验报告病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病理样本的研究分析,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病理标本切片、显微镜、染色剂、草酸柠檬酸缓冲液等。
2. 实验方法:(1) 制备标本切片:采集疾病组织标本,经过固定、脱水、浸渍等处理,制备成切片。
(2) 染色: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如血液样本常用的健康染色法、HE染色法等。
(3)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标本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观察细胞结构、组织形态等细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选取一例肺部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HE染色后,经过显微镜观察,得到以下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组织形态:正常肺组织由多个小叶组成,呈现鱼鳞状排列。
而实验组标本中,肺泡壁变薄,有破坏,不规则的增生,形成结节。
2. 细胞结构:正常肺组织中,细胞结构规整,胞质内有明显的细胞器,如细胞核、内质网等。
而实验组标本中,细胞混乱,胞质内嗜酸性颗粒增多。
3. 炎症反应:实验组标本中出现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
炎细胞多以肺泡壁破坏处为中心,堆积形成炎症灶。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组标本表现出肺泡壁增生不规则、肺组织结节形成等病理特征,提示病理性肺疾病的存在。
2. 细胞结构混乱、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进一步证明了肺疾病的炎症反应明显。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病理切片的制备方法和染色技术,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病理特征和病理改变。
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切片制备过程中出现的伤损、染色效果不理想等。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应该加强技术操作,提高实验水平。
总之,病理实验是了解疾病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病理切片石蜡的商品和服务分类编码
病理切片石蜡的商品和服务分类编码病理切片石蜡是一种用于制备病理切片的材料,主要用于医疗机构的病理学实验室。
它通过嵌入组织样本,使组织样本变硬并易于切割,同时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
石蜡还起到固定和保护组织样本的作用,以便进行组织学检查和病理诊断。
病理切片石蜡的商品可以按照用途、原材料、品牌等多种方面进行分类。
以下是病理切片石蜡的商品分类编码:1.用途分类:- 1.1组织嵌入石蜡:用于将组织样本包裹在石蜡中,以便于切割和制备病理切片。
- 1.2组织固定石蜡:用于固定和保护组织样本,以防止其变形和受损。
- 1.3色素染色石蜡:用于染色和增强病理切片的对比度,以便于观察和诊断。
2.原材料分类:- 2.1天然石蜡:由石油或煤炭等矿石提取得到的原始石蜡。
- 2.2合成石蜡:由合成材料制成的石蜡,如聚烯烃等。
3.品牌分类:- 3.1华润石蜡:华润是中国知名的医疗器械制造商,其生产的石蜡质量可靠且价格合理。
- 3.2泰尔石蜡:泰尔是全球知名的医疗器械公司,其生产的石蜡具有卓越的质量和性能。
- 3.3赛默飞石蜡:赛默飞是一家国际领先的科学仪器和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其石蜡产品在全球范围广受欢迎。
病理切片石蜡的服务分类编码可以按照供应链环节、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1.供应链环节分类:- 1.1石蜡原材料供应:为制造商提供石蜡原材料的供应商。
- 1.2石蜡生产加工:将石蜡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石蜡的加工商。
- 1.3石蜡分销服务:将石蜡产品销售给医疗机构的分销商。
- 1.4石蜡运输服务:负责石蜡产品运输的物流公司。
2.销售渠道分类:- 2.1直销服务:制造商直接面向医疗机构销售石蜡产品。
- 2.2经销服务:制造商将石蜡产品批发给经销商,由经销商负责销售给医疗机构。
- 2.3线上销售服务:通过互联网渠道,如电商平台,向医疗机构在线销售石蜡产品。
3.售后服务分类:- 3.1安装调试服务:为医疗机构提供石蜡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服务。
病理科的宝藏——蜡块
49特别关注病理科的宝藏——蜡块王勇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000)“蜡卷”听着比较熟悉,但是此“蜡卷”并非彼“辣卷”。
在病理科大夫嘴中常常听到:“你回去切6个8μm 的蜡卷”“怎么没带HE 切片来”“你回去切10张4μm 的白片”等等。
对于患者而言,对这些专业性的术语会一头雾水,大脑会进入到混乱的状态。
病理柳叶刀曾论述过与蜡块有关的内容。
患者手术取下来的病变组织,(其实在很多患者的眼中其就是所谓的“肉”)通常会送到病理科对其进行处理。
石蜡会将这些病变组织包裹起来,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相关病变进行保存。
其中,以蜡块形式保存的手段是较为常见的,能够避免其受到损坏。
蜡块不管是在病理诊断中还是检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工作需要依托蜡块来实现。
可见,蜡块在病理科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不可小觑。
在病理诊断过程中,蜡块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很多病理科大夫将其视为“宝贝”,并加大了对其管理和保护力度。
“宝贝”是珍贵的,不能随意被借出,如果迫不得已的或者勉为其难的借出之后,应该在使用完之后及时归还,要保证完璧归赵。
1医生让带的这些东西为何物上述“你回去切10张4μm 的白片”的白片其实是指没有经过染色的石蜡组织切片。
要想获取白片,应发挥切片机的作用,将蜡块当作食物,对其进行切片,这样能够获得薄薄的蜡膜,其一般都为4μm。
切割工作完成之后,应将蜡膜展平,并将其贴在玻璃片上,这样就完成了石蜡组织切片的制作。
该种物质便是患者难以理解的白片。
白片往往和病历组织相伴,如与穿刺取下来的组织相依相偎。
上述“你回去切6个8μm 的蜡卷”中的蜡卷,顾名思义为卷状,主要是指用切片机将蜡膜切下来之后,将其放入到EP 管中,而不需要像白片一样,贴在玻璃上。
与切片一致的地方为蜡卷也带有手术取下来的病理组织或者穿刺取下来的病理组织。
2何时需要蜡卷,何时需要白片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以三种手段为支撑。
病理生理学重点内容总结材料
70个单选题,70分;2个简答题,20分;一个论述题,10分。
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休克、缺氧、发热、水肿都是基本病理过程;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2.病因学主要研究的容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没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不会发生;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种,血友病的致病因素是遗传性因素;3. 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包括神经、体液、细胞、分子机制。
分子机制中分子病是指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分子病包括:酶缺乏所致的疾病、受体病、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细胞膜载体蛋白缺陷引起的疾病;4.疾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外因素、它们本身不能引起疾病、可以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促进疾病的发生、年龄和性别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发生条件。
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某一疾病是条件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水电解质紊乱1. 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 ;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阴离子是Cl-;细胞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K + 细胞液中最主要的阴离子是HPO42-2. 体液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对于维持血管外液体交换和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肝硬化、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3. 低镁血症可以导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低钾血症倾向于诱发代性碱中毒。
4.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水中毒,特点是患者水潴留使体液明显增多,血钠下降。
对于维持血管外液体交换和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
5.. 丝虫病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淋巴回流受阻。
6.水肿的发病机制(简答)血管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血管外的液体交换维持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平衡。
影响血管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主要有: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和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间液流体静压,是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的力量;③淋巴回流的作用。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病理学实验旨在通过对各种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形态学变化以及相应的病理机制,从而巩固和拓展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包括肿瘤切片(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炎症切片(如肺炎、肝炎、肾炎等)、心血管疾病切片(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以及其他常见疾病的切片。
2、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实验教材和图谱:辅助对病理变化的识别和理解。
三、实验方法1、首先,在显微镜下选择低倍镜对病理切片进行初步观察,了解组织的整体结构和病变的大致分布。
2、然后,转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排列方式以及细胞间的关系,注意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
3、对照实验教材和图谱,对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确定病变的类型、程度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与观察(一)肺癌切片在低倍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分布,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界限不清。
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肺泡结构,部分区域可见癌巢形成,并伴有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
(二)乳腺癌切片低倍镜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正常乳腺组织。
高倍镜下,癌细胞呈腺样或条索状排列,细胞大小不等,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可见部分区域有坏死和出血,周围间质中有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三)肺炎切片观察到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浆液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肺泡间隔增宽,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部分肺泡内可见红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的细菌。
(四)肝炎切片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可见气球样变、脂肪变性和点状坏死。
汇管区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五)冠心病切片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可见粥样斑块形成,斑块内有大量的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和纤维组织。
病理,生理,内科,诊断,材料汇总
病理学名解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实质细胞数量减少。
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2、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3、结核球:又称结核瘤,是一种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直径2~5CM,多为单个,也可多个,常位于肺上叶。
4、变性:(可逆性损伤)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功能低下。
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5、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6、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7、原位癌:指限于上皮内的癌,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8、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一种肉芽肿性病变,镜下为球形、椭圆形或梭形结节,其中心可见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较多的Aschoff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9、假小叶:是指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10、结核结节:在细胞免疫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郎格汗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细胞构成,典型结核结节有干酪样坏死。
11、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12、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使该器官体积增大即为增生。
13、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是在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处,于HE染片中呈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14、粘液样变:是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15、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动物病理报告怎么写
动物病理报告怎么写了解并掌握动物了尸体剖检方法,包括剖检的准备工作、常见动物动物的剖检术式、各器官及其病理变化的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包装和保存方法、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方法等;培养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1、动物:鸡、兔。
2、器械:剥皮刀、解剖刀、手术刀、肠剪、骨钳、板锯、骨斧、镊子、手术剪、卷尺、磨刀石、注射器、针头、瓷盘(盆或缸)等采集病料常用器具。
3、药品:0.1%新洁尔灭溶液、3%来苏儿溶液、3%碘酊、70%-75%酒精、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药棉、纱布等。
三、实验内容:一、兔子的剖检1、检验前准备先用手术刀或剪子沿下颌骨与第1颈椎处切断颈动脉,放血3——4分钟,用水冲洗兔体被毛,然后用刀在颈部、前肢腕关节及后肢跗关节上方1厘米处皮肤作环形切口,再沿两后肢内侧,绕过肛门挑切开皮肤并断尾,再由助手倒提并分开兔两后肢,一人用双手自阴部上方翻转皮肤,采用脱袜式方式把皮自阴部拉头部,剥去皮,断头,截肢。
然后放在盘中开膛。
自耻骨开始,沿腹中线用小刀切开腹壁,取出胃、肠、脾,取出心、肺、肝,置于盘中,进行同步检验。
2、内脏的检验:依次对胃、肠、脾、心、肺、肝进行感官检查,注意其大小、色泽,有无病变,尤其是蚓突和圆小囊浆膜下是否有灰白色小结节,经检验兔伪结核病。
兔蚓突为盲肠的游离端,比较细,壁厚而内管狭窄,长约10厘米,表面光滑,颜色较淡。
圆小囊在回肠与盲肠连接处,由肠管膨大形成的厚壁球囊。
3、胴体的检验:检验者左手握有齿镊子,钳住左侧腹壁肌肉,右手持剪刀撑开右侧腹壁,体腔,再检查体表,注意胴体放血程度,有无出血、黄疸、脓肿等变化,如发现颈部,液浅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深红色并有坏死灶,应考虑野兔热和坏死杆菌病。
二、鸡的剖检1.胴体检查(1)检查放血程度:检查胴体体表的颜色和皮下血管(如翅下血管、胸部与鼠蹊部血管)的充盈程度判定放血是否良好。
放血良好的健康光禽,皮肤为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看不到皮下的血管,肌肉切面颜色均匀,切断面无血滴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玉米大斑病症状: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苞叶和籽粒。
先出现灰绿色(田间)小斑点,随后沿叶脉方向迅速扩大,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
湿度较大或大雨过后或有露时,病斑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
所带抗病基因不同分为:①褪绿斑。
②萎蔫斑。
病原菌形态:分生孢子梗多从气孔抽出,单生或2 ~6根丛生,一般不分枝,橄榄色,圆筒形,直立或上部膝状弯曲,2~8个隔膜。
分生孢子2~8个隔膜,以4 ~7个隔膜为多数,直,梭形,灰橄榄色,中间宽,两端渐细,顶端细胞钝圆或呈长椭圆形,基部细胞尖锥形;孢子的脐点明显且突出于基细胞之外,萌发时由两端产生芽管,越冬期间往往形成厚壁孢子。
致病性:玉米大斑病菌对玉米的致病性主要是产生致病毒素和一些酶类。
侵染循环◆初侵染: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种子上和堆肥中尚未腐烂的病菌也能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
越冬期间的分生孢子,往往细胞壁加厚,原生质浓缩,而成为厚壁孢子。
◆传播:借风雨和气流传播。
◆侵入与发病:直接侵入或从气孔侵入。
◆再侵染:病菌侵入10~14d以后,在潮湿的条件下,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又可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病条件: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发病程度主要决定于温度和雨水;耕作与栽培措施。
防治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a、种植抗病品种;b、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菌源;c、药剂防治二、玉米小斑病(分布与危害: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症状: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
叶片发病常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随后病斑渐变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
病斑一般长度不超过2cm。
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病斑上出现大量灰黑色霉层病原:玉蜀黍平脐蠕孢侵染循环•初侵染:此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存活率很低。
地面上的病菌至少能存活1年以上,而埋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一旦腐烂病菌即可死亡。
•传播与发病: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再侵染防治:防治策略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减少菌源,适时进行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具体方法:选育和种植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搞好田间卫生,减少菌源;药剂防治三、玉米瘤黑粉病症状:局部侵染性病害,在整个生长期,任何地上部均可受害,苗期受害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加。
叶片或叶鞘上可出现病瘤,叶片上病瘤较小,常成串密生,内部很少形成黑粉。
茎和气生根也可生瘤。
雄花大部或个别小花感病形成长囊状或角状瘤。
雌穗被侵染后,多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子粒上形成病瘤,严重的全穗形成大的畸形病瘤。
病害循环越冬: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粪肥和种子表面越冬。
传播:越冬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至玉米的幼嫩组织或叶鞘内,穿透寄主表皮或从伤口侵入叶片、茎干、节部、腋芽和雌、雄穗等幼嫩组织。
侵入的菌丝在侵入点附近表现症状,分泌类似生长素的物质,刺激玉米细胞增生、膨大产生肿瘤。
最后病瘤内部产生大量黑粉状冬孢子,冬孢子成熟后随风雨飘散,可以引起再侵染。
玉米抽穗前为发病盛期。
防治防治应采取以减少菌源、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1 减少菌源2、选用抗病品种:海玉8号为高抗品种。
3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施肥;抽雄前后供应水分;防治玉米螟,减少耕作时的损伤。
4 种子处理:0.1%401抗菌剂、35%菲醌粉剂、25%粉锈宁WP等。
5 药剂防治四、玉米丝黑穗病症状:苗期系统侵染病害,一般至穗期才表现症状。
* 雄穗受害多数为小花被侵染,花器变形,颖片增长为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形成菌瘿外包白色膜状物。
* 果穗受害,穗粗短,基部膨大,多不抽花丝,全部果穗转变为菌瘿,成熟时苞叶开裂,散出黑粉,仅留寄主丝状维管束,故名丝黑穗。
病害循环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粪肥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其中土壤带菌最为重要。
* 种子萌发时冬孢子随之萌发,产生侵染丝,从玉米幼苗的芽鞘、胚轴或幼根侵入,病菌在生长点定植,随植株生长而蔓延,花芽分化时侵入花器,在雌雄穗部形成大量孢子。
病菌没有再侵染。
玉米3叶期以前是病菌的主要侵染期,7叶期后病菌不再侵染玉米。
防治方法防治策略应以种子处理为主,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及时消灭菌源的综合防病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2 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源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进行高温堆肥;选不带菌的田块或经土壤消毒后育苗,玉米苗育致3~4叶期移栽到大田;及时拔出病幼苗和病株;合理轮作。
3 种子处理50%多菌灵、12.5%的特谱唑。
4 加强栽培管理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
五、谷子白发病症状:谷子从萌芽到抽穗期均能感病。
芽腐、灰背、白尖、枪杆、白发和看谷老芽腐:刚萌芽的种子大量被侵染,幼芽弯曲,完全腐烂。
灰背:幼苗期,叶背长出一层灰白色粉状霉层称为“灰背”;白尖:生长后期下部叶片不表现明显症状,仅顶部称为“白尖”或“露心”。
枪杆:顶叶由黄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并纵向破裂,散出大量棕色粉末,称“枪杆”或“枪谷”。
白发:最后,心叶组织完全破坏,残存的灰白色叶脉散乱成白发状称“白发”。
看谷老:后期发病的植株,穗变畸形,全穗肥大呈刺猾状直立田间,称“看谷老”“刺猬头”。
侵染循环•初侵染来源:田间病组织破裂时卵孢子散落于土壤中使土壤带菌;用病株喂牲口或沤肥使粪肥带菌;病健株一起脱粒时谷粒表面沾染卵孢子使种子表面带菌。
其中土壤带菌是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卵孢子可借风传播到100米的地块,造成污染。
•从幼芽、胚芽鞘、幼根表皮侵入。
谷芽长度2cm以下时最易受侵染。
•再侵染问题:再侵染不起主要作用。
防治防治策略应采取种子和土壤处理为主,农业防治为辅,并结合选用抗病品种。
•种子和土壤处理•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适期播种,适当浅播。
•拔除病株:要在卵孢子散落前拔出病株。
•抗病品种六、马铃薯晚疫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和块茎。
叶片发病,病斑多在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最初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大为圆形暗绿色斑,病斑边缘界限不明显,病斑可扩展到叶柄和叶脉形成褐色条斑,叶片萎蔫下垂,最后全株焦黑,呈湿腐状。
潮湿时边缘有一环白色稀疏的霉轮。
茎部受害,可以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斑,潮湿时也可产生白霉。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湿度:当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时,病菌从气孔向外伸出孢囊梗。
孢子囊需要达到95%~97%的湿度才能大量形成。
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需要在水中才能萌发。
•温度: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的温度为10~13℃。
孢子囊直接萌发为芽管的温度4~30℃,多在15℃以上形成。
菌丝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3~30℃,最适温度为20~23℃;孢子囊形成的温度为7 ~25℃。
孢子囊在低湿高温的条件下很快失去生活力。
游动孢子寿命更短,但在夏季可维持生活两个月。
•寄主范围较窄,栽培植物中只能侵染马铃薯和番茄。
•有生理小种的分化,16个生理小种。
侵染循环•初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病株茎、叶上的菌丝体及孢子囊都不能在田间越冬。
•传播:病菌的孢子囊借助气流进行传播,中心病株的形成。
•侵入与发病:低温高湿条件时,当温度高于15℃时,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芽管从气孔侵入叶片,通过伤口、皮孔、或芽眼的鳞片侵入薯块,侵染靠近地面的块茎,则主要借助于雨水渗入水中的孢子囊或游动孢子。
•再侵染:中心病株上的孢子囊,借助气流传播,萌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周围植株,经过多次重复侵染引起大面积发病。
发病条件•气候条件:典型的流行性病害,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凉爽高湿的病害;•品种抗病性:马铃薯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有很大差异;•耕作与栽培措施: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密度大或株型大有利于发病。
偏施氮肥,缺钾肥发病重。
防治防治策略是选育抗病品种,种植无病种薯,消灭中心病株,结合病情预报全面喷药保护。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薯•加强栽培管理选择高燥、沙性土壤或排水好的地块;适时早播;不宜过密;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钾肥;合理灌溉;接薯后培土,减少薯块受侵染;及时清理中心病株或病叶。
•药剂防治:做好病情测报工作,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喷药保护全田,封锁和消灭中心病株。
七、马铃薯环腐病(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症状: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叶片边缘或全叶黄枯,并向上卷曲。
可引起地上部茎叶萎蔫和枯斑,地下部块茎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
侵染循环•越冬:病菌在种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
•在盛放种薯的容器上长期成活,成为薯块感染的一个来源。
•靠切刀传播•土壤不能传病。
•收获期是此病的重要传播时期,病薯和健薯可以接触传染。
防治防治策略应采取以加强检疫,杜绝菌源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建立无病留种基地繁育无病种薯可与脱毒生产体系相结合。
•选用健薯,汰除病薯•提倡小种薯作种,避免切刀传染,如用切块播种,应进行切刀消毒。
•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
•栽培管理施用磷酸钙做种肥,拔除病株,防治地下害虫。
八、马铃薯病毒病(退化现象由病毒引起)发病条件•温度:高温是病毒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条件。
•种薯带毒率:病害发生的轻重与种薯带毒率关系密切。
•蚜虫:在田间有带毒植株情况下,蚜虫发生的迟早和数量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轻重成正相关。
•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不同品种对不同病毒抗性差异也很显著,一般很少有兼抗多种病毒的品种,免疫和高抗品种很少。
侵染循环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带毒种薯。
•普通花叶病:种子带毒和传病的很少。
在田间主要通过病株、带毒农具、人手、衣服等与健株接触摩擦及蝗虫取食等扩大再侵染。
•重花叶病:可借汁液摩擦传染,在自然界主要是由桃蚜等多种蚜虫传染。
•皱缩花叶病:•卷叶病:蚜虫传染,汁液接触不能传染,传毒介体有桃蚜、棉蚜、马铃薯蚜,但后两者侵染率不高。
二十八星瓢虫及田蝽象也可传毒。
•纺锤块茎病:主要是机械传播,可经切刀和嫁接传染;咀嚼式口器昆虫如马铃薯甲虫也可传毒;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还未被证实。
发病条件•温度:高温是病毒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条件。
•种薯带毒率:病害发生的轻重与种薯带毒率关系密切。
•蚜虫:在田间有带毒植株情况下,蚜虫发生的迟早和数量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轻重成正相关。
•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不同品种对不同病毒抗性差异也很显著,一般很少有兼抗多种病毒的品种,免疫和高抗品种很少。
防治防治策略应以采用无毒种薯为主,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及治虫防病等综合防治措施。
•建立繁殖无毒种薯制度,生产和采用无毒种薯•选用抗病良种•夏播和两季作留种•药剂防治:及时防蚜虫,病毒钝化剂。
•加强栽培管理:促早熟,保证增产,避免高温下结薯。